導航:首頁 > 價格看點 > 紐約抵押信託的股票價格

紐約抵押信託的股票價格

發布時間:2023-09-24 06:43:57

1. 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股票指數

股票指數均採用「除數法」指定當成份股名單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股本結構發生變化或成份股的市值出現非交易因素的變動時,採用「除數法」修正原固定除數,以保證指數的連續性。
是由紐約證券交易所編制的股票價格指數。它起自1996年6月,先是普通股股票價格指數,後來改為混合指數,包括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1500家公司的1570種股票。具體計算方法是將這些股票按價格高低分開排列,分別計算工業股票、金融業股票、公用事業股票、運輸業股票的價格指數,最大和最廣泛的是工業股票價格指數,有1093種股票組成;股票價格指數是以1965年12月31日確定的50點為基數,採用的是綜合指數形式。紐約證券交易所每半個小時公布一次指數的變動情況。雖然紐約證券交易所編制股票價格指數的時間不長,但它可以全面及時地反應其股票市場活動的綜合狀況,因而較為受投資者歡迎。

2.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最近的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這就牽扯到美國的銀行了。。。什麼是次貸危機呢?
總的來說,就是美國銀行自己倒騰出的問題。
當時有很多收入低下甚至沒什麼收入的人想買房子卻沒錢,一般銀行也不肯向他們放貸,後來一些銀行為了賺錢,向這些窮人發放買房貸款,也就是次級貸款——大白話這些申請貸款的人信用度比較次,O(∩_∩)O
別看這些窮人平時沒錢還房貸,但是有個條件是——當時的房價一直漲(咱國金融危機前就是這情況),這些買房子人能夠用房子增值的收益去還銀行貸款,銀行賺了錢,按揭的人也有房子可買,所謂皆大歡喜,發展到最後,次貸形成的規模越來越大。
但是,問題出現了,美國的銀行為了多賺錢,拚命的提高還款利率,不僅如此,當房價漲幅下降時,這些銀行甚至推波助瀾,他們的目的很簡單——房子便宜的話,貸款買房的人也多了。。。。
等房子開始降價後,銀行才發現,一切都失去了控制,買房的人沒增值的錢還款了,銀行就收回房子准備拍賣,但是那麼多房子很難一下子變成流動資金,即使賣出去一兩個,但是因為降價使得房價又太低,賣一個賠一個。銀行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他們最後搞的資金周轉不靈,怎麼辦?向其他金融機構借啊。。。
借款時候得有抵押的東西,這些美國銀行就用自己的債權做抵押去借錢,也就是以債抵債。說白了就是拖別人下水。
結果,當一家銀行因為持續虧損倒閉後,其他有牽連的紛紛落水,慢慢演變成次貸危機乃至金融危機。這個事實也教訓了我們虛擬經濟不能脫離實體太遠。

3. 股權質押類信託產品公司股價是7.5元,質押價是3.4元,警戒線是5.5元,這些價格什麼意思

質押價是3.4元就是某一種股份(股票)抵押一股,信託公司借他3.4元(實際價值是7.5元)。
禁戒線就是股價跌到這個點位的時候,信託公司要求項目方補錢,或者股票。
如果到了4.6元信託公司就有權利收走股票賣了賺錢(相當於3.4買的,4.6賣的)。
在現實生活中,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有的人因為急需要資金來做應急而做過汽車或房屋的質押等手續。其實,股市裡也有「質押」這一東西,那麼咱們首先在今天認識一下「股權質押」的有關內容吧。將知識面拓寬一下!
在開始了解前,知道很多投資者希望買到牛股,那麼小夥伴們不妨將這波福利領走--機構精選的牛股榜單新鮮出爐,千萬要抓住機會,別錯過了:【絕密】機構推薦的牛股名單泄露,限時速領!!
一、什麼是「股權質押」?
1.股權質押的意思
股權質押是一種擔保方式,即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債務人(公司)或者第三人依法將其股權出質給債權人(銀行等),倘若是發生了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或者是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情形時,債務人有權享受該股票的優先受償。在這里所表示的「股權」既包括了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的出資,而且也包括了這一些股份有限公司已經上市的股票或還沒有上市股票。
2.公司進行股權質押的原因
當一個公司決定了要進行股權質押,這種情況一般就說明了這個公司的資金周轉困難,公司財務維持不了正常經營的狀態,特別需要資金來補充現金流。
股權質押的情境一般是這樣的:
假如企業近期需要資金2000萬,融資時用股票進行質押,倘若銀行把錢出借給他了,若用五折折扣率,那拿到手的只有1000萬。防止他無法償還銀行本金,所以銀行設置了預警線和平倉線,保證不會損失自己的利益,一般兩者多為140-160%或130-150%。
其實,公司在做股權質押時是有上限的,大多數股票質押時的質押率會打五到六折,大多5折,期限普遍是半年至2年,當然了最後的質押率水平,還是要依照公司的資質來決定。我們需要注意的是,被凍結的股權是不能夠進行質押的。

3.哪裡可以查看股權質押的相關內容?
可以到上市公司的官網或者是某些金融終端去查一查。股市裡比較重要的是公司股權質押信息,其他重要的信息也是需要大家重視的。可以把下面的投資日歷收藏起來,裡面有很多的信息,比如公司除權除息、新股申購和停牌復牌等信息:專屬滬深兩市的投資日歷,掌握最新一手資訊
二、股權質押是好事還是壞事?對股票有影響嗎?
股權質押相當於是一種融資工具,是可以用來補充現金流,還有就是用來改善企業的經營現狀。
不過,我認為它還是會有著平倉或爆倉以及為保持股權從而喪失控制權的風險。
對股票有什麼影響,還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進行分析。
1、利好股票的情況
如果公司進行股權質押來獲得流動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經營主業或者開展新項目,那是可以視為利好的,因為這也是有利於開疆擴土。另外,你所質押的是流通的股票的話,也就是說市場上有的該股的股票數量已經減少了,需求量沒有很大的變化,拉升這一股所需要的資金量變少了,那處在市場風口的話就比較容易開啟行情。
2、利空股票的情況
倘若上市公司的目的只是想償還短期債務以及無關公司發展大計的支出,反而真的就顯出了公司財務的窘況,投資者對該公司的預期和好感度會減弱。另外,如果股權進行高質押,倘若導致股票下跌,甚至到達了預警線,倘若證券公司出售質押股票,容易形成負反饋,換言之,市場對該股票的太多情緒是由於證券公司出售質押,最終導致股價的可能下跌。
不知曉手裡的股票贊不贊?直接戳下方鏈接檢測,馬上就會出現診股報告:【免費】測一測你的股票到底好不好?

應答時間:2021-09-24,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4. 哪個國家的哪個股市崩盤了誰能介紹一下當時的情景崩盤了那個股市就沒了

歷史上著名的三次崩盤

有時投資者是非理性的(歷史上著名的三次崩盤)

1636年發生在荷蘭的崩盤故事,雖然距今已有360多年,但仍然是人們了解投資者非理性的最好例子。這個故事最有意義的一方面是,雖然它是世界證券交易史上最大的崩盤之一,雖然它將整個國家投入歇斯底里的狀態,雖然其後果也是破產和蕭條,但是,投資對象既不是股票,也不是債券或商品期貨,而是鬱金香球莖。
鬱金香第一次出現在歐洲是1559年的事情,當時參議員赫華待特別喜好收集奇花異草,有朋友從君士坦丁堡給他送來一箱鬱金香球藝,他把這些鬱金香種在他在德國奧格斯堡的花園里。這些鬱金香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隨後幾年鬱金香在上層社會越來越流行,尤其是在德國和荷蘭,以極高的價錢從君士坦丁堡定購部金香已經成為一種時尚。到了1634年,這種時尚越來越流行,從那年開始,荷蘭富裕階層認為,缺少鬱金香是沒有品位的象徵。
鬱金香價格年年上漲,最後達到天文數字。根據最狂熱時的原始記載,對於一種被稱為「永遠的奧古斯塔斯」的稀少名

貴的鬱金香,每個球莖的價格相當於:4600弗羅林(當時荷蘭貨幣單位)、一輛新馬車、兩匹母馬,以及全套馬具。 那個時代一頭肥壯的公牛才值120弗羅林,4600弗羅林是一大筆財富。另外一種被稱為「總督」的稀有品種鬱金香.一株的價格是:24車的糧食、8頭肥豬、4頭奶牛、4桶啤酒、l000磅奶油和幾噸的奶酷。到了1636年,對鬱金香球莖的需求激增,人們開始在荷蘭好幾座城市進行交易。不僅僅是富人買鬱金香球莖,代理人和投機客也開始介入。價格即使有微小的一點下跌他們就買進.然後賣出獲利。為了促進保證金交易,鬱金香球莖期權交易也應運而生,保證金可以低至10%一20%。各行各業的普通百姓也開始賣掉他們自己的資產,投入到這個極有誘惑力的市場。
荷蘭部金香的繁榮還引起了國外的注意,資本開始流入這個市場。這些資本不僅僅托起了鬱金香的價格.同時還哄抬了土地、不動產和高檔消費品的價格。財富膨脹,一些暴發戶也加入到上層社會的行列。這些新貴由投機鬱金香而富,並且把掙來的錢又投入到鬱金香的買賣中去。傳說烏得勒文(荷蘭城市名)的一個配酒師,願意為了三個鬱金香球莖而賣掉他的酒廠。
到了九、十月份,一種久違的感覺開始蔓延:困惑和懷疑。怎麼能夠確信三個鬱金香球莖競然相當於一座釀酒廠的價格?人們開始忍住笑容。誰說過鬱金香球莖價值無限??於是,市場出現恐慌,價格開始崩潰。
很多暴發戶不得不面臨這樣一種殘酷的事實:在他們手裡的僅僅是沒有任何人想要的鬱金香球莖,更不用說歸還經紀人的現金貸款。政府不得不尋求折中方案.宣布1636年以前簽訂的所有鬱金香合約都無效,而1636年以後的合約只按原價的l0%執行。但是,實際價格比l0%還低,破產的人數越來越多。直到很多年以後.荷蘭才逐漸從鬱金香崩盤後的大蕭條中恢復過來。

第二個有教育意義的市場非理性例子是發生於18世紀英國的投機事件。1841年,查爾斯?邁可在《極度流行的幻覺和群眾性癲狂回憶錄》中描述了這件事。
後來被稱為「南海泡沫」的這家公司成立於1711年,當時牛淖伯爵成了南海公司,由那個時代的一些商人給予經濟支持(這個公司的正式全稱是「促進大不列頗商人在南海及美洲其他地區漁業發展管39公司」)。公司得到1000萬英鎊的英國國債支持,年息確保6%,並且壟斷和拉丁美洲的貿易往來。
公司成立不久,有關它生意上的極高的、難以且信的盈利能力的傳言四起,當時英國商品可以和秘魯及墨西哥的金銀直接進行以貸易貸交易,而秘魯和墨西哥的金礦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而實際情況是,西班牙殖民當局每年只允許一輪英國船隻停靠,以四分之一的利潤和5%的貨物作抵押。在股票交易所,南海公司股票的表現平平淡談,價格經常是誨個月只有兩三個點的波動。
1717年,英掐格蘭國王建議國債可以再次「私有化」。國家的兩個最大金融機構英格蘭銀行和南海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方案,經過國會的熱烈討論,最後表決允許南海公司更多的負債經營,其年息為5%。但是,1719年發生在法國的一件事對這個英國公司產生了重大影響,一個極其聰明的叫做約翰?羅的人,在巴黎成立了一家名為「西方協會」的公司,從事北美密西西比州的拓殖開發和往來貿易。對該公司的投機炒作使得它的股價很快從1719年8月9日的466法郎因升到12月2日的l705法郎。買家除了法國人外,還有瘋狂的外國人,以至於英國公使請求女工陛下的政府採取措施禁止英國資金流人法國證券交易所的「密西西比泡沫」。密西西比泡沫於1719年12月2日見頂,隨後的崩盤引發大量資金迴流英國,尋找下一個操作目標。
密西西比事件給英國南海公司股票持有者提供丁一個絕妙機會,他們現在願意接受英國的全部債務。1720年1月22日,英國下議院成立了一個委員會考慮這個建議。盡管有很多警告的聲音,但2月2日下議院還是通過了上交國會的議案。該議案建議進一步推進南海公司的資本化,投資者對此歡欣鼓舞,幾天時間股價因升至176英鎊,這其中還有法國資本的貢獻。(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當議案還在辯論之中時,新的傳言又開始流行,公司的利潤好得不得了,股價進一步漲到317英鎊。1720年4月7日,議案最終獲得通過.但是,第二天,投資者獲利回吐,股價從307典鎊下跌到278英鎊。
即使在這個價格水平上,公司的創始人和合夥人仍然能夠獲得投資收益,這個收益以那個時代的標准來衡量是巨大的,更何況這是一個事實上已經停止活動的公司。但是,這更加刺激了他們的胃口,4月12日,新的傳言又開始出現,要以每股300英鎊的價格發行100萬英鎊的新股。這次新股發行經過兩次公開認購.幾天後股價漲到340英鎊。公司隨即宣布,無論新老股票,每股都可獲得10%的紅利,而母公司將以每股400英鎊的價格再發行l00萬英鎊的新股。這次同樣獲得超額認購,但公司自身還是處在停頓狀態。
在1717一1720年問,南海公司泡沫大大刺激了創業精神,股票市場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越來越多的股票提供新的「概念股發行」。有很多類似「西方協會」和「南海公司」的公司,什麼都不幹,僅僅出售計劃、概念和希望。這些公司在登記成立時完全沒有實際業務,由所計劃的業務領域的新手管理。人們搶購股票,價格直線上升。股票投機不僅僅是富人的游戲:所有人都加人進來.無論男女老幼。這些公司很快獲得流行的名稱「泡沫」,因為公司的創立者在股票上市幾天或幾周內就賣出他們持有的股份,以牟取暴利。剩下可憐的投資者套牢在高高的價位上,而公司名存實亡。
1720年6月11日,國王宣布這些公司的一部分為「公共害蟲」,禁止交易它們的股票.違者將受到罰款處理。共有104家被禁止的公司,包括下列虛構的經營活動:
●改善制皂工藝。
●從鉛中提煉銀。
●購買和組裝船隻以肅清海盜。
●將水銀轉化為可鍛造的精細金屬。

盡管政府努力抑制泡沫.但新的泡沫每天還在產生,投機活動持續升溫。1720年5月28日,南海公司——這個最早最大的泡沫——的股價達到550英鎊。這個價格已經超出入們的想像,6月份價格超過700英鎊,這段時間股價變化特別神經,大起大落。6月3日中午,價格跌到650英鎊,下午又漲回750英鎊。很多大的投資者利用這個夏天的高價位賣出股票,轉而將獲得的利潤投入到其他各行各業.包括土地、商品、房地產及其他股票。但是,另外一些買進南海公司股票的投資者,這其中包括物理學家艾薩克?牛頓,在南海公司股票早期價格上升階段,他就賣出所有股票,獲利5000英鎊。但是,在盛夏期間,他又買了回來,這筆交易使他虧損了20000英鎊。
6月初,南海公司股價再創新高,經過一陣短暫的令人眩暈的變化,1720年6月24口,南海公司股價達到每股1050英鎊。只有極少數人明白,離投資者逃頂的時間已經不遠了。那些明白人是公司的創始人和董事局成員,他們利用這個夏天高高在上的股價成功甩綽自己手中的股票。到了8月初,公司的真相已經開始在普通投資者而前敗露,股價逐級盤跌。
8月31日,公司管理層宣布將連續12年每年支付50%的紅利。這將完全傷空公司,但是這並沒有減輕投資者與日俱增的緊張和不安。9月1日,股價繼續下跌。兩天後,股價跌到750英鎊.崩盤由此開始。股價在這個月的剩餘交易日飛沉直下,9月24日,南海公司銀行宣布破產,股價開始加速下跌。該月的最後一天,股價為150英鎊.一個月內下跌了85%。
南海公司崩盤後,銀行和證券經紀人遇到圍攻。很多人向銀行借貸買進大量南海公司股票,金融界遭遇一系列的破產風暴。南海公司最終於1855年被解散。公司股票轉換為公債。在該公司140年的歷史中、它從來沒有真正成功地從事過任何上規模的南海地區貿易。

第三個有教育意義的市場非理性例子是發生美國。1929年華爾街的崩盤結束了歷史上一幕最大的瘋狂投機。
到1924年前,美國道瓊斯工業指數一直在相對狹小的價格區問內窄幅波動,每當它超過110點,就會遭受強烈賣壓。到了1924年底,股指終於交破這個界限。在1925年,服指躍升到150點以上。股指的上升標志著多頭好日子的到來。
從股市非常蕭條的1921年到1928年,工業產值每年平均增加4%,而1928—1929年.則增加了15%。通貨膨脹率很低,新興工業四處萌芽。
樂觀主義越來越流行,再加上資金成本很低,大大刺激了股票投資者的投資活動,經過1926年短暫的反轉下跌後,股市月月創新高,由此誕生了一代炒股致富的人。這又煽動了更多的人通過經紀人現金貸款以買進更多的股票。隨著股民的增多,信託投資公司也隨之增加。在1921年,大概只有40家信託公司.而到1927年初.這個數目上升到160家.同年底又達到300家。從1927年初到1929年秋,信託投資公司的總資產增加了10倍,人們基本上毫不懷疑這些公司的信用。
其中員著名的是高盛公司,它於1928年出資成立高盛貿易公司(GsTc),這個公司很快就發行了1億美元的股票,以面值賣給母公司。母公司再以104美元的價格賣給普通投資者.由此獲利400萬美元。1929年2月7日.股票價格是每股222.5美元。買家中就有高盛貿易公司,它在3月14日共持有5700萬美元自己公司的股票,當然可以支持這么高的股價。投資者一點也不擔心前面等待他們的是什麼。
崩盤並不是突然發生的。但是.當巴布森於1929年9月5日發表股市要跌60一80點的著名預言後,市場開始對巴布森的警告有了第一次反應。當天,道瓊斯指數就下跌了10點,很快就有了「巴布森突變」的說法。幾天後.受到利好談話的刺激,買家重新人市,這其中有耶魯大學教授歐文?費雪的著名論斷:「即使以現在的價格來衡量,股幣也還遠遠沒有達到其內在實際價值。」許多報紙也刊登正面服評,以抵消負面批評。證券交易雜志《拜倫》更是如此.它在9月9日那一期封面公開取笑巴布森,(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將他描述為「來自韋爾斯利山的預言家」。沒有任何人懷疑誰應該對這場危機負責:巴布森。
但是,股票價格卻沒有回到過去的高點,到了9月底,新的大跌開始出現.這次股份跌到上一年夏天的高點。市場再次反彈.但是沒有創新高,而且成交量與前次下跌比較大幅萎縮。10月15日,國家城市銀行總裁查爾斯』米切爾發表談話,指出縱觀全國,股市是正常的、健康的。他的談話很快得到費雪教授的支持,費雪教授說:「我預期股市在幾個月內就會看好,並創新高。」
但是,1929年10月21日,《拜倫》的讀者可以看到圖學家威廉.彼得哈密爾頓的文章,他警告指數圖形走勢很不好,指數已經跌破密集成交區。按照哈密爾頓的說法,如果工業指數跌穿325.17點、鐵路指數跌穿16826點,那將是一個「強烈的熊市信號」。就在那一天,工業指數跌穿了哈密爾頓的臨界值.兩天後鐵路指數也步其後塵。市場垂直跳水.成交量也達到歷史第三位,高達600萬股,崩盤拉開序幕。
l0月24日,成交量放大到1200萬服,人們聚集在大街上,流露出明顯的恐慌氣氛。事態已經明顯失去控制,10月25日,胡佛總統發表下述談話:「國家的經濟基本面,即商品的生產和銷售,是建立在踏實和繁榮的基礎上的。」胡佛的講話與宇航員宣布發動機沒有著火具有同樣的保證作用。恐慌迅速蔓延,隨後幾天股價連續跳水,市場似乎永遠無底。10月29日,在強烈的賣壓下.恐慌達到極點,1600萬股股票不惜血本逃了出來。有這么一個傳說,交易所的一個送信員突然間想到一個主意,出價每股1美元購買一塊無人間津的地皮,他居然做成了這筆生意。直到11月13日,指數跌到224點才穩住陣腳。那些以為股票已經很便宜而冒險買進的投資者又犯了個嚴重錯誤。羅斯福想利用他的「新政』化解這個危機.其結果只是范圍更大、更嚴重的衰退。1930年價格進一步下跌.直到1932年7月8日跌至58點才真正見底。工業股票跌去原市值的85%,而高盛公司的投資證書不到2美元就可買到。

上述三個故事的結論很明顯,那就是市場有時會完全沉浸在那樣一種希望、貪婪和恐懼的非理性感情中。雖然心理學可以部分解釋人們為什麼那麼做的原因,但是它並沒有回答為什麼人們同時行動這個問題。為探尋這個群體現象的答案.我們應該轉而咨詢一些分析復雜運動的專家.也就是數學家。
「價格突然崩潰,但卻沒有發生什麼特別的新聞對嗎?」
「是的。起先股價慢慢下跌、然後突然加速,最後變成歇斯底里。」
「這種情況你見過幾次?」
「總而言之,在過去的500年大概有四五十次。但是我提醒你,那隻是主要的崩盤。除此之外,還方很多小規模的崩盤。至於這些小的崩盤恐怕有幾千次。實際上,它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文章來源:股市馬經 http://www.goomj.com)

5. 金融危機是怎麼引起的

自17世紀以來,全球范圍內發生了九次波及范圍巨大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這些危機發生時都給社會經濟運行造成了巨大混亂,並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一、1637年荷蘭鬱金香危機

1593年,一位荷蘭商人格納從土耳其進口首株鬱金香,由於這種花是進口貨,因此擁有鬱金香花便成為有錢人的符號。開始只有鬱金香的行家才懂得欣賞鬱金香之美,但在形成風潮後,投機客便趁機炒作,只要今天買了,明天就可賺一筆。買的人多了,交易市場也就形成了,交易場所也逐漸熱鬧起來。1634年,買鬱金香的熱潮蔓延到中產階級,更蔓延為全民運動,大家都來買賣鬱金香了。炒家只看到買低賣高,利潤就進來,於是全民都變成鬱金香的炒家。1000美元一朵鬱金香花根,不到一個月之後,它就變成兩萬美元了。到了1636年,鬱金香在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股市上市。這時,一朵鬱金香花根售價相當於今天的76000美元,比一部汽車還貴。這是有名的鬱金香花根泡沫。此時,荷蘭政府開始採取剎車的行動,而由土耳其運來的鬱金香也大量抵達,鬱金香不再那麼稀罕。於是一瞬間鬱金香的價格往下滑,6個星期內竟然下跌了90%,荷蘭政府宣布這一事件為賭博事件,結束這一場瘋狂的鬱金香泡沫事件。這就是有記錄的歷史上第一次經濟泡沫事件。
二、1720年英哪巧國南海泡沫事件

南海泡沫事件(South Sea Bubble)是英國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間發生的一次經濟泡沫,事件起因源於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南海公司在1711年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仍然進行時創立,它表面上是一間專營英國與南美洲等地貿易的特許公司,但實際上是一所協助政府融資的私人機構,分擔政府因戰爭而欠下的債務。南海公司在誇大業務前景及進行舞弊的情況下被外界看好,到1720年,南海公司更透過賄賂政府,向國會推出以南海股票換取國債的計劃,促使南海公司股票大受追捧,股價由原本1720年年初約120英鎊急升至同年7月的1,000鎊以上,全民瘋狂炒股。然而,市場上隨即出現不少「泡沫公司」混水摸魚,試圖趁南海股價上升的同時分一杯羹。為規管這些不法公司的出現,國會在6月通過《泡沫法案》,炒股熱潮隨之減退,並連帶觸發南海公司股價急挫,至9月暴跌回190鎊以下的水平爛瞎。不少人血本無歸,連著名物理學家牛頓爵士也蝕本離場。南海泡沫事件使大眾對政府誠信破產,多名托利黨官員因事件下台或問罪。相反,輝格黨政治家羅伯特-沃波爾在事件中成功收拾混亂,協助向股民作出賠償,使經濟恢復正常,從而在1721年取得政府實權,並被後世形容為英國歷史上的首位首相。此後,輝格黨取代托利黨,長年主導了英國的政局。
三、1837年美國金融恐慌

19世紀早期的美國聯邦政府沒有自己的中央銀行,因此也沒有發行紙幣。第二合眾國銀行由國會在1816年授權建立,它創立了統一的國家貨幣,一度成為美國最大最好的鈔票的發行者,創立了單一的匯率等。它實力強大,它的資本比美國政府的財政支出多出一倍,擁有全國20%的貨幣流通量,在各州設立了29個分行,控制著各州的金融。考慮到許多州銀行立法很倉促,經營不善,普遍資本金不足,監管不嚴,對未來過度樂觀,第二合眾國銀行通過拒絕接受它認為經營不善的銀行的票據來維護它自身的穩定。這削弱了李歷鍵公眾對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心。1829年,傑克遜當選為美國總統,他認為第二合眾國銀行的信貸問題影響了美國經濟的發展。傑克遜決定關閉第二合眾國銀行。作為毀掉合眾國銀行的策略的一部分,傑克遜從該銀行撤出了政府存款,轉而存放在州立銀行,沒想到,危機竟然就此產生。因為增加了存款基礎,不重視授信政策的州立銀行可以發行更多的銀行券,並以房地產作擔保發放了更多貸款,而房地產是所有投資中最缺乏流動性的一種。這樣一來,最痛恨投機和紙幣的傑克遜總統所實施的政策,意想不到地引發了美國首次由於紙幣而引起的巨大投機泡沫。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
四、1907年美國銀行業危機

1907年,美國銀行業投機盛行,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當年10月,美國第三大信託公司尼克伯克信託公司(Knickerbocker Trust)大肆舉債,在股市上收購聯合銅業公司(United Copper)股票,但此舉失利,引發了華爾街的大恐慌和關於尼克伯克即將破產的傳言。導致該銀行客戶瘋狂擠兌,並引發華爾街金融危機。銀行要求收回貸款,股價一落千丈。時任摩根財團總裁的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聯合其他銀行共同出手,籌集流動資金,才使市場重歸平靜。很快,美國財政部長喬治·科特留宣布,政府動用3500萬美元資金參加救市。隨後,市場恢復正常。此次救市導致了1914年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的誕生,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得以增強。
五、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

1929年10月,美國紐約市場出現了拋售股票浪潮,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到10月24日,舉國上下謠言四起造成金融不穩,被嚇壞了的投資者命令經紀人拋售股票,導致美國股市崩潰。
10月29日,紐約證券交易所里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拋售股票的漩渦之中。股指從之前的363最高點驟然下跌了平均40%。這是美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是美國歷史上影響最大、危害最深的經濟事件,影響波及整個世界。此後,美國和全球進入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時期。引發美國股市大崩盤的1929年9-10月,被後來者形容為「屠殺百萬富翁的日子」,並且「把未來都吃掉了」。在危機發生後的4年內,美國國內生產總值下降了30%,投資減少了80%,1500萬人失業。
六、1987年席捲全球股市的黑色星期一

1987年10月19日星期一,美國股市出現驚人下跌,並引發世界其他國家股票市場跟風下跌。道瓊斯工業股票平均指數驟跌508點,下跌幅度22%,一天內跌去的股票價值總額令人目瞪口呆——是1929年華爾街大崩潰時跌去價值總額的兩倍。混亂中,價值超過6億美元的股票被拋售。紐約股市的震盪也在東京和倫敦造成了混亂。倫敦的FT指數滑落25O點,威脅到政府對英國石油股份公司私有化進程。日經指數下跌202.32點,收於9097.56點,跌幅為2.18%。很多人在股災後感到奇怪,因當日根本沒有任何不利股市的消息或新聞,因此下跌看似並無實在的原因,令當時很多人懷疑是羊群心理、市場失(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或經濟失衡引致股災,至今仍在爭論。
七、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年12月19日深夜,墨西哥政府突然對外宣布,本國貨幣比索貶值15%。
這一決定在市場上引起極大恐慌。外國投資者瘋狂拋售比索,搶購美元,比索匯率急劇下跌。12月20日,匯率從最初的3.47比索兌換l美元,跌至3.925比索兌換l美元,狂跌13%。21日再跌15.3%。伴隨比索貶值,外國投資者大量撤走資金,墨西哥外匯儲備在20日至21日兩天銳減近40億美元。墨西哥整個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從20日至22日,短短的三天時間,墨西哥比索兌換美元的匯價就暴跌了42.17%,這在現代金融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墨西哥吸收的外資,有70%左右是投機性的短期證券投資。資本外流對於墨西哥股市如同釜底抽薪,墨西哥股市應聲下跌。1994年12月30日,墨西哥IPC指數跌6.26%;1995年1月10日,更是狂跌11%。到1995年3月3日,墨西哥股市IPC指數已跌至1500點,比1994年金融危機前最高點2881.17點已累計跌去了47.94%,股市下跌幅度超過了比索貶值的幅度。這場金融危機震撼全球,危害極大,影響深遠。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它金融市場一片混亂。
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8月,馬來西亞放棄保衛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堅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沖擊。印尼雖是受「傳染」最晚的國家,但受到的沖擊最為嚴重。10月下旬,國際炒家移師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矛頭直指香港聯系匯率制。台灣當局突然棄守新台幣匯率,一天貶值3.46%,加大了對港幣和香港股市的壓力。1997年10月23日,香港恆生指數大跌1211.47點;28日,下跌1 621.80點,跌破9000點大關。面對國際金融炒家的猛烈進攻,香港特區政府重申不會改變現行匯率制度,恆生指數上揚,再上萬點大關。接著,1997年11月中旬,東亞的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17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跌至創紀錄的1008∶1。21日,韓國政府不得不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援,暫時控制了危機。但到了12月13日,韓元對美元的匯率又降至1737.60∶1。韓元危機也沖擊了在韓國有大量投資的日本金融業。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東南亞金融危機使得與之關系密切的日本經濟陷入困境。
日元匯率從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兌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兌1美元;5、6月間,日元匯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兌1美元的關口。隨著日元的大幅貶值,國際金融形勢更加不明朗,亞洲金融危機繼續深化。這場危機一直持續到1999年才結束。
九、2007年至2010年:美國次貸危機及全球金融危機

美國次貸危機(subprime crisis)又稱次級房貸危機,也譯為次債危機。它是指一場發生在美國,因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破產、投資基金被迫關閉、股市劇烈震盪引起的金融風暴。
美國「次貸危機」是從2006年(丙戌年)春季開始逐步顯現的。在2006年之前的5年裡,由於美國住房市場持續繁榮,加上前幾年美國利率水平較低,美國的次級抵押貸款市場迅速發展。隨著美國住房市場的降溫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貸還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購房者的還貸負擔大為加重。同時,住房市場的持續降溫也使購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過抵押住房再融資變得困難。這種局面直接導致大批次貸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償還貸款,銀行收回房屋,卻賣不到高價,大面積虧損,引發了次貸危機。2007年8月次貸危機席捲美國、歐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場。這場危機導致過度投資次貸金融衍生品的公司和機構紛紛倒閉,並在全球范圍引發了嚴重的信貸緊縮。美國次貸危機最終引發了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2008年9月,雷曼兄弟破產和美林公司被收購標志著金融危機的全面爆發。隨著虛擬經濟的災難向實體經濟擴散,世界各國經濟增速放緩,失業率激增,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嚴重的經濟衰退。2011年1月10日,國際清算銀行在巴塞爾召開成員央行行長雙月例會及全球經濟會議,分析全球經濟形勢。全球經濟會議主席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表示,世界經濟已走出危機陰影,全球經濟復甦已經確立。

6. 美國花旗銀行股票價格

花旗集團昨日收盤價為57美元
花旗集團(Citigroup Inc.,以Citi為商標)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為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及金融機構之一,於1998年由花旗公司及旅行家集團合並而成,並於同期換牌上市。
花旗集團的歷史由花旗銀行的成立為起點,花旗銀行是1955年由紐約花旗銀行與紐約第一國民銀行合並而成的,合並後改名為紐約第一花旗銀行,1962年改為第一花旗銀行,1976年3月1日改為現名。
花旗集團是美國第一家集商業銀行、投資銀行、保險、共同基金、證券交易等諸多金融服務業務於一身的金融集團。合並後的花旗集團總資產達7000億美元,凈收入為500億美元,在100個國家有1億客戶,信用卡發行量約6000萬張。

閱讀全文

與紐約抵押信託的股票價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天津股票配資系統 瀏覽:645
天上人間夜總會 瀏覽:385
木手串 瀏覽:888
諾安新經濟股票基金凈值 瀏覽:343
蘇州股票公司有哪些 瀏覽:335
002632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51
怎麼在同花順上面買股票 瀏覽:482
上市後公司股票能漲多少錢 瀏覽:658
炒股游資證券營業部哪家名聲好 瀏覽:715
騰訊股票一天交易多少股 瀏覽:836
股票買入時間查詢 瀏覽:852
新愛爾蘭基金的股票成交額 瀏覽:805
股票軟體中病毒 瀏覽:642
炒股炒黃金炒房 瀏覽:568
義翹神州股票股份上市 瀏覽:487
美股指怎麼開戶 瀏覽:80
彷彿 瀏覽:919
上海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118
10萬左右的皮卡哪款好 瀏覽:60
股票交易會算入gdp增長嗎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