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乾豐股份股票

乾豐股份股票

發布時間:2021-05-11 08:58:53

1. 我的公司老闆讓我上網查找什麼中行的開業目的和開業後的預期效果,這得怎麼找啊,有誰知道嗎

鴉片戰爭以後清朝統治時期的金融

第一節 貨幣制度的危機

一、落後的銀兩制度

(一)實銀兩

實銀兩是交易時接受的現銀。

1、實銀的種類、名稱、重量

實銀種類繁多,形式不定。實銀鑄成錠,有的形似馬蹄,有的狀如紡錘,有的像饅頭,還有不成形的散碎銀。它們都各有其名,然可統稱為「元寶」或「寶銀」。寶銀的重量不等,大錠有50兩,中錠10兩,小錠只有幾兩,碎銀不足1兩,使用時依重量計值。

2、實銀的成色

成色是指含銀的多少。從理論上講,實銀的成色是以純銀成色1000/1000作為標准,但實際上流通的寶銀達不到這個標准,因而就按純銀的成色加以折算,即按其成色核定含銀多少。全國統一的、公認的標准有:純銀、足銀、紋銀、標准銀。

3、實銀的稱量

銀兩按重量計值,屬稱量貨幣。寶銀的重量標準是「平」。全國主要的平有:庫平、關平、漕平、市平4種。庫平是政府征稅使用的標准,關平是海關使用的平,漕平是徵收漕銀折色使用的平,市平是各地市場使用的平。

(二)虛銀兩

虛銀是實虛的價值符號,是用於計算的單位,在賬務處理上具有重要意義。虛銀也有重量和成色(假設的),一錠實銀要存入金融機構,先要根據所在地的實銀標准推算了其升水或貼水,然後按照當地使用的虛銀標准計算其應記的數額才能入賬。全國有影響的虛銀有:上海的九八規元、天津的行化銀、漢口洋例等。

(三)銀兩制度的落後性

銀兩制度是中國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具有很多缺陷,其落後性表現在:形狀和重量不合用,名稱和種類過於復雜,成色高低不齊,平法大小不一,鑄造分散,流通極為不便。

二、自鑄銀元

一方面由於銀兩制度的落後性,造成流通不便。另一方面經咸豐、同治至光緒初年,外國銀元大量流入中國,對中國金融危害甚大,清政府對此不能再行漠視。1887年(光緒十三年),清庭准兩廣總督張之洞在廣東省設廠試鑄銀元。1889年開始鑄造第一批銀元,翌年流通於市場。這是近代中國正式鑄造銀元的開端。這種銀元稱光緒元寶,正面有「光緒元寶」的漢滿文字,上方鑄有「廣東省造」字樣,下方鑄有「庫平七錢二分」的重量標准,背面鑄有龍紋圖案,故俗稱「龍洋」。這種銀元含銀9成,清政府下令作為中國的法幣。

1910年(宣統二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將銀元的鑄造權收歸中央,開始鑄造「大清銀幣」,稱為國幣。

三、從制錢到銅元

(一)制錢的落後性

1、統治者對制錢貶值(減重、減色),以此人民實行超經濟剝削。

2、分散鑄造的政策,各地各自為政,私鑄的現象無法杜絕,導致制錢紛繁雜亂。

3、各省各地劃地為界,導致制錢流通有很大的局限性。

上述混亂狀況致使制錢的流通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嚴重不相適應。制錢制度的封建性,表明它已不能適應新的經濟形態。

(二)自鑄銅元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兩廣總督李鴻章來廣東市面鬧錢荒之際,於6月開始試鑄銅元,每枚重2錢,成色為銅九五、白鉛四、錫一,名「光緒之寶」,當制錢10文。這種銅元由機器製造,花紋精緻,式樣美觀,成色劃一,很受歡迎,政府也大得鑄造利益。1901年下令沿海各省仿鑄,至1905年戶部奏稱開鑄銅元已有17省,鑄造局達20處。

1910年,清政府頒布《幣制則例》,將銅元的鑄造權收歸中央,定銅元為2分、1分、5厘、1厘4種,這是企圖將銅元作為銀元的鋪幣,令1905年設立於天津的戶部造幣總廠鑄銅元。第二年,清王朝被推翻,銅元陷入紊亂局面。

第二節 金融機構的變化

一、典當業由盛而衰

典當業(當鋪),如前一章所述,在明末清初十分發達。當鋪的日常業務,就是存款、放款、簽發銀鋪票。當鋪的放款都是以物作押的個人放款。當鋪存款的來源,一是官款,二是私款。在官銀號成立之前,地方的各項庫款多存放於當鋪生息,這是當鋪的主要存款來源之一。紳商富戶的私款,也多交存當鋪生息。而大官僚則以當鋪作為營運資金的場所,借給當鋪取利。當鋪接當時,有時不付現錢,而是開給可隨時兌現的銀票、錢票,信用好的當鋪所發的銀錢票,能在市面流通,於是便成了信用貨幣。

除私當之外,還有「官當」,官當是直接以庫款投資開辦的當鋪。

當鋪的利率都很高。存款年利率大概在1分甚至1分以上。據《道光東華錄》記載:江蘇藩庫撥銀10萬兩發典生息,每年得利息12000兩,年利率為12%。這是官當的利率水平。私當則不會低於這個水平。放款的利息率自然更高。清政府規定,當鋪取息每月不得超過3分。一般情況是視當物價值的大小和贖當時間的長短而定,價值越小,贖當時間越短,利率越高。當物到期不能贖取,就成「死當」,由當鋪自行處理。當鋪處理死當也有很大收益,因為接當時一般是按當物價值的一半貸款,有的甚至只有1/3。當鋪處理死當物品就可獲得高於貸款1倍至2倍的額外收益。

到了清末,典當業逐漸衰亡,其原因:(1)銀行的興起,錢庄、票號的發展以及官銀錢號的設立,取代了典鋪的業務;(2)當鋪存款的主要來源——公款存放被上述金融機構取代,導致當鋪的存款業務大大萎縮,失去重要的資金來源。但是當鋪的本業——抵押放款卻始終不衰。

二、錢庄的發展

(一)錢庄發展的原因

鴉片戰爭後,隨著沿海沿江城市的陸續對外開放,中外交往日漸頻繁,商品經濟迅速發展,錢庄發展很快,數量和資本額大幅度增長、業務擴大,活動中心逐漸轉移到上海。

(二)錢庄的業務

1、傳統的銀錢兌換,辦理存款,發放貸款,簽發銀錢票。放款以信用放款為主,輔以抵押放款,押品有絲繭、花鈔布、有價證券、房地產等。錢庄的慣例是給工商業戶的長期貸款,最長為6個月,少有長於6個月的,到年終必須全部收回,只有少數殷實戶可以跨年,因而,不少工商業者都願意同錢庄保持資金融通關系。

2、庄票。庄票是由錢庄簽發的載有一定金額並由其負責兌現的一種票據,分即期和遠期兩種,即期庄票貝票即付,遠期庄票到期付現。庄票的信用很好,可代替現金在市面流通。

3、資金拆借。在19世紀60年代,錢庄同外國在華銀行建立了資金融通關系,庄票有了新的用途,那就是錢庄以庄票作抵押,向外國在華銀行拆借資金,於是庄票就成了錢庄同外車在華銀行建立資金拆借關系的工具,使錢庄的信用得於擴大。

4、匯劃制度。「匯劃」就是錢庄業的票據清算。1890年(光緒十六年),上海錢庄決議成立匯劃總會,作為相互清算的機構,各錢庄收付在100兩以上者,在匯劃總會軋差,余額才收付現銀。匯劃總會除負責辦理會員錢庄(稱匯劃庄)之間的收付差額外,還代理非會員庄和外國銀行的清算業務。這是具有現代意義的票據交換制度的雛形。

三、票號由興盛到衰亡

(一)票號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

票號的組織形式,一般是獨資或合資,均負無限責任。合資的票號,合資人不一定很多。合資人以合同方式確定合資關系,成為票號的股東。此外,票號有所謂「身股」,即人力股,票號的經理和表現良好的職員,以自己的勞動力折成股份。身股亦參加分紅。「富有者出資,辦事者出力,合作股份,利益均沾」,這是票號股本構成的特點。

票號的經營方式也有其特點。出資人並不直接經營,而是聘請經理,同經理簽訂合同,將經營和一切事務委託給經理,就不再過問其具體事務,到年終決算期才閱檢賬簿,經過3年或4年算一次「大賬」,決算盈虧,按股均分,對職員評定功過,經理亦可頂人力股參加分紅。

票號遍設分號,總號對分號管理的原則是「全局統籌,不分畛域,酌盈濟虛,抽疲轉快」。分號亦對總號負無限責任。

(二)票號的業務

1、匯兌業務

匯兌是票號的主要業務,初期商業匯兌又占絕大部分。

「逆匯」業務。票號在辦理匯兌業務中,有時商號要求票號先為其墊付匯款,在設定期限內,商號交還墊款,並支付相應的利息。有時票號在收到商號交付的匯款後,設定在必要的匯兌時間之外延遲一定的日期向收款者交付匯款,票號則免收匯費或給予一定數額的補貼。前一種情況是票號的放款,後一種情況是票號的存款。逆匯則是存款、放款、匯兌相結合。

票號匯兌的方式,有票匯和信匯兩種。

為清政府匯解公款。(1)辦理清政府捐輸的匯解;(2)為清政府匯解京餉、協餉;(3)匯兌洋務經費。

從19世紀60年代開始,票號進入大發展時期,到甲午戰爭時發展到鼎盛。這時,官款匯兌的數量急劇上升,商業匯兌的比重下降。票號實際上成了清朝政府稅款的解繳機關,同清政府建立起了一種特殊關系,它們的利害得失也異常緊密地結合起來。

2、存貸業務

票號吸收存款以公款為主。在銀行誕生以前,政府的公款,在京存國款,在省存藩庫。票號結交官吏,官吏便將公款存入票號,且一般都不計息。這是票號重要的資金來源,對其資金周轉有著關鍵性作用。票號也吸收私人存款,主要是貴族顯官的私款。這類存款分定活兩種,定期多為3—6個月,偶有1年以上。活期不計息,定期的利息很低,按時間長短,大致在2%—8%之間,低於錢庄的存款利息。

票號貸款的對象主要是官僚、錢庄、大商人。對一般工商業戶票號是概不貸款的。貸款期限一般是3個月,偶有長達1年的,利息率視貸款對象和銀根松緊而定,從幾厘到1分多不等,對官僚的貸款,有時僅扣息即達30%。票號貸款重信用輕抵押,甚至看借款人的勢力。到了清末,造成大量貸款無法收回。

票號為清政府借墊京協各餉,為清政府籌借、抵還外債,解救清政府的財政危機,也是票號放款業務的重要內容。

(三)票號發展和衰亡的原因

1、票號發展的原因

(1)鴉片戰爭以後,打破了中國的封閉式的自然經濟,通商口岸的開放,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商品經濟有了新的發展,資金調撥的頻率和數量逐年增加。票號本身就起源於匯兌,是貨幣流通擴大和商品經濟發展的產物,鴉片戰爭以後商品經濟的發展,給票號提供了發票機。

(2)太平天國失敗後,農民運動仍然此起彼伏,給清政府解送現銀增加了困難,需要一個資信可靠、收解靈活、可匯可墊、機構普遍的資金運轉機構。票號長期為清政府匯解公款,得到政府的信任,這就為票號能夠擴大業務擴張機構創造了有利條件。

(3)票號同清朝地方政府官吏緊密地勾結在一起,同清政府建立了密切聯系,取得了政府的信任和支持。通過地方官吏,壟斷官款匯兌,壯大了自己的資金實力。

2、票號衰亡的原因

票號在甲午戰爭後期,達到極盛時,經過短暫的發展,就逐步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是:

(1)中國近代銀行的興起,官銀錢號的設立,同票號展開了競爭。1905年戶部銀行成立,清政府規定公款的存儲和匯解交由戶部銀行辦理,各省官銀號成立,當地又規定由官銀號辦理京餉協餉的匯兌。1907年交通銀行成立,又奪走了票號的大部分商業匯兌業務,因此,票號的業務急劇萎縮,到清亡時,它的匯兌量減少了3/4。

(2)票號保守,不思變革,組織制度、用人機制和經營方式都很死板,無法同銀行競爭。

(3)清政府滅亡,票號失去靠山。

四、官銀錢號

官銀錢號是清政府官方設立的金融機構,它經歷了一個設立、裁撤、再設立的過程。

鴉片戰爭以後,清政府因軍需、賑災、河工等費用很多,決議成立官銀錢號發行錢票,在支持兵丁月餉、官員公費和各項工程費用時,搭放一定成數。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管理清室財務的內務府設立了天元、天亨、天利、天貞、西天元等5家官銀號(俗稱「五天官號」),發行錢票、銀票所得收益,作為內務府的進款。

太平天國革命爆發後,清政府財政拮據,遂鑄造大錢,發行官票寶鈔。為推行便利,於1853年(咸豐三年)設立乾豫、乾恆、乾豐、乾益4家官銀錢號(俗稱「四乾官號」),發行以戶部所屬寶泉、寶源兩局所鑄制錢為「票本」的京錢票,充發八旗兵餉之用。次年,又設立宇升、宇恆、宇謙、宇豐、宇泰5家官錢號(俗稱「五宇官號」),以鐵大錢為「鈔本」,發行「京錢票」。

與此同時,在清政府的要求下,各省地方相繼設立了官錢局或官銀號,發行銀錢票在省內流通。地方官銀錢號還辦理存放款,經理省庫,代墊公款,經管官款的匯兌存撥,以多種方式接濟官府,成為地方政府的財政外庫,致使同時存在的票號業務大受影響。辛亥革命後,這些地方官銀號大多改為各省地方銀行。

五、清末金融風潮

清朝末年,金融風潮不斷,錢庄大批倒閉,市場動盪不寧,工商各業深受其累。大的金融風潮有三次:1883年(光緒九年)的上海金融風潮;1897年,上海發生的貼票風潮;1910年,上海發生的橡皮股票風潮。

第三節 資本主義金融勢力的入侵

一、外國銀行的設立及其擴張

鴉片戰爭以後,外國資本主義憑借攫取到的種種特權,對中國展開了以商品輸出為中心的侵略活動,搶佔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原料。隨著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發展到壟斷,它們又大量向中國輸出資本,控制中國的財政經濟命脈。在這種侵略中,它們的銀行也蜂擁而來。

最早侵入中國的銀行是英國的麗如銀行,1845年在香港和廣州設立分行,1847年又在上海設立分理處,1850年改為分行,同年在香港發行紙幣,這是流通於中國市場上的第一批外國鈔票。

匯豐銀行是第一個將總行設在中國領土上的外國銀行。1864年8月成立,額定資本500萬港元,1865年3月繳足半數正式營業,當年在香港開始發行紙幣,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並營業,1866年又在福州、寧波、漢口、汕頭設代理處,1867年上海分行開始發鈔。

從1845年至19世紀60年代,入侵中國的外國銀行有:麗如銀行、匯隆銀行、阿加剌銀行、有利銀行、麥加利銀行、法蘭西銀行、匯豐銀行。除一家法國銀行外,其餘均為英國銀行。

19世紀70年代以後,特別是甲午戰爭以後,外國銀行加快了入侵中國的步伐,打破了英國銀行獨霸中國的局面。這一時期在中國設立的外國銀行有:德意志銀行、德豐銀行、德華銀行、橫濱正金銀行、惠通銀行、中華匯理銀行、東方匯理銀行、華俄道勝銀行、花旗銀行、台灣銀行、華比銀行、荷蘭銀行、朝鮮銀行等等。

二、外國銀行的經濟侵略與掠奪

外國銀行對中國的經濟侵略與掠奪主要採用以下手法:

1、 壟斷國際匯兌,操縱外匯牌價。

2、 吸收存款,辦理貸款,控制中國的金融市場。

3、 發行鈔票,侵犯中國的主權。

4、 通過借款控制中國的財政。

第四節 中國的銀行業興起

一、中國銀行業興起的歷史條件

中國銀行業是在帝國主義侵略的日益加深,以及這種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產業的發展中產生的。

(一)外國銀行的侵略,刺激了中國抵禦外國銀行的侵略勢力,自辦銀行的要求

從1845年開始,到19世紀末,外國銀行在中國橫行了四五十年,它們操縱了中國經濟,壟斷了中國的國際匯兌業務和國內金融市場;發行鈔票,侵犯中國主權,並通過貸款控制中國的財政,攫取了中國大量的權益。為了抵禦外國銀行的侵略勢力,挽回權益,收回利權,「非急設中國銀行,無以通華商之氣脈,杜洋商之挾持」。

(二)中國近代產業的發展,要求興辦銀行

19世紀中葉出現的洋務運動以及甲午戰爭後,清政府被迫實行「新政」,中國產生了近代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民族資本主義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產業的發展,產業資本迅速增加,商品交換和商品經營范圍不斷擴大,信用的利用就愈廣泛,補充資金的要求就愈迫切,要求有同這種狀況相適應的近代金融機構。於是,銀行就應產業發展的要求而興起。

二、中國通商銀行、戶部銀行、交通銀行的設立

1897年5月27日(光緒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國通商銀行正式成立,額定商股500萬兩,先收半數,另商借戶部庫銀100萬兩。總行設於上海,同年在漢口設立分行,以後又在北京、天津、福州、廣州、鎮江、煙台、香港、重慶、保定、九江、揚州、蘇州、寧波等地設立分支行。其內部管理全仿匯豐銀行,總行和各重要通商口岸分行除有中國人擔任經理外,還聘請一名外國人擔任洋經理執掌業務經營大權。

戶部銀行由戶部奏准設立,目的在於整頓幣制,推行紙幣,以濟財政。額定股本500萬兩,官商各半,官股由戶部認購,商股准私人自由認購,但以中國人為限,不得轉賣外國人。1905年正式成立,總行設於北京。其業務為存放款,匯兌公私款項等,享有鑄造貨幣、代理國庫,發行紙幣的特權,表明它已具有中央銀行的職能。1908年戶部改為度支部,戶部銀行改名大清銀行。

交通銀行是郵傳部奏准於1908年在北京成立。資本額500萬兩,官四商六,郵傳部認購官股2萬股200萬兩,另外商股3萬股300萬兩任官民認購。郵傳部是最大股東,總理、協理都由郵傳部指派。

三、私人資本銀行的出現

私人資本銀行出現於20世紀初期。成立於1906年的信成銀行是第一家私資本銀行,其創辦人是無錫富商周廷弼。1905年他到日本考察銀行,回國後就創辦了信成銀行。資本額50萬元,周自任總經理。該行為股份有限公司,除經營普通銀行業務外,還兼辦儲蓄,是最早辦理儲蓄的華資銀行。又經商部批准,可發行銀行兌換券。總行設於上海,在無錫、南京、天津、北京設立分行。

浙江興業銀行、四明商業儲蓄銀行、信義銀行、裕商銀行都是這一時設立的私人資本銀行。

四、中國的銀行業興起的特點

(一)中國的銀行業不是直接由工業資本發展而產生,它是間接地由民族自救和民族工業的發展造成的。

(二)中國封建經濟下的金融機構錢庄和票號,沒有直接演變為近代的新式銀行。

(三)中國的銀行業一產生就分為官僚資本和民族資本兩大類。

第六章

第一節 帝國主義在華金融勢力的擴張

一、匯豐銀行奪取關稅保管權

清末的大量借款和《辛丑條約》規定的4.5億兩賠款都是以關稅和部分鹽稅、厘金作抵押,帝國主義因此控制了中國關稅的征解權。《辛丑條約》第六條規定,賠款的一切事宜,均在上海辦理,帝國主義國家各派1名銀行董事,共同收存按月賠付的款項,然後分撥給有關國家的銀行。當時負責收存的共有匯豐、東方匯里等9家外國銀行。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英國首先提出關稅交由匯豐銀行獨家保管,理由是以備稅關的日常開支和償還外債。英國的提議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它們主張交由《辛丑條約》規定的銀行賠款委員會保存。又遭到英國的反對。經過討價,最後達到妥協,銀行國際委員會出籠,它的職權就是監督1900年以前中國所欠以關稅為擔保的外債的償付。1912年1月,帝國主義國家外交團同中國政府簽訂了有關協定共8條,規定:銀行國際委員會由在1900年以前同以關稅為擔保而尚未償清的外債和庚子賠款有關的銀行之經理組成,其職權是決定與此有關的外債優先權問題;匯豐銀行、德華銀行、華俄道勝銀行為關稅的保管人。從此,銀行國際委員會就監督著中國關稅的收解和債賠兩款的賠付,關稅保管由9家銀行變成3家銀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後,中國對德宣戰,德華銀行於1917年被中國接管,其保管的1/3關稅落入匯豐之手,1926年11月,華俄道勝銀行清理它所保管的1/3也落入匯豐銀行。

二、外國銀行勢力的繼續擴張

北洋政府時期,帝國主義在中國的銀行勢力繼續擴張,增設了一批銀行。1914—1926年,各帝國主義國家在華新設銀行44家、125個分支機構,加上清朝時的在華銀行,共66行226個分支機構。這些銀行極其分支機構,分布的范圍十分廣泛,伸入中國的內地和邊疆,勢力已達極盛。英國銀行的勢力仍然最大,居外國在華銀行的主導地位、匯豐銀行仍執牛耳。德俄因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力量有所削弱,美日兩國不甘落後,迅速擴大和加強在華的金融勢力。

三、國際銀行團的演變和「善後大借款」

(一)四國銀行團

1898年,美國同清政府簽訂了粵漢鐵路借款合同,取得了粵漢鐵路的修築權和經營管理權。但美國不按合同辦事。在湘、鄂、粵三省人民的譴責下,清政府被迫以675萬美元贖回鐵路。1908年,清政府指派張之洞督辦粵漢鐵路和川漢鐵路。張之洞商英法合組的華中鐵路公司借款,後者要挾多端,沒有結果。德國乘機插入進來,表示願以較寬的條件提供全部貸款,因此達成協議,1909年4月簽訂了「中德湖廣鐵路草約」。英國對此提出抗議,於是英、法、德3國銀行經過談判,組成三國銀行團對華貸款。參加銀行團的有英國的匯豐銀行、中英公司、華中鐵路公司,法國的東方匯理銀行等8個單位,德國的德華銀行、德華鐵路公司等12家銀行和公司。7月,三國銀行團同清政府簽訂了《粵漢鐵路借款草約》。美國按照它的「門戶開放」原則,強行要求參加貸款,而英、法、德極力排斥美國。但美國態度強硬,最後達到妥協,三國銀行團同意美國加入。1910年,美國加入銀行團,參加的有花旗銀行和摩根公司等4個單位。三國銀行團變成了4國銀行團。1911年5月,四國銀行團同清政府簽訂了《粵漢川漢鐵路借款合同》。借款金額600萬英鎊(合銀4540萬兩),以兩湖的厘金、鹽稅收入擔保,4國享有兩湖境內兩路的修築權以及兩路在延伸時繼續借款和修築的優先權。

(二)六國銀行團

1911年4國銀行團同清政府簽訂了《幣制實業借款合同》。這意味著英、法、德、美將插足東北。這就觸犯了日、俄在東北的利益,引起日、俄的不滿和抗議。後幾經爭吵,4國銀團接受日、俄參加。4國銀行團變成了6國銀行團。1912年6月,6國銀行團正式成立,俄國參加銀行團的是華俄道勝銀行為代表的8個單位,日本是橫濱正金銀行。

(三)五國銀行團與「善後大借款」

「善後大借款」是袁世凱竊踞大總統職位以後,為籌集軍費以消滅南方各省勢力而借辦理善後為名向銀行團舉借的巨額長期借款。這筆借款自1912年2月正式提出,經過討價還價,直到6國銀行團成立,才於當年12月達成協議。然而,各國銀行代表為爭奪對中國的財政監督權相持不下,協議遲遲未能簽字。1913年3月,美國政府因外國顧問分配方案中沒有美國席位並且在銀行團無法達到它投資東北的目的,宣布退出銀行團,6國銀行團變成了5國銀行團。1913年4月,袁世凱政府同5國銀行團簽署了「善後大借款」的合同。

「善後大借款」合同規定:借款金額2500萬英鎊(合銀元24827萬元),年息5厘,折扣84,期限47年,用途為償指定的借款、墊款、賠款和軍政費用等6項;中國以全部鹽稅、部分關稅和直隸、河南、山東、江蘇4省的中央稅為擔保;借款由匯豐、東方匯理、華俄道勝、橫濱正金、德華5家銀行承擔。

第二節 中國金融業的發展

一、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

辛亥革命爆發後,大清銀行停業清理。1912年2月5日,經其商股申請,新政府批准,中國銀行在上海原大清銀行的舊址開業。1913年4月,參議院通過《中國銀行則例》30條,規定中國銀行為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總額為銀元6000萬元,官商各半,設總行於北京,遂將上海中國銀行改為分行。北洋政府規定中國銀行為國家中央銀行,代理國庫,募集和償還公債,發行鈔票,鑄造和發行國幣。

交通銀行1914年修改章程,增加股本金1000萬兩,繼續經理輪、路、電、郵4政的收支,並取得代理金庫、經付公債本息、代收稅款、發行鈔票等權利,成為事實上的國家銀行。

二、京鈔風潮

由於中交兩行濫發鈔票,導致銀行實力不斷削弱,信用基礎日益動搖。在這種情形之下,袁世凱的心腹、長期控制交通銀行實權、時任總統府秘書長的梁士詒和段祺瑞的親信徐樹錚密度發行不兌現紙幣。但消息走漏,風聲所及,市場震動,擠兌風潮迅速在京、津等地發生。1916年5月,北洋政府以國務院的名義悍然下令中、交兩行停止鈔票兌現和存款付現。於是京、津兩地兩行完全停止兌付,外地也開始停兌。這些鈔票當時人們稱為京鈔。京鈔停止兌現以後,人們紛紛拋出紙幣,搶購商品,致使物價上漲,幣值下跌,投機盛行,交易停頓,市場混亂。這就是20世紀初發生在京、津等地的京鈔風潮。

三、民族資本銀行的發展

辛亥革命以後,民族資本銀行有了快速發展。1912—1927年,全國新設銀行186家,平均每年11.6家。一些著名的銀行都是在這一時期成立的。主要有:

南三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浙江實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

北四行:金城銀行、鹽業銀行、中南銀行、大陸銀行

四、錢庄的繼續發展

辛亥革命前夕,上海錢庄尚處在橡皮風潮的餘波之中,辛亥革命上海又發生了金融恐慌,1912年初,大批錢庄停業倒閉,數量由1911年的51家再減為20餘家。此後,隨著大量資金湧入上海,為錢庄增添了資金力量,錢庄又趨向於穩定,並進而發展。到1926年,上海錢庄增加到87家。資本額和盈利都有增長。

錢庄繼續發展的原因:

1、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較大的發展,工商業的發展需要錢庄的支持,而商號同錢庄有來往的悠久歷史,它們多同錢庄往來,同銀行打交道的不多。

2、一些銀行還依靠錢庄代理收解,存款於錢庄,錢庄在業務中領用銀行的鈔券,這些都增加了錢庄的資金實力。

3、外國銀行仍然接受庄票以支持錢庄。

2. 乾豐供應鏈(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 2001年8月10日,上海乾豐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成立。 2016年10月13日,上海乾豐國際貨運有限公司整體變更為乾豐供應鏈(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唐和明
成立時間:2001-08-10
注冊資本:23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310101000270379
企業類型: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上海市黃浦區北京東路666號H區(東座)6樓A24室

3. 那個乾豐公司的理財顧問的職位,你最後面試上了么

呵呵 吹牛很厲害 嚴重的BS一下 賣保險就是賣保險 不要說成啥理財中心,做人要厚道,不要自己都看不起自己。
標準的理財規劃師跟保險公司的理財規劃師是不一樣的。
標準的理財規劃師能夠給客戶提供 保險 股票 基金 銀行 外匯 信託 等等綜合性的理財建議。
而保險公司的理財規劃師其實是換個叫法而已,保險公司的理財規劃師=保險業務員=營銷員=業務員=代理人=儲備幹部=投資顧問=理財顧問=儲備主管。。。。請各位求職者注意鑒別!
保險是一個很好的行業,請作為保險行業的個別代理人不要用這種擦邊球來擾亂視聽!!!

同樣的問題:

4. 靖宇乾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靖宇乾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是2014-10-15注冊成立的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冊地址位於靖宇縣靖宇大街977號。

靖宇乾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206013166480573,企業法人徐海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靖宇乾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吸收公眾存款;發放人民幣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結算;辦理票據承兌與貼現;從事同業拆借;從事銀行卡業務;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的其他業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靖宇乾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0家公司,具有1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靖宇乾豐村鎮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5. 七台河乾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七台河乾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2001-10-22在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新興區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黑龍江省七台河市新興區北山街。

七台河乾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309007027510523,企業法人於江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七台河乾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煤炭批發經營、進出口貿易,

通過愛企查查看七台河乾豐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6. 遼寧乾豐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怎麼樣

遼寧乾豐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2008-01-09注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熊岳鎮鐵東街。

遼寧乾豐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210800670463426T,企業法人任寶琦,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遼寧乾豐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房地產開發,裝飾裝修,物業管理,房屋租賃,倉儲(除危險品);經銷:建材及進出口貿易。(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遼寧乾豐置業股份有限公司對外投資2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遼寧乾豐置業股份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閱讀全文

與乾豐股份股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網上開戶的股票資金賬戶如何注銷 瀏覽:750
若羽臣股票價值分析 瀏覽:547
股票期貨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584
股票質押高的公司 瀏覽:989
有加息預期買什麼股票 瀏覽:128
炒股大家青松 瀏覽:381
甘肅亞太集團股票行情 瀏覽:444
哪裡有可以分析股票的軟體 瀏覽:903
股票賬戶多少需要上稅 瀏覽:266
股票五五分成公司違法嘛 瀏覽:103
血淚 瀏覽:174
鵬輝股份股票 瀏覽:624
撿肥皂這個梗是什麼意思 瀏覽:208
退款成功但是錢沒到賬 瀏覽:414
期權股到交易股票怎樣裂變 瀏覽:519
混不吝什麼意思 瀏覽:57
藍光傳媒股票行情 瀏覽:905
買etf需要股票賬戶嗎 瀏覽:95
炒股票虧損一年 瀏覽:656
綠色能源科技集團股票走勢分析 瀏覽: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