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參與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去年僅有778家公司參與,規模約7000億,今年不管是公司數量還是金額,都有了顯著的上升。
只能說今年一些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確實不錯,加上今年房地產調控,給房市平添了不確定因素,如果所在的行業不景氣,辛辛苦苦地經營還不如理財收益高,很多投資者就會更願意把資金投入理財產品,以獲得穩健的收益。反正上市公司不缺資金,缺了還有大把的股民願意投。
但是,A股有一個奇特現象,就是這些上市公司一方面對我們說,公司為了提高資金利用率,為了帶來更多的收入,把閑置資金拿去購買理財產品了。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但是你這邊說有錢,那邊又說沒錢需要融資,為什麼不用自有資金進行再投資,而是反復通過再融資來開發項目呢?
行行行,募資不能用來購買理財產品,所以你先把自有資金購買理財,再把融資用於項目研發,算是一種提高資金利用率的方法,但是你們有沒有考慮過,這樣做,有可能損害我們股民的利益啊?
我花錢買股票,上市公司反而拿著股民的錢,去買了理財產品
風險這么高,不如我自個兒買理財
如果上市公司反復再融資,而投資的項目卻沒有什麼太大的利潤,會攤薄股東的權益。而且不排除會不會出現利益輸送,不斷攤薄股東權益的可能。
如果上市公司有著足夠的誠意,投資的項目具有高額的盈利,投資者的權益還是有著或多或少的暴漲的,但是目前來看,為投資者利益著想的公司真的是,少!
還有某些不務正業的公司,主營業務沒啥起色,完全依靠著理財收益讓財報更加好看,不經意得了"股神"的名號。
㈡ 上市公司IPO,那上市後股民買股票的現金流哪去了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我很久,但後來學了會計和公司融資之後,才真相大白:
首先,你要弄清公司為什麼要上市,一般公司上市就是為了融資到更多資金來擴大以後的業務,所以公司IPO之後,一般會擴大股本.
第二,股民的申購新股的時候,也就是在一級市場,如果股民申購中簽的話,他的資金就打到公司去,做為公司的實收資本,這就是公司所融到的資金.這筆資金的使用也受到公司章程的制約,不可以隨便挪用的.
第三,等到公司正式掛牌上市之後,股票之間的進進出出,只是在不同的股東之間來回,跟公司沒有直接關系了,但不是一點關系也沒有.這時候股票的漲跌也是在各個不同的股東之間,有的股東賺了,有的股東就必定賠(前提是在一個周期之內).這就是說二級市場的股票漲跌已經跟IPO時融的資金沒有關系了.
還有,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漲跌並不是股民完全根據對股票分紅的預期進行的.買股票就買公司的未來,如果這個公司的前景好,未來收益被人看好,這樣就有可能分紅利,送紅股,如果很多投資都和機構都是這么想的,買這個公司股票的人就多了,造成了供小於求,股價就必然上漲.
以上是我的一點見解,希望你能夠理解.
㈢ 上市公司如何用股票里的錢款
上市公司通過IPO發行新股融到錢。
具體的過程是這樣的:
公司確定融資額度額度,申請上市,之後證監會發審委進行審批,而後投資者申請認購該股票,申購成功之後,投資者持有股票,而這些資金統統到了公司的融資賬戶上。
投資者認購的股票和公司所需的資金額度是相等的。 通過這一過程,公司就獲得了股票當中的錢款。
比如中石油的發行價為16.7元,發行了40億股,那麼中石油就拿到了40億*16.7元的錢(還要扣除發行費用),至於二級市場把股價炒高或者壓低都與IPO融資融到的錢無關(IPO的意思就是第一次在這個交易所發行股票)。
(3)上市公司可以用購買股票人的錢嗎擴展閱讀:
在詢價機制下,新股發行價格並不事先確定,而在固定價格方式下,主承銷商根據估值結果及對投資者需求的預計,直接確定一個發行價格。固定價格方式相對較為簡單,但效率較低。
過去中國一直採用固定價格發行方式,2004年12月7日證監會推出了新股詢價機制,邁出了市場化的關鍵一步。
發行方式確定以後,進入了正式發行階段,此時如果有效認購數量超過了擬發行數量,即為超額認購,超額認購倍數越高,說明投資者的需求越為強烈。
在超額認購的情況下,主承銷商可能會擁有分配股份的權利,即配售權,也可能沒有,依照交易所規則而定。通過行使配售權,發行人可以達到理想的股東結構。在中國,主承銷商不具備配售股份的權利,必須按照認購比例配售。
當出現超額認購時,主承銷商還可以使用「超額配售選擇權」(又稱「綠鞋」)增加發行數量。
「超額配售選擇權」是指發行人賦予主承銷商的一項選擇權,獲此授權的主承銷商可以在股票上市後的一定期限內按同一發行價格超額發售一定比例的股份。
在此期間內,如果市價低於發行價,主承銷商直接從市場購入這部分股票分配給提出申購的投資者,如果市價高於發行價,則直接由發行人增發。
這樣可以在股票上市後一定期間內保持股價的相對穩定,同時有利於承銷商抵禦發行風險,每有分析行情線。
㈣ 股票裡面的錢是給了上市公司使用嗎
股票發行時,即在一級市場里,投資者申購股票(扣除發行費用後的)的錢,歸上市公司(無償)使用。而投資者申購來的股票上市後(在二級市場)買賣股票的錢,與公司無關,而且公司反而還要給投資者分紅的
第一階段:公司上市融資,也就是公司發行股票,大的機構買股票,公司把得來的錢用於實業經營。第二階段:在二級市場,我們買賣股票,並不是從上市公司那裡直接購買,而是在其他交易者手裡購買,這時的錢已經和上市公司沒關系了。
上市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的一種,這種公司到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除了必須經過批准外,還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公司法》、《證券法》修訂後,有利於更多的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
(4)上市公司可以用購買股票人的錢嗎擴展閱讀: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發行的所有權憑證,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各個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每家上市公司都會發行股票。
同一類別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權是相等的。每個股東所擁有的公司所有權份額的大小,取決於其持有的股票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是資本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還其出資。
股票收益即股票投資收益,是指企業或個人以購買股票的形式對外投資取得的股利,轉讓、出售股票取得款項高於股票帳面實際成本的差額,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凈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股票收益包括股息收入、資本利得和公積金轉增收益。
參考資料:股票-網路
㈤ 股民買了上市公司股票之後,資金是直接打到上市公司的賬戶上了還是
如果你是申購新股的話,你的錢是給上市公司的。如果你在二級市場買賣的話,你買入所花的錢是給賣出股票的人。
謝謝你的提問。
㈥ 我們買股票的錢來回買賣,那上市公司怎麼樣用這筆錢啊
誰是莊家
某一股票的莊家就是它的大流通股東,尤其是幾個連襠的大流通股東.但有幾點需注意:
1.F10中的資料是季度的,不一定是現階段的.
2.同一股票的大流通股東可能是連襠的,但連襠也可能是暗地裡的.
3.由於股改,有的股票非流通控股股東大量買入流通股.這種莊家更兇狠.
4.大流通股東有機構(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券商、私募基金、公司等)、QFII、個人.它們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特點.
5.莊家常與上市公司、股評家等勾結.
㈦ 上市公司如何利用股票的錢
上市公司於股票在一級市場首次發行(或增發)時,就一次性完成了資金籌集。投資者購買發行的股票,上市公司拿錢,錢貨兩訖。此後,二級市場上的股票交易,只是股東身份的轉換(賣出者向買入者轉讓股東身份),上市公司的資金與此毫無關聯,更不能隨時從股市抽取資金(這里不是您所理解的由於「股市隨時交易的原因」)。
上市公司所能利用的,就是發行時一次性籌集的資金。上市公司會根據發行時說明的資金用途,投放於公司的業務發展。
但是,上市公司並不能將二級市場上的股價置身事外。因為不論上市公司股東(股票持有者)是誰,都會關心股價漲跌,這與上市公司業績、及其背後的管理有關。股東出於自身的利益,可以通過股東控股權(出席股東大會、投票決定公司重大事項、選舉董事會)來影響上市公司的經營決策。也就是,若是由於管理層的原因造成股票表現不好,股東可以「用手投票」來撤換管理層。
從而,管理層必須關心股價走勢,因為這牽涉到他們的飯碗。特別當管理層持股或者存在股權激勵的情形下,他們更會關心自己經營決策是否影響了股價的漲跌。
㈧ 上市公司的股票被股民買走後 公司可以直接用這筆錢嗎
當然可以用,這就是上市的意義。
上市股票的基本過程:
1、計算公司需要募集的資金;
2、需要上市的公司清產核資;
3、將資產折價換成股數;
4、將需要募集的資金換成股數;
5、兩個股數相加,就是上市公司總股數;
上市之後,股票價格隨供需、公司基本面、市場環境等因素波動,但股票價格事實上已經基本不能反向影響上市公司業績等基本因素。
事實上,惡意收購股票並拋售是為了打壓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從而達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低價收購上市企業、打擊投資者對上市公司信心、更低價格吸收股票等。如果是為了收購上市企業,這就是典型的黑騎士行為,一般上市公司在發覺此類行為之後都會對此進行反擊以避免公司控制權旁落(如公告、回購股票、尋求白騎幫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