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級勘查公司
初級勘查公司或初級礦業公司,是指那些通過私募或在證券市場上銷售股票籌集資本,進行礦產勘查的小型公司。投資者投資或購買這種股票的目的是,找到有經濟價值的礦床,通過轉讓權益或出售股票,最好是將所發現的礦床轉為大型礦業公司的股份,從而使礦產勘查的投資增值或贏利。初級勘查公司,直接冠以勘查公司名字的公司有,但為數不多。它們有的稱勘查(Exploration)公司、有的稱資源(Resources)公司、有的稱礦業(Mining)公司、有的稱金屬(Metals)公司等。是不是初級勘查公司,要看實質。初級勘查公司一般沒有生產礦山,從事礦產勘查,擁有可能發現礦床的探礦權或已控制資源量/儲量的礦產地。一般說來,初級勘查公司現金流為負值,沒有收入,但公司的資產有高增長性。為避免概念混亂,本書以後就將這類公司統稱為初級勘查公司。
初級勘查公司規模通常很小,一般只有幾名到十幾名勘查地質學家和雇員,幾間辦公室,總市值一般在幾百萬到幾千萬加元。主要是擁有探礦權資產,一般佔到80%以上,固定資產和現金資產占公司總資產的比例很低。可供立即投入礦產勘查的現金資產的數量,是衡量初級勘查公司活力的重要指標。
根據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公報,截至2006年12月31日,在中國開展礦產勘查的20家初級勘查公司的市值見表2-1。
表2-1 初級勘查公司的市值
以下以幾個實例來說明初級礦業公司的簡要情況。
一、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
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Minco Mining&Metals Corporation)1994年進入中國開展礦產勘查,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初級勘查公司。公司總部在加拿大溫哥華,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MMM。截至2006年10月27日,發行股票4214萬股,股價1.53加元/股,公司市值為6 448萬加元。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是蔡之凱博士。
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Teck Cominco組成戰略聯盟,在中國開展礦產勘查開發。目前,該公司組建了內蒙古華域明科礦業公司、甘肅科銀礦業有限公司等合資企業,在廣東富灣、內蒙古BYC和戈壁、甘肅白銀小鐵山等項目上擁有權益,但尚無采礦企業。明科礦業及金屬公司目前雖尚無找礦的重大突破,但該公司管理團隊在業內有良好的信譽,所以投資者一直支持該公司的勘查項目。
二、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
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Sparton Resources Inc.)成立於1982年,公司總部在加拿大多倫多,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SRI。截至2006年10月27日,發行股票3 984萬股,股價0.12加元/股,公司市值為478萬加元。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是李巴克博士(Dr.Lee Barker)。
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在中國與雲南省核工業地調院201隊成立了雲南斯巴頓礦業有限公司。曾包機運送鑽機,開展潞西金礦勘查。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因缺乏鼓舞性的找礦成果,該公司的股價一直在低位運行。另外,斯巴頓資源有限公司在墨西哥Siera Rosario金礦、美國內華達州SBD金礦、加拿大Lake Folson鉑礦擁有權益,但這些項目均是工作程度低的勘查項目。
三、亞洲金礦公司
亞洲金礦公司(Asia Gold Corporation)是一家以蒙古國斑岩型銅金礦為主要勘查目標的初級勘查公司。公司總部在加拿大溫哥華,在溫哥華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交易代碼為ASG。截至2006年10月27日,發行股票1 578萬股,股價2.20加元/股,公司市值為3 472萬加元。公司總裁是歐文斯(David Owens)。
亞洲金礦公司由艾芬豪礦業公司控股47%、必和必拓公司控股7%,形成了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礦業公司的戰略聯盟。艾芬豪礦業公司將中蒙邊界的部分探礦權轉入亞洲金礦公司。亞洲金礦公司在艾芬豪礦業公司奧尤陶勒蓋銅金礦外圍找礦。2006年在奧尤陶勒蓋銅金礦西部找到了Khongor斑岩型銅金礦。艾芬豪礦業公司轉入亞洲金礦公司探礦權中,部分探礦權具有尋找焦煤的潛力。再由亞洲金礦公司和中國的公司合資勘查開發。另外,亞洲金礦公司同時還在保加利亞的Tashulaka熱液金礦、印度尼西亞的Kaputusan斑岩型銅金礦開展風險勘查。
初級勘查公司是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主體中的主力軍。初級勘查公司的勘查投入總和超過大型礦業公司的總合。初級勘查公司分為私公司(Private company)和上市公司(Public company)。據統計,全球有3 786家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上市的最多。其中有一部分初級勘查公司,因籌措的勘查資金已用完,又沒有新的項目再籌資,處於休眠狀態。私公司因信息不公開,無法統計其數量。
初級勘查公司精乾的組織結構、靈活快速的運作、多樣化的籌資方式、具有冒險精神的商業性礦產勘查文化,適應礦產勘查難度加大、新區風險找礦的要求。近年來,全球大多數重大突破或發現都是初級勘查公司做出的。例如,全球保有儲量位居第二的大銅礦蒙古奧尤陶勒蓋(Oyu Tolgoi)銅金礦、全球位居第四的大鎳礦加拿大沃依斯灣(Voisey's Bay)鎳礦,以及加拿大赫姆洛(Hemlo)金礦、墨西哥聖弗朗西斯科(San Francisco)金礦,還有最近在中國發現的雲南東川的播卡金礦等。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起,初級勘查公司取代了大型跨國礦業公司的勘查部,成為找礦的主力,在風險礦產勘查中發揮了主導地位。
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運作發生變化的原因是,隨著找礦難度的不斷加大,大型礦業公司的勘查部對目標礦種的選擇、對目標礦床規模的限定、高比例的管理費用、層層報批的管理運作模式,導致大型礦業公司找礦成功率越來越低,遠不如由少數找礦專家組成的初級勘查公司的找礦成功率。由於礦產勘查工作具有高風險和富於探索性的特點,礦產勘查公司最重要的不是「規模生產」和「生產效率」。商業性礦產勘查的產業特點決定了,不能像製造業、建築業那樣,追求企業規模,組建大型集團,打造航空母艦。初級勘查公司以其高度的靈活性、好的資本成長性、相對低廉的運營成本、對找礦設想的迅速實施和在風險資本市場上的籌資能力,在礦產勘查階段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J.Hetternan報道,1997年有1 400家初級勘查公司,勘查投入形成礦權的資本化市值為200億美元,占當年全部新發現礦產地資本市值的80%。根據加拿大金屬經濟小組公布的數據,2000年初級勘查公司和大型跨國礦業公司在礦產勘查上的投入比例為72:28。
初級勘查公司的激勵機制,與風險找礦一致,符合礦產勘查的內在規律。上市的初級勘查公司,經董事會同意,證監會批准,可以給公司雇員期權股(Option)。該股還可以給其他為公司作過貢獻的人員,如技術顧問等。其涵義是,在指定的時間以內,以指定的價格,購買該公司指定數量股份的權力。例如某初級勘查公司給公司一位項目地質學家為期5年,每股1美元的期權股,共10萬股。其涵義是該項目地質學家在期限內,可以以每股1美元的價格,購買該公司的股票10萬股。由於找礦有進展或找到了礦,比方說,股價上升到每股6美元,該項目地質學家買進期權股後,再賣出,就可以掙到50萬美元。如果找礦沒有進展,股價上升很少,或股價不升反降,期權股對於這位地質學家是沒有意義的。初級勘查公司人數少,一般說來重要的雇員都有期權股,依其在初級勘查公司中作用和責任的不同而給予不同的配給。在期權股實施期前離開該公司的,期權股的權力不能帶走。很顯然,這種激勵機制解決了國內十分關心的「找礦工作中,地質人員的知識價值」問題。引導初級勘查公司的地質學家,乃至全體人員都關心找礦,關心找礦成果,並有利於穩定隊伍。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的地質學家只能拿工資,找礦成績優秀的,可以得到晉升、榮譽獎勵和物質獎勵,如授予BHP人的稱號,帶全家環球旅行等,和國內地勘單位的情況差不多。兩者的激勵機制相比,就容易理解為什麼初級勘查公司找礦比大型礦業公司多。
這里要澄清一個觀念。近年來,許多初級勘查公司進入中國尋求勘查項目、合作夥伴、投資機會。根據筆者不完全統計,在這輪勘查高潮中,進入中國的國外初級勘查公司有百家以上,和我國地勘局隊、礦業公司、各級政府部門有了廣泛的聯系與合作。由於對初級勘查公司不了解,產生了各類說法,到底應當怎樣看待這些初級勘查公司呢?
首先,對初級勘查公司實力要有個正確估價。對於初級勘查公司不能片面地以規模,即公司的資產和員工多少來論實力,看到某初級勘查公司的資產和員工不多,就認為沒有實力;也不能看到某初級勘查公司在幾個國家有礦產勘查項目,就認為是有實力的跨國公司。對初級勘查公司實力看三條:第一,公司是否曾為投資者帶來過良好的回報;第二,公司團隊在礦產勘查業內的知名度;第三,在公司的賬戶上還有多少可用於礦產勘查的現金。這三點都非常重要,對於上市公司,這些信息是公開的。
其次,對初級勘查公司信譽也要有個正確估價。全球有數千個初級勘查公司,由於公司規模小,良莠不齊,在勘查高潮到來時,泥沙俱下的情況是存在的。加拿大的初級勘查公司:Bre-X公司的世紀黃金勘查騙案,就給全球礦產勘查帶來過災難性後果。任何行業都有信譽不好的公司,礦產勘查行業也不例外,但大多數初級勘查公司是有信譽的。初級勘查公司規模小,市場運作上往往需要探礦權的多次流轉,不應一概斥之為「炒礦權」,這不應當成為初級勘查公司信譽的障礙。對初級勘查公司信譽,必須根據商業信息作具體分析。
2. 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三)
吳太平
加拿大是世界著名的礦業融資中心,建立了比較完善的礦產勘查融資機制。其做法和經驗對建立完善我國商業性礦產勘查融資機制具有一定的啟示。
一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的主要角色
主要包括三類:資金使用者、證券公司和投資者,他們在礦產勘查資本市場上發揮著各自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資金使用者
可以劃分為探礦人、小公司和大公司3類。2001年加拿大有553個礦產勘查項目經營者,勘查資金支出5.13億加元。其中,110個大公司占勘查資金支出的65.3%;小公司405個占勘查資金支出的34%,探礦人38個占勘查資金支出的0.7%。
在加拿大,小型勘查公司的數量很大。根據加拿大礦山手冊2002~2003年粗略統計,小型勘查公司有1200多家。其中大部分在TSX Venture和TSX交易所掛牌,還有40家左右不掛牌的公司在加拿大非上市部門交易股票,向公眾籌集資金,還有少量只能向數量有限的投資者出售股票,而且股票不能公開交易的私有公司。當一家公司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希望到一家證券交易所掛牌。在加拿大,公司掛牌的主要途徑有初始公開發行、資本集中公司計劃和反向購買。公司上市可以為股東提供一個現成的市場,擴大股東基礎,提高股票身價,最重要的是通過交易所的條件影響公司股票初始配售。
(二)證券公司和礦業發起人
是指各類從事證券買賣的公司。多數屬於加拿大投資交易者協會和TSX、TSX Venture證券交易所。它們以自身身份或代理人身份承銷或交易公司證券。在加拿大禁止個人和公司從事股票交易,從事股票交易必須注冊為交易商、經紀商、經紀-交易商或證券發行商。無論是在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還是在不掛牌市場交易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幾乎完全依賴這些證券公司籌集勘查資金。
承銷商通常是專門的投資公司或證券商,通過談判達成的協定承銷公司的股票。有時礦產資產最初的發起人和礦業公司也可以成為承銷商。一般來說,承銷商自己購買新股票,然後再賣掉。但也存在例外。一是承銷商以「最大努力」為基礎承銷股票,就是承銷商盡最大努力代銷股票,賣不出去的可以退回,並按銷售額收取傭金。二是私下安排,就是證券公司規模很大信用等級很高,向少數幾家大的機構投資者發行股票而幾乎不承擔風險。
不掛牌市場中的證券公司和經紀-交易商將通過電話、郵件直接向公眾銷售股票,而且由於這個市場的特殊性,該證券公司得不到二次交易的傭金,其收益主要依靠承銷股票。
在大多數情況下,成功的融資活動取決於礦業發起人和經紀人的密切合作。礦業發起人是介於礦業資產所有者和投資者之間的中間人。礦業發起人的判斷和經驗在選擇融資來源和確保礦業資產銷售者達成最佳交易中是必不可少的。作為對其知識和管理服務的回報,該礦業發起人收取相應的費用,通常是該礦業資產中一定比例的權益。礦業發起人通常掌握公司大量股份並實施有效控制。礦業發起人取得公司控制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是向公司出售礦權地,在這種情況下,10%的股票要由第三方保存,未經證券管理部門批准不能出售。二是在公開市場上購買公司股票,以這種方式取得的股票可以自由交易。一個成功的礦業發起人可以通過自身的活動激發公眾購買公司股票的廣泛興趣,促進價格上升。這時發起人和初始投資者可以賣掉公司的股票獲利。礦業發起人可以作為承銷商與以自己身份購買股票的經紀人簽訂協定,但也經常採用承銷辛迪加的形式來分散承銷風險。這樣,礦業發起人不僅可以通過交易股票獲利,還可以通過參與承銷獲利。
(三)投資者
包括為礦產勘查提供投資的個人和機構。個人投資者主要包括公司創始人(有時是礦業發起人),其家庭成員和朋友,富人或商人,公眾。他們投資高風險的礦產勘查領域,一是出於對企業創始人和礦業發起人的信任,二是為了獲得高回報,三是為了獲得政府為鼓勵勘查投資提供的稅收優惠。總體上看個人投資者多數是理智的,其風險投資一般在其收入的5%左右,最多不超過10%。公司創始人、礦業發起人、其家庭成員和朋友、富人或商人還經常成為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主要股東(占公司股份10%以上),而且通常占據公司總裁、副總裁、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董事會主席、董事等主要職位。
機構投資者是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重要股東。在加拿大大約有200家小型礦產勘查公司至少有一個控股10%的機構投資者作為公司主要股東。這些機構投資者包括各類投資公司、大型礦業公司、小型礦產勘查公司、其他領域的公司。投資公司以投資為目的,通過提供可轉換的貸款或直接股權投資持有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股份。這些投資公司有的來自加拿大,有的來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不少大型礦業公司控制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股份,一方面是為了充分發揮小公司在勘查上的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按照本公司的發展戰略對小公司實行控制。這些大型礦業公司事實上起著「風險資本家」的作用。Cominco公司是這方面的典型。主要業務集中在中國的Minco公司就是受這家公司控制的。一些資金實力較強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也可以在其他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中持有重要股份,以獲得對更多礦產資產的控制。個別情況下,一些制葯和食品公司也在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中持有重要股份。
二加拿大探礦人和小型勘查公司的融資方法
對於探礦人和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來說,有許多籌集勘查資金的方式。
(一)以利益條件供給資金協定(Grubstaking Agreement)
這可能是最古老的籌資方式:一個有錢人(一般是當地商人)為一個找礦人提供足夠的資金使之能夠在整個季節開展野外工作,作為回報,資金提供者獲得任何礦產發現收益的一半。
(二)勘查辛迪加(Prospecting Syndicate)
就是一夥人聯合起來,通過購買該辛迪加管理人發行的一定數量具有一定面值的單位為一個礦產項目的勘查或初步開發提供資金。這個辛迪加管理者可以是探礦人但更經常是發起人,有權處置該辛迪加的資金,安排勘查活動,或處置通過打樁或購買取得的礦業資產。辛迪加的每個成員共同和分別地對發生的債務負責,而分配給投資者的利潤要按照其個人所得稅稅率納稅。另外,辛迪加的股份通常是可以評估的,至少達到其面值,並且可以要求辛迪加成員為了保持其權益有效,進一步投入資金。辛迪加單位不能發行給公眾或者由注冊的證券交易商交易。辛迪加很少有能力支持初步開發以外階段的投資,通常是把其資產處理給一家更大的公司,換取在公司中的股權權益。
(三)聯合風險協議、選擇權協議和參入協議
聯合風險協議(Joint Venture)不是一個法定實體而是一個以合同為基礎的經營安排。合同每一方為特定的任務作出一定貢獻,對於該任務享有一定程度的控制權,並有權按比例分享實物利潤。根據聯合風險協議,各方獨立處理自己的扣除、補貼、成本和利潤。通常,大型礦業公司提供勘查資金換取其與小型勘查公司建立的聯合風險協議中的權益。
根據選擇權協議(Option Agreement),一方可以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其投入和工作義務從而有權選擇獲得另一方擁有的礦產資產中的一項權益。
在一個典型的參入協議(Farm-in Agreement)中,一方可以通過在另一方礦產資產上投入特定數量的勘查費用來換取在另一方礦產資產中的所有權權益。
(四)初始公開發行(Initial Public Offering)
這是公司在一個股票交易所獲得掛牌的傳統方式。公司要提出掛牌申請,編制一份招股說明書並由證券委員會批准。招股說明書要提供詳盡的信息,為投資者決策奠定良好的基礎。
(五)私下安排(Private Placement)
就是承銷股票並以很大的數量銷售給少數幾個購買者,通常是機構投資者。根據經過密切協商的協議,這些懂行的投資者通過購買該公司的股票獲得重要的或控制性的權益。如果投資者是以自己的身份購買股票並且滿足規定的要求,就不需要編制招股說明書。這種籌資方式由於時間短成本低越來越流行。
2002年,在TSX Venture股票交易所上市的974家礦業公司共籌集資金5.75億加元,其中90.6%是私下安排方式,6.3%是公開發行方式,3.1%是初始公開發行方式。平均每個公司籌集資金數額為588296加元。
小型礦產勘查公司還可以自己注冊為股票發行商並直接向公眾發行。它還可以為公司現有股東提供購買更多股票的權利,這種方式被稱為「權利發行」(Right Offering)。
總之,探礦人和小型礦產勘查公司融資的實質是,各類投資者通過一定方式投入一定數量的資金,換取在礦產地中的權益或小型礦產勘查公司中的股份。
三、近20年影響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的主要因素
據加拿大一家公司調查,1982~2002年間,加拿大共籌集勘查資金70億加元,平均每年3.5億加元,這些籌資活動大約是由500家左右的公司完成的。
在這20年的時間內,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的勘查支出經歷了3個周期。
第一個周期:從1983年的0.95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15%),增加到1987年的7.7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51%),然後下降到1991年的1.1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21%)。
第二個周期:始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到1997年增加到近3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31.5%),達到過高峰,然後開始大幅度下降到1999年的1.4億加元。
第三個周期:從2000年的1.56億加元上升到2001年的1.8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35.4%),然後上升到2003年的2.8億加元(佔全部勘查支出的41%)。
在這個時期影響礦產融資的因素主要包括政府的稅收鼓勵政策、引入全部流動通過股票、礦產資源的重大發現和1997年BRE-X股票欺詐事件。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加拿大聯邦和省政府對礦產勘查一直實行鼓勵政策,除允許礦產勘查費用從公司收入中100%稅前扣除外,還在不同時期實行額外的稅收優惠。例如1983年開始實行礦產勘查耗竭補貼。即每3加元符合條件的加拿大礦查勘查費用可以享受1加元的補貼。這項政策一直執行到1987年,後來補貼率調低,並在1989年以後停止。再比如,聯邦政府針對礦產勘查費用急劇下降、礦產儲量下降和金屬價格低落的狀況,從2000年10月開始對礦產勘查實行投資稅收優惠。合格的勘查費用可以享受15%的稅收優惠。目的是幫助小型礦業公司通過發行流動通過股票增加股權投資。隨後部分省份積極響應,也實行了類似的優惠政策。目前,這項計劃結束期已經從2003年年底延長到2004年年底並且合格的勘查費用可以在該計劃結束的一年內享受稅收優惠。
流動通過股票是加拿大為促進礦產勘查投資實行的一項融資機制創新。流動通過股票實行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流動通過股票術語和相關條款於1986年首次出現於所得稅立法中。這種辦法一直使用至今。其主要特點是:
一是這種機制允許公司將其稅收扣減的權利轉給投資者。公司可以直接與投資者簽訂流動通過股票協議,也可以與流動通過股票有限合夥企業簽訂協議。流動通過股票有限合夥企業吸收公眾資金,然後投資到不同的資源公司中。
二是與聯合風險協議、聯合勘查公司(股東數量不超過10個)或合夥企業不同,這種機制在股東數量上沒有實踐和法律上的限制,每一投資單位的成本很低,潛在投資者的范圍更寬,並可以避免對發行公司現有管理和決策結構產生影響。
三是允許投資者進入資源部門並且主張資源支出而不需要積極參與到資源經營中。流動通過股票的投資者取得一項具有一定投票權的股權權益,其股票可以在一個公認的股票交易所交易,承擔有限責任。
四是每個投資單位的成本較低使得投資者在購買一定的股權權益時不至於承受過大的項目風險或部門風險。當投資者通過一個有限合夥企業購買一項股份權益時,投資門檻經常比直接購買略低,並且對特定的投資數量來說,投資者可以實現在多個資源公司投資的目的。
政府對礦產勘查稅收優惠政策與流動通過股票融資機制相結合,促進了礦產勘查融資。在礦產勘查耗竭補貼政策的支持下,1983~1990年通過流動通過股票籌集資金總計37.83億加元。在礦產勘查投資稅收優惠政策支持下,從2000年10月到2003年6月,通過發行741筆流動通過股票籌集了4.25億加元礦產勘查資金。
礦產勘查取得重大發現成為促進礦產勘查融資的重要因素。在90年代初期一系列重要礦床的發現成為刺激礦產勘查投資的重要因素。例如Arequipa Resources在秘魯發現Pierina金礦,Diamond Fields在加拿大發現Voisey Bay鎳礦,Dia Met Minerals在加拿大西北地區發現金剛石礦,International Musto,在阿根廷發現Bajo de la Alumbrera金礦,BRE-X宣稱在印度尼西亞發現Busang金礦等。1995和1996年礦產勘查公司成為股市投資熱點。這里以加拿大西北地區金剛石礦的發現為例,C.H.Fipke等人經過多年艱苦努力,克服了融資、技術、自然條件上的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找礦的重大突破,在加拿大引發了一輪金剛石勘查熱潮,大約有200家國內外大小不同的公司捲入其中,圈佔勘查用地達10萬平方英里。許多投資者競相購買金剛石股票。Dia Met Minerals公司的股票價格從1990年的每股12分迅速上升到1992年的每股67加元。許多投資者發了財。在這種環境下,籌集礦產勘查資金變得非常容易。
到1997年初,BRE-X在分析樣品中摻假的欺詐事件開始被逐步揭穿,嚴重打擊了投資者的信心。BRE-X公司的股票價格一落千丈,從最高每股280加元下降到一文不值,市值損失數十億加元,股東遭受巨大損失。一名證券公司的經紀人因無法償還替投資者買股借的錢而跳樓自殺。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特別是在印尼開展勘查的小公司的股票受到嚴重影響。在1997年加拿大股票市場損失最大的公司中小型礦業公司佔30%。多倫多股票交易所的黃金和貴金屬分類指數下降了40%。盡管無論在歷史上還是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在加拿大股市上都發生過一些欺詐事件,但就其規模和影響程度而言,BRE-X公司欺詐案是空前絕後的,以至於此後的很多年裡,加拿大小型礦產勘查公司籌資處境十分困難。
除了上述因素外,礦產勘查融資還與經濟發展狀況,礦產品價格、資本市場狀況、礦業管理規定有著密切關系。而在過去20年中加拿大礦產勘查融資和支出發生的周期性變化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四、加拿大成為世界重要勘查融資國的有利條件
加拿大之所以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礦產勘查融資國,E.Mahoney認為主要有以下幾條原因:
一是在距離、時間和文化上與美國投資者接近。正是來自美國的投資者成為加拿大小型礦產勘查公司融資的重要驅動力。
二是同美國股票交易所相比,加拿大的股票管理者和管理規定更有利於礦業風險資本。
三是采礦被認為是加拿大股票交易所交易的核心部分,而在紐約礦業壓根就沒有受到關注。
四是由於在過去100年有大量的礦產勘查活動在加拿大持續開展,在溫哥華和多倫多集中了大量的有經驗的勘探者和礦山開發者。
五是由於以上原因在加拿大存在大量積極進取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
澳大利亞具備上述2至5個條件,也籌集了大量的礦產勘查資金,但由於上面提到的第一條原因而不能與加拿大相匹敵。
倫敦正在成為小型勘查公司的風險資本市場,但是它也是距離大多數美國投資者太遠、太陌生,並且除了第二個條件外其他條件都不具備。
我基本贊同上述分析。需要補充的一點是,加拿大政府對礦產勘查實行特殊的鼓勵政策,而且有大量在礦產勘查融資方面具有專門知識的證券公司和礦業分析師,對加拿大成為世界領先的礦產勘查融資國具有重要作用。
五、對改進我國礦產勘查融資機制的啟示
從加拿大的情況看,礦產勘查融資是企業的市場行為,具有周期性變化的特點,同時政府也根據勘查融資市場的變化實施必要的宏觀調控。從改進我國礦產勘查融資的機制角度而言,我認為有幾點值得重視:
一是要繼續抓好大型礦業公司自身投入。就加拿大全部礦產勘查支出而言,大型礦業公司通常佔50%~80%。我國礦業企業規模小而分散,經濟實力不強。要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對我國現有礦山企業進行改造,實行礦產勘查投入的稅前扣減制度,改革礦業稅費政策,增強這些企業投資開展礦產勘查的能力。
二是不斷健全完善礦產勘查風險資本市場。加拿大礦產勘查投資者和使用者之間通過各種協議方式建立密切聯系,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勘查資本市場。我們要認真學習借鑒。進一步放寬對從事礦產勘查的企業或個人的資質要求。鼓勵個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投資於礦產勘查,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多樣化的投資機制。爭取我國證券交易管理機構放寬礦產勘查開發企業上市的標准或開辟專門市場,為其面向社會公眾籌集風險資金創造條件。
三是重視發揮政府對礦產勘查融資的調控作用。加拿大有關政府部門對本國礦產勘查行業的情況進行全面系統及時的調查統計,認真吸納有關協會團體提出的政策建議,及時出台調控措施,密切跟蹤分析政策成效,並不斷調整改進,在促進礦產勘查行業健康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對這些有益的做法和經驗我們要認真研究借鑒。要在充分分析我國礦產勘查投資狀況、趨勢和問題的基礎上,對商業性礦產勘查活動提出扶持措施,包括直接補貼或稅收優惠政策等,推動形成政府調控與市場運作密切結合的商業性礦產勘查運行機制。
四是積極探索我國礦產勘查開發企業到加拿大上市的途徑。近年來,加拿大對股票交易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重組,TSX和TSX Venture都屬於TSX集團管理。目前,加拿大正在積極推進各省證券管理規定的整合和統一。我國礦產勘查開發企業到加拿大股票交易所上市雖然要付出一定成本代價,但其上市條件比較寬松,經過努力是可以實現的。這樣做,有利於促進礦產勘查開發企業的規范化管理,熟悉了解國際行情和慣例,充分利用國外風險資本,不斷提高國際競爭力。對我國具有一定條件的礦產勘查企業到加拿大股票交易所上市應當給予扶持和鼓勵。
五是吸引加拿大礦產勘查公司到中國投資。加拿大在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小型礦產勘查公司有1000多家。目前的投資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本土、南美和北美。與中國有業務聯系的只有10多家。許多公司有在中國投資的意向,但是在選擇投資項目上存在信息獲得和聯系渠道方面的困難。建議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的促進工作,投入一定資金,委託事業單位或中介組織開展相關信息收集整理和服務。
3. INCO是什麼牌子
加拿大英可公司inco
安徽英科智控股份有限公司
4. 鉑族金屬
王淑玲
2006年世界鉑族金屬供應量隨著礦山產量和汽車催化劑回收量的增加而增長,汽車催化劑對鉑族金屬的強勁需求拉動鉑和鈀消費量的增長。鉑族金屬價格全面大幅上漲,全球鉑族金屬勘查開發投資繼續增加。2006年世界鉑族金屬礦山產量1667萬oz,同比增長1.5%。其中:礦山鉑和礦山鈀產量分別增長3.3%和2.3%。鉑和鈀供應量同比分別增長5.7%和6.1%。需求量同比分別增長1.8%和1.6%。鉑結束了多年供應短缺的局面,市場供應過剩14.5萬oz。鈀供應量相對過剩11.7萬oz。受需求拉動以及美元疲軟、通脹擔憂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的影響,2007年,鉑族金屬價格在2006年大幅上漲的基礎上繼續上升,國際鉑價再創歷史新高,年均價升至1303美元/oz,同比上升14.1%;鈀價上升至5年來最高點,年均價為355美元/oz,同比上升10.9%;銠價繼續大幅上漲36.7%,達6076美元/oz。
一、儲量和資源
截至2007年底世界鉑族金屬儲量和儲量基礎分別為71000 t和80000 t,與2006年相同。南非鉑族金屬儲量居世界首位,其次有俄羅斯、美國和加拿大,四國儲量合計佔世界總儲量的99%(表1)。世界鉑族金屬資源量估計在10萬t以上,主要產於南非的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中。南非的17個生產礦山均產在布希維爾德雜岩體中,其中12個礦山從梅林斯基層和UG-2鉻鐵岩層中生產,一個礦山從雜岩體北翼的雜岩體底部(Platreef)中生產。
表7 2002~2006年世界鉑鈀消費量 單位:萬oz
資料來源:GFMS,Platinum&Palladium Survey,2007。
四、貿易和市場
強有力的需求增長以及美元疲軟、通脹擔憂以及地緣政治局勢緊張等因素引發的投資熱情,使鉑價不斷上升,而對鈀來說,盡管大量存貨在市場上被銷售,但鈀價前景依然看漲。
2006年,鉑族金屬價格均呈上升態勢,鉑價繼續上升 27.3%,鈀價大幅度上升59.2%,銠價進一步暴漲122.0%,年均價分別達1142美元/oz,320美元/oz和4444美元/oz。
2007年鉑族金屬價格延續了2006年的上升態勢,盡管鉑供應量增加,首飾業需求下滑,但在汽車工業及其他工業需求增長及投機買賣等因素推動下,鉑價繼續上漲,全年月均最高價為1308美元/oz,最低價1148美元/oz,鉑年均價1303美元/oz,比2006年上升14.1%。
2007年鈀價在汽車工業需求增長的推動下,上升到5年來最高點。全年鈀月均最高價為369美元/oz,最低價為335美元/oz,年均價為355美元/oz,比2006年上升10.9%。
2004年以來,由於需求的增加導致銠價不斷暴漲,2004~2006年銠年均價成倍增長,進入2007年,銠價繼續大幅度上漲,月均價從年初的5339美元/oz,上升到年底的6756美元/oz,年均價高達6076美元/oz,同比上升36.7%(表8)。
表8 2005~2007年鉑族金屬價格 單位:美元/oz
註:鉑、鈀為倫敦下午收盤價;銠為現貨價。
資料來源:www.Kitco.com。
五、重大事件
(1)2007年,國際鉑年均價再次刷新了歷史紀錄,達1303美元/oz,比2006年上升14.1%。
(2)2007年,在汽車工業需求增長的推動下,國際鈀價繼續上升,為355美元/oz,同比上升10.9%。
(3)2007年,由於需求的增加銠價進一步創歷史新高,年均價高達6076美元/oz,同比大幅上升36.7%。
(4)2007年鉑族金屬價格繼續上升,刺激世界鉑族金屬勘查開發投資繼續大幅增加,分別為2.88億美元和100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4.6%和25.0%。
(5)受到價格高漲影響,2006年鉑和鈀的首飾製造需求繼續下降,分別下降7.7%和16.7%;鉑的首飾製造需求已是連續第四年下降,比1999年的水平降低了100萬oz或者說39%。鈀首飾製造業的下降更為嚴重。主要是中國的大幅下跌所致,鈀首飾製造降至2004年的水平。
(6)汽車催化劑的鉑需求創下新高,而鈀需求6年來首次增長。盡管2006年鉑市場供過於求,但是受到柴油車催化劑使用增多的影響,汽車催化劑領域對鉑的需求繼續增長了6.5%,創下420萬oz的新高。
(7)2006年汽車催化劑對鈀的需求6年來首次出現增長。鈀需求增長了8%,達450萬oz,這是汽油車催化劑使用增多(通常以鉑的減少為代價)和全球輕型汽油車產量增長的結果,在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表現尤其明顯。鈀在汽車催化劑領域的應用還得益於許多重要汽車市場日益嚴格的排放法案,這些法案有助於提高裝載量,阻礙汽油車大量應用。
六、展望
隨著南非鉑族金屬礦山產量的持續增長以及高價格促進汽車催化劑鉑、鈀的回收,預計2007年鉑市場的供應量將繼續增長。汽車工業在歐洲柴油機車銷量的繼續增長、亞洲汽車產量的持續增長和各國排放法規更嚴格化的推動下,對鉑的需求將繼續增長。在歐洲這個世界最大的輕型柴油車市場上,隨著裝載柴油微粒過濾器的增多和符合歐Ⅳ標準的汽車產量的增長,鉑需求有所提高。2007年1月,北美開始實行新的排放標准,鉑在重型柴油車上的應用也增加了市場對其的需求。同時,汽油車催化劑對鉑的需求受到鈀替代作用的影響而下降。但是,柴油車鉑需求的增長抵消了這些下降。
2007年汽車工業中鈀的需求將在北美汽車商「代鉑工作」的推動下繼續增長,並在柴油車上嶄露頭角,會有相當數量採用鉑鈀量和聯合方式。中國鈀金首飾因價格優勢,消費量將繼續增長,預計鈀總的需求將繼續上升。投資者在鉑鈀價差、市場新應用等積極因素的推動下,將繼續保持對鈀的興趣和熱情,因此成為提升鈀價的關鍵動力。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淑玲.鉑族金屬.世界礦產資源年評.2005~2006,北京:地質出版社,2007
[2]黃金礦業服務有限公司.鉑鈀年鑒,2006、2007
[3]Micheal W.George.Platinum-Geoup Metals.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January 2007
[4]Overview of World Exploration Budgets:Locations,Targets,and Stages of Development .Metals Economics Group,Strategic Report,November/December 2005、2006、2007
[5]World Exploration Trends.A Special Report from Metals Economics Group for the PDAC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2008,MEG
[6]Micheal W.George.Platinum-Geoup Metals 2006.U.S.Geological Survey,Mineral Yearbook,2006
[7]Proction Costs:Platinum Group Metals.Metals Economics GroupStrategic Report,January/February 2007
[8]D.E.Wilburn.U.S.Geological Survey,Exploration Review,Mining Engineering,May,2008
[9]Platinum 2007 London PM Fix-USD Dollars.http://www.kitco.com/Scripts/hist-charts/yearly-graphs.cgi
[10]Palladlum 2007 London PM Fix-USD Dollars.http://www.kitco.com/Scripts/hist-charts/yearly-graphs.cgi
[11]Rhodium Monthly Auerage 2000-Present Dollars.http://www.kitco.com/Scripts/hist-charts/yearly-graphs.cgi
[12]Magnus Ericsson and Anja Olsson.Raw Materials Group,2007.E&MJ's project survey 2007,E&MJ,Jan.Feb.
[13]Magnus Ericsson and Viktoriya Larsson,Raw Materials Group,2008.E&MJ's project survey 2008,E&MJ,Jan./Feb.
[14]靳湘雲.鉑——2006年鉑市場回顧2007年預測.中國貴金屬,2007年,第2期
[15]靳湘雲.鈀——2006年鈀市場回顧2007年預測.中國貴金屬,2007年,第2期
5. 公司的礦產勘查運作
一、初級勘查公司的運作
1. 注冊私公司
礦產勘查公司成長起步於私公司。由公司發起人自籌資金,注冊一家勘查公司運作。由於礦產勘查公司在風險勘查階段沒有現金迴流,出於稅收上的考慮,往往選擇在開曼群島、英屬維爾京群島(國) 等免稅地點注冊。在初級勘查公司上市以前,用離岸免稅島(國) 注冊的私公司為載體,和擁有探礦權的法人或自然人,簽訂合資、合作或期權轉讓協議,然後到資本市場籌融資,開展風險礦產勘查。但與在離岸免稅島 (國) 注冊的私公司合作,要持謹慎的態度。要做具體了解和分析,不可一概肯定,也不可輕易否定。因為注冊公司門檻很低,難免魚龍混雜,但無資金、無辦公地點的離岸公司,往往又是商業性礦產勘查偉大征程的起點。
2. 尋找礦產勘查項目
初級勘查私公司或初級勘查公司,首先要尋找風險勘查項目。目標礦種是投資回報好、易於向大型礦業公司轉讓的礦種、項目,或高品位易采選、可以盡快實現現金迴流的礦種、項目。當前首推黃金,其次為銀、鉑鈀、金剛石、銅鎳,再次為鈾、鉛鋅、工業礦物。全球供應充分的大宗礦產如鐵礦石、鉀鹽、鋁土礦、煤、錳等礦種,則難以尋求風險勘查投資。目標地區要考慮該地區的投資條件排序,也與私人公司或初級礦產勘查公司的發展戰略有關。例如,有一批初級勘查公司看上了格陵蘭島的找礦潛力、投資條件,從北冰洋圈的資源戰略地位考慮,將格陵蘭島作為戰略發展的目標地區。有的地區投資條件穩定,但環保的門檻太高,原住民問題復雜,如加拿大、澳大利亞; 有的地區找礦潛力大,基礎地質工作程度高,但市場化程度低,缺乏商業性礦產勘查文化傳統,官員不清廉,如俄羅斯和中亞五國。私勘查公司或初級勘查公司尋找風險勘查項目時要進行綜合分析。關於礦產勘查投資的決策、投資礦種和地區的選擇,請參看第三章。
礦產勘查的目的是贏利。礦產勘查投資主體為了達到贏利的目的,在尋找或出讓礦產勘查項目時,不管採用何種礦產勘查運作方式,以下兩點應當考慮到:
(1) 探礦權價值的 「心理價位」。探礦權是礦產勘查運作的載體。勘查階段只有有限的地質資料和少量的探礦工程,僅提供了探礦權的價值的有限信息; 勘查階段對探礦權價值的評估,實際是對探礦權找礦潛力的評估。初級勘查公司的地質師和經理人員的經驗,他們對該探礦權的價值的 「心理價位」,成了交易的關鍵。初級勘查公司的高管,對於一個擬買進或賣出探礦權的價值,一定要自己心裡有數,要有自己的 「心理價位」。在風險勘查階段,最好不要求助於礦權評估師的評估結果,來決定自己的商業行為。對探礦權價值過高或過低的判斷,會造成該買進的不能及時買進,該賣出的不能及時賣出,失去商機。誰能准確判斷探礦權價值,誰就常常是商業性礦產勘查市場上的勝利者。
(2) 概略經濟評價。在勘查階段,盡管礦床的參數很少,但初級勘查公司的地質師和經理人員,還是要盡可能地做選項的概略經濟評價。根據目標礦種當前價格和價格走勢; 目標礦床的可能的品位和資源量; 通過礦石類型對比,估計選礦回收率; 根據礦床的圍岩和產狀,估計采礦成本。通過概略經濟評價,估計礦石、選精礦、礦產品的成本,在礦業行業中的競爭地位。對礦床能否開發、探礦權轉讓前景,做出定性或半定量的判斷。成功的初級勘查公司,高水平的概略經濟評價是關鍵。商業性礦產勘查拒絕呆礦,找呆礦的初級勘查公司一定會被市場淘汰出局,不管你找了多少個大中型。盡管我國的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規范總則》 (GB/T 13908—2002) 要求,在普查階段,要進行經濟方面的概略研究,但實際上,立項申請和成果驗收並未認真編寫和審查相關內容; 仍在廣泛使用 「潛在經濟價值」這一錯誤和有害的概念,來代替概略性經濟評價; 仍在廣泛使用多年不變的 「一般性工業指標」,作為礦與非礦的判別依據。境外礦產勘查,需要造就一批高水平的、能正確開展概略經濟評價的勘查地質學家和勘查經理人員。
初級勘查私公司或初級勘查公司可以通過登記,直接取得探礦權,或是與其他探礦權人合資合作勘查,取得勘查項目權益。
3. 勘查項目評估
私公司上市或初級勘查公司用風險勘查項目,在勘查的資本市場上籌資、融資,必須通過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對項目進行評估。在市場經濟國家,由與公司沒有利益關聯的、具備資格的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對項目進行評估,不能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獨立勘查地質學家還要對勘查項目資料的真實性和代表性負責。
本書第二章中已提到,獨立礦產勘查地質學家在礦產勘查中的作用。他們是由行業協會認定注冊、具有執業資格的礦產勘查專家。獨立勘查地質學家,一般以合夥人方式進行經營,在礦產勘查中,是聯系籌資者和投資者的中介,是礦產勘查籌資和運作不可缺失的組成部分。
獨立勘查地質學家的報告,首先,必須對將要上市公司的勘查項目或上市公司要進行籌融資的勘查項目進行評估。主要評估已有地質資料的真實性、探礦權的法律狀況、探礦權區內目標礦床的找礦潛力。其次,獨立勘查地質學家要對該初級勘查公司提出的第一勘查計劃進行審查,評價勘查工程設計和預算是否合理,評價達到第一期勘查計劃目標的可能性。
不僅要有一個具有誘人找礦潛力的探礦權區,還要有一個先進合理、能引起投資興趣的勘查計劃,才能達到勘查籌資的目的。舉兩個實例。第一個例子是: 加拿大哥倫比亞金礦公司 (ColumbiaGold Inc. ) ,曾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廬樅地區,選取銅金勘查項目投資。請著名的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巴拉克索 (John Barakso) 為其作項目評估。在詳細地研究了中方提供的資料和進行了現場勘查後,巴拉克索認為,在廬樅地區,沒有找到公司所要求的規模斑岩銅金礦的可能,對探礦權區內的找礦潛力,即對探礦權區的價值,作了負面的評估。哥倫比亞金礦公司廬樅地區銅金礦項目融資的運作失敗。另一個例子是: 第四章提到的,一家有中國民營資本背景的加拿大初級勘查公司——小馬坪公司 (XMP) ,聘請獨立勘查地質學家斯特拉卡特 (C. Staargaard) ,評估中方提供的華北地台震旦系碳酸鹽岩中長城式金礦,即小馬坪金礦探礦權區。盡管當時有些中國的地質學家對其找礦前景並不太看好,但斯特拉卡特對該礦區的找礦潛力做了好的評估。斯特拉卡特評估報告提出的結論是: 「小馬坪金礦的蝕變和金砷汞的元素組合特徵,表明該礦具有低溫熱液的成礦特徵。在很多方面,與美國內華達州卡林型金礦非常相似。該礦床為層控礦床,地表礦化點多,走向延伸大,工作程度低,因此具有尋找大型金礦床的非常好的潛力。有望圈出1 個以上、金30 噸以上、可供露天開採的礦床。全區的潛力可能在 50 ~ 150 噸。」這個在筆者看來過於樂觀的結論,畢竟支持了上市的進程和高估了XMP 公司的股價。XMP 公司在 1998 年初,在溫哥華證交所上市成功,發行價為 0. 40 加元/股。
總之,風險投資機構要根據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對探礦權的評估結果和對勘查風險的分析,來決定是否參與該公司的籌融資。獨立勘查地質學家簽名的地質報告,是勘查項目能否籌到資的關鍵因素之一。
4. 礦產勘查籌融資
初級勘查公司主要是以上市等方式獲得風險勘查資金,在第四章中已作了詳細論述。再概括一下就是,初級礦產勘查公司要想上市籌集風險勘查資金,可以採用直接上市 (IPO) 、反收購 (RTO) 、公開招股發行等多種方式。要選擇一傢具有良好信譽的證券公司,對初級礦產勘查公司進行評估、推薦處理上市的操作,利用其廣泛的銷售渠道,包銷證券。證券公司代初級勘查公司編寫招股說明書,包括公司的組成、對勘查礦種和勘查前景的說明、投資的背景、籌資使用方向及風險、公司的資本結構、公司的財務狀況等,並附有獨立勘查地質學家對這家初級勘查公司探礦權的評價報告、第一期勘查計劃審查報告。
5. 實施勘查,推動公司成長
初級勘查公司將所籌集的風險勘查資金投入勘查項目實施。通過勘查項目實施,初級勘查公司逐漸成長。可以通過勘查-開發股票價格運動規律反映出來 (圖 5-1) 。當然大多數初級勘查公司,找不到能夠贏利,又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礦床。圖5-1 反映的是成功的初級勘查公司經過歸納出來的股票價格運動規律。
圖 5-1 初級勘查公司勘查-開發股票價格運動規律
勘查期是一個投資的投機階段,也是一個投資的狂熱期。隨著勘查工作開展,找礦有發現的新聞不斷披露,初級勘查公司的股票價格隨之不斷上升。如發現有望物化探異常,股價上升; 槽探控制了地表礦化帶,股價上升; 找礦鑽孔見礦,股價上升; 發布 NI43-101 報告,控制了資源量,股價上升; 如見到富厚礦體,股價會飆升。勘查投資者的心理是,期望還有更多的找礦好消息發布,不知道有多大的礦埋藏在地下,還沒有被探明,於是爭先恐後地搶購見礦公司的股票。這就是勘查投資的狂熱期,此刻,初級勘查公司的市值,往往被高估,出現泡沫。例如,初級勘查公司在加拿大 BC省的 Red Chris 礦區,找礦有重大發現。2010 年 9 月,公布了一個關鍵孔,RC07-133 孔見礦情況,連續見礦 1 024. 1 米,含銅1. 01% ,金 1. 26 克 / 噸。Imperial Metal Corp. 股價立即上漲 40% ,因為這個孔,公司市值增加約 3 500 萬加元 (圖 5-2) 。
礦產勘查可以在任何階段受挫。如圖 5-1 所示,初級礦產勘查公司的股票價格可以在任何階段突然下跌,如圖5-1 中那些向下彎曲的小箭頭。如有物化探異常、有含礦斷裂帶,槽探已發現地表礦體,但深部鑽孔均不見礦,就會發生股價持續上升後的突然陡降。最初幾個孔的見礦不錯,加密鑽孔後,礦體變得不連續,股價也會下跌。
圖 5-2 見礦好消息導致股價飆升資料來源: Stockwatch 網頁
在礦床資源量大致格局確定以後,勘查股票上升到了頂點(A) 。轉入可行性研究和礦山建設,這時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會再有 「激動人心」的找礦成果傳來,礦山投產還有一段時間,導致投資的熱情下降,進入投資的冷靜期。由於風險勘查贏利的機會下降,出於投機目的的勘查投資者退出,獲利回吐,股票價格會有一段時間的下跌。當礦山投產時 (B) ,由於投資有了穩定的回報,只要市場條件和可行性研究的參數不出現重大變化,股票的價格又會有所回升。
以加拿大 Diavik 金剛石礦為例。在本書第四章第三節,曾提到該礦發現和融資的過程。隨著尋找金剛石的線索逐步明朗,特別是154 南金伯利岩筒的發現,股價一路上漲,在 5 年時間里漲了百倍。進入 1997 ~1999 年可行性研究階段,隨著勘查投機資本的退出,股價下跌了 3/4。進入 21 世紀,Diavik 金剛石礦投產,股價又回升到高位。(圖 5-3)
勘查—開發股票價格運動規律曲線,是一條理論曲線。這條曲線並未考慮礦產品價格、投資形勢等的影響。
圖 5-3 Diavik 金剛石礦股價的變化
資料來源: 馮銳博士清華大學礦業投資高級研修班講義
6. 初級勘查公司的前景
(1) 如果初級勘查公司未找到礦,可以有以下選擇。① 再融資,繼續勘查。如果所籌的勘查資金已用完,雖未找到經濟礦床,但探礦權區內仍有找礦前景,找礦還需要再堅持一下。這一找礦前景,經獨立勘查地質學家推介,為投資者所接受。上市公司可擴股融資,權益被沖稀。② 另選項目,尋找投資。投資者認為,若找礦失敗是出於地質技術因素、 「運氣不好」或不可抗力,這些都是勘查投資者可以理解的。若這個初級勘查公司的團隊在勘查理念、勘查技術、融資或管理上,確實值得信賴,也就值得再投資。可以再選項目,再講一個 「找礦故事」,再籌一筆勘查資金,繼續風險勘查。③ 股價無法維持,投資者對該公司團隊失去興趣,找不到項目也融不到勘查資金,初級勘查公司賬上的勘查現金告罄。則將公司賣掉,讓另一家公司借殼上市。④ 變成無項目、無資金的殼公司,等待新一輪的礦產勘查開發生命周期。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有多達百家這樣的無項目、無資金的殼公司。在 1994 ~ 1996 年、2003 ~2006 年這樣的勘查高潮期,有的殼公司可能重新找到項目,渡過休眠期,開始新一輪的勘查。
(2) 如果初級勘查公司找到礦,可以有以下選擇。① 初級勘查公司自己融資開發。有的初級勘查公司在找到世界級的大礦以後,從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的創業板 「畢業」,進入主板,以項目融資成長為大 型 礦 業 公 司,例 如 巴 厘 克 公 司 在 美 國 內 華 達 州 找 到Goldenstrike 金礦後,就走了這樣一條發展道路。② 初級勘查公司將勘查項目部分或全部出售,變現資金,繼續勘查。例如,山東一家民營公司以 1 億美元的價格,購買了 Cardero 資源公司 (Cardero Resources Corp. ) 在秘魯 Pampa De Pongo 鐵礦項目的 100% 權益。③ 初級勘查公司與大型礦業公司建立合資公司,合作開發。初級礦產勘查公司在已發現的礦上,保留20%左右的權益,或保留10%左右的不可沖稀的權益。這種模式,使初級勘查公司得到發展,逐步形成有較穩定收入的礦山份額,又保持了礦產勘查的業務方向。在境外進行礦產勘查時,國內的勘查企業也可以選擇這種模式,退出不熟悉的礦山建設生產領域,保留了經濟增長點,繼續發揮在礦產勘查中的技術優勢。④ 初級勘查公司的股票在高價位被大型礦業公司收購,這是初級礦產勘查公司經營者的理想選擇。例如 DiamondFields Resources Inc. ,找到 Voisey's Bay 鎳礦。這是一個世界級的鎳礦,1996 年 8 月,以 32. 42 億美元,全部賣 給 了 國 際 鎳 公 司(INCO) ,其中 97. 7% 是現金支付。這是初級勘查公司追求的最完美的結局。初級勘查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管層,出售所持本公司的股票,受到證券監管委員會的監管。初級勘查公司的股票在高價位時,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管層,大量拋售本公司的股票是不可能的。初級勘查公司的股票在高價位被另一家大型礦業公司收購,公司的董事會和高管層所持公司股票即可變現。找礦成功的初級勘查公司的地質學家和經理人員,此時可以完成一生的財富積累。
(3) 初級勘查公司的另一種前景。找到礦的公司,不斷地發布見礦鑽孔的新聞,雖然見礦床情況不錯,但股價就是原地不動; 未找到礦的公司,不斷尋找和講述新的 「找礦故事」,故事是動人的,但卻很難再打動投資者。勘查投資市場患上了 「找礦新聞疲勞症」,初級勘查公司的管理層也為不停地籌資而困擾。有的初級勘查公司開始探索一條新的出路,不一定要走找到一個世界級的大礦向大型礦業公司轉讓的傳統路線。不再遵循 「講故事—融資—再講故事—再融資」的初級勘查公司運作套路。而是在找到品位富、易採的中小型礦床以後,自己融資開發,有了現金迴流,形成利潤,再投入礦產勘查。初級勘查公司的現金流,由負值轉為正值; 不必增股籌資來維持勘查,采礦的收入支持了勘查公司的持續勘查和收購新的探礦權; 投資初級勘查公司的股民,提前得到了分紅。這種發展模式得到了市場的認可。有的初級勘查公司,例如加拿大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 (Silvercorp Metals Inc. ) 就是這樣運作的,取得了巨大成功。該公司 2004 年 4 月,與河南有色地勘局合資成立了河南法恩德礦業有限公司,公司的旗艦項目是河南洛寧鉛鋅銀多金屬礦。兩年內共投入鑽探 3 萬米,坑探 3. 7 萬米,探獲各級資源量,銀3 022 噸、鉛 53. 2 萬噸、鋅 17. 4 萬噸。在 2006 年 6 月獲得了采礦許可證,快速實現了現金迴流。現在,已形成了日采選 2 500 噸礦石的生產能力。2010 年營業收入 11. 3 億元,5 年來上繳稅費 7. 5 億元。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2008 年被加拿大評為成長最快的200 家公司中,排名第二。希爾威金屬礦業有限公司作為在多倫多和紐約兩地上市的公司,市值達到 169 億元人民幣 (2011 年 4 月 8日) ,成為進入中國百家初級勘查公司成長幅度最大的公司。在短短的 7 年時間內,公司已成長為勘查開發一體化的中型跨國礦業公司。加 拿 大 另 一 家 初 級 勘 查 公 司——地 質 游 擊 隊 勘 查 公 司(Geomaquis Exploration Ltd. ) 在墨西哥勘查開發聖弗朗西斯哥金礦(San Francisco) 也是這種模式,即初級勘查公司在特定條件下的「探采一體化」。
二、大型礦業公司的運作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以前,大型礦業公司是礦產勘查的主力,由勘查子公司或勘探部運作。大型礦業公司用自有資金投入礦產勘查,在稅前支付。全資勘探子公司或勘探部的勘查風險由母公司承擔。大型礦業公司的礦產勘查的運作方式,和我國地勘單位的礦產勘查運作方式有一些可比性,即戰略規劃—年度安排——項目設計—項目預算—審查立項—項目實施—成果上交。
90 年代中期以後,大型礦業公司從風險勘查大幅度後撤。改為主要從初級勘查公司收購有一定成熟度的探礦權,進一步開展預可行性研究。如前所述,西方國家的預可行性研究包括: 加密鑽探、計算儲量、開展礦區水文地質勘查、選礦試驗等。大型跨國礦業公司退出的是高風險草根勘查,即新區的找礦。按照我國礦產勘查階段劃分,大型礦業公司並未退出詳查、勘探。在這新一輪礦產勘查高峰期,有的大型礦業公司又有增加風險勘查投入的趨勢。
1987 年,筆者受中國人才交流中心的派遣,到澳大利亞 BHP礦業公司所屬勘探子公司進修礦產勘查管理,實際參與了 BHP 礦業公司西澳大利亞州勘探公司的礦產勘查工作,對西澳大利亞州勘探公司各部門做了詳細的調研。回國後所撰寫的進修報告曾被原地質礦產部政策研究室、直管局兩次翻印。這里,將進修報告有關內容(有修改) 摘引如下,可以作為大型礦業公司的礦產勘查運作的一個實例,反映大型礦業公司的礦產勘查運作的某些特點。遺憾的是資料偏老,請讀者原諒。
1. 項目管理
以 BHP 勘探公司為例介紹。公司財政年度由每年的 6 月 1 日至次年的 5 月 31 日。立項共分為 7 個步驟。
(1) 項目的提出。根據上年度的成果和勘探公司研究部的選區選項建議,由 BHP 勘探公司經理帕爾索普博士,向 6 個分公司經理下達下一財政年度勘查項目設想備忘錄,提出下一財政年度公司的勘查要求和預期成果,有些類似於國內的設計任務書。
(2) 總預算的提出。根據 BHP 礦業公司的發展規劃和經營狀況,考慮到年度通貨膨脹因素和所提出的項目,帕爾索普博士向 BHP 礦業公司資源計劃發展部總經理卡特提出年度勘查總預算,並得到他的批准。
(3) 制定預算預分配方案備忘錄。根據總預算,帕爾索普博士向各勘探分公司、研究部、地球物理部,按 「項目群」下達預算預分配方案備忘錄。如西澳大利亞州的默琴森地區金礦勘查,就是由一組綠岩型金礦勘查項目組成的項目群。這類似於岡底斯山地區斑岩銅礦、滇黔桂金三角地區微細浸染型金礦、鄂東南地區矽卡岩型鐵銅礦。即在一個相近地質條件的地區,含若干個礦床類型相同的勘查項目,形成一個個的項目群。這個備忘錄僅用於指導各分公司確定項目和編制預算,不是最後方案。各個項目群之間的預算預分配方案,還有可能作調整。
(4) 預算預分配的下達。分公司經理根據項目群預分配方案,和項目群主任地質學家討論,編制下年度項目計劃和項目預算。分公司經理有權對項目群預分配方案作調整。不要求項目群主任地質學家提交地質勘查設計,只要求提交一份 3 頁表格式的項目和預算提要。項目提要包括: 探礦權區和合資勘查狀況、對公司的利益和權益分析、礦山生產狀況、該項目上一年度執行情況和地質成果、進一步勘查的地質條件分析、下一年度勘查工作安排、項目的前景及參考文獻。預算提要是根據勘查公司會計師通告的本財政年度預算編制單價編制。每財務年度的預算單價,考慮到通貨膨脹和勘查服務市場價格的變動,逐年調整。預算編制單價只有 9 項 53 款(例如工資、野外費用、鑽探費用、租車費用、租飛機費用、地球化學測量費用、地球物理測量費用、測量費用、其他費用) ,非常方便項目地質學家編制。勘探公司會計師格林認為,礦產勘查變動因素很多,沒有必要精確編制預算。BHP 勘探公司不要求編制設計,實際上我們的境外礦產勘查設計過於繁瑣,特別是續作項目,浪費了地質技術人員的寶貴時間和管理資源。
(5) 項目技術審查。項目技術審查在地區勘查分公司的層面上進行,審查按項目群進行,便於進行技術上的對比。項目技術審查要求全體地質學家參加。BHP 勘探公司地球物理部和研究部的技術人員參加勘查分公司的項目技術審查,交流研討找礦思路和方法。項目技術審查主要解決: 上年度成果考核; 本年度勘查方案的找礦思路和技術可行性; 探礦權的增減、合資勘探事項; 工作量估計和預算編制的合理性。項目技術審查不形成審批意見,項目群主任地質學家根據討論意見,自行決定修改。
(6) 項目預算審查。項目預算審查在 BHP 勘探公司的層面上進行,各勘探分公司經理和項目群主任地質學家全體參加,是勘探公司每年最重要的一次會議。開會地點選在當年對公司最有影響的國家或地區舉行。例如,1993 年的項目預算審查在北京舉行,有 100多名地質學家和經理人員參加,因為在中國,剛剛成立了中澳合作的康滇勘探公司。會議按項目群匯報,由審查委員會評論項目強弱。強項目系指上年找礦成果顯著、找礦前景明朗、找礦潛力大的項目。項目預算審查會議結束時,由 BHP 勘查公司經理帕爾索普博士宣布,對強項目增加預算,對弱項目減少預算,公布預算調整額。同時決定強弱項目間的地質學家的人員調配。項目預算審查對各勘探分公司經理和項目群主任地質學家是至為關鍵的。
(7) 項目批准。勘探公司經理根據項目預算審查結果,編寫綜合評述和年度預算,交礦業公司總經理審定後,呈 BHP 公司董事會批准,於 6 月 1 日新財政年度生效執行。
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項目的立項與國內財政投資的勘查項目的立項有類似之處。不同之處在於,大型礦業公司用年度勘查總預算控制勘查子公司的勘查規模; 在項目的勘查方案上,給了地質學家更大的自主權; 省去了耗費很大的勘查設計編寫和審查; 勘查項目預算簡單,由項目地質學家自己編制,適應多變的礦產勘查。但大型礦業公司勘查立項的成本、周期、靈活性,均不及初級勘查公司,找礦成功率低於初級勘查公司,成為大型礦業公司大量退出風險礦產勘查的原因。
2. 礦產勘查和預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銜接
BHP 勘探公司 (BHP Exploration Company) 和 BHP 資源技術公司 (BHP Resources Technology) ,是 BHP 礦業公司資源計劃發展部(Resources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下屬的兩個子公司,同屬資源計劃發展部總經理卡特領導。礦產勘查和預可行性、可行性研究的銜接在這兩個子公司之間進行。兩個子公司共用一個計算機系統,勘查公司的找礦見礦工程為資源技術公司掌握。一旦可以轉入預可行性研究,資源技術公司及時介入。例如,勘查公司在西澳大利亞州發現 「十二英里」鉛鋅礦以後,1986 ~ 1987 年度找礦的鑽孔,見礦良好,BHP 礦業公司決定轉入預可行性研究。以 100 米 ×50 米的鑽探的網度,進行系統控制,並開始選礦試驗和開發的經濟評估,技術決定權由勘探公司轉到資源技術公司。鑽孔設計、選擇計算儲量的鑽探網度、計算資源量/儲量、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等,都由資源技術公司決定。BHP 勘探公司的鑽機,承包資源技術公司設計的加密鑽探工程,預算 150 萬澳元。這項預算不再列入BHP 勘探公司的礦產勘查項目預算中,而由資源技術公司支付。
3. 大型礦業公司在並購探礦權協議中的基本考慮
從 20 世紀 90 年代後期,大型礦業公司興起並購浪潮。請參看第二章第三節。合並後的大型礦業公司,卻縮小了勘探部門,減少了風險勘查預算,基本退出風險勘查領域,勘查部門的功能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型礦業公司勘查部門的主要任務是: 在全球范圍內,關注數以千計的初級勘查公司和找礦人的勘查活動,從為數眾多的勘查項目中,按本公司的發展戰略和開發標准,選取有潛力的項目,選取不同的運作方式並購,由大型礦業公司繼續作預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在和初級勘查公司和找礦人簽訂協議時,大型礦業公司主要考慮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 期權轉讓。對於單個探礦權,希望最終取得 100% 的權益,不願接受不可沖稀的權益。在執行期權轉讓時,勘查的投入先少後多,逐年增加。大型礦業公司避免採用向探礦權出讓方支付現金的方式。在有的國家,探礦權人要求支付一筆預付款,以換取唯一談判權期,大型礦業公司一般不會接受。
(2) 合資合作勘查。在有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大型礦業公司並不希望過早成立合資公司,希望採用非法人式合作企業的方式開展合資勘查。大型礦業公司在合資勘查中一般會要求絕對控股,同時是合資合作勘查的運營者。要注意大型礦業公司和初級勘查公司在找礦信息披露和處置權上的不同要求。
(3) 重要條款。大型礦業公司認為,探礦權轉讓的安全是合同條款的核心。在期權轉讓或掙股期結束時,要確保轉到公司或合資公司中。要求明確土地權或土地使用權和探礦權的關系。
6. 礦業投資與並購
礦業(包括油氣業)投資變化情況與礦業經濟發展的趨勢是一致的。1998~2002年在較低水平上起伏波動,2003年起增長,2004、2005和2006年增加尤為明顯。
據法國石油研究院估計,世界(不包括前蘇聯地區與中國)油氣勘查與生產(上游產業)投資1996年為860億美元,1997年為1060億美元,1998年為1100億美元,1999年劇減至885億美元,2000年回升為990億美元,2001年升至1135億美元,2002年因油價下跌等因素減至1095億美元。加上前蘇聯地區與中國的投資,該院當時估計2002年全球為1284億美元,2003年全球回升至1388億美元。2004年續增,全球投資為1506億美元,2005年預計達1704億美元,比2004年增13.1%。預計2006年全球投資為1850億美元。該院指出,這些年油氣勘查與生產投資明顯集中於已生產的油氣田,以及開發20世紀90年代新發現的油氣田,從而阻礙了在新的地區進行油氣勘查工作。
據CSB調查的近年油氣勘查與生產的費用,結果見表1-7。2003與2004年的增幅都超過10%,2005年增幅更大。
表1-7 2002~2006年世界油氣勘查與生產投資(單位:億美元)
FBR對2002年油氣勘查與生產費用的估計數為:美國320.25億美元,加拿大109.48億美元,世界1296.83億美元。
J.S.Herold Inc.和Harrison Lovegrove&Co.Ltd年度調查報告稱,全球油氣上游產業支出2002年比2001年下降4.4%,2003年比2002年增加9%,達到1610億美元(據194家公司),其中油氣勘查與開發費用為1321億美元。開發費增長最快,達1001億美元,勘查費增加不及1%,為300億美元,證實礦地收購費為289億美元,而未證實礦地收購費為55億美元。該報告也指出,過去5年費用明顯轉向投資開發項目,而勘查費用仍保持相對固定,大致佔15%左右,礦地收購費趨於下降。2001年以來在「成熟」地區(如北美)的上游產業費用相對趨於下降,而拉美、非洲、中東等地區則明顯上升。J.S.Herold Inc.等公司的2004年上游產業費用調查結果為1950億美元,費用增加的地區為非洲、中東、亞太、美國、加拿大和歐洲,拉美則有所減少。2005年為2770億美元。
Lehman Bros.公司調查估計的結果見表1-8。
美國《油氣雜志》每年4月提供的數字匯集如表1-9。
表1-8 2001~2006年世界油氣上游產業費用(單位:億美元)
7. 高盛的發展歷程
1869-1930
高盛公司是由德國移民馬庫斯·戈德曼於1869年創立的。高盛公司成立於1869年,在19世紀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投資銀行業務開始形成,但與商業銀行沒有區分。高盛公司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創業時只有一個辦公人員和一個兼職記賬員。創始人馬庫斯·戈德曼每天沿街打折收購商人們的本票,然後在某個約定日期里由原出售本票的商人按票面金額支付現金,其中差額便是馬庫斯的收入。1882年,他的女婿薩繆爾·薩克斯加入了公司。1885年,馬庫斯·戈德曼把他的兒子亨利和Ludwig Dreyfuss帶入了公司,並且把公司取名為高盛。公司成為了在此階段最初從事商業票據交易的先鋒,並於1896年加入了紐約證券交易所。
二十世紀初,股票包銷包括首次公開募股業務使高盛成為真正的投資銀行,公司1906年幫助Sear Roebuck公司發行了當時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高盛還成為了當時最喜歡招聘名牌商學院MBA學位學生的公司之一,這一習慣一直延續到今天。
後來高盛增加貸款、外匯兌換及新興的股票包銷業務,規模雖小,卻是已具雛形。而股票包銷業務使高盛變成了真正的投資銀行。
在1929年,高盛公司還是一個很保守的家族企業,當時公司領袖威迪奧·凱琴斯想把高盛公司由單一的票據業務發展成一個全面的投資銀行。他做的第一步就是引入股票業務,成立了高盛股票交易公司,在他狂熱的推動下,高盛以每日成立一家信託投資公司的速度,進入並迅速擴張類似今天互助基金的業務,股票發行量短期膨脹1億美元。公司一度發展得非常快,股票由每股幾美元,快速漲到100多美元,最後漲到了200多美元。但是好景不長,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華爾街股市大崩盤,使得股價一落千丈,跌到一塊多錢,使公司損失了92%的原始投資,公司的聲譽也在華爾街一落千丈,成為華爾街的笑柄、錯誤的代名詞,公司瀕臨倒閉。這之後,繼任者西德尼·文伯格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 1930-1980
這之後,繼任者悉尼·溫伯格決定把注意力從股票交易轉移到投資銀行部門,正是文伯格的這一決定挽回了公司當時極差的聲譽。1956年,高盛是福特集團IPO最首要的咨詢公司。另外高盛還開展了為地方政府或城市發行地方債券的業務,並且最先開始發明了類似對沖基金使用的投資風險管理。
一直保持著保守、穩健的經營作風,用了整整30年,使遭受「金融危機」慘敗的高盛恢復了元氣。1960年代,增加大宗股票交易更是帶來的新的增長。反惡意收購業務使高盛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1970年代,高盛抓住一個大商機,從而在投資銀行界異軍突起。當時資本市場上興起「惡意收購」,惡意收購的出現使投資行業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格局,催發了新的行業秩序。高盛率先打出「反收購顧問」的旗幟,幫助那些遭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競價者參與競價、抬高收購價格或採取反托拉斯訴訟,用以狙擊惡意收購者。高盛一下子成了遭受惡意收購者的天使。
1976年,在高盛的高級合夥人古斯塔夫·雷曼·利維去世後,公司管理委員會決定由懷特·溫伯格(悉尼·溫伯格之子)和懷特黑特兩人共同作為高盛產業的繼承者。剛開始,華爾街的人們都懷疑這種兩人共掌大權的領導結構會引發公司內部的混亂,很快他們發現他們錯了,因為兩位新人配合默契,高盛也由此邁進了世界最頂尖級的投資銀行的行列。
溫伯格和懷特黑特早就認為公司管理混亂,表現為責權界定不清晰,缺乏紀律約束,支出費用巨大。比如多年來,每天下午4:30,都會有一輛高級轎車專門負責接送合夥人。新領導人上任的第一把火就是貼出了一條簡明的公告:「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慣例——4:30由轎車接送——將不再繼續,即日生效。」 自此以後,合夥人的等級特權將不復存在,費用支出也受到監控,每天下午4:30也不再是一天工作的終結,而是下午工作的中段時間。盡管起步緩慢,文伯格和懷特黑特公司在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兼並和收購業務的發展。以前,一家公司如果有意向收購另一家公司,它很可能會盡量吸引或說服對方同意,絕不會公開地強行兼並。但到了1970年代,一向文明規范的投資銀行業在突然間走到了盡頭,一些主要的美國公司和投資銀行拋棄了這個行業傳統。1974年7月投資銀行界信譽最好的摩根斯坦利首先參與了惡意收購活動。當時摩根斯坦利代表其加拿大客戶國際鎳鉻公司(INCO)參與了企圖惡意收購當時世界最大的電池製造商電儲電池公司(ESB)的行動。ESB在得知摩根斯坦利的敵對意圖後,打電話給當時掌管高盛公司兼並收購部的弗里曼德,請求幫忙。第二天上午9點,弗里曼德便坐在位於費城的ESB公司老闆的辦公室。
當他得知競購價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個交易日上漲9美元)時,建議ESB 用「白武士」(受惡意收購的公司請來友好的競價者參與競價,以抬高收購價格)的辦法對付INCO,或進行反托拉斯訴訟,在高盛公司和白武士的協助下,INCO最終付出了41美元的高價,ESB 的股東們手中的股票則上漲了100%。從這件事開始,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購與反收購斗爭中,首先是摩根斯坦利,然後是第一波士頓都充當了收購者的角色,而高盛公司則是反惡意收購的支柱。
INCO和ESB之間的斗爭給了高盛公司在這一方面成功的經驗。同時也是好運來臨的良好徵兆。人們認為高盛公司是具備實力的,呈上升狀態的和小型、中型公司以及進入《財富》500強的大公司並肩戰斗的企業。因為突然之間,美國各公司的首席執行官們對惡意並購恐懼到了極點,除了一些最大的公司,其他公司都覺得難以抵擋惡意並購,於是高盛成為了他們的合作夥伴。當然,剛開始的一段時間里,高盛經常要幾度登門拜訪,對方才願意接受高盛的服務。1976年7月,阿茲克石油公司受到了敵對性攻擊,但是他們對高盛的服務絲毫不感興趣,他們請來了律師,並初步控制了事態。弗里德曼建議重新考慮一下自已的決定,並告訴對方高盛的工作小組正在前往機場的路上,幾個小時以後就可以和他們進行私下協商。弗里德曼後來說:「我們火速趕到機場,直飛達拉斯,但對方仍然不願會見我們,於是我們就在他們公司附近住了下來,然後進去告訴對方一些他們沒有考慮透徹的事情,但是得到的回答是『我們不需要你們的服務』。我們說:『明天我們還會回來』。以後我們每天到附近的商店買一些東西,讓他們知道我們堅持留下來等待消息。」最後阿茲合克公司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也感到了高盛公司的執著精神,同意高盛公司為其提供服務。
參與惡意並購使摩根斯坦利獲得了破紀錄的收入,但是高盛公司採取了與其截然不同的政策,拒絕為惡意收購者提供服務,相反,高盛會保護受害者。許多同行競爭對手認為高盛這一舉動是偽善行為,目的是引人注目以及籠絡人心,而高盛卻認為他們是公司對自己和客戶的長期利益負責。反惡意收購業務給高盛投資銀行部帶來的好處是難以估量的。在 1966年並購部門的業務收入是60萬美元,到了1980年並購部門的收入已升至大約9000萬美元。1989年,並購部門的年收入是3.5億美元,僅僅8年之後,這一指標再度上升至10億美元。高盛由此真正成為投資銀行界的世界級「選手」。 1981年,高盛公司收購J·阿朗公司,進入外匯交易、咖啡交易、貴金屬交易的新領域,標志著高盛多元化開始,超越傳統的投資銀行代理、顧問范圍,有了固定收入。到1989年高盛公司7.5億美元的總利潤中,阿朗公司貢獻了30%。
1990年代,高盛高層意識到只靠做代理人和咨詢顧問,公司不會持久繁榮。於是他們又開設資本投資業務,成立GS資本合作投資基金,依靠股權包銷、債券包銷或公司自身基金,進行5年至7年的長期投資,然後出售獲利。高盛在1994年投資13.5億美元換取一家從事服裝業的拉夫·勞倫公司28%的股份,並自派總裁。三年後,出售其中6%的股份套現到4.87億美元。其餘股份升值到53億多美元。短短三年內,高盛的資本投資收入翻了近10番,而老業務投資銀行部只翻了兩番。
投資銀行業與其他產業一樣,一項業務創新並敢冒風險,能使一家公司一夜成名,一夜暴富。首推垃圾債券使德雷塞爾公司迅速發跡,而抵押證券市場的發展和大量家庭貸款的打包及轉信業務的出現,使羅門兄弟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高盛公司嘗到推陳出新的甜頭後,把「先起一步」與「率先模仿」作為自己的重要發展戰略。高盛的公開發行風波
華爾街最後一家大型合夥人公司股票公開發行的擱淺,給我們一次難得的機會去洞悉盈利頗豐又十分神秘的高盛世界。 1998
一、公開發行的夭折使高盛元氣大傷。
1998年10月19日的下午,高盛189位合夥人聚首在公司紐約總部舉行神聖的儀式——兩年一度的華爾街最高成就:高盛合夥人授勛典禮。今年的聚會也許是高盛129年歷史中最奇特的,這是因為:該年的聚會本不該舉行。兩個月前,已不會再有人能成為高盛合夥人——因為高盛本打算近期公開發行,這意味著有50至60位本來即將任命的合夥人,相反卻僅成為另一家新公司的薪祿不菲的雇員。
但是6月份由合夥人表決同意的高盛首次公開發行,於9月末擱淺,並正式「撤回」。此項首次公開發行,本應成為牛蹄聲聲90年代的里程碑,卻不幸淪為席捲全球的金融風暴的犧牲品。高盛推遲發行是由於一旦股市下跌(華爾街大型證券公司的股價下跌更大),股價就不再具有吸引力了。若如以往所料,高盛股價在4倍帳面值左右,那麼公開發行會將高盛定價為280億美元。9月之後,高盛股票僅較帳面值有少許溢價,將公司估價為70億美元,遠遠達不到將公司財富分配給合夥人、有限合夥人及其他員工的公開發行的目的。
據公司的行政總裁柯賽和保羅森說,推遲首次公開發行是實用主義的決定。柯賽說:「適當的時候我們會重新考慮公開發行,但我們只能往前走。」但據高盛的合夥人、員工、客戶及華爾街人士透露,高盛就公開發行而進行的大辯論及發行的夭折,對公司是一次沉重的打擊。它使高盛的資本結構及業務組合曝光並公諸於眾。它挑起了公司一般合夥人和有限合夥人的矛盾,並證實了華爾街上盛傳的謠言——高盛投資銀行家與交易員的競爭關系及兩位行政總裁柯賽和保羅森之間的不和。
二、公開發行的最初目的。
高盛公開發行的正式原因之一是「使資本結構與公司使命相契合」。但不可否認,許多合夥人,尤其年輕人,與其說是關心高盛的未來,不如說更關心自己資本帳戶上儲蓄的驚人數目。資本的問題依然存在。實際上,高盛的股本基礎比摩根士丹利及美林都小(1998年中期為66億,摩根士丹利為138億,美林為117億)。但行政總裁柯賽和前行政總裁懷特德都說較少的資本只會使公司能更好地決策,競爭對手也認為高盛並沒有由於資本缺乏而受到限制。DLJ證券公司的行政總裁萊比說:「我希望能找到由於資本不足而使高盛不利的業務。」
實際上,問題不在於高盛資本的數額,而在於資本結構和資本的穩定性。當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他們可以抽回資本;若大批的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可撤回大量資本。這就是為什麼1994年是公司十分可怕的惡夢的原因。當時債券市場的波動損毀了高盛的盈利,合夥人紛紛逃之夭夭。(公開發行的主要倡導者柯賽,於1994年成為行政總裁,並不是巧合)。對於這方面的限制更為嚴厲:當合夥人變為有限合夥人時,他們僅僅能撤走一部分資本,其餘的可在至少5年後撤回。但資本還是可以逃離。
另一問題是高盛資本的成本。有兩家外部機構,日本的住友銀行和夏威夷的畢舍普地產公司,在高盛投資了相當大的數目——1998年中期為 15億美元,占總資本的23%。由於高盛稅前利潤的一大部分為這些外部股東佔有,因此很難從留存收益中擴大資本,尤其是當股市不好時。以帳面值幾倍的價格公開發行籌集的股本本應使高盛能以更低成本建立股本基礎。」
三、公開發行所暴露出的高盛的弱點:
1、業務組合過分依賴交易運作,導致盈利不穩定。
甚至連高盛為准備公開發行而進行的最小限度的財務披露,也能揭示出高盛的業務組合並不理想。有一些報表甚至顯示出高盛比任何人想像的更加脆弱。在華爾街最能贏利的收購兼並業務方面,高盛一直比主要的對手盈利強。摩根士丹利、美林和高盛做的項目金額幾乎相同,但高盛比美林的盈利多50%,比摩根多30%。但令人擔心的是高盛的收入組合比對手更不穩定,因為它更依賴交易運作。1998年前兩季度中,高盛43%的收入來自交易,美林為23%,摩根士丹利為28%。年中,高盛的總資產是公司股權的36倍,比對手負債率高。如果將高盛比作一家鋼廠的話,若以100%的生產能力計,可賺大筆錢;若以 60%的生產能力計,就會虧大筆錢。這些事實使華爾街人士將高盛比作對沖基金。因此,一些人認為高盛可能不得不將其公開發行定價為較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的低,其股票可能持續以折扣價格交易。
高盛對交易的依賴性在1994年已成為問題,在今天仍為問題。雖然高盛最初的招股書不遺餘力地指出公司的風險管理自1994年以來改進了許多,但也不可能改進到足以抵抗前幾個月波及全球市場的動盪的地步。顯然很少投資銀行能為這樣的慘淡市況作好准備。高盛和華爾街的其他投資銀行一樣,在最近的業績數據報告中,體現出不利市況的影響。直至今年夏天,高盛的業績還非常顯著。凈收入從1995年的45億美元升至去年的74億美元。稅前利潤(由於高盛是合夥人制,稅項由合夥人支付)從14億增至30億。前兩季度,收入增長50%,公司的盈利很快超過40億美元。但每況愈下。在截至8月28日的季度里,稅前盈利從前一季度降低27%。9月份更差,有傳說公司可能損失高達9億美元。毫無疑問,公司對於交易的依賴是高盛的利潤象單擺一樣波動的主要原因。
當然,高盛的管理層根本不必擔心,因為高盛仍是私有的,它有辦法淡化虧損程度。一些有限合夥人認為這是堅持私有制的主要原因。而公開發行則需要高盛放棄擁有的多報或少報盈利的靈活性。
2、資產管理業務的不足。
高盛業務組合中的另一弱點是其提供抵擋市場波動緩沖的資產管理業務。雖然資產管理增長很快,但卻並不象其他對手那樣盈利。1997年末,高盛是美林管理資產的1/3。高盛4.58億美元的資產管理收入比摩根4億的資產管理凈收入高不了多少。
資產管理可能不象聲勢浩大的成千上萬億金額的投資銀行交易那麼驚心動魄和有利可圖,但它能產生理論上比交易利潤更穩定的以費用為基礎的收入。高盛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為贏得業務而收費低廉,由於定位不明和人員流動而出師不利。1995年末,高盛只有52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其中40%來自低費用的貨幣市場基金。
無論是公司內部還是外部,關於資產管理是「醜陋的義子」的看法正在改變。在過去的兩年半中,資產增長了3倍多,高達1650億美元,其中只有 20%是貨幣市場基金。更重要的是,公司的態度已改變。高盛的資產管理公司如今雇有1000名員工,而幾年前僅有250人,高盛不僅向聘用的外來人才許諾他們會成為合夥人(在高盛很少有),而且高盛內部其他部門的明星也轉至資產管理公司。美國金融研究公司說「高盛是呼之欲出的巨人」。但外部仍然批評高盛在營銷方面遠勝於投資方面,高盛要成為巨人還長路漫漫。沒有公開交易的股票作為貨幣用來收購,通往巨人之路更加崎嶇。
3、公司內部矛盾公諸於眾。
公開發行的舉措加劇並揭露了公司內部的分歧,並將高盛的業務前所未有地公諸於媒體。矛盾之一是公司一般合夥人---是真正的有控制權的所有者 ---及有限合夥人之間的矛盾。雖然高盛管理層喜歡用「一邊倒」來形容高盛人對公開發行的支持,但這種說法可能有些過頭。這一舉動使高盛的一些當今合夥人和108位有限合夥人憤憤不平或持有異見。
有限合夥人中的異見最甚,這是出於一種根深蒂固的對於合夥制的信念及對交易條件的不滿。最初,他們本將接受超過其股權帳面值25%的溢價,但一般合夥人期望得到將近300%的溢價。發行重組就如何處理有限合夥人的資本這一問題給予他們幾種選擇,其中之一是他們將得到股票股權的55%的溢價。若公開發行達到300%溢價,一般合夥人將得到絕大部分。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導致發行擱淺的是當市場下跌,300%的溢價下降,乃至有限合夥人與一般合夥人的所得基本相同——甚至更多。
即使早在發行依然繼續進行時,已有關於高盛兩位行政總裁保羅森和柯賽的傳言。1997年末的營運總監保羅森,本已否決公開發行但卻最終同意,條件是要坐上行政總裁的交椅。甚至傳言公開發行的支持者柯賽,由於公開發行擱淺而受到攻擊。
高盛嘗試的公開發行使「公平」這一詞和公司中層員工的薪酬成為焦點問題。高盛並不一定給中流砥柱的初級行政官支付高額薪酬,雖然這些人埋頭苦幹,並為能加入合夥人以及可能有8位數收入的機會所吸引。憑借公開發行,高盛著重保證將薪酬向中下層員工傾斜。但公開發行的擱淺,令高盛高級合夥人必須馬上重整合夥人制度。這可以解釋為何高盛今年比1996年多吸收十幾位合夥人。即便如此,更多的成千上萬中層員工可能希望高盛能完成公開發行 ,並問自己高盛是否依然是唯一的理想工作。摩根的一位高級官員說摩根比以前接到更多的高盛員工尋找工作的電話。
高盛一貫是其他人樂於憎恨的公司,這多半是由於高盛如此出色。那麼為何該公司與其他華爾街公司不同呢?高盛出眾之處多半在於華爾街上廣為流傳卻少有公司真正擁有的一種概念:即公司文化。自新聘員工步入曼哈頓下區布羅德大街 85號那一刻起,高盛的優越及其對手的平庸即給人以刻骨銘心的印象。高盛警誡新員工永不能讓公司蒙辱或出媒體中。他們一天工作14或16甚至18小時,明顯是為了獲得加入合夥人這誘人的獨一無二的獎賞而奮斗。
首要問題依然存在。第一:高盛沒有進行公開發行,是否錯過了黃金機會,抑或倖免於難?也許答案是後者。若去年春天它出售股票,其股價會大大低於發行價——這對於華爾街的頭號公司來說是恥辱的開端。其實,許多合夥人認為公司躲過了子彈。另一問題:高盛在不遠的將來是否會上市?公司高層依然堅持發行上市的路線。但許多其他人,包括長期的華爾街人士以及和以前的合夥人,都認為不可能。不僅有一大群新的合夥人----星期一會議後有 25%的新合夥人——需要被說服,但公開發行擱淺後,那些上次投「贊成」票的人會重新考慮。華爾街極度投機的最近一輪之後,可能需要新的一批投資者再次相信這些股票會賣成4倍帳面值。 2008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2008年9月21日晚間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轉為銀行控股公司的請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轉型,意味著「長久以來世人熟知的華爾街的終結」。
2008年09月24日沃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旗下的Berkshire Hathaway宣布,計劃對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投資50億美元。
8. 加拿大安大略省Nickel Rim South鎳銅鈷金鉑族金屬礦床
在已采近120年的著名的薩德伯里鎳銅礦區,勘查不斷有新發現。近年採取勘查新戰略,在該盆地邊緣雜岩體底部尋找高品位埋藏不甚深的「接觸帶」礦床特別是「底板」礦床,通過三維建模,加上鑽孔物探幫助,發現大而富的Nickel Rim South鎳銅鈷金鉑族金屬礦床。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著名的薩德伯里硫化鎳銅(鈷,鉑族金屬)礦區,鷹橋(Falconbridge)公司於2001年11月在薩德伯里盆地東部薩德伯里機場北2.7公里,鑽探發現了Nickel Rim South大型高品位鎳銅鈷金鉑族金屬礦床。據2004年9月報道,該礦床已有推測資源1370萬噸,鎳品位1.7%,含銅3.6%,鈷0.04%,金0.8克/噸,鉑2克/噸,鈀2.2克/噸,銀16克/噸,即含鎳23.3萬噸,銅49.3萬噸,鈷5480噸,金11噸,鉑27.4噸,鈀30噸,銀219噸。礦床仍未探到邊。2004年3月宣布一項3.68億美元的五年開發計劃(地下開采),2004年費用為7500萬美元,2008年投產。因品位高,是薩德伯里低成本礦床之一,當時預計鎳現金成本為60~70美分/磅。
加拿大自1886年在薩德伯里第一次生產出鎳以來,全國已累計產鎳約1200萬噸。2003年產鎳19.3萬噸,其中2/3來自薩德伯里。該礦區鎳礦石儲量、資源和過去的產量合計約16億噸(鎳金屬資源和過去產量合計約1648萬噸)。2002年國際鎳有限公司(Inco)在該區有證實和概略儲量1.93億噸,鎳品位1.28%,銅為1.38%,另有確定和推定資源5200萬噸,含鎳1.32%、銅1.73%。2003年鷹橋公司在該區有證實和概略儲量1400萬噸,含鎳1.39%、銅1.28%(尚可開采7年),確定和推定資源2100萬噸,含鎳2.24%、銅0.98%。兩公司還各有推測資源近3000萬噸。
鷹橋公司於1928年起就在薩德伯里經營。當時購買了鷹橋礦地(有510萬噸礦石的鎳銅礦床),一年後投產。1929年至2002年底,公司在薩德伯里的總共10個礦山,已采出約1.3億噸礦石,平均含鎳1.46%、銅1.05%。現經營4個地下開采礦山、一個選廠、一個冶煉廠,職工1500多人。2003年公司在薩德伯里從平均品位鎳1.35%、銅1.48%的230萬噸礦石中產鎳24143噸(精礦含鎳量)、銅29161噸、鈷611噸。目前由於地壓問題,一些深部高品位資源尚未能開采。
鷹橋公司在薩德伯里礦區的勘查很成功,不斷有新發現,特別是發現了不算很深的新的高品位Nickel Rim South礦床,能保證公司在該礦區至少可繼續開采20年。
公司在傳統上是勘查薩德伯里雜岩體接觸帶,找大礦量(1000萬~3000萬噸礦石)礦床。在1996~2001年,勘查貢獻了8600萬噸含鎳1.45%的礦石,發現成本是3.32億美元,或每磅10美分。1994~2000年公司集中勘查雜岩體深部,導致發現一些礦床,包括Onaping Depth,Frazer Morgan,Creighton West,共2750萬噸,鎳品位2.18%,銅為1.65%。其中Onaping Depth就有推定資源1460萬噸,含鎳2.52%、銅1.15%,系高品位礦,但在2000米深以下,岩石應力很高,尚未開采。
2000~2001年公司提出了一個新的戰略計劃。2001年公司在薩德伯里開始實行勘查新戰略,目標是高品位的延深不超過1500米中段的中小型礦床。根據分析,如此深度的一個300萬噸礦石典型的「接觸帶」礦床或一個75萬噸典型的「底板」礦床,在存在現有基礎設施的條件下是可採的。戰略轉變導致在過去兩年發現1800多萬噸新增高品位資源,其成功繼續證明薩德伯里礦區有勘查遠景。
薩德伯里礦區有兩種類型鎳礦床,它們沿薩德伯里盆地邊緣形成於雜岩體的底部,代表了由一個大的隕石沖擊坑引起的一個熔漿席。「接觸帶」環境的礦床,其塊狀硫化物礦體趨於富集在沿隕擊坑底面的彎入處或低窪處,而「底板」礦床則是含銅硫化物流體進入下伏角礫化的雜岩體底板岩石,形成細脈、脈,局部為塊狀礦石帶。底板礦床的銅和鉑族金屬品位較高。
公司通過三維建模使勘查最優化。公司勘查隊證明,沿薩德伯里盆地底部接觸帶500米范圍內57立方公里的底板仍可勘查,而過去的勘查實際上並未重視底板,通過這次數據匯編和三維可視化,得出一些優先目標。其中翻開勘查新一頁的地區是東部山嶺。在薩德伯里機場北約3公里,公司煉廠北約5公里,這一礦化情況好的地區顯示有遠景。它處在接觸帶環境,還有有意義的底板,加之有一些礦化顯示,以及一個過去生產的礦山。
1992年公司曾沿Inco公司在該區的維克多礦床的傾伏方向打鑽,於2000米深處打到鎳礦,即所謂Rim礦床。到1994年,鑽探求得該礦床資源160萬噸,品位為鎳1.6%,銅10.1%,金2.5克/噸,鉑4.2克/噸,鈀3.5克/噸。
1996年公司以一系列500米距的拓展孔向東南擴展,繼續此區研究。在Mac99孔的接觸帶打到有意義礦化,特別是Mac100孔有37米的塊狀黃銅礦脈見於接觸帶下(該孔在Rim礦床東南約2公里)。
然後公司在該孔進行了「多倫多大學電磁法」(UTEM)低頻物探,結果圈出2個明顯異常,一個在接觸帶,一個更往下在底板中。在該孔中加楔造斜後,在接觸帶打到5.3米的鎳2.86%、銅1.19%的礦石和某些有意義的變化。更重要的是在2001年11月初鑽的Nickel Rim South發現孔,於底板帶打到近90米的鎳品位為1.76%、銅6.45%、金8.7克/噸、鉑5.2克/噸、鈀6.5克/噸的礦化段。到2002年春已清楚Nickel Rim South是一重要礦床發現。該礦床距維克多礦地僅2公里。
到2004年3月,當決定對Nickel Rim South礦床進行井采時,公司在該項目已花費1100萬美元,完成72000多米地表鑽探。該礦床礦體賦存在1200~1750米深處,符合典型的薩德伯里盆地礦床模式。在最近資源計算前,底板帶有推測資源650萬噸,鎳品位1.5%,銅5.8%,鈷0.02%,金1.4克/噸,銀25克/噸,鉑3.3克/噸,鈀3.9克/噸。上覆接觸帶有資源640萬噸,含鎳2%,銅1.3%,鈷0.05%,金0.2克/噸,銀6.2克/噸,鉑0.6克/噸,鈀0.6克/噸。沿接觸帶傾斜方嚮往淺部擴展,又增加30萬噸資源,含鎳2.4%,銅0.3%,鈷0.06%,銀2.1克/噸,鉑0.1克/噸,鈀0.1克/噸。沿此再往淺部仍有延展。一項在進行的24000米地表鑽探計劃,已於2004年6月底增加了50萬噸資源。此項鑽探計劃還在檢查其他有希望地區。
公司擬以3期地下鑽探計劃(10.4萬米),使資源升級並予以圈定,以支持年采100萬噸礦石的可行性研究。還要打一主豎井至1785米深,一通風井至1675米深。此礦床達到全部生產能力後,將年產12000~15000噸鎳,35000~45000噸銅,45000~60000盎司鉑,60000~70000盎司鈀,18000~25000盎司金,還有鈷和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