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恰恰股份股票投資價值研究

恰恰股份股票投資價值研究

發布時間:2024-11-07 14:56:38

Ⅰ 巴菲特堅持的價值投資,在A股適用嗎

誰說A股不能進行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屬於曉乾操盤的第二種模型,價值決定其價格。股票的價格圍繞其價值上下波動,當股價低於其價值時,股價被低估,值得去買入;當股價高於其價值時,股價被高估,需要賣出。股市中的價值投資又是面向未來的,當預計一個股票的未來業績能夠不斷提升,那麼現在靜態的股價可能不能反映其未來的價值,這時股價可能被低估了。價值投資的本質就是共享股票背後所代表的企業不斷的成長發展所帶來的收益和風險。

在現實中,由於股民對基本面分析、價值投資接觸得不多,可能會或多或少產生錯誤認識,以下幾點是有關價值投資常見的錯誤認識。

價值投資誤區一:價值投資=長期持股。不可否認,長期投資是價值投資的一大特質,現實中,股民不能獲得很好的收益也跟持股時間較短有關,但價值投資不等於持股不動,長期持股。持股多久需要進行具體的基本分析,當買入的企業依舊繼續成長發展,買入的理由依舊成立,股價與其價值相比又沒有特別高估,這時持股不動是一個好的選擇。

當企業基本面已經變壞,或買入的高成長性已經不具備,或股價已經漲到遠遠高於其價值了,這時賣出是一個最佳的策略。在2007年這波大牛市中,五糧液、蘇寧電器這類大市值股票的市盈率都高達100多倍,是很離譜的一件事,遇到這種遠遠高估的瘋狂狀況還是少碰為妙。其次,不同類型的股票需要不同的操作手法,像品牌消費、醫葯比較適合長期持股,但像汽車、有色金屬這類周期型股票假如長期持股就會變成來回做電梯,如雲南銅業從幾元的股價漲到98元,又從98元跌回幾元。周期類的股票是在上升拐點處買入,在下跌拐點來臨時賣出。價值投資誤區二:價值投資=低市盈率。

在股市中有部分股民把低市盈率等同與有價值,筆者剛涉足股市時也曾犯過此類錯誤,究其原因是對基本面有一定的接受度,但還不知道什麼是基本面的分析方法,如何進行價值分析。

一般來講,低市盈率的股票代表較低的估值,但不能簡單依照市盈率的高低來判斷一個股票有無投資價值,需要考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低市盈率,是市場錯誤的定價,還是因為一家企業賣出一些資產帶來的非經常性收益的大增造成的。

不同類型的股票使用市盈率的方法不同,周期類的股票恰恰是應該在公司發展最鼎盛,市盈率最低的時候賣出。散戶買入的地方,就是莊家出貨的地方。這一規律常常被主力莊家運用在市盈率上,在2011年上半年,有一批如美欣達的黑馬股被製造出來,這些股票有一個特徵就是低價、小盤,因為賣出資產等非正常收益導致表面上的低市盈率。對這類股票,投資者需要明白兩個東西,第一,像這類因為處置資產而沒有真正基本面支撐帶來的低市盈率股票是不屬於價值投資的范疇,價值投資風格的股民是不應該選這類股票的。

第二,既然這類股票會受到一般散戶的追捧,主力莊家就有機可乘,只要這些股票有被炒作的跡象,我們還是可以去參與的,不過在參與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對於這類股票應該以博弈投機的心態去做,屬於我們的第一種供求關系模型,而不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誤區三:價值投資=財務報表。很多人以為基本面分析就是財務分析。雖說財務分析是基本面分析的必要一環,但要探究是什麼因素決定著業績的好壞和財務數字向好,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本質。

優秀的商業模式,良好的治理結構,獨有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成長的市場空間這些才是本質的東西。彼得·林奇提出的在住家附近,在購物中心,在工作的地方尋找好的企業、好的股票,特別適合一般股民。

十年十倍的股票就在我們的身邊,暢銷的蘋果手機,天天使用的QQ騰訊,還有一大批我們可以在A股市場中買到的牛股,瀘州老窖、雲南白葯、美的電器、七匹狼、羅萊家紡等,以及未來可能成為牛股的華誼兄弟、愛爾眼科。在生活中多去發現,牛股就會在我們的身邊。

價值投資誤區四:價值投資=不看股價。基本面流派提倡大家多關注股票背後企業的發展,而少去關注股價每日的波動,但這並不是說好的企業,質地好的股票什麼時候都值得立即買入。有些股票的股價已經透支了幾年以後的增長,那現在買入等於是花了幾年以後的價錢買入現在的一家公司,這並不是劃算的買賣。2015年的大牛市,幾乎所有股票都透支了未來,招商銀行都可以賣到80多倍的市盈率,就像用一輛勞斯萊斯的價錢買了一輛夏利。2016年的創業板、中小板也如此,很多股票必將走向回歸之路。

Ⅱ 那些曾經吃過巴菲特午餐的人如今都怎樣了

90後波場TRON創始人孫宇晨以3000多萬人民幣的價格拍下了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後來又因身體的原因取消了赴宴。從而使得輿論大嘩,也讓「巴菲特慈善午餐」被更多的人所知曉。

第三位與巴菲特吃午飯的哥們結局就有點「慘」了,2015年天神娛樂董事長朱曄,花了1500多萬人民幣獲得了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不過不幸的是,在2018年朱曄被證監會立案調查了。

前兩個與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應該都是得償所願,錢花得絕對是「物超所值」。至於後一個,只能說自己淪陷在金錢的漩渦之中,從而迷失了方向。就是不知道孫宇晨的結局會是什麼,這不免讓人有點期待!

Ⅲ 以價值投資的觀點來看,買科技股好還是買藍籌股好

投資是一個復雜的系統,跟一個人的學識、眼光、格局、性格、膽量、承受力、學習力等因素有關,所以即便一個人摸索的模式是成功的,其他人由於性格差異也很難復制,所以適合自己的操作就是最好的。

對於價值的理解,每個人的認知角度不同,結果當然不同;

風險投資和價值投資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流派,風險投資追逐概率,價值投資追逐確定性。 但就其本質來看,兩者並無不同,只是風險偏好不同而已。

投資不能刻舟求劍,成長和價值並非「前者買創業板 科技 股,後者買大藍籌」這么刻板。 價值投資是一種估值觀念,關鍵在於時機的選擇。再好的公司,都有自己的周期輪回。

一個成熟的投資者需要自覺不自覺的提升自己的思考維度,不要陷入對於價值和 科技 股的對立思考,學會拓展多手段操作手法,不要吃老本,因為市場永遠在變!

以價值投資角度看,肯定是投資藍籌股而不是 科技 股,為什麼這么說?因為 科技 股,不符合價值投資的理念!

所謂 科技 股,拋開國內的這些偽 科技 股,基本上都屬於新興產業和以技術專利產品競爭為核心的發展路徑,那就必然存在以下風險:

第一,盈利低,因為需要持續和大量的研發投入,必然會導致研發費用傾蝕利潤,且因為研發存在巨大的風險,未必,所有的研發,都會出成果,所有的成果都必然會轉化成營收和利潤,也不是所有的研發結果都能領先於行業。

從美國亞馬遜的發展,就非常明顯,亞馬遜因為持續將營收獲得的現金流持續投入研發,時間長達十幾年,而這十幾年裡,利潤和現金流總是嚴重違背價值投資者考察的標准,而亞馬遜在持續十幾年的研發投入中,對於跨越市場認知的雲計算和物流投入,終於在十幾年後,讓市場看到了其巨大的前瞻性,而事實上,具備這種前瞻性的投資思維的投資者又有多少?連巴菲特都無法做到,以至於巴菲特二三十年不投資於 科技 股乃至亞馬遜。

而巴菲特為什麼最終會投資於蘋果和ibm?而不是亞馬遜和特斯拉?那是因為巴菲特的價值投資理念里,必須具備持續壟斷的產業優勢,和持續超額的現金流,這點,從十幾年前的亞馬遜或者五年前的蘋果是根本不具備的。

第二, 科技 產業,必然存在的技術迭代風險。

不論是從 歷史 上著名的通用電氣,還是蘋果。或者手機等電子產品來看,產品的更新迭代速度非常快, 歷史 上的摩托羅拉, 歷史 上的諾基亞,都是無敵的王者般的存在,地位絲毫不輸今天的蘋果,利潤和營收佔到全產業的70%以上,但是,迭代風險,導致了他們起起伏伏,或許,消失於公眾的視野或許重新新的輪回。再比如,微軟,在桌面pc時代,誰能想像得到其在移動時代的沒落?

第三, 科技 股,不具備價值投資者的研究能力所需的財報和讓人看得懂,更多的是賭一個時代的 科技 發展趨勢,或者一個 科技 發展趨勢的技術成敗。

所謂的藍籌公司呢?

所謂藍籌,就是行業在國內或者國際具備穩固的領導領先地位,具備定價權和壟斷能力,具備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很少有大規模的資本開支,從而具備持續高額穩定的現金分紅能力。

而 科技 股則不具備這些所謂的穩定,更多的是一賭博,必須賭中公司的技術能夠成功,能夠排他性地佔有市場絕大多數份額,比如保證技術優勢能夠維持相當長的時間,且應對技術迭代有足夠的技術儲備和技術儲備也必然要成功。而因為技術儲備,則必然要持續大規模投入研發和研發儲備,因此而必然犧牲企業現金流和利潤。

因此說, 科技 股,並不符合所謂的價值投資理念,這點,從巴菲特幾十年以來,僅僅在蘋果和ibm等上有投資的記錄就可以清晰地知道!

很高興回答:

以價值投資的觀點來看,買 科技 股還是買藍籌股好,這個問題從角度上看是存在一些偏差的,為什麼這么說,咱們來看一下原因:
科技 股:具有 科技 發展屬性的上市公司,例如一些晶元,軟體,軍工等關乎國家 科技 發展的公司都可以認作為 科技 型企業上市公司,也就是 科技 股, 科技 股的范圍比較廣泛,從而也導致了在我國上市的一些企業中存在一些蹭 科技 概念的公司,也就是主業是非 科技 屬性,而為了蹭熱點蹭概念不惜去投資一些 科技 型企業,從而加上了 科技 的屬性。這種公司在我國股市中非常常見,所以投資者要挖掘A股市場上的真 科技 股還是需要下一些時間的。

藍籌股:藍籌股其實是很多優質股票的統稱,題主把藍籌股的概念與 科技 股概念有些混淆,藍籌股里是包含一些優質的 科技 上市公司的,例如兆易創新,北方華創,以及卓勝微等等 科技 龍頭企業,都屬於藍籌股里的,因為業績,基本面都符合藍籌股的范圍,所以藍籌股的概念是包含了很多板塊屬性的龍頭企業,不光是 科技 ,消費,金融,新能源 汽車 等等板塊的龍頭都屬於藍籌股的范圍,所以題主不能簡單的把藍籌股與 科技 股去區分對待。

至於為什麼價值投資都會選擇藍籌股,這里還是跟周期屬性有關系,比如 科技 里的藍籌企業漲跌是存在一定周期的,也就是當 科技 藍籌上漲到周期末尾時或者估值過高時就會產生一定的調整,而消費板塊的藍籌股則不是,消費畢竟是與老百姓相結合的,所以消費板塊中的藍籌股可能要比 科技 藍籌走的更長遠一些,也就是說消費是必須品,而 科技 則是周期性投資產品,這樣講可能題主就會明白很多了,最後至於題主想投資哪種板塊還是要根據自己的投資風格來決定,任何板塊漲多了都是需要回調的,只是回調的深度不一樣,所以投資還是靠自己來決定,而別人恰恰給的都是建議!

希望更多的投資者在留言區踴躍發言,一起探討,成長未來!

既然是價值投資,大部分的 科技 類股票是選不進去的,因為大部分 科技 股的基本面較為不符合,很多苛刻的數據要求是很難達到的,比如估值、凈資產收益率之類的基本面要求,而 科技 類公司的估值一般40倍起步,100倍以上的都存在,與價值投資的正常估值水平存在差異,還有凈資產收益率,大部分 科技 類的凈資收益率都不能達到所設定的要求,收益性還不穩定,諸多問題存在。

但是如果說主營為 科技 類,存在其他經營類、投資類的公司,各項數據也能夠達到要求,也能被價值投資的方法理論選到備選股中去。但是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 科技 類公司。

沃倫·巴菲特將蘋果公司選入他的版圖之中也正因為如此,各方面的基本面均符合,並且蘋果公司已然不是一家單純的 科技 類公司。蘋果公司所涉獵的行業也是眾多,存在實體,也存在虛擬,很難將其歸類到哪一類,只能說其主營是 科技 ,賣手機的。

只要符合價值投資的基礎條件,不管是否是 科技 股還是藍籌股都是具備可投資潛力的。因為從基礎理論可以得出結論,這家公司是具備價值的,並且存在潛力。

為什麼都具備可投資性?

價值投資理論選擇投資標的,就是以一種基礎基本面、數據面的符合條件為基礎選擇股票的方法。之前的時代,互聯網、 科技 類企業的發展並不成熟,往往並沒有互聯網企業、 科技 類企業能夠入選,所以也就造成了 科技 類企業不具備價值投資。而現如今的發展已然大大進步,面向成熟。之前的不符合,可能在之後的時間里是存在符合的條件的。這是存在進步的。

只要符合價值投資理論的基礎選股條件, 科技 股和藍籌股均具備可投資性。

首先糾正一點, 科技 股和藍籌股並不是對立面,之所以我們有個錯覺, 科技 股的背面是藍籌股,這是因為我們A股的 科技 藍籌股不多,BATJ還沒有回國,所以你看到體量大,業績好的現階段企業很大部分是傳統行業的企業。然而在美股,難道谷歌和微軟不能叫藍籌嗎?而另一個錯誤是把藍籌股等同於績優股的同時,把 科技 股等同於績差股。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在業績的問題上, 科技 股只是更加具有彈性,誰也不能一味認為BATJ這些公司只能賺取階段性利益。 科技 公司一樣可以是績優股。可以是藍籌股。

所以這個問題就基本上很難是二選一。那麼我們就來拆解這個問題。首先我們來談論一下價值投資和 科技 股。巴菲特的確說過要在能力圈范圍內投資,而在價值投資實踐中,巴菲特買過IBM,如今重倉蘋果,早期亞馬遜業績沒有穩定的時候,在亞馬遜債券上巴菲特同樣大發其財。所以價值投資者沒人排斥 科技 股。只是你的能力和認知是否能夠覆蓋你所購買股票的全部信息,如果你連基本概念都沒有,當一個信息襲來,你又如何能夠預判出企業及其所在行業的走向?

關於價值投資和績優股的關系,格雷厄姆的理解應該是聲譽好,股價高,熱門的那些上市公司,但是對於這一類投資標的在美國依然出現了安然公司,安然當時是被認為絕對的藍籌股,股價節節高升,大量職員用養老金賬戶買入安然,結果,造假得來的業績終究還是毀掉了很多人的夢想。所以績優股只是代表他過去的利潤,你如果屬於分析師,那麼你只能通過過去的蛛絲馬跡去推測未來。而績優股或者說藍籌股的概念並不是選股標准,內在價值才是,然內在價值只有通過分析師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才可以得出結論。而對於一般儲蓄類的投資人,就是資本較少,需要通過定投累年積累才可以獲得財富增值的那些人,他們沒有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他們可以更加直觀的選擇藍籌股,也就是現階段聲譽和業績比較好的企業,因為這一類企業由於公開領域曝光率高,那麼監督壓力也比較大,當企業出現風險的時候,會更快的被挖掘和解讀。

價值投資的根本是內在價值,當價格低於內在價值,則可以買入資產,否則寧錯過不做錯,而加諸於上市公司頭頂的 科技 光環以及藍籌股光環,並不是價值投資者買入的標准,價值投資者的核心在於分析。

2020.12.18作答。嗯~?藍籌股? 科技 股?您問的 科技 股是「醬香型 科技 股」還是「濃香型 科技 股」呢?

哈哈哈哈,~開玩笑~

投資買入藍籌股還是 科技 股?首先你要明白你的 投資 是做什麼?

用我們接地氣的語言就是:我買入,加以時日,我看好的東西(股票)價格會上漲,我可以從中獲利, 而買入和堅定持有的行為,就是投資

好了,我們來談下一個問題,,這是我回答的 重點

科技 公司。我問問, 什麼公司才是」 科技 公司"??? 在沒有釐清這個概念前,談投資 科技 公司,都是瞎掰。

直接點,我的理解:

軟,芯,道,制,軍,能,生,材。

,軟體系統,設計開發; ,晶元設計封測生產; ,物流渠道,大計算方法,現代物流業; ,高端製造,智能製造; ,軍工軍品,設計開發生產; ,新能源,風電光伏熱能; ,生物葯材,高端葯救命葯; ,新材料,包括重要金屬。

想一想,我上面的這些, 是不是屬於大 科技 類的?是不是代表了前沿新 科技 ,新產業?是不是代表了國家未來競爭力?

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點道理,那麼建議你看一看下面的鏈接,為什麼我們國家要發展這些產業,這是對做投資非常必要的一種認知積累, 必須要有大局觀,你的投資才能跟隨國家的政策方向

鏈接如下:

《有關資本市場大格局的知識儲備》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kzNDE4MDc3NQ==&mid=2247483810&idx=1&sn=&chksm=1601f4&token=1068160029&lang=zh_CN#rd

看完你就明白了,為什麼我們國家要大力發展 數字經濟,高端裝備,生物醫葯,空天 科技 這些領域了。


而藍籌股,是 「穩定的龐然大物」 ,穩定是指現有的產業市場處於市場周期中的「穩定期」,風險不大,但是處於這個環節的企業,往往存在利潤拓展空間很小,很難有高溢價的預期估值。 這也是藍籌股和 科技 型企業容易獲得高市盈率高估值最本質的不同

最後的問題是:

你要進行投資,你會買藍籌股還是 科技 股呢??? 你說呢???

我是投資,肯定投 期望值更高,未來空間更大 的 科技 股啦~


原創回答,鏈接也是原創,覺得有道理隨手丟個贊啦~

買 科技 股好?還是買藍籌股好?核心問題是哪個股票更有價值。通常來說, 科技 股投資的是公司未來的價值,即成長性;藍籌股投資的是現在被低估的價值,賺的是估值修復的錢。無論是賺未來成長性的錢,還是賺現在價值被低估的錢,都是價值投資。

我們分開來看, 科技 股投資通常比較性感,用傳統的PE、PB、Ebitda等估值方法很難衡量出它真實的價值。那麼 科技 股的價值怎樣來計算呢?用未來現金流折現模型(DCF)來粗略估算,比如亞馬遜(AMZN)市盈率(PE)高的嚇死人,但是為什麼股價還能年年漲呢?因為它未來能為股東賺取多少回報就擺在這里。可以計算出來。

科技 股初期通常是沖浪型公司,5年十倍也很正常,比如騰訊控股。但它對專業性要求很高,作為投資者你需要准確判斷公司未來的價值,一旦路徑踏空,將虧掉底褲。在 科技 股成長的後期,隨著 科技 滲透率的提升,一般滲透率到50%以上就要注意了(比如說智能手機), 科技 股雖然表面風光猶在,但已經開始走下坡路,要遭遇估值和業績的雙殺。

在來看藍籌股,藍籌都是經過市場考驗的好學生,已經大學畢業了,很成熟了。走過了企業生命周期成長最快的階段,你不必對它的成長抱有多高的期望,它已經開始穩定分紅了。藍籌股的價值一方面是來自於每年穩定的分紅,高股息率,另外一方面來自於市場先生無頭腦的砸股價,極度的低估,比如說現在的銀行股,整體上凈息差收窄已經結束了。對於想取得穩定回報的人,藍籌股是不錯的選擇。

價值投資要分是什麼股嗎?沒這個說法,不管是藍籌股也好、 科技 股也罷,黑貓白貓,能逮住耗子就是好貓,績優股也好、成長股也罷,只要能持續增長,就有做價值投資的前提了。


藍籌股多指長期穩定增長的、大型的、傳統工業股及金融股,那麼藍籌股是不是一定就值得價值投資?不見得,你會買入工商銀行從而持有十年嗎?原則上是可以的,但你可能拿不住,因為你看不上其增長率。

那麼 科技 股呢?你會發現在中國,藍籌股都跟 科技 股不沾邊,為什麼?蘋果、亞馬遜在美國算藍籌股嗎?當然算,為什麼中國就沒有呢?因為體質不同,中國的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等大型優質公司為什麼不在國內上市?因為 科技 、互聯網公司初期的投入太大了,它們可能年增長率都在20%以上,但並不能盈利,甚至還是虧損的,這種情況在國內怎麼上市?


而現在回來的360之類,包括所謂的獨角獸工業富聯,它們的體量已經足夠大了,但是相比整個A股市場卻依舊不值一提,所以,在國內炒股,依舊要以公司是否優質來判定值不值得價值投資,而不是依照藍籌股還是 科技 股來判斷。

您好,於我而言,長期看藍籌,中短期 科技 。不過,前者波動率不高,但憑借價值運行中樞區域不斷抬升,中長期投資回報率就顯得比較穩健。後者,主要受益於近年來獨角獸企業引導回歸的影響,但獨角獸企業定價與估值頗為關鍵, 科技 股往往受益於題材概念炒作為主,但縱觀 歷史 情況,可持續性炒作的空間反而比較受限。價值投資,在中國股市並沒有深入人心,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低估值、高凈資產收益率還是核心,價值投資股票中長期的投資回報預期還是比較不錯的,只是需要耗費的時間比較長,對於投機性較強的股票市場來說,反而顯得不太適應。至於 科技 股,往往投機性較強、波動性較大,即使自身估值與定價偏高,但因資金推動效應,卻促使股價短期炒作,給投機者帶來比較可觀的炒作預期,而在中國股市裡,以概念題材炒作為主的 科技 股,反而更容易受到歡迎,僅供參考。

Ⅳ 巴菲特推薦的十本書都是什麼

在2007年伯克夏股東大會上,一位來自舊金山的年輕人問巴菲特,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巴菲特的答案是閱讀,他說:「我10歲的時候就把奧馬哈公立圖書館里能找到的投資方面的書都讀完了,很多書我都讀了兩遍,你要把各種思想裝進自己的腦子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一旦你這樣做,就該下水(嘗試)了。」

9年後,剛剛落幕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依舊是全球投資者目光的焦點,世界對巴菲特成功秘訣的探索也從來不曾消退。巴菲特曾說,他每天要花80%的時間來閱讀。為了推廣閱讀,在每年的股東大會上,還專門設了一個節目,就是在大集市的攤位上,出售一些打折的書或光碟,其實是推薦一些好的作品。

以下整理了巴菲特推薦過的一些書籍。如果我們註定沒有巴菲特富有,那麼至少可以比他更勤奮。

1.《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 著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

巴菲特說:「這本書1940年首次出版,這是以投資為主題出版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闡釋了關於投資主題的許多真知灼見。」

Ⅳ 我要寫一篇畢業論文,題目是股票的價值分析,望高手幫忙,字數5000左右

網上有很多的股票分析的文章,建議再加上一下軟體截圖,這樣圖文並茂。
當然中國的經濟環境也要說的,最好聯系一下全球經濟的高點,現在的全球金融危機可是個熱點啊,你寫了這點,估計老師給你個良好是沒有問題的。

Ⅵ 是什麼原因讓你沒拿住長線股票

為什麼很多人,明明手握長線好股,可就是拿不住呢?

每天大寶都要回復上百人有關股票的問題,也和拿不住股票的朋友做過探討。

總結了以下一些拿不住長線股票的原因。

1,受不了中期回調。

沒有隻漲不跌的股票,也沒有跌不漲的股票。

長線股因為持有時間長,經歷漲跌在所難免,每一輪的上漲都會,伴隨回調,然後再漲起來,再創新高,再回調,部分人認為,上漲之回調看不到底,從而選擇賣出。而往往賣出的時候就是階段底部。

但是這種30%左右的中期回調,只要不跌破中期趨勢,恰恰是長線股票較好的買點。

買點做成賣出,真的挺冤。

2,買入過高。

很多人覺得長線股,我隨便什麼時候買入,然後持有,做長線不就好了,而且就覺得漲的好的拿長線肯定賺錢,結果買入之後就被套,追高程度不同套30%-50%+的都有。

有的人要問,不是長線股嗎?還能虧損這么多?

當然,虧錢的不光是短線股,長線股,漲了10倍,20倍,你買進,跌50%,其實還是上漲了5-10倍。

跌50%再高位寬幅震盪,等待業績表現再選擇方向。

你沒有看錯不是震盪後上漲,而是選擇方向,業績持續的繼續走高,能賺錢,業績走弱的破位下跌。

就算上漲給你解套,其實上方的空間也不會太大,因為上漲已經透支了基本面的增長。

而這部分人也因為看不到希望,股價大幅度下跌,虧損幅度不小,受不了虧損,受不了磨底選擇賣出。

而這個時候賣出後續又會出現反彈讓你去追高。

所以做長線股票一定不要去買漲的好的,長線股票的買點和中短線股票的買點和選擇完全不同。

3,心態不好。

很多朋友買股票之前,下定決心長期持有,而一旦買入,漲了怕跌想賣,跌了怕再跌要止損,這樣的人真不少。

買入之前和買入以後的心態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沒有持股心態很好,展望預期,慷慨激昂的認定要持有。

買入之後,由於涉及到切身利益,賬面產生盈虧邏輯心態大變的比比皆是。

由於戰勝不了恐懼,怎麼能拿的住股票呢?

拿不住股票不管長線中線短線,都會出現操作失誤。慢慢的心態也就越做越差。

很多每天追更大寶問答的朋友,反饋心態好了很多,以前拿不住票的很多人,現在能拿住票了,說是大寶給的自信。

大寶不能承認,主要還是每天學習,心裡慢慢有了東西,慢慢的變得自信,所以面對漲跌也就越來越淡然。

學習讓人自信,讓人心態更好。

4,喜歡換股頻繁交易。

不少人養成了做短線的習慣,長線真就做不了,再好的股票短期趨勢一破馬上賣出,上漲過程中,一個異動馬上賣出。

還有的看著長線股幾天不動賣了就去追短線。

這種情況短期想要改變很不容易,操作習慣養成了,特別不好的操作習慣,改起來很痛苦,就像左撇子非得讓他右手吃飯會很別扭。

所以提醒操作時間低於兩年的朋友,你們很幸福,從最開始就去養成好的習慣,以後的投資路上會受益無窮。

5,短線票虧了,賣了長線票買短線股票。

最大的忌諱其實就是分了倉,分了長線短線,也做了相應的配置,而之後短線股票被套,長線股票本應該持有的情況下,選擇賣出長線股,去抄底短線股或者補倉。

結果短線股繼續下跌,長線股賣出的一路慢牛。

滿倉被套的很多都是這樣的操作。

短線股走弱應該去避險,而不是補倉,抄底。

短線最後做成了長線,長線做成了短線,最後結果是,該賺的錢沒有賺到,最後長期滿倉被套。

長線票是可以給短線票做保障,他的保障來自於控制總體虧損幅度,有大幅盈利的情況下,或者分紅後,可以適當的給短線一些支援。

短線票有超額收益,長線低位可以加倉,給長線做一個加強。

這樣長線短線相輔相成,基礎越打越牢,才能保證長期穩定的盈利。

6,目標不明確。

你做長線的目標肯定是長期持有,大幅獲利。

很多人10%,20%,獲利就賣出,長線做成中線,或者虧損也會去賣出。

這樣沒有盈利目標的操作,對於長線操作是極為不利的。

長線就是要較低的價格買入,吃到主升浪,甚至吃飯這只股票做出底部,而最基本的盈利是3-5倍甚至更多。

不然你做長線有什麼意義?幾年十年沒有一個像樣的收益,不如存銀行至少更加安全。

長線選股,選位,為的就是輕松持有,大幅獲利跑贏通脹,積累資本之後改善生活。

股票選擇一定要慎重,目標一定要遠大,不為短期小幅盈虧而折腰。

總結:

散戶其實更適合做長線,因為長線的容錯率更高,只要介入不太激進,分期建倉,不選擇大幅上漲過的股票,股票只要基本面不出大利空,長期持有漲漲跌跌,獲利只是時間問題而且相對輕松,打打新股,該做什麼做什麼,有資金做和定投,加強長期投資收益,更為理想。

不要因為做股票太過於影響正常生活,這樣的投資才是愉快的,值得擁有的。

努力的提升自己,每天學習一點點,戰勝大部分散戶,那麼你就能賺錢。

回過頭來看,自己買的股票如果都沒賣,早就身價過千萬了!毫不誇張,看到這個題目我首先給了自己一巴掌,我特么腸子都悔青了,為什麼我沒拿住,我沒有富貴命嗎???

回首自己股票,很多票都翻倍了,翻了好幾倍,那麼沒拿住,很大原因是當時怕了,怕了這個市場割韭菜,我漲了一點點就跑了, 真的是對市場恐懼讓我忘記了這個股票是一個好股票,沒有保持住當初買它的時候那種堅定看好心態

很多時候,我的票賺了幾個點我就很滿足,這種叫什麼呢!小富即安吧,不貪心,這倒也沒錯,但是也體現出一點,賺不了大錢,但是也不會虧太多,你們是不是像我這樣??

主力機構能有什麼「壞心思」呢,他們就怕你不割肉, 所以想盡一切辦法讓你割,不割就不拉,我就是這樣一步步倒了下去,如果股市有後悔葯,那你們最想幹啥?你猜猜我想幹啥

資金小是我的問題,沒有那些大戶資金量大,操作起來很輕松,就盯一個票,漲了賣跌了補,不愁子彈,這樣的炒股,才是最右有底氣的,也是最好的炒股, 資金真的很重要,否則你拿什麼應對主力洗盤呢?只能拿時間或者割肉了啊,大部分選擇後者

炒股還是要相信自己,別去看那些大V的消息,相信自己,盈虧自負,這才是對自己負責的炒股方式,聽那些大V的消息,遲早有一天要入坑,為自己行為付出代價,炒股還是需要一些心理素質和承受能力

很多人買票,看好買入,慢慢被票折磨虧損,到最後實在是承受不了,選擇了割肉,這就是經常遇見的低賣,其實股市止損不可怕,但是就怕你割肉,你一割,主力正好拿你帶血籌碼!風險承受能力需要自己去總結,這里沒有人能夠幫你

對於散戶來說,能拿住長錢的大多都是被套,不願割肉,被迫無耐。20001年大跌前9.00元買了一萬股雲鋁股份,後10送5股,持股價為6元。後連續幾年的下跌,總在2.70 3.00元左右排徊,就又斷補倉,股改大牛市前兩年也很少漲,直到2007下半年開始上漲,最高81元,我強忍到56.5元賣出,三萬股賺150多萬。對於我來說拿不住的原因有二,一是分紅不合適,二是長時間不跌不漲。如2011年18,7元買入中國國旅二萬股,二年多時間總在17 19元左右排徊,分紅又少,就在不賠錢時賣掉了,目前該股在送股後又漲到340元左右。現在所持的股都是2018買的銀行股,二年多了都虧錢,倉位己補好,等待分紅或上漲,我相信國有六大銀行才是股市的(核心)資產。炒股二十多年了,只玩過八隻股票,堅持價值投資,不聽呼悠,不炒概念,不炒黑五類,只有這樣,作為一個小散,才能在中國這個險惡另類股市生存。

散戶拿不住長線股票,其原因有很多,我總結了幾點,以供參考:

1、沒有耐心。

做長線股得有超乎尋常的耐心。不記得哪個國外大師說,他在股市賺錢,都是因為屁股功夫好。換句話說,就是有耐心。股神也曾說過,一隻股票如果你不能拿十年,那你一刻都別持有。可見,做長線股票耐心相當重要。做長線股,如果耐心不夠,中途很有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拋出股票。

2、被誘惑。

股票市場的誘惑年年有,月月有,天天有,每一秒都有。當你持有的長線股不漲,或漲得不好,而市場里是不是冒出一隻妖股,在你面前搔首弄姿。這時,你的心態就會發生變化,動搖持股的信心。於是賣掉手上的股票,買進漲得好的股票。

3、急用錢。

生活中急用錢的時候總是有的,比如買房,比如買車等。當急著用錢,而無處湊錢時,就會動股票的心思。如果股票一直沒怎麼漲,就會為自己的想法開脫。反正一時半會兒也不漲,先賣掉,湊到錢再買回來就是。於是,把股票賣了。

4、沒選上值得價值投資的標的。

選的股票沒有投資價值,一直沒有好的表現。或者不但沒表現,反而一路下跌。實在無法忍受,手起刀落,割掉股票了事。

5、走勢不好動搖了持股的信心。

長線股並非一直都漲得很好,就像貴州茅台,十幾年前的走勢也不是很好,一般人看不出有什麼特別之處。當股票持有一年兩年還沒有表現,持股者勢必產生懷疑,推翻自己之前的判斷,最後無奈拋掉持股。

持有長線股,我覺得要做到以下四點:

一是要選好股,A股適合做長線投資的股票並不多,因此要精選個股;

二是要磨煉自己的耐心;

三是增強自己的持股信心;

四是留出部分資金做短線,長線股有行情時參與做做差價,免受市場誘惑。

這樣一路前行,對拿住長線股是有幫助的。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很多人都買到過大牛股,但是沒拿住,早早就下車了,我的經驗有如下幾點:

一,首先基於你是中長線投資者,你才有可能不錯過大牛股。

二,你千萬不要在股票上漲後,自作聰明的試圖做「高拋低吸」攤低成本,這是很多人中途下車而又追高買入或放棄了的原因,貪心讓你丟掉了大牛股。

三,預期驗證,這是我使用的一個特別好的方法,就是將中線時間定為半年和一年,將長線時間定為三年,每半年(季報或半年報)後進行基本面的驗證,對公司公告的財務指標與當初你買股票時的預期比較,符合或超預期,就繼續持有,不要在意股票的漲跌。

四,不要被股票漲高了嚇住,如果你的股票一年內漲了100%,你覺得太高了,你就拿不住了,現在,你最重要的是,去找賣出這個股票理由。如果找不到基本面的負面理由,僅僅是市盈率高了,你要賣出,那好,第五點讓你不會犯大錯,

五,「20%舍棄法則」,這是我發明的,這一點,是你拿住大牛股的最後一關,我們反復研究了基本面,沒問題,問題是市盈率高了,這時,作為散戶,我們要承認我們的研究能力不夠,可能還有什麼我們沒有看到的原因讓股票繼續牛,但是你又特別擔心,這時,你要把心態放平,將市值的20%作為不是你的,(如,你十元買的,現在已經漲到20元,你只認為你只能賺到6元,),用這20%的價格,換來你平靜的心態,不要試圖賣到最高點,這樣你就基本上可以一直持有到漲五倍十倍(短期暴漲的股票不適用)!當這個股票下跌超過20%,你就賣了吧,當它是仇人永不相見了!你已經賺了60%,作為中長線投資者,一年60%的盈利已經非常可觀了!

我個人覺得有四點主要原因吧。

忍受不了寂寞,看不得繁華

這個市場每天都有大漲和漲停的股,現在又有了20CM的誘惑,天天看著這些短線大漲的股票在你眼前閃現,我總覺得自己持有的股票就是個垃圾,於是我就忍不住地想追那些大漲的股票,結果常常是看起來很牛的股票,我買進去之後就不漲了,開始下跌,而我離開的那隻股票開始慢慢向上了,我想這樣兩頭挨耳光的事情,有過幾年炒股經驗的人都應該經歷過。

什麼錢都不放過,最終得不償失

長線持股的我,看到股價在底部來回震盪,不由得想做差價,剛開始做了幾次差價有點小賺,於是就開始頻繁做差價,當那一次股價又到了震盪的阻力位,要往下跌的時候,我又一次賣出了股票,等他跌下來再次買入,可是這次竟然不跌了,股價開始大漲,開啟了一輪主升浪,這就是大錢想賺,小錢也想賺的後果,最終可能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扛不住主力的洗盤

主力為了在底部拿住股票,可謂無所不用其極。各種手段都給你用上了,破位,長期橫盤,甚至讓你小賺一點,碰到破位你害怕了,交出籌碼,這只股票很可能以後就和你沒什麼關系了;有的股票在低位一磨就是好幾年,你扛不住交出籌碼,發誓永不再買它,等過了一段時間看,你發現它已經翻了幾倍了;有很多人是不賺錢不走的,碰到這類人主力會讓你在盈虧之間反復坐電梯,有過幾次經歷之後大概你也會趁盈利時賣出。

小富即安的心理作祟

一隻個股主力經過幾年的運作,一旦開啟主升浪都要有3倍以上的漲幅,但是很多朋友有了30%以上的利潤就熬不住了,稍有震盪就趕緊兌現,於是錯過了後邊大部分漲幅。

很多好股票最後都漲上了天,可惜因為沒能拿住早早賣掉了,只賺了個零頭小錢,至今想想都後悔不迭。為什麼沒有拿住做長線?一是急功近利,只想快點發財。二是對股票漲跌的邏輯認識不清。

具體說來,應該一直持股不動的長線股票沒賺錢,因為不但沒拿到最後,就連中途沒到就賣了,也就是本應賺大錢的長線做成了短線,短線之短也是短視的意思,只看到一點點利益,扔了西瓜撿了芝麻。


何況做短線更需高超的技術,過硬的基本面分析,短線也不是三天兩天的短,短線抓取的是一個爆發的主要區間,並非是個時間概念。長線既須研究基本面,還要有長期持股不動的耐心,沒有耐心很難做好長線股票。


長線更須高瞻遠矚,對股票未來的發展預期堅信不疑,明白股票長期上漲的邏輯是業績持續高增長,和業務行業的稀缺性,明白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高粱也不是一天成熟的。


十多年以前我操作過一隻股票叫包鋼稀士,每股五塊錢的成本,賣掉時是六塊錢,最後一直漲到九十多,教訓是多麼深刻,經驗是多麼難得。這只包鋼稀土現在更名了,換了個名字叫北方稀土。

往前追溯,買過的股票多了去了。如果買了就鎖倉,或者乾脆把交易軟體行情軟體卸掉。到處遊山玩水。玩著玩著,我就成了百萬富翁啦。非得他媽的整天盯盤。結果釘來釘去,現在還在原地打轉。這到哪裡去說理的?

想想原因。大概齊有一下幾點。

第一點。自己明明買了一個金子。卻不知道它是金子。錯把它當成黃銅。所以不能夠對他堅信不疑。他的任何一點波動, 都會使你舉止錯亂。賣了以後就再也買不回來。所以,頭買股票以前,要在買股上下足功夫。一旦買入堅信他就是第二個茅台。

第二點。是人性的共同弱點。就是看不得賺錢。一隻股票開始虧錢。心裡不舒服。結果越虧越多。反而破罐子破摔。心裡倒安生了。一隻股票如果開始賺錢,是無論如何也賺不多的。遇到漲停板堅決出一半。再有一個漲停,基本出清啦。人吶都是經賠不經賺吶。

第三點。兩支股票一賠一轉。這個時候的策略是把那個賺的賣掉。用回來的錢救那個套著的。結果往往是被套的那個救不出來,而錯過了賺錢的那個股的主升浪行情。

你4點,更有意思。說起來誰都不會相信。就是只要離開盤面。心裡頭明白著吶。對股市的結構和邏輯清楚著吶。但是只要臨盤,看著不斷變化的曲線,原先想像的那些清楚,一下子變得模糊起來。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怎麼糾正啊?我覺的不是技術問題。而是人性問題。但人性是不可戰勝的。不可戰勝就要加強對他的管理。如果管理不了人性,那就要上手段。什麼手段吶?

那就選出一隻股票以後把軟體卸掉。給自己放假,什麼時候聽人又吵吵炒股的事,就把軟體再安上去上班,兌現盈利。盈利兌現以後千萬不要再留戀。卸掉軟體下班。等下次的機會。大約在兩年半以後。因為修改人們的思維模式,培養新思維,引導新的韭菜入市。至少要兩年半的時間。

是認知,富國的朱總管理的基金,15年20倍,但是他再一次發言中說基金漲了幾十倍但是賺錢的人很少寥寥無幾,賠錢的不少,為什麼呢,是應為很多人買進賣出做這種無意義的操作。

如果認知水平到達一定的高度,相信我們的經濟向上,相信挑選的股票行業向上,相信公司的發展水平也向上,相信讓人產生信仰,就比如說我在52的時候就買了BYD,我相信他我拿到72的時候才減第一次倉,100多的時候我有減了一次,在160的時候我就基本清倉剩了一手留個紀念,說明我的認知水平對公司的理解只到了這個水平,超出我認知的錢我沒有賺到,我不後悔當初在160做出了賣出的決定,應為我對市場的認知和經驗在這一次得到了升華,提高了對市場整體的理解和,對未來投資我是受益匪淺。

性格急躁,定力不夠!寧德時代剛上市時就很看好它的前景,77元買進准備長期持有!可是我的定力不夠,股票一會跌到60幾元,一會又漲到90幾元,沒多久又跌下來……好不容易漲回90元就趕快落袋為安,賺了點小錢!沒多久就蹭蹭往上漲,一去不回頭!

Ⅶ 本人急需一篇題目為「論價值投資」的小論文,1500字左右。望各位幫幫忙

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有很多種,為了更加易於理解「什麼是好股」,我歸納了主要的六種,可能互相之間會有點重合或者互為因果。

第一,壟斷優勢。按照經濟學上的「壟斷」的含義,是指單一的出賣人或少數幾個出賣人控制著某一個行業的生產或銷售。我用自己的話說,就是獨家生意。或者說得長一點,是獨家經營,或者重要產品、服務的最先推出和獨家擁有。香港交易所和澳大利亞交易所就是獨家生意,在本地區本國獨此一家,別無競爭。美國輝瑞葯廠的偉哥剛推出來的時候,也是獨霸天下。當然,壟斷除了獨家生意以外,還有一種叫寡頭壟斷,我們在市場上經常能發現,80%的市場和利潤被兩至三家最大的生產組織所擁有。銀行信用卡大部分必須通過萬事達或維薩兩家國際組織的網路,世界上的碳酸性飲料的市場基本上就被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所壟斷。國內牛奶的市場最大的兩家是蒙牛和伊利。不過,我更推崇的是獨家壟斷。

第二,資源優勢。資源就是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諸要素。很多公司都擁有各自的資源。資源的關鍵在於稀缺,按照稀缺的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等級。比如江西銅業擁有銅礦,但卻還不具備獨占的優勢,因為很多銅業公司也有銅礦,不能算是最高等級。中國石油的等級就要高一些,南非的黃金鑽石等級更高一些,而鹽湖鉀肥所擁有的鉀鹽礦,則佔全國總量的近90%,這種資源的優勢就具有獨一無二的性質。又比如離開了茅台鎮就生產不了茅台酒,那麼茅台酒廠資源優勢就具有獨占性質。我最喜歡的是具有獨占性質的資源優勢的公司。

第三,品牌優勢。有品牌的企業很多,有了品牌並不等於有了獨一無二的優勢。品牌優勢的獨一無二簡單地說就是要強大,強大到行業第一。茅台號稱國酒,同仁堂號稱國葯,耐克公司那簡單的一勾,就是世界最好的體育用品公司和運動產品的標識,已深深為全世界特別是年輕一代消費者所喜愛。這種優勢也是巴菲特的最愛,他叫做消費獨占,我有時把它叫做消費者心理霸佔,就是把消費者的魂勾去了。比如同樣的產品,人家就要買這個牌子的,哪怕這個牌子貴了一大截。

第四,能力技術優勢。也就是大家講得最多的核心競爭力。能力指的是公司團隊在決策、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方面的技能,比如萬科公司,它在品牌強大之前,主要是管理團隊極為優秀,能力太強,堪稱地產界第一。煙台萬華的MDI製造技術獨家擁有。微軟的技術優勢簡直是世界老大,任何軟體產品不適用WENDOWS系統,你就麻煩了。1997年我第一次接觸到招商銀行的一卡通時,就深為他們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和服務能力所震動。一張卡片,居然可以活期定期本幣外幣全包含,而且比存摺易帶,又不暴露存款數字。這在當時可是全國領先。其後他們還不斷推出金融服務創新品種,一直在同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就是能力技術優勢最直觀的例證。

第五,政策優勢。政策優勢主要是指政府為加強相關產業的戰略位置,制訂有利於發展的行業政策與法規,使相關產業形成某種具有限制意義的優勢。除了專利保護和減免稅優惠政策外,有個原產地域保護政策也很有意思。例如香檳酒。香檳是法國一個地方,只有這個地方生產的氣泡酒才能叫香檳,別的地方就不行。政策優勢,就是指這種具有限制性質的優勢。雲南白葯,片仔癀,馬應龍三個公司的產品被列為國家一類中葯保護品種,在很長時間內別人都不能生產,甚至也不能叫這個名字。茅台鎮上也有別的酒廠,但只有茅台酒廠的酒才能叫茅台這個名字。

最後,行業優勢。行業分析是投資者作出投資抉擇很重要的一步,有時甚至是投資成功的先決條件。因為有些行業牛股成群,投資的贏面高;有些行業卻牛股稀少,投資獲勝的概率低。這是因為基本面確實如此:有些行業就是有先天優勢,有些行業註定要吃虧。有些行業就是穩定增長,沒有周期性,比如食品飲料業;有些行業就是門檻高,大部分企業進不來,比如航天業;有些行業就是有提價能力,不會你殺價我也殺價,比如奢侈品行業;有些行業的產品就是不怕積壓,甚至越積壓越值錢,比如白酒葡萄酒;有些行業就是集中度高,它們的優勢就是競爭對手少,比如銀行業、保險業,更不要說交易所和銀行卡國際組織。有專家喜歡用行業利潤永遠趨向平均化的經濟學理論與我辯論,意思是當一個行業擁有暴利的時候必然會引起更多的人和企業進入,從而帶來行業利潤最後平均化。其實這只是一般而論,很多情況並不如此,因為行業壁壘是客觀存在的。

當然,擁有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還不能構成買入這家公司的充分條件。有了其中一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就有了關注的前提。接下來要考慮的是這種優勢能不能形成極強的贏利能力?比如自來水、電力、燃氣、橋梁、高速公路、鐵路等公用事業公司,雖然具有明顯的壟斷優勢,可是價格受管制,沒有自主定價權,能賺大錢的不多。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中,廣深鐵路表現不佳,11年只漲了一倍多。鐵路是高度壟斷行業,業務好的不能再好,它不太賺錢就是因為事關民生票價不能亂提。張小泉是著名的剪刀品牌,當沒有能乾的管理層去經營去繼續開發的時候,它根本就贏不了利。很多公司擁有資源優勢,但當國際商品資源價格處於低潮時,它也是一籌莫展。我們投資股票,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有沒有良好的收益,所有的優勢最終也還得落實在收益上。

那麼,極為優秀的公司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至少應該是多少呢?我前面說過要「股不驚人誓不休」。好股票應該具有數十倍的成長潛力和前景,平均每年的利潤增長率不能低於20%,當然,能超過30%就更好。茅台,招商銀行,萬科就超過了30%。蒙牛在前幾年甚至達到了驚人的90%。

有了某種獨一無二的競爭優勢,又有極強的贏利能力,是不是夠條件了呢?還是不夠,還要看它的優勢和盈利能力能不能長期保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持續競爭優勢。這一點難度更高,更有技術含量。買股票就是買未來,長壽的企業價值高。一個公司在某一年賺錢不難,難的是一輩子賺錢。BB機剛出來的時候風光無限,但沒幾年就不行了。柯達、樂凱等生產膠卷的公司由於數碼相機的出現變得非常被動。這就需要我們的眼光更為長遠,思想更為深刻。這就需要這個公司「萬千寵愛在一身」,也就是多種競爭優勢都具有。

可能會有人說,您說的公司近乎完美,好像很難尋覓。其實在我的持股名單中符合的就不止一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用條件套一套。要做到「股不驚人誓不休」,當然不會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但你發了上等願,至少能結中等緣吧。我主要是提供一個嚴格的思路,在挑選股票方面要精益求精,錦上添花,沒有止境。這才是追求卓越,這才是無懈可擊。

談了這么多,一直沒有談到價格,價格不太重要嗎?不是的,價格當然重要,「安全空間」這個詞簡直是價值投資者的口頭禪。好公司加上好價格才是好股票。我曾經把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概括為十二個字:好股,好價,長期持有,適當分散。就已經把好價包括在內了。但我們談的主要問題是優秀公司的問題。同時我認為,相對價格來說,好股是第一位的。先好股,再好價;先定性,再定量。這也是一種投資哲學。

買股要隨時

買股要隨時,就是主張「隨時買」。必須申明,這是針對大多數人尤其是有穩定後續資金的工薪階層而言的。

經常有人面容嚴峻地向我提出:「隨時買,價格不用管了嗎?萬一買到高價的怎麼辦?」其實,提問題的朋友沒有深思熟慮過,價格問題是個復雜的問題,在實踐中甚至是可遇不可求的問題,能力圈之外的問題。你如果有幸常能在入市時遇到「9·11」或者金融危機之後這樣的大機會,當然是件美事,然而股市牛熊難測,風雲莫辨,不確定性是主流,必須「以不變應萬變」來對付。我的經驗是,努力捕捉機會也會喪失機會,放棄這樣努力也許就逮住了更多機會。多想想方法,而不要動太多的腦筋去想買入時機的問題,也不要成天去盤算市贏率的高低。不同的人參加工作有先後,入市時間有早晚,一旦決定投資,難免會買到高點低點,但有了嚴格選和不要賣,即使是不那麼幸運,最終還是會大獲全勝。

有的股友引用巴菲特先生坐擁幾百億現金不出手,並表示願意一直等下去(等到合適價格)的例子,來反駁我的「隨時買」,甚至指責我有背離巴菲特的嫌疑。然而我經過再三思考,堅信這並無大錯,尤其是這么多年,眼見很多朋友一再等待貴州茅台、招商銀行、港交所等股票的價格跌到他們的心理價位,結果或者是永遠無法買到,或者是失去耐心買得更高的事例,更能感受到學習巴菲特不能教條的重要意義。不要忘了,在美國投資界百萬富翁和千萬富翁組成人員狀況的調查中,盡管頂尖的往往是職業投資者,但人數比例最高的恰恰是在二戰以後簡單買入並且長期持有的普通投資者。

大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說過一段精闢的話:「無財作力,少有鬥智,既饒爭時。」就是「沒錢靠體力,錢少靠智力,錢多靠掌握時機」。坐擁幾百億現金的巴菲特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屬於世界頂尖「錢多」的那一類。我的這個「隨時買」不包括擁有大資金的投資者和專業投資機構,只是針對大多數普通投資者而言。大多數人屬於「錢少」的工薪階層,每月有固定的工資獎金收入,「隨時買」就是每個月都用工資獎金的剩餘部分買,這種固定的買法最終能使買到的股票成本平均化,既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但由於嚴格挑選,買到的基本上是優秀公司的股票,長期來看,收益率還是極為可觀。這是靠智力的買法,只要實施,可以說人人都可以成為億萬富翁。不信的話,看看我給出的這個方法:

深圳的年輕人如果月薪在3000元左右,那麼一對情侶如有毅力又有恆心,每月拿出收入的20%,即每個月各拿出600元來進行投資,按月買進那些平均利潤遞增在20%以上的公司股票,無論如何都不再賣出。40年後,就輕松成為億萬富翁了。有興趣的朋友不妨計算一下。

當然,選到平均每年不低於20%增長的優秀股票有一定難度。但工資獎金是會不斷增加的,如果把增加部分中的20%再追加投資,不就好事易成了嗎?

持股要耐心

投資的辯證法在於:該復雜的復雜,該簡單的簡單。「選股要嚴格」,屬於復雜的范圍,但「買股要隨時」和「持股要耐心」則格外簡單,就象風暴之後天空特別碧藍一樣。

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有很多極具智慧的話語,如「不戰而勝」,「無為而無不為」,「不戰而屈人之兵」,等等。特別是「大道至簡」和「以不變應萬變」這兩句話。把這些用來指導投資,就成了輕松賺錢的學問。也就是說,精選了好股以後,把好股簡單的留起來就行了。我曾經說過:「象集郵一樣收藏好公司的股票」,更愛說的是:「做好股收藏家」。

經常有人問我,你是不是一個特別有耐心的人?你的一些股票五年多沒動一下,你怎麼能守得住?其實我在生活中是個很急躁的人。只是投資股票和其他事情不一樣,你不長期持有就很難穩賺不賠,很難成就一番事業。發財要有耐心,這是千真萬確的。賭場和摸彩票能提供一夜暴富的機會,但概率才多少?收藏的發財概率比賭博和摸彩要高一點,但收藏到珍品真跡的不多,大部分是收了假古董贗品什麼的;做期貨、買權證的發財概率比收藏的又高一點,但長期成功的實在太少;短線炒作股票成功概率又要高一些,但總體而言,失敗多於成功。可是你放眼世界,多少人通過長期持有股票和房地產成為億萬富翁。這些認識在前面說過,也是經過慘痛的失敗才換來的東西。這個東西叫「定力」,我把它看得很重,僅次於「眼力」。我經常建議朋友,在你的投資字典里刪掉那個「賣」字。

沒有豐富投資實踐的人大多會想,如果結合短線,不是賺得更多嗎?這是不知道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有一定經驗的股民往往會問:「難道漲的太高也不賣嗎?」 我的回答是不要賣。因為有些東西說說容易,就像低買高賣,實際操作時很難判斷什麼是高,什麼是低。就象無法判斷明天是漲還是跌一樣。很多短線利潤是要放棄的,因為放棄你才能得到更多。有舍才能有得,這就是辯證法。我和很多股友有充分的實踐證明,判斷高低漲跌這些東西太復雜了,這是自己能力圈之外的東西,也是害人的東西,它讓我們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揀芝麻不抱西瓜。如貴州茅台、招商銀行、萬科哪天賣合適?哪天賣都不合適。從長期趨勢看,任何賣出好公司的行為都是愚蠢的,逆經濟發展潮流的行為。其結果都不理想。最多在一個局部戰役中獲勝,而在全局上落敗。股市上流傳著很多似是而非的東西,有些東西的影響還非常之大,比如「高拋低吸」就是一例。我們看到的是絕大多數人恰恰相反,低拋高吸,大盤一向上就追漲,大盤一下跌就斬倉;上證指數跌到1000點時,每日成交量只有幾十個億,可見大多數人沒有「低吸」,上證指數漲到5000點時,每日成交量高達兩三千億,可見大多數人沒有「高拋」。再說,判斷高低也是個技術層面的東西,不是智慧層面的東西。小賺靠技巧,大賺靠智慧。為什麼股市中最後總是賺錢的人少呢?這和過度操作有關。許多人基本上每天都盯住股市行情不放,不停地在捕捉所謂的時機,不停地想低吸高拋。但真有幾個人成功?還是舉大家都知道的劉元生先生長期持有萬科公司股票的例子,就是簡單持有,買了就不賣。其實這18年中萬科股票有無數次下跌,要是他老想著高拋低吸,能從幾百萬變成幾個億嗎?技巧層面的東西,不但把人弄得非常辛苦,而且並沒有給很多人帶來可觀的收益,至少在電腦房裡炒得昏天黑地的股民情況大致是這樣。人們經常會忽視:最好的往往是最簡單的。

談到這里,或會有股民質疑:「難道公司的基本面嚴重變壞,你也堅持不賣嗎?」我的回答一如既往。即便不能排除這種情況,還是可以堅持不賣。這似乎不太符合巴菲特的思想。但我仍然認為這是對的,而且這是經過認真思考和實踐過的。我很喜歡彼得林奇的看法,假如你有十個股票的長期投資組合,中間有一個股票出了問題,由於選的都是極為優秀的公司,那麼我們持有的其他九個股票還是在給你賺大錢,幾十年後,也就是一個億和九千萬的差別而已。何況那隻股票也不會跌到零。就算你在某個優秀公司基本面出問題之後成功賣出,只是在策略上對了,戰略上你卻錯了。你可能失去獲得將來長期收益的大好機會,你也可能在心理上由於變得過於關心,由藏家變成了炒家,因小失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有一點哲學思維。進一步說,一個優秀公司的基本面出了問題,你可能事後才知道,而這時股價已經下跌了不少,這時賣出很難說是正確的行動。也許,情況又是恰恰相反,你要繼續買進了。有幾個例子很說明問題。一個是沙特王子阿瓦立德的「花旗之戰」。1990年前後,花旗銀行因房貸和拉美業務的拖累而陷入困境,當時許多人瘋狂出逃,股價掉得一塌糊塗。這個時候阿瓦立德反而不斷注資增持。4年之後,花旗銀行終於渡過難關,有著堅定信念的阿瓦立德成為最大的單一股東,十幾年後又成了最大贏家,一舉收獲近百億美元!占他全部身家的一半。阿瓦立德說他總是在尋找同樣的東西,那就是國際上知名的公司,它們擁有健康穩固的根基,但卻陷入了暫時的困難之中。另一個例子是2004年底伊利股份公司的董事長鄭俊懷被抓,基本面出現了問題,股價從14元掉到9元。我身邊的一些朋友有些驚慌,我則勸他們在9元時再買進並一直持有,現在聽我建議的朋友都取得了很好的收益。深發展也是如此,它在1997年後基本面不佳,但從1990年就開始一直持有的人還是大大的贏家。

可能還有人會問:「如果我需要用錢也不賣嗎?」這個嚴格地說是個投資以外的問題。需要用錢有很多種情況,除非牽涉到極其巨大的家庭或個人的劇變,需要大筆的錢來救急和轉危為安,比如家人患病急需用錢,你還堅持不賣,那就失去了投資的意義。投資就是要讓自己和家人幸福安樂。一般情況下,要學會堅持不賣,否則我們就很容易找到各種借口把優秀的好股票賣出去。等到賺了大錢之後,就能體會到那種意義了。到那時對資產結構進行一點調整,都是很簡單很自然的事。對於投資者來說,首要考慮的是怎麼賺,而不是怎麼花。而一直持有就是最好的賺錢方法。

還會有人問到:「當我們發現了更好的公司股票,可不可以賣呢?」我的回答是,這種情況不叫賣,叫換股,因為總的投資數量和投資金額沒有變,還是在收藏好公司的股票。只要不是太頻繁,這是可以考慮的。對於非職業投資者,我還是傾向於不賣先前的股票,而是用後來的收入再買進。因為深思熟慮的人不多,很容易把換股變成炒來炒去。

在這里,我想再舉一個深圳人有親身感受的例子來說明為什麼要長期持有。大多數深圳人既買房又炒股,這幾年房市、股市都是大牛市,按說兩個市場的贏輸概率應該差不多。然而統計數據表明,買房賺錢的高達98%以上,而在今年五月的統計中,在股市牛氣沖天時居然有30%的人虧損。什麼原因?買房的人很少頻繁地「炒短線」,而炒股的人卻不少有「手癢症」或「多動症」。

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是關心賣的人多,而想當收藏家的不多。其實,賣掉好公司的股票才是最大的風險。「炒」是投機者心中的魔鬼。澳門賭王何鴻燊在回答記者有關什麼是賭博贏錢的訣竅時,說的是「不賭」。如果有人問我炒股賺錢的訣竅,我的回答是「不炒」。我們買的是極為優秀的企業,它們是最有活力的公司,有最為寶貴的資源、最有前途的產品,處在最好的行業中,也有最能乾的經營管理者,你可以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一勞永逸。股市其實是一個「烏龜」打敗「兔子」、「懶人」戰勝「忙人」、「笨人」戰勝「聰明人」的地方。

Ⅷ 很多人說股市十個有九個都會虧,怎樣才能做那第十個盈利的人呢

@ 養生 投資 以一位股市靶場實彈射擊教練的身份來給出整套解決方案,至於效果如何,全看各人修行和造化。相遇是緣份,機緣靠巧合。
一、要做股市中10%群體之一。
這問題的提法不準確。雖說股市常年賺錢者佔比10%,但是大錢都被其中的1 2%的人賺去了,其他人只是賺小錢和喝湯。

題主的目標,究竟是要做那個1/10呢?還是9/10呢?

很顯然,做10/9是較容易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每年在大盤行情底部區域時,購買指數基金,等待其漲幅超過8%之後止盈賣出、空倉等待來年繼續。

這樣,您當年就肯定在股市盈利了,做到了9/10。

但是,如何才能成為那1/10呢?請繼續閱讀。
二、要做價值發現者。
實際上的價值投資者,基本上是較高、甚至是高位接盤俠。

因為他們是學校培養出來的,或者書本上自學出來的,而不是從股市無數次實戰倖存者中和很多同行加自身的實戰經驗中不斷總結、研究、成長起來的。

正如,任何一所軍校都不能培養出真正的將軍一樣。

因為將軍是從無數次戰爭生存者中不斷成長起來的一樣。

根據我的多年實戰研究,唯有在底部區域或從底部上漲一倍左右的較低位置,進入有較大股價上漲空間或價值成長空間股票的投資者,才能算作是價值發現者。

參見《附圖 一隻長線必漲目標技術面選股分析和結果示意圖》。

如何發現有投資價值的長線目標呢?具體內容關注賬號後,自行查閱。
三、要有靠譜、前瞻性的大盤長期趨勢研判作指導和參照。
大資金都極度重視此事,何況中小投資者呢?方法同上。

僅限在萬粉之前,會公開推出中期、長期、超年的大盤趨勢研判。

股市十個人有九個人虧,虧的都是貪,嗔,痴各種情態的人。其實股市裡,只有輸家和贏家,即便是贏家,也都是盈利蓋過了虧損,才稱為贏家,而不是從不失手的。

我身邊有很多人炒股都賺錢了,真的沒有特例,有的人善於做底部股,有的善於做追漲股,有的喜歡止損,有的喜歡死拿,所以是沒有定勢的,唯一的定勢是,他們都有自己的方法,都只做自自己熟悉的方法。

所以我只能這么說:打出自己所有做過的交易單,研究自己的交易,哪些是盈利的,哪些是虧損的。虧錢的交易方式,交易點位,不要做了,賺錢的交易,賺錢的點位,以後記熟了,只做賺錢的交易,虧錢的交易盡快跑路。

一直堅持這樣的方法做,做到固化交易方式,固化交易思維,不羨慕別人,不左顧右盼。一心一意堅持自己的交易,給自己時間,不驕不躁,時間久了,你就是十個里的一位贏家。

我今天就不說該看什麼書了,畢竟我從前經常提到的都是基本技術,如果連基本技術都沒學會的人,再來談這個怎麼成為盈利的人,就非常可笑了,所以我認為提問的人,應該是入門了,但是對前途很迷茫的人。既然是如此,回看自己的交易記錄,反思總結,這才是真的師父,真的交了學費了。因為行動和思考相結合才是自己成功的老師。

有人說股票市場里是「七虧兩平一賺」,其實這個數據有些偏樂觀了,據我十幾年的股市經歷觀察,真正能做到在市場里長期盈利的比例其實不足1%。做這一行成功的難度無疑是很大的,想要做實現穩定的盈利,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上下功夫。
提高股市的認知水平,打造自己的交易系統
許多朋友進入這個市場,想著賺快錢而來,到處進群,到處找老師,想從老師那裡得到一些股票代碼,買入之後,實現在市場里躺贏,這可能嗎?這大概率不可能實現,因為這個市場里我還沒有見過真正的高手把自己買的股票滿世界告訴別人的,熱衷於給你推薦股票的人,未必比你強。所以靠別人是靠不住的,這個市場也不存在不經過努力,就躺贏的實例。

這個行業和別的行業一樣,想在這個市場里分得一杯羹,就必然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長時間的思考和反思,在經歷了長時間不賺錢甚至賠了大錢的痛苦之後,依然能夠百折不撓去探求市場的真相,這樣的人才可能擁有較高的市場認知水平,才有可能打造出適合自己的交易系統。
建立大周期交易的理念
投資是一場馬拉松,不是百米沖刺比賽,許多人誤會了股市規律,以為這個行業也是做的多就贏得多,其實恰恰相反,勤奮和主動在別的行業里也許會很成功,可是把這種精神放到金融市場,那太難了。在這個行業里,努力的方向不對,越努力越窘迫。

許多投資者都執著於短線的漲漲跌跌,上漲也忐忑,下跌更煎熬,這樣的心態在市場里是做不好股票的,我認識的這一行里做的好的朋友,都是從大周期來思考問題的。

中國股市最大的特點就是牛熊分明,大部分股票里的主力也是在利用這一規律,做大周期的高拋低吸。既然連市場里的大資金都在做大周期的長線投資,我們小散又何德何能利用頻繁交易去戰勝市場呢?

所以要想在市場里成功就需要建立起大周期的交易理念,按照主力資金的操盤方式,在熊市末期和牛市初期買入,堅定持股,等到全面牛市的到來,拋出股票。
要有獨立思考的習慣
想在這個行業成功必須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處在信息爆炸的年代裡,做投資更難了。只要我們打開手機或者電腦,就會發現各種股票信息鋪天蓋地的向你涌過來,無論什麼樣的行情,都會有人看多,有人看空,無論是看多還是看空,專家都會舉出很多佐證。如果我們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到底該聽誰的?

市場出現大跌和大漲之後,我們很容易被悲觀和樂觀的情緒所包圍,如果你不能做出獨立的思考合理的判斷,你必然會被裹挾成羊群里的一隻,成為割韭菜的犧牲品。

還是有第十個盈利的,這應算是成功者。只要總結和堅持學習第十個盈利的方法,成功不遠了,但是每個人都象第十個成功者這樣做,莊家們不願意玩了。

要想成為股市中那個盈利的少數派,就必須要弄明白兩點。

一是明白為什麼會虧錢。

二是明白賺的是什麼錢。

我針對這兩點做個簡單的分析,或許你就會明白了。

從本質上來看,股票上漲就能賺錢,股票下跌就會虧錢。

那麼上漲和下跌,如果是一半一半,那麼是賺錢虧錢呢?

結論是虧錢,因為會有交易手續費產生。

但交易手續費僅僅是虧損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波動導致的虧損。

10塊錢的股票,經歷一個漲停,一個跌停,股價最終是9.9元,虧損1%。

不管是先漲停還是先跌停,結果都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單純的根據數學統計和概率學,你進入股市就不是勝負五五開的概率了。

再加上一組數據,28%的散戶資金,貢獻了81%的交易量,你就可以想像,散戶在股市中交了多少手續費用。

所以頻繁交易的投資者,就好像是經常光顧賭場的賭徒,輸錢是大概率事件。

所以能在股市裡賺到錢的人,大多都是中長線投資者,當然前提是中長線投資的股票確實出現了比較好的上漲,並不是隨便拿一隻股票,捂著做中長線都能賺錢的。

說完了這個,我們再看散戶獲取的信息渠道。

股票炒作是針對未來預期,未來預期的背後,就是信息和對未來的預判。

散戶拿到的信息,要麼是公開信息,要麼是滯後的消息,根本賺不到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收益。

當你聽到別人口中告訴你,某一隻股票要漲了,大概率就是接盤俠,因為這種所謂的機密消息能傳到你耳朵里,已經不知道經過了多少人了。

所以本身的信息不對稱,讓很多股民遭了殃,而那些賺到錢的股民基本上是不太會去道聽途說,相信小道消息的。

最後講講股民的心態,大部分股民在炒股的過程中,心態會受盤面的影響很大,大起大落。

這才有了牛市喝湯,熊市吃面的情況。

賺錢只出現在牛市,虧錢除了在熊市裡,還會出現在震盪中。

震盪行情中,股價會在區間內來回波動,股民的心態就是要漲了,趕緊買,要跌了趕緊賣,所以反復被洗盤,損失慘重。

另一種常見的錯誤心態,就是急於翻本的操作,一旦出現虧損,就希望馬上通過換股獲利來賺取收益,結果被玩的團團轉,買什麼跌什麼。

這種心態下,選股正確率肯定低於50%,於是會出現大幅度而且快速的虧損。

所以股市中磨練心態這個環節就必不可少了,真金白銀面前,要學會看的淡然一些,既然要炒股,就要接受和面對損失。

當你懂得把股票賬戶里的錢看成數字,你的心態問題就解決了。

股市中能賺的錢有兩種。

第一種是價格波動的差價,也可以理解為短線交易的錢。

這是來錢最快的方式,短期內就會有結果。

但是短線的操作,對於個人的技術素養,操作能力等,要求極高。

散戶本身就是非專業投資者,所以痴迷於短線交易,無異於送錢給市場。

短線交易如果賺到了錢,大概率是運氣,而如果虧錢了,那是正常的。

這種錢基本上是賺不到的,都是資金量比較大,操盤手法相對兇狠的游資可以賺的錢。

那麼普通股民,能賺到的錢,其實是企業成長的錢。

所謂企業成長的錢,指的是一個企業通過不斷的發展壯大,本身的價值會出現較大的變化,股價伴隨著價值成長,一直會在一個合理的區間內。

通俗的說,股價漲上去了就不會掉下來,因為股票背後的企業本身更值錢了。

但是賺取企業成長的錢,也沒有那麼的容易。

因為很多企業,即便上市了,也會出現負增長,甚至虧損,所以做長線投資也不是都能賺錢的。

據統計,有近一半的企業,在最近20年的股市行情中,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負增長,所以尋找這些好的企業,就是股民該做的最重要的功課。

直到現在,還有一部分股民認為股票沒有投資價值,只有投機價值,放棄了對價值的追逐,一直追求價格,導致的結果,就是90%出現虧損,10%盈利。

對於廣大的股民來說,除了弄明白以上兩點,關於股票為什麼虧損和賺什麼樣的錢,還需要一些基礎素養。

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樣的投資,投資之所以有可能會獲利的根本原因是什麼,這個非常的重要。

有些人高位進入市場,但最終獲利了,有些人抄在了底部,卻沒有賺到錢。

十幾年的行情,大盤依然在3000點,但是好的股票已經漲破千元,爛的股票早已退市。

買股票不是擲骰子猜大小,背後是一家家有血有肉的企業給的股份,懂得投資企業才是理解股票的重點。

股市是有周期的,股民還需要明白在周期中順勢而為,不要對抗趨勢。

不要抱有僥幸心理,總覺得別人買的股票會跌,自己買的就會漲,這種心態也會導致盲目樂觀,出現大面積的虧損。

最後就是需要自我的總結和反思,每個人炒股的方式和方法是不一樣的,要不停的總結自己失敗的原因,不斷完善,找到適合自己的股市生存之道。

十有九虧,難道最後一個都能保持盈利?

炒股,不止需要技術、分析能力,更重要的還有運氣。

運氣不好,你水平再高也有虧的時候。

所以不見得最後一個就百分百賺錢,也許在某一天,他全倉跟進或者其他情況下,虧得比誰都慘。

不要指望高手就能賺錢,人家虧的時候你沒看到而已。

我見過的高手,搞不好目前都還沒回到股市中來。

這人的水平,對於我,只能是仰望的那種。

人家找的股,就是能一兩個板,可惜相處的時間太短,而且自己也有些個操作思路。

其實,對方懂的,咱也懂,問題在於「用」,怎麼利用你懂的技術,讓他真正的發揮出功效,這才是重點。

都是看裸K,咱就沒人家那種眼光,准確率真的是太高了。

他有句話,很實在,只要還有股票在創新低,那他肯定不會進場,他只玩大行情,所謂一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就是這樣,有大行情才進來吃大肉,沒行情想幹嘛幹嘛去,給人打工他都干,活得很是自在,這才是生活。

你只要不象其他九個人那樣操作,那樣考慮問題,你就是那第十個盈利的人~~~~~~~

閱讀全文

與恰恰股份股票投資價值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資金賬戶轉到銀行卡 瀏覽:406
買的股票有配股怎麼回事 瀏覽:559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突然宣布暫停股票買賣 瀏覽:636
泛歐交易所股票代碼 瀏覽:590
300150股票歷史交易記錄 瀏覽:829
同花順模擬股票交易 瀏覽:922
股票有買進賣出提示的軟體哪個好 瀏覽:223
順一 瀏覽:500
蘋果期貨板塊股票 瀏覽:990
股票最後一筆交易意味著什麼意思 瀏覽:687
股票行情軟體先選大財優配推薦 瀏覽:948
三光股份股票最新行情 瀏覽:218
微貸網股票為什麼沒有交易平台 瀏覽:583
炒股開戶丟了 瀏覽:231
股票63元買的漲到100元賺多少錢 瀏覽:709
曲美股份股票怎麼樣 瀏覽:571
富奧股份股票股東 瀏覽:685
中國銀行網上股票交易軟體下載 瀏覽:50
外資可以買老三板股票嗎 瀏覽:859
天天基金裡面股票開戶是真的嗎 瀏覽: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