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集團股份 > 海爾公司股票債券成本分析

海爾公司股票債券成本分析

發布時間:2024-11-26 16:57:25

1. 求一份財務報表的分析報告

2008 年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財務分析公司
科目:財務報表分析
內容簡要:先看公司背景與經營行業,後分析其五大財務能力指標及三大報表,以我們的角度來看待現況和未來的對比。
目 錄
(一)公司簡介
(二)財務能力分析
(二)財務能力分析
(三)08年主要所屬行業財務能力比較
(四)總體經營情況分析
(五)公司未來發展展望
(六)學習心得
(一)公司簡介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成立於1984年的青島電冰箱總廠。經中國人民銀行青島市分行1989年12月16日批准募股,1989年3月24日經青體改[1989]3號文批准,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1.5億元方式設立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3月和9月,經青島市股份制試點工作領導小組青股領字[1993]2號文和9號文批准,由定向募集公司轉為社會募集公司,並增發社會公眾股5000萬股,於1993年11月在上交所上市交易。
經營范圍:電冰箱、電冰櫃、船用電冰箱、微波爐、真空包裝機、空調器、電磁管、洗衣機、熱水器、電風扇、吸塵器及配件、通訊設備製造。公司主要產品電冰箱先後通過了美國UL、德國VDE、歐洲CB 認證;所屬行業:製造業,機械、設備、儀表,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
財務能力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

在整個盈利指標模塊中,可以明顯看出幾乎全部都呈現增長趨勢,這樣就要進一步分析每個指標的增長幅度與其合理性。

從營業盈利方面看,先是營業毛利率快速增長,後銷售凈利率也隨之上升,營業毛利率從06年的14.04%上升到08年的23.13%,僅僅兩年時間就將營業毛利率提升4.12個百分點,使得銷售凈利率也在兩年內上升了1.4個百分點。在成本費用利潤率中,因為營業成本減少而營業收入增加,所以也從06年的2.43%上升到08年的3.88%,但是期間費用一直在增加會影響成本費用利潤率上升幅度不大。

再從資產盈利方面來看,先看總資產利潤率的增長,06年到08年分別為6.07% 8.95% 9.71%都處於穩步且大幅度增長,其實因為它的增長也直接引起總資產凈利率和總資產報酬率上升,最後使得兩者在08年分別上升到8.44% 10.60%。進一步分析能引起總資產利潤率上升的因素是流動資產利潤率和固定資產利潤率,其中流動資產利潤率增長幅度不大,到了08年才為14.53%,兩年內只上升4.41個百分點;而固定資產利潤率從06年到08年上升19.30個百分點,達到08年的47.23%,是流動資產利潤率的3倍多,出現了資產配置不合理問題,很可能是流動資產過多,相應的固定資產不足,很容易出現流動資產閑置或浪費和固定資產過渡使用。就目前來說,資產配置問題還不能直接拉下總資產利潤率。

在資本盈利上看,很明顯知道,營業盈利與資產盈利能力都逐漸加強,直接使得資本盈利能力增強。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兩年內就增長了一倍多,也使凈資產收益率增長一倍多,到 08年時兩者分別為15.41% 13.26%。股本在07到08年都沒增加,利潤的增加長促使股本收益率增長,分別為59.51% 73.12%,還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都比100%大,所以說盈利能力在逐漸加強。

二.營運能力分析:

能反映盈利水平和經營管理狀況的營運能力分析是必要的財務指標分析,它的強弱直接影響獲利多少。

公司總資產周轉率在06 07年間還能保持一定增長,分別為2.57 3.00次,可是一到08年就下降到2.60,周轉天數也比07年增加了18天多,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比06年還算不錯,引起總資產周轉率在08年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都下降。其中流動資產周轉率由07年的4.41次下降到08年的3.89次,還比06年的4.16次少,且兩年內平均周轉天數增加了8.69天。進一步分析流動資產結構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在兩年間都是下降趨勢,從06年的15.15次減少到08年9.78次,周轉天數也增加13天;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恰恰相反,從06年到08年,應收賬款周轉率上升27.81次,周轉天數減少13天多(證明公司注重應收賬款的回收),由於存貨周轉率處於下降狀態,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及把流動資產周轉率拉升。固定資產周轉率波動與總資產周轉率變化相似,先增長後下降,直到08年時的固定資產周轉率水平比06年的要高,周轉天數平均減少了0.4天。周轉水平還可以說穩定不降,但是還需要有待提高。

三.獲現能力分析:

從銷售獲現方面看,銷售獲現比率從06年到08年分別為32.80% 105.60% 56.14%,總的來說08年比06年大有提高,在07年出現比率為105.60%,就是說明銷售商品 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大於當年的營業收入,一般來說當年營業收入會大於或等於銷售商品 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這可能是公司在07年收到06年的應收賬款所至;每元銷售現金凈流入07 08年都為0.0433 ,06年為0.0630,相對略有下降,公司還需要在這方面做好一點的,這有可能是有一部分賬款暫時不能轉為貨幣資金。

從資產獲現方面看,資產獲現率變化相似於銷售獲現比率變化,06年到08年分別為84.30% 316.30% 145.79%,在07 08年都大大超過100%,就是說公司這幾年的銷售商品 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比總資產還要多,很明顯知道公司在市場上擁有絕對優勢,雖然08年比07年大有下降,這也是因為前面歷年收入所影響的,所以說這方面獲現能力還是保持一定強度的,也體現資產周轉的高質量;每元資產現金流量自06年到08年都是一直下降的,分別為16.13% 13.00% 11.25%,只是06年經營活動中獲得的凈額水平略高引起的,07 08年也是隨前者變化而變化的。

結合以上分析,知道公司在獲現能力方面上有穩定的強度,在經營和資產上都保持著良好的獲現能力,但是還需要加強資金回籠,才能加快現金周轉來提高收入。

四.償債能力分析:

先對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每年都大於1,就已經表明公司隨時有足夠能力去填補流動負債,再進一步分析,流動比率從06年的265.03%下降到08年的176.03%,兩年內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流動資產增長不及流動負債快而引起的;速動比率在06 07年時,下降了80個百分點,到08年又比07年上升15個百分點,似乎與流動比率相矛盾,原因在07年公司存貨積壓增加,到08年時變賣存貨,這樣相對速動比率就有小幅度上升。現金比率與現金流動負債比都處於下降狀態,其中現金比率06到08年分別為77.19% 59.87% 55.39%,08年比06年下降20多百分點,現金流動負債比也從06年的58.39%下降到08年的29.65%,下降將近30個百分點。雖然兩者都在下降,但是不存在短期償債風險,也同時證明公司試圖更大利潤流動負債為經營服務,只是應注意其合理性,不能過分擴大流動負債。從長期償債能力上看,幾乎不存在任何長期性風險,根本上不用比較其歷史指標的變化,只需對比負債與股本的占資產比例;2008年資產負債率為37.03%,所有者權益比率為62.97%,權益乘數為1.59,而有形凈值債務率為59.87%(影響不大),這些都是表明公司資本雄厚的實力。

五.發展能力分析:
先從營業增長方面上看,營業收入增長率06年到08年分別為18.90% 50.18% 3.18%,在07年還能保持大幅度增長,但到08年就明顯減緩,可能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在市場上蒙受損失較多,這就引起08年收入增長減慢;營業利潤增長率06年到08年分別為36.62% 49.83% 29.74%,08年營業利潤增長在營業收入增長減慢下也開始放慢速度,當年投資收益也增長不少,所以減少20個百分點,還是屬於快速增長的;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長變化相似,由於所得稅稅率沒多大變化,所以增長率也相差無幾,其中07年增長率為100%,說明當年經營業績相當不錯,到08年就下降到30.00%,也是之前分析的原因直接引起的。

在資產增長上看,總資產增長率06年到08年分別為25.07% 32.00% 9.31%,也是先增後降的變化,其中08年流動資產增長率為0.93%,固定資產為4.11%,都是自07年後資產規模沒有過大的擴張,就是資產增長率較小,也引起營業收入增長減緩,營業收入增長率與總資產固定資產增長率相對較小,而比流動資產增長率就較大,所以還需要調整一下資產結構,建議適當增加流動資產比重。

從資本增長率分析,股本只是在07年增長11.47%,08年沒有變化,股東權益增長率08年比07年略有下降,因為公司開始利用負債經營生產,其下降有利於公司發展;08年累計保留盈餘率在未分配利潤大有增長而股本不變下比07年略有上升,該增長水平還是能保持上升的。總之,在08年發展水平比07年有一定下降,應該盡快解決資產結構上的增長問題,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發展能力。

六.資產負債表分析:
從資產結構上看,按流動性分析07 08年比重波動,流動資產分別為63.70% 64.29%,每年都處於上升趨勢,相反,非流動資產分別為36.30% 35.71%,處於下降趨勢。在流動資產中,08年比重達到10%以上的有貨幣資金 應收票據和存貨,分別為20.13% 20.54% 15.15%,貨幣資金增長率逐年下降,直到08年只有1.68%,表明公司逐漸會充分利用資金經營生產;和貨幣資金不同,應收票據增長率逐年上升,直到08年增長率為49.95%,使得比重略大於貨幣資金,其流動性也較強,所以這對公司來說是有益的;存貨增長率在07年達到117.23%,一到08年就呈現負增長-36.37%,使其比重也下降了8.8個百分點,大大減輕公司存貨壓力,從08年年度報告中可以看出,公司在08年大量變現存貨,才達到比重下降的目標;還有應收賬款項目,08年其增長率為37.25%,使比重上升為6.50%,很可能是經濟環境影響,這樣就不必要特別的關注;結合流動資產結構增長變化,由於存貨增長為負,所以拉下流動資產增長率。

在非流動資產中,主要看長期股權投資和固定資產,兩者在08年比重都達到10%以上,分別為11.37% 20.08%,其中長期股權投資從06 07年的負增長到08年的較快增長,增長率分別為-35.07% -30.37% 130.40%,使其比重08年比07年上升6.4個百分點,這可能是由於2008年海爾收購海爾電器集團20.1%股權所致。 固定資產從06 07年都有較快增長到08年只有4.11%的增長率,導致其比重沒多大變化,這可能是因為市場作用,公司不必要過份擴大規模;無形資產在08年也遭受影響,年過後呈現負增長-7.84%;結合非流動資產結構看,雖然長期股權投資大幅度增長,因為07年時其比重僅為4.91%,所以也不能起多大作用,再說公司注重流動資產利用,使資產在配置上達到最優狀態,充分利用流動資產經營生產,使得營業收入快速增長,也是固定資產不浪費而產生的結果。

從負責結構上看,主要分析流動負債,08年有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其他應付款的比重超過10%,分別為14.10% 35.63% 22.64% 15.19%,其中應付票據近兩年呈現快速增長,很快在流動負債中佔有一定比重,而應付賬款增長減慢,直至08年為負增長,使其本來過半的比重減少了10多個百分點,但仍是流動負債的核心,預付賬款在年才開始體現出其增長效果且比重較大,在上面應付賬款比重的減少10多個百分點是轉移到其他應付賬款上,該增長率從06年的負增長-1.68%到08年244.18%的大幅度增長,直接使其比重拉升到15.19%,在流動負債上也佔了重要的比例。流動負債中的短期負債和應付股利也有一定增長,但比重不大。合計流動負債結構中的比重,明顯知道,公司有98.12%負債屬於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只佔有1.88%,所以公司將面臨償債高峰期,但是之前已分析過償債能力,證明公司有足夠能力償還債務。

從資本結構上看,股本在07年增長了11.87%,之後不再增長,這樣比重在07年的18.97%下降到08年的17.38%,資本公積也在07年增長2.80%,到08年也呈現小幅度負增長-0.35%,使其比重08年比07年略下降3.72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者權益的主體;盈餘公積與前兩者不同,該增長率在07年為負增長-20.03%,而08年以小幅度2.43%增長,由於幅度小與07年比重較小,所以08年比07年也略有下降,比重降為15.07%,縱使前三者比重都降低,只要未分配利潤比重上升就能說明公司的業績,未分配利潤增長率從06年到08年分別為63.88% 244.60% 54.58%,比重為11.63% 16.48%,近幾年公司未分配利潤都有大幅度增長,也提高其比重,這是衡量公司有沒有好的經營結果的重要指標。由資本結構分析可知,公司在經營方面取得很大的業績,這也體現未分配利潤在所有者權益中占的地位是重要且是長期經營目的。

從整個資產負債表上看,08年總體上表現有:資產大部分來自所有者權益,為62.97%,而負債只佔37.03%,該結構屬於穩定發展型;在結構上,資產的配置也趨向最佳狀態,負債中的流動負債占絕大多數,資本也能體現所有者的目標,即未分配利潤增長。如果公司想在未來獲得更好發展,應該擴大長期負債使負債比重增加在50% -40%范圍內,在資產結構上,應該增加固定資產比重適應流動資產來經營生產,而不是調節流動資產適應固定資產。

七.利潤表分析:
整個利潤表項目的增長率變化在發展能力已經分析過,在此主要是進一步分析影響其變化的原因。

從成本費用看,營業成本在08年為負增長,比重也下降到6.87%,這是技術上的提高所致,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在07 08年都有一定增加,直到年比重分別為13.40% 10.24%,財務費用有較大增長,但比重不大;期間費用增長較快會影響獲得的營業利潤,這方面公司應該加以重視。

再看各種利潤的比重變化,營業利潤07 08年分別為4.58% 7.07%,雖然期間費用增長不少,這一樣不會對其有較大的影響,這也是營業成本大大減少引起的;利潤總額比重在07年時幾乎為零,直到08年比重才升至7%,凈利潤和利潤總額相似,直到08年比重為6%。

總體上來說,期間費用增加而相對營業成本大大減少,使得營業收入有更多轉化為營業利潤,所以說08年公司獲得的利潤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八.現金流量表分析:
在現金流入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入08年比重為98.80%,比07年減少0.49個百分點,其中有98.15%現金流入來自銷售商品 提供勞務收到的;投資活動現金流入08年比重為0.17%,比07年略有增加,但其水平還不及06年的1.86%,其中大部分來自取得投資收益收到的現金;籌資活動現金流入08年比重為1.03%,相對06年的4.41%是減少的,但是比07年的0.59%又顯得有所增加;就這流入比重結構可以看出,公司在投資方面取得一定的收益,籌資活動也在爭取獲得更多現金流入,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比重略有下降,但是不能說其經營水平就下降,因為投資和籌資活動中公司也在提高。

在現金流出中,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中現金流出08年比重分別為91.56% 6.15% 2.29%,其中經營活動現金流出比07年比重有一定的下降,相反投資和籌資活動現金流出有所增加。

分析流入流出比就可以明顯知道哪個活動中現金流入流出不平衡或不合理。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08年為1.0815,相對07年的1.0424較好,說明公司在這方面可以積累現金凈額;相反投資和籌資活動流入流出比08年分別為0.0282 0.4493,其中投資活動的遠遠小於1,應該是加大投資引起的,因為08年公司投資收益有增長,籌資活動的小於1,說明公司的負債有所增加,在償債能力已分析過,公司在負債方面還可以繼續增加長期負債,這流入流出有利於公司未來發展。

總之,現金總流入總流出比不算高,只要做好經營活動中現金流向,利用投資和籌資活動中現金來進一步發展,這未必不是對公司有益。

(三)08年主要所屬行業(電器機械及器材製造業)財務能力比較

從上表的財務能力指標可以看出,海爾在行業中,盈利能力、周轉能力和獲現能力都屬於上等水平,有較強的能力;在行業中擁有最強的是償債能力,不管是流動償還債務,還是非流動償債;而相對於行業較弱的是發展能力,海爾的資產增長較慢,遠遠落後行業公司水平,但是利潤方面增長也能高出其他行業公司,表現出很強的經營能力。

近幾年來看,海爾在該行業上財務能力水平算是強度的公司,目前,仍然是一家國內家用電器龍頭企業。

(四)總體經營情況分析

海爾是從事電冰箱、電冰櫃、家用空調、商用空調、小家電及其他相關白色家電產品生產經營的領先家電企業,以「海爾」品牌生產和銷售產品。截至2008 年12 月31 日,公司的銷售市場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全球主要國家,公司擁有3.5 萬名員工,總資產122 億元。

2008 年,公司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0,408,039,342.38 元,較去年增長3.19%;實現營業利1,166,730,605.88 元,較去年同比增長29.74%;實現凈利潤978,698,583.16 元,較去年增長29.75%;其中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768,178,067.10 元,較去年增長19.35%。

2008 年,白色家電行業經歷了超出預期的嚴峻挑戰,特別是從第四季度起,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僅出口下滑,國內消費市場也受到較大影響,從而明顯拖累公司全年經營業績,導致主營業務收入未達預算和凈利潤未達預期。報告期內公司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受金融危機影響,美國、歐洲、日本等發達國家步入經濟衰退,消費需求萎縮,行業出口承受較大壓力;國內市場房地產業持續下行、偶發性的自然災害對居民的家電需求產生負面影響;國內經濟增速放緩,居民收入預期下降等因素抑制了家電產品的消費。

從產品經營看,報告期內公司冰箱業務在延續2007 年發展勢頭基礎上實現了13.89%的收入增長,競爭優勢繼續加強、市場份額繼續提升,保持了在行業的領先地位;而空調業務由於面臨激烈競爭,市場佔有率有所下滑,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15%。

2008年增加信息化系統建設投入和為提升經營管理水平而藉助外部專業團隊使管理費用上升,致使報告期內營業費用、管理費用相比去年同期有一定幅度上升。

(五)公司未來發展展望

1、行業發展趨勢以及公司發展機遇

受金融危機帶來的全球經濟放緩、國內經濟減速以及居民收入預期下降、房地產銷量萎縮等不利因素影響,國內外市場對家電產品需求開始放緩。自2008年四季度起,公司面臨的經營環境急劇轉差,我們尚無法確定當前不利經營環境能否在短期內轉好。但我國白色家電行業的長期增長動力仍未改變,特別是本土市場潛在的城市更新需求及農村新置需求依然存在。在國家「促銷費、保增長」方針下,積極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產業振興計劃、家電下鄉政策等,已有力地刺激國內市場需求。現階段因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居民消費意願降低,中高端產品需求短期內受到抑制,在未來市場轉好時,這部分需求將恢復釋放。

2、2009年公司發展戰略和經營計劃

在充滿挑戰的市場環境下,2009年公司將圍繞「為客戶創新」這一核心目標,以為客戶創造價值為導向,重點通過實施維持有正現金流的銷售增長、網路創新、產品創新和機制創新,不斷提升公司競爭力,繼續保持公司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保證企業實現長期穩定可持續發展。

3、資金需求和使用計劃

2009 年預計資金需求主要為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所需資金, 項目類投資將根據公司規定,履行程序後實施,目前尚未確定。

4、據此,我們預計公司在下個年度經營成績會更加出色以及股票市場會有突破!

(六)學習心得

一學期以來,老師採用特殊的教育方法,使我們不再只是依循導矩照著書本讀,先從財務能力逐一教會,慢慢學會財務報表初步分析,不僅在作業嘗試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還利用整個學期的知識來深入分析自選一個上市公司,讓我們對財務報表分析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認識。老師這種以案例的方式教學讓我們感受到你的用心良苦。經過這次的經歷,使我們認識到了學習不光要學習書本上理論的東西,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實際的操作,把書本的東西通過操作來融會貫通,這樣能夠更好的熟練地運用知識。一個學期的學習使我們從當初對財務報表厭煩的態度轉變到對此功課的興趣上來,面對諸多的公式和數字,我們沒有感覺到厭煩無力,相反數字卻反映了信息,我們通過對數字的分析把它變成了文字,一切的一切,與老師的教導是分不開的。

在此,感謝教導我們的老師!

2. 海爾集團產業選擇的分析

海爾集團產業選擇的分析:海爾作為一個多元化發展的企業,對於目標產業的選擇進入都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和方式, 一個企業能否成長,第一個決定性因素就是主持這個企業經營的企業家是否具備足夠的素質、知識和能力,或者說第一決定性因素就是這個企業能否擁有一個具備足夠素質、知識和能力的企業家。東方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說:「一個企業的興衰,70%的責任在於企業家。」西方管理學宗師德魯克說:「一個企業組織只能在企業家的思維空間之內成長。」正因為這樣,人們總是把克萊斯勒的復興、GE的強大歸因於企業家艾科卡和韋爾奇。總之,一個企業倘若要成功,首先必須擁有一個卓越的、志存高遠的企業家。
目前階段,中國企業還無法形成組織化的結構系統,沒有一個自身良好運行的system;巴菲特看重的不是一個公司里有沒有天才企業家,而是有沒有一個system、組織效率。中國只能靠企業家個人英雄打天下。這源於各自的經濟結構不同。
西方的企業家不那麼重要的原因是因為西方有成熟的經理人市場可以隨時替代。但是中國沒有經理人市場,企業家往往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中國看一個企業有沒有未來應該重點觀察它的企業家。
企業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呢?這是一個永遠都無法定量檢測的問題,更多地只能依賴於定性描述。
美國管理學協會花了5年時間,對4000名企業管理者進行了分析研究,從中選出了1812名最成功的管理者,發現一個成功的管理者一般應具備以下20種能力:
(1)工作效率高;
(2)有主動進取精神,總想不斷改進工作;
(3)邏輯思維能力強,善於分析問題;
(4)有概括能力;
(5)有很強的判斷能力;
(6)有自信心;
(7)能幫助別人提高工作能力;
(8)能以自己的行為影響別人;
(9)善於用權;
(10)善於調動別人的積極性;
(11)善於利用談心做工作;
(12)熱情關心別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系;
(13)能使別人積極而又樂觀地工作;
(14)能實行集體領導;
(15)能自我剋制;
(16)主動果斷;
(17)能客觀地聽取各方面的意見;
(18)對自己正確估價,能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19)勤儉刻苦和具有靈活性;
(20)具有技術和管理方面的知識。
以上20條,有的屬於才能,有的屬於個性,還有的則屬於處理人際關系方面的社會能力。
在日本,則有企業家需要具備「十項品德」和「十項能力」的說法。其中,「十項品德」包括:
1、 使命感。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有完成任務的堅強信念。
2、 信賴感。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保持良好關系,互相信任與支持。
3、 誠實。在上下級和周圍關系中,都能真心真意,以誠相待。
4、 忍耐。具有高度的忍耐力,不隨便在群眾面前發脾氣。
5、 熱情。對工作認真負責,對同事與下級體貼關心。
6、 責任感。對工作敢於負責任,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7、 積極性。對任何事情都要主動,以主人翁的態度去完成。
8、 進取心。能在事業上積極上進,不滿足於現狀,始終保持勇往直前的精神。
9、 公平。對人對事都秉公處理。
10、 勇氣。對於危險的工作能親自動手,有向困難挑戰的勇氣。
企業家最不可或缺的素質和能力應該是:雄心壯志、膽識、決斷力、號召力、統馭力和體力。
C(Capital)——資本
企業的組建與誕生,需要有資本的投入。企業的持續成長,需要有持續的資本供給。一個企業從誕生到分階段地一步步成長,再到最後成就為大型公司,必定是一個 「融資——投資——再融資——再投資」的規模不斷放大的資本循環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伴隨著大量收購、兼並、重組、合資、戰略結盟等活動的資本擴張過程。在企業成長的任何一個階段,只要資本供血中斷或出現資本短缺,企業都有可能在走向成功的過程中而前功盡棄、中途夭折。而那些已經成為藍籌公司的大企業,也從來沒有停止過大規模的資本吞吐。惟其能維持大規模的資本吞吐能力,它們才能維持其在產業競爭中的領導性地位。實證研究表明,一個企業能否或能以一個什麼樣的速度成長成為一個大藍籌企業,一個很重要的制約因素就是它動員和吸納資本的能力和效率究竟有多大。大多數大型公司的成長史,實質上就是持續地和大規模地動員和吸納社會資本的結果。惟其能夠持續地和大規模地動員和吸納社會資本,它們才得以形成足夠量級的資本規模去追逮或承接大型的產業機會(比如工業革命時期從事遠洋貿易和鐵路建設的機會,今天進入航空航天和石油化工產業的機會等,都極其倚賴資本規模)。亦惟其能夠持續地和大規模地動員和吸納社會資本,它們才得以以過人的資本優勢培植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吞並或擠垮競爭對手、通過收購兼並等手段先佔性地控制產業資源。
在ECIRM模型中,「C--資本」要素的質地優劣可以歸結為三點:(
1)資本規模,即資本量的大小,包括公司的存量資本多少、市值規模大小、需要時候可望實現的融資額多少等。
(2)資本成本或資本價格,即公司佔用的存量資本成本和增量融資成本。
(3)資本生成的速度,即融資的時效性。努力做到資本生成規模大,成本低,速率快,應該是所有公司在改善資本要素的品質方面所致力於追求的目標。
人們也可以依據這三個指標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競爭優勢和成長質量。
圍繞資本生成的「規模-成本-速率」要求,我們傾向於從下列幾個方面來考察一個特定公司之「C--資本」要素的質地優劣:
公司現有的或存量的資本實力(含存量資產和現有資金)。
公司的資信質地,比如資產的質押能力強還是弱,財務報表情況是否符合資本提供者的要求,公司是否具備上市條件等。
公司的融資渠道,即公司在銀行信貸、證券市場、商業信用和風險投資等方面的融資渠道是否暢通。
公司的信譽。
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比如相應的專業人才、經驗、膽魄、執行力等。
&資本的贏利模式:是收取固定收益還是分享剩餘收益,是分享經營利潤還是尋求資本增值?總之,成功的公司或者競爭為王,或者壟斷制勝,終究離不開源源不斷的和大規模的資本供給。一個致力於成為現代公司的企業,必須確立資本信譽,擅用金融工具,廣開資本通路,拓寬金融渠道,擴大資本規模,擅長資本運作,努力構建起一個可持續、大規模和有效率的資本吞吐體系。
I(Instry)——產業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還與它所在或所選擇從事的產業或產品領域緊密相關。邁克爾·波特說:「制定戰略很重要的一步,是企業家必須花心思好好界定企業所經營的產業。」產業選擇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是至關重要的,這種重要性至少體現在兩方面:
首先,產業的盈利能力制約著產業內廠商的盈利水平。邁克爾·波特著名的競爭戰略理論早已揭示,一個產業的長期盈利水平最終是由五種力量制約的:買方的侃價能力、賣方的侃價能力、進入壁壘、替代品的威脅和業內廠商的競爭結構。該理論認為,當產業內競爭者、替代品、潛在進入者、供應商和客戶這五種競爭力量強大的時候,產業競爭將必然趨向激烈,激烈的競爭將使產業贏利能力下降。因此,企業為追求滿意的贏利,就應該找出最佳的產業定位,以期能對抗這些競爭力的作用。資源戰略學派的重將、哈佛商學院教授科利斯指出:「產業選擇對於企業戰略獲得長期成功是至關重要的。公司績效的最好預報器就是公司賴以展開競爭的產業的獲利能力……公司賴以展開競爭的產業的基本經濟狀況在公司績效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工具性角色。」
其次,產品市場總量和產業規模決定著企業的成長空間和規模極限。有的產品,市場總量小,產業規模不夠,局限於該領域的企業,即便競爭為王成了該領域的壟斷性企業,也不足以成就藍籌規模。為了說理,我們無妨往極端里說,如果是賣茶葉蛋、做打火機,那麼無論如何是做不成一個藍籌企業的。能夠成就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在產品和產業選擇上,要麼是選擇一個產品或產業具備足夠大的規模(比如石油、飛機製造、麥當勞式快餐、航空航天、鋼鐵、電力等),要麼是企業的戰略能力和系統能力足以能夠把多個產業多個產品有效率地納入自己的事業領域。當然,企業的成就也有一個成長的過程,它們的產品或產業選擇不是一步到位的。通常情況下,企業成長的一個其典型路線往往是,從一個產品做起,然後是多個相關產品,然後是由多個相關產品組成的一個產業,然後是進入相關產業,最後甚至進入非相關產業,最終發展成為從事多個產業、擁有n個產品的巨型公司。
一個特定公司在ECIRM模型中「I--產業」要素的質地優劣:
(1)產業規模,即產品市場及其利基的總量大小。
(2)產業的競爭結構和產業吸引力。
(3)產業盈利模式。
(4)產業政策:包括產業的結構政策、產業的組織政策、產業的技術政策、產業的布局政策、本國產業與國際產業關系的政策、產業促進和限制政策等。
(5)公司業務組合中多元產業之間的協同效應狀況。
(6)公司經營特定產業的效率優勢。
一個志在長遠的企業所從事的產業或業務應該經得起下列問題的檢驗:
(1)公司所在或擬進入的產業,其市場和利基規模足夠大嗎?產業趨勢是增長還是衰退?
(2)產業的競爭結構和長期盈利水平合適嗎?演變趨勢如何?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改良產業的競爭結構和長期盈利水平?
(3)公司所在或擬進入的產業有現實的盈利模式嗎?公司掌握了這個盈利模式的成功要點嗎?
(4)政府的產業政策有利於產業的發展和本公司的成長嗎?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產業政策或利用產業政策?
(5)公司所擁有或所准備擁有的多元產業或多元業務之間能夠產生協同效應嗎?這種協同效應足以抵銷增加的管理成本嗎?
(6)本公司是該項業務的最佳擁有者嗎?或者說,本公司能以最優效率從事該項業務嗎?如果不是,則意味著:第一,本公司從事該項業務沒有最後的競爭優勢;第二,其它公司可以以比本公司更優的效率從事該項業務,所以如果本公司出於某種因素(比如為了配套其它業務)確實需要該項業務,它可以以更低的成本通過市場交易的方式獲得(即從效率更優者那裡購入)。
總之,企業在產品和產業選擇上,必須進入或必須創造條件准備進入那些市場足夠的大型產業,而且必須有能力創造產業利基,主導產業秩序,領導產業升級換代。
R(Resource)——資源
資源是指一個企業從事某一特定產品或產業的經營所必須具備的那些有形的和無形的生產要素、條件、技能(Skill)和能力(Capabilities)。這些資源,可以粗略地分類成: (1)天然資源:比如礦藏、土地、水利、景觀、氣候;
(2)物質資源:產品、技術、裝備、資產—甚至是存貨;
(3)人力資源:團隊、技工、熟練工、低成本勞工等;
(4)市場資源:品牌(產品、人力和資本市場)、營銷網路、客戶、供應商;
(5)公共關系資源;
(6)從事特定產品或服務的企業經營所必備的要素等。
首先,資源決定著企業能做什麼,即企業的業務范圍。一切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都是一個投入資源然後轉化為產出的過程。企業只有資源才能生產經營,擁有什麼樣的資源就從事什麼樣的生成經營。
其次,資源決定著企業能做多大,即企業的成長空間。企業的成長總是受資源約束的,在一定的生產函數或技術水平下,企業所能達到的成長極限是被其所擁有的資源量限定的。有多少資源,只能做多大的企業。存量資源的多少決定著企業所能達到的經營規模大小,獲取或積累增量資源的速度,制約著企業的成長速度。
再次,資源決定著企業的競爭優勢。
基於資源的公司戰略觀認為,公司戰略的立足點在於開發並利用內部的資源和能力來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其要點有三個方面:
(1)選擇能夠利用公司的主要資源和能力的戰略。戰略不能偏離自身資源和能力的基礎。
(2)確保公司的資源和能力能被充分利用並使贏利潛力發揮到極致。
(3)建立公司的資源基礎,填補資源缺口。當然我們也注意到,由於資源具備耐久、專業化和非流動的特性,將約束公司的行動方向。擁有寶貴資源的公司將從中獲取源源不斷的利潤。競爭環境的變化可能降低現有資源的價值。環境一發生改變,現有資源即可能讓公司陷入行動慣性的陷阱。塑造了公司現有戰略框架、流程、關系和價值的資源,通常是使公司陷入行動慣性的元兇。
在ECIRM模型中,我們傾向於從如下幾個方面考察一個公司之「R--資源」要素的質地優劣:
(1)資源保有量。
(2)基於資源對產業機會和競爭優勢的貢獻看資源的價值性、稀缺性和不可模仿性。
(3)公司獲得資源的規模、成本和速度。
(4)公司所處的資源環境。
總之,任何一個產業,都有著其特定的資源要求。從事任何一個產業的經營,都必須佔領、控制、擁有或培育出與之相適應的產業資源。否則,企業家再能幹也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貨幣意義上的資本再充裕也無法轉化為現實的生產過程。
M(Management)——管理
當資本和資源都為著特定的產業經營而聚合到一個企業體之後,如何保證企業組織在運營上的有效,從而使這些資本和資源能夠得到有效率的使用,就成為企業經營中的致命問題。在ECIRM戰略模型中,「管理」是一個促進組織結構合理和保障組織運營效率的要素。細分言之,ECIRM模型中的「M--管理」,包括(1)公司治理結構,(2)決策體制,(3)組織結構,(4)機制和流程,(5)責權利體系的安排和落實,(6)績效考核和薪籌體系,(7)企業文化和(8)企業信息化等等足以影響組織運營效率的所有方方面面。
企業人都知道,上述管理體系中的任何一個層面或環節失當、失效或失靈,都將導致企業組織的整體無效率。比如企業信息系統的失靈將誤導管理決策,企業組織結構的錯誤將造成企業整體運行的低效率,業務流程的失當將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企業文化的失敗將造成客戶滿意度下降,考核不當和激勵不足將導致人力資源流失等等。在現實中,我們很容易觀察到這樣的企業:它們有著豐厚的資源和充裕的資本,占據著重要的產業位置,但是因為體制、文化、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整個企業管理落後、效率低下,造成資本閑置,資源浪費嚴重,市場競爭力缺乏,最終不能於產業變遷和市場競爭中立於不倒。總之,要成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必須具備良好的管理,確保組織運行效率。ECIRM——企業家、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是成就企業不可或缺的五大要素。從過程看,一個公司的成長過程,就是不斷地優選企業家,持續地聚集資本,佔領最有規模和最有盈利能力的產業,整合和控制相應的產業資源,持續不斷地進行組織變革和管理改進的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任何一個要素的短缺或滯後,都將造成企業成長的停頓甚至導致企業整體的失敗。從結果看,綜觀國外成熟市場經濟體里的那些著名公司,它們每每從事著不同的行業有著迥異的企業個性,但在這五個方面卻有著高度的一致,即:
(1)企業家——優秀的企業家;
(2)資本——良好的資本信譽和可持續的、大容量的、高效率的資本通路;
(3)產業—— 市場規模巨大和行業贏利能力不俗的產業位置;
(4)資源——良好的甚至是獨占性的產業資源;
(5)管理——足以成為世界范圍內企業標桿的優秀管理。這五者中任何一個方面出了問題,都將動搖其已經晉身其中的藍籌地位。
一個企業能否成功,取決於:
1、ECIRM戰略版圖里每個要素的量級和品質;
2、五個要素之間的適配性;
3、五個要素在各自改進和發展過程中的彼此協同性。
4、五個要素構成的企業整體,作為一個系統,對外部經濟環境演變的適應性。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
第一,企業家、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等五個語匯的概念內涵是因應不同的語境而有著不同所指的。尤其是「產業」、「資源」和「管理」三個概念,岐義叢生,人們在使用中總是依據特定的語境而有特定的所指。同樣是資源戰略學派,不同的學者往往有著不同的資源內涵界定;同樣是「管理」一詞,在不同的管理學家和管理者心目中包含著不同的內容。在我們的ECIRM模型中,五個要素的概念內涵也是特定的,與其它語境下的概念內容有出入。
第二,現實中的企業成長過程,往往不是五個要素並駕齊驅、齊頭並進的,而更多的時候總是表現為某一個或某幾個要素「先行」而後其它要素跟進的勢態。比如說,可能是先有企業家後找資本然後再選擇產業、整合資源,可能是先有資本後找企業家然後再選擇產業、整合資源,可能是先有資源後有企業家和資本的加入然後再做實了相應的產業,也可能是先有了很好的產業位置和資源稟賦然後再吸引了資本和企業家的加入,等等。各種情勢,不一而足。沒有哪一個企業是天生地五要素完整適配的。企業的成長永遠是一個五要素動態平衡的過程,五要素之間的平衡是階段性的,不平衡是永恆的。
造就大公司,需要致力於五方面的戰略行動:
其一、立足長遠,致力於構建ECIRM戰略的完整版圖,而不是只專注於企業的眼前盈利。在我們看來,這是一個藍籌型企業家與一個普通生意人的分水嶺。普通生意人追求的是發財賺錢,藍籌型企業家追求的是基業長青和領袖型產業地位,在他們的思維里,穩定的企業盈利是企業長治久安和產業地位的自然結果。一個致力於造就藍籌公司的企業或企業家,應該致力於構建起ECIRM戰略的完整版圖,從企業家、資本、產業、資源和管理五個方面進行有系統的努力。當我們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可能成長為藍籌公司的時候,主要依據不在於它的中短期盈利多寡,主要判斷標准在於這個企業是否具備足夠的能力和效率構建起完整的ECIRM版圖並保持它們發展的可持續性。五個要素中,缺失任何一個或若干個,企業都將行而不遠。
其二、持續提升ECIRM戰略里每個要素的量級和品質。
1、企業家:永無止境地追求企業成長是企業家精神的魂魄,企業家的能力與才幹是企業成長的大限。一個致力於成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必須致力於營造一套優選企業家的機制和文化,或者能促使在位企業家持續改進其素質和能力,或者能以優替劣地實現企業家的有序更新和過渡。
2、資本:全方位構建和疏通企業吸納資本的渠道,在資本規模、資本成本、資本增值率和資本循環的可持續性等四個方麵塑造企業的資本強勢,營造企業的資本競爭力。
3、產業:盡量淡出規模不足的行業,集中資源佔領總量大、利基厚、盈利能力強的產業,而且要十分注重踏准產業生命周期和循環周期的節奏。
4、資源:不遺餘力地發育、整合和控制產業資源,擴大資源的規模,改善資源的品質。
5、管理:完善公司治理機制,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塑造良好的企業文化,持續提升管理水平,促進企業運營效率。
其三、努力促進五要素之間的性質適配和功能藕合,推動五要素的結構優化。任何一個企業的ECIRM五要素都形成一個特定的結構,這個結構的形成或者因為天然的原因,或者因為歷史的原因。一個致力於成為藍籌公司的企業,必須因應發展的需要,隨時檢視自己ECIRM五要素的適配性,並持續地推動五要素的結構優化:或者基於資源重組業務和發育能力,或者基於業務重組能力和整合資源,或者基於能力發育資源和重組業務。
其四、保持五個要素在各自改進和發展過程中的彼此協同性。ECIRM五要素中的任何一個要素,都會有其自主的演進軌跡和發展進程。有的往這個方向演進,有的往那個方向演進;有的發展快些,有的發展慢些。企業在需要保證五個要素之間性質適配的同時,還需要確保五要素之間演進方向的一致和發展速度的協同。否則,過量的要素將形成閑置和浪費,不足的要素將成為「短板」而制約企業的總體效率和發展。在改進五要素的努力中,補長短板的邊際效果最大。所以,企業要致力於保持五要素各自發展過程中的協同性,重點是發現「短板」、補長「短板」。
其五、對外部經濟環境變遷作出適時反應,或者引導環境朝有利於自己的方向改變,或者改變自己以適應環境演變的新態勢。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企業更多地是適應環境和利用環境。在成長成為產業領袖之後,大公司往往有著足夠的產業勢力,這時候公司可能主導產業的秩序和業態,領導產業的走勢和方向,就是說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環境。

3. 數字的奧秘:中國上市公司財務分析案例目錄

深入探討上市公司財務狀況,讓我們通過一系列案例來揭示數字背後的秘密。首先,了解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的一般模式是關鍵,它為我們解讀財務報表提供了框架。

具體來說,以東風汽車收購鄭州日產為例,我們將剖析這筆交易的財務影響,揭示並購背後的成本效益分析和潛在風險。接著,同仁堂分拆上市後的業績表現,展示了公司戰略調整如何影響財務數據。

兗州煤業與煤炭生產板塊的橫向比較,揭示了行業競爭中的財務優勢與劣勢。青島海爾的財務分析,展示了家電巨頭在成本控制和盈利能力上的獨到之處。長虹銷售高速增長背後,財務數據是如何支撐其市場擴張的策略的。

北人股份的財務狀況,是我們研究傳統製造業轉型時,如何通過財務指標來衡量企業變革成果的窗口。在浦發銀行與招商銀行的遞延稅款項目中,我們關注的是會計報表附註中的細節,以理解稅收策略對財務報表的影響。

銀廣夏的案例,揭示了財務報表舞弊的警示,財務分析如何揭露潛在的欺詐行為。托普軟體的財務分析則著眼於技術公司的研發投入與回報之間的平衡。最後,豐樂種業的財務分析,為我們展示了農業企業在行業波動中的財務穩健度。

4. 海爾集團財務狀況分析論文

海爾集團財務狀況分析論文

海爾集團公司(簡稱:海爾),於1984年在青島創立,是一家生活解決方案提供商。公司從開始單一生產冰箱起步,拓展到家電、通訊、IT數碼產品、家居、物流、金融、房地產、生物制葯等領域,從製造產品逐漸轉型為製造創客的平台。公司旗下青島海爾(股票代碼:600690)和海爾電器(股票代碼:01169)兩大平台上聚合了海量創客及創業小微。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海爾集團財務狀況分析論文 ,歡迎閱讀。

摘要:

財務分析是對企業過去及現在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以及風險狀況進行的分析活動,它是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的重要組成內容。以海爾集團為研究對象,對海爾集團的經營狀況、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獲利能力、發展能力進行分析,對其經營業績作出評價並對未來發展提出建議。

關鍵詞:

財務;指標;分析;海爾集團

財務分析是進行企業投資決策的重要手段。通過財務分析,藉以評價投資對象的投資價值,了解投資風險,並預測其未來可實現的經濟效益。財務分析的基本方法就是建立評價指標體系,以此對投資對象進行財務分析和評價。通過對財務狀況進行深入的分析,可以發現企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並能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海爾集團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電製造商、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海爾在全球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製造基地和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5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2010年海爾集團實現全球營業額1180億元。在創新實踐中,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本文通過2008年到2010年這三年財務數據對海爾集團進行縱向比較,分析海爾的.財務狀況及發展進行分析。

1償債能力分析

先對短期償債能力分析,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每年都大於1,就已經表明公司隨時有足夠能力去填補流動負債,再進一步分析,流動比率從2008年的256.03%下降到2010年的176.92%,兩年內下降幅度較大,主要是流動資產增長不及流動負債快而引起的;速動比率在2008年比2007年下降了80個百分點,到10年又比2009年上升15個百分點,似乎與流動比率相矛盾,原因在2009年公司存貨積壓增加,到2010年時變賣存貨,這樣相對速動比率就有小幅度上升。現金比率與現金流動負債比都處於下降狀態,其中現金比率2008到2010年分別為77.19%、59.87%、55.39%,2010年比2008年下降20多百分點,現金流動負債比也從2008年的58.39%下降到2010年的29.65%,下降將近30個百分點。雖然兩者都在下降,但是不存在短期償債風險,也同時證明公司試圖更大利潤流動負債為經營服務,只是應注意其合理性,不能過分擴大流動負債。從長期償債能力上看,2010年資產負債率為37.03%,所有者權益比率為62.97%,權益乘數為1.59,而有形凈值債務率為59.87%(影響不大),這些都是表明公司資本雄厚的實力。

2盈利能力分析

從表中我們可以分析,營業毛利率快速增長,銷售凈利率也隨之上升,營業毛利率從2008年的14.04%上升到2010年的23.13%,僅僅兩年時間就將營業毛利率提升4.12個百分點,使得銷售凈利率也在兩年內上升了1.4個百分點。在成本費用利潤率中,因為營業成本減少而營業收入增加,所以也從2008年的2.43%上升到2010年的3.88%,但是期間費用一直在增加會影響成本費用利潤率上升幅度不大。總資產利潤率的增長,2008年到2010年分別為6.07%、8.95%、9.71%都處於穩步且大幅度增長,因為它的增長也直接引起總資產凈利率和總資產報酬率上升,最後使得兩者在2010年分別上升到8.44%、10.60%。分析得出能引起總資產利潤率上升的因素是流動資產利潤率和固定資產利潤率,其中流動資產利潤率增長幅度不大,到了2010年才為14.53%,兩年內只上升4.41個百分點;而固定資產利潤率從2008年到2010年上升19.30個百分點,達到2010年的4723%,是流動資產利潤率的3倍多,出現了資產配置不合理問題,很可能是流動資產過多,相應的固定資產不足,很容易出現流動資產閑置或浪費和固定資產過渡使用。就目前來說,資產配置問題還不能直接拉下總資產利潤率。

在資本盈利上看,很明顯知道,營業盈利與資產盈利能力都逐漸加強,直接使得資本盈利能力增強。所有者權益利潤率兩年內就增長了一倍多,也使凈資產收益率增長一倍多,到2010年時兩者分別為15.41%、13.26%。股本在2009到2010年都沒增加,利潤的增加長促使股本收益率增長,分別為59.51%、73.12%,還有資產保值增值率都比100%大,所以說盈利能力在逐漸加強。

3營運能力分析

盈利水平和經營管理狀況的營運能力分析是必要的財務指標分析,它的強弱直接影響獲利多少。公司總資產周轉率在2008和2009年間還能保持一定增長,分別為2.57 和3.00次,可是一到2010年就下降到2.60,周轉天數也比2009年增加了18天多,雖然有所下降,但是比2008年還算不錯,引起總資產周轉率在2010年下降的原因是固定資產和流動資產的周轉率都下降。其中流動資產周轉率由2009年的4.41次下降到2010年的3.89次,還比08年的4.16次少,且兩年內平均周轉天數增加了8.69天。進一步分析流動資產結構中的存貨和應收賬款的周轉率,存貨周轉率在兩年間都是下降趨勢,從2008年的15.15次減少到2010年9.78次,周轉天數也增加13天;應收賬款周轉率與存貨周轉率恰恰相反,從2008年到2010年,應收賬款周轉率上升27.81次,周轉天數減少13天多,由於存貨周轉率處於下降狀態,所以應收賬款周轉率在一定程度上還不及把流動資產周轉率拉升。固定資產周轉率波動與總資產周轉率變化相似,先增長後下降,直到2010年時的固定資產周轉率水平比2008年的要高,周轉天數平均減少了0.4天。周轉水平還可以說穩定,但是還需要有待提高。

4發展能力分析

先從營業增長方面上看,營業收入增長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別為18.90% 50.18% 3.18%,在2009年還能保持大幅度增長,但到2010年就明顯減緩,可能受經濟環境的影響,在市場上蒙受損失較多,這就引起2010年收入增長減慢;營業利潤增長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別為36.62% 49.83% 29.74%,2010年營業利潤增長在營業收入增長減慢下也開始放慢速度,當年投資收益也增長不少,所以減少20個百分點,還是屬於快速增長的;利潤總額和凈利潤增長變化相似,由於所得稅稅率沒多大變化,所以增長率也相差無幾,其中2009年增長率為100%,說明當年經營業績相當不錯,到2010年就下降到30.00%,也是之前分析的原因直接引起的。

在資產增長上看,總資產增長率2008年到2010年分別為25.07% 32.00% 9.31%,也是先增後降的變化,其中2010年流動資產增長率為0.93%,固定資產為4.11%,都是自2009年後資產規模沒有過大的擴張,就是資產增長率較小,也引起營業收入增長減緩,營業收入增長率與總資產固定資產增長率相對較小,而比流動資產增長率就較大,所以還需要調整一下資產結構,建議適當增加流動資產比重。

從資本增長率分析,股本只是在2009年增長11.47%,2010年沒有變化,股東權益增長率2010年比2009年略有下降,因為公司開始利用負債經營生產,其下降有利於公司發展;2010年累計保留盈餘率在未分配利潤大有增長而股本不變下比2009年略有上升,增長水平還是能保持上升的。總之,在2010年發展水平比2009年有一定下降,應該盡快解決資產結構上的增長問題,這樣才能取得更多的收入,提高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荊新,王化成,劉俊彥.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4).

[2]王慶成.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5.

[3]詹母斯·范霍恩等著.現代企業財務管理[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4]李相國主編.企業財務管理[M].北京:中國審計出版社,1993.

;

5. 論海爾戰略管理論文(swot分析法)

優勢:
海爾公司自1984年成立以來,以其強勁的勢頭成為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名牌。目前已擁有包括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100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群,產品已遠銷世界各地。自1998年以來,出口創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是中國家電業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22年的創業之路,每一步,都獲得了令人矚目的輝煌成就,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受到了高度贊譽與評價。海爾針對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制訂了不同的價格,通過製造差別化產品來滿足差別消費人群,制訂差別的價格歧視。從而使企業形象在提升,銷售量在增長,市場份額在擴大。到目前為止海爾集團已在國內建立營銷網點數萬個,海外營銷網點38000多個。產品已銷往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實現出口創匯2.8億美元,自1998年以來,出口創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是中國家電業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在山東省,海爾超過專業外貿公司成為進出口額第一的企業。海爾集團經過19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個有冰箱輻射到空調、洗衣機彩電熱水器乃至手機的龐大家電產業群。這個產業鏈從青島出發,一直延伸到個大洲的疆域,形成一條黃金產業帶。規模促進上下游企業發展,產業鏈降低企業經營成本,製造鏈湖動區域經濟發展。
技術優勢:海爾有9種產品在中國市場位居行業之首,3種產品在世界市場佔有率居行業前三位,在智能家居集成、網路家電、數字化、大規模集成電路、新材料等技術領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在國際市場彰顯出發展實力。"創新驅動"型的海爾集團致力於向全球消費者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實現企業與用戶之間的雙贏。
創新優勢:目前,海爾累計申請專利6189項(其中發明專利819項),擁有軟體著作權589項。在自主知識產權基礎上,海爾還主持或參與了近百項國家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其中,海爾熱水器防電牆技術、海爾洗衣機雙動力技術還被納入IEC國際標准提案,這證明海爾的創新能力已達世界級水平。
(3)管理優勢:海爾探索實施的"OEC"管理模式、"市場鏈"管理及"人單合一"發展模式均引起國際管理界高度關注,目前,已有美國哈佛大學、南加州大學、瑞士IMD國際管理學院、法國的歐洲管理學院、日本神戶大學等商學院專門對此進行案例研究,海爾"市場鏈"管理還被納入歐盟案例庫。海爾"人單合一"發展模式為解決全球商業的庫存和逾期應收提供創新思維,被國際管理界譽為"號准全球商業脈搏"的管理模式。
(4)企業文化優勢:企業文化的長期熏陶;員工素質的相對較高;多年規范化管理相當好的基礎;真正把信息化作為一把手工程,難得有一名老總能夠對信息化分析得如此透徹,闡述得頭頭是道;觀念轉變在前,流程再造在後,二者相輔相成,交互前行,從張瑞敏砸冰箱開始,首開海爾觀念轉變之先河,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才有現在的海爾等等。
劣勢:
(1)產權不清晰.與跨國公司相比,資金、技術、管理等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泛濫化的品牌延伸,缺乏時代感的品牌運作。未來接班人的困惑,內在的脆弱,海爾文化與國際文化的匹配問題。作為中國企業的特殊性,自身的建設問題。核心技術的開發,人才的把握,自身的定位準確與否。
(2)海爾在聘任機制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只注重對技術和知識的考察,而忽略了對個人能力的考察。海爾員工是創新主體,還十分重視對人才的培養,他實行「賽馬不相馬」的動態管理機制,目的在於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平台,促進人才的發展環境,實現能者上,平庸者下。對於海爾員工來說,逐漸建立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的危機意識,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在集團內部形成了人人爭先,優勝劣汰的良性循環氛圍,推動了海爾的不斷前進。但同時,它只注重了技術的培養,忽視了對員工能力的培養。
(3)在電腦方面,海爾略顯力不從心,產品開發和技術的創新都有待進一步的提升。海爾集團旗下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電腦、熱水器、手機、家居集成等,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海爾冰箱和海爾洗衣機,曾唄國家質檢總局評為首批中國世界名牌。但在電腦方面,海爾集團卻顯示出其較為弱勢的一面。
(4)海爾的外部信息,尤其是與國內供應商、分銷商的電子數據交換,一直處於兩難境地,采購和分銷成本的降低仍然難以徹底實現,它希望它的供應商和分銷商的信息化水平都能夠跟上它自己,但實際情況與預計卻是大相徑庭,沒有人能跟得上海爾的步伐,海爾最終是孤掌難鳴。試問有哪些家能夠真正與海爾實現網上訂單?個別用戶的點菜式訂貨究竟是不是新聞噱頭?國情所限,方法必須變通,結果仍然是回到原來的電話、傳真訂貨流程去,「信息化」徒勞無功。外部環境的不配套、不同步,是導致海爾外部信息化不成功的重要原因。
(5)海爾雖然已經進入了國際市場,企業規模也隨之不斷擴大,但是在與世界級大企業交手時還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國際競爭力依然不強. 海爾的國際化到了一個關口,正遭受國外競爭對手的狙擊。中國企業希望通過海外並購來解決產能過剩和產業升級的問題。而反過來,由於產能過剩和產業升級問題沒有解決,中國企業缺乏真正的競爭力,並因此在海外並購中陷於被動。
機會:有13億龐大的人口做後盾,在「中國的就是世界的」口號下,具有中國品牌優勢的消費類概念的海爾近年來的走勢特別牛,家電行業作為大宗消費品,在逐漸富裕起來的農村正在迎來消費升級換代的背景下即將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國家的支持,國際市場的開拓。中國市場經濟的日趨成熟,中國加入WTO所帶來的機遇。
威脅:目前,海爾仍然面臨著很多威脅,伴隨著家電企業的不斷興起,技術的不斷完善,海爾必須不斷的提高科學技術創新水平,進而提高自己的優勢。此外還而應該向多產業方向發展,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面對海爾的信息化,國內同行們大約是一邊看海爾外部信息化的熱鬧,一邊加緊自身內部信息化的推進,這就是海爾所面臨的威脅,競爭對手的虎視眈眈使海爾如芒刺在背,敢於吃螃蟹的也許是英雄,但不一定是成功者。海爾外部信息化的停滯不前,也給國內的信息化產業當頭一棒;可以預見到,一旦外部信息化的時機成熟,從技術角度上講,誰也不會比誰慢多少;倘若撇開這些年來的海爾品牌宣傳效應不談,海爾競爭對手們外部信息化的成長也只是旦夕之間。

6. 海爾集團管理模式

1、OEC管理模式

海爾借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法,創造了 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模式,即目標系統、日清系統和激勵機制共同組成的管理模式,稱之為海爾的管理模式。

2、「市場鏈」負債機制

從1999年開始,海爾又創新管理模式:實行「市場鏈」SST負債機制。

3、80/20責任原則

海爾集團靈活地將「馬特萊法則」,又稱 80:20法則運用於幹部管理。即從管理學角度,把80:20作為確定比值,要側重抓關鍵的人、關鍵的環節、關鍵的項目,即20%,以帶動 80%。

(6)海爾公司股票債券成本分析擴展閱讀

海爾股份有限公司

青島海爾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1989年4月28日,它是在對原青島電冰箱總廠改組的基礎上,以定向募集資金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於1993年10月12日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 並於11月19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股票簡稱:青島海爾,股票代碼為:600690。上市十多年來,公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海爾簡介

海爾集團是世界白色家電第一品牌、中國最具價值品牌。海爾在全球建立了29個製造基地,8個綜合研發中心,19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

閱讀全文

與海爾公司股票債券成本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分析股道玄機老師 瀏覽:701
601199江南水務 瀏覽:421
買股票必須買多少股 瀏覽:111
美女自創炒股方法 瀏覽:59
指南針炒股軟體的用戶 瀏覽:126
某公司決定進行股票回購 瀏覽:390
雲南鍺業002428股票分析 瀏覽:864
買股票應該買什麼樣的公司 瀏覽:973
新賽股份股票發行價 瀏覽:475
股票基本技術分析有哪些 瀏覽:348
配資交易股票 瀏覽:443
某公司發行的股票每股盈餘 瀏覽:508
在越南能買越南股票嗎 瀏覽:156
億米網股票配資 瀏覽:965
一季度買什麼股票 瀏覽:970
法人個人炒股 瀏覽:225
一隻股票里出現多家信託公司好不好 瀏覽:483
新集能源的股票分析 瀏覽:359
股票怎麼影響上市公司 瀏覽: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