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公司入股和個人入股的利弊
法律分析:員工持股的弊端:一、股權激勵容易產生公司與員工的股權糾紛二、股權激勵應注意持股數量三、股權激勵應平衡好公司創始員工與新進員工的利益四、防止股權激勵造成高管股東對公司控制員工持股的好處:一.職工入股後即成為公司的股東;二.股東的權利通常簡稱為股權或股東權,是指股東基於其出資在法律上對公司所享有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除該條之外,公司法在很多其他條文中都規定了股東的具體權利。
法律依據:根據《關於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試點的指導意見》之一規定:依法合規原則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應當嚴格按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履行程序,真實、准確、完整、及時地實施信息披露。任何人不得利用員工持股計劃進行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等證券欺詐行為。(二)自願參與原則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應當遵循公司自主決定,員工自願參加,上市公司不得以攤派、強行分配等方式強制員工參加本公司的員工持股計劃。(三)風險自擔原則員工持股計劃參與人盈虧自負,風險自擔,與其他投資者權益平等。員工持股計劃的主要內容(四)員工持股計劃是指上市公司根據員工意願,通過合法方式使員工獲得本公司股票並長期持有,股份權益按約定分配給員工的制度安排。員工持股計劃的參加對象為公司員工,包括管理層人員。
❷ 我可以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嗎
不能,依據《證券法》。 第七十三條 禁止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證券交易活動。 第七十四條 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 (一)發行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二)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三)發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四)由於所任公司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 (五)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由於法定職責對證券的發行、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 (六)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七)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人。 第七十五條 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 下列信息皆屬內幕信息: (一)本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 (二)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資的計劃; (三)公司股權結構的重大變化; (四)公司債務擔保的重大變更; (五)公司營業用主要資產的抵押、出售或者報廢一次超過該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六)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可能依法承擔重大損害賠償責任; (七)上市公司收購的有關方案; (八)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 第七十六條 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不得買賣該公司的證券,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
❸ 個人入股與公司入股的利弊
個人入股與公司入股的利弊
個人入股與公司入股的利弊,法律是我們的保護傘,但有的時候就會有一些居心叵測的人鑽法律的空子,又或者設下法律的陷阱,讓有些人不注意就掉落於陷阱里,以下是關於個人入股與公司入股的利弊。
以公司名義入股的利弊
利就是逃避風險,如果被入股公司後面經營不善,產生債務,最終是由股權持有公司承擔.弊的話就是,凡是只能以公司名義.
對公司來說屬於公司增資行為,公司增資的具體法律程序,要看該公司的性質.對於有限責任公司來講,公司新增資本時,公司股東和公司股東以外的其他人均可以認繳出資,但公司股東有權優先認繳出資,並且公司股東以外的其他人是否能夠認繳還受限於有限責任公司章程的規定.
員工持股的弊端:
一、股權激勵容易產生公司與員工的股權糾紛股權激勵改變了員工單一的雇員身份,成為公司股東。一旦因為員工跳槽或者員工被解聘而引發勞動糾紛,情況就會變得復雜,因為在勞動糾紛之外,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公司與員工之間的股權糾紛。
對於上市公司來講,情況要樂觀很多,因為員工只是股票二級市場的一員,但是對於有限責任公司,就必須要慎重處理。因此,公司在制定員工持股方案時必須將與員工產生勞動糾紛後的退股方案設計完善,否則極易陷入股權糾紛的泥沼之中。
二、股權激勵應注意持股數量持股過多造成的後果就是人人都是百萬富翁,千萬富翁,那麼作為高管和員工就會喪失工作的激情,正如報道的那樣,深圳創業板的公司每天都在進行著富翁神話,結果這些公司的老總都去搞其他投資了;持股數量過少,則無法讓高管和員工感受到持股的激勵作用,同樣不會產生凝聚力,因此,對於持股數量的選擇致關重要。
三、股權激勵應平衡好公司創始員工與新進員工的利益如果不進行認真策劃,股權激勵很容易造成老員工坐吃老本,新員工付出很多卻無法趕超老員工的情形
因此,如何保障老員工作為創始者的利益,又不降低新員工的工作激情就非常重要,否則容易因為造成分配不公,而產生公司分裂。所以,進行股權激勵時應當分別對創始員工和新進員工進行股權激勵設計。
四、防止股權激勵造成高管股東對公司控制股權激勵如果不注意控制,極有可能造成公司被經理層控制或者產生董事會股東會僵局的情形,從而影響公司運營,作為公司創始股東來講,產生這樣的情形也是極其悲哀的。
與陳曉之爭應該成為企業家進行股權激勵的警鍾。股權激勵方案中,如何保證原始股東的控制權應當排在整個股權激勵方案的首位。
員工持股的好處:
一. 職工入股後即成為公司的股東;
二. 股東的權利通常簡稱為股權或股東權,是指股東基於其出資在法律上對公司所享有的權利。我國公司法第四條規定,公司股東依法享有資產收益、參與重大決策和選擇管理者等權利。除該條之外,公司法在很多其他條文中都規定了股東的具體權利。
股東權利歸納起來可分為以下十二類:
(1)發給股票或其他股權證明請求權;
(2)股份轉讓權;
(3)股息紅利分配請求權,即資產收益權;
(4)股東會臨時召集請求權或自行召集權;
(5)出席股東會並行使表決權,即參與重大決策權和選擇管理者的權利;
(6)對公司財務和監督檢查權和會計財簿的查閱權;
(7)公司章程和股東會、股東大會會議記錄、董事會會議決議、監事會會議決議的查閱權和復制權;
(8)優先認購新股權;
(9)公司剩餘財產分配權;
(10)權利損害救濟權利和股東代表訴訟權;
(11)公司重整申請權;
(12)對公司經營的建議與質詢權。
對於股份有限公司來講,公司新增資本,應當通過發行新股的方式,股份有限公司為增加註冊資本發行新股時,公司股東以及公司股東以外的其他人均可以認購新股.
要仔細了解准備入股公司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人員狀況、股本結構等,然後還需要仔細分析該公司的市場成長前景.根據工商注冊資金進行初步了解公司主要股本結構,然後可以找會計師事務所進行資產審計或者雙方協商評估.
入股是指公司成立後,原始地取得股東權.只要公司一方有增加股東的必要,投資方有購股投資的意思,雙方一經合意,建立認購契約,即告入股.入股雖以契約方式進行,但並非建立僨法上的契約關系.一般應按有關法律及公司章程辦理.新入股的'股東,對於未入股前公司債務也應負責.
1、入股程序:以自然人入股程序相對簡單,以公司名義入股程序相對復雜;
2、操作方式:自然人入股是直接操作;公司入股是間接操作;
3、稅收:自然人入股可避免公司重復納稅,公司重復納稅;
4、收入分紅:以個人名義入股,以後公司的收入分利屬於個人,如果以公司入股,收入分利屬於公司;
5,形式:個人入股是自然人形式入股,公司入股是法人形式入股;6?登記:需到工商部做股權變更手續,需到工商部做股權變更手續;7、責任:責任由入股自然人承擔,責任由入股公司承擔.
股東
"股東代表訴訟",是指公司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在執行職務時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公司章程的規定,給公司造成損失,而公司又怠於行使起訴權時,符合條件的股東可以以自己的名義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的訴訟.
(1)機理: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代理性,具有公益性目的.有別於共同訴訟(代表人訴訟)以及集團訴訟.
(2)原告資格:有限公司的任何一名股東,股份有限公司連續180日以上單獨或者合計持有公司1%以上股份的股東可以代表公司提起訴訟.
(3)被告范圍:一類是《公司法》第151條規定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另一類是第151條第三款規定的"他人",即他人侵犯公司合法權益,給公司造成損失的.
符合條件的股東也可以提起股東代表訴訟.這里的"他人"應當包括任何侵犯公司利益的自然人和企業,例如大股東、實際控制人,或不法侵佔公司資產的債務人等.
以公司名義入股注意事項
准備成立新A公司(擬注冊資本15萬),其中一名股東准備以他控股的B公司入股(注冊資本500萬).
1、請問在成立A公司前,需要在創始人協議書或B公司出證明/聲明以前和今後產生債務糾紛,A公司或A公司其他股東不承擔連帶責任;
2、如果B公司今後產生債務糾紛的,B公司的實際控股人王某負責或承擔;3、還有什麼文件資料可以參考的,關於法人公司入股的規范協議文本.
❹ 上市公司的員工可以購買自己公司的股票嗎
不可以,《證券法》中 第七十三條規定 禁止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利用內幕信息從事證券交易活動。
第七十六條 證券交易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和非法獲取內幕信息的人,在內幕信息公開前,不得買賣該公司的證券,或者泄露該信息,或者建議他人買賣該證券。
內幕信息的知情人包括:
1、發行人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2、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3、發行人控股的公司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
4、由於所任公司職務可以獲取公司有關內幕信息的人員;
5、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工作人員以及由於法定職責對證券的發行、交易進行管理的其他人員;
6、保薦人、承銷的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證券登記結算機構、證券服務機構的有關人員。
第七十五條 證券交易活動中,涉及公司的經營、財務或者對該公司證券的市場價格有重大影響的尚未公開的信息,為內幕信息。
內幕信息包括:
1、本法第六十七條第二款所列重大事件;
2、公司分配股利或者增資的計劃;
3、公司股權結構的重大變化;
4、公司債務擔保的重大變更;
5、公司營業用主要資產的抵押、出售或者報廢一次超過該資產的百分之三十;
6、公司的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行為可能依法承擔重大損害賠償責任;
7、上市公司收購的有關方案;
8、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認定的對證券交易價格有顯著影響的其他重要信息。
(4)員工購買公司股票債務風險擴展閱讀
1、法律責任形式
《證券法》規定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主要有:責令停止;責令改正;責令依法處理;責令關閉;退還資金;依法賠償;取締;撤銷證券任職或從業資格;暫停或撤銷相關業務許可;暫停或撤銷自營業務許可;撤銷證券業務許可;吊銷公司營業執照;警告;罰款;依治安處罰條例處罰;沒收;行政處分;刑事處分等等。
其中,罰款有的是在一定標准內按一定比例罰款,最高達20%;有的按一定標準的倍數罰款,最高達5倍;有的按金額罰款,最高達人民幣60萬元;有的則是按其非法買賣的證券等值以下罰款等等。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或者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有關規定,情節嚴重的,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可以對有關責任人員採取證券市場禁人的措施。所謂證券市場禁人,是指在一定期限內直至終身不得從事證券業務或者不得擔任上市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的制度。
違反《證券法》的規定,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和繳納罰款、罰金,其財產不足以同時支付時,先承擔民事賠償責任。依法收繳的罰款和沒收的違法所得應全部上繳國庫。
當事人對證券監督管理機構或者國務院授權部門的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請行政復議,或者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證券犯罪
違反《證券法》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我國《刑法》規定為偽造、變造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罪,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罪,編造並傳播證券交易虛假信息罪,誘騙投資者買賣證券罪,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罪,中介組織人員提供虛假證明文件罪,中介組織人員出具證明文件重大失實罪等。
❺ 員工認購原始股的風險有哪些
風險如下:
1、公司是否真的可以上市。這個是確定能不能認購原始股的關鍵,一般來說股份制有限公司剛上市下跌的幾率是很少的,所以如果確定公司可以上市的話購買原始股還是很大可能會賺錢的;
2、市場的因素。一般來說,原始股上市之後一般被叫做限售股,要一年之後才可以流通。股票市場千變萬化,誰也不能肯定市場就一定會好,如果公司上市之後股票升值了但是交易市場不活躍,那麼手裡的股票可能會被套牢無法變現,這種情況就比較不好了。
除了上述的情況之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的風險,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公司能否持續盈利等等因素都會影響原始股的價格波動。所以在認購原始股的時候一定要評估風險,詳細了解公司的運營、盈利、真實業績等等,
拓展資料:
原始股是公司在上市之前發行的股票。在中國股市初期,在股票一級市場上以發行價向社會公開發行的企業股票。
原始股與股票異同:
1、原始股屬於股票的一種,原始股通常指一級市場上購買的股票;
2、股票包括原始股和上市之後的流通股票。簡單講就是原始股屬於股票一種,股票包含原始股,原始股是指未進行二級市場公開流通交易的股票。
雖然原始股很值得買,但我們還是需要搞清楚這些原始股是否有投資價值。可以從這些方面來考察:
1、要了解發售企業的生產經營現狀,可從銷售收入、銷售稅金、利潤總額等方面大致去看;
2、要看發行股票的用途,如果發行股票是為了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壯大,就是值得投資的。如果發行股票的目的是用來彌補虧損或是償還到期債務,那就要慎重考慮;
3、要看溢價發售的比例,溢價的比例越小,購股者的風險性就越小,最好是折價發行;
4、要注意通過正規的途徑購買原始股,不要相信網上大肆宣傳的一些「買酒送原始股」、原始股傳銷、原始股理財、原始股高價回購之類的騙局。
如何購買原始股?
1、通過大范圍地搜集信息,特別是原始股的企業經營狀況。這里要尋找比較正規的消息源,而不是該家企業的信息源。
2、因為要上市,所有的原始股,都需要找到相應的券商進行輔導上市。也就是說企業想上市必須尋找具有資質的承銷商具備銷售原始股的資格,相應機構必須具有國家授權的機構才行。
3、認真解構上市企業發行原始股的銷售說明書,有沒有誤導和誇大嫌疑,欺詐嫌疑。如果投資規模比較大,還有必要請律師審閱會更加安全。
4、在審視完企業情況,要注意其募集資金的用途,到底是擴大規模再生產,增加研發,還是募集資金還債。
5、購買原始股的時候,要合理合法,途徑正當。與此同時,要保留相關的購買憑證,以防日後出現重大問題,沒有證據。這也是很多人常常出現問題的關鍵,甚至很多證據都不是合法的,為未來埋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