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鈉離子電池成上海儲能 市場規模超萬億元
見慣了鋰電池的大范圍應用,如果改為推廣使用鈉離子電池,會帶來什麼樣影響?眼下的新能源車,用戶最大的「抱怨」就是充電麻煩和續航里程比較短,如果改為鈉離子電池驅動,情況會明顯好轉嗎?答案是肯定的。
如今,鈉離子電池應用示範項目已在上海超碳中心落地,通過這個示範工程,今後將更加有利於鈉離子電池大規模地應用於電力儲能領域,結合智能電網服務於百姓。未來3至5年內,鈉離子的產業化能夠大規模的實現,整個儲能市場前景相當美好。
新模式 儲能與電網相結合
這個項目的團隊領銜人吳明紅教授是俄羅斯自然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她說:「目前市場上應用的電池各有長短。最常用的鉛酸電池雖然成本低、技術成熟,但壽命短、不環保、維護頻繁、回收成本高。同樣,鋰電池成本高且安全性能差,全釩液流電池的製造成本也很高,且也有安全隱患;還有高溫鈉硫電池,不僅安全性差,且能量密度也低。通過對市場競爭產品的分析,我們給新開發的鈉離子電池作了定位,就是要低成本、安全、環境友好。」
據吳明紅介紹,電是清潔能源的最終利用形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利用形式,我國目前電力消費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已達到21%。隨著電動 汽車 的飛速發展,電力消耗將大幅增加,而且集中在現有城市電網的一定區域中(小區內)。另一方面,現有城市電網空間不足,很難再次改造升級。因此,在電動 汽車 集中充電區域,會出現「用電慌」。上大開發的以鈉離子儲能為核心的儲能微電網,它以分布式光伏發電為能量源泉,結合電採暖等綜合能源服務,打造增量配電網示範基地,旨在研究儲能應用場景和能力、儲能與電網的結合模式,逐步向存量網推廣,形成能源利用的新模式,為能源互聯網提供解決方案,助推能源革命。
擁有包括博士後、博士以及來自材料研發和儲能電池研發等領域的一批專家,這個新型低成本鈉離子電池產業化項目團隊的願景,一是致力新能源利用和並網,二是致力技術基礎和產業基礎,三是形成本市的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
新產業 重在發展低碳經濟
「儲能微電網的應用,能夠在發電側和用電側均形成調節平衡的『蓄水池』,打破現有電網必須實時保持平衡的時間和空間障礙,最終實現能源互聯。」上大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唐量說,大規模儲能技術是發展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關鍵技術,與眾多上下游產業及配套產業關聯密切,其順利實施將帶動新能源儲能產業、高端電子信息、智能管理系統、工業節能、基礎原材料、能源服務業等產業經濟的迅猛發展。而且,加快儲能技術的開發,有利於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產業的發展,對於城市調整發展模式、發展低碳經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開拓經濟發展空間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據悉,從資源和成本的角度出發,鈉離子電池被認為是人類目前最有可能用作大規模儲能的電池體系。對於鈉離子電池的開發,現在美國,英國,日本等各國都處於小試階段,真正意義上的鈉離子電池大規模生產尚無報道。
「我們與工業合作夥伴遼寧星空鈉電電池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世界首條鈉離子電池的實驗生產線,其中,上海大學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科研團隊提供了強大的 科技 支撐,現在正負極材料的中試已獲成功,包括正極普魯士藍類材料和負極新型碳材料。進一步的材料生產線也正在加緊建設中。」唐量說,新開發的鈉離子儲能電池模組,具有比能量高、成本低、安全可靠、環境適應性強等特性,還可以通過系統BMS通訊功能,配置電池運營智能管理技術,通過4G模組和物聯網技術,在企業大型數據中心完成在線運行的所有儲能電池系統的監控管理,從而為客戶創造超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