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公司股票價值的計算公式
估值是一種研究方法,借用估值工具來判斷市場價格是高於內在價值,還是低於內在價值。
在市場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買入,在市場價格高於內在價值的時候賣出。
當然估值只是一種方法,是為了研究投資標的的內在價值而誕生的,實際應用中,切不可為了估值而估值。這點一定要牢記。
主要的估值方法:
現金流折現法:這是一種較為成熟的估值方法,通過預測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資本成本,對公司未來自由現金流進行貼現,公司價值即為未來現金流的現值。計算公式如下:(其中,CFn:每年的預測自由現金流;r:貼現率或資本成本)這種方法比較適用於較為成熟、偏後期的私有公司或上市公司。
上面的兩種估值方法是大多數投資人喜歡用的方法。
而做過實業的企業家,估值的方法則不一樣,他們並不是特別注重利潤表上的利潤,也不是以利潤為為基礎進行估值,也不太看重市盈率。
因為企業的競爭環境每年都在變動,未來的現金流不會按照你的預測一樣那樣平穩地增長,在不斷的變化中。
凈利潤企業可以通過各種參數調整出來,達到企業家想要的目的。凈利潤企業家調整還是很容易的,讓會計做就可以做出來,根據企業家的需要,想要高的時候就可以高,想要低的時候就可以低。
所以真正做過企業的投資者,他們並不是特別相信凈利潤,短期的凈利潤,他們更不相信。
但大多數投資者則很喜歡用當下的凈利潤,去推算未來的現金流,認為當下的凈利潤在未來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動。因為如果估值的基數變動很大,那麼常常造成估值錯誤。
估值如果錯誤,那麼安全邊界就會出問題,因為估值過高,價格也就會買得過高,投資就可能失敗。
企業家其實更在意的是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為什麼是三年?因為他們也不知道未來10年企業的營業收入會怎麼樣,誰都預測不了那麼長的時間。
做過實業的投資者覺得企業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企業的規模會增長到多少,可以根據企業的產能,還有根據市場真正的需求等等,他們可以基本上把企業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算出來。
因為他們畢竟了解市場,了解公司的業務狀況,了解公司在各個地區的業務銷售情況,市場飽和程度如何,市場產品銷量大概有多少,增長有多少,產品能不能夠漲價等等,這些他們很清楚,通過這些就可以大概計算出企業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
做過企業的投資者更在乎的是營業規模營業收入,他們並不是特別在意利潤。因為企業大概有多少利潤在他們心是有數的,同行業公司利潤率大概是多少也大概清楚。
所以他們不會緊盯者利潤看,因為利潤是可以調整的,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做高或者做低,難度並不是很大。
企業在不同的時期,成長階段不一樣,有的時候費用高一點,有的時候費用低一點,都是正常的。比如企業今年花錢在中央電視台打了廣告,那麼就很可能導致今年的利潤就比較低。因為廣告費已經花出去了,但還沒有到出效果的時候。營業收入可能還沒有顯現出來。
做過企業家的投資者主要是看銷量,只要銷量不是靠降價帶來的銷量,或者是渠道壓貨導致的銷量,那麼都是可以接受的。就可以通過銷量基本上知道企業能賺多少錢,可以大概知道企業未來三年的營業收入,大概知道企業未來三年可以賺多少錢。
有些企業的賺錢能力可能會更好,因為成本效應,如果企業營業收入三年後漲了50%,但很多成本是固定成本,所以會導致利潤更好。
比如餐館的成本,租金基本上是固定的,員工也是固定那麼多個,但是營業收入提高50%,很可能利潤就會翻倍,因為成本是固定的。
很多人看到企業財務報表利潤增加了,就去買入公司股票,那麼很有可能是誤區,有可能會導致投資虧損。有可能企業營業收入在減少或者是營業收入增加的很有限。企業通過會計的手段,隱瞞費用或者減少一些不可持續的成本,虛增利潤。
可能覺得利潤很高,但實際上這個企業的利潤是無法持續的。營業收入沒有增長,那麼利潤就不可能持續增長。所以做過企業的投資者更在意的是營業收入,三年以後營業收入的情況,市場的狀況,公司增長情況,市場需求情況和公司產品銷售情況等等。
段永平是手機企業家,也是成功的投資者,在買蘋果公司股票的時候,他對手機行業熟悉,覺得蘋果公司的營業收入會增長。蘋果手機在中國的銷量比美國市場滲透率還是比較低,所以他覺得三年以後蘋果的銷售量應該至少翻一倍應該是沒有問題。
他通過蘋果未來三年營業收入基本上就能算出來蘋果公司未來三年能賺多少錢。
這個就是企業家常用的一種估值方法,他們偏重於營業收入的增長,而不是過於計較凈利潤率,不像大多數投資者一樣。
投資本身是一門技術,投資是有風險,有時候卻能通過我們的分析與決策將風險降至最低,甚至消除風險。投資不是聽消息、憑感覺、跟熱情的亂買一通,牛市中談估值和安全邊際會被笑掉大牙,然而這些被人們忽視的東西在暴跌中卻顯得至關重要。
Ⅱ 蘋果股票和特斯拉股票都是180美元一股,哪一個更值得長期價值投資
考慮到蘋果和特斯拉股票都是180美元一股,進行長期價值投資時,以下是對兩家公司的詳細分析:
1. 蘋果公司 (AAPL)
優勢:
強大的品牌和生態系統:蘋果擁有強大的品牌和粘性生態系統,客戶轉換成本高,業務持續增長且能增加收入和收益。
創新能力:蘋果在產品創新方面表現出色,如iPhone、iPad、Mac等。公司持續推出新產品,如Vision Pro,並展示了在人工智慧方面的進展。
服務業務:蘋果的服務業務(如App Store、iCloud、Apple Music等)具有高利潤率,且有望進一步滲透。
財務表現:盡管面臨一些挑戰,如iPhone銷售放緩,但蘋果的收入和盈利能力仍然較強。
風險:
市場飽和:智能手機市場趨於飽和,可能影響iPhone的銷售。
高估值:蘋果的市盈率較高,可能面臨估值過高的風險。
競爭激烈:面臨來自其他智能手機製造商的競爭,如中國廠商的強勢回歸。
2. 特斯拉 (TSLA)
優勢:
市場領導地位:特斯拉在電動汽車市場占據領先地位,擁有龐大的用戶基礎和市場份額。
未來增長潛力:特斯拉正在開發新的技術和產品,如自動駕駛、能源儲存和人形機器人(Cybertruck和Semi),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盈利能力:盡管毛利率有所下滑,但特斯拉的盈利能力仍然較強,且通過成本控制和效率提升,有望進一步提高盈利能力。
風險:
增長放緩:特斯拉需要證明其能夠通過新產品線或增加產品需求來重新加速增長。
盈利能力受威脅:毛利率連續六個季度下降,面臨盈利能力受威脅的風險。
競爭激烈: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特斯拉需要應對來自其他汽車製造商和新興公司的挑戰。
結論:
綜合考慮,蘋果股票和特斯拉股票各有優勢和風險。如果你更傾向於穩健的收益和較高的股息收入,且對公司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業務有信心,蘋果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看好這一長期投資機遇,當前股價較低,或許是個不錯的機會,可以前往 BiyaPay 買入。當然,也可以在平台監控該股行情走勢,尋找更合適的上車時機。
但還要根據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做出決策。投資前建議進一步研究和評估兩家公司的財務狀況和市場情況。
Ⅲ 蘋果痛失全球市值第一寶座,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一是因為疫情,二是因為石油價格的暴漲。
對於蘋果來說,他們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來維持自己的產業鏈。說白了,蘋果沒有自己的礦產,任何原材料都需要進口或者代加工。所以它不僅需要支付中間費用,還需要支付原材料的費用。作為一家礦業公司,Saudi Aramco雖然其原材料非常單一,主要是石油。但它可以享受更大的漲價紅利,所以它可以在這場上漲風暴中取代蘋果。但很明顯,蘋果的更換只是暫時的,主要是因為全球油價不可能長期保持高位。而蘋果則可以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消費觀念的改變,不斷提高估值。所以短時間內,蘋果的股價還是會回到第一的位置。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Ⅳ 新品不斷還不缺錢,蘋果股價創新高,全球首現3萬億美元巨無霸
當今 社會 ,提及 科技 公司,永遠繞不開蘋果。
自1976年喬布斯創立蘋果,這家傳奇的 科技 公司已經成長了四十多年。當初蘋果在納斯達克敲鍾的時候,是以22美元開盤的,時至今日,蘋果的估值已經飆升至182美元。
近日,蘋果在美股盤中大漲近3%,股價創下 歷史 新高,其市值成功突破30000億美元。蘋果作為全球市值最高的 科技 公司,為全世界搭建起了3萬億美元市值的 科技 舞台。
全球首個30000億美元
三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要知道,2020年英國全年的GDP才是2.64萬億美元,蘋果的市值,在2020年可以拍到全球第五了。
公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全球市值破一萬億美元的公司有谷歌、沙特阿美、亞馬遜、特斯拉等四家,老牌 科技 巨頭微軟市值超過了2萬億美元,此次蘋果股價大漲,3萬億美元的市值為全球 科技 公司畫下了里程碑。
一直以來,人們是因為喬布斯認識蘋果,而因為蘋果才認識的庫克。
但是,庫克自2011年接任蘋果CEO之後,蘋果的股價至今已漲超30倍。在2018年的夏天,庫克帶領蘋果成功步入萬億美元俱樂部,兩年之後,就市值翻倍,突破2萬億美元,如今16個月剛剛過去,蘋果再一次創造了3萬億美元的 歷史 。
庫克是值得被果粉銘記的。
據蘋果財報,2021財年的第四財季,當季蘋果實現營業收入833.6億美元,創單個財季營收紀錄,同比增長29%,實現凈利潤205.51億美元,同比增長62%。其中大中華區的增速最快,同比增速高達83.27%。
而依照產品來看,iPhone的營業收入為388.68億美元,同比增長46.98%,占總營收的46.63%。
蘋果發布的iPhone 13系列在全球市場反向劇烈,公開數據顯示,因iPhone 13系列被追捧,蘋果公司2021年11月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為23.6%,連續兩月登頂中國手機銷量冠軍。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蘋果銷售定價策略、安卓高端機發力不足等原因,iPhone 13銷售預期會大大高於去年,預計2021年全年iPhone銷量達2.3億部。
不止30000億美元
蘋果公司一直以來就給消費者留下會帶來不斷顛覆公眾認知的全新 科技 的印象。而蘋果每年的新品發布會都被廣大網友稱為「 科技 春晚」。自2007年喬布斯在蘋果的新品發布會上給世界展示了iPhone第一代,蘋果每年都會在新品發布會上給世人驚喜。
有專業人士透露,蘋果正在研發一系列基於M1 Pro和M1 Max的MacBook Pro,此系列是對MacBook Air進行重新設計之後更新的一個入門級MacBook Pro。此外,蘋果還將替代英特爾晶元,還要發布一款帶有無線充電功能的iPad Pro。
手機方面呢,蘋果預計將在今年上半年發布一款5g版本的iPhone SE,同時在秋季發布打孔屏版本的iPhone 14系列,為此,果粉們早就翹首以盼了。
造車方面,去年11月,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蘋果在 汽車 項目上有重大突破。作為最值得人期待的項目之一,蘋果 汽車 將研發重點全面轉向全自動駕駛技術,並計劃在四年內推出自動駕駛 汽車 。
蘋果近年推出的M1系列晶元,已經展示了蘋果強大的晶元設計能力。目前,蘋果已經完成了 汽車 晶元的大部分核心工作。相信未來,蘋果的 汽車 晶元也會讓人耳目一新。
在元宇宙備受 科技 公司追捧的現在,蘋果也不想落後。據悉,蘋果生態在今年還可能發布首款VR頭戴設備,將搭載rOS操作系統,設備支持一些AR功能。早前,晶元設計、流片早已完成,一些ToF相關的組件也已經向LG大量訂貨。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公司現在還有充足的現金流,這也是投資者看好蘋果的一大原因。再加上這些早已放在日程上的新品發布,未來的蘋果市值,可不止現在的剛破3萬億。從蘋果大手筆回購股票,就能看出蘋果對自己的業務非常有信心。
蘋果的哪一款新品你最為期待呢?
Ⅳ 年化收益55%!利用iPhone賺錢的「神」邏輯
投資蘋果公司股票,可能是一條獲取巨大收益的路徑。十年間,蘋果股票漲了80倍,年化收益高達55%。若十年前投資,今天能擁有80台iPhone。盡管股票投資復雜,新手可能感到迷茫,但股神巴菲特的策略提供了一種清晰的路徑。巴菲特持有蘋果公司股票,去年大量買入,這一舉動雖然起初引起市場驚訝,但最終被理解為基於一個關鍵指標:凈資產收益率(ROE)。
凈資產收益率(ROE)是指公司凈利潤與股東權益的比值,反映了股東每投入100元,企業一年能為其賺取多少錢。高ROE意味著企業盈利能力強,賺錢效率高。巴菲特認為,持續穩定的ROE超過15%的公司是優質投資標的。蘋果近幾年的ROE平均保持在35%,這相當於公司投入的資本三年即可回收。
蘋果的賺錢效率遠超微軟、谷歌、臉書、亞馬遜等同級公司,這表明巴菲特的投資選擇正確。然而,只關注ROE高並非投資決策的全部。高ROE的公司可能因為不同原因實現高收益,包括高凈利潤率、高資產周轉率或高權益乘數。
高凈利潤率意味著公司通過研發、專利、成本控制等方式獲得較高的利潤。茅台等公司通過提高利潤率來提升ROE。高資產周轉率則反映資金使用效率,如老張相比老王更快周轉資金,賺取更多利潤。權益乘數表示公司通過借債擴大經營規模,但需謹慎評估負債風險。
在選擇投資公司時,ROE是一個重要指標,但還需考慮市盈率(PE)評估股票價格。優質股票應具備高ROE和較低PE,以確保投資安全。格力的高負債率支撐了其ROE,但需評估其真實盈利能力。動態市盈率(PE-TTM)能反映公司最新估值水平,投資大師格雷厄姆建議,當公司盈利良好時,PE在20倍以下較為安全。
通過優化選股策略,結合ROE和PE指標,投資者可以提高在股市中的成功率。金偉民老師,十年內實現十倍收益的投資專家,將分享其獨門選股技巧,幫助投資者在「分答」APP上找到優質價值股。菜雞公眾號「caiji555」將提前邀請金老師,於下周三晚八點分享課程精髓,為財迷們帶來搶先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