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市蒸發的錢都到哪裡去了
股市中的錢並不是真正的錢,它更大意義上是一個符號,是經濟活躍度的一個指數。
我們以一支股票來代替整個股市以說明問題。比如,某支股票有10000股,昨天的收盤價是10元,那麼它的總值就是100000元,而今天的所有交易中只有一個人以11元(漲停)買入這支股票100股(總1100元),那麼這支股票今天的收盤價就是11元,那麼這支股票今天的總值就是110000元,也就是說股票總值增加了10000元(在這里將各種對計算影響不大的費用暫且忽略),到這里我們就看出問題來了,其實這個過程中並沒有真正產生10000元的實際收益,但從計算角度看,這個計算也沒問題,所以,所謂的股市蒸發多少錢也只是個概念的「錢」,企業並沒有真正損失什麼錢。
那麼,為什麼國家還要維護股市穩定?為什麼企業還是希望自己的股票價格高一點?其實這里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經濟的景氣度,股市越好,大家投資的熱情越市經濟的景氣度越高,經濟發展的環境也就越理想,那麼,國家的整體經濟水平,企業經營氛圍都會好起來,創造更大價值的概率也就越大,所以,宏觀層面上大家還是希望股市向好。
當然,上漲太快也會造成各種問題,所以,國家希望「慢牛」。
扯遠了點,現在回來,股市的錢是個數字,是經濟活躍度的指數,它沒真正變成紙,也沒徹底蒸發掉。
Ⅱ 股票市值蒸發錢到哪裡去了
股票中的所謂的金錢不是蒸發了,而是壓根就沒存在過!
舉例說明,一個老闆收購大米然後賣大米,經營的非常好,一年可以賣大約200萬斤大米,幾乎壟斷了市場的大米。
這時他想了一個更好的發財辦法,發行「大米提貨券」,也就是現在你用錢買到的是「大米提貨券」,然後用「大米提貨券」去提真實的大米。但是大米的存儲比較麻煩而且需要花錢,而你手裡握著「大米提貨券」可以隨時提到大米,而不用考慮大米的存儲問題。
而這時市場上用交易「大米提貨券」來代替交易真實的大米!大米的價格漲跌,直接影響著「大米提貨券」的漲跌!
大米老闆發現,市場上有大量的「大米提貨券」在互相交易而不提取真實的大米,所以他就大量發放「大米提貨券」。本來他只有200萬斤大米,但是他發放12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只要他能穩定米價,穩定壟斷的大米市場,「大米提貨券」就能繼續流通!讓他賺到大錢!!!
×××××××××××××××××××××××××××××××××××
假設現在米價是1元/斤,他發放的1200萬斤「大米提貨券」就是1200萬元,而他實際只有200萬斤大米,所以市場上有10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是紙上富貴!
如果趕上社會動盪、災年,老百姓急需大米,實際只有200萬斤大米,但是市場上流通著1200萬斤的「大米提貨券」,所以不是每張券都能提取到真實的大米,所以「大米提貨券」會馬上貶值!
真實的大米可能因短缺會漲到1.5元/斤,可「大米提貨券」會繼續下跌,100斤的「大米提貨券」可能會跌倒50元或更低!
×××××××××××××××××××××××××××××××××××
所以股票代表是市值其實不是貨幣,更不是真實的購買能力,而僅僅是人們的心裡的預期,完全是紙上富貴!!!!!!!!!!!!!!!!!!!!
那麼股市大跌,誰從中賺到了錢??
1-券商(收取交易費,只賺不賠)
2-政府(稅收)
3-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4-內幕消息掌握者
5-快進快出的游資
6-極個別散戶
Ⅲ 股市中蒸發的錢到哪兒去了
【志投資】愛讀書、好投資,總有你想不到的新鮮觀點
經常聽新聞媒體上說,股市(指數或個股)下跌,蒸發了XXX億市值,所謂的蒸發是什麼?蒸發的錢到哪裡去了?咱們先做個假設,假如整個股市只有兩只股票,原來股票A發行1000股,每股10元(即市值10000元),股票B發行1000股,每股20元(即市值20000元),整個股市總體市值30000元。
後來A和B的股價都各跌去一半,A剩下5元(市值5000元),B剩下10元(市值10000元),整個股市總體市值15000元。那麼「蒸發」的1.5萬元市值到哪去了?
散戶賠的錢去哪兒了?
有人說不對呀,我買了股票賠了錢,如果真正的錢沒有蒸發,我賠的錢到哪兒去了呢?確實賠錢的散戶很多,大家都想搞清楚這個問題。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就要先想清楚,股價從低位上漲到高位,哪些人是賺錢的哪些人是賠錢的。
例如一隻股票,從5元上漲到20元,最後再跌回到5元。在上漲過程中,賺錢的有哪些人:
1、5元買入,20元賣出的那些低位進場、高位離場的人;
2、5元買入,8元賣出或10元買入,15元賣出等中短線操作人士;
3、高位減持的上市公司大股東;
4、對每筆徵收印花稅的國家;
5、對每筆交易收取傭金的證券公司。
在20元下跌到5元的過程中,賠錢的又有哪些人:
1、20元買入,5元賣出的超級接盤俠;
2、20元買入,18元賣出的人;
3、18元買入,12元賣出的人;
等等諸如此類(反正就是虧)。上述之人,可以是散戶、中戶、大戶等個人投資者,也可以是基金等機構投資者(賺錢的人1、2類也同樣如此)。
所以呢,人們賠的錢一方面通過「乾坤大挪移」轉移到了賺錢的人手中,一方面又通過人們頻繁的進場離場(流動性)中被平攤掉了,只不過有的人攤得多,有的人攤得少。這一點相對來說比較難理解一些,但也不是很難理解。(至於有人會說:這不就是零和交易嘛,這不是本文討論的焦點,咱們以後有機會再做討論。但確實,每一輪牛熊輪回,都是一個資產大轉換的過程。)
看完上述假設,你就知道在股災中,國家為什麼要救市。救市的目的不是讓指數回升,更不是要讓投資者不賠錢,而是為了救流動性,有了流動性,才有成交,人們即使賠錢,也不會連割肉都不行。
Ⅳ 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杠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里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杠桿」。
Ⅳ 股市蒸發了的錢到哪去了
股票市場的資本是虛似的。
例:你有一套房子,原來價值是100萬元,三年後房價下跌了,你的房子只值60萬元,對你來說虧了40萬元錢,可是沒有人拿了你的錢。
Ⅵ 股市蒸發的錢去哪兒了
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杠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里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杠桿」。
Ⅶ 股市蒸發的錢都到哪去了
給樓主打個比方, 07年10月,你在深圳賣了套房子,100平米,15000元/平米,現在是08年6月,如果你想把房子賣掉,只能賣到10000元/平米,因為房子的價格跌了,想15000元/平米賣出去,根本就不會有人要.如果你急著用錢,把房子一賣掉,你就會虧掉5000元/平米,你自已說說,你虧掉的那5000元/平米誰賺去了?你虧掉的錢,當然就是那些在15000元/平米把房子賣給你的人了;反過來,如果房價漲到了20000元/平米,你賺的那5000元/平米又是誰的錢?如果你把房子賣掉了,當然就是賺了用20000元/平米買你房子的人的錢了;
如果你一直都沒有把房子賣掉,那就只會是帳面上的浮虧,你手中的仍然是同樣的東西,改變的只是市場對這種東西的心理預期的價格不同了,貶值或升值的問題而已.
股票其實跟房子,黃金一樣,都只是一種商品而已,沒有你想的那麼復雜,我見過很多人在網路問這種問題,都是關於股票的,但卻從來沒見過問關於房子的類似問題,可想而知,投資者並非不懂,而是陷入了理解的誤區而已.
Ⅷ 股市蒸發掉的金錢去了哪裡
股市市值是根據總股本計算的,總市值只是個虛值,並沒有那麼多錢流入股市,所以這些錢都是來無影去無蹤。就比如總股本是100股,流通股是10股,而當股票價格從1元漲到10元,總市值就是1000元,而這當中流入的錢並沒有1000元,也許流入9元就能把股票價格拉到10元。當股票價格又重新回到1元時,總市值又回到100元,就並成了蒸發掉900元。真實流入的錢就是在重新分配的過程中。
上證指數從去年10月16日的6124點一瀉千里,直到昨日上證指數最低點1664.93點,最大跌幅近73%;而伴隨著股指節節下滑,兩市市值亦如洪水決堤,一發不可收拾。據統計,從去年高點至今市值已經蒸發了近24萬億。哀嘆不已的股民不禁疑問,我們的真金白銀究竟都去了哪?
蒸發數額驚人:24萬億!
24萬億意味著什麼?24萬億比我國2006年全年的GDP還多;相當於建18條京滬高速鐵路;相當於近344個巴菲特資產的總和,這么一筆巨大的財富卻在無形中灰飛煙滅。
不僅是股市市值,受股市暴跌影響,多家上市公司老總身家也急速「蒸發」。國美老總黃光裕個人的持股市值因股價的暴跌從100億港元降至50億港元左右;萬科老總王石所獲得股票市值已經損失了近1億元,其餘200餘名激勵對象賬戶內的股票,市值損失合計超過15.9億元。
僅幾萬億的實際資金投入
有一個顛撲不破的科學真理:能量守恆,物質不滅。也就是說,沒有什麼東西會平白無故的消失不見,物質是永存的。股票也是如此,分析人士表示,中國股市雖說號稱蒸發了24萬億人民幣,但實質上只有幾萬億的實際投入資金而已。就是這幾萬億資金炒高了整體的A股市值。
長城證券首席分析師張勇認為,股市是一個虛擬經濟,股價只是一個貨幣符號,在不同點位下代表著不同的數字。整個股市有2/3處於非流通狀態,加上流通價的下跌產生了一定杠桿效應。「事實上,股市是流通者的4萬億撬動著13萬億的資本流動。當時計算的市值也並非代表真正有那麼多貨幣在股市。」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你有三畝地,以1萬元的價格賣了一畝給別人,於是市場價就是1萬元,你還有2畝,身價就是2萬元。後來那個人把地轉給另一個人,2萬元成交,於是每畝市場價升到了2萬元。於是你的資產就要重新計算了,變成4萬元。最後那畝地被輾轉交易多次了,最後接手的人用了100萬元,於是最新的市場價達到了100萬元,你資產又要重新計算了,你有200萬元了。後來碰到經濟蕭條,最後接盤的人被迫以1萬元賣掉土地,市場價格又回到了1萬元。你的資產打回原形,從200萬元到起點2萬元,中間蒸發了198萬元。其實就是一場紙上富貴,並沒有真實金錢的損失。
可見,市值蒸發並不等同於真實的財富縮水,這種蒸發的奇觀源於「邊際撬動」的現象,即某個交易日里僅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價格帶到一個不可思議的高度,那麼其他90%的沒參與交易的股票也自動分享了這一「瘋狂的榮耀」,於是乎,市值是一個怪物,它有屬於自己誇張的「數字杠桿」。
五類「人」賺走了錢
那又有投資者要問了,既然沒有蒸發掉那麼多錢,那實際蒸發掉的錢呢,有人賺到錢了嗎?答案是有的。不過賺錢的當然不是我們散戶。
那股市裡的錢呢,那錢去哪了呢?分析人士表示,有五類「人」把錢賺走了,一是稅收和券商收益;二是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三是掌握市場信息者;四是游資;五是極個別的散戶。
第一類
國家稅收、券商收益
國家和券商這塊不用說,不論股民賺和賠,只要股市還在運轉,他們就有錢賺,只是多一點和少一點的問題,每年從幾億到幾百億不等,無疑都是股民作的貢獻。今年上半年證券印花稅就達836億。前三季度證券公司實現傭金收入也達799.2億元。當然,這天經地義,全世界都一樣,只能祈求管理層能把稅率再調低一點。
第二類
上市公司及「大小非」
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們也是賺走錢的一大主力。前者依靠IPO、增發、配股等種種方式從股市圈錢,上半年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法融資達2244億。後者依靠投資者用真金白銀炒高的價格在高位套現離場。今年以來的前8個月,大小非減持股票套現達334.43億元。
第三類
內幕消息掌握者
在這個信息時代,信息就是財富。在股市這個信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