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彼得·林奇是誰
彼得·林奇彼得·林奇(Peter Lynch)生於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資家和證券投資基金經理。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波士頓。
在彼得·林奇出任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2%。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7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pdf下載在線閱讀,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美] 彼得·林奇)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Ze2D2gD6iCFz-N73vMiuDA
書名: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作者:[美] 彼得·林奇
譯者:劉建位
豆瓣評分:9.1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4-1
頁數:303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介紹如何做好股票投資的充分准備,如何從生活和工作中開始尋找你喜愛的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業務、財務、股票等基本面情況以及如何正確認識股價的波動,在股票投資中想要知道的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投資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將選股變成了一門藝術。彼得·林奇生於1944年,15歲開始小試投資,賺取學費,1968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
㈢ 巴菲特推薦的十本書都是什麼
在2007年伯克夏股東大會上,一位來自舊金山的年輕人問巴菲特,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投資者,最好的方法是什麼?巴菲特的答案是閱讀,他說:「我10歲的時候就把奧馬哈公立圖書館里能找到的投資方面的書都讀完了,很多書我都讀了兩遍,你要把各種思想裝進自己的腦子里,隨著時間的推移,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一旦你這樣做,就該下水(嘗試)了。」
9年後,剛剛落幕的巴菲特股東大會依舊是全球投資者目光的焦點,世界對巴菲特成功秘訣的探索也從來不曾消退。巴菲特曾說,他每天要花80%的時間來閱讀。為了推廣閱讀,在每年的股東大會上,還專門設了一個節目,就是在大集市的攤位上,出售一些打折的書或光碟,其實是推薦一些好的作品。
以下整理了巴菲特推薦過的一些書籍。如果我們註定沒有巴菲特富有,那麼至少可以比他更勤奮。
1.《聰明的投資者》,本傑明·格雷厄姆 著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
巴菲特說:「這本書1940年首次出版,這是以投資為主題出版過的書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闡釋了關於投資主題的許多真知灼見。」
㈣ 彼得·林奇的介紹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Peter 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
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
他每天6點15乘車去辦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
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
財富檔案
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
企業類型
股票投資業。
成長記錄
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
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
成長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
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
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
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
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
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更多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
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
「他是一個奇跡」
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
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
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
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
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
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
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
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
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
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
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
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
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
成功秘訣
心態平和,穩中取勝。
纖毫小事中覓先機。
投資策略及理論:
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
理論闡述:
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
具體做法:
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
遵守的規則與禁忌:
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厭煩 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 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 6、充滿謠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 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 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 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 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 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 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 2、其龍頭企業二世 3、不務正業的公司 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 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
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
對股市預測的看法:
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
對投資工具的看法:
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
名言及觀念:
「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 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 2、你有餘錢投資嗎? 3、你有賺錢能力嗎? 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更多的錢。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㈤ 彼得·林奇的黃金規則
彼得·林奇是個投資奇才,作為一個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維更現代、投資技巧更新穎復雜,但我們從以下投資規則中能夠看出,在骨子裡他依然是與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脈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1.投資是令人激動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準備,投資也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2.投資法寶不是得自華爾街投資專家,它是你已經擁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經驗,投資於你已經熟悉的行業或企業,你能夠戰勝專家。
3.過去30年中,股票市場由職業炒家主宰,與公眾的觀點相反,這個現象使業余投資者更容易獲勝,你可以不理會職業炒家而戰勝市場。
4.每支股票背後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這家公司在干什麼。
5.通常,在幾個月甚至幾年內公司業績與股票價格無關。但長期而言,兩者之間100%相關。這個差別是賺錢的關鍵,要耐心並持有好股票。
6.你必須知道你買的是什麼以及為什麼要買它,「這孩子肯定能長大成人」之類的話不可靠。
7.遠射幾乎總是脫靶。
8.持有股票就像養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圍。業余選段人大概有時間追蹤8~12家公司。不要同時擁有5種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錢存進銀行。
10.永遠不要投資於你不了解其財務狀況的公司。買股票最大的損失來自於那些財務狀況不佳的公司。仔細研究公司的財務報表,確認公司不會破產。
11.避開熱門行業的熱門股票。最好的公司也會有不景氣的時候,增長停滯的行業里有大贏家。
12.對於小公司,最好等到它們有利潤之後再投資。
13.如果你想投資麻煩叢生的行業,就買有生存能力的公司,並且要等到這個行業出現復甦的信號時再買進。
14.如果你用1000元錢買股票,最大的損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夠的耐心,你可以獲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個人投資者可以集中投資幾家績優企業,而基金經理卻必須分散投資。持股太多會失去集中的優勢,持有幾個大贏家終生受益。
15.在每個行業和每個地區,注意觀察的業余投資者都能在職業炒家之前發現有巨大增長潛力的企業。
16.股市的下跌如科羅拉多州1月份的暴風雪一樣是正常現象,如果你有所准備,它就不會傷害你。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機會,你可以挑選被風暴嚇走的投資者放棄的廉價股票。
17.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智力在股市賺錢,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必要的耐力。如果你每遇到恐慌就想拋掉存貨,你就應避開股市或股票基金。
18.總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不要理會周末的焦慮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論。賣掉股票是因為公司的基本情況惡化,而不是因為天要塌下來。
19.沒有人能夠預測利率、經濟形勢及股票市場的走向,不要去搞這些預測。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資的公司情況。
20.分析三家公司,你會發現1家基本情況超過預期;分析六家,就能發現5家。在股票市場總能找到意外的驚喜——公司成就被華爾街低估的股票。
21.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機會,就如同打牌賭博時,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贏的機會一樣。
22.當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時,時間站在你這一邊,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頭5年中錯過了沃爾瑪特股票,但在下一個5年它仍是大贏家。
23.如果你有足夠的耐性,但卻既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與精力去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資共同基金吧。這時,投資分散化是個好主意,你該持有幾種不同的基金:增長型、價值型、小企業型、大企業型,等等。投資6家同類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24.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中,美國股市過去10年的總回報排名第八。通過海外基金,把一部分投資分散到海外,可以分享其他國家經濟快速增長的好處。
25.長期而言,一個經過挑選的股票投資組合總是勝過債券或貨幣市場賬戶,而一個很差的股票投資組合還不如把錢放在坐墊下。
㈥ ...林奇認為股市無理性。擔他們最後都成功了為什麼呢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PeterLynch每月走訪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時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閱讀700份年報。他是最早調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經理,比如他發現Volvo的時候,連瑞典自己的分析師都沒去過它的工廠,當時Volvo的股價是4元,每股現金也有4元了,當然屬於嚴重被低估,後來為Lynch賺了7900萬美元。他每天6點15乘車去公室,晚上7點15回家。一年形成10萬英里,相當於一個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見一家公司。每天聽200個經紀人的意見。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將2000家公司檢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過兩個長假,其中的一個:去日本,用5天時間考察當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國玩了3天,然後去曼谷考察及觀光,最後去英國,用3天時間調查。股票世界裡的傳奇——彼得·林奇(股聖)財富檔案當今美國,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資組合經理人彼得·林奇,是麥哲倫共同基金的創始人,是傑出的職業股票投資人、華爾街股票市場的聚財巨頭,投資回報率曾一度神奇的高達2500%,其著作《漫步華爾街》、《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一問世便成為暢銷書。企業類型股票投資業。成長記錄在人們的眼中,他就是財富的化身,他說的話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來最賺錢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資100美元該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時間已變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過13年的時間。這個「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歷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之一,《時代雜志》評他為首席基金經理。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是喬丹之於籃球,鄧肯之於現代舞蹈。他不是人們日常認識中的那種腦滿肥腸的商人,他把整個比賽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他讓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而且緊緊地抓住全國每一個投資人和儲蓄者的注意力。當然,他也在這場比賽中獲得了極大的名譽和財富。成長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於美國波士頓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曾經是波士頓學院的一個數學教授,後來放棄教職,成為約翰·漢考克公司的高級審計師。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省錢,家人開始節衣縮食,林奇也從私立學校轉到了公立學校,而且開始了半工半讀的生活。11歲的他在高爾夫球場找了份球童的工作。這份工作應該說是最理想不過了,球童工作一個下午比報童工作一周掙的還多。高爾夫球場一直是風雲人物、名流巨賈的聚集之地,與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僅撿球,還注意學習。從高爾夫俱樂部的球員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場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資觀點。林奇跟隨球手打完一輪球,就相當於上一堂關於股票問題的免費教育課。在當時,雖然是經濟發達的美國,但人們的意識還是相對保守,對股票業並不很信任,視股票市場如賭場,把買股票等同於賭博行為,雖然這時股票上漲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這樣想的,但球童的經歷開始讓林奇逐漸改變了看法,增強了賺錢意識,雖然他那時並沒有錢去投資股票。就這樣邊工作邊讀書,林奇讀完了中學,順利考入賓州大學沃頓學院。即使在沃頓學院學習期間,林奇也未放棄球童的工作,他還因此獲得了弗朗西斯·維梅特球童獎學金。沃頓商學院的經歷對於以後林奇的成長是十分關鍵的。為了家庭,為了自己,林奇開始著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為象高爾夫球場的客戶一樣成功的人物。於是,他有目的地專門研究與股票投資有關的學科。除了必修課外,他沒有選修的有關自然科學、數學和財會等課程,而是重點的專修社會科學,如歷史學、心理學、政治學。此外,他還學習了玄學、認識論、邏輯、宗教和古希臘哲學。還沒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時,林奇就已經意識到,股票投資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科學,歷史和哲學在投資決策時顯然比統計學和數學更有用。因為球童的兼職和獎學金做經濟的堅強後盾,大二的時候,林奇已經有了一筆不小的收入。他決定用這筆積蓄進行股票投資,小試牛刀。他從積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資於飛虎航空公司的股票,當時他買入的價格是每股10美元。後來,這種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國家空中運輸的發展而暴升。隨著這種股票的不斷上漲,林奇逐漸拋出手中的股票來收回資金,靠著這筆資金,他不僅讀完了大學,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間,林奇來到世界最大的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富達」,在這里做暑假實習生,能在這樣的公司實習,是一種非常難得的機會。這份工作不僅使林奇打破了對股票分析行業的神秘感,也讓他對書本上的理論產生了懷疑,教授們的理論在真正的市場中,幾乎全線崩潰,這種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別注重實際調研的作用。「他是一個奇跡」1969年,林奇已經畢了業,也服完了兵役,他開始來到富達,正式成為一名公司的職員。起初是金屬商品分析師,幹了幾年的分析工作之後,1974年,林奇升任富達公司的研究主管。當時公司正陸續擴展化學、包裝、鋼鐵、鋁業以及紡織等部門的業務,這些工作開始讓他有機會接觸到證券市場的最前線,他除了不斷走訪公司,收集情報,從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資領域之外,還注意將自己的判斷結果與實踐相對應,為以後的真正實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8年之後,由於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為富達旗下的麥哲倫基金的主管。這是一個升遷,也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方面,林奇終於可以直接面對市場,但另一方面,富達有幾十個、幾百個、幾千個這樣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脫穎而出,必須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當時的麥哲論基金,資金僅有2200萬美元,其業務也僅局限於幾家較大的證券公司中,還是一個嬰兒,但對於林奇這個初學者而言,卻是再合適不過了。因為它提供了一個可以施展的舞台。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個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閱讀幾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萬公里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此外,他還要與500多家公司的經理進行交談,在不進行閱讀和訪問時,他則會幾小時幾十個小時的打電話,從各個方面來了解公司的狀況、投資領域的最新進展。他還特別重視從同行處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所有比較成功的投資家們都有鬆散或正式的聯盟,大家可以通過聯盟交換思想獲得教益。當然人們不會把自己即將購買的股票透露出來,但在交流中可以獲得很多信息。這些處於投資領域頂尖級的人物,能夠提供比經紀人更豐富的信息源。這才是林奇「金點子」的最好來源。林奇還創造了常識投資法。他認為普通投資人一樣可以按常識判斷來戰勝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對於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預測,往往會從日常生活中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他特別留意妻子卡羅琳和三個女兒的購物習慣,每當她們買東西回來,他總要扯上幾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羅琳買「萊格斯」牌緊身衣,他發現這將是一個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組織下,麥哲倫當即買下了生產這種緊身衣的漢斯公司的股票,沒過多久,股票價格竟達到原來價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發現商機,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場漲幅不定,之所以人們將它看成是賭場,就註定了有輸有贏,林奇也有判斷錯誤的時候。1977年,他剛掌管麥哲倫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價格買進華納公司的股票。而當他向一位跟蹤分析華納公司股票行情的技術分析家咨詢華納公司股票的走勢時,這位專家卻告訴林奇華納公司的股票已經「極度超值」。當時林奇並不相信。6個月後,華納公司的股票上漲到了32美元,林奇開始有些擔憂,但經過調查,發現華納公司運行良好,於是林奇選擇繼續持股待漲。不久,華納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這時,林奇開始對股市行情分析專家的建議做出反應,認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頂峰,於是將手中所持有的華納公司股票悉數拋出。然而,華納公司股票價格一路攀升,最後竟漲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後來在股市暴跌中也維持了不錯水準。對此,林奇懊悔不已,他開始再也不相信這些高談闊論的股市評論專家了,以後只堅信自己的分析判斷。林奇十分欣賞沃倫·巴菲特的觀點:「對我來說,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說其存在,那也只是讓某些人出醜的地方。」他開始不再相信專家、理論、數學分析。經過了漲落、失敗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優秀的選股能力開始讓人們感到驚奇,與別人注重進出場的時機不同,他覺得何時買進、何時拋出沒有什麼用處,因為行情永遠都是跌跌漲漲的。只有投資人在正確的時機選對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場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後在走勢翻多的時候,才能獲得很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就是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機。在林奇的投資組合中,他最偏愛兩種類型的股票:一類是中小型的成長股股票。在林奇看來,中小型公司股價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個投資組合里只要有一兩家股票的收益率極高,即使其他的賠本,也不會影響整個投資組合的成績。同時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長性時,對單位增長的關注甚至超過了利潤增長,因為高利潤可能是由於物價上漲,也可能是由於巧妙的買進造成的。另一類股票是業務簡單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認為,激烈競爭領域內有著出色管理的高等業務公司的股票,例如寶潔公司、3M公司、德州儀器、道化學公司、摩托羅拉公司更有可能賺大錢,但在林奇看來,作為投資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東西,只需要一個低價出售、經營業績尚可、而且股價回升時不至於分崩離析的公司就行。就靠著這種有名的投資方式,林奇成為華爾街股市的超級大贏家。在他所投資的領域中,包括克萊斯勒汽車、聯邦快遞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對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場里的最愛,他對營運地點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別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麥哲倫基金已經13年了,就在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無聲息的創造了一個奇跡和神話!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經理人超過100萬人,成為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麥哲倫的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由於資產規模巨大,林奇13年間買過15000多隻股票,其中很多股票還買過多次,贏得了「不管什麼股票都喜歡」的名聲。對於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個沒有「周末焦慮症」的「死多頭」,股市調整對他而言只意味著廉價建倉的機會到了,他都不太像一個股市中人,因為他的心態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顛峰的時刻,林奇卻選擇退休,離開共同基金的圈子。當時,他還是市場中最搶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發表了自己的離去演說:「這是我希望能夠避免的結局······盡管我樂於從事這份工作,但是我同時也失去了呆在家裡,看著孩子們成長的機會。孩子們長的真快,一周一個樣。幾乎每個周末都需要她們向我自我介紹,我才能認出她們來······我為孩子們做了成長記錄簿,結果積了一大堆有紀念意義的記錄,卻沒時間剪貼。」這就是彼得·林奇離開的理由,沒有一點的做作和矯情。當然他也受夠了每周工作80個小時的生活,於是,和其他偉大的投資人和交易商一樣,彼得·林奇帶著賺來的錢,乾乾脆脆的離了場。現在,這個曾經的「股市傳奇」就像任何一個平常的父親一樣,在家教導自己的小女兒,同時他也沒有閑著,正積極地投入波士頓地區的天主教學校體制,到處募集資金,讓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學校的教育。雖然他是億萬富翁,他讓別人也成為了億萬富翁,但他卻不是金錢的奴隸,而是主人。成功秘訣心態平和,穩中取勝。纖毫小事中覓先機。投資策略及理論:以價值投資為根基的實用投資策略。看重的是個股品質。理論闡述:價值投資的精髓在於,質好價低的個股內在價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總會體現在股價上,利用這種特性,使本金穩定地復利增長。具體做法:其投資智慧是從最簡單的生活方式中體驗的。從生活中發掘有潛能的股份。投資具有潛力,且未被市場留意的公司,長線持有,利用復式滾存穩定增長。遵守的規則與禁忌:林奇選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厭煩4、有庇護的獨立子公司5、乏人關注的潛力股6、充滿謠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關注的行業8、增長處於零的行業9、具保護壁壘的企業10、消耗性大的消費品11、直接受惠高技術的客戶12、連其雇員也購買的股票13、會回購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當炒股2、其龍頭企業二世3、不務正業的公司4、突然人氣急升的股票5、欠缺議價力的供應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對大勢與個股關系的看法:林奇認為贏輸實際和市場的關系不大,股市不過是用來驗證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賴市場來帶動手裡的股票上揚。對股市預測的看法:從不相信誰能預測市場。對投資工具的看法:對林奇來說,投資只是賭博的一種,沒有100%安全的投資工具。名言及觀念:「不做研究就投資,和玩撲克牌不看牌面一樣盲目。」投資前三個問題:1、你有物業嗎?2、你有餘錢投資嗎?3、你有賺錢能力嗎?不少投資者選購股票的認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費購物,如果把購物時貨比三家的認真用於選股,會節省的錢。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於美國,1977年接管富達麥哲倫基金,13年資產從1800萬美元增至140億美元,年復式增長29%。
㈦ 什麼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珍藏版)》系統介紹如何做好股票投資的充分准備,如何從生活和工作中開始尋找你最喜愛的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業務、財務、股票等基本面情況以及如何正確認識股價的波動,在股票投資中想要知道的問題,幾乎都可以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珍藏版)》中找到答案。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對於外行人來說,投資機會隨處可見。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商業的發展趨勢,留心一下周圍的世界,從購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專業分析人員更早地發現那些潛在的將會大獲成功的公司。如果投資者能夠不被整個市場行情的波動以及利率的變動影響,那麼進行長期投資的投資組合一定會給其帶來不菲的回報。點擊鏈接進入英文版:LearntoEarn:ABeginner'
㈧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資特點是什麼
彼得林奇在美國是一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基金經理人。曾經讓自己所管理的基金從2000萬增值到140億。他投資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僅專注於股票本身,更關心股票背後的公司。他每次都會通過很多公司的市面報道來對公司進行分析,一旦他覺得這個公司可以就會買入股票。並且他經常會去所購買股票的公司總部去拜訪。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後就會做出判斷並且在購買股票後如果發現更有潛力的公司就會轉而把這個公司的股票拋售,把錢用於購買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對於林奇來說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處,他可以從中發掘有潛力、可以東山再起的公司,並且趁著低價來入手他們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認為預測經濟走勢這種工作在某種意義上是徒勞的,因為即使你預測出了經濟未來的走勢,它也沒有辦法告訴你未來一年或是兩年後的利潤。
㈨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修訂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頁碼:300 pages
·ISBN:7111200500
·條碼:9787111200505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
內容簡介
★最受普通投資者歡迎與推崇的投資經典之一
★自出版後的10年間,銷量超過百萬冊,暢銷全球
★系統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
[林奇是誰]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就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其共同之處在於把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把投資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麥哲倫基金期間所創下的投資報酬率在股市的歷史里,幾乎無人能出其右。該基金也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普通人也能成為投資專家]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選股能力而著稱,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為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能像華爾街的專家一樣出色。
林奇說,對於外行人來說投資機會隨處可見。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商業的發展趨勢,留心一下周圍的世界,從購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專業分析人員更早地發現那些潛在的會大獲成功的公司。
[本書特點]
▲鼓勵普通投資者建立戰勝專業投資者的信心,普通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即使沒有富裕的金錢、良好的專業教育,也一樣可以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甚至超過華爾街的專家。
▲普通投資者更有機會在生活中早於專業投資者發現上漲10倍的大牛股。
▲系統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利用自身優勢,在工作場所或消費時就能發現優秀的公司。
▲將股票分為6大類型逐一分析,總結出10倍股的13個特點,提醒避開6種危險股。
▲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應持有的合理股票數量,買入、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
▲如何從證券公司、公司年報等渠道獲得信息。
▲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賬面價值等進行投資分析,在財務報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參考的數據,在看似沒有機會的股票中找到「黑馬」。
▲分析常見的投資心理誤區,幫助投資者避開投資陷阱
▲沒有深奧的理論,讓一竅不通的投資者也能心領神會
--------------------------------------------------------------------------------
作者簡介
彼得·林奇出生於1944年,1968年畢業於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取得MBA學位;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人職務的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目前他是富達公司的副主席,還是富達基金託管人董事會成員之一。現居住在波士頓。
--------------------------------------------------------------------------------
媒體推薦
彼得·林奇和他的成功投資/權成光,《首席市場官》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麥哲倫基金的前基金經理,在他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從1800萬美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基金成長為12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時間里基金收益高達29%年復利。
專家和大師的區別是,大師總是能夠把復雜的事情用簡單易懂的通俗語言來解釋清楚。對於股票投資這種入門門檻比較低的行業來說,國內的、國外的、技術的、基本的,各類專家可謂數不勝數,不過真正說到大師,那或許用十個手指頭就可以數得過來。無論我們如何地壓縮這個名單,相信彼得·林奇的名字是不會被遺漏的。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麥哲倫基金的前基金經理,在他的管理下,麥哲倫基金從1800萬美元的名不見經傳的小基金成長為120億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時間里基金收益高達29%年復利。彼得·林奇還是個高產的作家,寫了3本關於股票投資的書,介紹了其投資理念和方法的前兩本都是長盛不衰的投資類暢銷書。尤其是第一本書《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幾乎囊括了彼得·林奇的全部投資智慧。
雖然該書的第一版於1989年出版,比中國股市的歷史還要長,但是書中的內容到現在也絲毫沒有落伍之處。相反,隨著近幾年國內的證券市場逐步走向成熟,修訂後再版的該書,來自美國成熟市場的投資理念越發具有指導性。
彼得·林奇的投資理念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好公司的股票遲早會有良好的表現。因而林奇崇尚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調查,當然,林奇並不認為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調查需要怎樣高深的知識和方法,這並不是基金經理們的特權,相反他認為每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只要用自己3%的腦力就能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和那些處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華爾街專業人員選得一樣好。
對於找尋值得投資的股票,彼得·林奇往往是從生活中和身邊的事情開始,其主要思路就是產品——
上市公司——股票這個順序。從生活中發現的暢銷產品挖掘出能夠上漲幾倍的潛力股票正是彼得·林奇的強項,也是其草根企業調查文化的典型模式。當然,這和美國的上市公司達到上萬家,幾乎每一種產品後面都有上市公司的背景有關。雖然國內還沒有達到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每一種產品都有上市公司背景這種程度,但是類似的線索還是不少的。去年年末,我的一位從事電梯電纜生意的朋友出差到北京,在聊天過程中向我訴苦,因為銅價大幅上漲,導致公司的成本大幅提高,利潤下降,生意越來越難做了。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之後我查看了倫敦銅期貨走勢,發現已經連續上漲很長時間了,於是買入了國內生產銅的雲南銅業和江西銅業,之後國內有色金屬股票大幅上漲,我雖然沒能一直持有到現在,但是幾個月內收益也超過了50%。
關於如何尋找賺錢的股票,彼得·林奇還有很多獨特的方法,比如他將上市公司分成六種不同的類型:穩定緩慢增長型,大笨象型,快速增長型,周期型,資產富餘型,以及轉型困境型。這六種不同類型有著不同的特點和投資方法,而且林奇對不同類型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也不同。這是一種相當簡單的分類和框架模型,這種模型的好處就是會減少投資者對不同類型股票的不切實際的期望。比如,如果你持有的是緩慢增長型的股票,那麼就不應該指望它會有多麼了不起的表現,相反,如果你持有的是快速增長型,那麼就不應該輕易地將其賣出。
還有就是每一個投資者都無法迴避的上市公司財務報表的分析,林奇對此作了一個簡單的財務講座,並對投資者應該關心的每一種著名數字作了詳細地案例分析,這樣投資者就不會再對厚厚的上市公司報表無從入手了。
「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才是師父」。這是國內非常流行的一句股諺,這說明了如何賣出股票的重要性,對此林奇根據股票的六種不同類型,詳細列舉了何時應該賣出,何時應該持有的詳細依據。當然,跟如何選股一樣,我們不能照本宣科,對於這些方法要分析林奇得出結論的依據,並根據國內的實際情況靈活應用。
對我個人觸動很深的部分是彼得·林奇對組合投資的宣揚。隨著巴菲特集中投資理念的盛行,很多投資者已經對分散風險和組合投資嗤之以鼻,不過我個人還是認為對於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組合投資是非常必要的。組合投資可以有效地控制股票投資中經常會出現的沖動和冒險情緒,從而引導投資者走向長期成功的道路。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李小潔
如果股價已經下跌了這么多,它不可能再跌了。
你總能知道什麼時候股市到了底部。
如果股價已經如此之高了,怎麼可能再進一步上升呢?
每股只有3美元,我能失去什麼?
最終股價會回來的。
黎明前的時候總是最黑暗。
當股價反彈到了10美元時,就將其賣出。
我有什麼可擔心的,保守的股票不會波動太大。
可能要花長一點時間,有些事情才可能發生。
看看我已經賠了這么多錢,我不再買股票了!
我已經錯過一隻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隻。
股市上漲,所以我一定是對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錯的。
推薦理由:本書是投資者必備的國際暢銷書。自出版後的10年間,銷量超過百萬冊,暢銷全球。作者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作者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
本書作者首先告訴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條投資規則:不要相信投資專家的建議!作者認為投資者只要對股票認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績不會比專家差。作者認為業余投資者有很多先天的優勢,如果他們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在投資時就會比專家做得還出色,他鼓勵普通投資者建立戰勝專業投資者的信心,普通投資者只要動用3%的智力,即使沒有富裕的金錢、良好的專業教育,也一樣可以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甚至超過華爾街的專家。普通投資者更有機會在生活中早於專業投資者發現上漲10倍的大牛股。
本書系統講述了一套簡單易學的股票投資策略,利用自身優勢,在工作場所或消費時就能發現優秀的公司。將股票分為6大類型逐一分析,總結出10倍股的13個特點,提醒避開6種危險股。如何構建投資組合,應持有的合理股票數量,買入、賣出股票的最佳時機;如何從證券公司、公司年報等渠道獲得信息;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賬面價值等進行投資分析,在財務報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參考的數據,在看似沒有機會的股票中找到「黑馬」。分析常見的投資心理誤區,幫助投資者避開投資陷阱。
沒有深奧的理論,讓一竅不通的投資者也能心領神會。
--------------------------------------------------------------------------------
編輯推薦
本書是投資者必備的國際暢銷書。作者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作者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本書作者首先告訴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條投資規則:不要相信投資專家的建議!作者認為投資者只要對股票認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績不會比專家差。作者認為業余投資者有很多先天的優勢,如果他們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在投資時就會比專家做得還出色。
--------------------------------------------------------------------------------
目錄
譯者序
千禧版簡介
前言
愛爾蘭之行的啟示
導論
業余投資者的優勢
……
--------------------------------------------------------------------------------
文摘
譯者序
本書作者之一的彼得·林奇曾是富達公司麥哲倫基金的資產管理經理,在他的領導下從1977~1990年該基金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書中作者用淺顯生動的語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資的諸多技巧。作者向廣大的中小投資者提供了簡單易學的投資分析方法,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對於業余投資者來說尤為有益。
本書作者首先告訴投資者的就是這樣一條投資規則:不要相信投資專家的建議!作者認為投資者只要對股票認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績不會比專家差。作者認為業余投資者有很多先天的優勢,如果他們把這些優勢發揮出來,在投資時就會比專家做得還出色。
在本書的翻譯過程中,我們被書中精彩的內容深深吸引了,書中對金融投資的論述清晰明了,簡單易懂。對我們而言,在書中所學到的不僅僅是股票投資的方法與技巧,還有作者有關投資的思想以及為人的態度。
書中所表現出來的作者的睿智與學識不止一次地令我們折服。我們也相信讀者通過閱讀此書不僅能開闊眼界,掌握投資的方法,還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㈩ 彼得·林奇的基金法則
彼得·林奇被譽為「全球最佳選股者」,並被美國基金評級公司評為「歷史上最傳奇的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奇1969年進入富達管理研究公司成為研究員,1977年成為麥哲倫基金的基金經理。
到1990年5月辭去基金經理人的職務為止的13年間,麥哲倫基金管理的資產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基金投資人超過100萬人,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並且是當時全球資產管理金額最大的基金,其投資績效也名列第一,13年間的年平均復利報酬率達29%。
彼得·林奇在其數十年的職業股票投資生涯中,特別是他於1977年接管並擴展麥哲倫基金以來,股票生意做得極為出色,不僅使麥哲倫成為有史以來最龐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資產由2000萬美元,增長到84億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資配額表上原來僅有的40種股票,增長到1400種。
彼得林奇的投資方法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學院紐約俱樂部1990年年度聚會——晚宴上的演講,可以說是他迄今為止,最全面、最珍貴的投資理念。
下面的這篇摘要就選自林奇在宴會上發表的精心准備的演講:
規則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條規則是你必須了解你持有的股票。這聽起來很簡單,但是我們知道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你應該能夠在兩分鍾或者更短的時間之內向一個12歲的孩子解釋你購買一隻股票的原因。如果你無法做到這一點,如果你購買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為你覺得它的價格將上漲,那麼你不應該買入。」
規則2:作經濟預測徒勞無益
「預測經濟完全是徒勞無益的,不要試圖預測利率。艾倫·格林斯潘是美聯儲的頭兒。他無法預測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無法告訴你12個月或者兩年後利率將是多少。你無法預測股市。」「你可能不相信人們在預測一年之後將發生的事情上面浪費了多少時間。能提前知道一年後的事情當然很棒。但是你永遠無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費心機了。這沒有任何好處。」
規則3:不要擔心股市
「你必須尋找麥當勞和沃爾瑪這種類型的公司。不要擔心股市。看看雅芳。在過去15年裡,雅芳的股票從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偉大的公司。但是現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門,可是家庭主婦要麼外出上班去,要麼和她們的孩子在外面玩。她們銷售的東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葯店買到。雅芳的盈利基礎土崩瓦解。這家公司只偉大了大約20年。」「同樣是在這一時期,麥當勞的表現非常好。它們進入了海外市場,它們推出了早餐和外帶,它們做得很好。在這一時期,它們的績效經歷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長至原來的12倍,股價上漲到原來的12倍。如果道瓊斯今天的收盤價是700點而不是2700點,你在麥當勞上面的投資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報。它的股價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獲得8或9倍的盈利。」「關注個股,忘掉全局(big picture)。」
規則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時間
不要有這樣想法:你一想到某個概念就必須馬上把它付諸實施。其實你有足夠多的時間讓你對公司進行充分的研究。給我帶來豐厚回報的股票都是我在關注它們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後才買入。在股市賠錢會賠得很快、但是賺錢卻賺得很慢。賺錢和賠錢之間應該存在某種平衡,但是實際上沒有。」
(資料來自博道投資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