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答疑 > 銀行股票投資論文文獻

銀行股票投資論文文獻

發布時間:2022-08-26 04:19:39

Ⅰ 求證券投資基礎分析論文

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市場中的應用[1]
發布時間: 2003-12-21 作者:
摘 要:李從珠,丁紹芳,王靈華,孫大寧.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制場中的應用.
本文較系統地介紹了統計學在證券期貨市場中的應用,其中包括作者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如:證券期貨市場指標體系的研究;新華財經指數的編制;證券投資組合的研究與應用等。
關鍵詞:統計學 證券市場 期貨市場
分類號:O212 C8 F83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1566(2000)01-0054-04

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Markets

LI Cong-zhu,DING Shao-fang,WANG Ling-hua,SUN Da-ning
(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100041)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Application of Statistics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s Markets is introced,author's many new achievements are included in it,such as study of index system on Securities and future markets;study of Xin Hua index number of securities;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investment in bond and so on.
Key Words:statistics securities markets futures markets▲

一、序 言
我國自九十年代初建立證券期貨市場以來,短短幾年,得到了迅猛發展,方興未艾。僅拿股市來看(截至1999年07月13日),在滬深兩市上市的境內公司已達900家,滬深市場的A,B股股數是981隻,上市公司900家,其中滬市501隻(461家),深市480隻(439家),滬深A股股數874隻,B股股數107隻。這與1991年滬市8家深市6家上市公司相比,可見發展速度之快。市價總值21083億元人民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5%;開辦證券90家,兼營證券業務的信託投資公司237家,下屬證券營業部2400多家;現有43家境內企業海外上市,累計籌集資金100多億美元;已有107家公司成功發行了B股,籌集資金近50億美元;股民已達4000多萬。自1999年五月十九日井噴式行情以來,滬深兩市的日成交量猛增,至六月二十五日高達800多億(1998年8月18日香港股市一天的成交量為790億港元),創下空前的天量。證券市場的作用愈來愈大,並逐漸成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
統計學及其相關學科在證券期貨交易中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先從世界范圍談起。
據有關報道,當今華爾街最搶手的不再是傳統的MBA,而是有統計背景、數理能力強的人才。一些在美國獲得統計或數學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被華爾街錄用,轉眼間便當上了年薪百萬美元的「白領」貴族。如,1984年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黃沁於1988年提前畢業,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就讀研究生,畢業後受聘到華爾街某大型證券公司工作。在這個世界上金融證券業最發達的地方,他以統計和數學為基礎,建立了自己的投資理論,現已升任該公司副總裁,主管對外投資工作。年僅27歲的黃沁是進入華爾街金融界高層領導的少數華人之一。
華爾街取才原則的轉向,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證券期貨等金融業目前發展面臨的挑戰和未來的潮流。證券金融交易是信息量最大,信息敏感度最強、信息變化頻度最高的領域。隨著市場日趨復雜,數字已成為傳遞信息最直接的裁體,加上未來的經濟是被網路覆蓋與籠罩的數字化經濟,大量的數學與統計工具將在分析研究中發揮不可或缺的重要影響。能否把握那看似枯燥無味的數字所隱含的精微變化,成為決定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前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在期權定價方面做出開拓性貢獻的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他們在二十多年前就探索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定價模型——布萊克.斯科爾期定價公式。本世紀20年代開設了股票期權品種,由於採用櫃台交易方式和缺乏標准化的設計合約,很難轉讓對沖,交易量不足稱道。1973年美國經濟學家布萊克和斯科爾斯,引進概率統計上隨機變數函數的一些定理和積分求值,推導出不支付紅利的股票期權定價公式,從此期權有了明確科學的價格定位依據,很快形成一個完整的市場,並迅速推廣到全世界,直至現在,期權占據著金融王國的重要位置。定價公式成為整個市場運轉的基礎。這個期權公式的定價思想所引發的金融革命表現在,預測遠期價格成為可能,不僅使期權為指數、貨幣、利率、期貨交易提供了全新的保值,投資手段,極大地豐富了金融市場,而且進一步推動了對各種金融產品的價值研究,提高了操作的理論水平。由此可以推斷,沒有布萊克.斯科爾斯定價模型,期權就不可能發展這么快,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場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高度發達,如今國外大型金融機構在總結金融交易失利原因時,總是首先追究最初的定價是否存在漏洞和錯誤
建立一個模型就摘取經濟領域的桂冠這一事實,體現了經濟與統計數學密不可分的關系。據不完全統計,自1969年設立諾貝爾經濟學獎以來的40多位獲獎者中,著名的計量經濟學家有23位,10位擔任過世界計量經濟學會會長,有六位直接靠計量經濟的研究和應用成果獲獎。借用統計數學,將經濟理論數學公式化,將經濟行為定量化,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的熱門課題。
有關專家指出,統計學,經濟理論和數學這三者對於真正了解現代經濟生活中的數量關系來說,都是必要的,但本身並非充分條件。三者結合起來,就是力量。數學給經濟界帶來新的視角,新的觀念。抽象的數學工具一旦准確地切入金融市場,就顯得非常實用和有價值。二十多年來,指導期權交易的理論—定價模型得到廣大投資者的一貫遵循。沒有統計基礎、不懂定價公式含義的人要想在市場有出色表現將是十分困難的。
證券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是個永恆的話題,投資者都想尋求收益回報,但又必須面對各種各樣的損失可能。市場到底存在哪些風險,如何確定風險的大小,如何才能實現收益最大化和風險最小化,歷來都是受人關注的焦點和難點。自從1952年美國學者馬柯威茨運用數量方法創立證券組合理論以來,市場風險的神秘色彩逐漸淡化,不再變得那麼可怕和不可駕馭。
馬柯威茨組合理論的立足點是全面考慮「期望收益最大」和「不確定性(即風險)最小」。它通過總結投資損失的概率分布和可能收益與預期收益的偏離程度(即我們統計學上的方差),發現投資者應該同時按適當比例購買各種證券而不是一種證券,進行分散化投資,其收益才盡可能是確定的。通過數量分析得出的這種結論,迎合了投資者避風險的需要。風險管理能力的提高促進了基金的蓬勃發展。在短短的幾十年間,隨著量化研究的不斷深入,組合理論及其實際運用方法越來越完善,成為現代投資學中的主流工具。由於馬哥威茨證券組合選擇理論給金融投資和管理思想帶來革新,1990年他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眾所周知,量變引起質變。數量關系的背後,牽扯著市場的穩定與發展。金融業的現代化推動了統計與數理方法的應用研究,反過來,當今世界的金融管理特別是防範金融風險,也越來越要量化研究。早在1995年9月,美國斯但福大學經濟學教授劉遵義就通過實證比較,數量分析和模糊評價等方興,預測出菲律賓、韓國、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有可能發生金融危機。後來的事實果然如此。這從一個側面提醒我們,沒有完整、科學的分析預測工具,就可能在國際金融競爭中蒙受重大損失。只有加強對作為金融信息的各種變數的研究,才能提高對金融運行規律的認識,才能把握市場的發展動向。
經濟理論的數學化和統計分析,使各種經濟行為也越來越數量化。在金融領域也不例外。定價公式和組合理論地位的確立,就證明數量工具已發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有統計顯示,在西方金融市場,三分之一的人運用組合理論來投資,三分之一的人靠技術分析管理頭寸,另外三分之一的人仍在堅守基礎分析。雖然運用何種手段來指導決策是投資者個人偏好、觀念的問題,但組合理論和技術分析所運用的統計工具逐漸被認同,說明理性投資將成為市場的寵兒。由此我們不難理解華爾街選才的動機。
主觀意見和直覺判斷有很大的隨意性,顯然與現代投資決策的要求相去甚遠。對市場和價格進行定量研究,從而揭示客觀存在的數量依存關系,成為投資和管理決策的一項基礎工作。用統計工具處理各種證券金融數據,可以比較全面地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力度。其主要表現在:
1 結構分析:證券市場與匯率、利率變動和國民經濟發展有多大的關聯度;單一證券與整個市場之間如何相互影響,市場指數設計是否合理;證券與期貨價格走勢是否相互制約;同一類證券有沒有一定的連動關系。
2 價值預測:分析未來證券發行和上市價格的理論定位,確定金融衍生證券的價格,分析預測證券期貨的價格走勢,進行投資決策等。
3 政策評價:研究市場系統風險的預警及控制,探討不同的組合投資效果。
4 理論檢驗:證券價格能否反映所有的信息,市場的有效性實證檢驗;各種技術指標的適用性和優化處理,周期效應的對比分析。
從以上可看出,量化研究有助於搞好風驗管理,設計投資組合,選擇交易時機,評估市場特性。統計工具在證券金融市場的大量應用,對交易技術的升級換代,管理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特殊貢獻。現在,電腦交易系統在國外大行其道,依據不同要求設計的模型軟體層出不窮,只要把數據輸入電腦中,投資者根據分析結果隨時制訂和調整投資計劃。
投資者競爭的優勢不再停留在信息的收集上,而是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誰的模型從總量上與趨勢上能更合理、科學地分析市場,誰就能掌握主動。
簡單的統計和數學方法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復雜的金融發展需要。隨著統計和數學工具的推廣應用,一門新興的邊緣科學——金融統計學應運而生。美國芝加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和英國利茲大學先後確定了金融統計的碩士和本科生的培養計劃。我國近幾年來,像中國科技大學、南開大學和山東大學建立了統計金融系,去年北京大學相繼成立了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管理中心、金融數學系;像北方工業大學統計學專業等建立的證券期貨模擬實驗室的也有很多家;開設相關專業的就更多了。
總之,統計學及其相關學科在證券期貨交易中的重大作用愈來愈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讀者從本專題所講的內容也將會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後面我們將結合我國證券期貨交易的實際,介紹統計方法在證券期貨市場的一些基礎應用(包括我們的部分研究成果),如證券期貨交易的統計指標體系;證券指數;投資組合;上市公司財物報表的統計分析與選股;證券期貨價格走勢預測(主要是技術分析)等。 相關性:畢業論文,免費畢業論文,大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模板

Ⅱ 求有關證券投資的論文

推薦閱讀http://blog.163.com/johnson001_love/blog/static/163365121201289113212383/

Ⅲ 求一篇兩到三千字的證券投資方面的論文

國債的含義:指國家公債,是由中央政府按照法定手續發行的,並約定在一定的期限支付規定的利息,並在規定期限內返還本金的有價證券。國債的發行主體是中央政府,在我國是由財政部代表中央政府執行。
國債的特點:
(1) 安全性高。由於國債的發行以國家信用和國家財力作擔保,持券人不必提心本息的償還。國債在各種債券中信用等級最高,被稱為「金邊債券」。
(2) 較強的流動性。由於可上市流通的記帳式和實物券國債,隨時可在二級市場買賣轉讓,因此,國債持有人並不需要一事實上將國債持有到國債到期日。
(3) 收益穩定適中。
(4) 稅收優惠。投資於國債所得利息收入無收利息所得稅。在銀行存款、企業債券均需收取20%的利息所得稅。
(一)我國國債發展簡史
新中國成立後至今,我國國債的發展可以分為兩個主要階段:
第一個階段(1950-1958年):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發行了"人民勝利折實公債",成為新中國歷史上第一種國債。在此後的"一五"計劃期間,又於1954-1958年間每年發行了一期"國家經濟建設公債",發行總額為35.44億元,相當於同期國家預算經濟建設支出總額862.24億元的4.11%。1958年後,由於歷史原因,國債的發行被終止。
第二個階段(1981年至今):
我國於1981年恢復了國債發行,時至今日國債市場的發展又可細分為幾個具體的階段。
1981-1987年間,國債年均發行規模僅為59.5億元,且發行日也集中在每年的1月1日。這一期間尚不存在國債的一、二級市場,國債發行採取行政攤派形式,面向國營單位和個人,且存在利率差別,個人認購的國債年利率比單位認購的國債年利率高四個百分點。券種比較單一,除1987年發行了54億元3年期重點建設債券外,均為5~9年的中長期國債。
1988-1993年間國債年發行規模擴大到284億元,增設了國家建設債券、財政債券、特種國債、保值公債等新品種。1988年國家分兩批在61個城市進行國債流通轉讓試點,初步形成了國債的場外交易市場。1990年後國債開始在交易所交易,形成國債的場內交易市場,當年國債交易額占證券交易總額120億元的80%以上。1991年我國開始試行國債發行的承購包銷;1993年10月和12月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推出了國債期貨和回購兩個創新品種。
1994年財政部首次發行了半年和一年的短期國債。
1995年國債二級市場交易活躍,特別是期貨交易量屢創紀錄,但包括"3.27"事件和回購債務鏈問題等違規事件頻頻出現,致使國債期貨交易於5月被迫暫停。
1996年國債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變化:首先是財政部改革以往國債集中發行為按月滾動發行,增加了國債發行的頻度;其次是國債品種多樣化,對短期國債首次實行了貼現發行,並新增了最短期限為3個月的國債,還首次發行了按年付息的十年期和七年期附息國債;第三是在承購包銷的基礎上,對可上市的8期國債採取了以價格(收益率)或劃款期為標的的招標發行方式;第四是當年發行的國債以記帳式國庫券為主,逐步使國債走向無紙化。
1996年以後,國債市場交易量有所下降。同時,國債市場出現了託管走向集中和銀行間債券市場與非銀行間債券市場相分離的變化,呈現出"三足鼎立"之勢,即全國銀行間債券交易市場、深滬證交所國債市場和場外國債市場。

Ⅳ 投資學 股票相關論文

《淺論投資股票的獲利方式》
任何一項投資都會追求利益最大化,這是進行投資的基本要點。作為投資股票也不例外而且最能體現這個最大化的直接收益,你說不錯股票是有分紅、甚至大額度地配送股份,既然有了這個收益就沒有必要再去炒作,等著分紅擴股來增加投資收益也不錯。這個觀念不符合人類不斷進取、攀登,追求更高、更好、更快的天性;這就好像說:「既然有了桑塔納還要奧迪干什麼」一樣。
從理論上講,投資股票的收益是從二個方面獲得,一是上市公司的分紅、派息、配送股份(做長線投資),二是賺取股票差價(做短線投資)。前者有個前提必須是上市公司有較高的利潤,而利潤又來自於正確的經營決策和優秀的管理團隊,經過較長時間的努力才能實現,在實現之前有著許多不確定性和各種不利因素的影響,盈利的預期不能認定,收益的絕對保障性難以預料;而後者(炒作)則不同,由於股價的變化使投資收益,具有即刻兌現的時效性和對自己才智應用的驗證性,股價漲了你馬上就得到收益,不受上市公司經營好壞的影響,所以作為股民更喜歡直接見效、刺激驚險、跌宕起伏的後鍾獲利方式,在達到投資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使貪婪慾望和感官的刺激得到滿足,這就是為什麼上萬成億的股民在股票市場前仆後繼,奮力博弈去賺取股票差價的原因。一句話:怎麼賺錢快就怎麼干,最大限度地用你的才能讓你的投資收益最大化。這就是在股市裡股民的興奮和悲哀的根結所在吧。

Ⅳ 求股票投資策略參考文獻

凱恩斯投資經濟學 要現實一點巴菲特。索羅斯

Ⅵ 與股票有關的論文

2005年前,由於規模較小,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企業年金不能直接進入證券市場,還存在覆蓋范圍太小,難以形成對基本養老保險的有力補充;投資渠道不暢、投資效益欠佳、投資風險較大等問題。2000年底我國企業年金積累基金總量為191.9億元資產中,銀行存款佔59.35%,購買國債佔20.53%,兩者相加,占資產總規模的近80%,但投資收益僅5.35億

元,收益率為2.79%,其中行業為3.2%,地方則更低,僅為1.34%。

這一數字表明,我國企業年金的投資渠道過於單一,並沒有充分運用市場化運營和管理的手段,大部分基金主要用於存銀行、買國債,在國家連續降息的情況下,投資收益較低。由於資本市場規則不健全,運作程序不規范,一些企業委託金融機構運營,實際運行風險不可避免,職工的利益難以得到確實保證。

另一方面,部分企業年金通過委託理財形式已經進入股票市場。市場上已形成了一些企業年金中心如上海、深圳、大連、遼寧等地的企業年金管理機構,它們頻繁現身於二級市場。根據2004年上市公司第三季度報告,截至9月底,上海市年金發展中心、深圳市企業年金管理中心已經出現在22家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中。按近期收盤價統計,這22隻個股的市值在5億元左右。

通過統計分析,我們發現企業年金股票投資運作現狀具有四個特點:

一是投資風格尚未成型。從企業年金一年多來操作的歷史資料分析,企業年金並未形成明顯的投資風格。比如說其二季度持有的18隻股票中便涉及金屬、房地產、水泥、機械、科技、化肥等諸多行業,還持有過高控盤的青海明膠、徐工科技等績差股、問題股。到了三季度其投資則更分散到了農業、汽車、銀行、造紙、醫葯、電子、施工等更多行業,投資的22家上市公司在行業內處於龍頭地位的很少。與奉行價值投資理念的開放式基金、社保基金等機構相比,企業年金目前還沒有形成鮮明的投資理念,這可能跟兩個因素有關,一是目前入市的資金規模較小,影響力還不夠。二是企業年金委託了多達十幾家的券商代為管理,多家券商的操作風格各異,而近幾年券商在股票市場上處於的劣勢地位也不利於操作風格的盡快確立。

二是企業年金的選股並不十分看重業績。2004年三季度企業年金共持有22隻股票中,平均每股收益為0.242元,略高於三季度上市公司加權平均每股收益0.2176元的水平。業績最好的濟南鋼鐵每股收益為0.61元;業績最差的是天頤科技,每股收益為0.08元。

三是短線運作為主。近一年來從定期報告所反映的企業年金持股明細顯示,企業年金短線操作的跡象非常明顯。以2003年底企業年金直接持有的4隻股票:韶能股份、九芝堂、遼河油田、青海明膠為例,到今年三季度末,企業年金全部從四隻個股的十大流通股東中消失,取而代之的則是珠海中富、瀘天化、銀河科技、新中基、天頤科技等五家。委託券商運作的企業年金也進行了大范圍的換股。從三季報的情況來看,新增加了民生銀行、標准股份、岳陽紙業等重倉股個股,而將原有的海信電器等股票基本拋售。

四是企業年金的操作不盡規范。如華夏證券管理的上海企業年金在華夏重倉股火箭股份和太極集團上持續增倉,其中火箭股份增持668萬股,太極集團增持28萬股,然而華夏證券同期卻大幅減持了這兩只股票;還有銀河證券管理的上海企業年金不斷增持東風汽車,從二季度末的1400多萬股一直增持至三季度末的2400多股,而銀河證券作為東風的第一大流通股東已經歷經數年。

Ⅶ 股票投資的風險管理文獻綜述

你可以找<證券分析>這本書看看,還有<<證券投資學>>可以參巧.裡面比較詳細.
簡單的你可以理解為:找行業的龍頭,具有提價決定性的,營利好的.行業發展有前景的.跌破凈資產一半以上的.當你找到了,你有就絕大多數能夠得到好的收益,與把風險降到非常非常之低

Ⅷ 求關於銀行方面論文的參考文獻

論文文獻資料【篇名】---銀行危機的社會學解釋
【相關摘要】本文主要從社會學角度來研究系統性的銀行危機。 銀行危機內生於銀行的構建,其承擔的儲蓄轉投資的功能決定了銀行的脆弱性。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其在社會經濟中的地位逐步提高,銀行危機對政治、經濟、社會的沖擊和影響也加大。 中國作為一個轉型國家,整個金融體系是從大一統的銀行體制變革開始起步,到目前為止,銀行仍居金融業的主導地位。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在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居於舉足輕重的地位,維系著國民經濟命脈和經濟安全。由於四行在我國轉軌過程中,把不斷增加的儲蓄轉投給了國有企業,在國有企業虧損面擴大和增加的情況下,形成和出現了大量不良資產。東南亞危機後,由於我國經濟金融與發生國的諸多相似,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機構和學者主要依據四行超過20%的不良資產率和不足8%的資本充足率,紛紛預測中國很快就會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有些學者甚至設計好了危機爆發的過程,就等中國實際的驗證。然而,事實與預言相距太大,四行不僅沒有遭到擠兌而倒閉,而且存貸款仍保持高增長。東南亞風暴沒有登陸比鄰的中國,而是刮到俄羅斯、巴西。為何中國能抵禦這場危機?四行為何沒有出現典型的銀行危機——擠兌存款,甚至還排隊存款呢?這說明,在關心中國的機構和學者看到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或歷史上危機發生國類似情況的同時,中國還有許多與危機國不同的因素在體內發揮作用,這些不同的因素是什麼?全文圍繞此展開分析和研究。本文認為銀行作為儲蓄轉投資的中介,實際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信任鏈。這個信任鏈由兩段構成,一段是存款人與銀行,一段是銀行與借款人。銀行把從存款人那裡得到的信任集中後,轉給了借款人。短存長貸、債權約束是這個信任鏈的特徵。任一段信任鏈的斷裂都可能使整個信任鏈無法維持。這樣,就可以清楚銀行危機為何既可能是存款人集中擠兌造成,也可能是貸款人違約造成。四行為中心的信任鏈已經出現了相當大比例的斷裂,但危機沒有發生。從信任鏈數量對比上看,是由於存 款大於貸款的增長拉得住部分斷裂的信任鏈。其根本原因在於決定這 些變化的社會系統。 全文由緒論和七章組成。 緒論部分主要說明了為什麼進行此研究;綜述了已有的研究和介 紹了本文的研究。從社會學角度研究銀行危機,從學科領域看,本文 具有一定的前沿性。 第1章,主要回顧了20世紀以來國際上發生的不同國家的銀行 危機,主要是:發生在美國的兩次危機,阿根廷兩次時間相隔不長的 危機,俄羅斯的危機,東南亞國家的危機,以及中國在1998年關閉 海南發展銀行。這些史實,是本文實證分析時的主要資料。 第2章,研究了銀行為中心的信任關系,從科爾曼對信任的研究 出發,構建出以銀行為中心的信任鏈。導致銀行危機的原因很多,但 結局只能是銀行無法維持信任鏈的運轉。聚集到信任鏈上後,就可以 發現信任鏈的存在與維持不是僅從信任鏈上摘取幾個指標就能做出 危機是否發生的判斷,政治、經濟、社會中一些難以量化的因素左右 著這個信任鏈。藉助 AG模式解釋銀行危機將有效克服原有銀行金 融危機理論在解釋危機時以偏概全的缺陷,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第3章,分析了四行的特殊信任結構,這種結構正是我國與危機 發生國的不同。不良資產率高,資本充足率低確是嚴重的問題,但國 有獨資性質使得社會公眾相信國家信用支撐國有銀行,從而使存款人 與銀行信任鏈的穩定和擴大拉住了因扭曲銀企關系而造成損失的銀 行與借款人的信任鏈。 第一章,主要研究貨幣穩定問題,這實際是中國防範東南亞危機 的第一道防火牆。人民幣互動的制度選擇,對內對外都成功地保持了 幣值的穩定。 第5章,具體分析了東亞危機後居民儲蓄增加的原因,因為信任 的存在並不代表信任的增加。教育、住房、社會保障制度等在黨的十 五大和新一屆政府成立後集中出台,改變了居民心理預期,導致儲蓄 因預防性動機增強而增長。儲蓄的增長和存差的擴大保證了四行不會 迴流動性不足而導致危機。 第6章,分析了東南亞危機後政府的救助措施和效果,以及中國 政府強有力的控制,這是吸取東南亞危機教訓,在危機末公開化時的 搶先行動,表明了政治系統在包括銀行系統在內的社會系統整合中時 機把握、手段運用都比較成功。 第7章,研究對未來銀行危機的防範措施,加入們 將引致中國 銀行業和其它社會系統的深刻變化,原先存在的有利因素可能失去, 不利因素逐漸增加。借鑒羅斯福新政和韓國的成功經驗,中國完全可 以把事後的行為轉為事前的防範,從而減輕危機發生可能造成的巨大 代價。銀行安全網和社會保障安全網是兩個最為重要的,可以減輕或 控制危機成本的制度構建。

Ⅸ 求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

證劵投資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資產的不斷增加,投資理財已成為日益重要的問題,投資理財是針對風險進行個人資財的有效投資,以使財富保值、增值,能夠抵禦社會生活中的經濟風險,不管是儲蓄投資、股票投資,外匯、保險投資,由於投資品種日益增多,所需的專業知識也不盡相同,投資方法也很難完全掌握,以下是本人對證劵投資分析的淺見。
一、 風險的定義與衡量
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時,決策者(X)可能得到的利益(R)不僅取決於他自己選擇行動(a),而且還取決於其他一些條件或他人採取的行動(b)。設決策者X可能選擇的行動集合為A:{a1,a2,...…a n},經濟社會(Y)可能發生的狀態或他人可能採取的行動為B: {b1,b2,...bi,…b n}。決策者的收益函數方表示為:R=f(a、b),a∈A,b∈B.這個函數表示,決策者X採取行動為a的利益和他的選擇有關,也和經濟社會發生的狀態(或他人採取的行動)有關。Y採取的行動b相對於X的利益可以是「中性」的(不有意使X的處境更好,也不有意使X的處境更糟);如果X和Y的利益是沖突的, Y就可能傾向於採取減少X利益的行動;如果X和Y的利益是一致的,則Y就有可能採取增決於Y 的行動。但是在一般情況下,對於X而言Y的行動具有不確定性,從而X是在不確定的條件進行決策的。
當存在不確定時,決策者的決策就具有風險。風險就是不加X利益的行動。從決策論的角度看,X採取怎樣的行動,作出怎樣的決策,還要取確定性,源於不完全信息或者非對稱信息。風險的必要條件是決策面臨著不確定的條件。當一項決策者在不確定條件下進行時,具有的風險的含義是:從事前的角度看,決定所購買的資產預期收益變動的可能性及其變動幅度;從事後的角度,指由於不確定性因素而造成的決策損失或相對損失 。在計量經濟學中,風險通常用統計學上的標准差來衡量。

二、證券投資風險及其分類
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投資於證券的主要目的在於獲得高收益,而證券投資(尤其是股票交易)的收益受很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收益穩定性明顯不如銀行存款高,這就產生了證券投資的風險。這種風險是與收益相伴而生的,高收益高風險,低收益低風險。因此我們也可以把證券收益看成是對投資者承擔風險的一種補償。具體地說,證券投資風險是指證券的投資者不能獲得預期報酬,遭受損失的可能性。投資者投資於證券都希望獲得預期收益,而真正得到的是實際收益,它有可能低於預期收益,這時風險就發生了,使投資者遭受到了損失。
不同的投資選擇會帶來不同的投資風險,風險產生的原因和程度也不盡相同,總體上按風險產生的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市場風險。這是金融投資中最普遍、最常見的風險。無論投資於有價證券,還是其他實體項目,幾乎所有投資者多必須承受這種風險。這種風險來自於市場買賣雙方供求不平衡引起的價格波動,給投資者帶來損失。
(2)利率風險。利率風險是由於市場利率的變化影響到證券的市場價格,從而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可能性。
(3)偶然事件風險。這種突發性風險是絕大多數投資者必須承擔的,且其劇烈程度和時效性因事而異。如自然災害、戰爭危險、政府的貨幣政策、匯率的變化、專利申請等意外情況的出現,都是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無法預料的。
(4)貶值風險。又稱通貨膨脹風險或購買力風險。通常用消費者價格指數測量通貨膨脹率.
(5)企業經營風險。企業經營風險是指由於經營的好壞而產生盈利能力的變化,造成投資者的收入或本金的損失。
(6)企業財務風險。企業的財務風險是指企業採用不同的融資方式而帶來的風險。
證券除了上述幾種風險外,還有其它一些風險,如:道德風險,法律風險、政治風險等等。
三、 證券投資風險的計量方法分析
為了在證券投資中便於比較風險的大小,我們將風險劃分為兩類,即總風險和市場風險。總風險是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之和;市場風險是針對資產組合而言,研究各項資產收益率與組合收益率之間的相關性。對單個證券來說,主要考慮其總風險,而對證券組合,主要考慮其市場風險。
1.總風險的計量
(1)由於收益率是投資的結果,對風險的分析也集中在這個隨機變數上。常用收益率的方差來衡量風險的大小。
(2)一般而論,只有在期望收益相差不大時,標准差不大時,標准差才能夠對各項的風險程度予以度量。如果各項目期望收益相關較大時,則需運用差異系數來評價各項目的風險。差異系數實際上就是單位期望收益所承擔的風險.
(3)若將風險看作股票價格可能的波動,價差率就是一個衡量股票風險的較好指標。
價差率=2(最高價-最低價)/(最高價+最低價)
價差率越大,意味著風險也越大,需要指出,為了克服短期因素的影響,應考察在一段時期內平均價差率,以了解全面的情況。
(4)以收益率作為尺度衡量證券投資風險也是一種度量風險的方法。可將證券投資的收益視為無風險收益與風險補償收益兩部分.一種證券收益率越高,說明其風險補償收益越大,同時其風險程度越高。具體的方法是將在許多方面都相同而只在某一方面有顯著不同的證券進行比較,這樣便可以衡量出某種證券風險程度的高低。
(5)下面介紹另一種度量方法---風險補償法。假定作為投資收益的隨機變數R僅有兩種可能的取值,即R1與R2,取值的概率分布為P1和P2=1-P1,該證券的期望收益為:
ER=P1R1+P2R2
其期望效用為:
EU(R)=P1*U(R1)+(1-P1)*U(R2)
2.組合資產的收益與風險
作為投資對象的各類證券的組合稱為組合資產。馬柯維茨的證券組合理論解決了組合資產的風險度量問題。概要而言,馬柯維茨理論說明在一定條件下,一個投資者的證券組合選擇可以簡化為兩個因素的權衡,即證券組合的期望收益及其方差。
如果把市場上所有可能選擇的證券構成一個按它們的市場比重為權重的組合資產,就稱之為市場組合資產.當投資者僅持有由風險資產組成的市場組合時,每一證券收益率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的關系就表現為每一證券收益率中與市場組合收益率無關的部分會由於持有市場組合而完全消失,也即每一證券的風險是根據與市場組合的協方差的大小來決定的。體現了單個證券收益與整個「市場組合」收益二者的關系,β I 描述了單個證券對於市場組合收益變化的敏感性。稱為β I 證券I 的系統風險。由於β m =1,所以證券的系統風險可以劃分為兩類,對於β>1的證券,其風險大於平均系統風險;反之,其風險小於平均系統風險。所以β可以衡量證券的相對風險。
3.遞增風險的三種等價定義
為了對兩個證券或投資的風險進行比較,以下給出了遞增風險的三個等價定義:
定義1 設有相同期望值的兩項投資W1和W2,如果
E{U(W1)}≥E{U(W2)}
對每一個凹函數都成立,則稱W1比W2的風險小。
定義2 若設W1和W2為二項投資,存在一個隨機變數ξ, 使得W2= W1+ξ, ξ 為雜訊且 E{ξ| W1}=0,則W1比W2的風險小。
定義3 設W1和W2的分布函數F和G被限制在區間[a ,b]內,且
T(Y)=∫ay[G(x)-F(x)]d x
如果T(y)≥0,且T(b)=0,則稱W1比W2的風險小。
遞增風險的界定對研究最優投資的性質是很有用的。
4.一種新的風險度量方法
設證券收益率為R,它的期望收益率為μ,R=μ +ξ。
其中,E{ξ}=0, μ=E{R}。定義隨機變數,
ξ+=ξ(當ξ≥0),ξ+=0 (當ξ<0);
ξ-=0 (當ξ≥0),ξ-=ξ(當ξ<0)。
- E{ξ-}為證券的風險測度,稱之為平均損失。
對於兩個證券R1 、R2,相應地應有
R1= E{ R1}+ξ1
R2= E{ R2}+ξ2
如果- E{ξ1-}>- E{ξ2-},則我們說證券1的風險比證券2大。
進行證劵投資就是為了妥善的管理我們的財產,把證劵投資風險降到最低是我們每一位投資者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僅供參考。。。

Ⅹ 【重賞】求關於股票論文一篇:《聯系我國實際,談談貨幣政策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主要是通過調整利率與存款准備金率來實現的,一般當利率提高時,人們在銀行存款的收益會提高,因而很多人會將錢從證券市場(股票 債券 基金)轉入銀行,這樣就造成證券市場的拋售,會造成證券市場的價格下跌.而當政府降低利率時,人們則更傾向於持有證券,則會造成證券供不應求,證券市場價格會上升,存款准備金率的作用和利率差不多,只是作用的相對隱蔽
政策與股票市場的關系
減少稅收。降低稅率、減少稅收,可以增加企業收入,提升上市公司利潤,從而提升股票價格。
(1)增加政府采購,會增加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價格。
(2)居民收入增加,對證券市場的信心增強,提升股票價格。
(3)政府直接投資增加,比如投資能源、基礎設施、住宅等,可以帶動相關行業(水泥、鋼材、機械、鐵路)的發展,提升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提升股票價格。
3�增加財政補貼。財政補貼是政府財政支出的一個重要形式,財政補貼會提高相關上市公司的利潤,提升股票的價格。
緊縮性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與上述情況相反。財政政策對股票市場的影響非常復雜,投資人要結合其他方面的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從而作出投資決策。
(一)貨幣政策的主要工具
�調整再貼現率 �變動法定存款准備金率 �公開市場業務 �變動利率 �變動匯率。
1�調整利率對股票價格的影響。首先,利率是計算股票價值的重要依據,利率上升時,股票價值下降,股價下跌;利率下降時,股票價值上升,股價上漲。其次,利率上升會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資成本,影響上市公司的利潤,進而影響股價;利率下降則會降低上市公司的利息負擔,增加利潤,提升股價。再次,利率下降會促使投資人將儲蓄轉化為股票投資,促使股票價格上漲;利率上升則會使投資人將股票投資轉化為儲蓄,造成股票價格下跌。利率的變動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非常明顯、非常迅速的。但是,利率對股價的負面影響並不是絕對的,要結合其他因素進行分析。

2�中央銀行的公開市場業務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中央銀行實施寬松的貨幣政策時,就會從市場上大量購進有價證券,促使市場貨幣供給量增加,進而推動股票價格上漲;反之,股票價格將下跌。

3�調節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中央銀行可以通過調整法定存款准備金率和再貼現率調節貨幣供應量,從而影響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資金供給,進而影響股票價格水平。貨幣供給充足,流動性充裕是股票市場持續上升的重要力量。

閱讀全文

與銀行股票投資論文文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經典股票財務分析書 瀏覽:25
購買spac公司股票 瀏覽:82
股本賬戶記錄股票的面值 瀏覽:13
公司分配員工股票 瀏覽:494
600018上港集團股票行情j 瀏覽:455
美國波音公司的股票 瀏覽:987
銀行員工可以買股票 瀏覽:301
基金里股票 瀏覽:118
個人股票理財軟體 瀏覽:417
田朴珺照片 瀏覽:367
股票型基金的成分股會隨時改變嗎 瀏覽:424
金融股票公司上班怎麼樣 瀏覽:141
輸入手機號免費股票 瀏覽:529
信用卡分期和最低還款哪個劃算 瀏覽:460
股票賬戶中可用資金是什麼意思 瀏覽:757
股票系統分析有哪些 瀏覽:498
田園炒股 瀏覽:937
道道全的股票值不值得買 瀏覽:128
炒股需要注冊什麼軟體 瀏覽:875
生逢燦爛的日子炒股票那一集 瀏覽: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