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答疑 > 股票投資參考文獻格式

股票投資參考文獻格式

發布時間:2022-08-31 11:19:51

『壹』 中國知網期刊下載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財會通訊》2012年06期,最好是word版本的。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參差不齊的現狀,一些利用片面分析人為操作、擾亂市場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些現象嚴重侵害了廣大投資者利益,不利於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提出實行上市公司投資價值評價體系,為客觀、全面、科學分析上市公司,滿足了廣大投資者願望,符合證券市場發展潮流,促進證券市場健康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周淼: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148·綜合2012年第2期(下)三、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綜述(一)國外研究及現狀西方最初對股票理論價格的研究主要是應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需求而進行的。所以在西方的一些論著當中常將此稱之為股票投資價值或價值,以示與股票的市場價格相區別。投資價值的提出是在20世紀初,普拉特(Prat,S.S.)是最早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相分離的人。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動態》(TheWorkofWallStreet,1903)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涉及企業的收益能力,其中以股息為最直接,其它的因素則屬於藉助股息來影響股票價值的間接因素。普拉特認為,從理論上講股票的價值與價格是一致的,但在實際上兩者的差額頗大。但他認為這種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商品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方面比較特殊而已。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決定的,所以難與同其真實的價值完全吻合。霍布內(Huebner,S.S.)將普拉特的觀點加以補充,他通過對股票價格與價值關系的研究,為投資提供決策的依據。而且,藉助對股票發行公司的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於與它本質的價值上的一致性」,就長期股票的股價變動因素而言,與其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多納(Donner,O)在其《證券市場與景氣波動原理》(DieKursbilnganAktienmarket,1934)中認為,股票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的,而股票價值取決於企業的收益。認為「企業收益的變動,才是形成股價波動的真正精髓」。雖然實際的股價波動趨勢與企業收益趨勢有所差異,但就長期而論,股價波動是依存與企業收益和利率,即圍繞股票價值而變動。格雷厄姆和多德(Graham,B,andDodd,D,L,1934)在股票理論方面比前者的認識又前進了一步。他們在《證券分析》一書中,對內在價值理論進行了全面闡述。他們認為,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於公司未來盈利能力,而且分析企業未來的獲利能力,並不僅限於對企業財務分析,同時還需要以觀察經濟方面未來的趨勢作為推測的基礎,並考慮適當的資本還原。股票價格會回歸到其內在價值上,所以證券分析家要做的工作就是仔細地研究有關發行人的財務數據及其他資料,努力去發現該股票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判斷股票定價的合理性及投資決策的重要指標。其公式為:V=M(D+E/3)±資產價值的修正值(1)上式中V:普通股票價值;M:資本還原倍數;D:預期股息;E:預期收益。式中,M隨著企業的發展,股息的增減變動而變化;收益E除以3表示依當時一般上市公司章程之規定大致上是將收益的三分之二作為股息發放出去,而剩餘三分之一則作為保留盈餘,充實企業發展基金。威廉姆斯(Williams,J.B)在他的《投資價值學說》(TheTheoryofInvestmentValue,1938)一書中首先提出了普通股的一般估價方法,其基本思想是「股票是一種收益憑證,其未來所產生的各期收益的現值之和就是股票的價值,股票價格應該根據其價值來確定。」他認為企業保留盈餘完全不必反應在股票價值上,他提出「股票的投資價值是將來今後能領取的全部股息加以資本還原的現在價值的總和」。企業保留的盈餘是增加企業以後的收益,遲早也會變成股息發放出去。威廉姆斯提出,買進股票意味著「現在財富與未來財富的交換」,而所謂的未來財富就是今後中期的「股息」,將其進行資本還原即為現在的股票的投資價。威廉姆斯提出的計算公式分為四種情況:(1)股息漸減:V0=ni=1ΣDtVt(2)Vo:普通股的現在投資價值;Dt:t年的股息;Vt:資本還原率;n:領取股息的年數。(2)預期股息穩定:V0=ni=1ΣDtVt=Di(3)(3)預期股息漸增,並打算永遠持有:V0=ni=1ΣDtVt=ni=1ΣD0UiVi=∞i=1ΣWi(4)。式中,U=l+g,g為股息年增長率。(4)企業不講求股息政策,在景氣繁榮的年度,股息突增,幾年以後增長率又漸減:V0=ni=1ΣDtVt=ni=1ΣDiVi+∞i=n+1ΣDiVi(5)威廉姆斯對投資價值方面的貢獻在於他以未來各期股息為主線用數學模型勾劃了投資價值的輪廓,開創了用數學模型系數表達股票投資價值的先河。此後西方經濟學界中有關投資價值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是以這一理論為指導並且沒有超過上述的范圍。(二)國內研究及現狀國內理論界關於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還處於起步階段,近年已經開始引進西方的投資價值理論和分析工具,並且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進行了研究。研究的內容涉及期權、資產定價、市場有效性、現金流量、經營業績等很多方面。(1)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分析。張先治(2000)介紹了以現金流量為基礎的價值評估的意義和方式,價值評估的程序與方法,並初步給出了評估中的參數:現金流量、折現率、評估期的確定方法。顏志剛(2001)對企業價值評估中自由現金流量進行了分析,認為企業價值主要取決於未來的自由現金流量(freecashflow),而自由現金流量是企業經營產生的現金流量,並將自由現金流量表示為:FCF=NI×(1-T)+D-CE-△WC=EBIT×(1-T)+D-CE-△WC(6)EBIT:企業息稅前利潤;NI:企業掙利潤;I:利息;T:所得稅率;D:資本增加額;CE:資本支出;△WC:運營資金需求量。曹中等(2001)在2001年,對比了經濟利潤和現金流量折現模型在企業價值評估中的不同,並給出了利用折現經濟利潤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模型。董直慶、趙振全(2004)利用M-M模型對公司價值評估進行了實證分析,重點論述了考慮破產風險的情況下,對M-M模型進行了修正,增加了破產風險成本參數,探討了存在破產風險的情況下,企業價值評估模型的改進方法。張根明、王愛武(2001)論述了高科技企業價值評估方法的選擇等。149(2)期權定價理論研究。許民利、張子剛(2000)等提出了利用增長期權進行企業價值評估的設想,趙國忻(2000)研究了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李焰(2003)認為企業價值應該分解為零增長價值和增長機會價值,並提出了用期權定價模型確定企業的增長價值,杜彥鵬、陳迅(2001)利用經營期權評估方法對企業整體價值的評估進行了應用為現金流量處於困境的企業價值評估提供了新思路。上述研究基本是利用Black與Scholes提出的期權定價模型(即optionpricingmodel),對企業價值評估理論進行的補充。國內關於期權定價模型的探討,往往是將某一企業的數據進行整理後,利用Black與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評估該企業價值。並沒有歸納出該模型在我國企業價值評估活動中應用的難點,對於有關參數的選取問題沒有提出解決措施,如標的資產的現行價格、期權執行價格、回報率的標准差、累計概率分布等參數根本沒有涉及,只是利用某企業數據進行計算,得出企業價值,對於評估價值的可行性和符合性也沒有進行檢驗。(3)證券市場有效性研究。俞喬(2004)、宋頌興和金偉根(2000)、吳世農(2000)、范龍振、張子剛(2002)。他們運用不同的統計方法,採用不同的樣本階段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具有弱式有效進行了統計檢驗,得出不同的結論。俞喬(2004)選擇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日2000年月12月19日至2004年4月28日的845個交易日為樣本期間,分析了上海證券交易日收盤上證券綜合指數的變動情況,經驗驗證了上海股市非有效性。宋頌興、金偉根(2000)實證檢驗了從1998年年底到2000年上海股市股份的正態分布規律和隨機行走特徵,驗證了上海股市那個階段的弱式有效市場假說。同時指出,股市規模的擴大、政策法律的完善和信息正確快速的傳播,是我國股市發展的趨勢,也是股市有效的基礎。吳世農(2000)在闡述證券市場效率理論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結合國內外的實證研究結果,對如何認識我國證券市場的效率提出了他的看法:我國股市仍然外於初期發展階段,信息的完整性、分布的均勻性和實效性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某段時期股份的隨機遊走特徵尚不能完全確定股市達到弱式有效。范龍振,張子剛(2002)指出利用自相關系數進行檢驗的不合理性,取而代之,他們用DF檢驗,利用2001年7月至10月4個月的每日股票收盤價檢驗了5種上市公司的股票,得出了股票市場弱式有效的結論。沈藝峰、吳世農(2000)還對我國證券市場是否過度反映進行了研究。孫命(2004)從有效資本市場中出現關系於EMH的例子進行分析,提出對策。楊兵等(2002)隨機選取滬、深兩市各25家上市公司的日收盤價的收益率序列呈現顯著的尖峰厚尾及非正態性分布,並呈現出很高的序列相關性。由此得出滬、深兩市還未達到弱式有效的結論。(4)經營業績研究。許彪、梁宇鵬(2000)運用因子分析方法和概率統計分析方法對農業類上市公司五方面的能力指標利用傳統財務指標體系進行了考察,將1996年至1999年四年的36家農業類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分為好、一般、差三類,認為改善整個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和增強企業財務風險抵禦能力的關鍵是調整營運能力和償債能力方面指標;對於經營績效好或較好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提高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經營績效一般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提升的策略重點應該放在大幅度提高償債能力方面和營運能力方面;對於綜合績效差的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提升應該是全方位的。郝清民等(2003)用因子分析法來評價煤炭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得出不同公司的相對競爭優勢所在,為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做出決策提供了參考。劉秀芹(2004)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電子行業上市公司的績效狀況,使投資者清楚地看到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和投資價值,為上市公司決策者提供了重要的決策依據。朱麗莉、王懷明(2004)利用因子分析對農業類上市公司進行評價,提取了反映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的公共因子,根據公共因子的貢獻率及因子值對農業上市公司的經營績效進行綜合分析,得出46家農業上市公司排名,較好地評價了農業上市公司經營績效,為相關的判斷提供了參考。參考文獻:[1]趙國忻:《R&D投資的期權創造和期權享有過程價值研究》,《科學管理》2000年第3期。[2]董直慶、趙振全:《股票價格與價值的測度及特性分析———基於流動性的新解釋》,《
股票投資價值理論文獻綜述周淼(河南省財政科研所河南鄭州450008)摘要:2010年國務院原則同意開展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和推出股指期貨品種,這將為證券市場注入新的活力,也是我國資本市場逐步走向成熟的體現。本文回顧有關股票投資價值的研究綜述。關鍵詞:股票投資價值文獻作者簡介:周淼(1979-),女,河南固始人,河南省財政科研所助理研究員一、引言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中,有股票、債券和證券投資基金等投資品種。其中,股票作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占據著證券市場的主要地位,股票市場也被形象的稱為「國民經濟的晴雨表」。它是一種有價證券,通過股份有限公司公開發行的用以證明投資者的股東身份和權益,並據以獲得股息和紅利的憑證。據考證人類最早的股票投資交易活動,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股票交易活動採取較為有組織的規范化形式,則可以追溯到中世紀時期。而現代的股票交易活動,則以1792年紐約股票證券交易所成立為標志。世界股票市場經過萌芽、發展,逐漸走向繁榮,股票逐漸被投資者們所熟悉並且受到了廣泛的歡迎。目前,股票市場在全世界的大部分國家和地區已經成為金融市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這些國家和地區金融市場的繁榮和企業競爭力的提升起到了積極和關鍵的推動作用。從1980年撫順紅磚第一次發行股票算起,改革開放以後當代中國的股票市場已經有了近26年的歷史,這段歷史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一是1980年至1991年的起步和復興階段。從第一張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問世,截至1990年12月上交所開業之時,上海只有延中實業、愛使電子、真空電子、飛樂股份、豫園商場、申華股份、浙江鳳凰八家公司發行了股票,這就是所謂的上海老八股。深圳證券交易所1991年7月開業時,有5隻股票上市交易,它們分別是深發展、深萬科、深金田、深安達、深原野,後來被稱為深市老五股。二是1992年至1999年的擴容和成長階段。1992年初,鄧小平南巡講話從思想上排除了我國股票市場發展的障礙。股票市場的功能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大量國企紛紛改制上市,上市公司數量迅速增加,股票市場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對國民經濟的影響力、輻射力、推動力在不斷加大。三是2000年至今的規范和發展階段。2000年之後的我國股市進入了深入發展,制度不斷完善、規范時期。制度改革,使市場日趨規范化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點。2000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發布《中國證監會股票發行核准程序》及《股票發行上市輔導工作暫行辦法》、《信譽主承銷商考評試行辦法》、2001年10月16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輔導工作辦法》、2004年12月7日《關於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試行詢價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等配套規章,由此拉開了股票發行制度由審批制向核准制的轉變。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證券市場的構成已經比較完備,但各參與主體在制度上仍然存在較大缺陷,成為股票市場進一步發展有待解決的問題。二、股票投資價值理論研究意義(一)有利於股東及潛在的投資者制定正確的投資決策就長期持有而言,股票投資可獲得相當的股利收入,而短線操作也可能給投資者帶來一定的收益,因為從股價的波動可獲得比股利更高的差價收入,因而股票投資已越來越成為一般大眾所樂於選擇的投資工具。我國股市尚處於初創階段,它還有很多不完善,不規范之處,國家為了使其健康、規范地發展而採取一些人為的干預措施是不可避免的,這就使得我國股市在一段時期內受國家政策的影響比較大。但從發達國家的證券市場的狀況分析,在一個規范完善的證券市場中,投資者據以入市的依據是上市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發展潛力等。財務狀況與經營業績好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即所謂的績優股倍受投資人的青睞,而績優股也更能經受住股市振盪的考驗。那麼,針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前景、財務結構、盈利能力等進行的綜合評價研究可為更多的投資者做出正確、合理投資決策,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提高投資報酬率。(二)有利於公司加強內部管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必須公開,使得企業的發展置於社會和廣大股東的關注和監督之下,依據公開的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全面、系統地了解整個公司的生產經營情況,及時發現經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迅速做出決策,採取有效措施,改善生產經營管理,同時也可利用分析結果,為未來的經營計劃和經營方針提供決策的依據,不斷增長業績,以期給投資者一個滿意回報。(三)有利於政府及監管部門對其進行評價、指導或監督判斷上市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途徑,是分析評價上市公司的綜合發展力,通過分析評價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一般企業的差別,從而評判上市公司的運營是否優於非上市公司,並從中凸顯股份制改造的作用。證監會、證券交易所等可根據公司營運情況、經營業績等判斷公司的各項經營是否合法,資金使用是否得當等。(四)有利於促進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重視理性投資,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已成為證券公司和很多投資者的基礎工作之一。但對上市公司的分析中存在著良莠不分,

『貳』 論文的參考文獻格式

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班級:工業10-2 姓名:朱少棟 學號:10024090245
美國與俄羅斯的能源戰略
摘要:一直以來,美國都是世界上石油消費最大的國家,目前平均每天消耗將近全球1/4的石油供應。因此發展替代能源一直是美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能源戰略的基本宗旨是確保能源安全,減少石油進口,保護環境,維護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從《2005年能源政策法》到2007年的《能源獨立與安全法案》,再到《2009年美國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來看,美國出台的主要政策法規都有各自配套的激勵措施和投資計劃。相比之下,俄羅斯是一個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極為豐富的世界能源強國,依靠最近幾年的能源出口致使經濟得以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世界能源處於「賣方市場」,許多國家都希望與俄開展能源合作。
關鍵詞:美國、俄羅斯、能源、政策、外交
美國的能源戰略
美國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國、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同時也是擁有最多先進能源技術的大國。確保美國的能源安全,減少石油進口,保護環境,維護美國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是美國能源戰略的基本宗旨。美國一直實行全球性的能源戰略,憑借其超級大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通過「開源」和「保源」,確保能源供應安全。美國在外交上,加強與石油生產大國的對話;在軍事上,依靠軍事力量保護石油運輸通道安全;在對外貿易關繫上,美國鼓動產油國開放能源行業,主張減少能源貿易和投資壁壘;在石油儲備方面,美國不斷增加戰略石油儲備的數量,並嚴格限制戰略石油儲備的動用,以應對嚴重的石油供應中斷。
小布希政府任內通過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案》,該法案的基本宗旨是確保美國的能源供給、保護環境,維護美國的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其主要內容為1、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2、擴大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保障能源供應;3、增加財政撥款,促進能源科學研究4、改進汽車燃油利用狀態。《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的出台標志著美國能源改革拉開了序幕。其規定了汽車工業的能耗標准,推廣可再生能源,減少對石油進口的依賴,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制訂更為嚴格的能效標准。雖然也採取了一系列鼓勵節能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措施。但是事實上,小布希政府對節能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重視的程度並不高。
奧巴馬上台後,一改小布希政府的做法,將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項政策的優先位置上,提出通過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來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安全並刺激經濟增長的能源政策新目標。2009年,奧巴馬政府向國會提交了《清潔能源安全法案》草案,旨在通過節能增效、發展智能電網{智能電網是建立在集成的、高速雙向通信網路的基礎上,通過先進的感測和測量技術、控制方法以及決策支持系統,實現電網的可靠、安全、經濟、高效和環境友好,其主要特徵包括自愈、激勵和包括用戶、抵禦攻擊、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電能質量、允許各種不同發電形式的接入並高效運行。}和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並規劃未來新能源經濟的發展。該法案不僅是新世紀美國能源戰略的第一個最重要的法律文件,而且是美國第一個關於溫室氣體減排的法案。這是首次對企業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做出限制,同時要求逐步提高來自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的電力供應,對排放指標、分配額度做出了規定,並引入排放配額交易制度。
俄羅斯能源戰略
俄羅斯是一個石油、天然氣資源蘊藏極為豐富的世界能源強國,依靠最近幾年的能源出口致使經濟得以快速增長。與此同時,世界能源處於「賣方市場」,許多國家都希望與俄開展能源合作。從俄羅斯獨立開始,俄羅斯政府就對發揮能源優勢、振興能源和發展能源賦予了頭等戰略意義,並將能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能源產業現代化、國內能源安全和國際能源大國地位確立與科學合理的能源戰略緊密聯系在一起。俄羅斯的能源戰略有以下幾個要點:1、利用地緣關系控制裏海和中亞石油輸出;2、實行石油出口多元化戰略;3、加強國家對石油開發的控制,削弱私營公司力量。
在裏海和中亞地區,俄羅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緣政治優勢。這些地區沒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閉。產油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只能通過俄羅斯輸往外地。但這些國家不僅在石油出口上依賴俄羅斯,而且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都不能擺脫與俄羅斯的干係。俄羅斯政府利用這種特殊關系積極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戰略,進一步控制相關國家的能源和油氣輸出管道。
俄羅斯致力於出口市場的擴大。用了近4年時間來穩定西歐石油市場,同時在中東歐輸出管線,以擴大市場。俄羅斯石油業決心到2010年保障美國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羅斯公司籌劃的可直通美國的「新西伯利亞—摩爾曼斯克輸油管」項目也在加緊進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對俄羅斯的經濟意義重大。由於油價上漲,俄羅斯2002年的盈餘達到了50億美元。
俄羅斯主導下的俄羅斯石油戰略不允許出現不同的聲音。當國內石油私營公司與國家石油戰略發生利益沖突時,他們必須絕對服從國家。尤科斯顯然是一個代表。俄羅斯能源戰略中的兩個傾向「加大國家對資源的控制」以及「扶持國有企業,削弱私營企業」已顯露無遺。
俄羅斯為使能源綜合體得到健康發展,擔當保證國家能源安全、振興國家經濟大任,綜合國內外各種因素,先後制訂出台了《201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和《俄羅斯聯邦2020年前能源發展戰略》。從俄羅斯不同時期出台的能源戰略來看,盡管具體的產出指標預測以及不同時期的戰略重點和政策措施有所變化,但俄羅斯將油氣產業的穩健持續發展作為經濟復興支柱和重新崛起的引擎的願望和雄心卻是不變的主題。
美國與俄羅斯資源上的比較
美國是一個資源豐富的國家,是真正的地大物博的國家,能源資源比如石油資源非常豐富。2008年07月15日...據美國能源部情報局公布的統計數字,美國已探明石油儲量超過209億桶,居世界第11位;2007年美國石油日產量達510萬桶,居世界第三。但是同時,美國是世界第一能源消費國、第一大原油進口國,也是擁有最多先進能源技術的大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費國,也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進口國。據統計,2007年美國日均石油消費2069.7萬桶,日均進口石油1221萬桶,一半以上依賴海外石油。減少石油進口、增加能源安全,一直是美國朝野都贊成的能源政策
盡管美國近海富含油氣資源,但美國國會1981年通過的近海石油禁采法律,以及1990年老布希總統簽署的行政禁采令,卻使美國近海油氣開采被完全凍結。美國在石油自給問題上「自廢武功」,有其多重考慮。
相比美國對能源進口的依賴,俄羅斯是能源資源極豐富的國家,是世界能源生產和出口大國。據俄羅斯的新能源戰略評估,俄羅斯境內集中了世界石油儲量的1/10。從已探明儲量來看,俄羅斯的石油資源保障能力在25~30年之間,預測儲量可保障70年左右。根據《2020年前俄羅斯能源戰略基本綱要》的預測,俄羅斯的石油儲量大約為440億噸,可在主要石油開采國中占據主導地位。近年來俄羅斯每年向非獨聯體國家出口1億噸原油,佔世界貿易總量的大約6%。俄羅斯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天然氣儲量,境內集中了世界天然氣儲量的1/3,按照天然氣探明儲量,其保障能力在90年左右,預測儲量將超過100年。
盡管石油、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儲量豐富,但出於長遠考慮俄羅斯仍將核能等新型能源的開發視作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俄羅斯境內共有10座核電站、30個正運行的核反應堆,佔俄羅斯能源產量比重的15%左右。根據規劃,俄今後10年將投資數百億美元新建10個核反應堆以增加核能產量。但在發展核能的過程中,俄遇到了鈾礦相對匱乏這一瓶頸的制約。俄以60萬噸的鈾礦儲量居世界第七,但具有開采價值的鈾礦僅佔28%。俄每年消耗鈾礦1.5萬噸,但開采量卻只有0.33萬噸,需要大量進口。為保持核能利用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俄一直嘗試購買和壟斷哈、烏等中亞國家的鈾礦開采權,其中儲量世界第三的哈薩克是俄首要關注目標。俄哈核能合資公司今年4月成立,兩國聯手在哈開采、加工鈾礦。俄的戰略目標是,極力排擠美、歐、日等國,以期望更大程度地擁有哈的鈾礦資源。
為應對地球能源日益枯竭局面,俄還制定了到月球求能源的雄心勃勃的計劃。俄「能源」火箭航天集團打算耗資高達20億美元,在月球提煉出用作清潔、安全和高效的核聚變發電燃料——氦-3。
雖然在能源戰略的大方向上迥異,但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與美國都是全球礦產資源品種較全、儲量豐富、人均佔有儲量較多的國家。
俄羅斯的能源強國與美國的新能源戰略
豐富的自然資源與動力資源是俄羅斯特有的稟賦競爭優勢和實現經濟騰飛的潛能所在。對於需要在一年大部分時間里保持不間斷供暖和供熱的國家來說,能源供給對於國家的正常運轉至關重要。燃料動力部門是國家經濟中的支柱行業,創造國家1/3的產出、65%的出口和50%的聯邦政府預算收入。由於能源綜合體在俄羅斯經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保持能源綜合體穩定、持續發展,不僅關繫到俄羅斯國內經濟正常運轉與否,還是俄羅斯大國復興和趕超發展的引擎。俄羅斯的能源強國戰略分為以下幾部分:
能源主導外交 在裏海和中亞地區,俄羅斯充分利用自身地緣政治優勢。這些地區沒有出海口,地理位置封閉。產油國家的石油和天然氣只能通過俄羅斯輸往外地。但這些國家不僅在石油出口上依賴俄羅斯,而且在政治、經濟和安全上都不能擺脫與俄羅斯的干係。普京利用這種特殊關系積極推行能源外交和能源戰略,進一步控制相關國家的能源和油氣輸出管道。且致力於出口市場的擴大。用了近4年時間來穩定西歐石油市場,同時在中東歐輸出管線,以擴大市場。俄羅斯石油業決心到2010年保障美國13%的石油需求,4家俄羅斯公司籌劃的可直通美國的「新西伯利亞—摩爾曼斯克輸油管」項目也在加緊進行。保持能源出口的力度對俄羅斯的經濟意義重大。
建立國內油氣工業壟斷與競爭的基本規范與監督機制 俄羅斯能源戰略規定,充分利用世界能源科研成果,實施國家能源科技優先發展項目,發展能源創新,促進能源工業現代化,注重生態安全。如要求提高石油產品質量,保證能源使用效率;控制能源開發、運輸和消費對環境的污染,利用經濟杠桿刺激無污染生產,建立國家燃料動力平衡系統,使初級能源、熱能、電力、工藝、設備和服務等供求平衡。盡管俄羅斯油氣等能源儲量豐富,但為應對未來地球能源日益枯竭的局面,俄羅斯仍把水利資源、核能、開發月球能源等新型能源的開發視為長期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制訂戰略實施的配套政策 為給礦藏開采者創造合適的法律環境,俄羅斯不斷修訂完善油氣法律,調整產品分成協議的實施政策,調整石油稅收、公司政策和對外合作政策等。利用稅收杠桿調節國家與企業間的關系。逐步提高國內市場天然氣的價格,以便保障天然氣市場各主要主體自負盈虧。
相比俄羅斯的能源強國戰略,本國能源充足卻過度依賴進口能源的美國卻將大方向指向節約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擴大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開發全新能源,降低對石化能源的依賴。
從布希政府的《2005年能源政策法》開始,美國能源戰略便是確保美國的能源供給、保護環境,維護美國的經濟繁榮與國家安全,其主要內容為節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擴大可再生能源的生產和使用,保障能源供應;增加財政撥款,促進能源科學研究;改進汽車燃油利用狀態。奧巴馬上台後,美國政府更是將能源改革放在其各項政策的優先位置上,提出通過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來實現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安全並刺激經濟增長的能源政策新目標。2009年美國國會通過的《清潔能源與安全法案》中也提出了通過節能增效、發展智能電網和推廣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手段,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擺脫對進口石油的依賴,並規劃未來新能源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從「能源救國」到「能源強國」 俄羅斯能源戰略大延伸》中國財經報2008-07-23
2、《大國石油戰略之俄羅斯:玩轉石油籌碼》2005-03-07
3、《美國能源戰略現重大轉折20餘年禁采令終結》經濟參考報2010-04-06
這是我的一部作品,希望能給你點參考價值···

『叄』 求股票投資策略參考文獻

凱恩斯投資經濟學 要現實一點巴菲特。索羅斯

『肆』 簡析企業股票投資 2000字的論文怎麼寫啊

企業投資目的:企業所有的經營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贏利,包括股票投資;

企業股票投資與普通股票投資的不同:企業股票投資一般價值投資較多,持股時間較長,投資領域多為成長期和成熟期行業,而普通股票投資投機性更高,一般追逐市場熱點板塊,持股時間較短,以獲取買賣差價為主;

企業適合投資的股票,這個問題沒發回答,因為不同企業選擇股票的目的不同,理論上任何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的股票都適合投資;

選擇股票的技巧,可以從宏觀經濟分析,行業分析,區位分析,公司分析角度的基本面分析入手,同時配合技術分析(太多了不舉例了);

參考文獻:沒有參考文獻自己擴充的時候自己找吧

要寫好這些東西2000字根本不夠寫,其中任何一條都能長篇敘述,只能幫你這點了

『伍』 我要寫一篇關於股票的論文(我們這學期在網上模擬炒股了)。希望各位給點意見啊,我都不知道從哪裡入手好

本文應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進行了分析。首先,探討了股票股利會計結轉存在的各種備選方式及其理論依據;然後介紹和評價了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制定的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接著評述了股票股利會計政策顯示信號的理論假設及其實證檢驗;最後,結合我國會計制度對股票股利的相關規定,討論了我國公司會計的現實選擇。

制定會計政策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項基本內容,也是將會計理論應用於實務的最為重要一環。在我略高於實行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隨著企業經營自主權的確立與強化,這一問題顯得尤為緊迫,已受到會計理論界和實務界高度重視。從理論界現有研究狀況看,多限於會計政策概念、性質、特點、目標等一般性理論問題的研究,還缺乏從實務處理的角度對會計政策進行具體分析[1]。有鑒於此,本文選擇公司分配股票股利這一會計事項,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及其經濟後果作一簡要分析,旨在引起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和重視,同時民為實務界有關股票股利帳務處理提供一些參考性意見。
我國《企業會計准則——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會計差錯更正》將會計政策定義為,企業在會計核算時所遵循的具體原則以及企業所採納的具體會計處理方法。根據其制定的主體不同,會計政策分為宏觀會計政策和企業會計政策。前者主要是政府或權威機構通過會計准則的制定和實施來體現的。而事者則是在宏觀會計政策的指導和約束下,企業根據其自身的實際情況所選擇的會計原則、方法和程序,常也稱之為微觀會計政策。產生會計政策的主要原因在於會計自身的模糊性,以及人們所持的不同的會計觀點[2]。
由於所有者權益本身是由資產與負債倒軋而得,是各項會計政策的最終體現,這無疑對其自身變動的會計處理增添了復雜性,其會計政策也便具有相應的特殊性。而股票股利支付是通過留存收益資本化而造成權益內部變動的一件典型會計事項,長期以來,人們對股票股利的會計處理一直存在爭議。從某種意義上講,股票股利本身源於人們對股東權益的認識。這使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研究尤其是典型意義。

一、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成因分析

我國《公司法》規定,公司分配股利可以採用現金股利和股票股利兩種方式。其中,股票股利又稱為分紅股或送股,是公司無償向普通股股東增發普通股股票。它所涉及到的會計問題主要有兩個:其一,股東收取股票股利時應否將其砍認為投資收益;其二,送股公司應如何確認和計量分配股票股利所引起的權益變化。在現有的會計理論下,股東不應將收取的股票股利確認為投資收益。這也是目前會計界普遍持有的觀點。本文重點討論的第二個問題,即送股公司的會計處理,它涉及到結轉科目與結轉金額的確定。

(一)結轉科目的確認

公司發放股票股利可以視為帳戶結轉和股票分割兩筆業務的復合。因為股票股利並不代表股東對公司的投資增加,如果會計上不對股東權益另行分類,或者完全按來源劃分權益,則不存在帳戶之間的結轉問題。但在現行的會計實務中,為了提供決策相關的信息,會計人員對股東權益的劃分並未完全遵循來源標准,而是考慮了多重目標。典型的分類方式是將股東權益劃分為資本金帳戶和留存收益帳戶。前者可以進一步劃分為永久性資本(股份公司為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在我國為資本公積)。這樣結轉分錄就可以分別由資本盈餘和留存收益向永久性資本帳戶結轉。
在實行法定資本制的國家,資本金帳戶不得用於股利分配,用於利潤分配的資金一般只能來自留存收益。但在英美等實行授權資本制的國家,對股利來源一般不作嚴格限制,例如根據美國示範公司法(MBCA)的規定,如果公司保持償債能力並能在債務到期時償付則允許分配,在這種規定下,甚至股本(capital stock)都可直接用於分配,更不用說資盈餘(capital surplus)了;而在英國,用於描述股票股利的「分紅(bonus issue)」,其實施是按增發股份的面值從資本盈餘中結轉的。

(二)結轉金額的計量

分配股票股利的會計本質是在不改變公司資產總額的情況下,通過結轉留存收益(授權資本制下還包括資本盈餘)而增中其法定資本數額。結轉之後,同等數額資產的用途被施加限制,董事會不能象以前一樣將這些資產分配給股東,所限制的數額為增發股份所必要的額外法定資本,這一數額即為需要資本化的留存收益。而每股所代表的法定資本數額一般是用面值表示的(無面值股份為董事會所設定的價值),相應地,只有面值結轉才是符合股票股利會計本質的,任何其它結轉計價方式都是武斷的,有違於這一事項的內在邏輯性。
但在實務中,卻存在多種計量方法,如市場價值、增發前每股帳面資產價值或同類股票的發行價值,其中尤以市價結轉法最受關注。支持市價結轉主要持下述兩種觀點[3];

1、再投資假設:股票股利可以看成由兩筆交易組成,公司先向股東支付現金股利,股東收到現金股利後再按市場價值向公司購買新增股份。從帳務處理上看,公司在發放現金股利時可以按股票的市場價值減少留存收益;而隨後的股票銷售將按同等金額增加實收資本。

2、機會成本假設:公司股票股利的成本被認為是將股票送給股東而不是在市場中出售的機會成本。即因為公司本來可以按市價出售這些股份,這是股利金額的最好證據,這一數額應被資本化。
這些觀點的似是而非性實質上反映了人們對股東權益認識的模糊,如以剩餘權益理論來看市價結轉,股票市場價值代表了企業的權益總額,其本身已包括了資本金和留存收益。因此,將代表兩者之和的數額從後者結轉到前者是不合邏輯的。

二、美國股票股利會計准則評介

在美國,會計程序委員會(CAP)(1938年—1958年)於1941年首次發布關於股票股利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ARB11)。該項公報對股票股利的來源及帳務處理作了要求:首先,股票股利只能限於當期收益;其次,當市場價值顯著高於面值或法律規定時,增發垢股份應按市場價值予以資本化。1952年,ARB11為現行權威公告所取代,即修訂後的第11號會計研究公報。這份公報對評估股票股利的標准作了界定和區分,同修訂前相比,基本上未作改動。1953年,CAP又對此前發布的42份研究公報進行調整,匯編而成第43號會計研究公報和第1號會計術語公報。其中,關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的會計規定被收錄於43號公報第七章第二部分(ARB43,Ch.7B),並一直沿用至今。

(一)准則簡介

在這份准則中,最受爭議的一點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規定。根據委員會的規定,當送股比例低於20%或25%時,必須按增發股份的市價結轉(後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選取25%作為劃分小額送股上限)。CAP對此所作的解釋是,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投資者會將其視為公司收益的分配,其數額相當於收取額外股份的公允價值。基於這種認識,市場一般不會對小額送股作出明顯反應。因此,如無公司所在州公司法的特別規定,公司在發放小額股票股利時應按市價結轉。但在控股公司(closely-held companies)中,因股東對公司事務十分了解,不會把股票股利看成是公司收益的分配,應當按法定要求的面值或設定價值予以資本化[4]。
對於高於設定比率的大額送股,CAP提供了兩種備選處理方法,一是根據所在州公司法的規定,按面值或設定價值結轉,並建議公司將送股描述為「以股利形式實施的分割」(splitup effected in the form of a dividend)。而在州公司法對此未作規定時,就沒有必要對留存收益進行資本化了,可按股票分割不作帳務處理。對此,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還推薦了另一種處理辦法,即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股本帳戶。

(二)評價

對於CAP的這份公報,公眾褒貶不一。尤其是關於小額送股市價結轉的說法。在准則制定之初,委員會部分成員就曾指出,CAP在制訂股票股利收取者(recipient)的會計政策時,已認為不應將其確認為收益;而在制訂股票股利發放者(issuer)的會計政策時,又基於與前者完全相反的假定,因而兩者之間缺乏內在一致性。並且,CAP將會計政策建立在可能引起的市場瓜這一假設之上,也是不符合邏輯的。此外,對市場瓜的假設也並未得到實證研究的支持。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如果市場是有效的,那麼無論是何種比例的送股,對股票的稀釋都應當立即在股票價格中得到反映。福斯特等人(Foster etal.1978)分析了送股時股價行為,發現無認綱舉目張額送股還是大額送股,股東在股東的除權日附近的異常報酬並不顯著異於零。[5]亦即,市場對各種比例的送股均會作出適度調整,只不過受市場非完善因素阻礙,這種調整不是很充分而已。盡管如此,CAP突破了傳統會計理論框架的約束,結合股票股利的市場反應來制定會計准則。對此,哲夫(Zeff 1978)評論道,CAP關於股票股利的會計公報是會計界在制訂會計政策時將其經濟後果納入考慮的最早事件之一[6]。這對於其他會計政策的制定無疑具有啟發作用。
從歷史上看,會計程序委員會是為美國注冊會計師最初制定公認會計原則(GAAP)而設立的機構,尚處於准則制定的探索階段。委員會發表的會計研究公報,也主要是對現行會計慣例加以選擇和認可,而缺乏對會計原則的系統研究。股票股利會計准則的制定充分體現了ARB就事認強烈,缺乏前後一貫理論依據的不成熟特點。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公報沒有嚴格遵循會計上的邏輯。

三、有關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實證研究

與現金股利不同,股票股利並不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而只是企業內部的會計結轉和股票分割的復合。因此,如果市場是有效的,則會在股票股利宣告日對其會計政策的信息內涵作出適度反應。這方面的研究舉不勝舉。例如,格林布勒特等人(Grinblatt,Masulis and Titman 1984)(簡稱GMT)在調查股票股利宣告日價格反應時,發現有顯著的異常報酬(abnormal return)。表明股票股利的宣告確實向市場傳遞了某種信息。對於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前者的兩天報酬為3.03%,而後者則為4.9%,顯然股票股利的宣告效應較大;對於不同送股比例的股票股利,大額股票股利的異常報酬為4.90%,小額股票股利為5.89%,宣告報酬隨送股規模呈反向關系。GMT用留存收益假設(retained earnings hypothesis)對這一現象作了解釋[8]。

(一)留存收益假設

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在非完善市場中,企業管理者要比外部投資者更了解企業當前的盈利水平和未來的增長潛力,即具備更多關於企業價值的真實信息。因此,在必要時,尤其是在企業價值被市場低估時,管理者便會採用相應的手段予以揭示。其中,股利政策是一種常用的信號顯示(signaling)機制。同現金股利相比,股票股利既能傳播信息,又不會影響企業的現金流,因而倍受管理者的歡迎。但是,這並不意味著,股票股利的發放是不花任何代價的。作為一種信號顯示機制,為了防止被造假者利用,它必須具備相應的信號成本,足以使潛在的造假者望而卻步,股票股利同樣如此。從會計角度來看,可用留存收益假設來解釋公司發放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
該假設認為,企業發放股票股利時,一般會從留存收益中結轉出一部分金額到永久性資本帳戶(即股本和資本盈餘),而留存收益通常又是企業發放現金股利的最高限額。因此,由股票股利所引起的留存收益減少,實際上就削弱了公司在未來支付現金股利的能力。除非公司具有良好的經營前景,可用未來的收益填補減少的這一部分,否則,會因留存收益不足以支付現金股利而陷入極為不利的困境。這對於造假者而言,代價是昂貴的。因此,在正常情況下,投資者會將股票股利的發放視為一個有利信號,它顯示了管理者對公司未來業績的信心。
嚴格地講,留存收益假設是不夠准確的,它必須具備這樣兩個條件:首先,對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結果必須要減少留存收益;其次,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前者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後乾則涉及到相關法律的具體規定。為此,彼得遜等人(Peterson et al.1996)[9]提出可分配權益(distributalbe equity)概念,它是公司怕在州對公司支付現金股利的法定最高限額。只有引起可分配權益減少的股票股利,其信號成本才是昂貴的。

(二)送股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實證檢驗

根據會計程序委員會及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規定,股票股利的會計結轉一般有以下幾種處理方式:
當送股比例低於25%時,
·必須按增發股票的市價從留存收益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和資本盈餘帳戶
當送股比例大於或等於25%,可以在下述三種方法中選擇
·按面值從留存收益轉入普通股股本帳戶
·按面值從資本盈餘結轉到普通股股本帳戶
·視同股票分割不作帳戶結轉,只須按送股比例減少每股面值
可分配權益是由各州公司法規定的,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類要求現金股利只能從留存收益中支付;第二類則為留存收益和資本盈餘之和;第三類最為寬松,只要不至於引起資不抵債,所有權益均可用於發放現金股利。
股票股利會計處理的多樣性及分配權益的不同規定,使得其信號成本也不盡相同,可表述如下:
表1不同送股比例及其會計處理對可分配權益的影響(參見會計研究2000.3第51頁)
根據留存收益假設,可分配權益減少得越多,則股票股利的信號成本就越高,從而越能反映公司管理者對未來業績的信心。因此,管理者可以通過送股比例及會計方法的選擇,向市場顯示其關於企業價值的私有信息。彼得遜等人的實證結果表明,對於可分配權益減少了的企業,投資者在股票股利宣告日附近所獲得異常報酬顯著高於其它企業,證實了留存收益假設的有效性。
此外,根據規定,25%的送股比例為大額送股與小額送股的分界線。在此以上按面值結轉,在此以下則按市值結轉。又因股票市價一般遠遠高於其面值或設定價值。這樣,在送股比例低於且接近於25%時,公司所結轉的留存收益數額可能會遠遠超過其送股比例高於25%的情況。從而出現小額送股卻要比大額送股減少更多留存收益的反常現象。例如,在1987年6月,貝爾產業(Bell Instries)宣告了20%的股票股利,贈送新股1,081,402份,每股面值0.25美元。貝爾為此結轉了2052.7萬美元。而如果貝爾宣告25%的股票股利,則只需按面值減少33.8萬美元的留存收益。由於兩種比例十分接近,因而可以忽略諸如股票流通性等其他因素對股價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在20%和25%兩種送股比例之間的選擇,實質上是一個會計方法的選擇問題。根據留存收益假設,20%的股票股利可能被市場理解為管理者傳遞關於企業價值更有利的信號。對此,蘭金等人(Rankine et al.1997)通過經驗測試,對兩種送股比例的企業作了比較。結果表明,對於送股比例為20%的企業,股東在宣告期獲得了更大的異常報酬,公司也在宣告以後的期間內出現了增長更快的現金股利[10]。
上述結果證實,管理者有通過會計政策的選擇來傳其私有信息的動機。換言之,會計政策具有傳遞信號的功能,從而有利於減緩企業管理者與投資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四、我國股票股利會計政策評析
迄今為止,我國股票股利的會計准則,只是在相關的法規中作了一些零星的規定。

(一)制度分析

我國屬於法定資本制的國家。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權益由四個科目構成,即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和未分配利潤。其中,由資本公積向股本的結轉屬於資本性帳戶的內部結轉,不具有利潤分配的性質,由此項會計處理而進行的無償增股自然不作股票股利。中國證監會於1996年7月24日公布的《關於上市公司若干問題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的送股方案必須將以利潤派送紅股和以公積金轉為股本予以明確區分,並在股東大會上分別作出決議,分項披露,不得將才者均表示為送紅股。」
《公司法》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在彌補虧損和提取公積金、法定公益金後剩餘利潤,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我國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正式規定。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號——所有者權益(徵求意見稿)》第21條第1款,公司在公配股票股利時,「應按該種股票該次發行價格確定其價值。如果該次作為股利發放的該種股票沒有發行價格,則應根據公司連續盈利情況和財產增值情況確定股票股利的價值,按確定的股票股利的價值減少留存收益。」此外,根據《股份有限公司會計制度》對結轉分錄的規定,公司按股東大會批準的應分配股票股利的金額,辦理增資手續後,借記「利潤分配——轉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貸記「股本」。如實際發放的股票股利金額與票面金額不一致,應當按其差額,貸記「資本公積——股本溢價」科目。雖然《制度》並未對股票股利的資本化金額作出明確規定,但從其帳戶處理所涉及的科目看,無疑是允許企業使用面值法或其他高於面值的金額結轉。

(二)實務處理

盡管會計制度允許企業採用多種送股計價方式。但是,從我國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股票市場發育尚不成熟,股價波動較大,使得股票有公允價值難以確定。公司發放股票股利一般是按照股票面值折股的。因為股票面值一般為1元,便於確定所要結轉的金額(應等於增發股票有數量)。這使股票股利的數額與折股的股票面值總額保持一致,因而不涉及折股中的溢價問題。從納稅角度看,這一處理有利於公司減輕股東稅賦,因為如按照市價結轉,其結轉金額無疑會遠遠超過面值數額,由此應由股東承擔的稅賦也是相當重的。
此外,實務還對股票股利處理時間與報告揭示作了靈活處理。對於現金股利,在董事會確定利潤分配方案後,必須進行帳務處理;當它與股東大會批準的現金股利之間發生差異時,必須調整會計報表相關項目的年初數或上年數。對於股票股利,董事會提出分配方案時不需要進行帳務處理,只需要在當期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在股東大會批准利潤分配方案並實際發生時,直接進行帳務處理,因而不存在有關項目調整的問題。股票股利之所以採用上述處理方法,首先考慮到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的差別,如果採用與現金股利丁同的處理方法,在董事會提出利潤分配方案時須作為負債處理,執必誇大公司的負債權益比例,從而可能導致一些股東對企業財務狀況產生誤解。其次,按照現行規定,企業在增加資本時必須報經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批准變更注冊資本。一般情況下,應當是在股東大會正式批准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後,才正式申請變更注冊資本的注冊登記。因此,在送股發生時再進行帳務處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會計調整。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國實務界對股票股利會計政策的選擇既保證了會計信息質量,又有利於簡化會計工作程序和手續,並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維護了股東和企業自身的合法權益,因而是合理可行的。與美國相比,我國實務界對送股所採用的會計政策缺乏可選性,從而限制了會計政策傳遞信號的功能。但在目前,由於我國尚不具備象美國一樣發達的資本市場,通過會計政策來傳遞信號還缺乏相應的市場條件,因而會計政策還僅僅限於指導會計信息加工的作用。

五、小結

本文以股票股利為例,對會計政策的成因、制定動機、經濟效果、選擇依據作了逐一分析。現作如下歸納:
·會計政策的可選性產生於會計人員對會計對象的認識上的分歧;
·宏觀會計政策制定者有動機通過准則的制定以擴大影響;
·在有效資本市場中,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傳達管理者私有信息的功能;
·會計政策的選擇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則,並有利於企業總體目標的實現;
·公司法是制定會計政策的法律依據,會計政策從會計角度確保公司法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曲曉輝,關於會計政策的幾個問題(上、下),上海會計,1999;11:3—8,12:10—13。

2、黃菊波,楊小舟,試論會計政策,會計研究,1995;11:1—5。

3、Eldon S.Hendricksen, Michael F.Vanbreda.Accounting Theory.5th deition.Homewood III: Richard D. Irwin, 1992.

4、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Original Pronouncements. Accounting Standards, as of June 1, 1996.Volume II. John Wiley & Sons, Inc. 199/1997:23—25.

5、Foster, T.W. and Vickrey, D.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stock dividend announcemen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78:53 (2) :360—70.

6、Zeff, S.A.The rise of economic consequences. Stanford Lecture in Accounting. Graate School of Busin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78.

7、May, G.O.1952. Letters to John B. Inglis. Dated August 5, 1952.

8、Grinblatt, M., Masulis, R. and Titman, S. The valuation feffects of stock splits and stock dividend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84; 13:47—70.

9、Peterson, C.A.Millier, J.A.and Rimbey, J.N.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for stock splits and large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6; 71 (2) :241—53.

10、Rankine, G.W.and Stice E.K.Accounting rules and the signaling properties of 20 percent stock dividen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1997;72 (1) :23—46.

來源:《會計研究》2000年第3期

『陸』 論文參考文獻格式

1.參考文獻著錄項目
(1)著作:[序號]主要責任者.著作名[m].其他責任者.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頁碼.
(2)連續出版物:[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j].年,卷(期)-年,卷(期).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3)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j].連續出版物題名:其他題名信息,年,卷(期):頁碼.
(4)專著中的析出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c].析出文獻其他責任者//專著主要責任者.專著題名.版本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的頁碼.
(5)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題名[文獻類型標志/文獻載體類型標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獲取或訪問路徑.
2.參考文獻類型及其標志
(1)以單字母方式標志以下各種參考文獻類型:
參考文獻類型普通圖書會議
論文報紙
文章期刊
文章學位
論文報
告標
准專
利匯
編檔
案古
籍參考
工具
文獻類型標志mcnjdrspgbok
(2)對於其他未說明的文獻類型,建議採用單字母「z」。
(3)對於資料庫(database)、計算機程序(computerprogram)及電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等電子文獻類型的參考文獻,建議以下列雙字母作為標志:
電子文獻類型資料庫計算機程序電子公告
電子文獻類型標志dbcpeb
(4)電子文獻的載體類型及其標志
對於非紙張型載體的電子文獻,當被引用為參考文獻時需在參考文獻類型標志中同時標明其載體類型。建議採用雙字母表示電子文獻載體類型:
電子文獻載體類型磁帶磁碟光碟聯機網路
電子文獻載體類型標志mtdkcdol
載體類型標志含義magnetictapediskcd-romonline
並以下列格式表示包括了文獻載體類型的參考文獻類型標志:[文獻類型標志/載體類型標志]
如:[db/ol]聯機網上資料庫(databaseonline);
[db/mt]磁帶資料庫(databaseonmagnetictape);
[m/cd]光碟圖書(monographoncd-rom);
[cp/dk]磁碟軟體(computerprogramondisk);
[j/ol]網上期刊(serialonline);
[eb/ol]網上電子公告(electronicbulletinboardonline)。
以紙張為載體的傳統文獻在引作參考文獻時不必註明其載體類型。

『柒』 求一篇關於中國股市行情分析的論文,要有論文的標准格式

論文:論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論文寫作
[摘要]伴隨著中國經濟市場不斷的對外開放,中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股票市場也從無到有,不斷壯大的發展起來。股市的發展與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密切相關,隨著我國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不斷放大,外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越大,對中國的股票市場形成壓力。中國證券如何面對世界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作為一個國家經濟晴雨表的股票市場發展就顯得特別的重要起來。本文討論了資本市場開放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對歷史資料文獻加以分析並提出建議。
[關鍵詞]市場經濟資本市場股票市場

一、目前我國股票市場的現狀

截至2007年8月9日收盤,滬深股市總市值首度突破21萬億大關,總市值合計為211491億元,而2006年GDP總量為210871億元人民幣,我國股票市場的總市值首次超越GDP,2007年上半年我國GDP總量為106768億元。

根據滬深兩個證券交易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9日收盤,上海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163648億元,流通市值46843億元;深圳證券交易所總市值為47817.48億元,流通市值為23989.06億元。到目前為止,瀘深股票賬戶總數已經超過14000萬,占人總總數的10%以上,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我國股票市場發展雖然很快,但股市對民生問題的影響也是顯然的。股票市場有一億四千萬賬戶,也就是說它的漲跌將關繫到一億多個家庭的生活了。

二、資本市場開放度的演變過程

根據我國政府對WTO承諾,我國證券對外開放的內容主要包括:

1.外國證券機構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直接從事B股交易。

2.外國證券機構駐華代表處可以成為所有中國證券交易所的特別會員。

3.允許外國機構設立合營公司,從事我國國內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外資比例不超過33%;加入三年內,外資比例不超過49%。

4.加入後三年內,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營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合營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A股的承銷,從事B股和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以及發起設立基金。

5.允許合資券商開展咨詢服務及其它輔助性金融服務,包括信用查詢與分析,投資於有價證券研究、咨詢,公開收購及公司重組等;對所有新批準的證券業務給予國民待遇,允許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

入世以來,隨著證券市場開放承諾的一步步兌現,資本市場改革逐步推進,2002年底,中國證監會頒布並實施《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投資管理暫行辦法》,經過有關方面近半年的周密准備,QFII制度於2003年年中正式啟動。截至2006年12月底,共批准成立7家外資參股證券公司;共成立24家中外合資基金公司,占成立基金公司數量的42.86%。截至2007年1月31日,68家境外證券經營機構取得外資股業務資格。

至此,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領域形成了從加入世貿組織協議框架下的證券業和基金業的開放,到外資直接參與國有產權和非流通股權的並購轉讓市場,再到允許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直接投資A股市場等漸次展開的全方位開放局面,中國資本市場的每一個環節和組成部本基本上都為外資進入建立了政策和制度的通道。資本市場的開放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允許外國資本進入國內的難易程度,另一方面是允許進入國內的外國資本的大小.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趨勢,中國作為一個經濟實體也將高度納入到其中,資本市場也將高度開放.隨著資本市場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外資本對我國的經濟實體也產生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在股票市場上優為明顯。

三、改革開放程度對股票市場的影響

改革開發以來,我國國民經濟的對外依存度大大提高,國際金融市場動盪會導致出口增幅下降、外商直接投資下降,從而影響經濟增長率,失業率隨之上升,宏觀經濟環境的惡化導致上市公司業績下降和投資者信心下降,最終使證券市場行情下跌。其中,國際金融市場的動盪對外向型上市公司和外貿行業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大,對其股價的沖擊也最大。

1.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在金融安全方面,股票市場並沒有像外匯市場那麼惹眼。但我們並不應該忽視它在金融安全方面的影響。中國股票市場現在雖然足夠大,國家行政干預強,但明顯存在很多的漏洞,以前,國際資本流動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國際金融市場結構比較簡單,國際性的金融投機的形式較為單一。但是,80年代特別是90年代以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自由化和國際金融市場結構的復雜化,機構投機者不但可以同時在多個金融市場上進行投機,而且在每個金融市場上還可以同時進行多個金融品種的投機,從而使投機帶有立體的性質,從而使投機手段更加隱蔽和復雜。加入WTO後,國際投機者同樣可以對我國的金融領域進行沖擊,我國在經濟方面的開放越大,沖擊也就可能越大。

但由於最富有投機性的商品是股票和房地產,現代泡沫經濟最典型的表現是因投機而造成的股票價格和房地產價格的急劇上升。由於機構投機者一般不介入實物資產的投機,股票市場的泡沫便成為機構投機者掀起投機風潮的理想時機。機構投機者對泰國和東南亞國家發起金融攻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存在泡沫經濟有著密切的關系。2.直接影響了股票市場的發展進度。中國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股票市場是一種具有共同規律、通行共同語言的投資場所,其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都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來源於其內在的本性和特有的規律。由於上市公司的股份被人為地分割為國有股、法人股和個人股,各類股的價格和流通方式又都完全不同,這使得上市公司轉軌不轉制問題日益突出。伴隨中國股票市場的逐步對外開放,股市將迎來與國際慣例全面接軌的時代;封閉式的股市發展格局即將被打破,中國股市將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而迎來逐步開放的時代。十多年來,中國股市(特別是A股市場)是在一種封閉的狀態下運行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及QFII制度的啟動,這種封閉的股市發展格局將會被逐步打破,伴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下可自由兌換的實現,股票市場的對外開放的領域和步伐將逐步加寬、加快。

3.外資進入方面的影響。2006年,QFII走完了在中國證券市場上三年的試點歷程,迎來了轉折之年。截至2006年12月末,QFII中國A股基金的最新資產規模達到37.72億美元,直逼300億元人民幣。QFII在中國的市場影響力正與它的規模一起與日俱增。

但是,郎咸平指出,中國股市引進QFII的原因是認為他們是做長期投資和基礎研究的,想藉此引進先進的投資理念,可是,其實QFII是比國內莊家還要厲害的莊家,是互相勾結的莊家。

四、結論與建議

2006年以來,中國證券市場規模擴大、交易活躍,其總市值已經位列世界第四。研究表明,至2020年,中國證券市場的總市值會達到650萬億元,屆時將成為全球最大資本市場。雖然發展迅猛,但中國證券市場仍存在結構失衡、證券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具體如下:

1.我國證券市場目前是股本結構畸形的市場。上市公司一股獨大,公司治理結構急需改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並存,使占

總股本三分之一的流通股面對巨大壓力,股價畸高。如果一旦證券市場全面開放,不僅因國內股票缺乏投資價值難以吸引國際證券資本,而且中外市場在股價上的巨大落差,必然導致國內股價大跌。同時,由於我國市場上沒有做空機制,投資者難以避險。
2.我國證券市場尚處於國際化的起步階段。商品、貨幣、資本是資源配置的三個層面。一個國家的開放順序是從貿易開放到

貨幣市場開放,再到資本市場開放。也就是說,在經歷貿易自由化、匯率和利率自由化之後,證券市場才可能實現自由化。如果將開放的時序錯亂,將會潛伏爆發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目前我國經濟的開放程度尚處於商品市場國際化接近結束並向貨幣市場國際化轉化階段。短時間內不可能指望利率、匯率、資本項目的自由化來支持證券市場的全面開放。
3.我國證券市場規模還不能有效抵禦市場開放風險。相應的金融資產規模支持相應規模的證券市場開放。面對強大的國際資本,特別是國際資本快速的進出,以我國證券市場現有規模尚不具備抵禦巨大沖擊的能力。

4.人民幣尚未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制約證券市場開放進程。人民幣實現在資本項目下自由兌換的進程事關中國證券市場開放進程。在人民幣尚未自由兌換的情況下證券市場不可能實現全方位開放。

5.我國證券監管體系有待完善。證券市場開放需要更高的監管水平,尤其是監管者對跨國界的交易行為的本質和特徵有很強的評價能力,而且還需要有效、務實的國際合作。

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應當根據國際國內形勢和條件的變化自主地調整證券市場對外開放的具體措施,有步驟、分階段地推進開放進程,最大限度地避免證券市場開放對我國產生的負面影響,也就是說應當選擇一種漸進式的開放策略。面對中國證券市場目前出現的與國際聯系增強、受外部環境影響加大的情況,我國應盡快建立風險監管和協調機制。

參考文獻:

[1]本傑明·格雷厄姆戴維·多德:證券分析.海南出版社,2006年6月

[2]曹鳳歧劉力姚長輝:證券投資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6月

[3]中國證券業機構:證券市場基礎知識.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7

『捌』 緊急求助!!<政權投資學>結課論文!幫忙寫一份XX股份有限有限公司股票公司投資分析報告!!

學的再認真也不一定實用 天下沒有持久實用的投資策略 如果你的目的只是應付的話 隨便寫寫就可以 這種東西寫的再好也不能代表能力高

『玖』 論文寫篇——有關證券交易市場的熱點問題

當代證券市場研究的發展趨勢

傳統概率論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Bayesian決策准則所關注的都是事件發生的頻率,其前提是事件能夠反復發生。而對於一次性事件的概率估計,它們是不適用的。現實中人們又確實經常需要對不同的命題做出自己的評估。研究表明,人們在做出這類評估時,由於受到自身條件和知識能力的限制,無法得到最優結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滿意解,這使得人們可以憑直覺和個人經驗解決復雜問題。這種實際決策過程的本質特點,促使科學家從行為認知的角度來研究決策過程,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是其中的佼佼者。他們試圖用啟發式方法來代替Bayesian分析。這一領域的研究被稱為主觀概率研究,期望理論其實是主觀概率理論中的一種。
二、從線性到非線性——非線性科學的應用
在人類的認識上,首先是用相對簡單的線性關系(線性模型)來刻畫線性問題的定量關系,對於那些非線性因素不能忽略的情況,則往往採取線性近似或線性迭代的方法來處理,這樣處理有時也能得到較好的結果,但這種情況一般只出現在比較「簡單的」非線性問題中,或者只是研究系統的一些「常規」行為特徵。隨著人們對社會、 自然認識的不斷深化,人們越來越不敢「小看」非線性問題了。首先,就其本質而言,自然界是非線性的。其次,許多問題中的強非線性作用與長時間尺度的系統行為都不能用線性方法(包括線性近似)來刻畫。第三,即使是一些表面看上去很簡單的系統,也可能表現出令人驚異的復雜性 (如確定性的隨機性),於是,人們愈來愈重視對廣泛存在於社會和自然中的非線性現象的研究,並由此而誕生了非線性科學。
最早將非線性科學用於經濟學研究的是美國經濟學家斯徒澤(Stuzer),他於1980年發表的論文「一個宏觀模型中的混沌動力學系統和分岔理論」,將李—約克(Li—York)定理和分岔技術應用於哈維爾默(Havelmo)增長模型,找到了該模型出現混沌的條件。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運用非線性科學的方法來研究經濟和金融系統。
分形學的創始人, 著名的數學家Benoit B.Mandelbrot(1997)將其研究成果應用到金融市場價格變動的研究中,價格的變動可以用分形幾何中的研究成果推導的模型加以解釋。分形(多分形)的目的並不是要確切地預測未來,但是它們的確能對市場風險作出更切合實際的描述。分形是一種幾何形狀,其特點是可以分為若幹部分,而每一部分都是最初那個整體在較小尺度上的翻版。在金融學中,這一概念並不是無根據的抽象,而是對一種簡單明了的市場常識從理論的高度上重新進行表述。

埃德加·E·彼得斯(Peters.E.E,1996)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證據表明證券市場確實存在分形、混沌特徵。認為證券價格並不是隨機游動的,而是受到某種確定性趨勢的作用,並具有對初始波動的高度敏感性,換言之,股價運動具有混沌性質。據此,彼得斯(1994)提出了分形市場假說,認為:(1)市場是由很多具有不同投資預期的投資者組成的;(2)與每一個投資預期相聯系的信息集是不同的。只要市場維持這種分形結構,並且沒有特徵時間標度,市場就會保持穩定。當市場的投資預期變得一致時,市場就會變得不穩定,因為每個人都基於同樣的信息集進行交易(Peters,1994)
參考文獻: 股票與投資 金融與市場研究

『拾』 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及範文

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及範文

大學生活將要謝下帷幕,畢業論文是畢業生都必須通過的,畢業論文是一種比較正規的、比較重要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怎樣寫畢業論文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畢業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及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參考文獻的類型

參考文獻(即引文出處)的類型以單字母方式標識,具體如下:

M——專著 C——論文集 N——報紙文章

J——期刊文章 D——學位論文 R——報告

對於不屬於上述的文獻類型,採用字母「Z」標識。

對於英文參考文獻,還應注意以下兩點:

①作者姓名採用「姓在前名在後」原則,具體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應為:Cowley, M.R.,如果有兩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變,&之後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後面,如:Frank Norris 與Irving Gordon應為:Norris, F. & I.Gordon.;

②書名、報刊名使用斜體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

二、參考文獻的格式及舉例

1.期刊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舉例】

[1] 王海粟.淺議會計信息披露模式[J].財政研究,2004,21(1):56-58.

[2] 夏魯惠.高等學校畢業論文教學情況調研報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

[3] Heider, E.R.& D.C.Oliver.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67.

2.專著類

【格式】[序號]作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舉例】[4] 葛家澍,林志軍.現代西方財務會計理論[M].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42.

[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42-45.

3.報紙類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N].報紙名,出版日期(版次).

【舉例】

[6] 李大倫.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報,1998-12-27(3).

[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

4.論文集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8] 伍蠡甫.西方文論選[C].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2-17.

[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C.Nelso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pp.271-313.

[10] Almarza, G.G.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D.Freeman and J.C.Richards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pp.50-78.

5.學位論文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11] 張築生.微分半動力系統的不變集[D].北京:北京大學數學系數學研究所, 1983:1-7.

6.研究報告

【格式】[序號]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頁碼.

【舉例】

[12] 馮西橋.核反應堆壓力管道與壓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華大學核能技術設計研究院, 1997:9-10.

7.條例

【格式】[序號]頒布單位.條例名稱.發布日期

【舉例】[15]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委員會.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Z].1991—06—05

8.譯著

【格式】[序號]原著作者. 書名[M].譯者,譯.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三、注釋

注釋是對論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注釋前面用圈碼①、②、③等標識。

四、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與文中注(王小龍,2005)對應。標號在標點符號內。多個都需要標注出來,而不是1-6等等 ,並列寫出來。

附、範文

摘要: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確定的財務管理活動的預期結果,而企業財務核心能力則是企業所具有的可持續盈利成長能力與可持續價值增值能力。二者對企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主要研究財務管理目標的現狀,簡要闡述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核心能力內容及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核心能力的關系,並相應地提出企業的財務管理及財務核心能力問題的解決措施,旨在推動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關鍵詞:

財務管理目標;財務核心能力;企業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地深入,經濟發展水平得到顯著提高,企業應提高對財務報告質量的重視,為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及准確性提供重要保障,實現企業的經濟利益的最大化。然而在現階段,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企業財務報告不能夠與經濟發展同步,無法為企業的決策者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持,直接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的質量及效率。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在一段時間范圍內需要完成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並且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保持一致,推動企業的管理目標的實現。

一、傳統財務管理目標的現狀

(一)不考慮企業的運營風險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的企業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管理工作始終需要圍繞著總體計劃開展,企業的目標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賴於國家頒布的各項的規制,才能夠真正地落實財務的管理目標。現階段,大多數的企業的負責人及財務管理工作人員未能夠充分地認識到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各種風險。例如:一部分的企業拆除自身之下的大多數的分公司,對於原先價格比較高的廠房及機械設備,企業對其進行報廢的處理,然而,企業卻未能夠統計報廢的固定資產,造成同實際的價格存在較大差距的問題,雖然現階段一部分企業已經做出相應的改善,對管理模式進行適度的調整,但是,企業的整體財務工作與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存在比較大脫節的現象,直接影響了企業的後續的發展。

(二)財務管理系統亟待完善受到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目前的企業的管理工作在長時間范圍之內,對自身的運營狀況缺乏足夠的研究及預測,直接造成企業的利潤出現不夠真實的狀況。雖然企業都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對管理目標進行一定的設定,而後進行企業的財務分析計劃預算及控制等方面的內容,但是在決策方面的內容比較少,導致企業的財務管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較多的問題,例如:企業應構建一整套完整的科學的系統,從而進行對企業的固定資產的買進報廢的處理,在經過系統後,而後進行生產運營。此外,大多數的企業在管理固定資產的過程中,往往只重視對原料進行采買應用及劃分,而嚴重忽視了對商品報廢環節方面的管理,致使給某些人員一些可趁之機,加大了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難度。

(三)資金回收缺乏科學性隨著市場經濟的建設與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商業信用顯得尤為重要。大部分企業出於經濟利益的考慮,通常會採取賒銷的方式,從而拓寬市場的佔有率。在一定意義上,賒銷能夠提高企業的市場佔有率。由於企業缺乏對客戶的了解,無法正確認識客戶的信用,經常造成企業無法收回商品款項的問題,甚至會造成出現嚴重的壞賬及死賬的狀況。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較多的壞賬及死賬,會危及企業的資金流動,從而降低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的效率與質量。

(四)員工缺乏積極性員工的工作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著企業的發展,員工自身的積極性則影響著工作的質量。因此,在企業的財務管理的工作中,應充分地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參與至企業財務工作的管理與監督的過程中,從而合理地解決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二、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建設的進步與發展,現代企業在管理模式與管理手段等方面發生巨大變化,企業已經具備明晰的產權與職能,形成政企分開的科學化的管理模式,因此,現代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應發揮出財務管理功能,其中,現代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則成為企業進行財務活動的最終目的,成為企業進行決策的准則,更成為企業理財績效的考核標准,更是財務行為的重要依據與標准,財務管理一方面決定著企業的成敗興衰,另一方面則關系著企業的運行方式與運行的方向,影響著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財務管理的目標在企業的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隨著我國經濟制度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我國的資本市場產權等發生巨大變化,企業的財務管理在企業的發展具有越來越重的位置,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可以綜合地體現企業內部與外部環境間以及現實與未來間的關系。

三、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核心能力內容

(一)企業的財務管理內容企業的財務目標從以往的利潤最大化轉變為利益相關者的最大化,一方面,體現人們對企業目標的主體的認識,另一方面,體現了人們對企業的本質的認識,其中,生產要素與企業的經濟利益緊密相連,在傳統的思想模式下,企業作為資本要素的所有者,並且資本所有者的目標直接決定著企業的目標,與此同時,決定著企業的財務目標,企業的財務目標是實現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

(二)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內容企業的財務能力一方面能夠維持企業的能力,另一方面,能夠確保企業的持續發展,成為企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是一個完整的能力體系。在企業的財務的能力體系之中,企業的盈利及成長能力居於比較核心的位置。其中,企業提高營運能力有利於提高企業的盈利能力,並且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極社會的貢獻能力,促進企業的成長。企業通常會運用經營管理、融資策略。股利分配及投資管理等,推動企業的發展,獲得更多的利益。企業的財務能力經過一系列的整合與轉化之後則形成企業的財務的核心競爭力,而企業的財務能力則是由財務資源所構成,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企業的財務的核心競爭力不會有所損耗,並且成為系統地無形資產,隨著財務核心競爭力的應用,則會增加企業的價值,推動企業的發展。

四、企業的財務管理與核心能力的關系

(一)統一的本質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的重要內容之一是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是企業的各項的財務管理活動所要到達的目的,更是企業的財務管理的歸宿與出發點,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的財務管理的組織原則指標體系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因此,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指標需要反映出財務管理的各項基本的內容,並且能夠與之保持統一。

(二)主體具有獨特性企業的核心能力具有異質性及不可仿製性的特點,所以,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同樣具備不可仿製性急異制性的特點,換言之,每個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具有較大的差異性,並且不能夠相互進行仿製,其中,異質性及不可仿製性並不是體現在形式與指標的不同,而是體現在內容與含義的異質及不可仿製性。

(三)一致的目標對於企業的核心能力,人們還存在較大的分歧,其中,企業的可創新能力屬於企業的核心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企業的可持續的創新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分別是:觀念、組織、技術、產品、管理及市場等,因此,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的創新能力,能夠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的發展,提高企業的可持續的盈利的成長能力,其中,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需要充分地展現企業的盈利性持續性及發展性等三個目標,並且需要與以上三個目標保持一致性。

(四)相互關聯的能力在企業的財務能力中,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占據核心與統帥的地位,是企業的財務能力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應與企業的各種的財務能力相互關聯,並且能夠包容與體現企業的各種財務能力,其中,企業提高營運能力,能夠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並且能夠提高企業的償債能力,與此同時,能夠提升社會的貢獻能力,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的發展。

五、財務管理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開展審計跟蹤工作在對審計過程進行跟蹤的過程中,企業應嚴格把關各項任務各個環節,加強對各個時間點的審計管理,幫助企業及時地發現問題,並且為解決問題提供必要的指導,確保各項管理項目的合理性及規范化。此外,在項目的開展過程中,應嚴格地跟蹤與審計整個項目的原料購買及項目實施。在最後的檢驗環節,同樣需要進行跟蹤審計。由此可以看出,開展多個方面的審計全過程的跟蹤與改善,能夠有效地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並且有效地預防貪舞弊的行為的產生。

(二)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很多的經濟學家對於企業的財務核心能力存在較大的分歧,然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企業的創新能力獲得較多人的一致認可。站在企業的發展角度上,企業的創新能力能夠完善企業的多個方面。

六、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地向前發展,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不斷地推進,我國的企業面臨著越來越復雜的發展環境,企業的各項的運營活動面臨更多的挑戰,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更影響了企業的財務管理的目標。因此,企業應培養自身的財務核心能力,盡力實現企業的內部的財務管理的目標,提升企業的經濟收益,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讓企業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占據有利的市場競爭的優勢。

參考文獻:

[1]李淑賢.解析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能力[J].商,2014,01:45.

[2]齊明霞.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企業財務核心探析[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4,16:209-210.

;
閱讀全文

與股票投資參考文獻格式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百姓理財 瀏覽:599
蒂芙尼的股票價格查詢 瀏覽:862
缺火的人不能炒股 瀏覽:953
炒股那麼難嗎 瀏覽:102
股指期貨股票對沖 瀏覽:18
配股的股票怎麼交易 瀏覽:304
期權股票如何獲得 瀏覽:406
埃航客機失事 瀏覽:462
個人股票開戶數量限制 瀏覽:877
炒股票如何避開溫州幫 瀏覽:159
股票期貨判斷趨勢的書籍 瀏覽:446
美國炒股大鱷 瀏覽:599
每年各個月份買股票 瀏覽:686
公司首次發行股票是否可以買 瀏覽:795
冠名發票 瀏覽:852
私人開股票公司違法嗎 瀏覽:815
美國電子炒股 瀏覽:468
中農申購股票中簽查詢 瀏覽:304
股票軟體里的融資融券 瀏覽:664
林洋發債的公司股票 瀏覽: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