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答疑 > 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率關系研究

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率關系研究

發布時間:2022-09-03 15:08:29

① 請問《我國封閉式樣基金折價的分析》畢業論文應該怎麼寫

封閉式基金折價解析

盡管我國基金業起步較晚,但也出現了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引起了市場人士的廣泛關注。本文旨在通過詳細考察影響基金折價的各種因素,定量分析其主要原因,以為我國今後基金相關政策的制訂提供實證依據。
文獻回顧
(一)國外研究
自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被發現以來,經濟金融學家們就一直試圖為它找出一個合理的解釋。早期的各種研究欲以代表基金基本層面的因素為出發點,來解釋折價的存在。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均認為封閉式基金折價是由基金所持有的投資組合的某些特徵引起的。具有代表性的這些傳統解釋有: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基金業績、資本利得稅。
代理成本論認為基金收取的管理費用是導致折價的主因,包德魯克斯(Boudreaux,1973)指出如果管理費用高出合理水平,或者投資者預期未來管理能力會變差,則代理成本(管理費用)問題便會導致封閉式基金出現折價。資產流動性論(馬爾基爾Malkiel,1977)認為封閉式基金的資產凈值是用基金持有的股份的市場價格來計算的,通常一隻基金持有的某一股票的份額很大,售出時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股價下跌,因而使得套現後的收益比當前賬面的數額少。基金績效論(馬爾基爾,1977)認為折價之所以存在乃因為市場對基金的未來盈利能力評價不高。資本利得稅這一解釋認為出售已升值的封閉式基金股份必須繳納資本利得稅(capital gain tax),此損失應該在基金凈值中扣除,故以折扣的形式反映在價格上了。
馬爾基爾(1997)的研究被視為早期研究的經典之作,他檢驗了關於美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各種傳統解釋,被檢驗的因素包括:(1)尚未實現的資本升值,(2)紅利分發政策,(3)資產的流動性,(4)代理費用(管理費用),(5)持有的國外股票,(6)基金業績,(7)基金投資組合的轉換。馬爾基爾以橫截面和時間序列回歸方法來測度上述因素是否可以解釋折價問題,結果發現基金折價與尚未實現的升值(在基金未實現的升值期間)、資本收益的分配政策、資產的流動性以及國外股票的持有情況有一定的相關性。然而,馬爾基爾指出這些因素的解釋力有限,只解釋了問題的一小部分,便推測市場心理對折價的形成和變動可能有很重要的作用。
鑒於傳統研究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解釋,新的研究便另闢蹊徑。大部分研究以投資者情緒為中心,全面考慮了封閉式基金的兩個風險:一是其持有的投資組合所帶來的風險,它決定了基金股份的基本價值;二是由於市場中投資者情緒波動形成的風險,它使得基金股份的市場價格偏離其基本價值,從而演變成折價。
李等人(lee et.al,1991)認為傳統研究不僅無法較滿意地解釋狹義的折價之謎的成因,而且也根本無法解釋廣義的折價之謎的四大動態特徵。他們認為應考慮投資者情緒這一重要因素,因其對解開折價之謎的四個特徵有決定性的幫助。然而,投資者情緒很難被定量測度,因此無法直接驗證這一新猜想,只能通過間接驗證。具體需要驗證如下關系:(1)不同基金的折價變動的同步性,(2)新基金上市的時間選擇,(3)小公司的收益率變動和基金折價之間的關系。
結果發現每一個問題均與投資者情緒息息相關,間接說明了這一因素的重要性。首先,基金的折價都高度相關。盡管基金的投資組合不太相同,但由於散戶是基金的主要投資者,因此他們的情緒變化會直拉影響各基金的折價,使得其走勢大致趨同。其次,根據投資者情緒假說,新的封閉式基金會擇時上市,即選擇在投資者情緒看好整個封閉式基金業之時上市。實證結果發現情況確是如此,許多新封閉式基金在現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變小時才上市。最後,投資者情緒假說認為封閉式基金的折價應該與小公司股票的收益率呈反方向變動,原因是當投資者對基金未來的收益持樂觀態度時,基金的折價就變低,而與此同時這種樂觀情緒則表現在對小公司股票的強烈需求上,結果使得其收益率明顯提高。李等人對規模投資組合的收益率、封閉式基金折價和市場指數收益率作了回歸分析,發現當封閉式基金折價縮小時規模小的股票表現較好。
(二)國內研究
在我國,對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據我們所知,迄今為止有三篇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分別是顧娟(2001)、汪光成(2001)和上海證券交易所研究報告(2002)。
顧娟(2001)對基金折價和基金未來業績、基金風險、基金所持投資組合集中度之間的關系做了分析,並檢驗了各個基金折價之間的相關性。她得出的結果部分地顯示了基金折價與基金基本面因素似乎關系不大,但是並沒有進一步深入考察投資者情緒的解釋作用。
汪光成(2001)對封閉式基金折價問題的相關文獻做了一個非常全面的回顧,並簡單地分析了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統計特徵,最後提出了這一問題與基金市場的投資理念、投資者的「共同知識」、「投資者類型、基金披露信息和制度安排缺陷有關。然而,由於沒有進行深入的定量分析來檢驗上述關系,因此它僅隸屬一種推測而無法確定影響基金折價的真正因素。
上交所研究報告(2002)先使用橫截面回歸分析了各因素與基金折價率之間的關系,之後又使用E-GARCH方法分析了基金折價與流動性之間的關系。該研究所強調的是各個解釋變數和基金折扣之間的相關關系,而並非每個變數的解釋力的大小。從其橫截面回歸結果看,回歸的決定系數僅為0.5,說明這些因素並不能完全解釋基金折價。另外,E-GARCH分析也只是揭示了基金變現能力與折價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顯而易見,若想徹底解開我國封閉式基金折扣之謎,提出一個合理的解釋,還需進行更深入的實證研究。
三、基金折價的動態特徵
為了便於分析和討論,本節簡單總結和闡述我國基金折價的幾個動態特徵。
(一)數據和方法
本研究的數據來自深圳國泰安公司(GTA)的中國共同基金資料庫。原始數據來源於封閉式基金發放的每周公報,然後由GTA資料庫收集、計算。對每隻基金的紅利和除權已做出適當調整。
封閉式基金折價(DISCit)的計算以周進行,方法如下:
附圖
其中,NAVit=在t期末的基金i的每股NAV,SPit=在t期末的基金i的股票價格。
我們構建了一個折價指數來代表整個樣本封閉式基金折價的狀態,它是10隻在1998年6月以前上市的封閉式基金折價的算術平均數。這樣選擇的目的是保證有足夠的時間序列觀察值。樣本期是自1998年10月開始的首次周公報至2000年最後一次周公報。具體計算公式為:
附圖
(二)證據
圖一是折價指數變化的動態曲徑。此外,表一給出了折價指數變動的摘要統計數字,包括均值、中位數和標准差。
附圖
圖1 折價指數變動情況(1999年10月-2000年12月)
表1 折價指數摘要統計(1999年10月-2000年12月)
均值(%) 5.668956859
中位數(%) 7.368
標准差(%) 15.30079834
樣本方差(%) 234.1144299
峰度 -0.624772872
偏斜度 -0.659983747
極差(%) 54.58366667
最小值(%) -30.47666667
最大值(%) 24.107

如前所述,封閉式基金折價之謎不僅意味著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存在,而且也包括四個特徵:基金股份先以高於資產凈值的溢價交易,然後很快變成折價,並且大幅度波動,最後當封閉式基金清算或轉為開放式時便縮小。圖一和表一顯示了封閉式基金折價在我國也存在,且動態特徵與美國的極為相似:折價指數開始有30%的溢價,然後幾乎單調上升到20%的折價。此外,折價指數的波動很大,其均值和中位數分別是5.67%和7.37%。折價的幅度和波動均顯著高於美國的數值,說明折價現象在我國相當嚴重。(註: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中國沒有封閉式基金清算和轉化為開放式基金的先例,我們不能檢驗第四個特徵。)
為了深入了解上述動態變化,我們進一步觀察了每隻基金的折價變動情況。表二展示了10隻樣本封閉式基金的下列數據:(1)上市的日期,(2)上市第一個月的溢價,(3)首次公布折價出現日期。如表所示,在10隻封閉式基金中,除了上市較晚的景宏基金之外,其餘9隻基金都先以高於資產凈值的溢價交易,然後在很短的時間內變成折價。另外,溢價與上市時間的早晚關系極大,上市越晚,起始的溢價就越低,變為折價所花的時間就越短。
表2 封閉式基金折價的動態特徵
基金 首次交易日期 首月溢價(%) 首次折價公告日
開元 04/07/98 95.43% 05/24/99
金泰 04/07/98 100.99% 06/07/99
興華 05/04/98 23.73% 05/04/99
安信 06/22/98 50% 05/07/99
裕陽 07/30/98 27.14% 05/04/99
普惠 01/27/99 6.67% 05/10/99
同益 04/21/99 2.23% 05/17/99
泰和 04/20/99 1.01% 08/16/99
景宏 05/18/99 -0.33% 05/18/99
漢盛 05/18/99 0.53% 05/07/99

四、折價的傳統解釋
為了解析上節中呈現的我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現象,在本節中,我們先試圖用傳統理論來定量解釋,主要考慮三大因素:代理成本、資本流動性和基金業績。
(一)代理成本
表三給出了10隻樣本基金的管理費用占總凈資產的比例。數據來自基金的年度資產負債表。在大多數情況下,管理費大約占凈資產市值的0.2%,最高亦僅達0.31%,而折價指數的均值為5.6%,波動范圍為-30%到24%。很明顯,與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相比,管理費用則要小得多,而且,對一個基金來說,它的管理費用在一年內是一個相對固定的數額,而折價則變動很大。
表3 管理費用占總資產比例(%)
附圖
表4 2000年樣本基金折價幅度、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和業績表現
附圖
如果管理費用可以解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話,那麼在基金的管理開支和基金的折價間有就會存在正相關關系,即較高的管理費用將導致較大的折價。因此,我們用spearman排序相關關系作一個簡單的測試。表四列出各基金的折價幅度、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和業績表現的統計數據,而表五則是相應的spearman排序相關關系檢驗結果。在表五中,10月樣本基金的2000年每周折價的算術平均和其年管理費用占凈資產比例之間的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是-0.267,對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是0.456,意味著管理費用和封閉式基金折價的正相關關系並不存在。因此,我們認為代理成本(管理費用)並不是中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的一個合理解釋。
表5 2000年樣本基金折價幅度、代理成本、資產流動性和業績表現之間的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
附圖
(二)資產流動性
根據流動性解釋,我們預期基金的折價和可流動的程度呈負相關關系。我們也用spearman排序相關來檢驗此關系。基金的流動性是用它們投資組合的集中程度來代表,即在基金的投資組合中具最大資產凈值的10隻股票的資產凈值之和與基金的總資產凈值的比例,使用的數據是2000年度的基金每周集中度的算術均值。從表五中可以看出,其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是-0.467,而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則是0.17。這一結果同上小節的結果一樣令人驚訝,基金折價和投資組合的集中度之間的相關關系為負數,與理論預期相反。然而,這個負相關關系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可見,用流動性這個概念無法解釋封閉式基金為什麼在上市初期的價格超過它的資產凈值。因此,資產流動性也不能對我國封閉式基金折價給予合理的解釋。
(三)基金業績
從邏輯上講,封閉式基金的業績與其折價應該呈負相關關系。如果投資者認為基金管理者能夠獲得高於平均水平的利潤的話,他便會樂意以高於資產凈值的價格買基金股份,反之亦然。在表五中,我們計算了10隻樣本基金的折價和基金績效之間的相關系數。這一基金績效是以一個雙因素模型(包括風險和規模兩個因素)為基準計算得出的。令人驚訝的是,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僅為0.152,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也只有0.676,意味著這兩個變數間的相關關系為正,但在統計上並不顯著。因而,基金業績同樣不能解釋我國的封閉式基金折價。
至於稅收的解釋,因為我國並沒有直接徵收資本利得稅,所以無法進行實證檢驗。頗為有趣的是,管理費用和10隻基金的集中程度之間的spearman排序相關系數為0.615,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為0.058,說明此正相關關系在10%的置信水平上統計顯著。另外,管理費用和基金業績顯示了極強的正相關關系,spearman排序相關關系是0.69,對應的零相關的原假設的雙尾檢驗P值是0.0027。這一結果給我們提供了基金為何收取高額管理費用的直接證據。
最後,我們將三個因素放在一起,用橫截面回歸方法進行分析,結果收錄在表六中。縱觀表六,回歸結果一目瞭然,三個因素的回歸系數無一在統計上顯著,說明它們均不能解釋基金折價現象。
表6 傳統解釋的橫截面回歸檢驗結果(註:本橫截面回歸樣本為18隻基金(開元、安信、裕陽、新華、普惠、同益、景宏、泰和、漢盛、裕隆、安順、天元、景博、景陽、裕元、同盛、金鑫)。回歸因變數為各基金2000年內周折價率算術平均數;回歸自變數分別是各基金2000年(1)持股集中度、(2)基金績效、(3)管理費用占總資產比重、(4)基金總資產。)
附圖
五、投資者情緒假說
前面的討論說明傳統理論無法解釋中國的封閉式基金折價。回顧傳統解釋,其基石為封閉式基金的風險乃由一些基金的基本因素所導致。然而,眾多有關市場有效性的實證研究都指出,僅考慮基本因素還遠遠不夠,因為它忽略了也許是最重要的因素,即投資者情緒,此乃行為金融學研究的中心所在。對基金來講,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投資者的情緒非同小可,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和導致了折價。
為找到支持投資者情緒假設的間接證據,我們將檢驗:(1)不同基金折價變動的同步性,(2)新基金上市時間的選擇,(3)封閉式基金折價和不同規模的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一)不同封閉式基金折價變動的同步性
一般來講,封閉式基金相互的投資風險不同,這樣他們持有的投資組合的組成便不同,因此相應地封閉式基金相互間基本層面不同。由於傳統解釋認為封閉式基金的折價由投資組合的風險帶來,那麼如果不存在投資者情緒對基金折價的影響的話,其變動應該不同。相反,如果不同的基金的折價變動呈正相關的話,那麼便可以說明投資者情緒是基金折價的主要推動力。
表七給出了組成折價指數的10隻樣本基金之間以及指數本身的Pearson相關系數。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各只基金的折價之間是高度相關的,且所有的相關系數都為正數,其算術平均數高達0.92,連最低的相關系數亦有0.68,其相關系數標准差為0.07。所有的零相關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是零,說明正相關關系統計十分顯著。
表7 折價指數與基金(為指數組成基金)折價間Pearson相關系數(1999年10月—2000年12月)
附圖
a此表顯示的是1999年10月到2000年12月間折價指數和構成此指數的十隻基金的折價之間的相關系數,對所有相關系數顯著性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為0(未列於表中),表明所有相關系數都顯著不等於0。
進一步尋找證據,我們計算了折價指數於1999年下半年之後上市的10家封閉式基金之間的相關系數,檢驗的時期從1999年12月到2000年12月。表八列出了這10家基金的折價和折價指數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在基金和折價指數間的相關系數仍然很大,所有的零相關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是零。相關系數的均值是0.945,而最低的相關系數是0.87,標准差是0.03。
表8 折價指數與基金(非指數組成基金)折價間Pearson相關系數α(1999年12月—2000年12月)
附圖
a此表顯示的是1999年12月到2000年12月間折價指數和此指數之外的十隻基金的折價之間的相關系數,對所有相關系數顯著性的雙尾檢驗的P值都為0(未列於表中),表明所有相關系數都顯著不等於0。
概而論之,表七和表八都顯示不同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同方向變動,支持了不同基金的折價是由相同的投資者情緒所驅動的假設。此外,各只基金的折價的高度相關顯示折價指數的變動並非由一些局外點所決定,這也說明我們構建的折價指數足已代表整個封閉式基金業的折價幅度。
(二)新基金上市的時間選擇
根據投資者情緒模型,封閉式基金折價並非由單個基金的基本因素所致,而是由投資者針對封閉式基金的情緒所致。此外,前面的實證發現表明各只基金的折價高度正相關,因此,現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可以反映市場對整個封閉式基金業的態度。由此,我們可以預見新的基金將會選擇在投資者看好現有的封閉式基金的時候上市,即在這些基金以溢價或以較低的折價交易時上市。
我們通過考察從1999年6月到2000年12月間的新基金上市數目和同期折價指數變動之間的關系,從另一方面來檢驗投資者情緒假說的合理性。每月的折價指數變動用月內的每周折價的算術平均來衡量,但由於封閉式基金的上市需要較長的申請時間,在計劃的上市日期和實際的上市日期之間會有一個時間差,其間的市場情況很可能會劇烈變動。因此,這一檢驗的結論並不十分准確,只可以作為參考。在圖二里,柱狀表示新基金每月上市的數目,而線狀則表示現有基金折價的變動。
我們看到多數基金的上市選擇在折價變得相對較低時期。1999年6月、10月,2000年4月、7月,折價指數有較大幅度下降。在此期間,總共23個封閉式基金中有16個上市。在1999年8月和2000年3月間,當折價指數大幅上升時,沒有新的基金上市
(三)折價變化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投資者情緒模型認為既然封閉式基金折價的變動是由個人投資者的情緒所引起,而小市值股票也主要被個人投資者持有,那麼基金折價和小市值股票的收益率之間應該存在聯系。研究發現當折價指數變小時,小市值股票收益率就變高,反之亦然。
附圖
圖2 折價指數變動和新基金上市關系
對於我國市場,雖然至今尚無各類投資者的持股狀況的研究,但我們認為仍可間接考察封閉式基金折價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我們使用的二元回歸模型為:
附圖
其中R[,it]是一個規模投資組合(size portfolio)的周收益率,其具體的構造方式如下:在1998年的最後一個交易日,我們根據當日滬深兩市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排序,再將所有公司按照順序平均分為8個組別;在1999年內,保持每個投資組合的組成不變,再計算出組內所有股票的每周收益率的算術平均數,以此作為每個投資組合的周收益率。到1999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再如上述方法對滬深兩市所有股票排序,組成8個投資組合,分別計算其在2000年內的周收益率。△disct是折價指數變化率,即t期折價水平與t-1期折價水平之差除以t-1期折價水平絕對值:
附圖
最後,mkt[,t]是滬深兩市所有股票的平均(以流通市值加權)收益。
回歸結果列在表九。可以看到,折價指數變動率的回歸系數隨投資組合市值上升而單調下降。具體而言,折價指數的變動率的系數從0.0036(最小規模的投資組合)單調下降到-0.0013(最大規模的投資組合),並且只有在對最大規模組合進行回歸時的系數為負。這意味著當大市值股票表現好時,折價便減少;而當小市值股票表現好時,折價則擴大。除了組合G之外,折價指數的回歸系數在統計上都很顯著,表明了很強的相關關系。
表9 模型R[,it]=α[,0]+α[,1]△disc[,t]+α[,2]mkt[,t]+ε[,t]回歸結果
附圖
上述結論說明,我國基金折價變化和不同市值股票收益率之間的關系與美國的情形恰恰相反。為給這一現象一個合理的解釋,有必要對我國市場各類投資者以及封閉式基金的投資組合組成做進一步的研究。在缺少這方面資料和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只好先做兩個猜測。第一個猜測是,既然我們知道共同基金出於流動性的考慮都傾向持有大市值股票,這樣當大市值股票表現好時投資者便看好封閉式基金,將抬高基金股份的價格,與之相應的封閉式基金的折價便縮小。第二個猜測是,封閉式基金和小市值股票對某類投資者來說是替代品。當此類投資者衷情小股票時,他們就提高小股票持有的比重,相應降低他們投資組合中封閉式基金的比例,結果封閉式基金價格的降低便導致折價加大。
六、結束語
在本文中,我們檢驗了中國股市的封閉式基金折價現象。在詳細闡述了這一現象後,我們檢驗了各種可能的解釋。我們發現,傳統因素不能完全解釋折價現象及各種特徵,但若考慮到投資者情緒,謎底便迅速被揭開。具體而言,我們得出如下三大結論:(1)不同封閉式基金的折價變動呈現高度正相關;(2)新的封閉式基拿選擇在現有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小時上市;(3)基金折價變動和不同市值股票的收益率變動之間的關系密切;當小市值股票收益率上升時,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就增加;相反,當大市值股票收益率上升時,基金折價便縮小。前兩個結論與美國的情況相同,而第三個結論則相反。
目前社會上對基金業運作的看法頗為負面,認為它們並非完全依靠專業化的管理而是憑本身的資金實力和享受的特殊待遇來獲取收益,把基金聯合鎖倉、拉抬重倉股等一系列不當甚至違法行為歸咎於兩個方面的問題;基金信息披露透明度不夠和監管制度安排有缺陷。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提高透明度和加強監管無疑對我國基金市場的健康發展有利,但並不能解決封閉式基金折價這一問題,它與證券市場的宏觀環境和投資者的情緒息息相關。國外的經驗也告訴我們,基金折價甚具普遍性和長期性,不可能通過完善制度在短期內消除。
我們的定量分析還顯示,我國封閉式基金的折價在幅度上比國外嚴重,因此我們對開放式基金的繼續生存持懷疑態度。我們建議,出於對我國基金業的健康發展和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的考慮,應暫時停止批准新開放式基金的上市,等封閉式基金折價降低到一個穩定的、吸引的水平後再考慮放鬆限制。

② 投資者情緒對證券市場的影響

需要結合市場行情來看。如果是牛市通常情緒高漲可以助推市場更上一層樓。
如果在熊市,投資者喪失信心,會進行拋售等行為,加速市場下跌。再加上現在計算機技術發達,很多投資機構都在做量化交易,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情緒的殺傷力。
准確的來說投資者情緒和證券市場行情是相互影響的。

③ 淺談群體中的人們受到群體情緒的影響

淺談群體中的人們受到群體情緒的影響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盲目自信、保守主義、厭惡損失傾向等和心理特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投資行為。過度自信源於人們的樂觀精神。以下是我為大家推薦的相關論文範文,希望能幫到大家,更多精彩內容可瀏覽(www.oh100.com/bylw)。

摘要:心理學發現,處於群體中的人們容易受到群體情緒的影響,而往往保持和群體相一致的行為,甚至會在某種程度上放棄他們的喜好和習慣,忽略了他們的可用的信息。個人的這些行為往往是難以置信的。一些典型的社會心理現象包括認知系統偏差、信息流、從眾行為等。

關鍵字:群體中,群體情緒,影響

認知系統偏差,是指社會制度因素對人的信仰和獨特的決策產生重大影響。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如地區差異、文化差異和收入差異等,可能會形成一些有不同的信仰的群體,他們存在顯著的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差異性。換句話說就是,整個系統因素會影響到人們的行為,同時自身所在群體的因素也也一樣會影響人們的行為。

信息流,是指人們在決策過程中會參考別人的選擇,而忽略你現有的信息或可用的信息。信息流理論描繪了大量的溝通和評估信息丟失現象。通過心理學實驗證實,人們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最多的是共享認知,而私人信息很少得到交換。Shiller認為,這是因為限制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熱點信息,形成相似的思維活動,人們的通信交往和媒體的宣傳進一步加強這些信念。Kuran和Sunstein描繪了這種集體信念的形成過程,可以獲得流媒體疊加效應。Bikhchandani、Hirshleifer和Welch結構形成信息流的模型,解釋了為什麼很少信息可以導致社會潮流或時尚。

從眾行為,是群體心理學研究中一個極為常見的現象。信息流從認知的角度認知偏見,而從眾行為則是從情感的角度來看的。在群體中人們相互模仿和影響,此時群體中相互循環的刺激反應,會逐漸帶動人們的情緒體驗,使人們逐漸失去理智判斷。這種行為往往難以預測和控制,並能對社會潛在的巨大的破壞性。這種效應的作用機制通常存在兩種範式:第一,情緒感染。當人們的認知、態度呈現高度的一致性時,情緒感染的可能性和速度更大;第二,行為蔓延。當人們出現較大的情緒波動之後,隨著情緒的不斷膨脹,行為表現也會不斷增強,從而進一步刺激人們的情緒。

在現實中,許多難以解釋的金融心理和行為問題都可以用心理學的理論得到解釋,許多金融熱點問題和金融危機等也與心理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投資者的決策過程是投資者投資偏好選擇的過程,與這個過程是密切相關的人的認知心理。行為金融學使用認知心理學的方式,進行認知偏差和認知目標的研究,對有關金融問題進行解釋,並建立了相應的理論模型。

在認知方式上,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可以得到完整的信息,並對其進行分析,然後作出自己的決定。事實上,投資者不能得到所有的信息,它是不可能分析所有的信息,而不能處理復雜的判斷。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決策過程中經常採用啟發式(啟發式)的推理方法,它使用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來簡化復雜的問題,形成一個單一的決策過程,主要有代表法則、可用法則、調整法則等。代表法則,是指人們在不確定的情況下,會抓住問題的'一個特徵直接推斷結果,不管這個功能的真正概率的出現,以及其他相關原因和特點。在許多情況下,法則的表示是,可以幫助人們把握迅速推斷出結果了問題的本質,但有時會造成嚴重的偏差,特別是事件的基本元素將被忽略,即無條件概率和樣本大小。拉賓稱此為小數定理。可用法則,指的是大多數情況下,人們只是根據他們在這個問題上的信息,包括信息記憶的多少和難度,以確定這一事件的可能性,而不是尋求其他相關信息。Kahnemann和Tversky研究了思維關聯的一個例子,速度評估可能性問題,發現該方法存在嚴重的回憶偏倚和搜索偏好,因為人們在頭腦中尋求相關信息時,並不是所有的沒有偏差是搜索可以找到相關的信息。調整法則,指的是不確定的情況下,人們通常使用參考點和錨減少歧義,然後通過一定的調整最終的結論。Slovic和Lichtenstein認為,無論初始值來源於隱含問題或是粗略計算的結果,後面的調整通常是不足的,不同的初始值將產生不同的結果。Kahnemann和Tversky描述了命運之輪實驗,清楚地展示了這種傾向性,人受到太多沒有意義的初始值約束。

典型的投資者的認知特性可以用來解釋股價的過度波動。典型的認知讓投資者相信,現金股利的平均增長率的波動大於實際,看到現金股利增長(下降)後,他們很快就會相信的平均增長率現金股利增加(減少),以相應的購買(出售)行為來推動股票價格高(低),使之與現金股利水平不適應。

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會產生一個確認偏誤,即人們一旦形成先驗信念,它們可以幫助確認之前的信念,有意識地尋找各種證據。後見之明偏見正試圖找到各種各樣的真正證據以表明他們的信仰是正確的。這個確認偏誤會讓投資者更容易堅持錯誤的交易策略,導致金融產品定價偏差持續下去,直到非常強大的證據似乎迫使它改變最初的信念。

心理學研究也發現,人們會產生一種行為誘導態度改變。如果行動失敗,人們將向下修正自己的信仰,人為地降低損失造成的遺憾,也是一種自我安慰的表現;如果操作成功,人們將向上修正自己的信念,展示他明智的決策。Arkes和Blumer認為這種認知偏差可以用來解釋沉沒成本效應的投資行為。

在認知心理學對行為金融學的影響是行為金融學中一個最為重要的前景理論理論的提出。理論描述了人們在不確定性情境下進行問題決策的三個關鍵性的心理特徵:第一,除了關注最後的財富水平外,人們還關心損益的多少;第二,人們厭惡收益中可能的風險,但卻普遍願意接受損失的風險;第三,人們的厭惡情緒是模糊的,他們會按照發生概率的大小賦予相應的權重,已產生確定性效應的結果。前景理論對於行為偏好問題的描述的意義是顯著的。

基於前景理論、Thaler和Johnson提出了心理賬戶的問題,即對決策問題的考慮,是從完全理性的人充分考慮各種各樣的結果並綜合計算各自的得失的角度出發的。但事實上,人們通常將問題分解成一些相對簡單的習慣和單元,並相對獨立的保持和跟進頭腦里的損益情況,而人們更多地會收到其心理感受的影響,這種思維方式是心理賬戶。

Barberis,Huang和Santos把對前景理論的研究分析推廣到一般均衡的股利定價模型中,該模型表明:現金流方面的利好消息會推動股票價格上漲,使投資者前期的收益率提高,投資者的損失風險可能更小,因此會以較低的未來現金流的折現率進行貼現,從而促使股票價格更高水平;另一方面,一個利空的消息會使得股票價格下跌,使投資者產生最初的損失,投資者對損失的厭惡程度變大,所以採用更高的折現率貼現未來現金流,推動股票價格導向更低的水平。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的盲目自信、保守主義、厭惡損失傾向等和心理特點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投資行為。過度自信源於人們的樂觀精神。研究發現,在許多方面,大多數人對自己的能力和未來的前景過於樂觀。如駕駛水平、與人相處的幽默感等。根據一項調查,9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高於平均的能力水平。同時,因為自我強化的歸因偏差,人們常常將好的結果由於他們的能力,而把壞的結果歸咎於糟糕的外部環境。所以人們很難通過理性的不斷學習來改變他們的想法,以致使人們過度自信。保守主義,是指大多數人的思維是一種慣性,改變原來的信念是非常困難的,個人新信息的修正力度往往不足以改變原始思想。厭惡損失傾向,即對主觀或模稜兩可的不確定性規避程度遠勝於對客觀的不確定性的排斥。Heath和Tversky研究表明,人們對不確定性的厭惡程度和其主觀估計不確定性概率的能力負相關,此外,Fox和Tversky研究認為,決策失誤的經歷體驗或能力更強的決策參與者的影響,會使人們會更加厭惡不確定感。

心理學發現,人們在犯錯誤後會產生強烈的後悔感,這種悔恨對人們造成的痛苦可能比原先的錯誤對人們造成的痛苦更大。因此,在人們的金融行為決策中,也往往極力地避免未來可能產生的後悔感,即可以把決策的目標看作是獲得最小的後悔值。這個理論闡釋了忽略後悔偏見的問題,人們習慣於在決策之前充分地估計將來可能出現的境況感受,而採取行動的後悔程度會遠遠高於沒有採取行動的後悔程。比如在人們的面前存在兩種選擇,一個是虧損7500美元,另一個是八成會損失10000美元,也可能沒有損失,而研究發現,絕大多數人會選擇後者,這便是厭惡損失。

這些情感因素的影響,使得人們的投資決策實質上已經偏離了理性經濟人的基本假設,這有助於說明原本不易解釋的金融問題。例如,投資中存在所謂的過度交易現象,投資者交易頻繁,可收益卻遠不足以補償交易成本。Barber與Odean的一項研究表明,交易次數最多的投資者的平均獲利通常也最少。顯然,理性經濟人不應該過度交易。然而,由於人們傾向於盲目自信,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所獲得的信息足以使他們在銷售中獲得可觀的回報,而事實上這些所謂的信息並沒有投資獲利的意義,從而導致交易泛濫的產生。

人們的這種模糊和損失厭惡能夠用以解釋股權溢價的金融問題。由於投資者無法准確地掌握股票收益率的分布狀況,當面對很大的不確定性時,他們寧願做最壞的估計和選擇。Maenhout認為,如果投資者擔心他們所基於的是錯誤的股票收益估計模型,他們會要求更高的股權溢價以補償現實的認知模糊的概率分布。Barberis,Huang和Santos的模型研究演示了損失厭惡的程度的變化會導致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而損失厭惡使投資者不想看到股市下跌,所以他們會要求更多的溢價以抵消高風險的證券。

④ 今年國慶節,美國股漲,買美國基金咋計算

每逢國慶股市漲?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進門財經
首席分析師助你選股
每逢國慶股市漲?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怎樣的存在?
13 人贊同了文章
為你朗讀
12 分鍾
中秋節已經過去,國慶節即將到來。因為中秋節時間較短,所以對於投資者來說,持股還是持幣過節的選擇並不太糾結。但國慶假期長達七天,面臨很多不確定性,持股還是持幣過節一直都是一個不容易選擇的問題。尤其是今年行情持續低迷,面臨和往年不一樣的更多的新變數。那麼回顧A股歷史表現,到底是持幣還是持股過節能夠獲得更大的收益呢?

一、 中國股市存在節日效應

人們常說五窮六絕七翻身,但轉眼已是金九銀十秋收季。每逢佳節股市漲,中秋前這幾天,A股真的漲了,接下來又是國慶節,股市還會漲嗎?A股的日歷效應到底是傳說還是真實的存在呢?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陸磊、劉思峰在《中國股票市場具有「節日效應」嗎?》論文中,總結了1996年12月31日——2007年12月14日上證綜指日收益率數據三個階段(節前、節後和其他交易日)的統計結果,從中得到三點啟示。

1、中國股市存在節日效應,即不但有節前效應,而且有節後效應,依據是不僅在節前,節後的收益率均值也比其他交易日收益率均值大得多。

2、中國股市的節日效應可能主要體現在個別節日上,依據是節日與節日之間的收益率均值有很大差距,甚至個別節日出現負的收益率均值。

3、中國股市節日前後的高收益率可能與風險有關,依據是節日前後的收益率與其他交易日的收益率有很大差異的同時,它們的收益率標准偏差也有很大的差異,尤其是節後,其標准偏差都比其他交易日的標准偏差大。那麼節後的高收益可能是對高風險的補償。

二、 中秋、國慶月份上漲概率過半

9月已過大半,股市仍然低迷,中秋臨近,這周似乎驗證了節日效應,國慶的節日效應是否會應驗呢?我們統計了最近15年A股9月和10月的表現,發現上漲概率過半。9月上漲概率是53%,10月上漲概率是60%,9月和10月漲跌同步的概率是53%。這15年當中,2006、2009、2012、 2017年四年中秋和國慶節是重疊的,除去這四年,9月上漲概率略大於10月。A股9月沒幾個交易日了,看來要加油表現了。

三、 除了雙節,A股四季度看什麼?

其實除了9、10月份的中秋節,四季度還有幾大看點包括重要會議和年底博弈。

每年的9-11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每五年的10-11月召開黨代會。黨代會全稱為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每五年舉辦一次,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會選舉出新一屆的中央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召開的全體會議稱為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X屆全體會議,簡稱X中全會。

從1997年以來歷年的會議看,兩次黨代會間一般要召開7次中共中央全會,其中一中全會於黨代會結束後立即召開,選舉中共中央總書記、中央政治局委員,決定中央其他部門人員;二中全會一般於次年的二月召開,進行國家主席、全國人大、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換屆選舉;三中至六中全會從二中全會召開的當年起,一般於每年的9-11月召開,主要審議決定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等事務;七中全會於新一屆全國黨代會前夕召開,主要任務是為大會召開做好准備工作。

從行情表現來看,回顧1997年至今黨代會及較受股市關注的三至六中全會前後上證綜指表現,黨代會開幕(T1)前15天與閉幕後(T2)後15天上證綜指平均漲幅分別為2.6%與-3.6%,三至六中全開幕(T1)前15天與閉幕後(T2)15天上證綜指平均漲幅為1.6%與0.6%。

每年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規格最高的經濟會議,它的任務是總結當年的經濟工作成績,分析研判當前國際國內經濟情況形勢,制定來年宏觀經濟發展規劃,一般在每年的12月舉行,持續3天左右。由於該會議是判斷當前經濟形勢和定調第二年宏觀經濟政策最權威的風向標,投資者對此會議非常關注。

回顧1997年至今會議前後股市表現,會議開始前上證綜指往往震盪走平,至會議開幕前兩天開始上漲,會後行情受到年底利率抬升影響,往往會有調整。

統計2012-2017年前三季度領漲的前5個行業、以及領跌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的超額收益表現,發現除了2014、2015年以外,其他時期這些行業在四季度的平均超額收益都不明顯:2012-2017年前三個季度領漲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平均跑贏上證綜指-6、-9、-34、19、-1、4個百分點,僅15年相對收益較好;前三個季度領跌的前5個行業在四季度平均分別跑贏上證綜指-9、-1、9、-2、-1、-7個百分點,僅14年出現明顯的補漲行情。

四季度行情多異動

除14、15年以外的幾年年底反轉行情並不明顯,主要原因是這幾年為震盪行情,行業的漲跌幅與盈利相關性更強,前三季度領漲的行業主要源於業績改善,領跌的行業大部分源於盈利下滑。而到了四季度,前期漲幅偏中等的行業估值和盈利的匹配度更高,在政策或事件的催化下反而更容易出現結構性行情,如12年12月的銀行,13年8-9月的自貿區、16年11月的建築。

博弈行情的主要誘因是四季度公募機構進入最後一個考核季,前期業績好的產品擔憂未來表現的延續性,而業績平平的產品則要抓住最後的機會,積極調倉換股。統計2013年至今的數據,前三季度業績排名後25%的基金通過第四季度逆襲進入全年業績前75%的比例達25%,而前三季度業績排名前75%卻在第四季度後掉隊落入全年業績後25%的行列中的基金比例達8%。

回顧過往年底市場表現,A股頻繁出現某些行業的短期逆襲。近幾年年底主要出現過以下變化:

1、2012年12月的銀行。受益於機構配置比例較低和市場風險偏好提高,銀行股在2012/12/4-2012/12/31期間大漲24%。

2、2013年8月-9月的自貿區主題。8月27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建立上海自貿區是推進改革重大舉措,自貿區主題應聲而起,8月27日-9月24日一個月內上海自貿區指數大漲105%。

3、2014年11月-12月的一帶一路、券商大漲。

4、2016年11月的建築。16年11月17日安邦舉牌中國建築,11月份中國建築大漲50%,帶動建築板塊11月份大漲15%,而同期上證綜指漲幅僅5.6%。

9月過半,今年的四季度要關注什麼?哪些行業會出現逆襲?9月27日晚20點,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荀玉根做客進門財經,分享四季度決戰策略。

四、 除了節日效應,A股還有季節性輪動

除了9、10月份的中秋國慶,四季度的重要會議和年底博弈,歷史數據還表明,A股的季節特徵非常明顯。

一年中每個階段的關注點不同。年初至3月投資者往往會關注開年情緒高漲帶來的春季躁動行情,由一號文刺激的農業板塊行情,以及3月兩會帶來的會議行情。4月是基本面和政策面的驗證期,投資者對新一年的經濟基本面和宏觀政策面的判斷更明確。5-10月海外市場通常有「Sell in May」效應,統計上A股這個階段表現也相對平淡。每年9-11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每五年10-11月召開黨代會,12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0-12月受年底基金排名影響,博弈行情頻現。

1-3月:春季躁動+一號文+兩會

回顧2005 年至今每年歲末年初市場表現,從空間上看,2005年以來春季躁動時上證指數平均最大漲幅為17.4%,剔除處於牛市中的06、07、09、15 年,上證綜指平均最大漲幅為13.5%;躁動後上證綜指平均最大回撤13.8%,剔除牛市後平均最大回撤16.2%。

從時間上看,春季躁動行情,啟動有早有晚,早的12 月上旬、晚的2 月初,平均持續36.2天,剔除牛市影響後平均持續36.8天;躁動後平均回撤25.2天,剔除牛市後平均回撤32.8天。

從行業來看,春季躁動的特徵就是行業輪動快,以2018年的躁動行情為例,8個交易周中每周領漲和領跌的行業都不同且輪動明顯,如家電行業在2017/12/25-12/29的跌幅為2%,位列跌幅第三,在2018/1/1-1/5和1/8-1/12分別以4.4%和5.6%的漲幅領漲,在2018/1/15-1/19下跌3.2%,在2018/1/22-1/26又補漲5.5%。躁動行情緣何而起?主要由於開年投資者風險偏好較高且流動性寬松,而1-2月基本面數據少,全年主線尚不明朗,因而政策和事件成為行情的主要驅動力。

為什麼會春季躁動?

年初時經濟走勢不明晰,一年新開工的計劃都是在兩會之後才完全推開。在這之前,新開工比較低,而且民工都是在元宵節以後才慢慢返回,1、2月的經濟數據本質上不能反映全年的經濟狀況。企業盈利預測調整四月份之後才開始,根據一季報或是一季報的盈利預期,才進行調整。 在整個一季度整個經濟走勢或是基本面的狀況,看不大清楚 。 兩會之前,政策方嚮往往不夠明晰。但是這時會有各種各樣的提案、議案,市場也會有很多預期,所以這個時候整個環境對政策的敏感程度也會特別強。

綜合來看,A股的特徵就會呈現這樣一種狀態,也就是年初會出現所謂的「春季躁動」 。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就會出現真正的「證實」或者「證偽」,如果是證實,那麼全年就很有可能出現一個整體的向上趨勢;如果是證偽,那麼年初在「春季躁動」中獲利的人在之後可能都會有所損傷。

4月:基本面驗證期

4月前的市場處在由短期政策或事件引導的躁動行情,因為4月以前經濟基本面與宏觀政策面不太明朗。4月之後,3月的宏觀數據逐步公布,微觀企業的年報及一季報也開始披露,基本面逐步明朗,全國兩會開完,宏觀政策形勢也更明朗,因此在4月投資者可以對行情做出更明確的判斷。回顧11年至今的4月股市情況,11、14、16、17年4月股市下跌,13、15年4月股市上漲,12年4月股市短期上漲後5月開始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差時,4月後市場下跌。2011年年初,為了控制過快上漲的房價,「國八條」等調控政策密集出台,11年4月為控制過高的通脹,央行上調存款准備金率0.5個百分點,地產和貨幣政策從2010年開始逐步收緊,累積到11年4月,市場最終出現熊市大跌,這次是政策面緊最終帶動基本面變差,股市出現殺估值、殺盈利的戴維斯雙殺。

2012年4月上市公司公布業績,全部A股12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13.4%大幅下滑至0.5%,雖然當月因為金融改革上證綜指有所上漲,但5月後指數依舊大幅下跌。2014年上半年行情的焦點仍然在創業板,4月創業板指14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的28%下滑至22%,2013年的利潤增速回升的趨勢被逆轉,創業板指下跌。12、14年是非常典型的基本面惡化導致股市下跌。

基本面或政策面變好時,4月後市場上漲。2013年市場的焦點是創業板,經歷12年底到13年初的反彈後,4月初市場對創業板分歧很大,季報顯示創業板指13Q1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由上季度17%增至24%,創業板指最終突破向上,走成牛市形態。2015年4月央行降准,同時人民日報發文《4000點才是A股牛市的開端》,投資者情緒高漲,股市上行。13年創業板行情是非常典型的盈利改善的基本面推動,15年全面牛市與政策面偏暖有關。

5-10月:Sell in May 效應

「Sell in May」效應源自海外。"Sell in May "這一說法源自華爾街,最早書面記載於1964年《英國金融時報》,所表達的是每年5月前後市場往往開始走弱。2002年Bouman 和Jacobsen在《美國經濟評論》發表文章,對37 個成熟與新興市場1970-1998年的MSCI 再投資指數進行研究,通過對比當年5-10月和當年11-次年4月的指數漲幅,他們發現除阿根廷和紐西蘭外,其他35 個市場都存在"Sellin May"效應。

關於此效應,海外專業研究認為季節、假期等對情緒的影響是"Sellin May"效應的主因,如Bouman 和 Jacobsen (2002)發現夏季假期更長的國家"Sellin May"現象更為明顯,認為假期因素可能對投資者風險偏好或流動性產生影響;Kamstra,Kramer and Levi (2003)研究發現"Sell inMay"效應與季節性情緒擾亂有關,白晝時間的縮短使得投資者情緒低,增加風險厭惡情緒,因而夏季與秋季股票收益率更低;Caoand Wei (2005)研究認為溫度的變化使得投資者情緒發生變化,進而影響股票收益率表現。

1991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 -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4.6%/20.1%,2000年至今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漲幅歷年均值分別為0.1%/15.5%,可見5-10月這半年股市收益明顯差於11-次年4月。為何會有「Sell in May」效應?

海外市場的"Sell in May"效應源於假期、季節等因素對情緒的干擾,而A股出現"Sell in May"行情主要跟我國每年的政策周期有關:每年1-2月地方召開「兩會」、國家多部委召開年度工作會議,3 月召開全國「兩會」,10-11 月召開中共中央全會、12 月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相比而言,5-10 月份是政策淡季,對股市刺激較少。4、5 月份宏觀經濟數據明朗,上市公司公布年報和一季報,市場進入驗證期,而在這之前市場已躁動過,因此只有數據持續改善且好於預期,市場在5-10月才有繼續上漲動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從勝率角度看,「Sell in May」效應並不必然出現,往年數據顯示,1991年至今上證綜指5-10月/11 -次年4月的勝率分別為48.1%/51.9%,2000年至今萬得全A指數5-10月/11-次年4月的勝率分別為50%/38.9%。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每年的2月和11月股市表現均較好,這兩個月的樣本拉高了11月至次年4月的收益率,因此投資者無需在五月過於擔憂市場下跌。

自1990/12月以來中國股市總共經歷了5輪牛熊震盪市,其中牛市佔了37%(116個月),平均每輪牛市持續19個月,熊市佔20%(64個月),平均持續10個月,震盪市佔43%(135個月),平均持續24個月。考慮到97年之前我國股票市場尚未設置漲跌停板,我們主要考慮97年以後的五輪震盪市,震盪區間分別為1997/5-1999/5、2002/1-2004/9、2009/8-2011/4、2012/1-2014/7、2016/01底至今,統計得到震盪市中當年11月-次年4月收益率均值為2.6%,而在當年5-10月為-6.0%,可見震盪市中"Sell in May"效應較顯著。

至於10—12月的焦點,就是文章一開始介紹的中秋、國慶雙節和兩個重要的會議。這樣,全年A股的日歷效應就已經清晰呈現了。

編輯於 2018-09-2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 申請轉載
分享到



金融
股票
日歷
評論

添加評論...
推薦閱讀
A股30年漲跌史一覽
關注我,每天一點不一樣 本文首發:知行合一的阿莫 前言以史為鑒,…
知行合一的文章 · 5 贊同
明天,迎接A股暴跌時刻!
終於,在休假閉市10天之後,A股要迎來重新開張的日子。由於肺炎疫情的蔓延,春節後A股的行情變化,超過了很多朋友的預期。 節前我在1月19日晚的文章《 今年可能是鎖倉過節了》曾經為大家統…
股市葯丸的文章 · 25 贊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讀 下周A股將開啟震盪下跌模式!
歡樂孤煙的文章 · 75 贊同
定啦!期待已久的會議即將召開,哪些板塊有望站上風口
老司基一...的文章 · 10 贊同
A股暴跌日與九次熊市全紀錄
還記得前些天,10月8日,A股迎來國慶長假後首個交易日,便遭遇「開門黑」, 滬指跌逾3%失守2800點。黑色經歷過去才兩天, 10月11日,受美股暴跌影響,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暴跌逾5.22%,…
Valu...的文章 · 7 贊同
A股過去一年都經歷了什麼?
五一放假期間,A50期貨暴跌5%,很多小夥伴又惴惴不安,十分擔心五一開盤之後再次暴跌。 看看過去一年,我們投資都經歷了什麼?難道還沒習慣暴跌的節奏嗎? 01 | 三次貿易戰升級這次是傳聞歐…
定投君的文章 · 37 贊同
收好不謝!6月基金投資全攻略來啦
老司基一...的文章 · 23 贊同
周末重磅消息解讀:券商板塊再傳利好!明日A股或將迎來沖高回落
歡樂孤煙的文章 · 45 贊同
A股正在發生的重要變化
青山矗立,不墮凌雲之志;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正如周一文章說…
布衣書生的文章 · 71 贊同
A股每月固定熱點規律
固定熱點板塊的炒作規律按照時間排列,如下: 一月行情:年報行情…
量俊學堂的文章 · 12 贊同

⑤ 投資者情緒與股價波動呈反比說明了什麼

說明市場上是少數人賺多數人的錢,就是因為投資者情緒崩潰恐慌,才會導致股票相繼拋售,價格不斷下壓。所以做股票要有第二層思維。可以閱讀霍德華馬克斯的相關書籍有更深入的剖析。

⑥ 行為金融理論與投資者情緒有什麼區別

行為金融理論與投資者情緒的區別:
首先,行為金融理論是在對現代金融理論(尤其是在對EMH和CAPM)的挑戰和質疑的背景下形成的。行為金融理論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方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範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實際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行為金融理論將人類心理與行為納入金融的研究框架,但是由於涉及人類心理與行為研究的難度,加上行為金融剛剛起步,因而其本身也存在很多缺陷。
然後,投資者情緒是指投資者對未來預期的系統性偏差稱作投資者情緒(stein,1996)。投資者情緒是個難以度量的概念,它反映了市場參與者的投資意願或者預期。投資者能感覺到它的客觀存在,但是要問它到底有多高、近期發生了何種變化,每個個體的投資者有因為有持倉、風格、財富、地位等因素的不同,給出不同的答案。不過所有人都難以否認的是,投資者情緒有是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在經濟活動中,情緒是個不確定因素,它影響到投資者對未來收益的主觀判斷,進而影響到其投資行為,形成合力後,對市場會形成很大的影響。投資者情緒對未來市場波動的影響邏輯在於對正面消息、負面消息的逐級正反饋放大。

⑦ 投資者情緒與股價波動有什麼關系,股票波動的原因都有

投資者情緒通常是指散戶的情緒,是被機構常常利用來套利或獲取低價籌碼的。
比如2015年的大牛市,就是機構利用散戶的盲目熱情,推高股價,造成瘋漲,最後讓股價脫離價值;
2015年6月至2016年初隨後的半年時間,反復利用散戶情緒製造踩踏,形成恐慌性下跌,稱為股災。

⑧ 討論在股票市場處於均衡狀態時,股票的期望收益率與必要收益率的關系如何

摘要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認為,證券市場線是一條市場均衡線,市場在均衡狀態下,所有資產的預期收益都應該落在這條線上。也就是說,在均衡狀態下,每項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應該等於其必要收益率。如果某資產的預期收益率高於證券市場線,該資產的預售收益率大於位於證券市場線的必要收益率,說明該資產的預期收益率高於所要求的必要收益率,這時會造成市場參與者對這一資產的青睞,從而使該資產的價格升高,價格升高的結果會使預期未來的收益率下降,一直降到證券市場線上來,使得預期收益率等於必要收益率。

⑨ 為什麼要弄清投資股市的動機

在准備投資於股票之前,投資者必須弄清楚自己為什麼要把股票作為投資對象,要冷靜地思考自己的投資動機。在股票交易中,不同的投資動機會產生不同類型的投資方式、投資方向、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因此,投資者需要給自己的投資動機定位,從而提高投資的自覺性,減少盲目性;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當然,無論什麼人投資於股市都是為了賺錢。但同樣是賺錢,有人把賺錢當成目的,有人把賺錢當成手段;也有人恨不能每天都有進項。當然,不同的動機在一個人身上也可能同時存在,但必然會有一個佔主導地位的動機。

1.為獲得資本增值的動機

資本增值動機是指為了避免因資本閑置而蒙受損失,將資本投入有前途、公司經營收益好,而且有新的利潤增長點的上市公司。購入這類股票後,作較長時間的持有,然後,通過分紅派息、送股配股等方式,分享企業發展和經濟增長的益處。如果選擇正確,經過若干年後,就可獲得豐厚的收益。事實上,大多數投資者都是以獲得資本增值的動機投資股票的。以這種投資動機進入股市的人,一般不以投資股市的錢作為日常消費的來源,因而投資心態穩定,對股市的潮起潮落、風雲變幻,能泰然處之。持此類動機的投資者,是股市中的穩定力量。當這種投資動機在市場中佔主導地位時,股市的發展也就形成了健康而穩定的狀態。

2.投機的動機

投機是指在法律法規允許的范圍內把握每一次獲利的機會,為了實現資本的迅速增值而不惜冒較大風險的投資行為。投機與以資本增值為動機的投資的區別在於:買入股票時不是注重分析公司的業績和成長性,而是注重關注股票的市場表現。只要是還能漲的股票,不管它年終是否虧損,都照買不誤;只要是股票價格可能在一段時間內下跌,不管今後具有怎樣的發展形勢,公司多麼有前途也毫不猶豫地出售。目前,我們股市中的投機動機是客觀存在的,也可以說今天的股票市場還是一個投機動機佔主流的市場。然而我們沒有必要去指責投資者是投機者,因為沒有了投機的條件,投資也就失去了舞台。但是,過度投機對股市健康發展是不利的,這需要通過市場本身的健全和完善來解決。

3.實現資本的流動性與收益性相結合的動機

有些人把存入銀行的錢,取出來買了股票。因為,銀行存款流動性很高,可以隨時提取,但收益性較差。而在股票投資中,可以實現流動性與收益性的統一。股票投資收益大於銀行存款,且具有較強的變現性。投資者在用錢的時候,可隨時將手中的股票賣出去,第二天就能取到現金。但是,股市是有波動的,當股市處在低谷時,你又急等錢用,那就只能蒙受損失。這時就很難實現流動性和收益性的統一了。

4.實現自我價值的動機

實現自我價值是指當一個人在生理、安全、社交和愛情、尊重需要滿足之後出現的希望成就其本人所希望成就的事業的需要。在現實的股市中,有一些人確實是懷著這樣的動機入市的。他們在股市中買進和賣出股票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使自己投入的資本不斷地增值,而是通過自己在股市中獲得的成功來證明自身的能力和社會價值。這類投資者往往十分在意股市中的操作成敗,甚至只願意炫耀自己的光輝戰績,而避談敗走麥城之事。他們在操作中非常注重市場熱點的轉換,並關注宏觀經濟運行的發展態勢,注重運用技術分析的手段。他們的投資取嚮往往對其他投資者能夠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5.尋找精神寄託的動機

有少數人投資股市不以賺錢為主要動機,而是希望通過在股市中的搏殺尋求刺激、尋找樂趣。比如,一些在本職工作崗位上得不到精神滿足的人,就可能持有這類動機。他們往往對股市投入了太多的熱情,並親身經歷著中國股市發展的全過程,他們是股市的一支中堅力量,即使在最低迷的時期,也毫不動搖地堅守陣地。

投資動機的形成受投資者的社會環境、經濟實力、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投資者有時不能主觀地選擇某一種投資動機,形成投資動機不確定或者多元化,從而形成復雜混亂的投資理念。

從股市中能夠獲得哪些收益

投資者能夠從股票投資獲得的收益,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當企業的股東,即企業資產的最終所有者,從而擁有收益分配權;二是作為經濟發展過程的參與者分享經濟發展而帶來的收益;三是利用股價波動的特點高拋低吸,通過買賣差價而獲取收益。這三種收益的具體內容及收益的獲取方式是:

1.作為企業資本所有者的投資收益

所有者收益方式主要是領取由股份公司根據企業的經營利潤水平和企業發展的需要向股東派送現金紅利。企業經過一個階段的經營活動之後,需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披露,並且召開股東大會或董事會研究決定如何分配本階段企業的經營收益問題。現金紅利的水平按每股計算,最高不超過同期每股稅後利潤的50%。不作紅利分配的稅後利潤轉為企業公積金。然而,由於現階段的上市公司贏利水平普遍不高,所以,每年的紅利分配是相當有限的。因此,就目前來說,中國股市中的投資者一般較少把持股等待分配紅利作為自己的收益方式。

另一種典型的所有者收益方式就是投資者從上市公司送的紅股中獲取紅股,實現股本的擴張。上市公司從稅後利潤提取的公積金,按照現代公司制度的財產組織原則,最終應該是屬於資本所有者。所有者將公積金留在企業用於企業擴大再生產,同時還體現所有權的方式,也就是當公積金積累到一定數量後,企業將其作為紅股送給公司的股東。送股的數量與股東的持股成正比。能配送紅股的公司都是經營效益好、有新的利潤增長點,而且經營前景良好的公司。長期持有此類公司股票能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收益。當然,也有因為市場總體形勢向下,或者送紅股之前股價炒得過高而導致不能填權的情況。在正常的情況下,股票收益的虧損是暫時的,而增值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2.在經濟增長中分享收益

這類收益要求投資者要以投資的心態來購買股票,即在股市的總體發展趨勢確定之後,能夠長期持有。這類收益主要來自於股價總體水平的提高。股票市場整體的漲落,主要與宏觀經濟形勢相聯系。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在世界上是一流的,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在8%以上。所以,中國的股市總體上是向上的。投資者只要不是過於集中地持有經營業績有突出問題的股票,而是分散地選擇幾個體現經濟增長趨勢的股票投資組合,獲得超過同期經濟發展速度提高幅度的股票收益率是不成問題的。

3.在股市和個股的價格波動中賺取差價收益

這是一種與風險共存的收益。有人認為,如果投資者完全能夠做到低時買進、高時賣出的話,則可獲得10倍的贏利,事實上,這是不可能的。因為如果投資者能夠做到在低點上買進、在高點上拋出的話,那麼,又有誰會在低點上賣出、在高點上買進呢?況且,我們不可能很清楚地把握每一次波動的區段和時間。這就是股票投資的魅力,它向投資者的心理和認識程度挑戰。成功時,投資者除了取得實際的收益外,還可以體會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

總而言之,投資股票是一個收益顯著的投資渠道,投資者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閱讀全文

與投資者情緒與股票收益率關系研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股票迅捷公司 瀏覽:299
股票買完就掉賣完就漲 瀏覽:522
股票明天上市怎麼賬戶錢沒了 瀏覽:475
購入B公司股票400 瀏覽:27
梅賽德斯賓士中心 瀏覽:218
買油價股票 瀏覽:506
股票裡面買5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啊 瀏覽:387
股票買所有均線之上的 瀏覽:145
三鼎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31
app配資買股票 瀏覽:487
炒股軟體股票切換 瀏覽:757
華為上班能買股票 瀏覽:78
股票型基金什麼時候有收益 瀏覽:884
流通盤小的股票好 瀏覽:672
股票前面xd什麼意思好的還是不好的消息 瀏覽:534
股票期權是指股份公司賦予激勵對象在未來 瀏覽:690
電子控制系統 瀏覽:816
股票交易圖書 瀏覽:517
股票長春高新公司三大報表是什麼 瀏覽:995
教人買股票別人不信任你 瀏覽: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