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答疑 > 百萬富翁自述股票投資

百萬富翁自述股票投資

發布時間:2022-09-17 15:40:12

『壹』 實用的股票投資書籍有哪些

你好,1、《金融殺手》

2、《花榮著 <操盤手>》

3、《股票培訓班》

4、《巴菲特的真實故事》

5、《民間股神》

6、《操作生涯不是夢》

7、《我的提款機-中國股市》

8、《江恩理論大全》

9、《艾略特波浪理論--市場行為的關鍵》

10、《劉曼宇證券投資實戰要津第一二章》

11、《劉曼宇:證券投資分析技術的木桶原理》

12、《獵庄說》

13、《熊市翻四倍》

14、《怎樣賣出100問》

15、《怎樣解套100問》

16、《散戶斗庄》

17、《炒股招招鮮》

18、《千萬別炒股》

19、《做個百萬富翁--**自述》

20、《散戶怎樣與莊家雙贏》

21、《趨勢程序交易》

22、《投 機 智 慧》

23、股市金龜

24、《股道犀鋒》

25、《炒股60個敗局》

26、《指標完全手冊》

27、《<操練大全(第六冊)-實戰指導之一>黎航》

28、《<江恩選股方略>威廉-江恩》

29、《<股票籌碼揭秘>劉久長》

30、《薦股之王專輯》

31、《股海神技》

32、《高手妙招:股市實戰真經》

33、《<艾略特波動原理三十講>圖片版》

34、《專業操盤手》

35、《股市大眾心理解析》

36、《投資組合管理理論及應用》

37、《如何在最大的牛市中獲利》

38、《投資藝術 查爾斯-艾里斯》

39、《股民必須牢記的二十一條軍規》

40、《索羅斯》

41、《跟庄高手談選股絕招》

42、《手把手教你炒股:股市高手的炒股技巧》

『貳』 2020-04-07【晨讀】百萬富翁成長史【轉】

這是一個發生在班班身邊的真實故事。

他,今年只有23歲,剛剛大學生畢業,手裡已經有10萬的資產了。班班問了其攢錢的秘訣,他也告訴了班班。

他,高中沒好好讀書,上了一個專科學校。因為不甘心,一直想要專升本,後來他就努力學習,年年拿國家獎學金,4年下來就是3萬多。

每學期開學,他都會和室友去倒賣生活用品,賣電話卡,直到組織成自己的一隻隊伍,到了大三那年,還承包了周邊學校的物資運輸,賺取差價。

平時呢,他也會去肯德基打工來賺錢。就這樣,在他剛畢業的時候,已經有了10萬塊了。

班班非常傾佩這位小夥伴,也非常羨慕。他其實和我們大部分人一樣,沒有顯赫的家世,也沒有傲人的學歷,有的只是一顆不服輸的心。 班班相信,他學完投資後,攢錢的速度會更加快,一直到實現自己的財務自由。

其實,身邊的小案例還是有幾個的,不過下面班班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真正的理財大神,發家致富的故事!

「財迷」的理財之路

我們的主人公是一個普通人,我們姑且叫他「財迷」吧!普通家世,普通學校,普通工作,財迷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一樣,但是通過10年的時間,完成了100萬的目標。

現在,就讓我們來看看他到底是如何一步步地成為百萬富翁的吧。

當我們偶爾聽到某人突然間有了很多的錢時候,免不了把錢和運氣聯系在一起,可真的能走進一個人的生活去觀察時,其實會發現有些人的有些機遇,確實不僅僅只是一種偶然,即便天上真的掉餡餅,也需要站在正確的地方擁有正確的容器才能接到。

我們的主人公財迷僅僅是一個普通的會計本科畢業生,學校不差但也談不上頂尖,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階層,家裡有自住的一套房子,就業時父母沒有什麼可靠的關系,所以畢業後自己回家投簡歷找了家普通企業,做著一份普通的財務工作,拿著普通的工資,在普通的時間談戀愛然後結婚。如果不是像我這樣的好友,很難想像還會有誰,會在這樣一個身邊的普通得無法再普通的角色上挖掘出什麼能值得一聊的話題。

不過正因為財迷的普通,更讓我覺得應該寫點什麼,畢竟在我身邊,這些的普通人才是絕對的多數。可能沒有那麼過人天賦,可能沒辦法每天都保持「打雞血」的亢奮工作狀態,可能沒有遇上事業奇遇的普通人中的一員。

目標:100萬

作為好閨蜜,據我知道財迷的心裡一直有個目標: 畢業後10年內賺夠100萬。

我其實一直想問為什麼是10年不是5年不是3年?為什麼是100萬不是50萬不是200萬?為什麼會有這么具體的目標?不過相比這些問題,我更多的感覺是,別說在那個學生時代,即便是工作的幾年後,也少有人去規劃自己的財務,並且把財務的目標當成人生的階段性目標去落實。

炒股和攢錢炒股

不過說財迷炒股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我對股票自小熱愛以及提前就有知識的積累,而財迷在我看來當年在股票方面的投資水平是不那麼好的。說水平沒我好,主要是覺得在專業術語和各種投資投機理論上他懂得沒我多,他平時也不像我,會花大把的時間在研究股票,研究各種技術和理論上。

但他在其他方面卻影響我很大,後來我才非常汗顏地意識到其實他在「賺錢」方面的智慧真的遠超過我。

這個影響主要是對儲蓄以及儲蓄與理財的理解。

大一時候有一次我和他去圖書館借書,他指了指《富爸爸》系列,說:「這本書你看過嗎?蠻不錯的,我就打算一定要33歲前賺夠100萬」。這是我第一次發現身邊有這么個和我似乎臭味相投的人存在,應該也是我第一次模糊地感覺到財迷有這么個100萬的階段目標,而他後來看過的很多書,說過的很多話,做的很多事,都很大程度上影響到了我的想法。

實際上他在學校就開始那麼做了,財迷家住在相對富裕的南方,每個月有1500的生活費,而這個數字雖然不多,但在我們那所北方的學校里,算是生活水平中上,完全夠花的。所以他有那個物質條件去養他的一個怪癖,每個月限定自己只花1000,並以此為樂,每月剩下那500,攢一學期是2000多,然後每學期都會買上一隻股票,至於具體買什麼股,他經常問我意見,我也特別願意和他討論我對個股的看法,畢竟炒股真的是一件特別孤單寂寞的事情,身邊能有這么個還能聽得懂你話的人,自然特別願意分享。

用我現在的目光看,財迷與其說是在炒股,不如說是把股票賬戶當成了他的儲蓄罐,用定投的方式在儲蓄。

後來隨著關系越來越好,我越發覺得財迷是個你越相處越了解,越覺得這傢伙有思想而且有意思的人。

財迷很擅長攢錢,而且一直給人一種以此為樂的感覺,重要的是他的攢錢過程並沒有給人摳門或者丟臉的感覺,如果不是我經常被他問到買什麼股,從而知道他的這個小怪癖,外人估計是很難看出的。他遇到好事也會請兄弟們吃飯,平時的生活條件也都和大家相似,伙食不差也吃零食也買水果。不過他似乎就是能在生活中,不經意間找到些高性價比的東西,並擅長 量入為出

當別的同學問爸媽要錢買4000多的筆記本電腦的時候,財迷花了整整四天時間從跳蚤市場花800塊錢淘了個品相性能頗為不錯的電腦,人家還送他一把椅子,畢竟急於離校不在乎幾個小錢的土豪學長大有人在。更讓人可恨的是他那台800的二手貨,用完3年以後,還被他400給賣了。

電腦的事情只是一個個例,類似的事情在他身上應該有不少,而財迷在生活中的這種追求折扣,追求性價比和實用主義的思維習慣,其實也在後來的投資中幫到他很多。

在遇到財迷以前,我很少意識到「存錢」這個事情,因為從小我習慣了花多少管爸媽要多少的花錢方式。雖然不至於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生活虛榮攀比的壞習慣,但真的不清楚自己的錢都花到了哪裡,也養不成存錢的習慣。畢竟每個月多花200和少花200,都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就像一個胖子和一個瘦子,可能也就是每天多吃了一口與少吃一口在日積月累下形成的差距。

「次貸危機」

不存錢的人有時候確實會對存錢的人有一種奇怪的隔閡和一種難以理解。我當時就很難理解這財迷每月從生活費里扣500下來,整整一學期也才2000,一學年好像也就5000不到的樣子,他還特別樂此不疲,到底圖什麼,又有多大用呢?

那個時候自己年輕氣盛,剛學炒股的人很多都是朝著年化20%以上的收益目標去的,特別是早早拜入「價投神教」的我,自然也拜託不了這種「美好的憧憬」。當時總抱著一個現在看來是「幻想」的想法:如果自己年化20%以上,靠著入學前那爹媽贊助的2萬啟動資金,畢業後就能變5萬的樣子。而對當時的我來說,5萬絕對也算一個能炫耀一下的數字。

後來的事情是次貸危機一直在發酵,上證指數從6000跌倒3000,又跌倒1600的過程里,自己的股票賬戶虧損了70%不止,老爹當年給了2萬,08年時候又厚著臉皮問要了5千抄底,最低時我記得只剩8000市值,這是市場給我打的第一個巴掌。但人總是選擇性記憶的,後來我就徹底把剛入市時2萬4年要變5萬的幻想給忘記了,但還是全然不顧現實打臉,覺得自己能遇到百年一遇的經濟危機是一種超大的幸運,覺得自己吸取教訓後未來依然能有20%的投資能力。

因為財迷的股票和我的是高度相似的,照理說虧損的幅度也該是相似的,但看到他當時還算不錯的心態,我開始第一次模糊意識到即便只有每月500的收入流,在這種時候也會給心態帶來很大的影響,並且後來這成了在這段經歷里最大的收獲。

很多人的腦子里,比如我,對投資,特別是炒股的理解還處在如果每年都賺20%,那4年一翻倍,8年4倍,12年8倍。但事實呢?可能8年的時間里,只有2個月是最重要的,單單這兩個月就貢獻了8年中的絕大部分的收益,只是我們根本不知道這兩個月會什麼時候出現,更多時候市場或者在下跌,或者在盤整。在這樣的市場中,每半年的能有的那2000,每年的那5000,就比一開始有的那2萬更重要。

財迷後來和我說,對於像他這種單純需要存錢的人(財富積累初期),當時只是把股市當成一個「儲蓄罐」。如果不是把股市當成發家致富的工具,那麼定投股市的方式是真的非常合格,甚至可以說 在絕大多數「儲蓄容器」中最優秀的,股市長期下跌或者盤整的過程中,定投者並不會損失太多,但也不會失去那8年漲2個月的暴富機會,而這種機會是存銀行買理財所沒有的。

很多年後的2015年,財迷就是靠著這樣的想法,在堅持積累了若干年之後,抓住了他等待很久的一次財務上的跨越。

賺錢存錢的重要性

我的第一個股票賬戶後來再沒能復活,即便經歷了09年的4萬億,似乎市值也沒回到初入股市的水平,更何況2010年以後市場回暖後又再次進入漫長的下跌。但那時候財迷似乎依然信心滿滿,因為他還是會時不時同我交流,當時我們都有的一個共識是,這次危機,這年的暴跌,長遠看會是一個很大的機會。

區別是我只有選擇死扛,而財迷似乎總能從生活中「變」出錢來。

據我所知,財迷加入的那群「學生團伙」不但倒賣鋪蓋,後來也倒賣二手教材,倒賣軍訓服裝。這個團體也就成了財迷的一個額外收入來源。而財迷,一如既往的存到了他那股票賬戶小金庫中,回過頭看這筆錢投入的時點又恰好是當時股市的一個低位,而他當時買的那個股票若干年後給他帶來了近十倍的收益。現在回憶起來,對比我那室友對待錢的方式,我又感到人和人的差距恐怕就是在這不經意的很難察覺的潛意識中體現出來的,而這樣的「運氣」可能永遠也不會落到室友那一類的人群中。

畢業前夕,財迷的「小金庫」里具體攢下錢的數字我不太清楚,但以我的觀察這不太會是一筆小的數字。財迷每月量入為出,先存錢再消費的習慣一直堅持得很好,這四年裡光這筆儲蓄就應該有2萬不止,還不算他在危機時期買到的那些股票,再加上他總是會找到一些額外收入的辦法,而後來財迷也和我說,大四那大半年的實習,因為實習單位有吃有住花銷並不大,其實也存下不小一筆錢。

財迷的這樣一筆數萬的存款,就是用我當時看不起的一筆又一筆500元小錢的方式存下的,可即便對於相當一部分工作了好多年的人,可能也不一定能在工作後存下這樣規模的一筆儲蓄,更何況是一個剛畢業的應屆生。

後來一段時間我真的是有反思的,恐怕當時我自己的思維習慣和財迷的思維習慣,是一個非常典型而且極好的對比。大家同樣雖然都對「賺錢」有著挺大的執著與熱情,都想盡快積累到自己的第一桶金,但真的反思之下,財迷確實用了一條更「踏實」的路。而我的那種不切實際的對投資收益的追求,以及平時不注重儲蓄的生活習慣,就顯得有那麼些虛無縹緲了,而且停留在腦中缺乏實際有效的行動。

其實理財方面一直有一個特別有名的說法,叫「哈佛教條」,具體內容是,對於任何人而言,無論每月的收入是多是少,一定要先存下20%,再花剩下的80%。

兩種思維:一種是先存錢,然後花剩下的。另一種是先花錢,然後把剩下的存起來。沒做過的人看似沒有區別,但真的那麼做以後,區別真的很大。

工作以後當我也去強迫自己去這么做的時候,才真的體會到其中的重要性。而養成這樣的習慣也是理解理財所必須要跨的第一步。人必須要有財才能理,但錢是不會從天上掉下來,所以對於大部分人,學會儲蓄才是最先要做的事情。對特定階段的人而言,少買一個IphoneX,少買一個包包,少買一件衣服或者一雙珍藏版椰子鞋,對儲蓄的增長可能要遠比每天研究股票或者投資來得更明顯。

對於大部分人,哪怕收入不高,相信每月少花20%並不是太難的事情,更多時候我們不願意存錢,其實是看不起每月存的小錢,20%對於一個月入4000的工薪階層,也就是800元,而800元又能幹什麼呢?什麼都幹不了。於是乎我們也就連800元也懶得去算計。

多年以後,我也是從財迷嘴裡知道了,這樣的算計不僅僅只是表面的大錢小錢的問題,更深層次是人生的機會成本的問題。相比於月光族,那一點看似不多的儲蓄帶來的不只是表面的金錢數字,重要的是它還可能是一次擺脫現狀的機會。

買車熱潮

在畢業3年多這樣的一個時間段,我們大學同學聚會最熱門的話題一定是家庭和買車。

財迷在班級群里幾乎是群里的異類,在群里說著和當時主流觀點截然相反的話。特別是當遇到家境一般的朋友,也表露出想要管家裡要些個錢再貸款買輛車的時候,他總是拋出用現在的眼光看極度成熟的理財觀,來試圖說服那些略有一些「過度消費」的朋友,雖然那個時候除了我以外,其實很少有人真的能聽懂能聽進去他話的含義。

他的話在大家看來太過理性而缺乏了一些浪漫,財迷能輕而易舉地說出擁有一輛車後一年裡增加的無謂花銷的具體數字,也能說出如果不買一輛車這一大筆錢未來能做的事情。他會告訴想要透支買車的同學,買房、投資、創業或者讀書在他看來都是遠遠優於買車,而一旦買車,這些計劃無疑都會被推後,特別是出於炫耀目的而非實用目的一輛車,既不能幫助事業的發展,也不一定會對找一個好對象幫助太多。

這樣的話雖然好心,但更像一盆冷水所以不受待見,時間久了,財迷自然也就不再說這樣的話了。

而我,因為了解的關系,那個時候的我已經開始越來越在意財迷有時說出的話了,後來財迷無意間表達出來的一個觀點即便到了現在,我也記憶深刻。

那段話我已經記不清了,但經過我消化後,財迷大致的意思是這樣的:人為什麼要買保險?因為對於同一個人來說,同樣的錢,效用是不同的。就像吃飯,吃8個饅頭人會覺得飽,但第8個饅頭和第1個饅頭的作用截然不同,對於一個快餓死的人而言,第一個饅頭是「救命」用的。

錢也是一樣,買保險雖然從純數字上看可能是虧的,但是大部分保險的真正意義,是用平日里豐衣足食的那第8個饅頭,去換快餓死時的那一個饅頭。從邊際效用的角度看,是劃算的。因為越是接近0的資產,所產生的收益越大,效用越大。以前的農民遇到天災後,最需要1萬元錢去買第二年的種子和肥料。所以如果能用好年景富裕的一點錢,去換大災年的這第一個1萬有著最高的收益和效用。

而儲蓄和消費也是一樣的,人沒錢的時候攢下的1萬元存款,和有了100萬時候的1萬元存款,有著截然不同的作用。人的第一個1萬,第一個10萬,第一個100萬,會打開不一樣的機會之門,在沒有這些儲蓄的時候,很多事情是不會去想,也就不可能去做的。

1萬在需要的時候能支撐一個人辭職1年,而這1年對這個人來說可能改變一生。可連1萬儲蓄都沒有的人,很少會去想脫產不工作,甚至很少會去想換一個自己真正熱愛的行業踏踏實實從底層重新開始這種事情,失業以後一定會焦急地尋找下一份工作,即便這份工作極有可能完全不適合自己。10萬可能是一套房子的首付,對於一個沒有儲蓄的人,是不可能去想著買一套上百萬房產的,因為連基礎的首付都沒有。100萬可能就會讓一個人開始時不時思考創業和投資的項目,思考成為某個牛逼同學的創業合夥人是不是靠譜這樣的事情,思考作為一個普通工薪階層時不可能去想的事情。而這些就是機會成本。

所以單買車的事情來說,大家幾乎沒錢的時候花20萬去貸款買的車,和有了一定儲蓄後花20萬買的車,雖然金額相同,但實際是根本不一樣的成本。前者花的是自己「第一個饅頭」,而對後者而言,只是可有可無的一個饅頭。

後來財迷的話讓我想起現在的股市裡其實也是這樣,當某些大V聊某一個投資機會時,有一種很典型的回答:「可惜這樣的機會不適合散戶」。這樣的機會不適合散戶,是啊,股指期貨,個股期權融資融券,銀行信貸,滬港通,100萬起點的理財產品,300萬起點的債券投資,沒錢會把一群人和一群機會隔離開,更會使人的視野被迫局促在一個狹窄的自己能夠到的范圍內,投資市場中是這樣,生活中也是這樣。

「沒錢的人和理財沒關系」,「沒錢的人不適合基金定投」,「沒錢的人一定要在年輕時搏一搏"。沒錢這件事情似乎本身就會影響人的思維方式,可錢到底應該以什麼樣的方式變出來呢?錢並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從地里漲出來。

做什麼樣准備,有什麼樣運氣

畢業第六年,我是我們班裡倒數第二個買車的,而財迷是倒數第一個,這時候大家已經想的都是TM這個月又該交汽車保險,TM小區停車費又漲價了,TM的這個月罰單還沒上,TM的油錢憑什麼不下跌之類更現實的問題。

財迷買車的時候,我問他,你小子當時畢業的時候到底藏下多少錢?他說:「差不多5萬吧。」 雖然我有過心理准備,但這個數字還是觸動到我了。我可以肯定,5萬這個數字在剛畢業的那個階段在我們這群大部分沒什麼大出息的人里,絕對是最高的!同時我也想起5萬這個數字正好是我當年以為我靠著自己傑出的投資能力能達到的目標。

因為後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財迷的股票組合和我都是基本重合的,所以我知道他在14到15年裡也靠著那輪牛市飛躍了。就這樣,財迷靠著普通城市裡一個效益越來越差企業中的一份普通的財務工作能給的普通收入,靠著攢錢定投股票這樣其貌不揚的投資方式,積攢下了數百萬的財產,在一年裡,不但大大提前而且翻倍實現了他的目標。

其實財迷一直用最不起眼的方式默默做著我們班最有錢的人,這些錢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一直都是如此,從畢業前就開始了,工作後的每一年他的每一個決定都在向同一個方向靠,雖然沒人知道。

而到了今天,其實除了我大約知道以外,他沒有在任何場合表露過他具體有多少錢和多少股票,估計朋友也好,老同學也好,財迷的同事也好,沒有任何人會看出這貨已經可以輕易地買上一輛豪車,需要時買上新出的每一款iphoneX而不用去賣腎。

財迷完全有曬朋友圈的資本,但他沒有,他也沒興趣。

可能有人會說他運氣好,因為他畢業後正好遇到了中國股市最不好的幾年,用最便宜的價格把所有錢投到了股市裡,並且很幸運地遇到了一輪大牛市,又很幸運地在牛市裡兌現了大部分利潤。

結婚前後財迷又很幸運地靠著兩個人的公積金和打折公積金貸款只花了極少的首付在房價還沒暴漲前買了套雖然不到70平但很溫馨的第一套房子,從而又在後來的房價暴漲中撈到一個不小的便宜。

我想未來如果萬一房價下跌,還會有人會說這人又那麼幸運,沒有在大城市扛上幾輩子人還不完的貸款去買上一套學區的大房子。

也可能有人會說他啃老,或者沒出息,畢業以後沒有去大城市闖盪,而是選擇回家,住爸媽家吃爸媽家,所以每月除了談戀愛時的幾百元花銷什麼都不用買,才能短短幾年攢下數十萬的儲蓄去買什麼股票。

財迷的經歷里,毫無疑問是有運氣成分的,可運氣也好,方法也好,最終都需要一個人真的為了某件事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和計劃以後,好的運氣才會從天而降。在我認識他的這10年裡就是一直在做這樣的准備,因為他准備地早,所以每一步都早那麼一點點,每一步又都踏在合適的節拍上,而現在的財迷依然很年輕,而現在他的「量入為出」的生活,已經是一般人眼中的小康生活了,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對於他來說已經不算浪費。

退一步講,以財迷的價值觀投資觀,即便上天沒有給很好的運氣,沒有14年股市的大牛市,沒有能在剛買完房後房價就暴漲,我相信他的生活依然會比絕大部分人好,而那份運氣早晚也會到的。生活中會遇到什麼樣的人,遇到什麼樣的事情,有運氣但也不僅僅是運氣。

不管怎麼樣,我還是覺得財迷的事情是值得拿出來說一說的,畢竟這個真實的例子里,他沒有在投資上用高比例的杠桿,沒有遇到事業的奇遇,沒有一份體面的金領高收入,沒有因創業而大發橫財。

最近的消息是,聽說財迷他們夫妻倆雙雙辭職了,而辭職的原因是我的這位弟妹在工作幾年後發現真的不適合做正在做的工作,打算重回大學進修心理學的課程。而財迷則選擇了一個自己更喜歡的行業去學習、體驗和沉澱,即便剛開始時幾乎沒有收入。試想,弟妹工作這么多年以後再回學校讀書,還讀了看上去這么沒用的專業,畢業後也不知道能做什麼的專業,如果換成一般還著房貸車貸的家庭會支持么?反正財迷舉雙手贊成的態度說:「攢了那麼錢不就是為了花在這種時候的么。」

這又讓我想起了財迷很多年前勸同學別買車時用的話,人有錢時候花出去的1萬,和沒錢時候花出去的1萬,有著完全不同的成本和心態。

我不知道財迷的事情對大多數人而言有多大的可復制性,但相比那些畢業前就靠寫軟體賣軟體創業成了百萬富翁的;畢業後創業據說已經通過了A輪B輪拿到了幾千萬投資的;還有進了阿里騰訊華為等明星企業,拿著高收入並且還拿到不少股權的呢?財迷的做法即踏實,也並不是想像中那麼丟人。

至少財迷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影響到了我,而且當我畢業後也試著去做的時候,並且做到的時候,發現確實受益良多。

總結

我們來回顧一下財迷實現百萬夢想的方法:

省錢不是讓生活質量變差,而是找到性價比高的東西。

財迷其實就是一個普通人,他通過一筆又一筆的小錢攢到自己的100萬,你覺得實現財務自由難嗎?

『叄』 怎樣成為百萬富翁

在百萬已經不能算富翁了。買套房子都不夠。

要成為億萬富翁……

可以找到一億個人,賺他們每人一塊錢。

可以找到一百萬人,賺他們每人一百塊錢。

可以找到一萬個人,賺他們每人一萬塊錢。

可以找到一百個人,賺他們每人一百萬塊錢。

看著很無聊,但原理就是這樣。

能被你賺一百萬的是你手下的管理人員。

能被你賺一萬塊的是你手下的普通員工。

能被你賺一百塊的是你生產的產品的用戶。

能被你賺一塊錢的是看到你發的廣告的人,他們可能不會直接給你錢,但是你佔用了他們的時間,相當於拿了他們的錢。

『肆』 如何成為百億富豪

最近一期的美國《財富》雜志刊載了11位白手起家的 百萬富翁自述的發家史。他們分布在金融、IT、傳媒、零售、快遞、體育等各個行業,親身創下的企業如今都已成為世界上赫赫有名的大公司。細讀他們的故事發現,這些了不起的創業者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都是靠點子起家,憑著自己的奇思妙想,敢想敢做別人認為不可能的事,並且執著於自己的信念。他們創造了百萬、 億萬的財富,甚至對某些行業和領域的發展產生了至關重要的影響。從挖掘第一桶金的大膽決策到企業快速擴張過程中的經營戰略,這些傑出的領袖式人物在創造財富過程中的表現也許會帶給人們更深層次的啟發。

不放棄偶發的靈感

當全球其他的電腦製造廠商正在經歷著銷售低迷的痛苦時,戴爾電腦繼續著繁榮。當它遍及世界的出貨量在2002年第二季度增長18%時,其他廠商的出貨量則下 降了4%。37歲的邁克爾·戴爾至今已經在其創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里擔任了將近20年的首席執行官。戴爾計算機在1984年成立時注冊資金只有1000美 元,而到了2001年,它的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在全球擁有3.6萬名員工。2002年《財富》雜志的全球500強中,戴爾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爾公司為何能夠保持如此快速的發展?直接面向顧客銷售的「直接模式」和對顧客進行分類的「市場細分」方式是其兩大法寶。但實際上,這都取自其創始人——邁克爾·戴爾少年時的偶發靈感。 當邁克爾·戴爾還是20世紀70年代的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的父母在飯桌上談論的都是通貨膨 脹、石油危機一類的話題,這使他從小就對生意場發生了興趣。在他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買郵票,而是通過說服鄰居把郵票委託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這讓邁克爾 戴爾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觸」的力量及收獲,即沒有中間人的好處。同時他體會到,如果有好的點子,絕對值得採取一些行動。在嘗到少年時直接銷售的甜頭後,邁克爾 戴爾在稍大後的創業嘗試中,把這一「直接模式」發揮得淋漓盡致。

初中時,邁克爾·戴爾擁有了一台蘋果電腦,並迅速將興趣轉移向電腦背後的商機。不久,他注意到了商業用途更多的IBM個人電腦。他熱切地學習一切有關電腦的知識,利用賣報紙所賺到的錢來購買電腦零部件,將電腦改裝後賣掉,獲取利益,接著再改裝另一台。這期間,他發現電腦的售價和利潤空間很沒有常規。一台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 美元就能買到。而且,大部分經營電腦店的人不太懂電腦,並不能為顧客提供技術支持。而他當時已經買進了一模一樣的電腦零件,並把電腦升級後賣給認識的人。於是,邁克爾 戴爾涌現了一個想法:只要自己的銷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夠跟那些店去競爭,因為沒有中間商,所以自己改裝的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的上的優勢,即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在他開著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後座載著三部電腦,成為得克薩斯 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後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 戴爾則想憑借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並希望藉此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 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戴爾計算機公司」。

支撐學生時代的邁克爾·戴爾鼓搗計算機的資金,來自於他從 16歲開始的一份賣報紙的業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為《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著,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 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 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啟迪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 創造強有力的團隊

正如邁克爾·戴爾在解釋公司緣何能以史無前例的速度成長時 所說的那樣,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資產和最大的威脅都來自員工。在挖掘了第一桶金後,團隊精神的強弱成為影響企業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樣,弗雷 德·史密斯(Fred Smith)也是通過對「人」的管理,來經營著聯邦快遞(FedEX)的品牌。

1971年,出身於美國海 軍陸戰隊的弗雷德·史密斯(Fred Smith)退役後開始了他的快遞運輸事業,盡管這一事業起初並不被人們看好。但是如今,聯邦快遞已經建立了全球首屈一指的快速交付網路,業務遍及全球 211個國家,擁有超過660架貨機及約9.5萬輛貨車,並且在全球聘用超過21.5萬名員工和獨立承包商,每天平均處理500萬件貨件。弗雷德 史密斯創造性的舉動是開創了隔夜交貨的速遞方式,因此被譽為是「創造了一個新行業的人」。聯邦快遞公司創建以來,許多航空公司、電信公司、金融企業也紛紛 效仿。

在弗雷德·史密斯看來,聯邦快遞的品牌管理秘訣是萬事以「人」為主。在聯邦快遞內部,無論是新來的速遞業務員還是高級的管 理階層,都一律稱呼他們的董事長為弗雷德,在聯邦快遞中國公司,這一稱呼是充滿了中國味道的「施偉德」。 弗雷德 史密斯認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必須做到能夠與員工順暢地交流。他說:「我可不想讓員工整天盤算著怎樣做最少的工作而又不被解僱。我希望他們想的是怎樣盡全 力把工作做得最好,能達到這一目的的關鍵是溝通和反饋。

員工們想知道公司對自己的期望和自己應該怎樣去做。他們必須擁有鑒定表,而且他們希望知道那裡面記載了什麼,以及那對自己意味著什麼。因此我們制定了許多 獎勵計劃、許多利潤分成,以及許多的內部提升。 這些事情都很簡單,只是為了告訴員工他們幹得不錯。 同時你也必須與你的員工溝通,並且保證他們理解他們正做的事情的意義。 我們總是告訴我們的雇員:你所從事的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商業,你每天在不停遞送著的物品不是沙子和瓦礫,它可能是某個心臟病患者的起搏器、治療癌症的葯品、 F-18飛機的零部件,或者是決定一件案子審判結果的法律證據。」 他認為完善的企業制度正幫助他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我相信雇員的奉獻精神,是來自機構的管理層對其下屬承擔義務的言傳身教。」弗雷德 史密斯身體力行,用四分之一的時間解決人事問題。他主要的目標是盡可能授權雇員處理及決定一切事宜。他說:「當雇員知道自己被公司寄予厚望、成績突出者會 受到獎勵、相信公司會接納他的建議並允許將自己的想法實施於工作中的話,我相信雇員的工作成果一定會是不同凡響的。」為了讓雇員知道公司對他們的期望,弗 雷·史密斯倡導公司為全體員工提供培訓課程,每時每刻,聯邦快遞都有百分之三到五的員工在接受培訓,它在員工培訓方面的花費每年約有1.55億美元,成為 美國在培訓方面投入最大的企業之一。

此外,弗雷德·史密斯非常重視從內部提升人才,那些自信能做好自己工作的員工通常都能成為傑 出的經理。在聯邦快遞內部,原來從事卸貨員、機械維護員、貨件分發員、速遞業務員、司機以及檢查員工作,由於表現出色被提拔為管理層的員工比比皆是。 1976年以兼職形式加入公司的戴維·羅伯特,由於熱情肯干、全心投入的精神而不斷被提升,至今已是美國操作部的高級副總裁。他凡事親力親為,也很清楚下 屬6萬員工所做的工作范圍。他說:「我一直設身處地,這使我在做決定時能顧及員工們的感受。」

除了平等而廣泛的提升機會,聯邦快 遞還設立了一系列的獎勵制度。每個員工都明白,只要努力工作,就有得到獎勵的機會。此外,弗雷德 史密斯還發明了一個最受員工歡迎的節目,就是聯邦快遞所有的飛機都以員工的孩子來命名。員工們為了將他們寶貝兒子或女兒的名字噴塗在飛機上,把自己寶寶的 名字交給公司,每次有新飛機加入飛行隊伍時就會抽簽決定以哪個寶寶命名飛機。
弗雷德 史密斯深諳管理之道,他懂得依靠全體員工的力量來壯大和發展公司,並且,他成功地在聯邦快遞內部營造出了一個大家庭的溫暖和凝聚力。2002年,聯邦快遞 公司以上年營業額196億美元的成績,在《財富》雜志2002年全球500強中排名第246位。曾經擔任美國田納西州參議員的HOWARD H。BAKER JR。評價道:「聯邦快遞的空前成功有賴於多種因素,但最重要的是所有員工所表現出來的群策群力的精神和態度。」

執著於與眾不同的觀點

成為超級富翁的另一個必備要素是不但要有與眾不同的觀點和目光,更要有堅持己見的執著精神。快樂羅蘭(Pleasant Rowland)所創立的快樂公司(Pleasant Company)是第一家認為7到12歲的女孩市場存在服務空白的公司,同時,它也製造了讓各種膚色兒童都喜歡的黑色和西班牙娃娃。快樂公司對世界的貢獻在於,它清楚地證明了知識與顧客口味之間的聯系,並通過捆綁銷售娃娃與相關系列叢書使學與玩的結合變得時髦。隨著羅蘭的業務增長,在 20世紀90年代,你可以看到12歲之前的女孩子們不但成為書和娃娃的中堅消費者,而且廣泛涉獵音樂和娛樂業。 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果玩布娃娃的話,45歲已經太老了。但是這對於快樂羅蘭卻是一個歷史性的開始。羅 蘭中年發起的向兒童玩具業的進軍,不但使她成為全美小女孩心中的英雄,更讓她變成了一位玩具業的巨人。每個人都認為,小女孩在超過6歲後就會拋棄洋娃娃。 但是羅蘭不這么想,她認為7到12歲之間的女孩是一個被玩具商忽視的消費群,而這裡面蘊藏著數十億美元的巨大商機。在推出面向這一年齡段女孩的娃娃和書的 配套系列——「美國女孩」後,「美國女孩」以8200萬個娃娃和700萬本書的銷量成為美國市場上僅次於芭比娃娃的第二大暢銷玩具。快樂公司2001年銷 售額:3.5億美元。

但是羅蘭堅持認為是這些書開啟了「美國女孩」的成功之門。8個「美國女孩」娃娃中的每一個都有配套的6本書 來講述她的故事。在殖民地美國的幸福生活的細節、在經濟蕭條時期教授女孩怎樣長大……這些書和娃娃的絕妙搭配,給女孩們帶去了另一個世界。在熱銷的同時, 羅蘭創辦的「美國女孩」雜志也擁有了超過65萬的訂戶。「一塊富含維生素的巧克力蛋糕」——羅蘭這樣形容這段雜志、歷史和利潤的奇妙組合。她深諳母親們正 在期望這樣一種產品,既能吸引女孩作為孩子的興趣,又能容許女孩將小女孩的時光稍微延長一些。

羅蘭在她45歲創辦快樂公司之前, 曾經做過小學教師、電視台記者、教科書的撰稿人以及一本小雜志的出版商。她這樣描述這一後來影響了一代美國女孩的事業的開始:「1984年,我和丈夫參加 在殖民地威廉斯堡舉行的一個傳統活動。本來我以為這只會是一個小小的愉快的假期,但事實上,它成了我生命中一段最寶貴的經歷之一。我喜歡坐在教堂的高背長凳上,回想喬治·華盛頓曾經到過這里,派瑞克 亨利也在這里發表過演講。我喜歡那裡的服裝、家庭、每一天的生活——所有這些都深深地吸引著我。我記得自己坐在樹蔭下的長椅上,情不自禁地想到,學校給孩 子們上的歷史課是多麼的乏味,不能讓更多的孩子來參觀這里活生生的歷史教室,該是一件多麼悲哀的事情。我問自己能為這件事做些什麼。

在接下來的聖誕節,我想給自己兩個8歲和10歲的侄女買個娃娃。但讓我震驚的是,洋白菜補丁娃娃充斥了整個聖誕節市場。我覺得它們很醜,但芭比娃娃又不是 我想要的那種。我相信在那個聖誕節我不是唯一感到沮喪的美國婦女。我的威廉斯堡經歷與此時的沮喪結合在一起,一個念頭突然在腦海里誕生了。我立刻給我最親密的朋友寫了一張明信片——它至今仍保存在快樂公司的檔案室。我寫道:你覺得怎麼樣,為9歲的女孩製作一套講述不同歷史時期的書,同時配備穿著不同時代服 裝的娃娃,以及一些可以讓孩子們演出的附屬玩意兒?我並不做新的玩具,只是把殖民地威廉斯堡的美好回憶微縮到讓孩子一直喜歡的書和娃娃身上。」
在羅蘭這個想法成型後,她立刻用一周的時間製作了一份包括系列圖書、娃娃服 裝樣式、生產線等規劃的內容詳盡的商業計劃書。之後,雖然羅蘭的想法如此的與眾不同,但她的這一商業創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之後的4年裡,只憑借郵寄廣 告目錄和口口相傳,「美國女孩」的品牌價值就上升到了7700萬美元。為了擴大品牌,羅蘭和她的快樂公司又推出面向更年輕的女孩的嬰兒娃娃和配套圖書,應孩子們的要求創造了更時髦的娃娃、《美國女孩雜志》,以及講述怎樣進行人際交往等知識的書籍。在隨後的5年裡,「美國女孩」的營業額以每年5000萬美元的速度增長,最終達到了3億美元。

在目睹自己的商業計劃一步步得到成功實施後,羅蘭在1998年以7億美元的價格將快樂公司賣給了MATTEL。現在,功成名就的快樂羅蘭正在家裡享受著她當初大膽的嘗試和果斷的決定所帶來的安逸的退休生活。
評論 | 0 0
舉報| 2013-08-22 20:59熱心網友
富豪們如何成就一番偉業,第一桶金給了他們資本和信心。試問富翁的第一桶金如何賺來,且看下面分解。 戴爾:賣報紙賣出寶馬 在他開著用賣報紙的錢賺來的白色寶馬車,後座載著三部電腦,成為得克薩斯大學一名另類的大一學生後不久,他認識到電腦將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臨一個很大的機會。當時,電腦界包括蘋果電腦和ibm等所有的大廠家都選擇通過經銷商來銷售電腦,但邁克爾戴爾則想憑借直接銷售這種更有效率的方式為顧客提供更好的價值及服務,並希望藉此成為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邁克爾戴爾從學校退學,在奧斯汀一個約93平方米的辦公室開設了自己的公司,命名為'戴爾計算機公司'。 支撐學生時代的邁克爾戴爾鼓搗計算機的資金,來自於他從16歲開始的一份賣報紙的業余工作。那年夏天,他負責為《休斯敦郵報》爭取訂戶。報社交給他一個厚厚的電話號碼本,讓他打電話去向顧客推銷。但邁克爾戴爾不久就在推銷中發現,有兩種人幾乎一定會願意訂閱報紙:一種是剛結婚的,另一種則是剛搬進新房子的。接著,他調查後發現,情侶在結婚時一定會在法院登記地址,另外有些公司會按照住房貸款額度整理出貸款申請者的名單。於是,他想辦法搞到了周圍地區這兩種人的資料,直接給他們寄信,提供訂閱報紙的資料。通過這種方式,邁克爾戴爾當年掙到了1.8萬美元,這不但使他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計算機,也啟迪他日後創造了'比顧客更了解顧客'的市場細分戰略。 陳天橋:5年成就第一富豪 一個31歲的青年,只用了短短5年的時間,就成了中國大陸第一富豪. 8月10日,已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盛大網路首次公布財務報表,第二天,陳天橋所持股票市值達到了約11.1億美元(合90億元人民幣),超過網易創始人丁磊,成為新任中國首富。短短5年的創業時間里,他的財富飈升了18000倍! 陳天橋的魅力在談話中才開始顯現出來,他不苟言笑,喜怒不形於色,目光如炬,有跟年齡不相稱的成熟。說話語速很快,談鋒穩健,思路縝密且語多比喻,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在他腦中統一得很好。用陳天橋自己的話說,他今日網路娛樂業老大的地位,全是源自幾年前腦中的一個'idea'而已。 工作於證券公司沒有吸引陳天橋太長的時間,但那幾年裡,他完成了人生的兩個重要轉折:一是在證券公司的同事里覓得一位秀外慧中的夫人,二是在1999年股市的'5.19'井噴行情中掘到了第一桶金,他用其中的50萬元,創建了盛大網路。 楊斌:快半拍的理念 2001年,當楊斌出現在當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並且排名高居第二時,許多人吃了一驚,因為在此之前,楊斌是一個誰都不曾聽聞過的名字。將楊斌視為一匹財富黑馬實不過分。楊斌現在的身份是香港上市公司歐亞農業董事長。楊現年38歲,老家湖南,5歲即成孤兒,靠吃百家飯長大。據楊自述'18歲以前什麼苦都吃過。'楊當過兵,1987年赴荷蘭留學,27 歲開始擁有自己的公司。楊的發跡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的東歐巨變,其第一桶金掘自20世紀90年代初與東歐國家,如前蘇聯、羅馬尼亞、波蘭等進行的跨國貿易。借東歐劇變時機,楊向波蘭、俄羅斯等國家轉售中國計劃定價、價格偏低的棉線產品,後發展到成衣等紡織品,毛利潤大都在5倍以上,兩三年內楊就積累了大約 2000萬美元的財富。1992年至1995年期間,楊改向國內轉售荷蘭鮮花,同時向國內花商推銷進口荷蘭溫室和冷庫設備。國內花卉業剛起步時連溫室水泥樁都要進口,楊由此又積累了大約4億人民幣的財富。相比之下,如果排除在香港上市,楊的歐亞農業到目前為止,給楊產生的效益極為有限。 王玉鎖:做傍家 不僅新奧燃氣的王玉鎖,華桑燃氣的沈家桑、ut斯達康的吳鷹、亞信的丁健、田溯寧等都可視為其中的代表。前一段時間,東方集團(相關,行情)的張宏偉也試圖通過加盟吉通極力向這一目標靠攏。所謂做傍家,就是向壟斷行業靠攏,做壟斷行業的傍家。壟斷飯最好吃,壟斷行業的錢最好賺,這是眾所周知的真理。如果能吃上壟斷飯,哪怕只是分享一點殘羹冷飯,也勝過外面的鮑魚燕窩。《福布斯》2001年中國富豪榜排名第55位的王玉鎖和排名第90位的沈家桑在發家時所依傍的都是天燃氣行業,而《福布斯》2001年中國富豪榜排名第67位的吳鷹,以及排名第77位的丁健在發家時所依傍的都是電信行業。在中國,天燃氣和電信是由政府高度壟斷的兩大行業。 王玉鎖出生於河北霸州,三次高考落榜,從此放棄高考,開始做些小生意。王玉鎖賣過葵花子、賣過啤酒,還賣過女用泡泡紗背心。王還做過一家塑料廠的業務員,但都沒有賺到什麼錢。1986年春節,生意失敗的王拿著100塊錢,准備去租車跑運輸,沒想到了地頭人家又不許租車了。王在茫然之際,忽然想到倒騰燃氣能賺錢,於是半途改道來到任丘。具體的經過據說是這樣的:王到任丘後先住下來,下午去街上閑轉,看到有個蔬菜公司賣鋼瓶,就問一個姓樊的老大姐有沒有氣,並且約好了晚上見面。晚上,王買了一兜子剛下來的杏,騎著租來的自行車找姓樊的大姐去了。一敲門,門開了,王一看就愣住了,原來是他救過的一個人。那人說:玉鎖,你怎麼過來了,你怎麼不打聲招呼啊?王說,大哥,怎麼是你們家?'大哥'說是呀。從此問題解決了。王也從此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哥' 先讓王撿了一套設備回去,然後由'大哥'負責給王聯系氣。 王就騎著借來的自行車,將設備拉回到老家,往自家小賣鋪一放,貼了個告示:就這個東西,誰買,你先交12罐氣的錢,10塊錢一罐,是120 塊。'我這個東西一套是120塊。交240塊錢,我記得很清楚。實際我這個氣是一次交一次錢,這樣我不就多一些資金了嗎?另外,再加上利潤呢,那時一套掙 40多塊錢。'做飯燒燃氣,那時候即使對於許多北京人來說也是有門路的象徵,何況是在河北廊房。王的告示貼出來,顧客立刻蜂擁而至,當時就登記了7、8 套;幾天時間王賣出去40多套,凈賺1000多元。這是王玉鎖從燃氣中掘到的第一桶金,以後王在'大哥'的幫助下,常跑任丘,瞅准燃氣,'咬定青山不放鬆',終於修成正果,成為中國有名的'燃氣大王'和大富豪。中國富豪挖掘第一桶金的方法不下50種。以讀者習慣的武林招式來比喻,也就是不下50式。現總結出其中活色生香,可供創業者活學活用之9式,貢獻如下。

第1式:快半拍

典型代表:楊斌

第一桶金:2000萬美元

可效仿指數:★★★☆

2001年,當楊斌出現在當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排行榜上,並且排名高居第二時,許多人吃了一驚,因為在此之前,楊斌是一個誰都不曾聽聞過的名字。將楊斌視為一匹財富黑馬實不過分。楊斌現在的身份是香港上市公司歐亞農業董事長。楊現年38歲,老家湖南,5歲即成孤兒,靠吃百家飯長大。據楊自述「18歲以前什麼苦都吃過。」楊當過兵,1987年赴荷蘭留學,27歲開始擁有自己的公司。楊的發跡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的東歐巨變,其第一桶金掘自20世紀90年代初與東歐國家,如前蘇聯、羅馬尼亞、波蘭等進行的跨國貿易。借東歐劇變時機,楊向波蘭、俄羅斯等國家轉售中國計劃定價、價格偏低的棉線產品,後發展到成衣等紡織品,毛利潤大都在5倍以上,兩三年內楊就積累了大約2000萬美元的財富。1992年至1995年期間,楊改向國內轉售荷蘭鮮花,同時向國內花商推銷進口荷蘭溫室和冷庫設備。國內花卉業剛起步時連溫室水泥樁都要進口,楊由此又積累了大約4億人民幣的財富。相比之下,如果排除在香港上市,楊的歐亞農業到目前為止,給楊產生的效益極為有限。

與楊斌一樣,依靠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巨變,進行跨國貿易或者邊境貿易完成原始積累的中國巨富不在少數,楊只是其中特別突出的一位。據《科學投資》研究,從較為先進地區向較為落後地區進行貿易或產業轉移,創富機會極多,賺大錢可能性極大。但兩地差距不可過大,以領先半步為宜,可稱為「快半拍」貿易法或投資法。此方法不僅於國與國之間有效,在同一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也往往有效。據此方法,亞洲的伊朗、伊拉克等國,南美洲的巴西、阿根廷等國,以及部分非洲國家,都可作為有心者下一步關注的目標。當年公安大學畢業的上海交警吳江濤離職後,以2000美元闖盪非洲國家辛巴威,發現大多數中國人對非洲國家有
誤解,非洲的某些國家和地區,比如辛巴威的城市地帶,遠非人們所想像的那麼落後,在商業上大有可為。吳根據自己的發現,將中國商品販運至辛巴威,將辛巴威的石雕等藝術品販運回國內,做雙向貿易,時為1992年。後吳移居辛巴威,數年間即成為辛巴威最成功之商人,連辛巴威總統專機上食品皆由其供應。吳的說法,「在辛巴威中國人發財很容易。」不但辛巴威如此,可能在整個非洲都是如此。須注意的是,在此類投資、貿易中應嚴禁「假、冒、偽、劣」,以次充好,以免重蹈中國貨在東歐國家之覆轍。「快半拍」的另一重意思,就是你的產品可以很容易地被趕上和取代。

目前國內有些報刊熱衷宣傳中國企業在阿富汗如何有商業機會。以《科學投資》分析,類似阿富汗、朝鮮這類國家,對中國企業的機會並不多,一則國家落後,人們購買力有限;二則市場狹窄,拓展餘地不大,即使想用傳統的薄利多銷亦不容易辦到;三則環境復雜,貿易、投資皆成本過大。中國企業實不必過多在以上地區枉費功夫。而如美國、歐洲等國家、地區,因為發達程度遠甚中國,市場成熟,制度健全,企業大多隻是賺取平均利潤,想暴發的機會不多。互聯網是個例外。
第2式:做傍家


『伍』 請找一些最實用的股票書籍

《股市操練大全》 《炒股就這么幾招》《專業投機原理》為入門書。

《期貨市場技術分析》這是一本很適合初學者看的技術分析的經典書籍
講得不深,但很透徹,把每項技術分析的重點都拎了出來
加上丁聖元先生流暢貼切的翻譯
使之成為中文版技術分析書籍中難得的好書
如果想追求性價比的朋友,可以選擇該書的更新版《金融市場技術分析》
《金融市場技術分析》是《期貨市場技術分析》的新版,增加了一些內容
接下去要看的書是《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高手必看的書
這些書包括
1)《股票作手回憶錄》
2)《交易冠軍》
3)《華爾街操盤高手》(金融怪傑)
4)《華爾街點金人》 (新金融怪傑)
5)《操盤建議--全球頂尖交易員的成功實踐和心路歷程》
6)《美國期貨專家經驗談》
7)《攻守四大戰技》
8)《投機智慧》
9)《期貨交易策略》
10)《刀疤老二的文章》

『陸』 巴菲特的故事

巴菲特
姓名: 沃倫·巴菲特

職務: CEO

公司名稱: 伯克希爾·哈斯維公司

出生日期: 1930.8.30

個人簡歷:

1930年8月30日,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本科就讀於內布拉斯加林肯大學,畢業後又進入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師從有金融分析的鼻祖之稱的本·格雷厄姆教授。

1941年,11歲的他躍身股海,購買了平生第一張股票。

1962年,巴菲特與合夥人合開公司的資本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有100萬是屬於巴菲特個人的。

1968年,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取得了它歷史上最好的成績:增長了59%,而道·瓊斯指數才增長了9%。巴菲特掌管的資金上升至1億零400萬美元。

1994年底巴菲特公司已發展成擁有230億美元的伯克希爾工業王國,它早已不再是一家紡紗廠,它已變成巴菲特的龐大的投資金融集團。

從1965-1994年,巴菲特的股票平均每年增值26.77%,高出道.瓊斯指數近17個百分點。如果誰在30年前選擇了巴菲特,誰就坐上了發財的火箭。

2005年3月10日,美國《福布斯》雜志在紐約公布了2005全球富豪排名,巴菲特名列第二,僅次於比爾·蓋茨。

『柒』 百萬富翁自述炒股賺錢經歷加微信是騙人的嗎

他都百萬富翁了炒股都賺錢了,那就應該賺更多的錢或者花天酒地,為啥要讓別人加他微信呢???誰有那麼多閑心,事出反常必有妖,不在你心中樹立他那「高大的形象」,怎麼讓你入套呢???

『捌』 我發現無論是炒股票還是買一些什麼理財產品都不如干實業收益高

對我是那麼的放不下。記得第一次你對我凶怎樣的心情。愛了,恨了,又要離去。我只

『玖』 怎樣學習炒股

1,首先一定要確定你能投入多少資金, 一定要在保留生活費用,額外開支的基礎上投入有限的資金,簡單來說,這些全賠了你也不會要跳樓。
2,把這些資金分2部分,一部分買招商銀行,中信證券,這樣的藍籌,買入之後1-2年不要動
3,把另外一部分資金做短線,最好就1股,完全是鍛煉自己的感覺。也就是所謂的技術派。

至於書籍, 價值派有很多,去看巴菲特的書,《金融煉金術》《【巴菲特怎樣選擇成長股】》
技術派也不少,比如《蠟燭圖技術》《股市趨勢技術分析》

『拾』 一個大學生百萬富翁的自述

一個大學生百萬富翁的自述

1898年5月21日,我出生在紐約下東區中部切里大街406號一個沒有熱水的小公寓里。我祖父是一個大造船主的兒子,但他所繼承的大部分遺產都在他小時候被大水沖走了。可憐的祖父一生多災多難,受過各種不幸的折磨。我父親本來考入哥倫比亞醫學院,但當年就退了學,因為他那時必須出來工作,邊學習邊工作肯定使他這個22歲的青年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但過了兩年,我4個月的時候,他再次考入哥倫比亞醫學院,還是邊學習邊工作,最後終於堅持下來。

父親在那些艱苦的歲月中奮斗不息的精神深深影響了我,使我堅信:只要一個人進取心強、機智、勤奮、堅持不懈,就沒有實現不了的理想。

(1)開始迷上經商

小時候我們通常去新澤西州過聖誕節,住在我父母的朋友門德爾的農場里。他們吃的所有東西,肉、菜、蛋、黃油和乳酪都是自己生產的。門德爾給我上了市場經濟學第一課。他去澤西城趕集時總要帶上我,記得當時我大約七八歲。

在集市上我先幫門德爾做些准備工作,我們把東西擺好,把水果擦亮,把蔬菜洗得乾乾凈凈。我很喜歡打聽行情,總在市場上四處詢問:這個一磅多少錢,那個一蒲式耳多少錢。回來後立即向門德爾報告,告訴他這個定價高了,那個定價低了。集市散了以後,門德爾怕我累了,便准備收拾東西回家,而我則力勸他到澤西城走走,他沒賣完的東西低價賣給一些店鋪。因為我知道,如果把這些東西帶回去,他就虧得更厲害。

就是在這時候我開始迷上經商,沒有什麼地方比在市場上學習經商更為合適了。我好像憑直覺就意識到永恆的供求規律,意識到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性,並且意識到機智靈活的銷售勝過愚蠢的死摳價,進而樂觀地坐等生意成交。

16歲那年,我終於做了平生以來第一樁大買賣。在百老匯大街我碰上一輛1910年產的“喻普”牌雙人敞篷汽車,當時的我對什麼東西都感到很新奇,很想把這占為己有。這部車售價185美元,大約相當於當時一個普通工人半年的工資。我知道找我父母要錢沒用,他們會說我年紀太小,開不了車。於是,我打定主意去找哥哥哈里幫忙,他當時20歲,正在一家葯店做葯劑師。哈里倒是有錢,但是他問我:“你怎麼還我的錢呢?”我說:“我可以找一份工作。”哈里最終把錢借給了我,但又附加上一個條件:他需要時可隨時用車。

我已經知道到哪去弄錢還債。這時聖誕節就要到了,一家生產糖果的工廠登出廣告,要一些有車的人幫助他們運送聖誕特製糖果。工錢每天20美元,這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報酬。

車子一到手,我就把它開到糖果工廠門口,我這個小人小車加入了在那裡等候的大人大車的長長行列。負責招工的那個人上下打量著我,看了看我那輛車,然後再看看我,問道:“用這玩藝兒裝糖,糖放在哪兒?”

我靈機一動,回答道:“我准備把座位拆了,坐在糖箱子上,這一來地方就大多了。”

顯然那個人不想雇我。我急了,對他發誓說:“要是我運的糖沒有大車那麼多,你不付我工錢好啦。”他握了握我的手,同意了。

在我同學的幫助下,兩個星期內我掙的錢就足夠還哈里,從而成了這輛車真正的主人。除了還賬,我自己還能剩下不少錢。這是我一生中最得意的幾樁生意之一。

但我仍想像父親一樣做個醫生。1917年,我考上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

(2)走進商業的世界

沒料到就在我入學後不久,一連串災禍猛烈沖擊著我們這個家庭,並且永遠改變了我的一生。

當時,戰爭的魔爪伸到了美國,哥哥哈里立刻應征入伍,因為他懂葯,被派往法國前線的營地醫院服務。哈里離開得不是時候,因為父親正需要他,1917年父親患上心臟病,他的病肯定是積勞成疾的原因。

而就在此時,父親生意上也遇到了麻煩,那個和父親一起成立葯品生產公司的合夥人想搞垮公司從而逼父親賣掉股份。那人知道父親身體不好,不可能在當醫生的同時自己經營公司,而哥哥又參軍去了,於是向父親下最後通牒;要麼出兩萬元買下全部股份,要麼收下兩萬元讓出公司股份。

公司是父親的心血和理想,而且他看好公司的前景,他決定買下股份,但又不願意放棄醫生工作,於是想到了我。

那個夏天父親來學校看我,希望我出任公司總經理。他對我表示歉意,並希望我一邊工作一邊在醫學院讀書,他對我的要求並不太高,他說能取得當年他既當學生又工作時的成績就足夠了。

他的歉意其實毫無必要,我對上班並無異議,實際上這個挑戰使我非常振奮。我問自己,我能管好這個公司嗎?我能使這起死回生嗎?下邊的職員會聽我的嗎?我怎樣才能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呢?我非但沒有被這些問題所嚇倒,反倒覺得十分興奮。到那時為止,我生活得一直非常安逸,既受寵愛又沒經過什麼磨難。我父母一直在拚命掙扎,想方設法不讓自己的孩子再受他們年輕時受過的苦,他們終於成功了。現在我得到一個機會,我要讓人們看一看,我並不只是一個過慣了安逸生活的雛鷹,而是有勇氣參與成年人的商戰,和那些老手一比高低的勇士。

但是怎樣安排好我在醫學院的學習呢?很顯然,如果我讓公司的事務佔去一天的大部分時間,就沒時間再去聽所有的課,我需要一個替身,一個替我做筆記的.人。

丹尼爾是我們年級最聰明、最刻苦且又經濟 拮 據的同學,我一下子有了一個兩全其美的主意。我先租下一個套間,答應丹尼爾如果他能把老師所講的課全部記下來,晚上再把筆記讓給我,我就將這間房子借給他用,免收租金,結果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我們的公司不大,一個小店加一個車間,我們的產品包裝得不太考究,不過我的產品比其他產品要便宜得多。

公司的生意一天天好起來,我又雇了許多男人搞推銷,大大提高他們的傭金,從而也大大提高了我們的銷售能力。對這條重要的生意經我不學自通:要想讓別人為自己好好工作就得付出足夠的報酬。


(3)大學生成了百萬富翁

由於我們的銷售能力大大提高,人手從幾十個增加到幾百人,公司很快擴大了。我掌管公司還不到一年,就把總部遷到一個大得多的工廠里。一整天我都在公司里忙得不亦樂乎。操勞了一天回到卧室後仍不能休息,還得花上四五個小時認真研讀丹尼爾為我做的筆記。

經過一段艱苦的創業之後,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哈里也從軍隊返回幫助我。就在這個時候,父親把公司的股票全部作為禮物送給我,我成為公司的真正主人。

一開始,我們公司訂貨簿上增長最快的一項對於我和公司其他人來說,都是一個不解之謎。從1918年到1919年,我們十分驚奇地發現瓶裝姜酊的訂貨量增長了大約近千倍,而訂單大多是來自平時訂戶最少的南部和中西部的一些州。於是,我決定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

我去找弗吉尼亞里奇蒙的一個葯商,他是我們的主顧,也是訂姜酊最多的人。我問他這是為什麼,他用一種狡 黠 的目光看了我半天,然後問:“您真的一點都不知道嗎?”

我向天發誓我不知道,我想那時我的神態一定像個傻瓜。於是他把我帶進葯店裡屋,在一瓶薑汁啤酒中倒入一些姜酊,加上兩塊冰,啤酒發出嘶嘶的聲音。“來,嘗嘗。”他說。

我喝了一口,血液好像一下子湧上頭,酒勁真大。葯商向我解釋說,在禁酒法實施的這些日子裡,人們發了瘋似地到處尋找含酒精的飲料,而姜酊就是最好的替代品。

我忽然明白如果我們不盡快弄到更多的原料,別人就會捷足先登。我馬上去銀行,找他們貸了100萬美元,因為我們公司經營得好,銀行十分樂意向我們提供貸款。與此同時,我又去美國商務部查了一下,弄清楚哪些國家在出口生薑。這之後,我在報上登出廣告,招了一些商務代理人,把他們派往所有的生薑出產國,讓他們把那兒所有的備用生薑都買下來。

這一來,我們幾乎壟斷了世界的生薑市場,自然也壟斷了美國的姜酊生產,這樣做的結果令人吃驚,訂貨幾乎超出了生產能力。我們不得不在工廠安裝了幾條裝瓶生產線,僱用了大約1 500個工人,產品一大卡車一大卡車運往各地。

我一下子變成一個非常富有的青年,有時候,我一天的存款達到3萬美元。1919年美國人平均收入一年大約625美元,而我當年的個人凈收入超過100萬美元,我成了當時為數不多的大學生百萬富翁。

;
閱讀全文

與百萬富翁自述股票投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找一群人開公司幫我炒股 瀏覽:929
期貨品種股票 瀏覽:776
做股票比期貨累 瀏覽:495
股票賬戶突然多個持倉股 瀏覽:544
財富證券股票總交易額怎麼查 瀏覽:90
中國股民明知賠錢為什麼還炒股 瀏覽:627
股指期貨開戶門檻降低 瀏覽:718
股票二級市場的交易機制 瀏覽:8
雷士照明價格 瀏覽:444
股票今天買今天能出金嗎 瀏覽:250
深圳時代裝飾股份股票代碼 瀏覽:764
買股票用中信 瀏覽:545
騎什麼看唱本走著瞧 瀏覽:360
李嘉誠旗下公司的股票代碼 瀏覽:255
002618股票行情 瀏覽:150
南方南方匯通股票行情 瀏覽:231
公司回購股份股票為什麼一直跌 瀏覽:205
英偉達暴跌 瀏覽:697
期權股票上市可以買嗎 瀏覽:655
哪只股票最適合新手買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