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答疑 > 股票價值投資理念成長經歷

股票價值投資理念成長經歷

發布時間:2022-09-17 22:32:01

『壹』 炒股中的價值投資是什麼如何做價值投資

股票價值投資:也就是尋找價格低估的股票進入投資。
在做股票價值投資前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向去分析:
1、看歷史收益和去年收益以及近期年報收益,收益和增長率是最能體現一個上市公司是否賺錢的最直接的要素,如果收益和增長率較高,那麼自然這個上市公司具有投資價值。

2、看歷史分紅,一般說來好的公司都會經常性的進行分紅和配股,如果一個公司自上市以來就很少分紅或者從不分紅的話,那麼自然就不具備長期投資的價值了。

3、看所處行業,當前部分傳統行業處於發展的瓶頸期,在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不選准行業,會讓投資變得盲目,所以我們應該選擇一些諸如高科技行業、新能源行業、互聯網行業、環保行業和傳媒行業等等的優質個股。

4、看上市公司的核心技術,如果一個公司在所處的領域或產業鏈內具有核心的技術和明顯的核心競爭力的話,那麼這個企業必然具有長期的投資價值。

5、在選擇長期投資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並購和重組股,如果企業能夠通過並購和重組,能夠鞏固在行業內的核心地位的股票,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因為這種票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6、我們在選擇的時候還要注意國家在一段時期內的大戰略。如果我們的想法和上層的思維和戰略一致的話,那麼一定能夠賺錢的。

這些可以慢慢去領悟,新手前期可先參閱下關方面的書籍去學習些理論知識,然後結合模擬盤去模擬操作,從模擬中找些經驗,目前的牛股寶模擬版還不錯,裡面許多功能足夠分析大盤與個股,學習起來事半功倍,希望可以幫助到您,祝投資愉快!

『貳』 炒股票要遵循什麼樣的價值投資的理念

最近股市跌得很是厲害,人心惶惶不安,於是跌得更厲害了,但是在大跌市場中確有一直長個不停的股票存在,你選對了么?炒股不是隨便上去買一個就可以的,看見過一些人隨著炒股的熱潮也拿出自己的家當跑進去湊熱鬧,買股票的時候專門挑自己看著名字順眼的股票。美國電視劇「六人行」裡面的女主角就是這樣,挑選股票的標準是與自己名字簡寫一樣的公司就買。

這些都是在胡亂操作,股票市場要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不是瞎貓碰死耗子的行為。

有句話說得很好:要想在短時間改變財務狀況,繞過股市是不可能的。中國股市雖然是一個新興的、高度投機的市場,時刻充滿了非理性的大幅波動。但回首這過去的17年,有相當數量的個股,如果你長期持有的話,已經漲了數十倍、甚至數百倍。今天的投資者中,1991年能夠拿出1萬元買股票的人應該不在少數。如果你當年買人這些股票,持有到今天,不需要任何技巧和辛苦,股票可能已經為您積累下了數百萬財富。這是多麼難得的好事!

炒股票雖然門檻很低,在超級牛市的時候,甚至能聽到賣菜的阿姨都在討論股票,股票投資已經家喻戶曉,但是真正能從股市上賺錢的卻只有四分之一,為什麼呢?有些人賺錢只能說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抓住了時機,但是好的趨勢一過,股市一變臉,很多前面賺來錢又會慢慢被吞噬!

現在已經進入全民炒股的時期,但是對股票知識有很好了解的人並不多,只想著跟著別人進去撈一杯羹,殊不知任何盲目的行動都是錯誤的,都是經不住考驗的。想要在這個容易賺錢但是也容易賠得傾家盪產的市場裡面游刃有餘,必須得要了解一些股票的常識問題。

股票投資可以說是一種金錢游戲,考驗的是人的智慧,而不是運氣,很少有憑借運氣永遠賺錢,除非你賺一筆從此不再炒股,那你才是常勝將軍,否則如果你們有扎實的投資智慧,你的錢還是會送回股市,能在股市中賺錢的只有少數部分人!所以要玩好這個游戲,一定要熟練掌握這個游戲規則,按著游戲規則來辦事情才能不提前出局。

所謂股市也是一個買賣的市場,既然是市場就要遵守一定的規則,就要遵循價值投資的理念,那麼到底什麼是價值投資呢?我個人的理解就是根據「價值決定價格,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這一定律,在低的價格買人高價值的股票,並進行持有、買賣等操作。

那麼巴菲特先生認為價值投資需遵循六大原則:

1.競爭優勢原則。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是值得我們投資的公司。

2.現金流量原則。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即便是好公司也要有好價格才作買入,那麼什麼價格才算好呢?這就要進行縝密的研判,盲目的買入一家公司是噩夢的開始。

3.「市場先生」原則。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在短線左右價格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場人氣的影響等等,主力往往藉助製造有利於自己的市場氛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那麼作為價值投資者就要有看穿這種迷霧的真知灼見,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4.安全邊際原則。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5.集中投資原則。投資不能太分散,也就是要嚴把選股這道關口,不能隨意買賣股票,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6.長期持有原則。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復利可以戰勝一切。

這就是股神巴菲特的經驗,當我們在股市沉浮的時候,最好多借鑒這些經驗,多學習股票的知識。

人的心理因素在股市操作中起著很大的作用。投資者在人市時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最好不要有大的心理負擔。否則會對投資者的成功投資產生不利的影響。因此,當個人或家庭中有不幸事發生、工作或婚姻正處於嚴重危機中或處在其他較差的心理狀態時,最好不要人市,或者過一段時間再說。

不過硬的心理素質常常導致股市的失敗,常見的錯誤心理有以下幾種:

1.極端的唯資金論就是過分誇大資金的作用,尤其是在前一段時間,許多人以為只要市場資金充裕,股市就一定會連續保持上漲。

2.絕對的平均主義思想,反映在3季度行情中就是看著股指不斷創新高,幻想自己手中的股票也會創新高,結果白白喪失了逢高出局、減倉的機會,最終賺了指數不賺錢,甚至贏了指數賠了錢。

3.主觀主義也是很多股民投資虧損的重要原因。很多股民投資股票不進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不尊重政策導向,而是一廂情願地憑主觀想像操作,把正常的股價波動想當然地看作這里是莊家建倉、那裡是主力洗盤;4.短線主義的毛病在哪裡呢?就是不問時機是否恰當,總是手癢難耐,就像有多動症似的總是想操作,看到賬上有資金,就想買股票,看到漲停板的股票,就想追進去,進進出出、頻繁操作,結果上繳的印花稅、傭金遠遠超過獲取的盈利,或者收益狀況大起大落,屢犯投資的大忌。

5.混淆主義的錯誤也是造成投資混亂的重要因素。很多股民把遠期目標當成近期目標,把長期牛市當成不會調整的牛市,這實質上是混淆主義的邏輯,終將被歷史和時間證明是害人不淺的。

6.盲動主義也是要不得的。聽見風就是雨,盲目地聽信小道消息和所謂的內部消息,不經過自己的大腦思考,馬上急吼吼地下單,一旦聽到不利的傳言,看到股價出現波動,立即冒冒失失地割肉,反復徘徊於追漲殺跌、高買低賣的惡性循環中,這種盲動主義不知吞噬了多少中小股民的血汗錢,大家真該好好地進行反思了。

7.把炒股當賭博。不少股民都希望一朝發跡,一旦抓住一隻股票,總想靠它一本萬利,缺乏耐心和自身的判斷力。若這一隻股票獲了利,就會像賭徒一樣不斷「下注」,把一切資金、希望、以至身家性命都押在這一個寶上,直至輸得傾家盪產。

8.偏好心理。偏好心理是指股民在投資的股票種類上,總是傾向於某一類或某幾種股票,特別是傾向於自己喜歡或經常做的股票。當機構大戶偏好某種股票時,由於其購買力強或拋售的數量多,就會造成股票的價格脫離大勢,呈現劇烈振盪現象。如滬市某些股票,其每年的稅後利潤也就0.1元左右,由於一些機構大戶的偏好,就將股價拉到接近30元的價格,而一旦大戶出貨,其價格便大幅下跌,導致一些跟風的散戶慘遭損失。股票到底是什麼?股票是股份證書的簡稱,是股份公司為籌集資金而發行給股東作為持股憑證並藉以取得股息和紅利的一種有價證券。每股股票都代表股東對企業擁有一個基本單位的所有權。股票是股份公司資本的構成部分,可以轉讓、買賣或作價抵押,是資金市場的主要長期信用工具。

股票種類很多,可謂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這些股票名稱不同,形成和權益各異。股票的分類方法因此也是多種多樣的。

按股東權利分類,股票可分為普通股、優先股和後配股。

股票是虛擬資本的一種形式,它本身沒有價值。從本質上講,股票僅是一個擁有某一種所有權的憑證。股票所以能夠有價,是因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東,不但可以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還享有參與分紅與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同理,憑借某一單位數量的股票,其持有人所能獲得的經濟收益越大,股票的價格相應的也就越高。

股票的價值可分為:面值、凈值、清算價格、發行價及市價等五種。

1.面值

股票的面值,是股份公司在所發行的股票票面上標明的票面金額,它以元/股為單位,其作用是用來表明每一張股票所包含的資本數額。在我國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的面值均為壹元,即每股1元。

股票面值的作用之一是表明股票的認購者在股份公司的投資中所佔的比例,作為確定股東權利的依據。如某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為1000000元,則持有一股股票就表示在該公司佔有的股份為1/1000000。第二個作用就是在首次發行股票時,將股票的面值作為發行定價的一個依據。一般來說,股票的發行價格都會高於其面值。當股票進入流通市場後,股票的面值就與股票的價格沒有什麼關系了。股民愛將股價炒到多高,它就有多高。

2.凈值

股票的凈值又稱為賬面價值,也稱為每股凈資產,是用會計統計的方法計算出來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凈值。其計算方法是用公司的凈資產(包括注冊資金、各種公積金、累積盈餘等,不包括債務)除以總股本,得到的就是每股的凈值。股份公司的賬面價值越高,則股東實際擁有的資產就越多。由於賬面價值是財務統計、計算的結果,數據較精確而且可信度很高,所以它是股票投資者評估和分析上市公司實力的重要依據之一。股民應注意上市公司的這一數據。

3.股票的清算價格

股票的清算價格是指一旦股份公司破產或倒閉後進行清算時,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實際價值。從理論上講,股票的每股清算價格應與股票的賬面價值相一致,但企業在破產清算時,其財產價值是以實際的銷售價格來計算的,而在進行財產處置時,其售價一般都會低於實際價值。所以股票的清算價格就會與股票的凈值不相一致。股票的清算價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產或其他原因喪失法人資格而進行清算時才被作為確定股票價格的依據,在股票的發行和流通過程中沒有意義。

4.股票的發行價

當股票上市發行時,上市公司從公司自身利益以及確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發,對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發行,而制訂一個較為合理的價格來發行,這個價格就稱為股票的發行價。

5.股票的市價

股票的市價,是指股票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達成的成交價,通常所指的股票價格就是指市價。股票的市價直接反映著股票市場的行情,是股民購買股票的依據。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股票的市價處於經常性的變化之中。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價值的集中體現,因此這一價格又稱為股票行市。

在這些價格裡面,我們通常關心的是股票的市價,也就是我們的成交價,但是其實一個股票的交易價格並不能反映一隻股票的貴賤,股票的真實價格卻不一樣,它的真實價格用市盈率M來表示。

市盈率M=股票交易的價格P/股票的每股盈利E

假設某股票的市價為24元,而過去12個月的每股盈利為3元,則市盈率為24/3=8。該股票被視為有8倍的市盈率,即每付出8元可分享1元的盈利。因此在比較兩只股票的價格誰高的時候,要用這個指標來看。市盈率把股價和利潤聯系起來,反映了企業的近期表現。如果股價上升,但利潤沒有變化,甚至下降,則市盈率將會上升。

一般來說,市盈率水平為:

0~13:即價值被低估

14~20:即正常水平

21~28:即價值被高估

28+:反映股市出現投機性泡沫

『叄』 介紹一下中國股票市場的發展歷史

中國證券市場從1870年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經歷了三個時期:1870年至1949年的香港、上海、天津、北平的證券市場,1950年至1980年的天津、北京、香港、台灣證券市場,1981年至今的上海、深圳、香港、台灣證券市場,形成了中國證券市場發展的三個階段。

1.1870—1949年

中國歷史上最早出現的股票是洋人發行的。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商開始在中國興辦工商企業並開始發行股票。最早在中國設立股份銀行的是英國匯豐銀行,1865年3月3日在香港設立總行,4月在上海設立分行,1870年前後中國出現了買賣外商股票的的經紀人。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為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同時由於帝國主義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放鬆了對中國市場的控制,中國民族工商業迅速發展,股份公司日益增多,股票大量發行,成為我國證券市場發展史上的一個新時期。

1914年上海股票商業公會成立,同年12月北洋政府頒布了我國第一部證券交易條例,證券交易有了初步的法規。當時的上海股票商業公會設在上海二馬路一帶(今九江路)。最初有會員12家,後增至15家,會員繳納12兩白銀作為公會資本,每月還要交會費2兩。交易品種包括政府公債、鐵路債券、公司股票及外匯等等。交易方式是現貨交易,交易時間為上午9——11時,手續費按1%—5%收取。這標志著中國人自己經營的第一家現代證券交易所誕生了。

1920年孫中山先生與虞洽卿聯名向北洋政府申請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集資500萬元,於同年7月1日開業,經營品種除證券之外還有金銀、皮毛、花紗布、糧油等等。與此同時,上海股票商業公會也根據北洋政府頒布的《證券所交易法》改組為上海華商證券交易所,集資300萬元,經紀人有55名,主要經營北洋政府發行的公債。這兩個交易所業務興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開業半年就賺了100多萬,引起了各方面投資者的注意,各種證券物品交易所如雨後春筍般的建立起來,僅在上海就有200多家。隨後全國一些大城市陸續建立了證券交易所。

1918年北京股票交易所成立,1921年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成立。當時的天津證券物品交易所資本200多萬元,分為10萬多股,由天津和上海兩地籌資,理事長為曹錕之弟曹均,滬方代表由孫棣三擔任,監督人為天津一位巨紳。當年10月1日在天津東馬路開業,先是買賣公債,然後增加了股票交易,也曾興盛一時。

1921年秋,風雲突變,當時上海先後興起的150家交易所,有的發行股票成立了信託公司,因股票價格大幅下跌而倒閉,引起了連鎖反應,上海有近百家證券物品交易所倒閉,只剩下包括上海貨商交易所在內的十幾家。天津的證券物品交易所也因上海股價暴跌、交易所倒閉之風的影響,於1922年停止了營業。後來人們把1921年的交易所和信託公司的倒閉風潮稱為信交風潮,這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第一次暴跌。

1949年以前中國有香港、上海、天津、北平四個證券市場。香港是開業最早的證券市場,1891年香港股票經紀協會成立,1914年易名為香港證券交易所。1921年建立了第二個證券交易所。1941年香港被日軍佔領,這兩個交易所停止活動。1947年兩個交易所合並,成立了香港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實際上,香港從1866年開始股票買賣到1947年香港香港證券交易所成立這一階段,市場規模很小。

2.1950—1980年

1949年6月華東軍事管制委員會為了穩定上海金融秩序封閉了上海證券交易所。1949年1月天津解放,天津軍管會接收和清理了原國民黨時期的證券交易所,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天津證券交易所,該所於1949年6月正式營業,成為新中國的第一個證券交易所。1950年2月1日北京證券交易所成立。這兩家交易所在解放初期對融通社會資金,恢復生產起了積極作用。1950年以後金融和物價趨於穩定,證券交易減少。1952年天津證券交易所並入天津投資公司,北京交易所也停業。50年代至70年代中國大陸的有價證券是國家發行的公債,但只能還本會息不能買賣和轉讓。80年代中國大陸又興起國債、企業債券和股票的交易。

香港證券市場是1949年以後一部分內地資金的轉入才逐步發展起來的,但市場狹小,銀行信貸是各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到1962年也只有65家上市公司。1965年平均月營業額410萬美元(約3200萬港元),1967年8月31日恆生指數曾降至58.61點,香港證券交易所曾兩次停市10天。 1968年香港經濟增長,使證券市場成為地方實業重要的資金來源,1969年平均月營業額2720萬美元(約2.12億港元),上市公司72家,同年12 月17日遠東證券交易所開張。

1971年9月15日金銀證券交易所開業,1972年九龍證券交易所有限公司開業,在如此狹小的地區擁有四個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罕見的。但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香港發展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港英當局和中外財團的投資迅速增長。1972年香港四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190種,當年上市的就有98種,成交額達到43.397億港元,是1969年的70多倍。1983年成交額達到482.17億港元,比1968年增長了53倍,總市值達到了1734.5億港元。在這期間香港股市也經歷了1973年和1982年的兩次暴跌。

1980年7月7日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組成,1981年3月31日正式注冊。1978年以後由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政策極大地促進了香港的進出口和轉口貿易,香港房地產興旺,恆生指數又恢復到1972年的水平,1980年10月1日達到1810點,成交額達到957億港元。1982年香港股市因佳寧事件和撒切爾夫人訪華引發的所謂「信心危機」發生第二次暴跌,1983年初恆生指數跌至750點。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公布,人心穩定,恆生指數又上升到1200點。

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1949年國民黨當局逃到台灣以後,通過發行所謂「愛國債券」促進證券交易,但是真正的證券市場是從1953年開始的。台灣當局為了把地主的土地轉換給農民,對地主實行贖買政策,以七成稻穀實物債券和三成的公營事業股票(主要是台灣水泥、台灣紙業、台灣工礦、台灣農林四大公司)換取地主的土地。當時地主所得的債券和股票,連同台灣當局發行的愛國公債共22億新台幣,地主對其所擁有的股票不感興趣而大量開價出售,場外交易的商行應運而生,最繁榮時達到二三百家。

3.1980—1997年

1981年10月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選舉了第一批成員,經過三年,原來的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證券交易所、金銀證券交易所、九龍證券交易所停止營業,1986年4月2日聯交所正式開業,並亨有在香港建立、經營和維護證券市場的專營權,使香港證券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期。1986年9月22日香港被接納為國際證券交易所聯合會的正式成員,開始向國際金融市場邁進。

當時香港共有上市公司258家,證券330種,其中260種是普通股票,21種是認購權證,7種是公司債券,1種是政府債券,36種是單位信託,5 種是優先股。1987年恆生指數接近4000點,但由於美國股市暴跌而引起的世界性股災,香港股市在1987年12月7日跌到1894.94點,1990 年重新恢復到3500點。90年代香港股市雖然也受到各種外界影響,但搞風險能力較強,1992年恆生指數曾達到12000點,到1997年1月香港已有 550隻股票,其中包括綜合企業、航運貨倉、酒店飲食、金融投資、地產建築、零售傳播、電子玩具、工業和公用事業九類,此外還有基金16隻,認股權證36 只,中國H股22隻,共624隻。

台灣股市80年代初的加權指數在400至500點徘徊,直到1986年才上升到1039.11點,此後幾乎是翻倍的的增長,1987年達到4673 點,1988年8789點,1989年10773點,1990年12495點,終於暴發了一次暴跌,從90年2月的12682點跌到10月份的2485 點,跌幅達80%,到年底又回復到4530點,當時的355家證券公司受到不同程序的損失。

80年代至90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深圳、上海證券市場的建立和發展。中國境內形成了深圳、上海、香港、台灣四個證券市場。

1981年中國政府開始發行國庫券,1984年7月北京天橋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飛樂音響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向社會公開發行股票。這是 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證券市場發展的初級階段。到1989年全國發行股票的企業達到6000家,累計人民幣35億元,遍及北京、上海、天津、廣東、江蘇、河北、安徽、湖北、遼寧、內蒙古等省市,其中債券化的股票佔90%以上,經正式批準的比較規范的股票發行的試點企業有100多家。

除股票之外, 1986年5月8日沈陽信託投資公司率先開展了債券買賣和抵押業務,到1988年全國61個大中城市開放了國庫券流通市場,1989年全國有100多個城市的400多家的交易機構開辦了國庫券轉讓業務,1990年全國累計發行各種有價證券2100多億,累計轉讓交易額318億,證券中介機構網點達到 1600多家,1990年11月2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告成立,12月自動報價系統(STAQ)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開始營業,中國證券市場進入了啟動階段。

1986年9月上海工商銀行信託投資公司靜安業務部開始了股票櫃台交易,主要交易飛樂音響和延中實業兩家公司的股票,1988年上海又有海通、萬國、振興三家證券公司成立從而初步形成了場外證券交易市場。到1990年上海市場上有延中實業、真空電子、飛樂音響、愛使電子、申華電工、飛樂股份、豫園商場、鳳凰化工等8隻股票進行交易,這就是所謂的老8股。

到1991年上交所成立時除老8股之外,還有89年保值公債三種,87至91年國庫券四種,工行債券六種,交行債券一種,中行債券兩種,建行債券一種,還有上海石化、氯鹼化工等企業債券十四種。深圳證券市場從1987年啟動,到1990年已有發展、萬科、金田、安達、原野等5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公開交易,證券公司12家,營業網點16 個,深圳與上海不同,大宗的交易不是債券,而是股票。

1992年5月上海和深圳相繼開放股價,同時在兩個交易所進行規范化的場內交易,兩地綜合指數分別達到1429點和312點,到11月又分別回落到 386點和164點。1992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9隻,B股9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3隻,B股9隻。1993年2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又上升到1558點和369點,同時又有大批新股上市,到93年底,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107隻,B股22隻,國庫券5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76隻,B股19 只。

1994年7月29日滬深股市在擴容的壓力下分別降到325點和94點,從8月份管理層提出暫停發行新股等三項政策,兩市指數在9月份又上升到 1052點和210點。到94年底,在上交所上市A股有168隻,B股32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5種,期貨10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118隻,B 股18隻,基金8隻,國債期貨15種。

1995年初由於大量資金雲集國債期貨市場,深滬股市分別降到524點和122點,5月18日國務院宣布停止國債期貨交易並處罰違規的券商,3天之內滬深股市指數上升到927點和175點(成份指數1473點),到95年底在滬深證券市場上市的證券達到460個,全年累計成交額64097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184隻,B股35隻,基金12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127 只,B股34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6種,期貨14種,國債回購7種。

1996年初滬深股市指數在522點和104點徘徊,但是隨著宏觀經濟的好轉和 97年香港回歸以及中國共產黨第十五大次代表大會即將召開,兩市指數迅速上升,到12月11日和12日分別達到1258點(30指數3064點)和476 點(成份指數4522點)。96年底,滬深兩市上市的證券達到667個,全年成交額41610億,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有287隻,B股42隻,基金15 只,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8種,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227隻,B股43隻,基金10隻,國債現券9種,國債回購9種。

1997年5月滬深股市的指數分別達到1510點(30指數4286點)和520點(成份指數6130點)到97年10月1日在上交所上市的A股已有361隻,B股48隻,在深交所上市的A股有336隻,B股51隻。中國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發展引起了世界各國金融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代表大會上提出發展股份制進行企業改革之後,證券市場將進一步發揮它的籌資和融資功能。

拓展資料:

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成立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開始發展。1990年12月1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開業;1991年7月3日,深圳證券交易所正式開業。

中國證券市場作為一個新興的高速成長的證券市場,在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結算網路覆蓋了全國各地。證券市場交易技術手段處於世界先進水平,法規體系逐步完善。全國統一的證券監管體制也已經建立。證券市場在促進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方面發揮了突出的作用。

中國證券市場-網路

『肆』 價值投資是什麼意思

價值投資的定義就是把投資股票當做投資企業,也就是買股票即買企業。大凡價值投資者都是保守投資者,他們不僅在投資理念上保守,在投資風格上保守,在對公司的估值上保守,在財務上保守,在融資和動用財務杠桿上保守,而且還喜歡作為被投資對象的公司及其管理者也是保守的。他們的操作核心就是兩點,一是好公司比好價格重要,二是公司增長大於一切。

價值投資比投機型投資者更為注重個股的安全邊際。也就是說他們只買股價低於公司業務的內在價值的股票,而這個標準是全現金收購人願意支付,同時能夠獲得合理投資回報的最高出價。投機型投資者在股票操作的時候只考慮一個消息或者題材能給這個公司帶來多大的想像力,從而在其中展開博弈。

對於價值投資者而言,一個公司信息是它估值的主要體現,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公告,如年報、半年報、招股說明書。所以大多數價值投資者分析股票的方式就是通過分析公告或者是實地調研來分析公司基本面。

因此,價值投資的收益曲線往往是很平緩的上漲,而不是投機者那種波浪式上漲,他們拿得住股票,有一套完整的抄底逃頂方案。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新編金融法小全書(第五版)》

『伍』 美國股票市場發展經歷了哪些過程

美國股市近五十年來主流投資理念的演變:價值型投資和成長型投資的周期循環投資理念的發源地來自於最具活力、最具創新精神、最發達的美國證券市場。雖然美國股票市場的發展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但真正的規范化、快速發展時期主要是在1933-1934年的證券法出台之後。戰後推出的養老金制度更是有力地推動了機構投資者隊伍的壯大和大大改變了股市的資金供需結構,五十年代的經濟持續增長和股市投資的財富效應,一起推動著股市指數的不斷攀升。以後的各個年代更是各種新思維、新現象的誕生年代,股票市場的新生事物層出不窮。作為影響力最大的機構投資者,證券投資基金尤其是開放式基金的發展,對於推動理性投資理念的普及和創新,通過引導市場、引導資金的流向而優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的增長,到了重要作用。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演進,各種新的投資理念從發源地的里圈向外圍擴散,在傳播到外圍股票市場(歐洲、日本、新興市場、發展中國家等)的過程中,必然會結合不同的市場特殊情況與其它投資理念不斷發生碰撞,誕生出新的投資模式。互聯網和通訊技術的進步更是加快了發源地的新投資理念在全球傳播的速度。20世紀的大部分時期,基本分析學派已成為華爾街等發達國家或地區股市的主流,它發展出的兩個主要分支是內在價值型(Valuestock)投資和成長型(Growthstock)投資。前者認為,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每年收取現金(股息)紅利,股票內在價值是未來現金流(投資者收到的現金紅利)的貼現。成長型的投資者購買股票的目的主要是獲得價格差而非現金紅利,其前提是假設以往主營收入與利潤增長良好的公司將來也會繼續良好的增長勢頭。歷史經驗表明,在經歷過度熱情追高成長型股票導致最終幻想破滅之後,必然又會走回到穩健的價值型投資的老路上,循環往復,周而復始,投資理念的變化呈現周期性的循環規律。同不同年代的產業發展周期一致,處在高增長期行業的高增長速度的熱門股在股票市場歷史上各時期比比皆是,如19世紀的鐵路股、20世紀早期的鋼鐵股和汽車股、50年代的鋁工業股、60年代的電子股和塑料股、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生物制葯股和房地產股、9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和網路股等等,各領風騷,概念股是成長型投資的必然產物和升華。戰後繁榮的五十年代:由於剛經歷了1929-1933年的大崩潰,在20世紀30、40年代,小規模的個人股票投資被認為是危險的舉動,個人投資購買股票不多,個人持有普通股熱是從50、60年代開始的,主要是因為當時(尤其是50年代末期)人們很難相信會再次出現大蕭條和股崩、藍籌股比債券表現好以及擔心通貨膨脹侵蝕個人的錢財。1958年,玻璃纖維船股票是當時市場上的搶手貨,它具有完全替代木船的許多優勢,迎合美國50年代的休閑主題。後來的互聯網股票同此時期的玻璃纖維船股票熱非常類似。「電子狂潮」和騰飛的六十年代:其鮮明特徵是後綴有「trons」的公司名稱的流行,是增長股票和新股的狂潮期。在很大程度上,電子工業股熱與當時的美蘇兩國太空軍備競賽有關。成長股是預期有高收益、高增長率的股票,特別是那些與高新技術相聯系的公司股票,如一些生產半導體、速調管、光學掃描器以及其它先進儀器、儀表裝置的公司,這些行業因投資者對其產品強大市場前景的憧憬而股價飛漲。從六十年代開始,多年以來傳統行業的5-10倍市盈率規則被50-1000倍取代。1961年,數據控制公司的市盈率達200多倍,而增長穩健的IBM和德克薩斯儀器公司的市盈率也達80多倍。在此時期,以市盈率倍數為核心、注重未來現金流預測的穩固基礎理論讓位於注重投資者心理因素、「高買高賣、順勢而為」的空中樓閣理論。為滿足投資者對股票的無止境的投資飢渴,1959-1962年發行的新股比之前的歷史上任何時期都多。如同九十年代後期的「.com」,以「trons」後綴命名的公司紛紛涌現。電子狂潮在1962年卷土重來,5個月後終於爆發可怕的拋售浪潮。成長股、績優股同樣被捲入暴跌的災難,超過大盤的平均跌幅。股票市場從動盪中恢復趨向穩定後,進入的下一個運行熱潮便是企業並購浪潮。投資者對公司高增長的預期,如果不能通過高增長或高科技的概念獲得,便需要創造其它新的方法或概念作為接力棒。於是,六十年代中期誕生了專家們稱之為的美國產業發展史上的第三次並購浪潮。該時期企業並購浪潮的主要動力在於兼並過程本身會導致股票收益的增長,其中的技巧便是財務或金融知識而非企業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1968年,由於該次並購浪潮中的領導者發布的季度公告收益低於預測,引發了市場的懷疑和震動,企業並購浪潮開始急劇降溫。在六十年代,除了上述概念之外,市場還誕生出其它概念股票,施樂公司是概念股票的典型案例,其靜電復印技術的革命性發明吸引了幾乎所有業績優良的基金經理。後來這種概念化投資策略發展到任何概念都行的地步。概念公司經常出現的問題是擴張太快、負債過多、管理失控等,公司的經營管理風險很大,成長的不確定性大。當1969-1971年的熊市來臨,概念股跌幅比漲幅還大,還快。此後很多年,華爾街不再對業績迷信和推崇概念。就像行業或經濟發展有自己的周期一樣,整個六十年代公眾對概念崇拜的理念經過了近十年的洗禮之後,又回歸到周期循環的起點,崇尚績優成長股。到六十年代後期,隨著基金數量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開放式基金之間爭奪公眾資金的競爭加劇,公眾開始關注基金近期的業績記錄,尤其關注基金是否購買了那些有令人振奮的概念和完整信服歷史的股票。業績投資便開始風靡華爾街。漂亮的中年人所主宰的七十年代:經歷了六十年代的購買小型電子公司和概念股票之後,基金經理和投資者恢復理性和穩健原則,開始投資於有令人信服的增長記錄的藍籌股,這些股票一般有持續增加的股利以及很大的總股本(流動性好)。人們認為這些股票不會像六十年代投機狂熱時代那樣垮掉,人們普遍的心理是購買後開始等待長期收益,被稱為是謹慎的行動。當時的50隻時髦股票主要有:IBM、施樂、柯達、麥當勞、迪斯尼等。人們認為任何時候購買這些已經被歷史證實的成長股都不會錯,被稱為「一錘定音(one-decision)」股。而且,購買藍籌股還能為機構投資者帶來謹慎投資的聲譽(見表一)。狂嘯的八十年代:是生物工程股的好年華,同樣具備許多投機過頭的好股票,它以另一波包括生物技術和微電子在內的新領域的新股浪潮而開場。1983年出現的高科技浪潮是六十年代的極好翻版,僅僅是改變了名稱而已。技術革命喚醒了人們對高科技將徹底改變人類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幻想,直接刺激起60年代的概念炒作理念的復甦。幾乎所有的原始新科技股都是搶手貨,新股上市後還會狂漲。再次征服概念股的是以基因工程為基礎的生物技術的革命性突破,驅動生物技術狂熱的是抗癌(後來是抗愛滋病)新葯的問世,華爾街還因此出現了專門針對生物技術公司的新估價方法。最終的結果還是市場自身來消化自己吹起來的泡沫,從八十年代中期到後期,大多數生物技術公司股票跌去3/4,1988年的市場復甦也沒有幫多少忙。激動人心的九十年代:前半期是「亞洲四小龍」熱,當時的背景是基金經理因美國本土經濟的發展速度放緩後而將目光轉向海外,對新興國家市場激動人心的發現和巨大增長潛力的預期,加上人們對該市場的風險知之甚少,直接推動了股票投資的國際化———「亞洲四小龍」熱,後來因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而崩潰。九十年代後半期至今的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概念股的狂飆及退潮,人們對此至今記憶猶新,同樣也經歷了一個從狂妄到恐慌、最終到崩潰的完整過程和結局。追溯美國股票市場近五十年投資理念演變的歷史,大致按以下線索在展開,其中又蘊涵著某種周期性的循環規律:電子、半導體股(60'S)———績優藍籌股(70'S)———生物工程股(80'S)———亞洲四小龍、網路股(90'S)———傳統行業績優藍籌股(目前仍處在回歸過渡期)。在每一周期中,投資者對證券評價的風格和方式在證券定價中起關鍵作用,從而也就奠定該時期的主流投資理念。概念股興起時期,以內在價值型投資為基礎的穩股基礎理論屈從於空中樓閣理論,藉助於投資大眾的從眾化情緒和過度反應,將憧憬美好的空中樓閣演繹得登峰造極。在概念股崩潰之後,受傷的弱勢群體和投資大眾追求安全和穩健的觀念又深入人心,以內在價值作為股票投資價值的心理底線牢不可破,從而矯枉過正地走向另一個極端,回到有看得見的收益增長和分配現金紅利的傳統產業,直到下一輪周期新的振奮人心的概念出現。我們發現,市場投資理念的周期性變化同股票市場籌碼結構的調整過程驚人的一致,只有當被低估的市場籌碼(成長型股票熱時必然導致市場大量拋售價值型股票,持續一段時期後必然導致價值型股票被低估),在經過成長型股票熱的高峰之後,逐步被調整到更積極、堅定的投資者手中,且一旦這種市場籌碼結構轉換的調整完成或時機成熟之後,新一輪市場熱點或周期的啟動就不遠了。這種周期性在任何國家和地區的股票市場都是合乎邏輯的,因為它與股市零和博弈游戲的利益矛盾或盈虧結構相一致。我們同樣還發現,基金引導著市場主流的投資理念。無論是向新型行業投資、向高成長的新興市場投資(國際化浪潮),還是向國內績優藍籌股投資,基金始終伴隨著先進的產業理論、管理思想的武裝,走在經濟發展和改革的最前沿,領先於經濟周期。正是資本的驅利性和對投資領域的高度敏感,資本才始終能夠率先找到流動的方向,引導社會資金(資源)流向回報最高、最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產業和公司,而一旦遇到阻力便開始自動調整,證券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參考資料 http://www.xslx.com/article1/messages02/2315.html

『陸』 股手看盤(77):什麼是真正的價值投資

閃牛分析:轉載,僅供參考!
以下觀點僅限於普通投資者和超級投資者,技術玩家和短線投機客不適合這種理念。

價值投資的理念博大精深,巴菲特有很多通俗的說法:「花0.6元買入價值1元的交易」,「不打算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10分鍾」,「企業存續期所產生的現金流貼現」......

我理解的真正價值投資的核心理念就是:小公司——大公司。

一個不能成長為大公司的企業是沒有投資價值的。不能成長為大公司的企業股票,只存在市場波動套利機會,沒有長線投資價值,所以,如果你沒有戰勝市場的能力,就意味著你不適合玩波動套利。

與市場波動的關注點不同,價值投資關注的是公司成長性,成長的真正含義是,公司市值的不斷增長。何為小公司大公司,其關鍵指標就是市值,小公司成長為大公司,就是指小公司的市值不斷增長,直到成為大市值公司,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投資的內在邏輯。

看看歷史上的牛股,萬科、蘇寧、大華、天士力......無一不是小市值成長為大市值,小公司變為大公司。

我曾經按照此邏輯極力挖掘此類公司,酒鬼酒、陽光城,他們在成長初期,來勢迅猛,市值在一兩年內,迅速膨脹,幾十億迅速上百億、兩百億,但最終沒能繼續演繹市值成長神話,分析其原因,還在於行業因素。當然,陽光城,還在成長的路上,但至少,行業的變化給企業的成長製造了不少的麻煩。

所以,在行業前面還要加定語:朝陽行業。

時勢造就英雄,遇到一個好時機做了一筆好生意,成就一家好公司,比如富瑞特裝,天然氣行業正在崛起,公司正好趕上,所以生意紅火得不行。而酒鬼酒,再好的酒,再好的團隊,恰逢白酒行業拐點向下,生不逢時,再厲害的角色,亦是回天乏術。

然而即使是朝陽行業,所有的業內公司也未必能成長為大公司,成功只屬於僅有的一家或者兩家,寡頭或者雙寡頭,可樂+百事,國美+蘇寧,格力+美的,三一+中聯,等等,因此,尋找那種具有優質基因的小公司,才是投資成敗的關鍵。

綜上所述,真正的價值投資理念一句話概括為:買入朝陽行業優質小公司,並等待其成長為超級大公司。

其他的理念,都不屬於此列。

『柒』 正確的股票投資理念有哪些

正確的投資理念:價值投資。
最簡單的投資做法為:長期固定投資高成長性的股票(例如:每月都買一定數量的同一隻股票,買3年!據統計,那樣的分散投資可以將投資風險系數降至接近於0!!)
這種投資手法非常適用於上班一族!! 這才是股市最理想的投資方式與發展目標!(現在股市個股泡沫太大,投機者太多,投資者太少,投機者往往內幕交易嚴重!結果真正的投資者輸掉本錢,虧損出局!)

當年投資背景:初入股市是07年的時候,當時正處牛年,剛開始小賺一筆,後來越賺越多,最後乾脆辭職做職業股民,以為自己就是股神,自己買的股票絕對是上漲的,都是強勢的黑馬! 可好景不長,08年把賺回來的輸回去,還貼了點本錢(貼的不多,主要是我前期工作的時候賺的辛苦錢)! 後來慢慢調整心態,認為,只要你覺得那個公司你可以一輩子持有它的股票,那麼你就一直把它買下去,但是如果你覺得那個公司根本沒有什麼發展前景可言,只是什麼狗屁技術形態不錯,那麼我建議你一天都不要拿它! 股票永遠只有正確的認識了以後才可以賺錢, 不然你這輩子都是股市裡邊的虧損者!只有正確的認識股市,正確的理解股市,你買了股票以後才能睡個好覺,才能心安理得! 試問:投資把你的閑錢放在銀行,每年才2%不到的利息,你不急! 但如果長期放在股市裡,能不能賺到銀行那點區區小利?有時候投資股市並不是股票在折磨你, 而是你自己!

這是我多年征戰股市的最終感悟!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字都是一字一字打的,很辛苦的!

如果還有什麼需要幫助的歡迎加我私人QQ:576070108 一同交流

『捌』 《滾雪球:巴菲特和他的財富人生》:股神巴菲特是怎樣煉成的

說到沃倫•巴菲特,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陌生。他從小就有天才般的投資嗅覺,32歲成為百萬富翁,創立了世界著名的投資集團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70多歲問鼎世界首富。美國人通常稱他為「奧馬哈的先知」,中國人則親切地叫他「股神」,總之,不管在哪一個國家,巴菲特都是人們心中當之無愧的天才和傳奇。然而,褪去神話般的外衣,巴菲特的成功究竟有什麼獨門秘籍呢?《滾雪球》這本書首次以巴菲特的視角客觀地講述了一代股神的成長經歷,再一次向世人證明了,每一個天才都不是憑空出現的,背後一定付出了異於常人的堅持和努力。

1930年,沃倫•巴菲特出生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他的家族世代在奧馬哈經營著一家雜貨店,由於經營有方,雜貨店的生意一直做得不錯。不過巴菲特的父親並沒有子承父業,而是在1931年股市大蕭條時,特立獨行地開了一家股票經紀公司。受父親和家族環境的影響,巴菲特從小就對賺錢感興趣。

6歲的時候,當大多數小夥伴還在大街上調皮搗蛋時,巴菲特已經通過賣口香糖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盡管每賣一包口香糖,他才賺2美分,但這足以讓人對一個6歲的小孩刮目相看了。後來巴菲特還相繼賣過二手高爾夫球、花生和爆米花,只不過都是小打小鬧,也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商業啟蒙。

真正讓巴菲特找到賺錢的門道和樂趣的,還要歸功於他送報紙的經歷。巴菲特12歲時,父親贏得了國會議員大選,全家遷往了華盛頓。盡管巴菲特很不適應新學校的生活,但是他很快在華盛頓找到了一份自己真正喜歡和擅長的工作,那就是《華盛頓郵報》和《時代先驅》的送報工作。

巴菲特在送報的過程中,不僅每天起早貪黑、兢兢業業,而且講究方法、懂得變通。比如,為了防止客戶不給報紙錢,他會主動給電梯小姐小費,好讓他提前知道訂報紙的這家人什麼時候搬走;再比如,他也會主動說服負責報紙路線分派的經理,把訂戶比較多的高檔小區分派給他。

就這樣,僅僅是通過送報紙,巴菲特在14歲的時候,就已經有1000美元的儲蓄了,這在當時也算一筆不小的款項。

12歲可以說是巴菲特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同樣也是在這一年,巴菲特和他的姐姐合夥買了人生中的第一支股票,美國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他們一共買了3股,每股38.25美元。

和大多數剛入股市的新人一樣,巴菲特對這支股票也不了解,只是知道這是父親多年來最喜歡的一支股票。巴菲特在購買了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以後,這支股票就開始大幅度下跌,這也讓他初次嘗到了投資的風險和壓力。

所以,當城市服務公司的優先股開始回升到40美元一股時,巴菲特便迫不及待的拋售了。然而,令巴菲特遺憾的是,城市服務公司的股價很快就一路高漲到每股202美元。

這就是巴菲特的第一次投資經歷,盡管沒有賺到太多錢,但是他從中吸取了很多投資的經驗和教訓。比如,不要過分關注股票的買入成本;再比如,不要著急抓住蠅頭小利,要有耐心,放長線、釣大魚。

此外,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深刻地領悟了另外一個道理。由於父親大選失利,巴菲特又轉學回到了家鄉。回來之後,巴菲特不僅應聘成為了《林肯日報》的區域負責人,管理著50多個小報童,還繼續 探索 著股市投資,購買一些股票。

19歲時的巴菲特已經有了更加獨立的股市判斷能力和敏銳的投資眼光。

他通過大量的財務數據分析認為, 汽車 製造商西澤-弗雷澤公司的經營狀況正每況愈下,未來不排除破產的可能性。

於是,在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價下跌以前,巴菲特便從別人手中借來了這家公司的股票並全部賣空,等西澤-弗雷澤公司的股票大幅度下跌時,巴菲特又以十分便宜的價格把股票買回來,歸還給別人,最終達到了從中賺取差價的目的。這其實也就是現在股市中我們常說的股票「做空」。

1949年,19歲的沃倫•巴菲特從內布拉斯加州商學院畢業,此時,他的資產已經很豐富了。

其中有他花自己的積蓄買下的一家農場,出租給了一戶人家在經營,還有他買的一些股票,另外還有10000 美元存款。

要知道1949年的10000美元,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十幾萬美元,這些錢對於任何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來說,都不是一個小數目。

不過,巴菲特大學畢業以後,並沒有著急投身商海大展身手,而是選擇申請哈佛商學院的碩士繼續攻讀。他希望能從哈佛大學收獲事業發展所必須的聲望威信和人際關系網。巴菲特本來信心十足,期待憑借自己對股票知識的了解,在面試中取得不俗的成績。

可是結果事與願違,哈佛大學甚至沒有給他半點展示股票才華的機會,就無情地把他拒之門外了。

不過,巴菲特並沒有氣餒,而是馬上尋找新的學校,在翻閱哥倫比亞大學的宣傳手冊時,他發現自己的偶像,也就是華爾街著名的投資教父本傑明•格雷厄姆恰好在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教書。興奮之餘,巴菲特立刻著手申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研究生。

由於他的申請書極富個人特色,最後巴菲特被破格錄取了。在哥大商學院,巴菲特不僅學到了最前沿的金融知識和投資理念,還時常有機會跟華爾街知名的金融大鱷近距離交流。經過三年的系統學習,最終巴菲特以史無前例的A+的成績從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畢業。

哥大畢業後,巴菲特主動請纓去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工作,然而卻多次遭到拒絕。後來,在巴菲特的堅持和努力下,格雷厄姆終於向他遞來了橄欖枝。

在格雷厄姆的投資公司歷練了兩年以後,26歲的巴菲特懷揣著174000美元回到了奧馬哈,開始成立自己的投資公司。起初他的合夥人都是家人、發小和朋友,後來由於巴菲特公司的投資回報率可觀,越來越多的合夥人加入了進來。

到1961年的時候,巴菲特的合夥人公司已經發展到了十一家,投資回報率更是高達46%。緊接著,1962年,巴菲特合並了所有的合夥人公司,重新組建了巴菲特有限責任合夥公司。新公司的凈資產總額達到了720萬美元,其中超過13%的財產都屬於巴菲特個人。就這樣,巴菲特不到35歲便實現了百萬富翁的夢想。

那麼巴菲特是怎樣在短短的幾年內就實現了財富的爆發式增長呢?這主要歸功於他的投資理念。

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遵循老師格雷厄姆的「煙蒂法則」。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煙蒂法則」,在格雷厄姆看來,那些便宜又不受寵的股票,就好像大街上被隨手丟棄的煙頭一樣,盡管看起來一文不值,但是仍然可以點燃,還能讓人再滿滿地吸上一口,榨取最後一點價值。

正是在「煙蒂法則」的指導下,從1956年到1962年,巴菲特相繼投資了美洲國家火災保險公司、美國國家證券公司和馬拉開波石油勘探公司等等。這些公司後來也恰如其分地發揮了「煙蒂」的作用,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投資回報。

正如我們在第二部分中看到的,巴菲特在早期的投資階段,始終信奉「煙蒂法則」,他總是樂於尋找一切可能被低估的股票,以低於賬面價值的價格買入,然後等股票價格回升到真實價值的時候再賣出。

盡管巴菲特在彎腰撿煙蒂的時代賺了很多錢,但是同樣也遇到了一些不愉快的投資經歷。比如,在拋售奄奄一息的丹普斯特磨坊製造公司時,遭到了全鎮人的反對和圍攻;再比如,為了拯救日薄西山的伯克希爾-哈撒韋紡織公司,巴菲特投入了大量的財力、物力,但最終這家公司仍難逃破產的命運。

好在這個時候,巴菲特認識了自己事業的好搭檔查理﹒芒格。

芒格與巴菲特在投資理念上既相互欣賞,又略有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他們對風險的態度,受格雷厄姆和父親的影響,巴菲特對風險持悲觀的態度,他會為了避免太大的風險,放過獲利的機會。而芒格卻認為,市場充滿了機會,只要你有一定的勝算,就可以承擔一些風險,與其總是做彎腰撿煙蒂的苦差事,不如花合理的價錢,投資一家有潛力的公司。

在芒格的影響下,巴菲特開始重新審視「煙蒂法則」,他深刻地認識到這種只在乎股票價格,而不顧及公司經營和管理狀況的投資理念已經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

於是,巴菲特開始放棄格雷厄姆的悲觀主義投資理念,不再只看企業的資產負債表等賬面數字,而是像芒格一樣重點關注一家公司的無形資產。

比如,關注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品牌的持久性、獨特的競爭優勢等等。然後花合理的價錢,購買一家好公司。在這種投資理念的引導下,巴菲特的投資生涯進入了成熟期,他相繼投資了美國運通公司、迪士尼公司、華盛頓郵報、可口可樂等公司。這些公司日後不僅給巴菲特帶來了高額的投資回報率,而且本身經營發展的也很不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運通公司,1963年當巴菲特出資購買它時,它還深陷商業交易的丑聞不能自拔,等到1965年,靠著公司多年來積累的信譽和品牌效應,美國運通公司的股價一度上漲到70美元一股,當然,也為巴菲特帶來了巨額的利潤。

此外,也正是由於巴菲特的投資理念從「煙蒂法則」到「潛力股」的轉變,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才得以發展壯大,最終由一個每股19美元的紡織公司成長為每股26萬美元的世界一流投資公司。

需要補充的是,在這個階段巴菲特還始終堅持一個重要的投資理念,那就是「安全邊際原則」。所謂安全邊際原則是指,股票市場具有不確定性,在進行投資以前一定要做好風險評估,為自己留足餘地,最終確保投資不會因為誤差或者市場的變動而經歷過於嚴重的失敗。

可以說,巴菲特的每一次精準投資都離不開「安全邊際原則」的保駕護航,同樣的,也正是有了安全邊際原則為底線,巴菲特才有信心把大量的資金押在同一支股票上。

《滾雪球》共分上下兩冊,今天咱們聊了上冊的內容,下次咱們繼續聊聊下冊的內容,你對巴菲特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玖』 經常聽到很多技術分析、價值投資之類的,這些都是什麼投資理念

價值投資是研究股票本身的條件,以此評估其價格。這種方法主觀性非常強,其效果嚴重依賴經濟體的發展,在一個高速通脹的經濟體中(比如中國)基本沒有意義,名不副實。
技術分析通過研究市場狀態評估股票價格運行趨勢。這種方法客觀,獨立性強,可靠性高,是投資的主流方法,但常被詆毀。

『拾』 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成長史,看「減持比亞迪」,到底有何深意

我認為這主要是跟巴菲特的個人投資習慣有關,巴菲特也確實沒有必要繼續堅持投資比亞迪。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邏輯,在巴菲特購買比亞迪的時候,因為比亞迪當時的價格非常便宜,所以巴菲特就是在進行價值投資行為。當比亞迪的股價已經漲到300港元左右的時候,因為這個時候的巴菲特已經獲得了至少30倍以上的投資回報,所以巴菲特根本就沒有必要繼續只有比亞迪的股票,減持比亞迪的股票反而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不管巴菲特選擇在任何時候減持比亞迪的股票,巴菲特至少不會在投資的過程中出現虧損,他唯一需要糾結的就是自己到底需要賺多少錢。

閱讀全文

與股票價值投資理念成長經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哪只股票最適合新手買 瀏覽:601
中小學教師招考 瀏覽:814
五萬塊錢怎麼買股票 瀏覽:449
股票型基金賠了會欠債嗎 瀏覽:564
廣西主體功能區規劃 瀏覽:804
一萬英鎊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495
銀億新材股票行情 瀏覽:23
300441鮑斯股份股票 瀏覽:264
上市公司讓員工購買股票分紅 瀏覽:481
沙洋漢津監獄 瀏覽:382
股票型基金佔比是多少 瀏覽:265
社保基金持京東方股票成本多少 瀏覽:161
公司對應股票代碼 瀏覽:462
手機生鮮股票 瀏覽:820
漳州發展股票行情 瀏覽:536
臨滄股票公司 瀏覽:192
但斌買小米股票 瀏覽:856
那種模擬炒股軟體比較 瀏覽:538
精方科技股票行情 瀏覽:310
炒股在證券公司借錢叫什麼 瀏覽: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