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分紅是怎麼回事分紅到底是虧了還是賺了
A股市場股票分紅只是數字游戲,如果持股一年時間以內的分紅就是虧本的,持股時間超一年的就是不虧不賺,總體來講股票分紅就是虧錢的。
為什麼可以肯定股票分紅是虧錢的呢?主要是由於以下兩個原因:
原因一:因為股票分紅之後還要除權,意思就是根據分紅的比例進行折價處理,最終股票分紅之後的市值是一樣的,不增不減。
假如持股超1年及以上,這是免徵紅利稅,1萬股分紅1萬元,免徵紅利稅,意味著這個分紅就是純收入,但記住一點,這個分紅1萬元其實就是自己的持股市值,分紅之後總市值是不增不減的,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通過上面的例子分析後得知,股票分紅之後肯定就是虧錢的,即使持股一年以上也是不虧不賺,在股市分紅不賺就是虧,所以答案很明確了,分紅就是虧錢的買賣。
『貳』 股權激勵計劃是利好還是利空
股權激勵是一個中性消息,不算利好也不算利空,不會影響股票的漲跌,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用股票獎勵員工的方式之一,一般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或者有重大貢獻的員工能享受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的股票一般是預留股份、未公開上市股份或者公司回購留存的股份。
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來說既留住了人才,又降低了經營成本,可能會引起股票上漲,但股票上漲由供求關系、資金量、業績、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決定。
眾所周知,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為了激勵員工的工作熱情以及對公司的忠誠度,使得公司在降低經營成本的同時又能提高公司的業績,為公司留住那些績效高、能力強的核心人才,都會向員工進行股權激勵機制。
對於非上市公司來講,由於大多數都屬於中小型企業,所以他們普遍面臨著資金短缺的問題,所以通過股權激勵有助於緩解公司所面臨的薪酬壓力,,減少現金支出,適當的降低經營成本。
對於原有的股東來講,因為非上市公司往往存在著一股獨大的現象,導致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高度統一,三會制度形如虛設。並且隨著企業的發展和壯大,公司的經營權就會逐漸向職業經理人轉移,但是因為股東和經理人有著不一致的目標,股東和經理人之間存在著道德風險。所以實行股權激勵可以實現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對於降低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是很有幫助的。通過激勵和制約機制也可以引導和限制經理人的行為。
對於公司員工來講,實行股權激勵可以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實現自身的價值,所以在股權激勵實施後,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也大大提升。
所以至於股權激勵是利好嗎這個問題,小編認為只要激勵屬實,效果基本上都是利好的,因為上市公司搞股權激勵,一方面可以激勵高管拿出自己的全部精力為實現公司業績的增長而奮斗,另一方面股權激勵可以刺激激勵對象把企業搞好,因為只有企業搞好了,公司的股價就自然上去了。到時候可以低價獲得期權,可以賺取工資和股票這兩方面的收益。所以把個人的利益用股票和公司的利益捆綁在一起,員工願意努力工作,企業壯大,股價上漲,這對於投資者來講,是利好。
最後總結一下結尾,其實股權激勵並不適合所有的公司,雖然目前有很多公司做股權激勵做的很成功,但這主要也是和行業的特點有關。所以公司在做之前一定要充分的了解股權激勵的規則,如果感覺沒有把握,那就寧願不要做,或者也可以咨詢股權激勵的公司。
【拓展資料】
股票股權激勵後股票會漲嗎?
不一定,股票由多方面因素決定,比如:供求關系、資金量、業績、政策、消息等,股權激勵雖不直接影響股價,但會刺激股票上漲,因為股權激勵對上市公司來說既留住了人才,又降低了經營成本。
股權激勵是上市公司用股票獎勵員工的方式之一,一般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科技人員或者有重大貢獻的員工能享受股權激勵,股權激勵的股票一般是預留股份、未公開上市股份或者公司回購留存的股份。
『叄』 股權激勵利弊有哪些
股權激勵是對員工進行長期激勵的一種方法,屬於期權激勵的范疇。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有條件的給予激勵對象 部分股東權益,使其與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從而實現企業的長期目標。
對非上市公司來講,股權激勵有利於緩解公司面臨的薪酬壓力。由於絕大大多數非上市公司都屬於中小型企業,他們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因此,**股權激勵的方式,公司能夠適當地降低經營成本,減少現金流出。與此同時,也可以提高公司經營業績,留住績效高、能力強的核心人才。
對原有股東來講,實行股權激勵有利於降低職業經理人的「道德風險」,從而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非上市公司往往存在一股獨大的現象,公司的所有權與經營權高度統一,導致公司的「三會」制度等在很多情況下形同虛設。隨著企業的發展、壯大,公司的經營權將逐漸向職業經理人轉移。由於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和經理人之間存在「道德風險」,需要**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引導和限制經理人行為。
對公司員工來講,實行股權激勵有利於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實現自身價值。中小企業面臨的**大問題之一就是人才的流動問題。由於待遇差距,很多中小企業很難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管理和科研人才。實踐證明,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後,由於員工的長期價值能夠**股權激勵得到體現,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會大幅提高,同時,由於股權激勵的約束作用,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也會有所增強。
股權激勵常見模式:
股權激勵模式一、期股,
期權是通過激勵對象部分首付、分期還款而擁有企業股份的一種股權激勵方式,其實行的前提條件是激勵對象必須購買本企業的相應股份。
實施方式:企業貸款給激勵對象作為其股份投入,激勵對象對其擁有所有權、表決權和分紅權。其中所有權是虛擬的,必須將購買期股的貸款還清後才能實際擁有;表決權和分紅權是實在的,但分紅必須按協議來償還貸款。
優點:
1、股票的增值和企業資產的增值、效益緊密連接,促使激勵對象更加關注企業的長遠發展和長期利益;
2、有效解決激勵對象購買股票的融資問題;
3、克服了一次性重獎帶來的收入差距矛盾。
缺點:
1、如公司經營不善,激勵對象反而有虧本的可能,降低了激勵對象對期股的興趣;
2、激勵對象的收益難以短期內兌現。
適用企業:
1、經改制的國有控股企業;
2、國有獨資企業。
股權激勵模式二、股票期權,
股票期權是較常用的股權激勵模式,也稱認股權證,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激勵對象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行權期)以事先確定的價格(行權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本公司流通股票(行權)。
實施方式:公司向激勵對象發放期權證書,承諾在一定期限內或一定條件達成時(如公司上市時)激勵對象以較低價格購買股權。
優點:
1、股票期權只是一種權利而非義務,持有者在股票價格低於行權價的時候可以放棄權利,因此對持有者沒有風險。
2、由於股票期權是需要在達到一定時間或條件的時候實現,激勵對象為促使條件達到,或為使股票升值而獲得價差收入,必然會盡力提高公司業績,使公司股票價值不斷上升,具有長期激勵效果。
3、可提高投資者信心。
缺點:
1、行權有時間數量限制;
2、激勵對象行權需支出現金;
3、存在激勵對象為自身利益而採用不法手段太高股價的風險;
4、公司內部工資差距拉大。
適用企業:上市公司和上市公司控股企業。
股權激勵模式三、業績股票,
實施方式:在開始時確定一個較為合理的業績指標,如激勵對象到預定期限達到預定目標,則公司授予其一定數量的股票或提出一定獎勵用於購買公司股份。
優點:
1、對激勵對象而言,工作績效和所獲激勵之間聯系緊密,且激勵僅取決於工作績效,不涉及股市風險等不可控因素。
2、對股東而言,對激勵對象有明確的業績目標約束,權責利對稱性強,能形成雙方共贏局面。
3、對公司而言,業績股票激勵受限制較少,一般只要股東會通過即可,可操作性強,成本低。
缺點:
1、對初創期企業不適合,主要是和於業績穩定並持續增長、現金流充裕的企業;
2、業績目標的科學性很難保證;
3、存在激勵對象為獲取業績而弄虛作假的風險;
4、激勵對象拋售股票受限制。
適用企業:業績穩定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團公司、子公司。
股權激勵模式四、賬面價值增值權,
賬面價值增值權,指直接拿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值來激勵激勵對象。它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股票,因此激勵對象並不具有所有權、表決權和配股權。
實施方式:
1、購買型:激勵對象在期初按股權實際價值購買一定數額公司股權,期末在按實際價值回售給公司。
2、虛擬性:激勵對象在期初不需資金,公司授予一定數量的名義股份,在期末按照公司的每股凈資產的增量和名義股權的數量來計算激勵對象收益,並支付現金。
優點:
1、激勵效果不受股價影響;
2、激勵對象無需現金支出;
3、方式操作簡單,只需公司股東會通過即可。
缺點:每股凈資產的增加幅度有限,難以產生較大激勵作用。
適用企業:現金流充裕且股價穩定的上市或非上市企業。
股權激勵模式五、員工持股計劃(ESOP),
指公司內部員工個人出資認購本公司部分股份,並委託公司進行集中管理的股權激勵方式。
實施方式:
1、通過信託基金組織用計劃實施免稅的部分利潤回購股東手中的股權,分配給員工。
2、企業建立員工信託基金組織(如員工持股會)購買股東股權,按照員工持股計劃向員工出售。
優點:
1、員工持股有利於員工對企業運營有充分的發言權和監督權,更加關注企業的發展,增強企業凝聚力、競爭力,調動員工積極性;
2、員工承擔了一定的投資風險,有助於激發員工的風險意識;
3、可抵禦敵意收購。
缺點:
1、員工可能需要支出現金或承擔貸款;
2、員工所持股權不能轉讓、交易、繼承;
3、福利性較強,激勵性較差;
4、平均化會降低員工積極性;
5、操作上缺乏法律基礎和政策指導。
適用企業:行業較成熟、有穩定增長的公司。
股權激勵模式六、虛擬股票,
虛擬股票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一種虛擬的股票,激勵對象可據此享受分紅權和股價升值收益,但沒有所有權、表決權,也不能轉讓和出售,離開企業自動失效。
實施方式:企業與激勵對象簽訂合約,約定授予數量、行權時間和條件,明確雙方權利義務,按年度給予分紅。在一定時間和條件達成時,虛擬股票可轉為真正的股票,激勵對象可真正掌握所有權。
優點:
1、不影響公司的總資本和所有權架構;
2、避免因變數導致對公司股價的非正常波動;
3、操作簡單,股東會通過即可。
缺點:
1、兌現激勵時現金支出較大;
2、行權和拋售時價格難以確定。
適用企業:現金流較為充裕的上市或非上市公司。
股權激勵模式七、股票增值權,
股票增值權指公司授予激勵對象的一種權利,如公司股價上漲,激勵對象可以通過行權來獲得相應數量的股權升值收益,激勵對象不用為行權付出現金,行權後可獲得相應的現金或等值的公司股票。
實施方式:公司指定規定數量的股票給激勵對象作為股票增值權的對象,如行權期內公司股價上升,激勵對象可選擇兌現權利,獲得股價升值帶來的收益,可選擇獲得現金或兌換成相應金額的股票。
優點:
1、激勵對象沒有股票的所有權,也不擁有表決權、配股權;
2、行權期一般超過任期,這樣可約束激勵對象的短期行為;
3、激勵對象無需現金支出;
4、操作簡單,股東會批准即可。
缺點:1、資本市場的弱有效性使股價與激勵對象業績關聯不大,對績效對象無太大激勵性;
2、公司的現金壓力較大。
適用企業:現金流較為充裕且股價較為穩定的上市或非上市公司。
股權激勵模式八、限制性股票計劃
實施方式:公司按照預先確定的條件授予激勵對象一定數量的本公司股票,但激勵對象不得隨意處置股票,只有在規定的服務期限後或完成特定業績目標是,才能出售股票收益。否則公司有權將免費贈與的限制性股票收回。
優點:
1、激勵對象無需現金付出;
2、可激勵激勵對象將精力集中於公司長期戰略目標上。
缺點:
1、業績目標和股價的科學確定困難;
2、現金流壓力較大;
3、激勵對象實際擁有股票,享有所有權,公司對激勵對象的約束困難;
4、激勵對象有股東權利。
適用企業:
1、業績不佳的上市公司;
2、產業調整過程中的上市公司;
3、初創期的企業。
股權激勵模式九、管理層收購(MBO),
管理層收購又稱「經營層融資收購」,指公司的管理層利用借貸所融資本購買本公司的股權,從而改變公司所有者結構、控制權結構和資產結構,實現持股經營,實現被激勵著與公司利益、股東利益的完整統一。
實施方式:公司管理層和員工共同出資成立職工持股會或公司管理層出資(一般是信貸融資)成立新的公司作為收購主體,一次性或多次性收購原股東持有的公司股權,從而直接或間接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一般管理層為獲得收購資金,會以私人財產作抵押向投資公司或投資銀行融資,收購成功後改用公司股權抵押。有事,投資公司也會成為股東。
優點:
1、有助於減少經理人代理成本,促進企業長期、健康發展;
2、有利於強化管理層激勵,提升人力資本價值,增強企業執行力;
3、有利於企業內部監督和對管理層的約束;
4、有利於增強投資者信心。
缺點:
1、公司價值准確評估困難;
2、收購資金融資困難;
3、若處理不當,收購成本將激增。
適用企業:
1、國有資本退出的企業;
2、集體性質企業;
3、反收購時期企業。
股權激勵模式十、延期支付,
實施方式:延期支付,也稱延期支付計劃,是公司未激勵對象設計的一攬子收入計劃,包括部分年度獎金、股權激勵收入等不在當年發放,而是按當日公司股票市場價格折算成股票數量,存入公司為其單獨設立的延期支付賬戶,在一定期限後再以公司股票形式或根據期滿時股票市值以現金形式發放給激勵對象。
優點:
1、與公司業績緊密相連;
2、鎖定時間長,可以避免激勵對象的短期化行為;
3、計劃可操作性強。
缺點:
1、激勵對象持股數量少,難以產生較大激勵力度;
2、激勵對象不能及時把薪酬變現,存在風險。
適用企業:業績穩定的上市公司及其集團公司、子公司。
『肆』 股票分紅對股民是賺錢還是虧錢
20.好好去愛,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暫,不要嘆老。偶爾可以停下來休息,但是別蹲下來張望。走了一條路的時候,記得別回頭看。時不時問問自己,自己在幹嘛?記住,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不要辜負了美好的晨光。
21.失敗是什麼?沒有什麼,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麼?就是走過了所有通向失敗的路,只剩下一條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22.接受失敗等於回歸真實的自我,接受失敗等於打破完美的面具,接受失敗等於放鬆自己高壓的心理,接受失敗也等於給了自己從零開始的機會,接受失敗更是一種智者的宣言和吶喊。
23.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24.別人可以拷貝我的模式,不能拷貝我的苦難,不能拷貝我不斷往前的激情。
25.創業者光有激情和創新是不夠的,它需要很好的體系制度團隊以及良好的盈利模式。
26.困,你是人類藝術的源泉,你將偉大的靈感賜予詩人。
『伍』 我買股權激勵賠了,公司給了1萬期權有用嗎,股權激勵
一萬期權是不能做的,最少兩萬,期權比你的股票激勵好多了
『陸』 公司股權激勵分配20000股,需要自己掏錢買,會有風險嗎到底買不買
出資購買企業股份並不是非法集資,而是企業的一種正常經營行為。但票投資是隨市場變化波動的,漲或跌都是有可能的。入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做任何投資之前,應確保自己完全明白該產品的投資性質和所涉及的風險,詳細了解和謹慎評估產品後,再自身判斷是否參與交易。
拓展資料:
股權激勵,也稱為期權激勵,是企業為了激勵和留住核心人才而推行的一種長期激勵機制,是目前最常用的激勵員工的方法之一。股權激勵主要是通過附條件給予員工部分股東權益,使其具有主人翁意識,從而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促進企業與員工共同成長,從而幫助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的長期目標。二級市場的價格是隨時會發生變化的。
一、員工要不要花錢購買公司的股份,取決於股份的屬性。
1、乾股即虛擬股份,是不需要花錢購買的。
如在職分紅股份,在職時有;離職後就沒有,公司自動收回了。
2、實股、注冊股則是必須花錢購買的。
因為錢在哪裡,心在哪裡。願意交錢才願意交心。
二、員工花錢購買股份,股份如何定價?可採取以下三種定價方式:
1、現值等利法:
假如公司的凈資產為1000萬元,即公司100%的股份值1000萬元,要到工商局給激勵對象注冊5%的股份,就價值50萬元。即激勵對象要花50萬元才能注冊5%的股份。
2、現值有利法:
這是一條對激勵對象有利的法則。按照該法則,激勵對象只需要花25萬元就可以買到5%的股份。公司等於按照「買一送一」的方式讓你購買股份。這種方法對職業經理人較為有利。
3、現值不利法:
對激勵對象不利。公司5%的股份值50萬元,但是有風投願意用一個億的價格給公司估值,那麼風投如果要佔公司5%的股份就要花500萬元購買。
『柒』 股權激勵是利空還是利好
股權激勵特點:
1、長期激勵
從員工薪酬結構看,股權激勵是一種長期激勵,員工職位越高,其對公司業績影響就越大。股東為了使公司能持續發展,一般都採用長期激勵的形式,將這些員工利益與公司利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構築利益共同體,減少代理成本,充分有效發揮這些員工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達到公司目標。
2、人才價值的回報機制
人才的價值回報不是工資、獎金就能滿足的,有效的辦法是直接對這些人才實施股權激勵,將他們的價值回報與公司持續增值緊密聯系起來,通過公司增值來回報這些人才為企業發展所作出的貢獻。
3、公司控制權激勵
通過股權激勵,使員工參與關繫到企業發展經營管理決策,使其擁有部分公司控制權後,不僅關注公司短期業績,更加關注公司長遠發展,並真正對此負責。
一、股權激勵一般是利好。
股權激勵是企業拿出部分股權用來激勵企業高級管理人員或優秀員工的一種方法。一般情況下都是附帶條件的激勵,如員工需在企業干滿多少年,或完成特定的目標才予以激勵,當被激勵的人員滿足激勵條件時,即可成為公司的股東,從而享有股東權利。
二、少數情況下是利空。
公司財務持續惡化,公司已經拿不出干貨獎勵管理層和員工了,只能用「股權激勵」來畫大餅。
『捌』 股票分紅是賺是虧或者沒賺沒虧
分紅取決上市公司的決定,一般情況下公司盈利才有可能去分紅,虧了還分紅的公司很少。
『玖』 股票分紅是怎麼回事,分紅到底是虧還是賺了
7.今天在商場遇到一帥哥,帥的不要不要的,就連我一男的都忍不住盯著他看,他也看著我,我尋思交個朋友,厚著臉皮走了過去,哎喲,我去!居然是面鏡子。
8.如果有來生,我希望我別再那麼帥了,普通點好。
9.沒有我的帥氣,人類靠什麼活下去啊!
10.雖然我很帥, 但是我很低調!
11.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你看著本帥哥的照片卻不知道本帥哥在哪。
12.不行,我要努力學習,不想被別人說我靠帥氣生存。
『拾』 股權激勵的利大弊小
股權激勵帶來的好處
一、股權激勵有利於公司留住人才、約束管理人才、吸引聚集人才。
例如,華遠地產股權激勵制度採取股票期權為激勵工具,激勵對象為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激勵額度為總額3000萬股,其中高層管理人員共持有100多萬,職工從1萬股到10多萬股不等,行權期規定員工認股證的執行按照香港聯交所上市規則的規定在獲授一年後行權,四年後方可賣出,分配依據為基於服務年限、職務實行分配。
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之前兩年的平均員工流失率為15.7%,實施之後兩年的平均員工流失率降為12.1%。
二、股權激勵有利於公司降低人力薪酬成本和激勵資金成本,還有利於實習公司的快速發展及股東利益最大化。
例如1,萬科公司的業績獎勵型限制性股權激勵計劃的激勵對象為萬科公司不超過員工總數的8%,股權激勵計劃提取激勵基金的條件為同時滿足公司年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5%和公司全面攤薄的年凈資產收益率超過12%的雙重要求,而當年萬科2011年的年銷售收入增長41.4%,凈利潤增長率超過了32.1%,而年凈資產收益率更是達到了創紀錄的18.17%,當年即為股東創造了96.25億元的凈利潤,達到了股東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例如2,普爾500公司,高管的薪酬構成中有超過50%的為期權收入,且期權收益占薪酬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見圖)。2006年,美國資產規模在100億美元以上的大公司中,劃佔7%,長期激勵計劃佔65%。其CEO的薪酬構成是:基本年薪佔17%,獎金佔11%,降低即期工資權重,參照公司業績進行的期權收入由1992年的25%增加到2000年的50%,甚至出現了類似「一美元」工資出現。
三、股權激勵有利於合理分配公司發展後的利潤增值部分。
例如,中興通訊(34.50,+0.09%)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大的通信設備製造業上市公司、中國政府重點扶持的520戶重點企業之一。2006年,中興通訊被國家科技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三部門確定為國家級創新型企業。
中興通訊從2006年開始採用了限制性股票的方式開展股權激勵, 激勵對象包括高管人員及關鍵崗位員工。該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的有效期為5年, 其中前2年是禁售期,後3年為解鎖期。在解鎖期內, 若達到股權激勵計劃規定的解鎖條件, 激勵對象可分三次申請解鎖: 解鎖期分別為禁售期滿後的第1、2、3 年, 解鎖數量依次為不超過獲授標的股票總數的20% 、35%和100%。中興通訊股權激勵計劃的解鎖條件是各年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不低於10%(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和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計算的低值為准) , 如果該指標不能達標, 當年無法申請解鎖且日後不能補回。除此之外, 無論是公司還是激勵對象, 一旦出現財務報告被出具否定意見或有違法違規行為, 那麼將失去授予或解鎖資格,這無形中也形成了對公司和員工行為的約束。
中興通訊2007 年和2008 年的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為10.94%和12.36% ,達到了解鎖條件。首次解鎖的股票共計14 559 708股。截止到2009 年7 月2 日, 中興通訊第一期股權激勵計劃第一次授予的激勵對象人數為3 274人(包括19 名公司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 ,其中60%以上是公司研發人員。對研發人員的激勵起到了穩定研發隊伍的作用,對公司的3G 業務的業績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2009 年上半年, 中興通訊在全球無線特別是3G 市場上的份額獲得提升, 公司繼續保持穩步增長趨勢。
股權激勵結出的苦果
我國對企業經營者實施股權激勵,是借鑒國外經驗引進的「舶來品」,初衷都是想藉此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把企業搞好。可是,如果不進行系統的股權激勵設計和控制,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而且還會結出不少苦果,有的苦果還會苦不堪言。
一、最常見的「苦果」
在考察大量股權激勵項目經驗的基礎上,發現股權激勵實施後導致的以下幾種「苦果」是最令股權項目實施者頭痛的:
(1)高管的所得大幅上去了,企業效益卻大幅下降;
(2)辭職套現,成了不少高管的首選;
(3)股權激勵變成股權糾紛
1、高管的所得大幅上去了,企業效益大幅下降
股權激勵這個「舶來品」一度受到中國企業追捧的同時,卻出現了企業高管收入大增,而企業效益大幅下滑的不良後果。據統計,2006年初到2008年3月21日,僅滬、深兩市就有9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股權激勵方案。在此期間,大部分企業高管層的所得上去了,而企業效益卻大幅下降了。
例如,伊利和海葯兩家公司高管所持股份,分別達到股本總額的9.681%和9.88%, 2006年4月伊利(40.18,-2.50%)高管潘剛獲得1500萬股,當時行權價格為13.33元,他獲得的股權激勵是他當年薪酬87.4萬元的100多倍;格力電器高管朱江洪和董明珠經過二次股權激勵,兩人合計占激勵股份總數的百分比,由第一次的42.08%提高到了46.76%,身價按當時算超過了1.9億元,稱得上是一夜暴富。而企業的效益如何呢?很不理想。如,2007年伊利營業利潤虧損971萬元,海南葯業則約虧5000萬元。
2、辭職套現,成了不少高管的首選
上市公司的高管作為公司的決策者和經營者,對公司的實際情況最清楚、對公司股票的實際價值最清楚、對公司發展的前景也最清楚。當通過種種手段或是乘著股海順風,眼看公司股價己漲到了頂點,這時,他們想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使企業怎樣進一步發展,而是手中的股票怎麼辦?
要點,而《公司法》第142條有規定,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在任職期間每年轉讓的股票不得超過其所持有本公司股票總數的25%;不拋,如果泡沫破滅,股價下來怎麼辦?最好的選擇那就是辭職,辭職了,就能一次拋售套現。至於企業會受什麼影響,這就統統不管了。據報道,在股價漲到頂點時,就有不少企業先後辭職套現,如三花股份公司先是原副總裁、董事任金士,董事王劍敏於2006年3月辭職,接著是原董事長張亞波2007年4月辭職。另據有關媒體透露:思源電器、新和成、德豪潤達、科華生物、天邦股份、海翔葯業等公司,都有不同程度存在著高管辭職套現現象。
3、股權激勵變成股權糾紛
股權激勵過程中,不合理或不嚴謹的操作會引發許多糾紛。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2007年,雪萊特兩發起人股東對簿公堂。2002年,雪萊特董事長柴國生,為激勵高管,自願將名下占公司總股本3.8%的股份贈給時任公司副總經理的李正輝,並規定李正輝自2003年1月1日起在雪萊特公司(2.08,-4.15%)服務時間須滿5年,若中途退出,以原值除以服務年限支付股權。2004年,柴國生再次將名下占公司0.7%的股權贈與李正輝,而李正輝承諾自2004年7月15日起五年內,不能以任何理由從公司主動離職,否則將按約定向柴國生給予經濟賠償。但李正輝於2007年8月25日辭職。一個月後,柴國生以未履行相關協議及承諾為由,將李正輝告上法庭,要求其返還之前由原告贈予的上市公司5223886股並賠償損失。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因為缺乏支付款證據,李正輝3.8%的股份應屬柴國生「贈與」。但對於柴國生要求李正輝返還其受贈的全部股票不予支持。這是國內首個股權糾紛案例,之後這種股權糾紛案例不斷再現。
二、結出「苦果」的原因分析
因何會結出這種苦果?原因當然很多,有主觀、有客觀、有上面、有自身等等的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三點:
1、激勵實施,既無條件也無約束
實施股權激勵是有條件的,它需要一套嚴格的公司管理制度和績效考核體系做支撐。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適合做股權激勵,也並不是一個企業什麼樣的股權激勵模式都可以做。所以,做股權激勵之前,要對企業公司治理結構和治理制度是否健全做科學鑒定,否則,股權激勵不僅不能帶來預期效應,反而會造成惡果。例如,2009年初,浙江某化工有限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該企業做高檔紡織印染劑研發、生產、銷售,正處於高速增長期,也開始有風投接洽,上市也提到議事日程,由於公司成立時間不長、發展過快,還沒有完善的公司制度體系和績效考核體系,公司管理比較混亂,老闆憑自己的精力已經遠不能顧及公司的方方面面。為了規范公司管理,老闆決定實施股權激勵,初衷是:實施了股權激勵,激勵對象就是公司的主人,這樣他們不用上級催促就會勤勉工作。但經過半年的實踐,該化工企業不但沒有實現預期的目的,反而使工資費用迅速增加,企業利潤急劇下降。
2、方案設計,既缺審查也無監督
公司能不能搞股權激勵,什麼時候搞股權激勵,怎樣搞股權激勵?實施以後,誰來監督?或者即使有審查、有監督,卻無規可循、無法可依。這將會導致與企業提高效益、效率不相對等的「高激勵」、「過度激勵」等現象的出現,伊利與海葯都屬於這種情況。
既有激勵、又有約束,這才是一個完整和科學的機制。股權激勵不像獎金,獎金的設定只需一個粗放的條款即可,而股權激勵需要更完善、更規范、更科學的規則來維持其長期激勵效果。方案設計不周全、不合理就有可能使企業陷入困境。例如,2008年,中關村東方華盛科技有限公司即將在中關村三板掛牌。公司原本有三個股東,考慮到掛牌上市後股份會有較大增值,公司CEO羅平認為這是一個為大家謀福利鼓舞士氣的好機會,於是在改制過程中吸收近40位員工入股,其中入股最少的只有3000多元,占公司股本總額萬分之一。可是,公司剛剛在中關村三板掛牌,便有個別小股東以急需用錢為由要求企業主收購自己的股份。而根據《公司法》的規定: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後一年內,發起人不得轉讓股份。這些員工都是在改制過程中入股的,因此都是發起人,所以無法立即轉讓股份。企業主被逼無奈,只得先把自己的錢借給員工。
3、股權兌現,既無法規也無制度
對經營者實行股權激勵,曾被稱為這是給經營者戴上了「金手銬」,使他們對企業的發展具有長期行為。而現實的苦果告訴我們,事實並非如此。經營者仍是急功近利、短期行為,甚至為了給自己謀利,高層管理人員有可能採用違規手法,虛報營業收入和利潤,安然事件就是典型的代表。安然事件使近600億美元市值瞬間消失,投資於安然的各類美國工人退休基金和個人退休金受到災害性打擊。但是,就在申請破產的前一天,安然的高級管理人員卻給自己加上了一項價值5500萬美元的現金獎勵,而一個星期之前他們還剛剛獎給自己5000萬美元。
這個毛病出在哪裡?就出在股權兌現,缺乏必要的、嚴格、合理的法規和制度上。另外,現行《公司法》中的規定是存在漏洞的。既然在任時不能全部拋售股票,那我就辭職。辭職了,法律就管不到我了。現行辭職套現的高管們,就是鑽了這個空子。
實施股權激勵的難點
非上市公司除了各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時存在的普遍問題之外,由於其未能上市,公司的股票不能在證券市場上掛牌交易。這使得公司股票沒有市場價格,不能通過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實時動態地反映出公司價值,也使公司股票的流動缺少了實現的平台,變現能力不強。因此,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的時候還具有其特有困難,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績效評價分歧大
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是一個股權激勵計劃的基礎,公司股權激勵計劃是與激勵對象所達到的工作業績掛鉤的,所以如何評價激勵對象的工作績效成為了股權激勵的先決條件。對於上市公司,其股票市場價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的經營狀況,所以它為考核員工工作績效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參考指標,特別是在成熟有效的資本市場背景下,其作用更加明顯。而對於非上市公司來說,在沒有股票市場價格這一衡量指標的情況下,應該如何確定公司績效考核體系、建立考核辦法,具體又怎樣計算,怎樣與期權激勵掛鉤,是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最具挑戰性的問題。不規范、不公平、不公正的績效考核不僅不能使股權激勵計劃充分發揮激勵作用,相反可能還會給公司帶來內部矛盾、挫傷員工士氣、引發法律糾紛等後果。
2、行權價格難以確定
對於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一般做法是以期權協議簽訂時本公司股票的市場價格作為期權的行權價基礎。與上市公司不同,非上市公司在制訂股權激勵計劃時其行權價的確定沒有相應的股票市場價格作為定價基礎。 因此其確定的難度相對要大得多。美國的非上市公司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對企業的價值進行專業評估, 以確定企業每股的內在價值,並以此作為認股權行權價與出售價格的基礎。
目前在我國非上市公司的實踐中,行權價與出售價的確定一般採用每股凈資產值作為主要的參考依據, 也有一些企業的認股權的行權價格就乾脆以普通股票的面值確定。顯然,以每股凈資產值作為行權價的做法過於簡單。以股票面值作價更是價值失真、其客觀性、公正性與准確性存在著嚴重的問題
3、持股結構難以把握
實施股權激勵,涉及廣大員工利益的重新調整。企業用於股權激勵的股份總額是多少?企業不同崗位的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和一般員工的具體股權激勵數量分別是多少?不同級別、崗位員工的持股比例是多少?企業用於後期激勵的預留股份數量是多少?持股結構如何更科學、更合理、更有效?這可以說一個操作難點。不合理的持股結構可能會導致公司股權的流失、控制力的喪失,甚至引發公司內部爭權之斗。
4、行權時間和條件難以設置
股權激勵的效用是體現在被激勵對象將行權時所得到的增值,因此行權環節在整個激勵計劃中處於核心地位。公司作為激勵主體其能否保證股份順利變現以及對變現條件的合理設計將影響著激勵計劃的實施效果。上市股票可以在證券市場上出售而取得現金,並且增值部分來自於市場,不需要公司的現金流出。而非上市公司在這一點上又顯得先天不足,其遇到的主要障礙是變現資金的來源問題。當大量股票同時要求變現時將給公司帶來巨大的財務壓力和支付風險。因此,非上市公司在安排行權時間的時候,必須謹慎、周全地考慮以下這些問題:整個股權激勵計劃的時間是幾年?行權期總共分為幾個階段?首次行權是什麼時候?每次行權變現的股份比例是多少?行權的門檻是什麼?等等。這些都應該予以原則性、規范性的規定,從而使股權激勵計劃起到一個長期有效的作用。
5、員工作為股東的進退機制難以理順
隨著公司的發展,公司經營管理者及其他員工將不斷發生變化。有的員工會離開公司,也有新的員工進入公司。根據員工持有股份的初衷離開公司的員工就應該退出股份,新進的員工應該持有股份。由於是非上市公司,不能藉助於股票市場中介買進或賣出該公司股票,股東的進退機制很難理順。經營者離開企業,其在企業的股份如何兌現,是由繼任者購買,還是由離去的經營者繼續持股享受分紅?即使由後繼的經營者購買,能否按原價購買,退出的期股價格如何評估等等。
此外,非上市公司一般都以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出現。它與股份公司不同,有限責任公司是一種人合公司,其中任一股東的進入與退出都應該徵得其他股東的同意而股份公司是一種資合公司。股東的進入與退出受到的限制相對少些。因此非上市公司的股東退出以及新股東的進入,操作起來比上市公司復雜得多。
6、難以讓員工相信財務信息真實性及建立員工與領導間的信任機制
上市公司會定期公布公司財務信息,使公眾了解公司經營情況。而非上市公司一般不會聘請外部審計機構進行審計,公司的財務資料缺乏公信力,即使經過外部審計機構的審計,員工對於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及可靠性也會產生懷疑。如年度銷售額、利潤額、負債額、現金流量等,如果這些數據都難以讓員工相信,員工就更不會信服其分紅、股份計算的真實性,這會損害股權激勵的權威性。另一方面,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一般並不願意將所有財務信息公之於眾,而且也並非公布的財務信息越細越好。因此,非上市公司如何建立一種完善的財務信息披露機制以及領導與員工之間的信任機制,既能使員工獲悉一些必要的數據並相信其真實性,又能保護公司的商業機密,這也是非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過程中又一重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