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投資答疑 > 五大股票投資理論

五大股票投資理論

發布時間:2021-05-09 17:06:13

① 股票理論常識有哪些

一,股票理論常識:

  1. 道氏股價波動理論

  2. 波浪理論

  3. 成長周期理論

  4. 股票價值理論

  5. 信心理論

  6. 隨機漫步理論

  7. 亞當理論

  8. 黃金分割率理論

  9. 相反理論

  10. 證券市場分析論

② 股票投資理念有哪些

股票投資理念:
一、投資需要:
1、個人生理需要。作為一個投資者投資股市,是希望通過投資來獲得股息或資本利得收入,以實現私人資本的增值,更好的滿足個人的生理需要。
2、安全需要。用現金購買證券可以防止意外災害或被盜損失,使資本更有保障,也有部分投資者的主要目的是為了退休後能有安全穩定的收入保障。
3、社交的需要。只要看看證券公司門口有多少人聚在一處對股市高談闊論,在看看形形色色的股市沙龍和股市傳媒就可以知道股票市場很好的滿足了一些人的社交需要,有人戲稱:股市為一大社會安定因素,也就是因為它滿足了許多退休者、下崗和失業者的這方面需要。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在投資需要上表現出投資者是想顯示自己的才能或財富、地位等,從中得到一種心理上的滿足。
5、自我實現的需要。有的投資者參加股票投資,可以使他參與公司決策,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公司的重要決策,實現自己的投資目標,這也是某種程度上的自我實現。同時投資者投資成功的體驗,也強化了對自己能力的信心,可以促使投資者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完成與自己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
二、知覺選擇性:
一定時間內,人總是有選擇的以少數事物作為知覺的對象,對他們知道的覺得格外清晰,其它事物則成為背景,這就是知覺選擇性。。在股票市場上,高價股襯托出低價股價位之低,大盤股襯托出小盤股之優,劣質股襯托出績優股之優,而在績優股大幅上揚之後又使人感到劣質股雖劣,但價更便宜,各有所長。
三、股價錯覺:
最為典型的股價錯覺的例子就是:50元一股的股票太貴了?那好,現在來個一分二,美其名曰:十送十,每股變成25元,是不是便宜貨?這就是絕對值的錯覺。再如甲股已下跌了40%,乙股僅跌掉20%,很多人不問原因就認為乙股還是太高,這種屬於相對值錯覺。當然,對於絕對錯覺,現代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投資者不會被財務上的假象所迷惑,股票拆細後之所以上漲,部分是由於價格降低使股票的流動性上升,以及投資者預期這種行為(拆細)是該公司對未來收益增長有信心的暗示。
四、心理定勢:
心理定勢影響解決問題時的傾向性,這種傾向性,有時有助於問題的解決,而有時會妨礙問題的解決。心理定勢使人的思維模式固定化、單一化和機械化,因此在股市中會影響投資者對行情的隨機判斷,如有的人只會相信聽消息做交易;有的愛按成交量的大小來判斷大勢;諸如此類,不一而足。應該說在一些特定的時段內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效用,但在形勢發生重大改變時,仍死守這些則會造成很大的危害,更為嚴重的是在心理定勢失靈後,會造成心理崩潰。
五、股市情結:
股市中的情結是投資者不能擺脫過去、擺脫自我,過於沉溺於某種心理體驗的產物。大致包括以下幾種情結:
1、遲到情結:某人曾經想到要買某個股票,卻沒有付諸於行動,結果 股市興旺起來,股價大漲,一些人就此沉溺於遲到的懊惱中不能自拔,股價每升一步,就喊一聲「晚了」,而且這種念頭會越來越強烈,這就是不能正確面對市場,面對未來的表現。
2、錯賣情結:與上述情況類似,有的投資者在股價上升了一點點就賣掉了,沒想到股價頭也不回的一路上行,就此耿耿於懷,產生錯賣情結,寧願讓懊惱困住自己,也不願再做調整,好象和市場憋氣。
3、戀股情結:有許多投資者在什麼股票上賺過錢的,就一直對這只股票懷有特殊的好感;相反在什麼股票上吃過苦頭的,又會對這只股票懷有很深的成見;以至當外界形勢發生改變的時候,甚至於績優股變成了績差股,績差股變成績優股,他們也視而不見。

炒股都有哪些成熟理論

成熟的理論有:道氏股價波動理論、波浪理論、成長周期理論、股票價值理論、信心理論 隨機漫步理論、亞當理論、黃金分割率理論、相反理論、證券市場分析論等等。
1.技術分析的含義
所謂股價的技術分析,是相對於基本分析而言的。正如上一部分所述,基本分析法著重於對一般經濟情況以及各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行業動態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此來研究股票的價值,衡量股價的高低。而技術分析則是透過圖表或技術指標的記錄,研究市場過去及現在的行為反應,以推測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其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股價、成交量或漲跌指數等數據計算而得的,我們也由此可知——技術分析只關心證券市場本身的變化,而不考慮會對其產生某種影響的經濟方面、政治方面的等各種外部的因素。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股票現行股價的價位是否合理並描繪出它長遠的發展空間,而技術分析主要是預測短期內股價漲跌的趨勢。通過基本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應購買何種股票,而技術分析則讓我們把握具體購買的時機。在時間上,技術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預測舊趨勢結束和新趨勢開始方面優於基本分析法,但在預測較長期趨勢方面則不如後者。大多數成功的股票投資者都是把兩種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加以運用,他們用基本分析法估計較長期趨勢,而用技術分析法判斷短期走勢和確定買賣的時機。

股價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認為股價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基本分析主要是根據對影響供需關系種種因素的分析來預測股價走勢,而技術分析則是根據股價本身的變化來預測股價走勢。技術分析的基本觀點是:所有股票的實際供需量及其背後起引導作用的種種因素,包括股票市場上每個人對未來的希望、擔心、恐懼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上。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空中樓閣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投資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為他相信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至於股價的高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願以更高的價格向你購買。精明的投資者無須去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他所須做的只是搶在最大的「笨蛋」之前成交,即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前買進股票,而在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後將其賣出。

2.道氏股價波動理論
根據道氏理論,股票價格運動有三種趨勢,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趨勢,即股價廣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變動情形。這種變動持續的時間通常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價總升(降)的幅度超過20%。對投資者來說,基本趨勢持續上升就形成了多頭市場,持續下降就形成了空頭市場。

股價運動的第二種趨勢稱為股價的次級趨勢。因為次級趨勢經常與基本趨勢的運動方向相反,並對其產生一定的牽製作用,因而也稱為股價的修正趨勢。這種趨勢持續的時間從3周至數月不等,其股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為股價基本趨勢的1/3或2/3。股價運動的第三種趨勢稱為短期趨勢,反映了股價在幾天之內的變動情況。修正趨勢通常由3個或3個以上的短期趨勢所組成。

在三種趨勢中,長期投資者最關心的是股價的基本趨勢,其目的是想盡可能地在多頭市場上買入股票,而在空頭市場形成前及時地賣出股票。投機者則對股價的修正趨勢比較感興趣。他們的目的是想從中獲取短期的利潤。短期趨勢的重要性較小,且易受人為操縱,因而不便作為趨勢分析的對象。人們一般無法操縱股價的基本趨勢和修正趨勢,只有國家的財政部門才有可能進行有限的調節……[詳細]

3.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大師 R·E·艾略特(R·E·Elliot)所發明的一種價格趨勢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觀察得來的規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數、價格的走勢,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運用最多,而又最難於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認為,不管是股票還是商品價格的波動,都與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樣,一浪跟著一波,周而復始,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展現出周期循環的特點,任何波動均有跡有循。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這些規律性的波動預測價格未來的走勢,在買賣策略上實施適用。

波浪理論的四個基本特點

(1)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

(2)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個波浪(五上三落)完畢之後,一個循環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循環;

(4)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發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永恆不變……[詳細]

4.股市發展階段與成長周期理論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票價格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復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一些私人投資者變得謹慎了,一些沒有經歷過崩潰階段的新的投資者加入進來,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里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票價格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詳細]

5.信心理論
信心股價理論,是基於市場心態的觀點去分析股價。由於傳統股價理論,過於機械性地重視影響公司盈餘,而並不能解釋在多變的股市中股價漲跌的全盤因素。尤其當一些突發性因素導致股價應漲不漲,反而下跌,或應跌不跌,反而上升,此種現象,更使傳統的股價理論變得矛盾。因此信心股價理論,強調股票市場由心理或信心因素影響股價。

根據信心理論,促成市場股價變動的因素,是市場對於未來的股票價格、公司盈利與股票投放比率等條件,所產生信心的強弱。投資者若對於股市基本情況樂觀,信心越強,就必然以買入股票來表現其心態,股價因而上升,倘若資金本身過於樂觀時,可能漠視股票超越了合理正常價格水平,而盲目大量買入,使股票價格上漲至不合情理的價位水平。相反,投資人士若對股票市場基本情況表示悲觀時,信心轉低落,將拋出手中股票,股價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資人士心理過度悲觀,以致不顧正常股票價格、公司盈餘與股息水平而大量拋售股票,則可導致股票價格被拋低至不合理水平。就因為投資人信心的強弱,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情況,有時甚至與上市公司營運狀況,以及獲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完全脫節,使股價狂升暴跌原因就在這里。

信心股價理論,以市場心理為基礎,來解釋市場股價的變動,並完全依靠公司財務的上的資料,故此理論可以彌補傳統股價理論的缺點,對股市的反常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譬如經濟狀況良好,股價卻疲弱,或者經濟情況欠佳而股價反而上升的原因,如果這個理論是對的話,投資的策略就是研究市場心態,是悲觀還是樂觀,而順應市勢去做,必可獲利。

但信心股價理論亦有其缺點。嚴重的弱點,因於股票市場的群眾信心很難衡量,常使分析股票市場動態的人士感到困惑,因此仍有不少投資人士信任傳統股價理論,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傳統股價學說,又被證明失敗。

比較上述的兩種股價理論,傳統股價理論過於重視公司的運作情況和經營獲利能力,忽視其他影響股價的眾多外在因素,自然有所缺失。信心股價理論則又過於重視影響股價的各種短期外來因素,而忽略公司本質的優劣。

6.股票價值理論
最初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分離的是美國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的動態》(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書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本質在於股息請示權其影響因素中,諸如:股息企業收益、經營者素質以及企業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屬影響股息的間接因素。帕拉特認為,在理論上股票價格與真實價值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兩者差異頗大。但他認為兩者差異的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財產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比較特殊而已。因為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來決定,不見得就會與真實價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真實價值之外,仍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諸如:這種好壞消息、證券市場結構、「股市人氣」、投資氣氛等,加上絕大多數對上市公司的生產事業外行的投資人結合成的各種判斷,帕氏雖然強調證券市場的分析,但其理論尚缺乏「嚴謹性」,不明確之處頗多。

其後,哈布納(S·S·Hebner) 在《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34) 一書將帕氏的論點加以補充,哈布納以股票價值和價格的關系作為投資的指針,而且利用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並強調股票標價格和市場因素與金融的關系,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與其本質的價值一致」,就長期的股價變化因素而言,與其本質的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他認為,「就長期來看,股票價格的變化,主要是依存於財產價值的變化。」此外,哈布納還致力於證券分析與證券市場分析的結合。

賀斯物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書中, 則站在證券市場分析的立場,除了區別股票的價值與價格之外,再進一步確認股票的本質價值在於股息,強調股票價格與一般商品價格的根本區別點在於股票價值與市場操作有所歧異。

與帕拉特同時代的莫迪(J·Moody) 在《華爾街投資的藝術》(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書中,則認為普通股的權利重點不僅僅是領取股利權利而已,還要看「發行公司負擔其支出,諸如:公司債息、董事、監事酬勞、利息支出之後的可分配於股息之純收益之多少的大小來看。因為,大部分上市股票有限公司的收益情況變動幅度大,有時候扣除其他費用之後,企業收益變成虧損的情形也頗為常見。因此,對於普通股的議決權(參加經營權)與公司資產價值的的評價,需要加上「投機性」因素。

莫迪更強調上市公司產業別「質」的考慮,當時的兩大產業--鐵路與工業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發展性,後者具有較大的投機性。即使兩者收益一致,價格也會有所差別。因此,莫迪的著作中更進一步強調了資本還原率和風險因素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

探討股票價值本質的,還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兩人。他倆合著了《股票市場》(Stock Market,1952)一書。在該書中,作者從歷史, 法律的觀點來探討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從法律上規定股東的權利來把握股票本質。他們指出,股東有三個基本權利:(1)參加公司的經營決策權;(2)剩餘財產分配權;(3)股利請求權。但是由於現代證券流通市場的發達,中小股東越來越多,大部分的股東都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餘財產目的才購買股票的已絕無僅有。從而,購買股票的目的於領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決於企業收益,因此,作者認為,「投資人購買股票之際,實際上是買進企業現在和將來收益的請求權」。

7.亞當理論
從19世紀重視投機性的證券市場分析後,進入20世紀,證券分析家逐漸提出了理論上的體系。 首先是柯丁雷(W·G·Cordinly)在《證券交易入門》(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書中,提出「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的觀點。為了深入探討「供需規律和供求關系的變動」,必須重視社會大眾的意見。但他的著作的理論基礎仍然不夠,缺乏精確性。哥羅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資學》(Investment.1953)一書中,從另一個角度對證券市場進行了分析。他從研究供需因此來預測股價,並具體指出了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從這些關系的變化來預測股價的波動,此種方法就是現在通稱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種方法不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而僅股票市場內部的技術性因素的各種現象來預測股價。此即為現在通稱「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前者考慮諸如:(1)股票利率與股價關系;(2)比較股息利殖率與債券利殖率來判斷市場狀況:(3)股價與利率的關系:(4)經濟成長,景氣與股價波動之關系。後者則考慮諸如:(1)證券市場內部投機因素之分析;(2)觀察過去股價趨勢推測未來股價動向,主要採用各種曲線圖;(3)觀察社會大眾的投資動向;(4)檢討股票交易量值與股價關系等等。

孟德爾(Mindell,J.)在《股票市場》(The Stock Market,1948)一書中,則認為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復雜,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方向頗為困難。所以孟德爾列述以下各主要影響因素:(1)利率;(2)企業收益;(3)景氣活動;(4)股票市場動態;(5)貨幣政策情況:(6)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情況;(7)大眾投資者的市場心理;(8)政治的影響;(9)天災人禍的發生;(10)經濟情況狀態;(11)人口變動等等……[詳細]

8.隨機漫步理論
一切圖表走勢派的存在價值,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股票、外匯、黃金、債券等。所有投資都會受到經濟、政治、社會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會像歷史一樣不斷重演。譬如經濟如果由大蕭條復甦過來,物業價格、股市、黃金等都會一路上漲。升完會有跌,但跌完又會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線而言,支配一切投資價值規律都離不開上述所說因素,只要投資人士能夠預測哪一些因素支配著價格,他們就可以預知未來走勢。在股票而言,圖表趨勢、成交量、價位等反映了投資人士的心態趨向。這種心態去向構成原因,否認他們的收入、年齡、對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熱熾,全部都由股價和成交反映出來。根據圖表就可以預知未來股價走勢。不過,隨機漫步理論卻反對這種說法,意見相反。

隨機漫步理論指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精明人士,並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個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全部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並無甚麼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系。或者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這些因素亦非什麼大秘密。每一個人打開報章或雜志都可以找到這些資料。如果一隻股票資產值十元,斷不會在市場變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場不會有人出一百元買入這只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現時股票的市價根本已經代表了千萬醒目人士的看法,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尋……[詳細]

9.相反理論
相反理論的基本要點是投資買賣決定全部基於群眾的行為。它指出不論股市及期貨市場,當所有人都看好時,就是牛市開始到頂。當人人看淡時,熊市已經見底。只要你和群眾意見相反的話,致富機會永遠存在。

(1)相反理論並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們就要看淡,或大眾看淡時我們便要看好。相反理論會考慮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趨勢,這是一個動概念。

(2)相反理論並不是說大眾一定是錯的。群眾通常都在主要趨勢上看得對。大部分人看好,市勢會因這些看好情緒變成實質購買力而上升。這個現象有可能維持很久。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緒趨於一致時,市勢社會發生質的變化——供求的失衡培利爾( Humphrey·Neil)說過:當每一個人都有相同想法時,每一個人都錯。

(3)相反理論從實際市場研究中,發現賺大錢的人只佔5%,95%都是輸家。要做贏家只可以和群眾思想路線相背,切不可以同流……[詳細]

10.黃金分割率理論
在股價預測中,根據該兩組黃金比有兩種黃金分割分析方法。

第一種方法:以股價近期走勢中重要的峰位或底位,即重要的高點或低點為計算測量未來走勢的基礎,當股價上漲時,以底位股價為基數,跌幅在達到某一黃金比時較可能受到支撐。當行情接近尾聲,股價發生急升或急跌後,其漲跌幅達到某一重要黃金比時,則可能發生轉勢。第二種方法:行情發生轉勢後,無論是止跌轉升的反轉抑或止升轉跌的反轉,以近期走勢中重要的峰位和底位之間的漲額作為計量的基數,將原漲跌幅按0.191、0.382、0.5、0.618、0.809分割為五個黃金點。股價在後轉後的走勢將有可能在這些黃金點上遇到暫時的阻力或支撐……[詳細]

11.技術分析的操作原則
由技術分析定義得知,其主要內容有圖表解析與技術指標兩大類。事實上早期的技術分析只是單純的圖表解析,亦即透過市場行為所構成的圖表型態,來推測未來的股價變動趨勢。但因這種方法在實際運用上,易受個人主觀意識影響,而有不同的判斷。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戲稱圖表解析是一項藝術工作,九個人可能產生十種結論的原因。為減少圖表判斷的主觀性,市場逐漸發展一些可運用數據計算的方式,來輔助個人對圖形型態的知覺與辨認,使分析更具客觀性。

④ 股票投資策略分析

隨著時間推移,市場,政策等各種因素發生變化,投資者對股票的評價,對收益的預期也相應發生變化。在評估前一段業債的基礎上,重新修正投資策略非常必要。

如此又重復進行確定投資政策→股票投資分析→確立投資組合→評估業債的過程,股票投資的五大步驟相輔相成,以保證投資者預期目標的實現。

分析方法
股票投資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如下三種:基本分析法,技術分析法、演化分析法,其中基本分析主要應用於投資標的物的價值判斷和選擇上,技術分析和演化分析則主要應用於具體投資操作的時間和空間判斷上,作為提高證券投資分析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補充。

(1)基本分析:基本分析法是以傳統經濟學理論為基礎,以企業價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對決定企業內在和影響股票價格的宏觀經濟形勢、行業發展前景、企業經營狀況等進行詳盡分析,以大概測算上市公司的長期投資價值和安全邊際,並與當前的股票價格進行比較,形成相應的投資建議。

基本分析認為股價波動不可能被准確預測,而只能在有足夠安全邊際的情況下買入股票並長期持有。主要教材:《證券分析》等。

(2)技術分析:技術分析法是以傳統證券學理論為基礎,以股票價格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以預測股價波動趨勢為主要目的,從股價變化的歷史圖表入手,對股票市場波動規律進行分析的方法總和。技術分析認為市場行為包容消化一切,股價波動可以定量分析和預測,如道氏理論、波浪理論、江恩理論等。主要教材:《證券投資技術分析》等。

(3)演化分析:演化分析法是以演化證券學理論為基礎,將股市波動的生命運動特性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從股市的代謝性、趨利性、適應性、可塑性、應激性、變異性和節律性等方面入手,對市場波動方向與空間進行動態跟蹤研究,為股票交易決策提供機會和風險評估的方法總和。

演化分析認為股價波動無法准確預測,因此它屬於模糊分析范疇,並不試圖為股價波動軌跡提供定量描述和預測,而是著重為投資人建立一種科學觀察和理解股市波動邏輯的全新的分析框架。主要教材:《股市真面目》等。

股票投資是投資理財的重要手段。股票具有很強的政策性、規范性和技術性,是一項高收益、高風險的投資活動,從投資股票的入門知識開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股票投資最簡單、實用的方法,以及如何通過投資股票而賺錢的投資秘訣。

投資者如不太會懂得投資,可以上螞蟻財經網,上面的高手專區有不少操盤手老師的視頻技術、炒股技巧、股票入門基礎知識、K線圖經典圖解、股票入門視頻教程。對K線,成交量,指標,趨勢都需要有一定的基礎了解。因為有這樣的基礎才能進步學習一些系統的操盤技術,只有建立了系統的操盤技術才能有效的在市場裡面實戰。

⑤ 最著名的投資理論有幾種,並詳細敘述

經常被人們追捧的股神巴菲特的。價值投資(Value Investing)一種常見的投資方式,專門尋找價格低估的證券。不同於成長型投資人,價值型投資人偏好本益比、帳面價值或其他價值衡量基準偏低的股票。
第一法則:競爭優勢原則
好公司才有好股票:那些業務清晰易懂,業績持續優秀並且由一批能力非凡的、能夠為股東利益著想的管理層經營的大公司就是好公司。

最正確的公司分析角度-----如果你是公司的唯一所有者。

最關鍵的投資分析----企業的競爭優勢及可持續性。

最佳競爭優勢----游著鱷魚的很寬的護城河保護下的企業經濟城堡。

最佳競爭優勢衡量標准----超出產業平均水平的股東權益報酬率。

經濟特許權-----超級明星企業的超級利潤之源。

美國運通的經濟特許權:

選股如同選老婆----價格好不如公司好。

選股如同選老公:神秘感不如安全感

現代經濟增長的三大源泉:

[編輯]第二法則:現金流量原則
新建一家制葯廠與收購一家制葯廠的價值比較。

價值評估既是藝術,又是科學。

估值就是估老公:越賺錢越值錢

駕御金錢的能力。

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貼現值

估值就是估老婆:越保守越可靠

巴菲特主要採用股東權益報酬率、帳面價值增長率來分析未來可持續盈利能力的。

估值就是估愛情:越簡單越正確

[編輯]第三法則:「市場先生」原則
在別人恐懼時貪婪,在別人貪婪時恐懼

市場中的價值規律:短期經常無效但長期趨於有效。

巴菲特對美國股市價格波動的實證研究(1964-1998)

市場中的《阿甘正傳》

行為金融學研究中發現證券市場投資者經常犯的六大愚蠢錯誤:

市場中的孫子兵法:利用市場而不是被市場利用。

[編輯]第四法則:安全邊際原則
安全邊際就是「買保險」:保險越多,虧損的可能性越小。

安全邊際就是「猛砍價」:買價越低,盈利可能性越大。

安全邊際就是「釣大魚」:人越少,釣大魚的可能性越高。

[編輯]第五法則:集中投資原則
集中投資就是一夫一妻制:最優秀、最了解、最小風險。

衡量公司股票投資風險的五種因素:

集中投資就是計劃生育:股票越少,組合業績越好。

集中投資就是賭博:當贏的概率高時下大賭注。

[編輯]第六法則:長期持有原則
長期持有就是龜兔賽跑:長期內復利可以戰勝一切。

長期持有就是海誓山盟:與喜歡的公司終生相伴。

長期持有就是白頭偕老:專情比多情幸福10000倍。

美國經濟學家馬考維茨(Markowitz)1952年首次提出投資組合理論(Portfolio Theory),並進行了系統、深入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他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該理論包含兩個重要內容: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和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模型。

在發達的證券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早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並且被廣泛應用於組合選擇和資產配置。但是,我國的證券理論界和實務界對於該理論是否適合於我國股票市場一直存有較大爭議。

從狹義的角度來說,投資組合是規定了投資比例的一攬子有價證券,當然,單只證券也可以當作特殊的投資組合。本文討論的投資組合限於由股票和無風險資產構成的投資組合。

人們進行投資,本質上是在不確定性的收益和風險中進行選擇。投資組合理論用均值—方差來刻畫這兩個關鍵因素。所謂均值,是指投資組合的期望收益率,它是單只證券的期望收益率的加權平均,權重為相應的投資比例。當然,股票的收益包括分紅派息和資本增值兩部分。所謂方差,是指投資組合的收益率的方差。我們把收益率的標准差稱為波動率,它刻畫了投資組合的風險。

人們在證券投資決策中應該怎樣選擇收益和風險的組合呢?這正是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的中心問題。投資組合理論研究「理性投資者」如何選擇優化投資組合。所謂理性投資者,是指這樣的投資者:他們在給定期望風險水平下對期望收益進行最大化,或者在給定期望收益水平下對期望風險進行最小化。

因此把上述優化投資組合在以波動率為橫坐標,收益率為縱坐標的二維平面中描繪出來,形成一條曲線。這條曲線上有一個點,其波動率最低,稱之為最小方差點(英文縮寫是MVP)。這條曲線在最小方差點以上的部分就是著名的(馬考維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對應的投資組合稱為有效投資組合。投資組合有效邊界一條單調遞增的凹曲線。

如果投資范圍中不包含無風險資產(無風險資產的波動率為零),曲線AMB是一條典型的有效邊界。A點對應於投資范圍中收益率最高的證券。

如果在投資范圍中加入無風險資產,那麼投資組合有效邊界是曲線AMC。C點表示無風險資產,線段CM是曲線AMB的切線,M是切點。M點對應的投資組合被稱為「市場組合」。

如果市場允許賣空,那麼AMB是二次曲線;如果限制賣空,那麼AMB是分段二次曲線。在實際應用中,限制賣空的投資組合有效邊界要比允許賣空的情形復雜得多,計算量也要大得多。

在波動率-收益率二維平面上,任意一個投資組合要麼落在有效邊界上,要麼處於有效邊界之下。因此,有效邊界包含了全部(帕雷托)最優投資組合,理性投資者只需在有效邊界上選擇投資組合。

[編輯]現代投資理論的產生與發展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主要由投資組合理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APT模型、有效市場理論以及行為金融理論等部分組成。它們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過去主要依賴基本分析的傳統投資管理實踐,使現代投資管理日益朝著系統化、科學化、組合化的方向發展。

1952年3月,美國經濟學哈里·馬考威茨發表了《證券組合選擇》的論文,作為現代證券組合管理理論的開端。馬克威茨對風險和收益進行了量化,建立的是均值方差模型,提出了確定最佳資產組合的基本模型。由於這一方法要求計算所有資產的協方差矩陣,嚴重製約了其在實踐中的應用。

1963年,威廉·夏普提出了可以對協方差矩陣加以簡化估計的單因素模型,極大地推動了投資組合理論的實際應用。

20世紀60年代,夏普、林特和莫森分別於1964、1965和1966年提出了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該模型不僅提供了評價收益一風險相互轉換特徵的可運作框架,也為投資組合分析、基金績效評價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1976年,針對CAPM模型所存在的不可檢驗性的缺陷,羅斯提出了一種替代性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即APT模型。該模型直接導致了多指數投資組合分析方法在投資實踐上的廣泛應用。

[編輯]投資組合的思想
1、傳統投資組合的思想——Native Diversification

(1)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一個籃子裡面,否則「傾巢無完卵」。

(2)組合中資產數量越多,分散風險越大。

2、現代投資組合的思想——Optimal Portfolio

(1)最優投資比例:組合的風險與組合中資產的收益之間的關系有關。在一定條件下,存一組在使得組合風險最小的投資比例。

(2)最優組合規模:隨著組合中資產種數增加,組合的風險下降,但是組合管理的成本提高。當組合中資產的種數達到一定數量後,風險無法繼續下降。

3、現代投資理論主要貢獻者(Pioneers):

貢獻者 簡介 主要貢獻 代表作(Classic Papers)
托賓(James Tobin) 198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哈佛博士,耶魯教授。 流動性偏好、托賓比率分析、分離定理。 「Liquidity Preference as Behavior toward Risk,」 RES,1958.
馬考維茨(Harry Markowitz)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在蘭德工作。 投資組合優化計算、有效疆界。 「Portfolio Selection,」,JOF,1952.
夏普(William Sharp) 199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曾在蘭德工作,UCLA博士,華盛頓大學、斯丹福大學教授。 CAPM 「Capital Asset Pricing: A Theory of Market Equilibrium Under Condition of Risk,」 JOF, 1964.
林特勒(John Lintner)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 CAPM 「The Valuation of Risk Assets & Selection of Risky Investments in Stock Portfolio & Capital Budget,」 RE&S, 1965.

[編輯]投資組合的基本理論
馬考維茨經過大量觀察和分析,他認為若在具有相同回報率的兩個證券之間進行選擇的話,任何投資者都會選擇風險小的。這同時也表明投資者若要追求高回報必定要承擔高風險。同樣,出於迴避風險的原因,投資者通常持有多樣化投資組合。馬考維茨從對回報和風險的定量出發,系統地研究了投資組合的特性,從數學上解釋了投資者的避險行為,並提出了投資組合的優化方法。

一個投資組合是由組成的各證券及其權重所確定。因此,投資組合的期望回報率是其成分證券期望回報率的加權平均。除了確定期望回報率外,估計出投資組合相應的風險也是很重要的。投資組合的風險是由其回報率的標准方差來定義的。這些統計量是描述回報率圍繞其平均值變化的程度,如果變化劇烈則表明回報率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即風險較大。

從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中可以看到投資組合的方差與各成分證券的方差、權重以及成分證券間的協方差有關,而協方差與任意兩證券的相關系數成正比。相關系數越小,其協方差就越小,投資組合的總體風險也就越小。因此,選擇不相關的證券應是構建投資組合的目標。另外,由投資組合方差的數學展開式可以得出:增加證券可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基於迴避風險的假設,馬考維茨建立了一個投資組合的分析模型,其要點為:

(1)投資組合的兩個相關特徵是期望回報率及其方差。

(2)投資將選擇在給定風險水平下期望回報率最大的投資組合,或在給定期望回報率水平下風險最低的投資組合。

(3)對每種證券的期望回報率、方差和與其他證券的協方差進行估計和挑選,並進行數學規劃(mathematicalprogramming),以確定各證券在投資者資金中的比重。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的應用
投資組合理論為有效投資組合的構建和投資組合的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礎和一整套分析體系,其對現代投資管理實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馬考威茨首次對風險和收益這兩個投資管理中的基礎性概念進行了准確的定義,從此,同時考慮風險和收益就作為描述合理投資目標缺一不可的兩個要件(參數)。

在馬考威茨之前,投資顧問和基金經理盡管也會顧及風險因素,但由於不能對風險加以有效的衡量,也就只能將注意力放在投資的收益方面。馬考威茨用投資回報的期望值(均值)表示投資收益(率),用方差(或標准差)表示收益的風險,解決了對資產的風險衡量問題,並認為典型的投資者是風險迴避者,他們在追求高預 期收益的同時會盡量迴避風險。據此馬考威茨提供了以均值一方差分析為基礎的最大化效用的一整套組合投資理論。

2.投資組合理論關於分散投資的合理性的闡述為基金管理業的存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在馬考威茨之前,盡管人們很早就對分散投資能夠降低風險有一定的認識,但從未在理論上形成系統化的認識。

投資組合的方差公式說明投資組合的方差並不是組合中各個證券方差的簡單線性組合,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證券之間的相關關系。單個證券本身的收益和標准 差指標對投資者可能並不具有吸引力,但如果它與投資組合中的證券相關性小甚至是負相關,它就會被納入組合。當組合中的證券數量較多時,投資組合的方差的大 小在很大程度上更多地取決於證券之間的協方差,單個證券的方差則會居於次要地位。因此投資組合的方差公式對分散投資的合理性不但提供了理論上的解釋,而且 提供了有效分散投資的實際指引。

3.馬考威茨提出的「有效投資組合」的概念,使基金經理從過去一直關注於對單個證券的分析轉向了對構建有效投資組合的重視。

自50年代初,馬考威茨發表其著名的論文以來,投資管理已從過去專注於選股轉為對分散投資和組合中資產之間的相互關繫上來。事實上投資組合理論已將投資管理的概念擴展為組合管理。從而也就使投資管理的實踐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4.馬考威茨的投資組合理論已被廣泛應用到了投資組合中各主要資產類型的最優配置的活動中,並被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在應用上的問題
馬考威茨的投資組合理論不但為分散投資提供了理論依據,而且也為如何進行有效的分散投資提供了分析框架。但在實際運用中,馬考威茨模型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和困難:

1.馬考威茨模型所需要的基本輸入包括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方差和兩兩證券之間的協方差。當證券的數量較多時,基本輸入所要求的估計量非常大,從而也就使得馬考威茨的運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馬考威茨模型目前主要被用在資產配置的最優決策上。

2.數據誤差帶來的解的不可靠性。馬考威茨模型需要將證券的期望收益率、期望的標准差和證券之間的期望相關系數作為已知數據作為基本輸入。如果這些數據 沒有估計誤差,馬考威茨模型就能夠保證得到有效的證券組合。但由於期望數據是未知的,需要進行統計估計,因此這些數據就不會沒有誤差。這種由於統計估計而帶來的數據輸入方面的不準確性會使一些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過高而使另一些資產類別的投資比例過低。

3.解的不穩定性。馬考威茨模型的另一個應用問題是輸人數據的微小改變會導致資產權重的很大變化。解的不穩定性限制了馬考威茨模型在實際制定資產配置政策方面的應用。如果基於季度對輸人數據進行重新估計,用馬考威茨模型就會得到新的資產權重的解,新的資產權重與上一季度的權重差異可能很大。這意味著必須對資產組合進行較大的調整,而頻繁的調整會使人們對馬考威茨模型產生不信任感。

4.重新配置的高成本。資產比例的調整會造成不必要的交易成本的上升。資產比例的調整會帶來很多不利的影響,因此正確的政策可能是維持現狀而不是最優化。

[編輯]投資組合理論在我國證券市場的應用
今天,在我國股票市場運用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決策分析至少具有兩個方面的意義:

一是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的核心思想是利用不同證券收益的相關性分散風險。

我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在投資決策中主要應用技術分析面和基本面進行分析,而這兩種分析方法都是注重單只證券,基本上忽略了證券收益的相關性;

二是在我國股票市場中,馬科維茨投資組合理論可以用來穩定地戰勝市場。

通過研究發現,市場綜合指數較大幅度地偏離了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在此條件下,利用投資組合有效邊界完全可以穩定地戰勝市場。

等等很多,說不完的。

⑥ 大家知道股票理論有多少種,主要是主流理論

很多種 ·理論常識
道氏股價波動理論 波浪理論
成長周期理論 股票價值理論
信心理論 隨機漫步理論
亞當理論 黃金分割率理論
相反理論 證券市場分析論
1.技術分析的含義
所謂股價的技術分析,是相對於基本分析而言的。正如上一部分所述,基本分析法著重於對一般經濟情況以及各個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行業動態等因素進行分析,以此來研究股票的價值,衡量股價的高低。而技術分析則是透過圖表或技術指標的記錄,研究市場過去及現在的行為反應,以推測未來價格的變動趨勢。其依據的技術指標的主要內容是由股價、成交量或漲跌指數等數據計算而得的,我們也由此可知——技術分析只關心證券市場本身的變化,而不考慮會對其產生某種影響的經濟方面、政治方面的等各種外部的因素。

基本分析的目的是為了判斷股票現行股價的價位是否合理並描繪出它長遠的發展空間,而技術分析主要是預測短期內股價漲跌的趨勢。通過基本分析我們可以了解應購買何種股票,而技術分析則讓我們把握具體購買的時機。在時間上,技術分析法注重短期分析,在預測舊趨勢結束和新趨勢開始方面優於基本分析法,但在預測較長期趨勢方面則不如後者。大多數成功的股票投資者都是把兩種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加以運用,他們用基本分析法估計較長期趨勢,而用技術分析法判斷短期走勢和確定買賣的時機。

股價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都認為股價是由供求關系所決定。基本分析主要是根據對影響供需關系種種因素的分析來預測股價走勢,而技術分析則是根據股價本身的變化來預測股價走勢。技術分析的基本觀點是:所有股票的實際供需量及其背後起引導作用的種種因素,包括股票市場上每個人對未來的希望、擔心、恐懼等等,都集中反映在股票的價格和交易量上。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是空中樓閣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於1936年提出的,該理論完全拋開股票的內在價值,強調心理構造出來的空中樓閣。投資者之所以要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某種股票,是因為他相信有人將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購買這種股票。至於股價的高低,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存在更大的「笨蛋」願以更高的價格向你購買。精明的投資者無須去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他所須做的只是搶在最大的「笨蛋」之前成交,即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前買進股票,而在股價達到最高點之後將其賣出。

2.道氏股價波動理論
根據道氏理論,股票價格運動有三種趨勢,其中最主要的是股票的基本趨勢,即股價廣泛或全面性上升或下降的變動情形。這種變動持續的時間通常為一年或一年以上,股價總升(降)的幅度超過20%。對投資者來說,基本趨勢持續上升就形成了多頭市場,持續下降就形成了空頭市場。

股價運動的第二種趨勢稱為股價的次級趨勢。因為次級趨勢經常與基本趨勢的運動方向相反,並對其產生一定的牽製作用,因而也稱為股價的修正趨勢。這種趨勢持續的時間從3周至數月不等,其股價上升或下降的幅度一般為股價基本趨勢的1/3或2/3。股價運動的第三種趨勢稱為短期趨勢,反映了股價在幾天之內的變動情況。修正趨勢通常由3個或3個以上的短期趨勢所組成。

在三種趨勢中,長期投資者最關心的是股價的基本趨勢,其目的是想盡可能地在多頭市場上買入股票,而在空頭市場形成前及時地賣出股票。投機者則對股價的修正趨勢比較感興趣。他們的目的是想從中獲取短期的利潤。短期趨勢的重要性較小,且易受人為操縱,因而不便作為趨勢分析的對象。人們一般無法操縱股價的基本趨勢和修正趨勢,只有國家的財政部門才有可能進行有限的調節……[詳細]

3.波浪理論
波浪理論是技術分析大師 R·E·艾略特(R·E·Elliot)所發明的一種價格趨勢分析工具,它是一套完全靠而觀察得來的規律,可用以分析股市指數、價格的走勢,它也是世界股市分析上運用最多,而又最難於了解和精通的分析工具。

艾略特認為,不管是股票還是商品價格的波動,都與大自然的潮汐,波浪一樣,一浪跟著一波,周而復始,具有相當程度的規律性,展現出周期循環的特點,任何波動均有跡有循。因此,投資者可以根據這些規律性的波動預測價格未來的走勢,在買賣策略上實施適用。

波浪理論的四個基本特點

(1)股價指數的上升和下跌將會交替進行;

(2)推動浪和調整浪是價格波動兩個最基本型態,而推動浪(即與大市走向一致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個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來表示,調整浪也可以劃分成三個小浪,通常用A浪、B浪、C浪表示。

(3)在上述八個波浪(五上三落)完畢之後,一個循環即告完成,走勢將進入下一個八波浪循環;

(4)時間的長短不會改變波浪的形態,因為市場仍會依照其基本型態發展。波浪可以拉長,也可以縮細,但其基本型態永恆不變……[詳細]

4.股市發展階段與成長周期理論
證券市場發展的道路不完全一樣,但一般都要經歷5個階段。

休眠階段:此階段了解證券市場的人並不多,股票公開上市的公司也少,但過了很長一段時間,投資者發現,即便不算潛在的資本增值,獲得的股利都超過其它投資形式得到的收益,於是他們就買進股票,但開始還是小心謹慎。

操縱階段:一些證券經紀商和交易商發現,由於股票不多,流動性有限,只要買進一小部分股票就能哄抬價格。只要價格持續高漲,就會吸引其他人購買,這時操縱者拋售股票就能獲取暴利。因此,他們開始哄壓市價,操縱市場,獲取暴利。

投資階段:有些人通過買賣股票得到了大量的資本增值,不管已經實現了的或還只是帳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都會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投機行列,投機階段就開始了,股票價格大大超過實際的價值,交易量扶搖直上。新發行的股票往往被超額急購,吸引了許多公司都來發行股票,原來惜售的持股者也出售股票以獲利,於是擴大了上市股票的供應。

崩潰階段:到一定時機,用來投機的資金來源會枯竭,認購新發的股票越來越少,而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頭腦靜下來,開始認識到股票的價格被抬得太高了,與本來的價值脫節得太厲害。這時只要外界一有風吹草動,股價就會動搖,然後價格開始下降。

成熟階段:在股市下跌之後,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使公眾對股票市場重新恢復信心。這個時間的長短視價格跌落的幅度,購買新股票的刺激,機構投資者的行為等因素而定。跌市使有這些人虧了大本。他們只留著作長期投資,寄望於將來價格的回升,一些私人投資者變得謹慎了,一些沒有經歷過崩潰階段的新的投資者加入進來,機構投資者的隊伍也擴大了,這樣成熟階段就開始了這里股票供應增加,流動性更大,投資者更有經驗,交易量更穩定,雖然股票價格還是會波動,但不像以前那樣激烈了,而是隨著經濟和企業的發展上下波動……[詳細]

5.信心理論
信心股價理論,是基於市場心態的觀點去分析股價。由於傳統股價理論,過於機械性地重視影響公司盈餘,而並不能解釋在多變的股市中股價漲跌的全盤因素。尤其當一些突發性因素導致股價應漲不漲,反而下跌,或應跌不跌,反而上升,此種現象,更使傳統的股價理論變得矛盾。因此信心股價理論,強調股票市場由心理或信心因素影響股價。

根據信心理論,促成市場股價變動的因素,是市場對於未來的股票價格、公司盈利與股票投放比率等條件,所產生信心的強弱。投資者若對於股市基本情況樂觀,信心越強,就必然以買入股票來表現其心態,股價因而上升,倘若資金本身過於樂觀時,可能漠視股票超越了合理正常價格水平,而盲目大量買入,使股票價格上漲至不合情理的價位水平。相反,投資人士若對股票市場基本情況表示悲觀時,信心轉低落,將拋出手中股票,股價因此而下跌,倘若投資人士心理過度悲觀,以致不顧正常股票價格、公司盈餘與股息水平而大量拋售股票,則可導致股票價格被拋低至不合理水平。就因為投資人信心的強弱,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情況,有時甚至與上市公司營運狀況,以及獲利能力等基本因素完全脫節,使股價狂升暴跌原因就在這里。

信心股價理論,以市場心理為基礎,來解釋市場股價的變動,並完全依靠公司財務的上的資料,故此理論可以彌補傳統股價理論的缺點,對股市的反常現象,提出合理的解釋。譬如經濟狀況良好,股價卻疲弱,或者經濟情況欠佳而股價反而上升的原因,如果這個理論是對的話,投資的策略就是研究市場心態,是悲觀還是樂觀,而順應市勢去做,必可獲利。

但信心股價理論亦有其缺點。嚴重的弱點,因於股票市場的群眾信心很難衡量,常使分析股票市場動態的人士感到困惑,因此仍有不少投資人士信任傳統股價理論,可是在很多情況下,傳統股價學說,又被證明失敗。

比較上述的兩種股價理論,傳統股價理論過於重視公司的運作情況和經營獲利能力,忽視其他影響股價的眾多外在因素,自然有所缺失。信心股價理論則又過於重視影響股價的各種短期外來因素,而忽略公司本質的優劣。

6.股票價值理論
最初提出股票的價格與價值分離的是美國的帕拉特(S·S·Pratt),他在1903年出版的《華爾街的動態》(The mork of wall street,1903)一書中,提出股票價值的經濟本質在於股息請示權其影響因素中,諸如:股息企業收益、經營者素質以及企業收益能力,其中以前者最為重要,其他的重要因素均屬影響股息的間接因素。帕拉特認為,在理論上股票價格與真實價值是一致的,但實際上兩者差異頗大。但他認為兩者差異的現象並不限於股票,其他財產也有這種情形,只是股票比較特殊而已。因為就價格的形成而言,是由供需因素來決定,不見得就會與真實價值完全一致。而且,除了形成股票價格的主要決定因素真實價值之外,仍有許多其他的影響因素,諸如:這種好壞消息、證券市場結構、「股市人氣」、投資氣氛等,加上絕大多數對上市公司的生產事業外行的投資人結合成的各種判斷,帕氏雖然強調證券市場的分析,但其理論尚缺乏「嚴謹性」,不明確之處頗多。

其後,哈布納(S·S·Hebner) 在《證券市場》(The Stock Market,1934) 一書將帕氏的論點加以補充,哈布納以股票價值和價格的關系作為投資的指針,而且利用財務分析來把握股票價值,並強調股票標價格和市場因素與金融的關系,他認為「股票價格傾向與其本質的價值一致」,就長期的股價變化因素而言,與其本質的價值有關的即為長期預期收益與資本還原率。他認為,「就長期來看,股票價格的變化,主要是依存於財產價值的變化。」此外,哈布納還致力於證券分析與證券市場分析的結合。

賀斯物在《股票交易》(The Stack Exchange)一書中, 則站在證券市場分析的立場,除了區別股票的價值與價格之外,再進一步確認股票的本質價值在於股息,強調股票價格與一般商品價格的根本區別點在於股票價值與市場操作有所歧異。

與帕拉特同時代的莫迪(J·Moody) 在《華爾街投資的藝術》( The Art Of Wall Street Investing,1906)一書中,則認為普通股的權利重點不僅僅是領取股利權利而已,還要看「發行公司負擔其支出,諸如:公司債息、董事、監事酬勞、利息支出之後的可分配於股息之純收益之多少的大小來看。因為,大部分上市股票有限公司的收益情況變動幅度大,有時候扣除其他費用之後,企業收益變成虧損的情形也頗為常見。因此,對於普通股的議決權(參加經營權)與公司資產價值的的評價,需要加上「投機性」因素。

莫迪更強調上市公司產業別「質」的考慮,當時的兩大產業--鐵路與工業股票之中,前者富有安定性、發展性,後者具有較大的投機性。即使兩者收益一致,價格也會有所差別。因此,莫迪的著作中更進一步強調了資本還原率和風險因素對股票市場價格的影響。

探討股票價值本質的,還有戴斯(D·A·Dace)和埃特曼(W·J·Eiteman)兩人。他倆合著了《股票市場》(Stock Market,1952)一書。在該書中,作者從歷史, 法律的觀點來探討股份有限公司制度,從法律上規定股東的權利來把握股票本質。他們指出,股東有三個基本權利:(1)參加公司的經營決策權;(2)剩餘財產分配權;(3)股利請求權。但是由於現代證券流通市場的發達,中小股東越來越多,大部分的股東都沒有參與企業經營的打算,而且以分配剩餘財產目的才購買股票的已絕無僅有。從而,購買股票的目的於領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決於企業收益,因此,作者認為,「投資人購買股票之際,實際上是買進企業現在和將來收益的請求權」。

7.亞當理論
從19世紀重視投機性的證券市場分析後,進入20世紀,證券分析家逐漸提出了理論上的體系。 首先是柯丁雷(W·G·Cordinly)在《證券交易入門》(Guide To The Stock Exchang,1907)一書中,提出「股票價格由供需規律來決定」的觀點。為了深入探討「供需規律和供求關系的變動」,必須重視社會大眾的意見。但他的著作的理論基礎仍然不夠,缺乏精確性。哥羅丁斯基(J·Grodinsky)在《投資學》(Investment.1953)一書中,從另一個角度對證券市場進行了分析。他從研究供需因此來預測股價,並具體指出了兩種途徑。

第一種途徑是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從這些關系的變化來預測股價的波動,此種方法就是現在通稱的「基本分析」(Fundamental Analysis)。 另一種方法不重視股價與其他經濟現象的關系,而僅股票市場內部的技術性因素的各種現象來預測股價。此即為現在通稱「技術分析」(Technical Analysis)。 前者考慮諸如:(1)股票利率與股價關系;(2)比較股息利殖率與債券利殖率來判斷市場狀況:(3)股價與利率的關系:(4)經濟成長,景氣與股價波動之關系。後者則考慮諸如:(1)證券市場內部投機因素之分析;(2)觀察過去股價趨勢推測未來股價動向,主要採用各種曲線圖;(3)觀察社會大眾的投資動向;(4)檢討股票交易量值與股價關系等等。

孟德爾(Mindell,J.)在《股票市場》(The Stock Market,1948)一書中,則認為股價的變動不僅僅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事實上。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不但多,而且復雜,分析各種因素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方向頗為困難。所以孟德爾列述以下各主要影響因素:(1)利率;(2)企業收益;(3)景氣活動;(4)股票市場動態;(5)貨幣政策情況:(6)價格總水平的變動情況;(7)大眾投資者的市場心理;(8)政治的影響;(9)天災人禍的發生;(10)經濟情況狀態;(11)人口變動等等……[詳細]

8.隨機漫步理論
一切圖表走勢派的存在價值,都是基於一個假設,就是股票、外匯、黃金、債券等。所有投資都會受到經濟、政治、社會因素影響,而這些因素會像歷史一樣不斷重演。譬如經濟如果由大蕭條復甦過來,物業價格、股市、黃金等都會一路上漲。升完會有跌,但跌完又會再升得更高。即使短線而言,支配一切投資價值規律都離不開上述所說因素,只要投資人士能夠預測哪一些因素支配著價格,他們就可以預知未來走勢。在股票而言,圖表趨勢、成交量、價位等反映了投資人士的心態趨向。這種心態去向構成原因,否認他們的收入、年齡、對消息了解、接受消化程度、信心熱熾,全部都由股價和成交反映出來。根據圖表就可以預知未來股價走勢。不過,隨機漫步理論卻反對這種說法,意見相反。

隨機漫步理論指出,股票市場內有成千上萬的精明人士,並非全部都是愚昧的人。每一個人都懂得分析,而且資料流入市場全部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可以知道,並無甚麼秘密可言。既然你也知,我也知,股票現在的價格就已經反映了供求關系。或者本身價值不會太遠。所謂內在價值的衡量方法就是看每股資產值、市盈率、派息率等基本因素來決定。這些因素亦非什麼大秘密。每一個人打開報章或雜志都可以找到這些資料。如果一隻股票資產值十元,斷不會在市場變到值一百元或者一元。市場不會有人出一百元買入這只股票或以一元沽出。現時股票的市價根本已經代表了千萬醒目人士的看法,構成了一個合理價位。市價會圍繞著內在價值而上下波動,這些波動卻是隨意而沒有任何軌跡可尋……[詳細]

9.相反理論
相反理論的基本要點是投資買賣決定全部基於群眾的行為。它指出不論股市及期貨市場,當所有人都看好時,就是牛市開始到頂。當人人看淡時,熊市已經見底。只要你和群眾意見相反的話,致富機會永遠存在。

(1)相反理論並非只是大部分人看好,我們就要看淡,或大眾看淡時我們便要看好。相反理論會考慮這些看好看淡比例的趨勢,這是一個動概念。

(2)相反理論並不是說大眾一定是錯的。群眾通常都在主要趨勢上看得對。大部分人看好,市勢會因這些看好情緒變成實質購買力而上升。這個現象有可能維持很久。直至到所有人看好情緒趨於一致時,市勢社會發生質的變化——供求的失衡培利爾( Humphrey·Neil)說過:當每一個人都有相同想法時,每一個人都錯。

(3)相反理論從實際市場研究中,發現賺大錢的人只佔5%,95%都是輸家。要做贏家只可以和群眾思想路線相背,切不可以同流……[詳細]

10.黃金分割率理論
在股價預測中,根據該兩組黃金比有兩種黃金分割分析方法。

第一種方法:以股價近期走勢中重要的峰位或底位,即重要的高點或低點為計算測量未來走勢的基礎,當股價上漲時,以底位股價為基數,跌幅在達到某一黃金比時較可能受到支撐。當行情接近尾聲,股價發生急升或急跌後,其漲跌幅達到某一重要黃金比時,則可能發生轉勢。第二種方法:行情發生轉勢後,無論是止跌轉升的反轉抑或止升轉跌的反轉,以近期走勢中重要的峰位和底位之間的漲額作為計量的基數,將原漲跌幅按0.191、0.382、0.5、0.618、0.809分割為五個黃金點。股價在後轉後的走勢將有可能在這些黃金點上遇到暫時的阻力或支撐……[詳細]

11.技術分析的操作原則
由技術分析定義得知,其主要內容有圖表解析與技術指標兩大類。事實上早期的技術分析只是單純的圖表解析,亦即透過市場行為所構成的圖表型態,來推測未來的股價變動趨勢。但因這種方法在實際運用上,易受個人主觀意識影響,而有不同的判斷。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戲稱圖表解析是一項藝術工作,九個人可能產生十種結論的原因。為減少圖表判斷的主觀性,市場逐漸發展一些可運用數據計算的方式,來輔助個人對圖形型態的知覺與辨認,使分析更具客觀性。

從事技術分析時,有下述11項基本操作原則可供遵循……[詳細]

閱讀全文

與五大股票投資理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冠農股份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746
股票軟體是常識 瀏覽:514
中小股票投資者開戶 瀏覽:664
股票開戶金額 瀏覽:854
603259介紹股票怎麼開戶 瀏覽:218
股票買與賣是等量 瀏覽:749
中科三環股票深度分析 瀏覽:307
星期日可以股票開戶嗎 瀏覽:616
炒股集資反特徵 瀏覽:19
蠡湖股份股票分析報告 瀏覽:539
舌自心念什麼 瀏覽:986
通達信未交易股票函數 瀏覽:815
買一買十大單股票 瀏覽:386
恆天汽車 瀏覽:744
股票需求分析報告 瀏覽:373
深圳鹽田股票配資公司 瀏覽:682
醫葯類股票基金收益 瀏覽:459
股票小工具手機版 瀏覽:966
奴欲 瀏覽:818
技術分析炒股可以賺到錢嗎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