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利基控股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本公司是於百慕達注冊成立之獲豁免有限公司,其股份於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上市。前稱為海裕國際控股有限公司,於2000年9月28日更名為I-China Holdings Limited,後於2004年7月23日更名為利基控股有限公司。
⑵ 有沒有人知道香港利基控股這個公司怎麼樣啊
不知道具體情況,和香港公司合作的話,首先要注意看具體的辦公地點和香港辦公地點,沒有一定規模的話,都需要注意
⑶ 湛江市利基廣告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注冊號:****所在地:廣東省注冊資本:50萬人民幣元法定代表:林文育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登記狀態:存續登記機關:湛江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冊地址:湛江市東海島民安鎮民安圩安寧路南6號辦公樓第一、二層辦公室
法定代表人:龍海燕
成立時間:2013-06-14
注冊資本:2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800000081542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湛江開發區海濱大道中128號湛江萬達廣場4、18號樓2507號辦公室
⑷ 賺錢股票怎麼選
一、公司名字聽起來枯燥乏味,甚至聽起來很可笑則更好
完美的股票應該屬於完美的公司,而完美的公司經營的必定是很簡單的業務,這種很簡單的業務應該有一個聽起來枯燥乏味的名字。
深交所明確規定,上市公司應根據實際經營業務情況審慎對公司名稱進行變更,不得隨意變更。變更後的公司名稱應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不得利用變更名稱影響公司股價、誤導投資者。因此,從公司名稱這個角度選股的話,其實應該是選擇那些看一眼就知道公司的主營業務是什麼、有哪些產品或服務等公司名稱,比如「老闆電器」「同仁堂」等等。
二、公司業務枯燥乏味
如果一家公司盈利水平很高,資產負債表穩健,從事的業務枯燥乏味,那麼你就有充分的時間來以較低的價格買入該公司的股票,那麼當他變成投資者爭相追捧的投資對象並且價格又被高估時,你就可以把它轉手賣給那些喜歡追風的投資者們。
三、公司業務令人厭惡
當一家公司的業務讓人聳肩表示懷疑和蔑視,令人作嘔或者惡心的避之唯恐不及,那這家公司需要我們深入的去研究一下。
我們可以統計一下券商研究報告在每個行業或板塊的分布情況,新材料、新科技、雄安新區,這些概念應該是近期券商研究報告最集中的板塊。而處於夕陽行業、持續虧損(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是這么認為)的鋼鐵、煤炭、造紙,還有那些廚房裡用的油鹽醬醋等等,除了行業研究員定期要出行業研究報告外,很少有專門去研究的。而當這些行業的公司盈利能力出現大幅度提升,股價從低迷狀態走出來甚至已經有了一定漲幅後,研究員們才開始關注,他們的關注又進一步推升了股價。
四、公司從母公司分拆出來
公司的分公司或部分業務分拆上市變成獨立自由的經濟實體,經常會給投資者帶來回報經管人的投資機會。大型的母公司不願意看到分拆上市的子公司陷入困境,因為這樣可能會對這家子公司產生非常不利的公眾影響,反過來又會使得母公司受到不利的影響。
五、機構沒有持股,分析師不追蹤
如果你找到一隻機構持股很少甚至沒有持股的股票,你就找到了一隻有可能賺大錢的潛力股。如果你找到一家公司,既沒有一個股票分析師拜訪過,也沒有一個股票分析師說自己十分了解這家公司,你賺錢的機會就又大了一倍。同時,對於那些曾經風光無限而後來又被專業人士打入冷宮的股票,例如股價跌入低谷時被機構投資者拋售的股票,也是值得我們去重點關注的。
其實股價上漲,取決於兩個因素,一個是公司盈利,一個是資金推動。對於機構沒有持股、分析師不追蹤的公司,如果盈利可以持續增長,那麼受到市場資金關注是遲早的事情,而在市場資金關注後逐步流入會進一步推升股價。
六、公司被謠言包圍:據傳與有毒垃圾或黑手黨有關
被謠言包圍的公司,股價往往會有較大的下跌,原因很簡單:新的投資者不願意進場,老的「散戶」股東受謠言影響離場意願增強。這個時候往往是好的淘金機會。
七、公司業務讓人感到有些壓抑
那些讓人覺得壓抑的業務,不僅研究員不願意去深入的研究,甚至整個行業的競爭都會較那些「高大上」的業務要更少,而這些「壓抑」的行業,毛利率卻高的嚇人。殯葬服務的毛利率高達80%,遠遠超過了大部分傳統行業。
八、公司處於一個零增長行業中
一個公司能夠在一個陷入停滯的市場不斷爭取到更大的市場份額,遠遠勝過另一個公司在一個增長迅速的市場中費盡力氣才能保證日益萎縮的市場份額。
成長性投資,投的是行業快速成長,裡面相關的公司快速成長,蛋糕越做越大,每個參與者越分越多。而低迷行業中,行業產值或者產品需求是固定的,而從事該行業的公司越來越少。
九、公司有一個利基
「一個完美的公司必須擁有一個利基」。利基市場中,那些被市場中的統治者/有絕對優勢的企業忽略的某些細分市場或者小眾市場,企業選定一個很小的產品或服務領域,集中力量進入並成為領先者,從當地市場到全國再到全球,同時建立各種壁壘,逐漸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比如,平安證券的視頻投資顧問直播)
十、人們要不斷購買公司的產品
廚房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小到不能再小的東西,我們每天都能見到的東西,往往蘊含著巨大的投資機會。恆順醋業、蓮花健康、安琪酵母、黑牛食品、維維股份、西王食品、海天味業、伊利股份、光明乳業、涪陵榨菜、貝因美、三全食品、克明面業、洽洽食品~~~~
我們如果回顧他們的歷史走勢會發現,每一隻在月線結構都是一個重心不斷上移、或維持固定斜率向上的結構。如果我們在歷次股災、大跌後買入,並長期持有的話,都會得到不菲的收益,甚至比我們買入科技股後不停的做差價來的更為豐厚。
十一、公司是高技術產品的用戶
高科技公司往往能夠受到市場資金的追捧,追捧的原因很簡單:科技創造價值!而當過多的資金追逐這些高科技產業後,會導致「量升而價跌」。
而對於那些充分利用這些高科技、高技術的公司來說,科技進步了,價格又降下來了,公司盈利自然就提升了。我們在關注高科技發展的過程中,同時關注一下受益高科技發展的相關下游企業,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十二、公司內部人士在買入自家公司的股票
從歷史數據來看,大股東增持被看作是信心的一種重要體現。增持的數量是考量其未來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那些增持數量大、且不斷增持往往表明了股東的一種態度:公司的股價確實被低估、對未來發展前景看好。
十三、公司在回購股票
股票一旦大量被公司購回,其結果必然是在外流通的股份數量減少,假設回購不影響公司的收益,那麼剩餘股票的每股收益率會上升,使每股的市價也隨之增加(1億元凈利潤/1億股=每股收益1元。1億元凈利潤/5000萬股=每股收益2元)。
免責申明:
本資訊中的信息均來源於公開資料,本公司對這些信息的准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資訊中的內容和意見僅做參考,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因依賴本報告進行投資決策而導致的財產損失平安證券不承擔法律責任。
⑸ 利基市場的利基戰略適用中國企業
在中國市場,一方面,資源是有限的,我國企業面對市場全球化時在人力、物力、財力、技術、生產、銷售、品牌、管理等營銷資源方面與跨國企業相比都差很多,多數企業剛剛進入弱冠之年,尚不具備足夠多的資源和足夠強大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在國際市場上,殘酷的競爭環境迫使企業為了生存而集中使用資源,我國企業雖無力與跨國企業正面競爭,但卻可以在跨國公司無暇顧及或一些狹小而偏好多樣的消費群體市場集中資源,以應對競爭對手的進攻,甚至可以成為中國企業稱雄一方的法寶。
利基戰略是企業由小變大的法寶。中國的眾多中小企業,通常對利基的理解僅僅是尋找市場縫隙,尋找可以賺錢的機會,而利基的中國式思維其實就是將利基戰略等同於中小企業成長戰略。仔細研究那些大的跨國企業,在其背後幾乎都有著這樣一段利基史——市場後來者們用利基策略創造了新的優勢,並最終占據了強有力的市場位置,改變了歷史格局。戴爾最初涉足個人計算機業務的時候,國際商用機器和康柏正統治著個人計算機市場,當時,所有產品還必須與IBM計算機兼容,而二十年後,IBM已經終止了其個人計算機的生產,康柏也不得不與惠普(HP)合並以求生存。而Dell卻用獨特的直銷模式統治了個人計算機市場。類似的案例數不勝數,因此,隨著市場環境的日漸成熟和穩定,我國的中小企業也完全有可能運用利基戰略打敗國內大型企業甚至是跨國企業,取而代之佔領一片天下。
大企業若要捕捉新的商機,得到更豐富的利潤,滿足成功擴張的需要,也需要選擇利基。一些跨國大型企業在這方面已經為我們做出成功的示範。寶潔公司在 2004年首批推出以9~16歲的男孩為目標客戶的一系列日化用品,這在以前是一個沒有被人注意過的空白市場。麥當勞公司與其在美國的特許加盟商合作,開設了12家以「平時青睞快餐食品、收入比較高的年輕白領」為目標客戶的麥當勞美食館吸引了很多對傳統麥當勞不感興趣的高收入層的年輕白領。我國大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較優勢,尋找或創造利基市場,用持之以恆的利基態度和不斷創新的利基手段,運用復合利基戰略成就基業長青。 市場利基的關鍵因素是專業化,通過專業化來體現集中化,可供市場利基者選擇的專業化定位有:
(1)最終用戶專業化。公司可以專門為某一類型的最終用戶提供服務。如北大方正主要通過切入日本新聞媒體客戶而將排版系統成功打進日本市場的。
(2)垂直專業化。公司可以專門為處於生產與分銷循環周期的某些垂直層次提供服務。如新疆德隆投資控股並整合的電動工具產業鏈,以低成本領先優勢在國內生產,然後收購美國電動工具分銷渠道實現市場全球化之目的。
(3)小顧客專業化。很多大公司遵循80:20法則,集中80%的精力滿足20%的重量級客戶,對盈利貢獻較低的小客戶視而不見,我們可以反其道而行之,集中100%的精力去滿足那些大公司看不上的小客戶群體。如海爾率先打入美國市場的小容量冰箱正好滿足了美國大學生的需求。
(4)特殊顧客專業化。公司可以專門向一個或幾個大客戶銷售產品。如湖南外貿嘉利公司整合國內檸檬酸生產基地,按照高標準的品質要求重點供應寶潔美國總部對檸檬酸原料的需求,成為不景氣的外貿企業中的一枝獨秀。
(5)產品或產品線專業化。公司只經營某一種產品或某一類產品線。比如在實驗設備行公司在日本經銷27個不同種類的家庭自製甜點——都是小批量生產,並且按照阿米什的配方與當地風味特點相結合來創作。
(6)加工專業化。這類公司只為訂購客戶生產特製產品。
(7)服務專業化。該公司向大眾提供一種或數種其他公司所沒有的服務。例如,一家銀行可以獨辟蹊徑,接受客戶用電話申請貸軟,並將現金交予客戶。
(8)銷售渠道專業化。這類公司只為一類銷售渠道提供服務。例如,某家軟飲料公司決定只向加油站提供一種大容量包裝的軟飲料。
創造利基機會
(1)捕捉消費者的煩惱點。營銷的關鍵在於正確確定目標顧客的需要和慾望,並且比競爭對手更有效、更有利地傳送目標顧客所期望的產品或服務,這些產品或服務是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或解決他們所面臨問題的工具。消費者的煩惱就是企業的商機。
(2)瞄準競爭對手的弱點。豐田僱用美國的調查公司對大眾汽車的用戶進行了詳盡的調查,充分掌握了對手的優劣,除了車型滿足消費者需求之外,其高效、優質的服務網打消了美國人對外國車維修困難的疑慮;暖氣設備不好、後座間小、內部裝飾差是眾多用戶對大眾車的抱怨。對手的缺點就是自己的機會,對手的缺點就是自己的目標。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豐田公司精確地勾畫出一個按人口統計和心理因素劃分的目標市場,設計出滿足美國顧客需求的美式日制小轎車。花冠車,以其外型小巧、經濟實惠、舒適平穩、維修方便的優勢終於敲開了美國市場的大門,步入成功之路。
擴大利基份額
一旦成功地切入某個利基市場,也就是說找到了市場立足點,「宜將剩勇追窮寇」,就要開始致力於擴大市場份額。讓消費者成為你的忠誠顧客,不斷地消費你的產品,或老顧客帶來新顧客,而企業可能在同一個顧客身上賺取更多的利潤。伊萊克斯中國區總裁劉小明受命於危難之間,在市場調研中發現伊萊克斯前幾年之失利在於開發出的冰箱並不能滿足中國人的消費習慣,於是在外觀功能上盡可能地迎合中國人的口味,發現一個在冰箱使用上的特殊的中國國情:中國人是將冰箱擺放在客廳甚至是卧室的。於是他調集所有伊萊克斯的研發力量,1998年,推出了系列「新靜界」冰箱。因為滿足了消費者求靜的消費需求,「新靜界」一炮打響。「其實,伊萊克斯的優勢不僅在於技術和品牌。技術的高度只是相對的,品牌的變數也很大。」伊萊克斯和劉小明都深諳化短期優勢為長期優勢的道理,「三流公司賣產品,二流公司賣服務,一流公司賣品牌,而超一流公司賣的是客戶的滿意度。客戶的滿意是一筆不在資產負債表上反應的財富。」伊萊克斯就是這樣把客戶滿意度轉化為利潤的:客戶滿意度高能擁有好口碑,可以實現重復銷售,伊萊克斯的系列產品就能在品牌的重復銷售中賺取利潤。事實上,在伊萊克斯年初的新上市的空調銷售中,有30%的消費者是伊萊克斯品牌的關聯用戶。以客戶滿意引導的重復銷售正在一步步兌現為利潤。
保護利基市場
(1)樹立差異化優勢。如果說傳統競爭的主要武器是規模經濟的話,那麼現代競爭的主要武器則為「差別優勢」。所謂「差別優勢」有二個基本含義,一是「差別」,即與競爭者不同的,有差異的地方,這突出強調了企業的個性,要求企業在產品質量、價格或者服務、促銷等一切競爭手段上選擇較少的幾項,開發具有特色的長時期利基,這是企業尋求競爭優勢,構造競爭堡壘的基礎。二是「優勢」,即不僅要與競爭者形成差別,而且還需要使這種差別成為我之競爭優勢。這要求企業所選擇的差別一定是有競爭價值、且有資源能力可以實現的。差別是體現集中的方法,而優勢是集中的目的。
(2)以技術創新構築競爭壁壘。以市場潛在需求為導向,針對國際市場目標顧客的利益關注點的變化,將技術創新緊貼市場需求,在顧客最重視的方面尋找質量改進的突破口。豐田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後受到了多方挑戰:德國大眾與豐田同屬小型車,售後服務也不比豐田差;實力雄厚的通用、福特在政府的支持下也開始了小型車的開發;兩國間的貿易摩擦,或多或少使美國公眾的自尊心受到挫傷。豐田為鞏固市場,採取了「技術創新」戰略,以新技術戰勝對手。1970年,美國政府頒布了限制汽車排放廢氣的《馬斯基法》,而豐田在此之前就把竭力開發省油和凈化技術列為自己的發展戰略,從1964年便開始了此項技術的研究。為了研製廢氣再循環裝置和催化劑轉換器,7年間投入了一千億日元的資金和一萬人的力量,僅廢氣處理系統就開發出豐田催化方式、豐田稀薄燃燒方式、豐田觸媒方式三種,並很快在「追擊者」高級轎車中安裝了這種裝置,從而在這一領域取得領先地位。同時,還與日本其他汽車廠商共同研製開發出了節約燃料25%—30%的省油車,以後又相繼開發出防止事故發生和發生事故後保證駕駛人員安全的裝置。這對受石油危機沖擊後渴望開上既經濟又安全的轎車的美國人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雨。
總之,利基戰略正成為我國企業全球化策略的選擇。
⑹ 你認為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
公司股票是否有投資價值, 可以進行如下的分析 , 重點只有兩點 , 確定真實市盈率和公司未來利潤增長情況 , 難點在第二點 。
一 、 公司估值
( 一 ) 市盈率
有很多種市盈率 , 靜態市盈率 ( 市值/去年的利潤 ) 、 動態市盈率 ( 計算公式很復雜 ) 、 市盈率TTM ( 市值/過去四個季度的利潤 ) , 我一般使用市盈率TTM , 後面所指的市盈率都指市盈率TTM 。 iFind軟體和雪球網提供的市盈率TTM數據僅供參考 , 因為不是真實市盈率 。 為了得到更加准確的市盈率TTM數據 , 根據市盈率=市值/利潤 , 需對公司市值和利潤進行一些調整 。
1 、 調節市值
1 ) 凈現金 。 凈現金=貨幣資金+其它流動資產-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長期借款-長期借款-公司債券 。 因為當你買了公司 , 不僅買了它的資產 , 同時也需要負責它的負債 。 其它流動資產一般是公司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閑置資金 。 有的公司凈現金為正 , 有的為負 , 大部分情況都為負 , 此時將市值加上凈負債 。 在計算正確的市盈率時 , 應該用市值減去凈現金 , 計算更准確的市盈率 。 這是為什麼一般不要購買借債過多的公司的股票 , 不僅在對市值做調節時對估值不利 , 借債過多也增加公司經營風險 , 使得利潤不可持續 。
2 ) 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因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的價值變動不會反映在公司利潤中 , 而是影響股東權益 , 如果公司的大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從市值中減去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
3 ) 長期股權投資 。 如果公司投資了與自己主業不相關的公司 , 因此對相同利潤的估值就不一樣 。 此時 , 可從市值中減去長期股權投資公司的估值 , 利潤中減去被投資公司產生的利潤 。
4 ) 如果應收賬款和存貨過多 , 要想想會不會貶值 。 例如應收賬款能不能收回 , 看應收賬款的年限 、 誰欠的錢 , 是否有關聯方等 。 欠款方如果是知名大型企業 , 例如國家電網 , 則不能收回的概率很小 。 存貨會不會貶值或升值 , 如一些流行服飾或者高新技術產品 , 存貨貶值過快 , 而另外一些存貨 , 如房價在上漲時的房子 , 存貨會增值 。
2 、 調節利潤
1 ) 非經營性損益 , 如果非經營性損益 ( 政府補助 、 處置流動資產 ) 過高 , 將它們從利潤中除去之後再計算市盈率 。 許多公司 , 特別是被ST或快被ST的公司會通過如政府補助 、 出售資產等一次性收入調節利潤 。 一般不要投資於每年都有大量非經營性損益 、 非經營性損益項目過多的公司 , 增加分析公司未來利潤的難度 。
2 ) 折舊 , 如果公司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 ( 主要是土地使用權 ) 的實際價值並不起變化 , 但會計上需要每年對這些資產進行折舊 , 應該將利潤加上固定資產折舊里屬於不變化的部分固定資產的折舊 , 計算更准確的市盈率 。 有的固定資產就不會貶值 。 例如房子 ( 零售行業-以自有物業經營 , 房屋出租行業 ) 、 水電站的大壩 ( 水力發電行業 ) 、 高速公路 、 港口 、 天燃氣管道 ( 燃氣供應行業 ) 、 水管 ( 供水行業 ) 、 電網 ( 供電公司 ) 等貶值非常緩慢 , 但在做會計報表時得折舊 。 有的固定資產也不如賬面上那麼值錢 , 特別是處於技術不斷被淘汰的行業 , 例如鋼鐵行業等 。 許多地方提到的自由現金流 , 是指不用於更新固定資產的現金流入 , 即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購買固定資產的支出 。
在公司虧損時不能使用市盈率 , 此時可以使用其它指標 , 如市銷率 、 市凈率 。 除非可以確定公司未來可以取得不菲的利潤 , 我一般不會購買沒有利潤的公司 。
( 二 ) 市銷率
市銷率=市值/銷售收入 , 即按銷售收入算 , 幾年可以收回投資 。 在使用市銷率時有幾點注意 : 不同行業的市銷率不一樣 。 這與公司的毛利率和凈利率相關 。 不買市銷率高同時毛利率很低的公司 。 市銷率有時也非常適用於評估周期性公司 , 因為周期性公司的利潤變化很大 , 在市盈率評估公司會有很大的困難 , 而公司的銷售收入變化程度低於利潤的變化程度 。
( 三 ) 市凈率
按凈資產 ( 賬面上公司值多少錢 ) 計算 , 幾年可以收回投資 。 如果公司的凈資產容易確定 , 市凈率也是一種很好的評價公司估值的指標 。 對於如銀行這類凈資產比較真實的公司非常管用 。 資產負債表裡的負債是實實在在的 ( 除非債權人免除債務 , 即債務重組 , 但很少發生 ) , 而資產的價值不易評估 , 因此不易確定準確的市凈率 。
二 、 確認公司未來利潤增長率
判斷未來收益的有以下幾種簡單的方法 :
1 、 以前收益的增長情況 , 特別是穩定增長型企業 。 可依據公司以前的收益增長速度以及行業的發展情況 , 公司發展情況對未來的收益增長情況進行調節 。 年利潤增長速度 、 按報告期利潤增長速度 、 單季度利潤增長速度都可以做為參考 。
2 、 分析師對公司的盈利預估 。 對於分析師的預估一般應該看的保守些 , 例如分析師說盈利增長30% , 你可以當成20% 。 你得判斷分析師說的是否有道理 , 許多分析師的報告寫的非常不好 。 許多軟體里都可以看到分析師盈利預估的平均值數據 。
3 、 年報里公司的發展規劃 。 可依據往年公司的規劃達成情況以對今年的規劃的達成情況做個預估 。
無論採用什麼方法 , 都得自己對公司未來的利潤做出判斷 , 這是投資中藝術成份最多的部分 。 為了確認公司未來的利潤增長率 , 有必要做以下工作 :
( 一 ) 了解公司提高利潤的計劃
公司前些年是否提高利潤 ( 這里指扣非利潤 ) , 是什麼原因 , 能否持續 ? 公司提高利潤的計劃/辦法是什麼 ? 公司的利潤來源於銷售商品的收入減去生產商品的成本 、 費用和稅收 。
利潤=銷售收入-成本-費用-稅收
銷售收入=產品價格*銷售產品數量
因此 , 公司一般可以通過以下途徑提高利潤 :
1 、 提高產品價格
如果公司的銷售收入增長 , 但銷售的產品數量沒有增長 , 則產品價格提高了 , 例如東阿阿膠 。 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以增加利潤的公司 , 它的產品必須要有特色 。 品牌知名度要高 , 客戶對產品價格的敏感度低 , 不會因為產品價格上升就放棄使用該產品 , 或者轉到競爭對手的產品 , 或者使用替代產品 。 產品的需求增加 , 但供給增加有限時 , 產品價格會升高 。
公司提高產品價格的基礎是什麼 ? 經濟學里有個基本原理 , 就是供需理論 , 即供給大於需求 , 產品價格下降 ; 供給小於需求 , 產品價格上升 。 因此 , 為了分析公司產品未來的價格 , 有必要從供給和需求端進行分析 。
1 ) 需求增加 , 供給增長有限 。
2 ) 需求沒有增長或增長緩慢 , 供給不斷減少 。
另外一個方面 , 得考慮公司對產品的定價權 , 有以下幾種情況 :
1 ) 公司的產品定價權不在自己手上 , 如天燃氣 、 自來水 、 電等 , 產品價格由政府或者其它廠家說了算 。
2 ) 對於同質化產品 , 公司不能把產品價格提高 , 否則產品賣不出去 , 這叫價格彈性高 。
3 ) 壟斷競爭 , 每個公司的產品都有一定特色 , 公司為了漲價 , 必須得有好的品牌和新的功能 。 品牌 、 產品高端化 。 許多零增長行業 , 指的是銷售商品的數量沒有增長 , 但是產品平均價格是不斷上升的 。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對產品質量和功能都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 相應的也更願意為喜歡的產品支付更高的價格 。 例如牛奶 、 電器等 。 這可以是產品高端化 , 因此最能產生溢價的品牌最有投資價值 , 這需要不斷投入很多營銷費用 、 研究費用 。
4 ) 壟斷 , 無論怎麼漲價都不會丟失顧客 , 如電信 、 香煙 。 還可能出現產品越貴越多人買的情況 , 如黃金 、 珠寶 。
在分析公司產品時 , 可以假設一下公司將產品價格提高20%會出現什麼情況 。 如果公司產品對消費者來說沒有區別 ( 實質性區別和感知的區別 ) , 公司的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不高 ( 品牌的建立 , 包括理念 、 宣傳 、 產品 、 服務等 ) , 消費者可以很容易買到競爭對手的產品 ( 有的公司有區域壟斷權 ) , 消費者使用競爭對手的產品帶來的麻煩很少 ( 顧客的轉換成本很低 ) , 消費者可以使用替代產品替代公司產品 ( 顧客的轉換成本很低 ) 、 競爭對手可以輕易進入市場 ( 專利 、 壟斷 ) 或增加供給等 , 則公司提價後賣出的產品數量會快速降低 。
與產品價格上漲相反的情況是產品價格不斷下降 , 許多快速發展的行業 , 如某些高科技行業 , 雖然可以賣出更多產品 , 但是隨著競爭的加劇 , 產品價格不斷下降 , 公司在每個產品上的利潤也不斷下降 。
2 、 賣出更多產品
公司為了賣出更多產品 , 是否有一些限制 。 例如 , 發電廠在建電廠時需要審批 , 上網電量需要向電網爭取指標 。 公司賣出更多產品 , 是因為行業在發展 , 還是從競爭對手那裡搶生意 ( 提升市場佔有率 ) 。 相對於競爭對手 , 公司有什麼地方做的非常好 , 品牌OR技術OR渠道OR成本 , 以保證未來可以賣更多產品 。 公司是在賣出更多的老產品還是新產品 ?
開發新產品( 在原有市場是賣出更多產品 ) : 許多公司都需要不斷開發出新產品 , 如醫葯企業需要不斷研發出新葯 , 高科技企業也需要不斷有新產品 。 可從董事會討論那裡看新產品 , 也可看公司研發支出 , 公司技術人員數量 , 公司專利數量 , 未來發展的討論 。
新建項目: 在董事會討論可以看出在建項目和計劃建設項目 , 在募集資產項目情況和非募集資金項目情況可看出 , 在新建工程可看出 。 如果在建工程過多 , 得好好關心一下在建哪些工程 , 以此可以了解公司的發展方向 。 如果有大型的在建工程快要完工 , 而行業不是處於蕭條階段 , 可以預計公司新的工程可以增加公司利潤 。
開發新市場( 產品的新用途 ) : 渠道建設 , 如渠道下沉 , 擴大到其它省份 , 開發國外市場 。 從營收收入分地區的增長情況可看出 。 銷售費用也可看出公司的渠道建設 。
公司為了生產更多的產品 , 是否需要購買固定資產 ? 公司為了生產更多產品 , 是否需要更多的投資 。 首先可以對比公司的產能和公司實際的產出 , 以確定公司為了增加產出是否需要增加投資 。 其次可以看公司的產品特徵以確定公司是否需要增加投資 。
3 、 降低成本 、 費用
降低成本: 1 ) 人工成本 。 工業自動化以節約生產人員開支 , 公司生產人員數量下降 , 成本里人工成本降低 , 單位員工生產數量增加 。 2 ) 原材料成本 。 集中采購或者招標以降低原材料價格 、 原材料價格降低 , 成本里原材料成本降低 。 3 ) 固定成本 , 同樣的固定資產 , 生產的產品數量增加可降低每個產品成本里固定成本的份額 。
降低費用: 即銷售費用 、 管理費用 、 財務費用降低 , 例如通過網路銷售以節約租金和人工成本 。 有時不是降低費用 , 只要費用的增長速度低於銷售收入的增長速度就行 。 降低貸款規模以降低財務費用 。
降低稅收 : 這個其實不用太關心 。 如營改增 、 高新技術企業 、 出口退稅等 。
無論產品價格的提高和成本 、 費用 、 稅收降低都有一定的限度 , 不可能持續下去 。 分析的重點應該放在公司如何提高收入上 。 但降低成本 、 費用可以保持企業長久的競爭優勢 , 可以保證企業以後賣出更多產品 , 特別是對於同質化產品 。
4、 不賣虧錢的產品
賣掉虧損的部門: 一些部門本不賺錢 , 就快些賣掉 , 特別是那些扭虧無望的子公司 。 從公司發展規劃里可看出 。 這個說起來簡單 , 但是許多公司就是不願放棄以前購買的與主業不相關 , 正虧損的業務 。
對於公司的發展計劃 , 在年報里可以看到 , 你可以跟蹤公司的發展情況 , 看公司的計劃執行情況以及這些執行這些計劃之後的公司盈利狀況 。
( 二 ) 保證利潤增長的計劃可以實現
1 、 公司業務
1 ) 公司生產什麼產品或者提供什麼服務 ( 特殊產品還是同質產品 ) , 日常生活中是否接觸過這樣的產品/服務 , 是否理解該產品和服務 ( 公司的業務越簡單越好 ) , 產品的最終用戶是誰 。
2 ) 公司使用什麼原材料 ( 原材料的價格變動影響公司利潤 ) , 公司的供應商 ( 不要過於依賴大的供應商 , 不要依賴大股東 , 否則利潤率會很低 ) , 使用什麼生產設備 ( 生產設備是否需要不斷更新 ) 。
3 ) 公司的客戶 ( 不要過於依賴大客戶 , 不要和大股東有生意往來 , 電網 、 石油等除外 , 因為避不開 ) , 公司產品的最終用戶 ( 終端需求降低會慢慢傳導過來 ) 。
4 ) 公司是按訂單生產還是生產後再銷售 。 這兩種運營模式決定在分析公司未來盈利時關注點不同 。 如果是按訂單生產 , 則需關注公司新獲訂單情況 、 訂單執行情況 , 了解公司的訂單完成周期 , 存貨多些更好 。 如果是生產後再銷售 , 關注公司品牌和銷售渠道 ( 是經銷 、 直銷還是大客戶銷售 ) , 存貨多則不是好事 。
如果不了解公司產品/服務 , 或者無論怎麼學習也不能了解產品/服務 , 那首先就可以放棄了 。 不建議那些熱門行業的熱門公司 , 特別是在它們估值很高的時候 。
2 、 公司財務
公司要發展 , 得需要一定的投入 , 如研發投入 、 固定資產投資 、 開發銷售渠道 、 購買原材料等 , 如果公司已經很多負債 , 則很難保證在想辦法擴大收入時能有足夠的投入 。 公司要發展 , 首先得有充足的財務實力 。
1 ) 公司有多少現金 ( 越多越好 , 但不是發行新股來的 ) , 多少有息負債 ( 越少越好 ) , 多少經營負債 ( 有息負債多是壞事 , 經營負債多是好事 ) , 有息負債與股東權益相比可看出公司的財務穩健程度 , 越穩健越好 。
2 ) 每個行業的公司的資產負債分布都有一定的特點 。 例如 , 房地產行業一般最多的資產是存貨 , 鋼鐵 、 水電 、 高速公路等行業公司最多的資產是固定資產 。 關注流動資產和固定資產的比例 , 每類資產里最多的項目是哪項 。
3 、 公司的競爭優勢
1 ) 杜邦分析 , 凈資產收益率=利潤率*總資產周轉率*權益乘數 。 詳細分析方法可見 《 財報就像一本故事書 》 。 了解公司掙錢的能力 , 如毛利率 、 利潤率 、 總資產周轉率 、 固定資產周轉率 、 凈資產收益率 。
2 ) 現金流分析 , 根據各項現金流量凈額的正負判斷公司發展前景 。 詳細分析方法見 《 一本書讀懂財報 》 。 了解公司是否有足夠的安全保障 , 足夠的發展潛力 。
3 ) 稅前利潤率 , 知道公司在什麼情況下還能生存 , 如果產品價格降低或者和競爭對手打價格戰 , 最終勝出的是誰 。
4 ) 利基的來源 : 品牌 ( 特別是大眾消費品 ) 、 專利 ( 對於葯品 、 高新技術產品等 ) 、 低成本 ( 對於沒區別的產品 , 水泥 ) 、 專營權 ( 例如水 、 電 、 氣等 ) 。
4 、 管理層和員工
管理層是否和股東的利益是一致的 , 即管理層是否有動力創造利潤 。 員工構成是否合理 , 與競爭對手相比有什麼不同 。
1 ) 管理層是否持股 , 管理層近期是否增持 , 增持價格與現在價格的比較 ( 管理層持股是好事 , 增持是好事 , 增持價格較現在高是好事 ) 。
2 ) 如果激勵管理層 , 如限制性股票計劃 、 股票期權 、 員工持股計劃 。
3 ) 公司員工總數 、 員工組成 ( 生產 、 行政 、 銷售人員所佔的比例 ) 、 員工效率 ( 擴大生產時有沒有增加員工數量 ) 。 強調研發的公司應該有更多的高學歷人才 。
4 ) 公司管理層損害股東利益的事 : 發行太多股份 、 大股東資產注入 、 過多收購不相關公司 、 給自己太高報酬 、 給自己太多期權 、 從控股股東手裡領取報酬 、 操控利潤等 。
5 、 行業
1 ) 波特的行業分析
現有競爭者 : CR4 , CR10 ( 壟斷 、 寡頭壟斷 、 不完全競爭 、 完全競爭 )
潛在進入者 : 行業壁壘 ( 規模 、 專利 、 特許 、 銷售半徑 )
客戶 : 議價能力 , 轉換成本
替代品 : 例如網路媒體發展時 , 報紙的銷售降低 , 生成報紙所需的紙以及報紙的廣告收入下降 。
供應商 : 議價能力
2 ) 公司在行業內的地位 ( 領導者 , 跟隨者 ) , 市佔率是多高 , 是否逐年升高 ?
公司在行業內的大小 ? 公司的不同點在哪裡 ?
3 ) 判斷公司的大小 , 即市值 、 銷售收入 、 生產規模相對於行業里其它公司的大小 , 可分為大 、 中 、 小型公司 。 此時最好使用細分行業 。 ( 公司越小越好 )
4 ) 行業天花板 , 如果公司擴張 , 是否有足夠的空間 。
經過以上的分析 , 大致可以估計公司未來利潤增長的速度 , 了解公司利潤增長是否可持續 , 判斷你預估的准確程度 , 利潤是否可以變成現金收入 。
三 、 確定公司的投資價值
計算出相對更加准確的市盈率 、 預估出未來利潤增長率後做以下幾件事 :
1 ) 將市盈率與細分行業中同類公司作比較 , 越低越好
2 ) 將市盈率與公司的歷史市盈率作比較 , 越低越好
3 ) 市盈率與利潤增長率作比較 , 越低越好
4 ) 在第3個數據相同的情況下 , 選擇利潤增長率更高的公司 。
當了解使得公司利潤增長的因素後 , 應持續跟蹤這些因素的變化情況 。 在三種情況下會賣出股票 : 1 ) 買入的因素發生了重大的不利變化 ; 2 ) 公司雖然沒有大的變化 , 但股價上漲過快使得估值已經變得很高 ; 3 ) 找到更有吸引力的公司 。
按照這樣的方法確定公司的投資價值可以集成林奇分類公司的方法 。 林奇將公司分成六類 , 分別是緩慢增長型 、 穩定增長型 、 快速增長型 、 周期型 、 隱蔽資產型 、 困境反轉型 。 如果是隱蔽資產型 , 則可以把隱蔽的資產從市值里減去 。 如果公司有自由現金流 ( 即不用再用於資本投資的現金流入 ) , 則可將利潤加上自由現金流 。 對於困境反轉和周期型公司 , 如果未來公司利潤不會增長 , 也就沒有買入的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