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知識 > 英國石油股票走勢分析

英國石油股票走勢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13 18:22:38

A. 歐佩克對石油工業的有什麼影響

工業經濟學與其成本有部分關系,其中大部分體現在能源(如汽油或燃料油)價格方面,這些石油產品的價格受石油價格、稅收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石油價格又受石油生產者的決策影響資料來源:《歐佩克能源報告》,2007;《MEED》,2008。,尤其是他們所願意出售的石油的價格和他們所要並能夠提供的石油數量來決定。所以,如果出現石油供應短缺,油價就可能上漲,而這與石油工業中所有環節都有關系,如較高的運輸費用。而較高的成本會導致經濟增長變緩,經濟增長放緩則會影響到工業發展。從歷史來看,絕大多數非歐佩克成員相對都有優勢——它們不受什麼產量定額的限制,不論是否需要,它們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生產石油。結果導致近年來非歐佩克成員的市場份額明顯增加,但石油價格依然保持在一個相對較低的水平上,市場也不如它們應該表現的那樣穩定。然而,油價在1998年突然下跌,1999年初歐佩克表示,只有通過歐佩克與非歐佩克產油國之間的合作才能實現市場穩定。限制產量就是一種歐佩克穩定石油市場的措施。一些非歐佩克成員也實施了減產措施,這樣有助於石油價格止跌回升。這些國家包括墨西哥、挪威、阿曼、俄羅斯。根據國際能源署的統計,歐佩克的石油產量佔到了全球石油總產量的40%。
「當歐佩克希望提高石油價格時,很容易,它減產就是了!」
由於石油供給短缺,汽油價格就會上漲,但未來減產的可能性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當石油產量下降時,天然氣公司就開始緊張了。它們害怕石油減少會引起天然氣價格上漲。2001年4月,歐佩克決定把自己的石油總產量每天減少100萬桶。與此同時,美國的消費者突然感到天然氣漲價了。2001年5月14日的天然氣價格每加侖平均漲了1.71美元。2005年6月,歐佩克增產,當增至每天2800萬桶時,每天的增長量就達50萬桶,此時增產已經開始改變石油價格。2005年9月,歐佩克的剩餘產量預計可達每天200萬桶。然而,2006年11月,歐佩克再次減產,每天減產170萬桶,以求使石油價格免於跌破每桶50美元的心理極限值。除歐佩克之外,還有一些國家為世界提供石油,包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赤道幾內亞、俄羅斯和中國。2008年2月,美國每天從加拿大進口石油達190萬桶(據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資料)。歐佩克追蹤這些國家的石油生產,然後評價自己的生產,以期維持自己所希望的每桶石油的價格。許多方面能夠影響天然氣的出廠(泵站)價格,但是燃料價格僅僅是全球經濟龐大格局中的一部分而已。天然氣價格也會對經濟體系中的其他部分造成影響。人們已經意識到了價格上漲的即時影響——在你為自己的愛車加油時,你會隨著記數表上飛快的數字滾動而心疼得直哆嗦。還有一些間接的影響:你可能會因昂貴的汽油費而放棄自駕車長途旅行;在決定買車時,你可能不會選擇耗油大王運動型豪華轎車(SUV)之類的車型,而會選擇更為經濟的車型。讓我們把目光放得更遠一些看看吧。汽油價格的飛漲很有可能會導致整個經濟體系的通貨膨脹。一旦價格上漲,勢必對經濟體系造成沖擊。昂貴的汽油價格意味著運輸費用的上漲、長途駕駛費用的上漲、乘飛機出行費用的上漲。所有這些成本意味著如果汽油處於高價位的話,那麼,所有你能想像得到的產品都將會漲價。然而,經濟學家並不認為汽油價格是通貨膨脹的標志,油價和食品價格一樣,都是波動性較大的,也就是說,它們都會受到天氣、工人罷工和戰爭的影響。價格的上漲與下跌都取決於全球事件。在觀察通貨膨脹時,經濟學家會把目光放在關鍵性消費價格指數上,它是某些商品價格的測量指標,如DVD播放機、旅館房間或大學筆記本,這些商品在短期內的價格都會相當穩定。
誰該為高油價負責?從2007年到2008年,石油價格上漲了79%,觸發了人們對全球性經濟衰退的恐慌。然而,歐佩克該為高油價負責還是高油價是由投機倒把商人們造成的2008年2月2日,一位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的交易人迅速買下了1000桶原油。幾個月後,他將這批原油出售——損失了600美元。這位投機商不僅只是掏了腰包,而且使自己被載入史冊——成為一個把石油價格追至每桶100美元大關的人。今天,海灣的石油生產國能夠期望每天獲得十億美元的額外石油,而西方的石油消費者卻出現了一些抱怨石油價格飆升至每桶145美元的人。歐佩克認為劇增的需求與受到限制的供應導致了油價的持續上揚。在美國和歐洲,政治家正在呼籲加強對石油市場上泛濫的投機商的監管——正是這些人使商品的真實價格被扭曲了。在美國國會上,被激怒的民主黨人要求設立法律強制性迫使商人們為已喪失活力的市場供應石油。在歐洲,領導者們已經提出了一項全球性禁令,禁止投機商們的石油交易,他們抱怨最近的石油價格是由賭博式投機行為所造成的。英國牛津商業集團(Oxford Business Group,OBG)是設在倫敦的研究與咨詢機構,它認為在石油交易中大量的投機性投資可能會對石油價格產生「明顯的沖擊」。據報道,隨著全球經濟的大衰退,投資人對商品價格的關注程度遠遠大於對傳統資產(如質量或合同)的關注。這種波動就是2008年消費者所面對的史無前例的痛苦的原因。最近交易得手的石油合同,西得克薩斯中質油(WTI)就表現得非常明顯——創下了成交3871項合同的業績,相當於5.62億美元。在同一天,布倫特原油價格已接近每桶144.49美元,自從當天開市以來,原油價格上漲了32.3%。2008年7月11日,石油價格飆升至創紀錄的每桶147.27美元,比2007年的油價上漲了87%。在2007年,近60%~70%的交易是以投機倒把的行為進行的,這意味著交易的並不是石油的消費或石油資源。這可真是個大數目。眾所周知,從理論上講,這個數量可能會更大,因為你可以購買或出售比自己消費量更多的石油。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資金一般在價格評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隨著石油價格繼續上漲,要真正解釋需求量的增加就更加困難了——需求量目前的增加相對平緩了。雷曼兄弟公司的首席經濟師Ed Morse預測,在2008年的第三季度石油價格將在130美元/桶價位處徘徊。然而,該公司相信,2009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長率將達1.2%。根據BP公司的統計年鑒資料,2008年的全球石油消費增長率為1.1%。雷曼兄弟公司預計,石油和需求量與國際能源組織的預計相似,它代表著全球27個主要石油消費國的情況。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國際能源組織預計石油產品的需求量到2009年中期將增加1.2%。投資商的辯護人卻聲稱石油價格投機行為與石油真實價格之間並無直接關系。他們指出,來源於新興經濟體增長的需求量,特別是中國的石油需求量的增長起到重要作用,他們不同意歐佩克的觀點——2007年全球的石油增長率為44%,因而應該繼續增加石油產量。?
「2002—2008年間:從20美元到145美元,再到100美元。」
人們提出了許多解釋原油增長的論據,實際上,這些論據都似乎是用來評價目前所看到的石油價位的。常用的機理已不再適用,因為市場正在按其他規律運行。在短期內,儲備水平與價格差異,從價格曲線的一端到另一端,保持著令人信服的態勢。在考慮價格曲線的發展趨勢時,石油需求量的加速增長已經促使人們去開發那些對技術要求更高或者地緣政治條件更加危險的地域的油氣田。此外,石油供應服務量的增加也極大地推升了石油成本。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邊際成本有規律地增加,目前已達65美元/桶。這就剩下了「無法解釋」的20美元/桶,而且其基本原理不能被理解。這是一個巨大的缺口,有人調查了所有微不足道的原因,人們常常含糊不清地將其歸因於「投機倒把行為」投機倒把(一種商業術語)是對虧損風險的臆斷,即一種不能按照正常交易獲取收益的行為。除非在某種特殊的安全財務狀況(不含風險)時才可能擁有某種把握。嚴格地講,這種財政狀況代表著一項「投資」。商業上的投機倒把行為包括購買、囤積,以及儲備物資、保證金、商品、通貨(貨幣)、房地產、金融衍生工具,或者任何可以通過購入時價格有巨大反差的有價證券的短期倒手,或者通過紅利或利息的方式牟取暴利的方式。投機倒把代表著西方財經市場上四種市場角色的一種,它有別於套購保值,長期或短期投資以及套購等行為。。一些解釋更為集中:「它是對損失的美元或者是對美國與伊朗之間持續緊張關系的結構性風險的額外補貼。」雖然這些爭議可能有道理,但卻難以讓那些投機商接受20美元/桶的價位。
「石油重新成為網路上的熱門話題。自從2001年以來,石油價格上漲了697%,這比互聯網股票崩盤前的納斯達克指數上漲得還高。」
那些曾經用於解釋和預測整個20世紀90年代油價變化的機理不靈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根據經濟學理論而產生的這一學說指的是價格受需求循環的影響,價格圍繞著生產的邊際成本波動,而這種價格與短期內供給相對穩定但長期看來會有所波動的市場發展相關。顯然,在石油市場上也不再會出現後一種情況,問題就在於生產水平的下降,但需求量卻迅速上升。因此,生產的邊際成本僅僅是在同時期市場供應良好時參考而已。這就是2008年冬天所發生的事情,當時的石油價格跌至55美元/桶。在絕大多數時間里,在一個受限的市場上,你可能會青睞那種較低的價格,即需求與供給處在一條線上的價格水準。在供應不能滿足的情況下,石油價格的上漲就會促使理性的消費者漸漸地限制自己以往大量使用的油料。這可以對價格和邊際成本做出調整。這一過程也是有爭議的,要看清需求量是如何影響石油價格上漲也是非常困難的。對這種明顯遲鈍的反應有兩種解釋。第一,每桶石油價格拉升,只能非常遲緩地傳遞到終端消費者處;第二,生活費用同時上漲也會產生強大的反作用,在最終分析中,石油價格的明顯上漲是平衡市場的需要。我們將公路燃料需求作為一個例子來看看這種機理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公路運輸在總消費中佔到了約39%的份額,交通行業的燃料需求急劇增加,而代替石油產品的其他燃料又受到很大限制——這就是石油價格走勢分析中關鍵的因素。
石油「平衡價格」平衡價格是一種適當的需求量或服務等於供給量時的價格。的量化。將這些價格的靈活性進行末端對末端的分析,就可獲得與名義上的原油價格相關的需求彈性:在全球水準上約為3.4%[所有的都是在其他各點都相同的情況下,石油價格均等地增長了100%,會導致現時的零售價格(出泵價格)上漲35%(以美元計),相當於美元的恆量值上漲了20%,進而使消費量下降了3.4%]。假設這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真實的收入平均彈性指數就已接近100%。2000—2005年(這是最後一個能夠獲得公路消費指數的年頭),全球真實的GDP平均增長量達到了2.75%。供給方面的增加使得每年公路的燃料需求量增加2.6%。一些預測表明,根據消費者去推斷,生產出的石油平均增長率為10.22%。這只是理論推測,而實際上,石油價格的增長率為13.25%(英國布倫特原油價格),為需求量演變的過程提供了一種關於從21世紀初以來石油價格增加的有利解釋。
由於對價格的響應相當明顯,所以當需求量急劇增長時就會促進生產。顯然,由這一計算得出的理論增長值與實際價格增長並不完全一致,兩種因素造成了這樣的結果:(1)與長期評價相對應的判斷指數圖,而短期內,對於價格波動的判斷要比對收入變化的判斷進展緩慢(明顯的漲價會迅速對需求量產生影響);(2)有偏見地使用估算的平均世界值。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的年收入依然低於人均5000美元的水準,而那些與GDP相關的消費指數就會大於我們所使用的數值。所以,這些國家就會規范零售價格,因此,價格指數要低於我們的數據。必須用當地的研究結果來為石油價格增長的量值來尋找更加精確的解釋。
中期的石油價格會處於平衡增長的軌道上嗎?在短期內,石油價格應該緩慢地增加(如果美元停止貶值的話)。然而,2008年,產品原料已經得到補充,但市場依然感到有壓力。在經濟增長的大格局下,零售價格體系將不會改變,唯一能夠保持供需平衡的事情就是人們所觀察到的自2002年以來的油價增長。石油價格的增加量也正是這種經濟大格局不如以前那麼明顯的表現,而在以前的經濟格局中,石油的零售價格沒有上升。油價繼續飆升的事實可能會與以模擬為基礎的假設相悖;規范最終價格的體系將不能再承受這種急劇的增長,而且全球經濟增長極有可能受到沖擊。我們不應該忘記那些預言家在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後做出的過分悲觀的推論,他們誤解了消費者對合同供應和石油價格上漲的判斷能力。這種方案再次出現了相同的錯誤,對全球經濟、對危機的化解能力的估計出現了錯誤。這種價格增長格局的主要利害關系就在於它能夠與以前的需求量增長格局進行對比。在這兩種極端情況之間,是可能找到妥協方案的。通過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多下工夫並逐漸開發一些可替代能源,我們希望油價在可控制范圍內增長,除非全球經濟受到因其他原因引發的重大經濟危機沖擊時,油價的增長應該得到及時控制。
石油供應的國有化。影響全球石油供應的其他因素是產油國進行的石油資源國有化。石油資源國有化是在國家開始控制石油生產石油供應的國有化是石油生產作業的去私有化過程,這是一種常常與石油的出口限制並舉的措施。根據「PFC能源」的咨詢文件,在全球預測的油氣資源中,僅有7%分布在那些允許私人跨國公司自由支配的國家內,約65%在國有化公司的掌控之中,如沙特阿美石油公司或者在俄羅斯、委內瑞拉這些國家的國有石油公司。在那裡,西方石油公司的作業很難開展。PFC的研究表明,政治因素限制了墨西哥、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俄羅斯等國的油氣生產能力。沙烏地阿拉伯也限制自己的油氣生產能力,但由於它自己的限定能力不強,所以與其他國家不同。結果並不能用於評價國家的石油勘探能力。埃克森美孚公司就沒有能對它在1981年發現的新油田進行投資。並控制出口權時發生的,對石油資源的預測可能變化極大,目前政治因素已經介入了石油的供應。一些國家正在實施限制。一些正在委內瑞拉從事油氣勘探作業的大型石油公司,由於日益推行的油氣資源國有化,覺得自己已處在一種困難的窘境,這些國家現在已不願意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油氣資源。

B. 原油價格的漲跌怎麼判斷

判斷這個是技術分析范圍了吧,一般結合消 息 面和 技 術 面來看。消息一般看 EIA 數據和 非 農 數據,還有 O p e c 的;技術分析就是看K線的形態了,這個比較復雜了。你做了多久了?如果是新手最好是找個 專 業 的人教你比較好,半吊子慢慢弄 風 險 比較大。

C. 英國石油股票市值大跌能否從中獲利

漏油時是60美元,跌至30美元左右,安基數100,現在是50。在英國可以用杠桿(保證金),最大杠桿好像是25倍。

D. 我想了解自2000年到現在的石油股價漲幅情況

由於美伊戰雲密布,加上委內瑞拉發生罷工,國際油價在元月21日一舉創

出兩年來新高,達到每桶31.21美元,二月原油期貨合約同時飆升,一舉突破

了每桶35美元的大關。而歐佩克前主席曾警告說,如果美國打響伊拉克戰爭而

伊拉克又放火燒毀其油田的話,國際原油價格可能會升至每桶100美元。

油價居高不下的原因,一是歐佩克增加的產量不足以填補委內瑞拉出口銳

減造成的供應缺口;二是市場擔心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將影響來自中東地區

的原油供應。只要這兩個因素存在,2月份油價就可能漲到每桶35美元或更高

,而一旦美國對伊動武,油價可能會超過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創下的每桶40美

元。

國內產油股企業股價已經聞風而動,元月21日,遼河油田揭竿而起,一度

漲停,中原油氣和石油大明也緊緊跟隨。元月24日,石化股發力, 上海石化

以漲停報收,揚子石化也有6%以上的漲幅。

那麼,國際油價上漲的時間會持續多久?國內成品油價格會否大幅上漲?

相關上市公司所受影響有多大?

大多分析人士都認為,一季度國際油價將持續目前每桶30元左右的價格。

一方面,歐洲與北美目前正處冬季,原油需要量較大,另一方面,由於伊拉克

問題具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各國都在加大石油儲備量,因此,原油價格短期

內回落的可能性不大,一旦戰爭暴發,油價很可能出現瞬間沖破每桶40元的情

形。

不過,這種局面不可能持續太久,歐佩克決定從2月1日起,除伊拉克外的

10個成員國將每天增產原油150萬桶,使日產最高限額從2300萬桶增加到2450

萬桶,不過,這對穩定國際油價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另外,現代的戰爭特點是

准備充足,時間不長,比如在海灣戰爭期間,國際油價僅在很短的時間報價達

到了40美元/桶,很快就回落到正常水平,而在伊拉克和科威特戰爭期間,國

際油價也在10多美元/桶之間徘徊。這是因為產油國目前的協調能力很強,能

夠在戰爭期間控制價格。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國際油價目前應處於其波

動周期的頂部。

至於國際油價走勢對國內油價的影響,有分析人士認為,國內油價爆漲可

能性不大,根據以往的經驗,即使美伊戰爭爆發,國內油價也未必跟隨暴漲,

如在海灣戰爭期間,國際油價達到每桶40美元,國內油價也沒有很強的反應,

在伊科戰爭期間也沒有出現國內油價暴漲的局面。

這是因為盡管石油價格已經和國際接軌,但是目前還屬於國家可調控管理

范圍。

翻開近3年來國內汽柴油價漲跌記錄,發現90號汽油零售價最低時為2.29

元,最高時為3.10元。跌幅最大時達兩位數,為10.7%,而漲幅最大時僅為9%



分析人士認為,這是因為國內已建立分步到位的汽柴油價漲跌調控機制,

且中石油和中石化兩大集團原油和成品油庫存已控制在1000萬噸左右。如果開

春美伊開戰,國內汽柴油價也只可能跳「小步舞」———逐步、小幅調整。

因此,從這種意義上來說,在相關的上市公司中,原油開采企業將成為國

際油價上漲的最直接受益者,如中原油汽、石油大明、遼河油田,中國石化由

於有70%的利潤來源於原油開采,今年一季度業績也將受益。另一方面,原油

價格上漲,會使國內的煉油廠和石化廠感覺到成本壓力,因為原油是作為原料

,如果不將這種成本轉移出去的話,這些煉油廠和石化廠的利潤空間就會減少

。從這種角度來說,煉油與石化類上市公司所受的影響,充滿了不確定性。

(水 木)(證券時報)

美伊戰爭對油價影響深遠

「美國攻伊」是「打擊莊家」 翻開1979年以來的世界油價走勢圖,可以

發現一個現象,這就是近25年來世界油價的幾次大起大落,都與伊拉克有著直

接的關系。 為了謀求對海灣地區———這個「世界油庫」的支配權,

伊拉克先是在1980年9月發動了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之後又在1990年8月

入侵科威特,引發「海灣危機」。這兩次大規模的戰爭,與目前正在發生的「

美伊危機」,無一例外地造成世界油價的巨幅波動。如果把「世界油價」當作

一隻股票,那麼伊拉克無疑是其中最出名的「莊家」。

今後3年油價重心下移 如果美國戰勝並控制了伊拉克,世界石油市場的

力量對比將發生根本改變,可能形成OPEC、美國利益集團(包括伊拉克、英國

等)與俄羅斯(包括前蘇成員)三強各佔37%、20%與15%的局面。在美國的

控制下,如果伊拉克的原油日產量每增加150萬桶/天,OPEC在世界石油市場的

份額就將下降2個百分點, OPEC成員為了穩定各自的石油收入,可能選擇「價

格戰」。(李 晨)

石油石化股聞風而動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李晨

慎買石油股

歐美市場石化股的走勢,不會簡單重現於國內股市。

從市場環境分析,國內股市目前尚處於熊市之後的平衡市,整體略微偏弱

;與此同時,國際石油價格高於30美元/桶,繼續大幅上漲的空間有限,因為

就算上漲到40美元/桶以上,價格變化率也就30-40%,根據對英美市場的歷

史表現分析,在「高位上漲段」買入石油股,就算油價仍有30-40%的漲幅,

油股指數的收益率水平也比較低,並且風險比較高。所以,在目前原油價格處

於3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時,應慎買石油股。

石化股影響各異

中原油汽、遼河油田、石油大明作為原油開采企業,將直接受益於油價上

漲,其近期的股價也有提前反應的跡象。但由於原油價格上漲,中下游石化產

品的價格亦會上漲,其對石化企業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原油價格與中下游石化

產品的價差變化上。

數據顯示,原油價格高時,價差水平未必低;而原油價格低時,價差

水平未必就高。

目前,國內石化企業基本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單純煉油的企業,如茂名

煉廠、石煉化、錦州石化等;一類是純化工業務的企業,如齊魯石化等;還有

一類就是綜合石化,即有煉油又有化工,比如上海石化、揚子石化等。

對於單純的煉油企業而言,影響其效益的關鍵是,原油與成品油價格的價

差,一般可以通過將成品油出廠價,按不同油品產量進行加權平均,減去原油

成本,得出煉油價差。國內煉油價差在2002年逐季走高,預計2002年煉油股業

績將有明顯提升,大煉廠將更為明顯,比如茂煉轉債,2002年中期為-0.044

元/股,三季度為0.06元/股,全年預計為0.20元以上,上升態勢明顯。值得注

意的是今年1月份,由於原油價格上漲,而國內成品油價格未作調整,煉油價

差環比下降明顯,可見油價上漲對煉油企業的影響可能較為負面,當然煉油業

同比仍增長了18%,可繼續謹慎看好。

對於純化工業的企業,影響其效益的關鍵是石腦油與中下游石化產品的價

差,石腦油,又名化工輕油,是煉油的產品、但卻是化工的主要原料。各主要

石化產品與石腦油的差價在2002年下半年以來,逐季增長明顯,2003年1月,

繼續保持明顯增長的態勢,所以,目前可看好純化工業務的盈利前景。值得注

意的是,齊魯石化主營產品聚乙烯(HDPE、LDPE等)的化工價差在2002年2季

度沖高後,3、4季度持續下降,預計2002年公司業績將可能出現虧損,但是

2003年1月,聚乙烯等產品的價差水平迅猛增長,預計公司2003年盈利將有明

顯改觀。

對於綜合類石化企業,2002年主要得益於煉油價差的上漲,業績普遍出現

大幅增長,2003年,預計將主要憑借化工毛利的提升,來推動盈利水平繼續增

長。2002年,上海石化與揚子石化,分別大幅擴張了煉油產量與乙烯產量,大

幅增長的產能,不僅會帶來商品量的增長,而且降低了單位成本,提升了毛利

水平。所以,上海石化、揚子石化等綜合類石化股今年的盈利前景可繼續看好



西方經驗油價升不一定帶動股價升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 李晨

為了研究油價上漲對石油股的影響,我們選取20年內3次油價主要的上漲

階段:「1990年6-10月」、「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與最近的「2002年1月

-2003年1月」。

我們將上述三個時間段按照原油價格漲幅的中間值,分別分為「低位上漲

段」與「高位上漲段」兩段,例如,將1999年1月到2000年9月的持續大幅上漲

階段,以漲幅中間值23美元/桶價格分為「低位上漲段」(即從11美元漲到23

美元)與「高位上漲段」(即從23美元再漲到35美元)兩段。

現將這6個上漲階段的原油價格漲幅,以及英國與美國市場石油股指數的

絕對收益率與相對收益率水平,分別列於下表。我們認為上漲中的石油價格與

石油股價格存在以下兩條簡單的規律,即推動石油股價格的是「原油價格變化

率」而非油價本身,此外,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石油價格對石油股價產生的影

響也會不同。

原油價格變化率決定石油股價

在上述三個油價上漲階段中,不論英國市場,還是美國市場,不論是絕對

漲幅,還是相對漲幅,「低位上漲段」對應的石油股指數表現,均優於相應的

「高位上漲段」。此結果表明,影響石油股指數收益率的主要是———「原油

價格的變化率」而非實際的原油價格數值。這一點,在比較石油股指數的絕對

漲幅中更為明顯,比如在上表的2組中,低位上漲段與對應的高位上漲段相比

,前者的原油價格漲幅是後者的兩倍,與英美石油股指數絕對漲幅對應的比例

相近,均為2倍左右。

當油價高於28美元/桶以上,英美市場石油股指數普遍出現「滯漲」。比

如1990年的8-10月,以及2002年的11月至今,均出現原油價格在30美元/桶以

上繼續沖高的過程中,石油股指數卻出現「滯漲」的情況,如果原油價格高位

震盪中出現階段性回調,出現負的變化率,石油股指數將會隨之下跌。

市場環境的影響

不同的市場環境,石油股跑贏大盤的表現也不同。

牛市中,油價大幅上漲,輕易的推動石油股跑贏大勢,以2組數據為例,

其中「低位上漲段」由於更高的變化率,石油股指數相對漲幅是「高位上漲段

」的3倍(超過變化率倍數);

在熊市或弱平衡市中,只有油價處於「低位上漲段」時,才能有效的推動

石油股跑贏大盤。以1組與3組數據為例,「低位上漲段」對應的油股指數相對

表現,要遠遠強過「高位上漲段」的表現。

只有在「低位上漲段」買進石油股,才能更有效地跑贏大勢。也就是說,

在平衡市或熊市中,就算預期油價將大幅上漲,在30美元/桶以上高價區買進

石油股的收益率也比較低。

海灣戰爭時期油價與英國油股表現

不論從任何角度衡量,與目前「美伊危機」情形最具有可比性的,無疑是

12年前的那次「海灣戰爭」。

「海灣戰爭」前後,正是歐美市場的熊市,美國市場標准普爾500指數,

從1990年6月的370點左右,一路下跌至1991年1月海灣戰爭爆發時的310點,半

年跌幅16%,這一點,不僅與現時歐美股市相近,而且也與中國股市相近,國

內證券市場亦從2002年6月的1700多點,下跌至目前的1450點左右,跌幅也在

16%左右。

所以,分析1990-91年間的那次「海灣戰爭」前後石油股指數的收益率情

況,對中國市場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為了研究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我們選擇英國的石油股指數作為研究對象。

我們假設分別在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前的一周、半個月、一個月

或是三個月、半年等時點買入英國石油股指數,並且分別持有到1991年的1月

10日或者1月24日,即在戰爭爆發前後各一周的時點上,賣出石油股指數。

研究上表,有兩點參考較有價值:買入時機宜早不宜晚。只有在開戰前6

個月以前,即在1990年7月底前,買入石油股指數,可以獲得相對大盤為正的

收益率,而在戰前3個月到戰前一周買入石油股指數,其絕對與相對的收益率

均為負數;介入時,油價水平宜低不宜高。

伊拉克的產量增長將改變世界石油供需關系 單位:萬桶/日

平均增速%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82-01 92-01

世界需求 1.14 1.46 7750 7860 8050 8250

世界供給 1.16 1.47 7600 7720 7950 8080

伊位克產量* 150 300 500 750

預計世界供給富餘* 0 160 400 580

美伊戰爭三種預期對油價的影響 單位:美元/桶

情形 概率 未來3-5年油價運行區間 油價中樞

A 戰爭沒有發生 25% 18-24 21

B 戰爭了,但美國沒贏 5% 22-28 25

C 戰爭了,但美國贏了 70% 17-21 19

平均期望 17-21 19.8

2002-2006年布倫特原油均價預測 單位:美元/桶

2002F 2003F 2004F 2005F 2006F

原油均價區間 24.9 20-23 17-21 16-20 18-22

四家採油股基本情況

名稱 代碼 簡要點評

遼河油田 000817 公司總股本11億,流通股本2億,年原油產量在80萬噸左右,所

產原油油質偏低,國際參考油價為印尼杜里原油.2001年EPS

為0.32元,2002年預計為0.38元,同比增長18%,由於目前油價

水平遠遠高於2002年1季度的水平,預計公司今年1季度業績

同比仍有明顯的增長

中原油氣 000956 公司總股本8.16億,流通股本2.04億,年產原油60萬噸左右,

所產原油油質較高,國際參考油價為印尼米納斯原油.2001年

EPS為0.624元,預計2002年基本與上年持平.預計公司今年1

季度業績同比明顯增長,而全年業績同比下降

石油大明 000406 公司總股本3.64億,流通股2.66億,年產原油約40萬噸,所產

原油油質適中,國際參孝油價為印尼辛塔或米納斯原油。

2001年EPS為0.55元(送股攤薄後),預計2002年基本與上年持

平或略低.1季度與全年判斷同上

中國石化 600028 公司總股本867億,流通股A股28億,年產原油3800萬噸,而且

具有1.3億噸/年原油加工能力.原油總體品質中等,國際參考

油價為印尼辛塔原油.2002年業績預計為0.165元/股,2003年

預計將受益於化工毛利的上升,業績同比增長10%左右

近20年內油價漲幅較大階段英美油股指數的表現

組別 時間階段 原油價 油價 英國市場指標漲幅% 美國市場指標漲幅%

格起止 漲幅% 大盤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 油股指 油股指

數絕對 數相對 數絕對 數相對

1低 90.6-90.8 15to28 81 -6.9 8.3 15.2 -7.5

1高 90.8-90.9 28to41 46 -9.7 -8.7 1 -5

2低 99.1-99.10 11to23 110 4.8 25.4 18.6 -4.4 12 6.7

2高 00.1-00.9 23to35 55 5.8 11.2 6.5 5.5 6 2.5

3低 02.1-02.5 20to26 30 -0.6 7.9 8.3 -6 6.2 12.5

3高 02.5-03.1 26to32 23 -27 -29 -2 -16 -17 -1

注:以上六個時間段,最近20年來主要的幾次油價上漲階段,其中時間階段1

和2為海灣戰爭時期;原油價格指布侖特原油價格,油價漲幅指對應時間階段內

的漲幅

買入點 開戰後一周賣出 開戰前一周賣出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指 油價 油股指 油股指 大盤指 油價

數絕對 數相對 數變動% 變動 數絕對 數相對 數變動% 變動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收益率%

戰前一周 -4.5 -3.5 -1 -22

戰前半月 -9.2 -2 -7 -23 -4.9 -3.8 -1.1 -1.3

戰前1個月 -7 -3 -4 -25 -2.7 0 -2.7 -4.7

戰前3個月 -8.5 -8.5 0 -46 -3.9 -5 1.2 -27

戰前6個月 -12.1 2.6 -15 18 -6.7 7.6 -14.3 52

注:上表假設在1991年1月17日海灣戰爭爆發前不同的時間點買入英國石油股指

數,並分別在開戰爭前後一周賣出石油股指數,對應的指數收益率水平,並且包

括石油股的分紅

E. 有沒有外盤(外國股市,比如美國,英國,日本等)及期貨(黃金,原油等)的webservice服務

你看新浪股票 欄目里全有

F. 美石油股有哪些

美石油股較多,以下幾家是比較大型的石油公司:
代碼 簡稱
PNG PAA Natura
COP 康菲石油
XOM 埃克森美孚
CVX 雪佛龍
ECA 加拿大能源
TOT 道達爾
BP 英國石油
REP 西班牙雷普索爾YPF
E 埃尼石油
PZE 巴西石油
香港大型本土上市券商,港股美股開戶或咨詢請加好友交流,謝謝。

G. 英國和荷蘭之間因為石油發生過什麼事情急!!

荷蘭殼牌目前已超過英國石油(BP)成為歐洲市值最高的石油公司,因英國石油的產量出現下降。

格林尼治時間14:55,荷蘭殼牌股價漲1.35%或26便士報1,951便士/股,市值估價1267.75億英鎊。同時英國石油股價漲0.5%或3.5便士報617.5便士/股,估價1215.75億英鎊。

自06年初迄今,荷蘭殼牌股票的市場表現較英國石油高出4%。

分析師稱,新排名並不令人意外。在復合性方案方面,殼牌的價格更為低廉,人們願意接受油價將暫時處於高位的事實。

英國石油股票的欠佳表現可歸咎為對美國阿拉斯加普拉德霍灣油田的關閉舉措,以及此前得克薩斯城煉油廠爆炸事件導致15名工人死亡之後出現的重新投產延誤,加之05年卡特里娜颶風襲擊墨西哥灣後深水鑽井平台Thunder Horse遭遇的各種問題等。

分析人士還指出,英國石油近期大量的股票回購與股息分派令其股票縮水,英國石油市值也因此下滑。

公司CEO布朗06年初稱,預計06-08年間的公司現金再分配約為500億美元,且假定ICE布倫特原油均價約在每桶41美元。

繼英國石油發現大量管道遭腐蝕並宣布關閉普拉德霍灣油田之後,ICE布倫特原油7日盤中高升至78.64美元/桶。此次停產已導致產量損失40萬桶/日,該油田佔美國總產量的8%。

自06年初迄今,ICE布倫特原油漲幅達26.2%或16.17美元。

H. 原油價格是波動很厲害的

政局動盪和石油貿易的全球化使得石油價格對所有新聞消息都格外敏感。原油價格的這種敏感性對於來自煉油廠的最終石油產品來說更為重要,如汽油和柴油。但是,你在加油站所付的費用則要大大高於石油產品的成本價。為什麼會有此差別?這是消費者所在國家的稅收政策所造成的。對於歐洲的德國、法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國家對石油產品的稅收的平均水平可達石油產品銷售價格的四分之三之多。在美國,石油產品的稅收僅為銷售價的四分之一,這就是美國的石油產品比歐洲的要便宜得多的原因。很不幸的是,便宜的油價並沒有促使消費者去節約能源,在三個重要歐洲國家的市場上,石油產品的稅收為9%~27%。

石油需求高度依賴於全球宏觀經濟條件,所以這也是確定價格的一種重要因素。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高油價已經給全球經濟增長造成了負面影響資料來源:《歐佩克能源報告》,2007;《MEED》,2008。。歐佩克力圖將油價維持在一個將其成員作為一個整體而最佳收益的水平上,這被一些觀察家認為是一種「決斗的挑戰書」。

2007年底,全球探明的石油儲量已達119531800萬桶,其中92714600萬桶,或佔77.6%的石油資源由歐佩克成員掌控著。2000年,全球的石油總需求量為每天7600萬桶,2008年,全球經濟繼續增長,石油需求量增至每天8750萬桶,到2010年達9060萬桶/日,預計到2020年每天的石油需求量將接近10320萬桶。

油氣開發的合作者。石油合同的毛利潤基本是在三方參股的合作夥伴之間分享的。這三方為:(1)石油或天然氣的生產國;(2)勘探權的擁有者;(3)為油田的勘探和隨後的開發提供資金的投資者。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油氣資產都是國家的。國家從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獲得極其豐厚的礦權使用費、利潤和礦權稅收。勘探所需的土地面積(英畝)可以通過拍賣獲得,而且往往以租賃的形式轉讓給出價最高的人或企業。然而,這種賣方索價往往以打包的形式委託給那些主權國家。一份買賣股票的協議會在勘探方面投入一定量的資金,投入數千米的地震勘探作業,或者計劃鑽探一定數量的井。當勘探所需土地面積落實以後,財政部門常常就會與一些生產企業聯合起來共享合同,而且這種合作往往都是固定的。租借的期限變化很大,但標准協議書的有效期限為25年或15年,在一些特殊情況下,這種合同的有效期將會大大縮短。

石油與天然氣投資的整體觀。對於重大石油或天然氣工程的投資規模需達數十億美元。如此巨額的費用意味著只有那些資本最為雄厚的公司才可能擁有工程所需的技術與財政資源。即使這些公司擁有足夠的資金,它們也常常會與其他公司合作,以求限制或分散風險。在石油工業中,只有投產後獲得了以桶計或以噸計的石油和以立方米或英熱單位計的天然氣時,油氣公司才能真正獲利。

為了分擔勘探鑽井的風險和相關費用,目前多流行由多家合作者分擔勘探土地的方式。負責鑽井作業的公司稱為作業者,其他一些參與該項目的公司則稱為油田參與者。全世界各國對石油與天然氣工業的掌控程度大相徑庭,但基本都是由以下內容構成的:

開采權開采權可以被定為是從資產或每銷售單元一種固定價格的物品衍生出來的總的或純銷售百分比,但還有其他類型補償度量制。一種開采權的利息是收集未來的開采權費用數據的參照,它常常在石油工業和絕大多數工業中使用,用來描述對一個給定的租借期未來的生產與總收入所有權的百分比,它可以從資產的原始擁有者中剝離出來。:現金支付或為礦權所有者支付利潤。許多分成合同(PSC)並不包括開采權。通常,利潤的范圍為4%~17%,而且可能會根據生產速度給出一個降低范圍。

回收成本:絕大多數分成合同允許作業者回收勘探、開發以及總產量或總收入中的部分資金(在利潤被瓜分並被徵收捐稅之前),然而,回收成本就是獲得成本油,其構成費用為:(1)作業費用;(2)資本投入(支出費用);(3)財政支出費用;(4)在前些年中尚未被回收的成本。

石油成本=作業費用+資本投入+財政支出費用+尚未被回收的成本

在成本回收之後所剩餘的收入就是在承包人和其合夥人、國家之間劃分利潤油(對此,精確的定義取決於PSC術語)。

利潤=石油收入-石油成本

分包商常常與累計生產、返還率或石油退稅政策累計稅收與累計價格之比。有關。此舉的目的為在油田生命周期的早期階段,給予承包者高額的利潤。有時,如果價格上升到某一水準,承包者的利潤就會減少,此時就會出現價格上限。一定比例的進口石油必須以低於市場價在國內市場上出售(如印度尼西亞的情況)。作業者所佔用的利潤油可以成為國家一般性稅收的一部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作為特殊的石油稅(如石油收入稅石油收入稅(PRT)是一種在英國直接收取的稅種。1975年,根據石油稅收法案(Oil Taxation Act)實施此項政策,這是在Harold Wilson的工黨政府重返政壇之後出台的法案,此後不久即爆發了1973年的能源危機。此後,英國大陸架的油氣勘探開展,目的在於使「國家更加獲利」,這也促進石油公司對資本投資進行「合適返還」。PRT是對英國本土和英國大陸架上「利潤極大增加」的石油與天然氣勘探的征稅。經過特殊允許,PRT對石油開采所徵收的稅率已達50%。PRT的征稅可以作為單個石油與天然氣田稅收的參照物,所以,與開發和運營一個油田相關的費用就不能與其他油田所產生的利潤相區分開來。PRT於1993年3月16日被徹底廢除,所有油公司和開發中的油田都贊成此舉,但此後PRT依然為油田存在了下去。與此同時,PRT的比率從75%減到了50%,但是許多針對勘探與評價經費的PRT的稅收都減免了。)。石油稅收常常是十分特殊的。一些國家實施退還石油稅率(ROR)返還率(ROR)或稱投資返還率(ROI),或有時就稱返還,是指相對於投資金額對一項投資所獲得的與損失的資金之比。獲得的或損失的資金量可以作為利息、利潤/損失或凈收入/損失來看待。投資的資金量可以作為資產、資本、原則或投資的成本基數。ROI常用百分比而不用小數表示。的政策。提速生產作為連續的ROR的起征點。這種措施能夠引起政府的極高參與並獲得極大的盈利,還能夠導致在生產與價格的特定增長下的NPV下降。

「評估石油價格範圍的最佳方式就是去觀察將石油、天然氣和石油產品送往市場的單位價格。」

分成合同及其運作政府與石油作業者(承包商)之間的合同,包括勘探、開發和運輸的過程。。政府或國家的參與可以現金或現貨石油的方式進行。許多稅收的管理體制都是基於分成合同(PSC)產生的,據此,國家將會把石油和天然氣的所有權收歸國有。絕大多數分成合同也有一些浮動的條款,它們取決於生產率、石油價格、儲集層的深度與形成時代。

「石油合同如何運作?」

下圖是一個分成合同的典型實例,表示政府或國家的平均返還以及與公司或承包商或油田作業者的工作關系。

中東地區一個品質良好油田的單元成本一個油田就是一個擁有從地下開採石油的大量油井的區域。石油儲集層延伸的面積很大,可能會達幾百平方千米,在整個油田區域內分布著大量的勘探與開發井。此外,可能會有一些探井打到了油田的邊緣,用管線可以將石油從那裡運至加工廠。由於油田可能會遠離居民區,因此建成一個油田的物流供應網極為復雜。如工人們不得不工作數日或數年,並需要在油田安家落戶。反之,居住與設備也需要電力和水,在嚴寒區的管線可能需要加熱。如果無法利用,人們會將多餘的天然氣燒掉,這將需要大量爐具和排氣管,還需管線將天然氣從井口送達爐具處。

「在石油工業界,歐佩克的平均生產成本最低,其部分原因在於歐佩克成員擁有豐富而且易於開採的油氣資源。」

儲量接替是上游工業發展情況的另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儲量預測也是一門科學,而且,隨著新信息的不斷獲得,儲量預算也將發生變化。各石油公司都會盡力管理自家的儲量並不斷修訂(一般都會增加)。一家油氣公司在一個給定的時間段內已經完成了自己所有的儲量接替工作,而一旦發現儲量有下降的趨勢,油氣公司就會對自己的賬目進行審核。無論是勘探與開發成本還是儲量接替率完全可以各自核算。顯然,在一些極端情況下,那些大幅度削減勘探預算的石油公司將一無所獲,並會因油田的枯竭而不復存在。而那些勘探投入巨資的公司將在未來獲得較高的儲量接替率和生產率。

在最有利的情況下(良好的中東地區油田),採油的利潤將可達成本的6~15倍,這遠高於其他工業的利潤。這種巨大的利潤使得石油工業在全球的工業界獨領風騷。

石油儲量與石油峰值。常規石油儲量包括用現有的技術手段一次、二次或三次採油技術從井孔內采出的石油量。但並不包括從固體或氣體中抽取獲得的(如瀝青砂、油頁岩、天然氣液化處理或者煤的液化處理)液體。石油儲量可以分為探明(proven)儲量、預測(probable)儲量和可采(possible)儲量。探明儲量是指總量中至少90%~95%的資源,預測儲量可達總資源量的50%,而可采儲量則僅為總資源量的10%~50%。目前的技術手段可以從絕大多數井中采出約40%的石油。一些推測認為,未來的技術將可以采出更多的石油。但迄今為止,人們在計算探明儲量和預測儲量時都已將未來的技術能力考慮進去了。在許多重要產油國中,大量的儲量報告並未被外部的審計核實確認。絕大多數容易開採的石油資源都已被發現了。

油價的增長促使人們在那些投資更高的地方進行油氣勘探,如超深鑽井、超低溫條件下鑽井,以及環境敏感區域或需要用高科技開採石油的區域。每次勘探的低發現率必將造成鑽采工具短缺、鋼材漲價,在這種復雜的背景下,石油勘探的總成本勢必增加。全球油田發現的高峰值出現在1965年,其主要原因在於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快於石油的生產速度,人均生產的峰值出現在1979年(1973—1979年期間,為上升後的穩定水平階段)。20世紀60年代,每年的石油發現量也達到了峰值,約為550億桶。從那以後,這一數值就持續下降(2004—2005年間僅為120億桶/年)。1980年儲量出現峰值,當時的石油生產首次超過了新的發現量,雖然用一些創新的方法對儲量進行了重新估算,但仍然難以精確地估計儲量。

誇大的儲量。全球的油氣儲量是混亂不清的,而實際上是言過其實的。許多所謂的儲量實際上是資源。它們並未被確定,既沒有得到,也無法開采,而僅僅是一種估算,在全球12000億桶(1900億立方米)的探明儲量中,約3000億桶應該被修訂為探明資源量。在石油峰值數據的預測中,一個困難就是對那些探明儲量進行評估時因定義模糊而出現的誤差。近年來,人們已經注意到關於「探明儲量」被耗盡的許多錯誤信息。對此,一個最好的實例就是2004年殼牌公司20%的儲量突然不翼而飛的丑聞。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探明儲量是由石油公司宣布的,也可由石油的生產國和消費者們宣布。這三方都有誇大他們探明儲量的理由:(1)石油公司可能會以此提高自己潛在的價值;(2)石油生產國欲以此進一步強化自己的國際地位;(3)消費國的政府可能會尋求自己經濟體系內和消費者之間的安全與穩定。2007年能源觀察組織(Energy Watch Group,縮寫EWG)的報告表明,全球的探明儲量加預測儲量為8540億?12550億桶(若按目前不再增長的需求量計算,可供全球使用30~40年)。對歐佩克報道數據進行詳細的分析就可發現巨大的差異,這些國家誇大自己的儲量很可能出於政治原因(特別是在沒有實質性發現的時期)。有70多個國家也跟風,紛紛誇大自己可用於開採的儲量。因此,最高預測就是12550億桶。分析家認為,歐佩克成員的經濟刺激著它們誇大自己的儲量,因為歐佩克的配額系統允許那些擁有較多儲量的國家增加自己的產量。如科威特在2006年1月向《石油情報周刊》(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提供的報告稱,該國的儲量480億桶中僅有240億桶為「探明儲量」。然而,這一報道是基於科威特的「秘密文件泄密」情報而做出的,而且也未被科威特官方否認。此外,以前所報道過的第一次海灣戰爭中被伊拉克軍人燒掉的15億桶儲量也沒在科威特的石油儲量中得以反映。另一方面,官方調查分析家們認為,石油公司一直希望造成一種假象,以便提高油價。2003年,一些分析家指出,石油生產國是了解它們自己儲量的,目的就在於抬高油價。

I. 石油價格上漲的原因(主要從經濟方面說下)

國內石油價格上漲的真正原因
5月23日,在國際原油價格回落和人民幣升值的背景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再次提高成品油銷售價格。北京地區93號汽油再創歷史最高價位。有關方面對此的解釋是,上次漲價沒有調整到位,我們成品油銷售價格仍舊低於國際市場,今後將考慮國際市場情況和社會承受能力繼續推進價格調整。謊言是多麼的的圓滿,但是,我們早就有各種手段來論證,這是明目張膽的欺騙。

一、中國進口的石油沒有達到60美圓的。國際市場達到60美圓的是北海清質石油,其質量是世界上最好的,而中東地區、南美、俄羅斯出口的石油是無法達到60美圓的。而中國大量進口的是低質高含硫石油。據著名的經濟情報雜志分析,國際油價在54美圓時,中國進口的石油價格大多在30美圓左右。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劣質石油買家。

二、美國與中國石油價格比較。美國的汽油是按每加侖多少錢出售的,換算一下大概是平均每升93號油是人民幣4.7元,可是人家那是加了30%的燃油稅,並且人家公路沒有收費,高速公路也基本不收費或者收費很低。而北京的類似汽油銷售價格已達4.24元,實際價格高於美國。如果有關方面說,中國成品油價格遠低於國際市場,更將被下面的例子駁斥的體無完膚。海關宣布上半年查獲的走私案件中,成品油、香煙等位居前三名。既然中國成品油便宜,那應該是從中國向國外走私才對,為什麼要從國外向中國走私?過去查獲的特大走私案件,都與走私汽油柴油等成品油有關,可見內外差價巨大,吸引走私者挺而走險。

三、石油企業報表顯示利潤巨大。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成為香港上市公司中最掙錢的,報道說利潤接近千億元,而其年經營額在5000億元左右,利潤空間已相當可觀,利潤率非常可觀。以凈資產收益來分析,即使是風光無限的房地產,其優質上市公司凈資產收益為5%到10%為主,而中國石化的凈資產收益,根據其2004年年報為17.32,其加權平均的凈資產收益為20.32%。大家說這是不是很驚人!是房地產行業優質上市公司平均水平的三倍,是房地產上市公司平均水平四倍多。這才是驚人的暴利證明!我不久前與燕山石化公司的人士接觸,他們去年的利潤超過40億元,總結因素是價格高、市場好。可見,中國石油企業是很不錯的業績,怎麼還有長期虧損的說法,這不是欺負老百姓沒頭腦么?

四、上游壟斷掠奪下游競爭性行業,扭曲經濟結構 肆無忌憚的漲價,使中國經濟和宏觀調空的復雜局面加劇。可怕。成品油漲價,因為你是壟斷,但下游產業卻是競爭性行業,不能漲價。比如公交和計程車,關系群眾生活,其價格調整要經過嚴格審批,油價從2元漲到4元多,公交價格和計程車價格並沒有什麼提高,可見,油價上漲只能消化在成本和政府補貼中。汽車製造業是國家寄希望的產業,但消費環境不良,加上油價上漲,更是雪上加霜。老百姓近兩年的工資並沒有顯著增長,翻倍上漲的油價讓大家很難受。 可見,這是赤裸裸的掠奪,扭曲中國經濟結構,增加了所謂的膨脹壓力。盡管,中石油的滾滾暴利,讓國家,同時也讓某些不可明說的利益群體歡欣鼓舞,但是,這種危害中國經濟的掠奪經濟思路,將貽害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我觀察大家對油價上漲雖然知道是中石油/中石化搗鬼,但是不知道要點!

我在這里澄清一下:

石油是戰略物資,國內的油田都是這兩個集團壟斷的。只有他們有開采和銷售權利。近幾年國家進口石油越來越多,今年會達到1.5億噸。進口石油消費的比例越來越大,豈不是兩大集團就沒有話語權了??放心。關鍵的石油進口權還是只有兩大集團所有。國內的煉油企業就算是油價再便宜,也無法自主進口,只能從兩大集團買他們加價進口的原油。

這樣兩大集團對內把持油田,對外把持原油進口權。國內原油價還不是他們說得算?國內的煉廠,包括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是在虧損,那是因為原料石油(無論國產還是進口)的價格是兩大集團定的!兩大集團自己的煉廠虧損無所謂,反正在貿易/開采環節已經有足夠驚人的利潤了!!
而且煉廠虧損的情況可以成為汽油漲價的借口,掩人耳目。於是我們就這樣因為所謂的煉廠虧損,口袋的錢被淘空!!!!

石油是工業血液,現代基礎工業的王道!!兩大集團在上游敲骨吸髓,危害的是整個國家競爭力甚至國家安全!!90#油從今年3月份的3.18上漲到7月份的4.06,快一塊錢了,還不到半年!!
到底有多少物流企業破產阿?到底有多少企業背上沉重的運費成本阿?無恥的搶劫!!2004年兩大集團凈利潤2000億,咱們國家gdp才多少?11萬億,各行業綜合凈利潤最多按照5%算,也就5000億。可見40%的國家利潤都是兩大集團的!大傢伙都在給兩大集團打工呢!!有人會問,油田是國家人民共有的,這兩大集團雖然壟斷,畢竟是中國自己的企業,為什麼這樣喪心病狂的掠奪財富不顧危害國民生機?其實這兩大集團都是海外上市企業!!所有權和資本不是純粹國家的了。資本是貪婪的,對利潤的追求是永遠也不會滿足的。看到這里,國內油價未來的走勢相信每個看過帖子的人已經很清楚了。

我很擔心國外投資者利用兩大集團的壟斷地位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從這個角度講,兩大集團已經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上了!!有時候看到紡織廠的女工雖然一天12小時的拚命幹活,居然連500塊錢的工資都得不到,原因是有的工廠因為紡織原料漲價(非棉的紡織品大部分是石油變得)或者停產/或者破產。心情真是無法描述。前一陣子還聽說北京有的哥為了多跑出點錢過勞死...真不知道中石化/中石油有2000億的純利還叫囂虧損要求漲價的嘴臉是什麼麽樣??那2000億人民的血汗錢又有多少進了原本已經很富裕的老外口袋裡!!

無論如何,兩大集團正在擠垮國內非自有的煉廠,同時也正在擠垮社會上的非自有的加油站。如果現在的情況不得到改變,兩大集團的目的很快就會完全實現。

可能有人問,目前發改委已經批了19個非國營的公司可以進口石油。其實私營企業進口石油除了要有進口權,還要有配額,2005年非國有進口配額一共才0.1億噸,根本沒有影響市場!而且兩大集團除了因為自己是國有公司,進口不受限制之外,還注冊了非國有企業,也在這19家裡面混,用他們的實力搶占絕大部分配額!!太狠了!!關於私有企業石油進口權/配額計劃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查詢國家商務部網站看看!!

我有一個朋友是業內人士,所以知道兩大集團的要害!注意到很多人誤解油品漲價的原因,實在看不過去了,才發言的。可惜我不是記者,否則早就揭他們的老底了!

不要讓整個社會被兩大集團\"煉油廠虧損

法報分析石油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未引起全球經濟動盪的原因

新華社信息北京5月23日電法國《費加羅報》5日刊登伊夫·德凱德雷爾的一篇文章,題為《石油價格上漲並未影響投資者信心》,摘要如下:

今年以來,石油價格上漲了將近20%。最近4年來,油價上漲了250%。其它原材料價格2005年上漲了29%,今年以來又平均上漲了12%。通常,這些變化將足以引起全球經濟不穩,減少企業利潤,破壞投資者信心。這正是第一次石油沖擊和第二次石油沖擊時曾發生的情況。

這次,情況完全不同。金融市場運轉良好,這很少見。最近4個月,法國股市CAC指數漲幅超過了10%。在大西洋彼岸,納斯達克指數上升了5%,道瓊斯指數上升了6%。今年以來,日本股市和英國股市也上漲了7%。德國股票價格指數上漲了11%。這些變化似乎反常,首先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所造成的無法預料的前景不能使投資者放心,其次因為這些不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使一些金融家離開股市轉向原材料市場進行投資。

然而,這一現象的產生既有經濟結構上的原因,也有經濟形勢方面的原因。首要原因之一是,最近30年,發達國家的經濟已尋求減少對石油價格變化的依賴。如今,要創造等量的國家財富,所需石油已比20年前減少2/3。上個世紀80年代初,石油消費開支約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如今,它只佔法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3%。讓—馬克·讓科維奇和阿蘭·格朗讓在他們合著的《請加滿油!》一書中指出,「1979年,買1升汽油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的最低工資。2005年,買1升汽油卻只需要花費10分鍾的最低工資」。

從兩方面可以看出經濟對石油價格變化的敏感性在下降。一方面,是因為1/4世紀以來人們在節約能源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並利用石油和天然氣以外的其它能源,發揮核能在電力生產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為人們重視通過發展服務業來創造財富,服務業在國家財富中所佔比重已接近3/4,而服務業消耗的石油則明顯低於工業乃至農業。

此外,也有經濟形勢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在中國和印度的帶動下,全球經濟3年來取得了難以置信的增長。當然,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每桶石油價格上漲10美元,就會對全球經濟產生0.5%的負面影響。但是,2003年以來,世界經濟發動機一直處於高速運轉,從而使能源價格上漲的負面影響得以被吸收。

對西方金融市場產生積極影響的另一個經濟現象是:石油公司在股市交易指數中處於強有力地位。在巴黎,道達爾公司在CAC40指數中所佔比重超過13%。油價越漲,對石油公司越有利,石油公司的股票也越受益,從而使更多的股市基金大亨加強其在石油公司股票中的地位。這進一步刺激巴黎股市的指導性指數,同樣也刺激其它股市。因此,石油公司在歐洲STOXX50指數中所佔比重已達到16%。

除此之外,還有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強調的「全球儲蓄過剩」因素。這些剩餘資金約達14萬億美元,並在流入世界金融市場。這有助於使金融市場免受原材料價格變化的影響。

最後,還有迴流的石油美元因素。去年,油價上漲可能使石油生產國獲得了8000多億美元的額外收入。這些資金中有一部分用於向西方國家訂購設備,但主要部分又投入資本市場。由於美國貨幣存在結構性缺陷,這部分資金主要投在歐洲市場。因此,盡管主要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是這些資金仍流入歐洲市場,造成少許泡沫影響。

當然,全球經濟、金融和股市的這種美滿結合並不意味著目前的樂觀主義將延續。一旦伊朗危機爆發,油價就會達到甚至超過100美元,並將嚴重破壞經濟平衡。在這種情況下,全球經濟增長受影響的程度將可能達到1.5%乃至更多,這相當於今年預期經濟增長率的1/3。特別是在此情況下,金融市場將不再能演奏同樣的樂章。與「泰坦尼克」號郵輪的管弦樂隊(它曾在郵輪失事時盡量長時間地演奏以安撫遇難者)不同,金融市場應提前打開救生艇,防患風險,以免為時過晚。

J. 英國脫歐原油行情是利多還是利空

暫時性利空局面。

亞市盤初,油價油價懸崖式跳水後小幅拉伸,兩油均跌逾1%。受英國民眾呼籲二次公投的影響,油價開盤跳水後有小幅回升。上周五英國脫歐公投結果落定,英國就此退出已經加入了43年的歐盟。英國脫歐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

截至英國當地時間6月27日凌晨英國超過355萬人簽署請願書,要求舉行二次公投,簽署請願書人數還在繼續增加。或在今日對油價產生進一步影響。

上周五(6月24日)美國原油期貨收在每桶47.57美元,跌幅2.92%,上周累跌2.64%。布倫特8月原油期貨收跌2.83美元,跌幅2.83%,報48.40美元/桶。英國脫歐公投唱票階段,原先脫歐比留歐多出逾10萬票,受此影響,油價暴跌逾3%,但之後公布的結果顯示英國成功脫離歐盟,油價止跌企穩,最終跌幅2.9%左右。

德國商業銀行分析師Carsten
Fritsch就指出,油價在未來可能會進一步承壓。避險意願走高使得國際油價在短期內可能難以回到每桶50美元的水平。雖然英國公投帶來了利空影響,但有人認為英國公投結果對油價的影響將會在本周有所修正,因為英國原油需求量才不到全球的2%,不會對全球原油市場的供需產生太大影響。

另一個利多因素是油服公司貝克休斯上周五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6月24日當周,美國活躍鑽機數減少7座。具體來看,截至6月24日當周,美國活躍鑽機數減少7座至330座,之前則是連續三周增加,去年同期為628座。這一消息對油價有短暫利多影響,但在廣泛的市場恐慌情緒之下顯得無足輕重。

美銀美林分析師也指出,英國脫歐是對美國乃至全球市場信心的新一波沖擊,其可能拖累美國經濟增速在接下來的六個季度內下滑大約0.2%,脫歐對美國經濟的影響最快將在下個季度顯現,而美聯儲很可能因此推遲加息步伐,預計聯儲將加息時機推遲到今年12月,而明年可能會分別在6月和12月加息一次。

閱讀全文

與英國石油股票走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夏新興成長型股票基金怎樣 瀏覽:850
湘電股份股票走勢分析 瀏覽:96
飛樂音響股票行情 瀏覽:294
ipad上能炒股票嗎 瀏覽:113
藝人持有上市公司股票 瀏覽:848
舔舔小核 瀏覽:163
寶鋼股份股票技術面分析 瀏覽:802
冠農股份600251股票行情 瀏覽:8
最省油車型排行榜 瀏覽:478
股票分紅到哪個賬戶了 瀏覽:319
北京陽光集團 瀏覽:419
深圳市科衛泰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股票 瀏覽:66
北京偉嘉 瀏覽:68
蘋果好用的炒股軟體 瀏覽:658
2017股性好的股票 瀏覽:378
股票配資實盤軟體源碼 瀏覽:623
伊利諾伊公司 瀏覽:871
該不該炒股好像好多錢 瀏覽:319
股票綁定的銀行卡如何查詢 瀏覽:353
手機號被盜用在股票交易開戶 瀏覽: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