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知識 > 美國邦吉股票行情

美國邦吉股票行情

發布時間:2021-05-09 00:04:10

『壹』 邦吉的介紹

邦吉(Bunge Limited)是一家一體化的全球性農商與食品公司,經營著從農場到消費者的食品鏈。成立於1818年,總部設在美國紐約州的White Plains,在32個國家的一些地點擁有25,000名員工。Bunge是世界領先的油籽加工商、南美農場主所使用的化肥的最大生產商和供應商,也是向消費者銷售瓶裝蔬菜油的世界領先的公司。

『貳』 四大糧商是誰真的可控制全球80%的糧食交易

世界上的四大糧商分別是美國的ADM、邦吉、嘉吉,以及法國的路易達孚公司,這四家公司控制著世界糧食交易的百分之八十,擁有糧價的決定權和出口權。

現在生活好了,吃得飽,穿的暖,再也不會像古代那樣,再也不會想古代那樣,因為吃的問題,而發愁糾結。所以很多人對於平時吃的糧食感覺平淡無奇了,卻很少有人意識到,糧食依舊是必不可掃的戰略物資。

四大糧商之所以厲害不僅僅是因為他們規模龐大,而是因為他們擁有完整的產業鏈結構,並且對全球糧食擁有決定權和出口權。當然我國的實力也不差,特別是很多傑出科學家的出現,更是大大提高了我國糧食的生產總量。再加上我國企業在世界各地的深耕,使得我國企業在全球五百強上都占據一席之地。

『叄』 中國為什麼每年都需要在美國進口大量大豆

大豆是非常重要的農作物。對於畜牧業國家來說意義非凡,對於高度依賴豆油的中國來說更甚。

先從價格角度來說,國產大豆今年3月27日現貨價格是2.27元一斤,折算4540元一噸。而同期大豆(4月船期)到港價格446-438美元一噸,即使按照1:6.5的防沖擊匯率計算,也只有2699元一噸,價格優勢太明顯。

造成這個問題的,是耕作效率。我國作為農業大國,滿足內需是第一要務。大豆屬於經濟作物,雖然有很重要的戰略作用,但是並非不可或缺的口糧。農用地如此緊張,我國反復強調死守18億畝紅線,可見沒有充裕的土地去大規模種植經濟收益低的作物。尤其是我國堅持使用天然豆種而非轉基因大豆,畝產的潛力已經榨乾到極限了。(和水稻待遇截然不同,畢竟靠大豆吃不飽)這樣一來,種大豆沒有足夠高經濟效益,就拉不開規模,拉不開規模就用不了機械,用不了機械成本就更下不來了,惡性循環。那麼當高價格的本土手工大豆遭遇美國廉價的現代農業轉基因大豆,在市場上一敗塗地在正常不過。

『肆』 中國國內企業有哪些企業被外資控股外資為第一股東

你好,這個問題實在太難的了,官方的文獻也很難找~~畢竟我們中國的產品被外國控制本來就是讓國人不爽的一件事~~但是我現在能給你招出十個從朋友哪裡知道的,原來是我們中國的,但是現在已經是外國品牌的東東~~~都是真實的,我都有點不相信~~希望多你有所幫助~~第一名:中華牙膏

怎麼排這個第一,我倒著實為難了一把,排在第一位的這個企業一定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算去算來,也只能在快速消費品行業了。畢竟你可以不上網、不買車,但你不能不吃飯、不喝水、不刷牙。

我至少核實了5家網站,才敢肯定,中華牙膏早就已經是荷蘭聯合利華的了。我想,大多數老百姓打死也不會相信中華牙膏居然是荷蘭的——它上面不是有中華兩個字么?

1994 年初,聯合利華取得上海牙膏廠的控股權,並採用品牌租賃的方式經營上海牙膏廠「中華」牙膏,外方口頭承諾自己的「潔諾」牌和「中華」牌的投入比是4:6,但並未兌現。與此類似的是中國著名商標美加凈:該品牌曾經佔有國內市場近20%,1990年,上海家化與庄臣合資,「美加凈」商標被擱置。跨國公司向上海家化投入巨資,實際上是將「美加凈」逐出市場,為自己的品牌開路——中華牙膏的命運正是如此。

從整個洗化行業上來說,美國寶潔利用其品牌優勢和稅收優惠,基本上擠垮了國內洗滌品企業,國內十大民用洗滌劑品牌幾乎全軍覆沒。僅飄柔、海飛絲、潘婷、沙宣四個品牌,就佔有60%以上的國內市場,超過了國際公認的壟斷線。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我想支持國貨,但我在洗化行業連支持國貨的機會都沒有!如果中國的每個行業都像洗化行業一樣,那麼中國的企業也就完了。

第二名:雙匯

我承認,直到現在還時不時的吃點雙匯火腿腸(習慣了),雖然它早在2006年就賣給美國高盛集團。08年,高盛又投資2—3億美元在湖南、福建收購了10多家養殖廠。

「在中國最有投資價值的就是農產品。」羅傑斯如是說。

在多哈小型部長會議再次破裂、各國死保農業底線的今天,高盛以及其他國際投行在中國農業相關產業鏈領域不斷追加投資的行為值得關注。我不是民族主義者,但看著逐漸發展起來的雙匯放心肉專賣店,看著雙匯不斷攀高的市場佔有率,我有理由表示我的擔心。壟斷不可怕,可怕的是外資打著中國企業的名號,不斷著蠶食著市場。

我只想陳述一個事實,雙匯是美國的,就這么簡單

第三名:娃哈哈

本來想提名健力寶的,當年的東方魔水,在中國的罐裝飲料市場上是威風八面,一統江山,但自從李經緯離開後,健力寶是一瀉千里,現在只能給當年的小弟提鞋了。正YY間,腦袋突然開竅,健力寶鼎盛時期還是屬於咱中國的,現在雖然屬於統一了,但台資企業還算不得外資,那是咱人民內部矛盾。

那就娃哈哈了,當年法國達能收購娃哈哈時,宗慶後還一度扛著民族主義的大旗勾起了廣大國民的無限愛國情懷,結果呢,宗慶後在收購爭論的數年前早就拿到美國綠卡了,一個美國居民跟咱談中國的民族情懷,真**扯淡。

怎麼說呢,我挺喜歡娃哈哈的,但法國達能已經控股51%以上了,咱就別自欺欺人了

第四名:金龍魚

如今咱自己吃的食用油居然也是外國的了。典型就是金龍魚,這個牌子幾乎出現在每個中國家庭的廚房裡,市場佔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是第2名福臨門的8倍,但它徹頭徹尾是一家外資企業,屬於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跟中國毛關系都沒有。

目前,中國油脂市場原料與加工及其食用油供應的75%以上已被擁有百年歷史的四大跨國糧商ADM、邦吉、和路易·達孚所控制。跨國糧商在中國97家大型油脂企業中的64家企業參股控股,占總股本的66%。國際巨頭憑借資本和歷史與經驗的優勢,已完成對上游原料、期貨,中游生產加工、品牌和下游市場渠道與供應的絕對控制權,即中國食用油戰略安全的「安全門」已不在國人手中,已現實弱化了我們的市場調控能力,這不僅對食用油乃至對國家安全也是一個非常現實的直接威脅

第五名:大寶

「大寶明天見,大寶天天見。」多麼熟悉的廣告語啊,大寶幾乎是大多數工薪階級男性的必用品牌,咱中國老百姓又怎麼可能把它和美國聯想起來呢?可惜事實是,早在2007年4月美國強生就已經收購了大寶。別以為中低端這塊市場老美不要,對於外來資本來說,蝦米也是肉。何況中低端市場真的是蝦米嗎?中國13億人,有多少有錢人

第六名:蘇泊爾

2006 年8月法國著名小家電企業SEB收購國內烹飪炊具第一品牌蘇泊爾,當然新聞有播,但又有多少老百姓知道這則新聞呢?起碼我是事後多時才知道的——還是因為我在家和朋友聚會時吹牛說自己多麼支持國貨,買東西首先國貨時,被朋友揭露的。如果不是這個插曲,也許我一輩子都不知道,這個當年起身浙江的中國名牌,已經成了法國貨。

又一個行業第一被納入了國外資本的懷抱,而我們(我相信絕不止我一個人)依然滿懷愛國情懷的支持著已經變為洋貨的曾經的民族品牌

第七名:匯源

可口可樂179億元收購匯源,一場轟轟烈烈的收購案,那麼多保衛民族企業的呼聲,換來的卻是狗血的不能再狗血的一個事實。

在和匯源聯合發表收購要約後不久,可口可樂中國區副總裁李小筠就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表示,匯源品牌由匯源香港上市公司擁有,而匯源香港上市公司近60%股份由達能、境外公眾股東和一家美國的私人投資基金擁有,因此這次交易前和交易後品牌的持有是從一家外國公司轉到另一家外國公司,沒有民族品牌流失。當時有媒體查出,匯源果汁的詳細注冊地址為:Scotia Centre,4th Floor,P.O.Box2804,George Town,Grand Cayman,Cayman Islands, 是一家離岸公司。

商務部部長陳德銘3月22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以商務部否決可口可樂對匯源的兼並案,說明中國不歡迎外資到中國投資,是一個非常大的誤會。

陳德銘說道:「可口可樂兼並匯源發生在兩個外資企業之間,可口可樂是總部設在美國的公司,匯源果汁是注冊在開曼群島的一個外國公司,這兩個外國公司之間的企業兼並不涉及中國的投資政策,只涉及中國對這兩個企業在中國銷售產品的經營集中度的審核問題。

第八名:南孚

南孚是電池的第一品牌,相信一直到今天,很多家庭還是首選南孚電池。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十年,卻始終無法打開局面,市場份額不到南孚的1/10。

但是貪婪是魔鬼,只要錢能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2003年8月,南孚電池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集團收購。當年的手下敗將,現在成了老闆。

曾經,孫雯那句鏗鏘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讓南孚這個響亮的品牌傳遍中國的大江南北。可是現在呢?多少人知道南孚已經不是中國的企業了?所謂的民族力量又到底忽悠了誰?

第九名:白加黑

在中國,誰不知道白加黑啊?多少人感冒都會首選白加黑,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白加黑這玩意現在壓根就不是咱中國的東西。

2006年10月,德國拜耳醫葯與我國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制葯公司簽署協議,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 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葯OTC業務。

這其實只是醫葯行業的冰山一角,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中國的華葯集團,早在 2004年已經賣給了荷蘭的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葯生產企業);

西安楊森雖然名字里有個西安,其實早就百分之百屬於比利時了,中國最常用的緊急避孕葯毓婷原本是北京紫竹的,但現在是瑞士諾華100%控股。

先說這么多吧,再說下去,別說你,我擔心我自己都被嚇到。這些葯,咱老百姓肯定百分之百認為是中國的,結果呢,卻都是外國貨。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咱中國人感個冒,避個孕現在都掌握在別人外國人手裡了.

『伍』 世界四大糧商巨頭

樓上的已經說了,那我也只好簡介說明下。首先這四大糧商的英文名字很有意思,國際上叫做ABCD。先看第一家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所以稱A。第二家邦吉(Bunge),所以稱B,第三家嘉吉(Cargill),所以稱C,第四家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所以稱D。因此這四大糧商在國際上合稱ABCD。 接下來看看它們在國際上是怎樣運作的。首先還是A,A注重什麼?A的強項就是從事與倉庫運輸有關的企業。它們做的是產業鏈的整合,控制上游,再來控制下游,中間通過物流大幅度降低成本。A還注重研發,幾乎在生物燃料出現之初它就已經成為美國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商。不但搞中間的物流,同時還搞產品研發。也許未來的五米等農作物品所生產的乙醇,乙烯都是它製造的,也可以說未來的新能源掌握在它手中。B的特點呢?它注重從農場終端的全部產業鏈,在南美擁有大片的農場,一邊向農民賣化肥,一邊收購農民的糧食再出口到中國深圳進行加工,然後全球銷售。C很輕松,它特別注重物流環節,擁有400條運糧拖船和2000輛大貨車。D它注重農產品的期貨買賣。從以上看得出這產業鏈的幾大環節,生產由B控制,產品由A設計,原料采購由ABCD一起控制。配合得很好。中間的那段資料可是花了很久才找到的。至於它們在中國的情況還是不說為好。

『陸』 世界上五大糧食出口國是哪些

五大出口國美國、加拿大、俄羅斯、阿根廷、歐盟。

美國建立了一個全球糧食帝國,它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也是最大的糧食援助國。

美國用兩大手段操縱糧價一是推行糧食自由貿易,二是通過糧食援助控制發展中國家的農業。

美國政府對糧食生產予以高額補貼,因此糧價比一般國家低,食品公司想盡辦法推動各國實現糧食自由貿易,以便順利出口牟取利潤。但這對進口國而言卻意味著一場劫難。

糧食援助是食品帝國常用的「毒品」在諸多非洲國家,接受糧食援助的條件之一就是要為美國生產香蕉、可可等經濟作物,這些國家的糧食生產因此荒廢,淪為帝國附庸。




(6)美國邦吉股票行情擴展閱讀:

當今掌握全球糧食運銷的是4家跨國公司,四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即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業內稱之為四大糧商。

美國ADM

ADM的創始人早在1902年就開始了相關的生意,但在1905才在美國的Minneapolis, Minnesota注冊了 Archer Daniels這個名字,ADM公司的總部設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狄克多市。

邦吉公司

邦吉,由其創始人 Johann Peter Gottlieb Bunge,在1818年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創立,1859年由其孫子將總部遷至比利時。公司初期主要從事海外殖民地香料與橡膠生意。

嘉吉公司

嘉吉公司,由原籍蘇格蘭的海運商威廉,卡基爾(William Cargill)兄弟,於1865年在Iowa創立的,1868年其將工廠遷至Minnesota,1875年又將其總部遷至Wisconsin。

路易達孚

路易達孚是一家跨國集團,由法國人列奧波爾德,路易,達孚創建於1851年,總部設於法國巴黎,開創和發展了歐洲穀物出口貿易,是世界第三及法國第一糧食輸出商和世界糧食輸往俄羅斯的第一出口商。

『柒』 中國國內有哪些企業被外資控股

中國拚命將血汗錢買入不斷貶值的美債歐債,美歐闊佬們拿著中國的錢幹了什麼呢?他們在處心積慮地收購中國核心資產。等於中國借錢給美歐以便美歐闊佬將中國收購。同時美歐對中國苛刻無禮,天天指責中國,煽動周邊小國欺凌中國,瓜分中國領土。同時還一再要求中國繼續多借錢。

從香港聯交所的公開資料可以查到,無論是工行、建行、中行三大行;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桶油;移動、聯通、電信三大電信。還是中煤、中鋁、中國神華等資源性企業。中國各種壟斷性國營企業,各行各業的龍頭企業的十大股東中,差不多一半是美國的企業、基金。

高盛之於工行,美鋁之於中鋁,美國人用美元買中國企業股票,中國賣股票收美元買美國國債。
截至2010年底,美國企業、基金和個人投資者擁有中國A股股票價值1000多億美元,在香港上市的H股股票價值約2000億美元,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價值約300億美元,合計3300億美元。

據商務部《跨國公司在中國報告》顯示,在輕工、化工、醫葯、機械、電子等重要行業中,跨國公司子公司所生產的產品己占據國內1/3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標准普爾500企業在中國的分支每年就用這樣方式從中國賺取超過8百億美元,按其14倍的歷史平均市盈率,其在中國的資產價值約11000億美元。加上其他中小企業在中國投資,美國企業在中國擁有的資產價值,高達15000億美元。

再次,超過一萬億美元的美歐熱錢潛伏在樓市、高利貸等市場。

綜合算來,西方列強在中國埋伏下的錢,已經超過了中國外儲。他們並不顯富,而是讓中國去露富,並裝可憐從中國騙錢。目的就是為了有一天時機成熟就做空中國,讓中國傾刻間變得一無所有一窮二白。

請看外資掌控下的中國市場

據《中國產業地圖》(中國並購研究中心)一書指出,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

啤酒行業:60多家大中型企業只剩下青島和燕京兩個民族品牌,其餘全部合資;

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

電梯行業:最大的5家均為外商控股,佔全國產量的80%以上;

家電行業:18家國家定點企業中11家合資;

化妝品:被150家外資企業控制;

醫葯行業:20%為外商控制;

汽車工業:外國品牌占銷售額90%!

在感光材料行業,美國柯達於1998年僅出資 3.75億美元就實行在華全行業並購,2003年又收購了樂凱20%國有股,已佔有中國感光材料市場至少50%的份額,富士公司對中國市場的佔有率超過25%。

據國家工商總局調查:美國微軟佔有中國電腦操作系統市場的95%,

瑞典利樂公司佔有中國軟包裝產品市場的95%,

法國米其林佔有中國子午線輪胎市場的70%;

手機行業、電腦行業、IA伺服器、網路設備行業、計算機處理器等行業,跨國公司均在中國市場佔有絕對壟斷地位。

在高科技領域:如手機行業,由於本土企業上游技術、關鍵零部件乃至生產線大部分從跨國公司購買,跨國公司早已從中賺夠了。近期跨國公司開始採用低價策略,擠壓國內手機廠商的利潤空間,意在趕盡殺絕。國內手機行業除了自有品牌外沒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術,2005年以來全部虧損,市場佔有率嚴重萎縮,紛紛退出市場。

在流通領域,佔有主導份額的大型超市領域,外資控制的比例已高達80%以上,中國零售企業只能在中低端市場經營。隨著外資的延伸,低端市場也將面臨逐漸萎縮的危險。零售業是最能吸納勞動就業人口的領域,任由外國的「資金密集型」企業前來掌控。業內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業命脈,如果放任外資企業佔領我國的流通渠道,中國的企業終將淪為國外流通企業貼牌產品的加工車間。

我國具有戰略意義的輪胎工業,多半失去了自主性,被控制在外國人手裡。剩下的幾家國有大中型企業中,條件較好的也被外商盯上。我國最大的輪胎生產企業——上海輪胎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與世界最大的輪胎跨國公司法國米其林簽署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共同組建輪胎合資公司,由法方控股70%;截至2000年,外商獨資與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能力與產量已佔我國輪胎70%以上。

除電力,軍工等極少數國家核心行業以外,外資在我國水泥行業(建材業)、鋼鐵行業(黑色金屬治煉及壓延加工業)、汽車行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橡膠行業、機械製造行業(普通機械、專用設備、電氣設機械及器材、電子及通信設備、儀器儀表及文化、辦公用機械製造業)、石化行業(石油加工及煉焦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化學纖維製造業)、玻璃行業、釀酒行業(飲料製造業)、醫葯行業(醫葯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供水供氣行業(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煤炭行業(煤炭采選業)、日用化妝品行業(化學製品製造業)、食品行業(食品加工業)、造紙行業(造紙及印刷品業等行業)、紡織行業、建築業、傢具製造業、文教體育用品製造業、皮革、毛皮、羽絨、塑料製造業、工藝品及其製造業等行業中,都佔有較高股權和市場控制權,經濟刺激計劃和巨大需求給予了外資豐厚的回報,充分享受了我國經濟高速成長所帶來的好處和便利。

(1)水泥行業:2009年全國水泥行業總產能16億噸,外資控制產能5、6億噸以上,控制力及總產能佔30-40%以上。拉法基收購四川雙馬、瑞安建業後,佔西南四省18%以上份額;華新水泥被瑞士Holicm收購,占華中10-20%份額;摩根斯坦利收購山水集團30%股權後,環渤海市場份額第一;愛爾蘭CRH收購吉林亞泰後,獲取東北市場;產銷量全國第一的海螺水泥,外資利用香港主板控股25%,此外,亞洲水泥、山水水泥、華潤水泥在香港主板上市,部分股權被港資和外資控制……

(2)機械行業:2008年,機械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12%,外資股權控制率為35.2%,總體控制力度達40%以上,機械製造業5大細分行業中,儀器儀表製造業外資市場佔有率最高,超過60%,金屬製品業為37%,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32%,通用設備製造業、專用設備製造業約為30%。凱雷收購徐工85%股權,起重機和壓路機占國內市場50%以上,國內136種工程機械產品,徐工佔一半以上;國內裝載機行業排名第7的山工機械被卡特彼勒全資收購,新加坡豐隆、美國高盛、美國國泰持有國內最大的獨立柴油引擎製造商玉柴股份51%的股權;無錫威孚是國內柴油燃油噴射系統最大廠商,德國博世持有其67%的股權;韓國全資的斗山工程機械8年在中國挖掘機市場佔有率名列第一,銷售額已達徐工的1/3;西北軸承佔中國鐵路貨車軸承25%的市場,90年代末,德國舍弗勒利用西北軸承陷入困境,與其合資成立富安捷鐵路軸承,將其市場爭壓過來,後全資收購;瑞典SKF全資收購皮爾軸承;無錫軸承、煙台軸承被美國TIMKEN全資收購,並控股襄軸集團;全國化工設備第一生產基地,錦西化機透平廠被西門子控股70%的股權;德國ZF集團收購全國齒輪行業排名第二的杭州齒輪廠70%的股權;美國迦納基金控股沈陽機床30%的股權;英國特雷克斯收購北方股份25%的股權,北方股份是中國最大的礦用汽車開發和生產基地;玉柴機械占據國內小挖機9.3%的市場份額,美國漢鼎收購其43%的股權……

(3)汽車行業:外國品牌銷售佔90%以上,雖然外資股權佔比不超過50%,但無論技術、品牌還是研發等,外資實際控制力均高達60-70%以上。一汽大眾、上海大眾、東風、華晨、上海通用、長安福特、北汽現代、北京吉普、廣州本田、廣州豐田、天津一汽豐田、長安雪鐵龍等中國汽車銷量最大的公司,外資股權均為50%,不包括外資中小企業,外商在華投資和合資控制的53家大型汽車公司,銷售額1萬億元以上,占汽車市場總銷售額的6、7成以上;此外,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已佔有60%以上的份額;而在汽車電子、發動機零部件和摩托車配件等高技術含量領域,外資控制企業亦高達70%以上;汽車製造行業橡膠輪胎,法國米其林和新加坡佳通輪胎等外商獨資和已被外商控股的輪胎企業,其產能與產量已佔我國輪胎佔有中國汽車輪胎市場80%以上……

(4)鋼鐵行業:2008年,鋼鐵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 6%,由於國家對鋼鐵行業並購有控制,阿塞洛-米塔爾、俄羅斯、必和必拓等大量外資覬覦中國鋼鐵行業紛紛受挫,即使這樣,外資對我國鋼鐵行業的股權控制度仍超過10%,市場控制度超過12%,如阿塞洛?米塔爾收購華菱鋼鐵33%股權;德意志銀行和阿塞洛?米塔爾收購中國東方鋼鐵47%的股權(河北津西鋼鐵 29%股權);法國聖戈班收購徐鋼100%的股權;美國凱雷收購江都鋼管49%股權;中信泰富持有大冶特鋼28%的股權;此外,香港主板上市的鞍鋼、馬鋼股份、重慶鋼鐵,14%、22%、30%的股權被摩根大通等外資和港資控制;唐山國豐鋼鐵,香港中港占股51%;港資占股65%的內地在香港上市公司開源控股分別收購日照鋼鐵、日照型鋼30%的股權,收購日照軋鋼25%的股權,後與山鋼重組……

外資大規模並購國內鋼鐵業不成,再生一計,必和必拓和巴西淡水河谷等國際礦山巨頭利用手中掌握的鐵礦石資源,不斷漲價,對鋼鐵行業進行合圍。
可以想像,在鋼鐵行業產能過剩2億噸,行業分散度高,眾多中小或民營鋼企面臨淘汰和對資金的需求情況下,外資受歡迎的程度會有多高;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外資繞過國家設置的重重限制,不少鋼企,將再次落入外資控制之中。

(5)石化行業:2008年,石化行業總產值佔GDP比重約為10%,國家對外資准入石化產業有所限制,即使這樣,除海外上市外,外資繞過重重障礙,通過來華設廠,並購等手段,石化行業外資股權控制度已達18%,市場控制度為20-30%,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外資市場控制度27%,石油加工、煉焦及核料加工業為13%。

如中石油2000年在紐約、香港上市,外資與港資占股11%,海外融資額29億美元,9年時間,向海外分紅派息竟然高達119億美元,分紅派息竟為融資額 4倍;中石化2000年在紐約、倫敦、香港三地上市,目前外資與港資占股19%;中海油2001年在紐約、香港上市,旗下中海油服外資與港資占股目前高達 34%,另外,中海油、上石化、吉化等紐交所海外上市公司也被外資部分控股,黑石持有中化集團子公司中國藍星20%的股權。

國內原油和化工產品供不應求。如2009年,我國累計進口原油2.04億噸,首次突破2億噸,同比增長13.9%;液化天然氣累計進口553.2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65.8%;口硫磺1216.7萬噸,同比增長44.6%;進口甲醇528.8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68.8%。僅2009年一年的進口量就比 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進口總量還要多,占國內消費32%,由於國外甲醇產品大量湧入國內市場,國內裝置大面積關停,平均產能發揮率不足40%。;我國累計進口聚乙烯756.1萬噸,同比大幅增長64.8%,占國內消費的48.7%,進口聚氯乙烯195.5萬噸,同比大幅增長73.5%;進口精對苯二甲酸(PTA)508萬噸。此外,國內農葯進口量巨大,許多精細化工品,國內甚至無法生產。

國際能源化工巨頭紛紛在華投資。BP在華投資45億美元,殼牌17億美元,拜爾投資31億美元,擁有12家獨資或合資企業。埃克森美孚、殼牌、BP計劃再投110億美元。拜爾已投產5大乙烯合資企業:巴斯夫/揚子石化投資60萬噸乙烯項目,截止2007年,巴斯夫在中國投入已超過200億元人民幣,中國銷售總額達到36億歐元以上;BP/上海石化90萬噸乙烯、埃克森美孚/福建煉化、沙特阿美60萬噸乙烯、殼牌/中海油的南海80萬噸乙烯,埃克森美孚/廣州石化改擴建(1000萬噸煉油,100萬噸乙烯)等項目正在建設中。另外,BP在四川建醋酸廠(占國內市場30%),在珠海建PTA基地。歐美跨國公司在洗滌用品、塗料、生物制葯等下游領域佔有巨大份額,有的已形成壟斷外資……在石油化工領域的市場控制力度,在20-30%以上。

(6)玻璃行業,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資,外資控制度為40%以上。英國皮爾金頓購入耀華玻璃19%的股份;中國玻璃港交所上市,皮爾金頓等外資大股東控制 40%股份;瑞信等外資控制浙江玻璃33%的股份,洛陽玻璃,外資和港資持有50%的股份;如果算上港資,中國玻璃、浙江玻璃等港資與外資占股均在65% 以上;A股上市的福耀玻璃,港資三益發展為第一大股東,持有22.5%的股份;金剛玻璃,港資龍鉑投資持有17%的股份;港資信義玻璃,自2004年以來一直為中國汽車玻璃最大出口商;1985年起,聖戈班在中國設立代表處,現已在中國設立50餘家企業,其中製造企業40多家,分布在成都、馬鞍山、杭州、常州、湛江、牡丹江、鄭州等地;業務包括平板玻璃、玻璃包裝、高功能材料等。在中國的員工數量超過15000人,2005年銷售額4億歐元。最近4年,聖戈班在華銷售額年增54%……

在第一產業,外資四大糧商ABCD威脅4000萬豆農生產,種植大豆賴以生存的無數豆農,年年賠本,不得不改種其它經濟作物,造成2000萬豆農集體「下崗」事件,2.3億民工,或許從中能發現許多豆農的身影。

大量豆油油榨企業倒閉,由於「大豆危機」,2004-2005年,1000多家內資榨油企業構成的「中國大豆軍團」,瞬間煙消雲散,隨後倒閉率達90%以上,導致10多萬人失業。

在第二產業,日用品和化妝品行業,外資品牌占市場份額的60%以上,寶潔每招收一名員工,就意味著中國原洗滌劑企業有2~3名員工下崗……

在食品飲料業,機械製造業,建築業,鋼鐵行業,水泥行業,石化行業,玻璃行業,家電行業,釀酒行業,紡織行業,造紙行業,供水供氣行業,印刷包裝業幾乎囊括所有的第二產業,由於外資生產效率普遍比內資要高,且極端盤剝人力成本,外資的每一次並購,都意味著大批人失業,外資的每一次投資,都意味著同行業競爭對手大多數職工失業下崗,擠佔了無數工作崗位……

在第三產業,外資大型連鎖超市每一次選址開張,對方圓兩公里的中小型零售商店和門面都是一次集體毀滅性的打擊,慘淡經營,或失業,或改作別的生意,從而擠占其它行業工作崗位……

『捌』 ADM、邦吉、嘉吉和路易達孚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以及其參股的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有哪些

一個廣為流傳但未被證實的說法,去年十一前,中儲糧拋售20萬噸食用油儲備調節價格,調查發現70%讓跨國糧商買走了,這就讓國家的調控在一定程度上失靈。

這無疑讓人聯想到簡稱為「ABCD」的跨國糧商: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達孚(Louis Dreyfus)。這四大家族目前壟斷了全球80%的糧食交易量。正是這四大家族奪走了中國大豆的話語權。如今,ABCD在國內跑馬圈地的消息不斷,並已基本完成上下游產業鏈的搭建,顯然這四大家族對中國「寄予厚望」。 (相關報道詳見C02版)

ABCD在華低調布局

ABCD對中國糧食產業的滲透到底達到什麼程度?

不妨就從金龍魚說起。金龍魚隸屬於益海嘉里集團,而這一集團是美國ADM和新加坡著名的豐益集團共同投資組建的,也是ADM在中國擴張的典型代表。目前該集團在國內直接控股的工廠和貿易公司已達38家,另外還參股魯花等多家國內著名糧油加工企業,工廠遍布全國,堪稱全國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

路易達孚則在上世紀60年代就與中國有飼料和穀物貿易,並相當重視農產品期貨買賣。從2006年開始,路易達孚(北京)有限公司從中國政府手中獲得玉米國內貿易的許可證後,積極拓展國內市場。公開信息顯示,路易達孚從中國出口玉米的業務持續增長,其在美國的棉花公司已經是中國最大的棉花供應商。2003年,在中國的銷售額就已經超過了16億美元。

嘉吉則在中國20個省市投資建立了34家獨資與合資企業,在華投資項目包括飼料蛋白、植物油、玉米加工、各種食品配料,動物飼料和化肥。

而邦吉2000年正式進入中國。邦吉在全球32個國家擁有450多個工廠,在四大糧商中,邦吉以注重從農場到終端的全過程聞名。邦吉已成為中國最主要的大豆和油子供應商。目前該集團在中國已運營三個大豆加工工廠,而在廣州正在興建另外一家工廠。

這四大家族行事低調,盡管在中國已進行多年投資布局,卻鮮有動作見諸報端。即使是堪稱全國最大的糧油加工集團益海嘉里也是如此。

跑馬圈地來勢洶洶

不過,悄然入華的ABCD圈地勢頭不可小覷。東方艾格食用油分析師陳麗娜告訴記者,金龍魚目前在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的份額已經在40%左右,加上嘉里其他品牌,市場份額已經不下一半,牢牢掌握話事權。此外,該集團還全面進軍小麥、稻穀、棉籽、芝麻、大豆濃縮蛋白等糧油精深加工項目,同時又先後投資控股和參股鐵路物流、收儲基地、船務、船代等輔助公司。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告訴記者,跨國糧商近來的動作都指向糧食流通與糧食加工,特別是加工領域。而其中一些收購地方糧庫的行為足以彰顯跨國糧商卡位流通領域的野心,其可以通過控制收購節奏沖擊現有的糧食價格體系。如果從食品油拓展到麵粉與大米環節,影響將會很大。

記者咨詢多處研究機構與專家獲悉,目前跨國糧商具體的產業分布與市場份額還沒有準確的統計數字,但是從產業鏈的角度看,上下游都出現了他們的身影。曹建海告訴記者,上游的化肥農葯以及下游的糧食加工都是外資可以發力的環節,因為市場都是開放的,就是種子的生產流通也已市場化,糧食產業的經營主體逐漸多元化。

據嘉吉(美盛)內部人士透露,嘉吉在中國有四個化肥廠,其中秦皇島與煙台的廠都是獨資廠,「雖然我們的產品份額不高,但是這兩年行情看好,很多代理商都希望代理我們的產品。」

涉嫌操縱市場價格

那麼,是不是狼來了?有分析認為,去年植物油大幅漲價不排除有市場操縱因素。佐證之一是一個廣為流傳但未被證實的說法,去年十一前,中儲糧拋售20萬噸食用油儲備調節價格,調查發現70%讓跨國糧商買走了,之後囤了起來,不投放市場,這就讓國家的調控在一定程度上失靈。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研究部副部長徐小青告訴記者,除了大豆比較明顯外,現在還沒有相關的統計數據可以說明跨國糧商帶來了哪些沖擊,「在糧食領域,現在還很難看出有什麼影響,對於他們哪些要控制哪些可以借鑒,都還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分析以把握格局。」

據記者了解,目前無論是國務院系統還是農業部系統,都鮮有對於四大糧商的統計分析,困難就在於調研數據難以獲得,網站信息也是語焉不詳。記者從一位專家處獲悉,巨頭們已經向他「喊冤」了,然而,即便面臨諸多非議四大家族仍未就此做出明確回應。

『玖』 四大糧商是誰

四家世界五百強企業,即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業內稱之為四大糧商。人們習慣根據他們名稱的第一個字母,把這四家稱作「ABCD」四大糧商。

『拾』 收集21世紀中國跨國並購案例

看看易界網整理的案例吧:
光榮與夢想:回顧2014年中國企業十大跨境並購交易

1. 弘毅投資PizzaExpress 助力後者開拓中國市場

2014年7月12日,聯想控股旗下的弘毅投資宣布斥資約9億英鎊(約合人民幣95.5億元)全資收購英國餐飲品牌Pizza Express,並將在未來幫助該品牌深耕中國市場。
入選理由:該筆交易成為了歐洲餐飲行業過去五年中金額最大的並購案。

2. 黑馬安邦保險斬獲紐約華爾道夫酒店
2014年10月6日,安邦保險與希爾頓酒店集團共同宣布,安邦斥資19.5億美元從希爾頓集團手中收購了紐約曼哈頓公園大道49-50街的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大樓。有意思的是,不久之前阿里巴巴在紐交所上市前就選擇了華爾道夫酒店進行路演,因而該酒店為中國人所熟悉。
入選理由:從金額來說,這是中國保險企業跨境並購最具典型和最大的交易之一。

3. 中國人壽的倫敦之旅
2014年6月,中國人壽保險和主權基金卡達控股公司聯合宣布以總價7.95億英鎊(約84億元人民幣)收購倫敦地標性摩天樓——位於金絲雀碼頭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在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將持有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70%股權,卡達控股將持有20%股權。
入選理由:該筆交易為去年中國企業跨境收購房地產業的最大一筆交易。

4. 復星收購CSS
2014年年初,復星國際以10億歐元的報價成功收購了葡萄牙國有銀行葡萄牙儲蓄總行旗下的保險業務子公司(Caixa Seguros,簡稱CSS)80%的股份。2014年復星跨境收購在醞釀多年後出現井噴,涉及金融、醫療、零售等多個行業和領域,而這是其中最大的一筆投資。

入選理由:2014年中國金融領域跨境並購的最大一筆交易。

5. 聯想收購摩托羅拉
2014年1月30日,聯想宣布以29.1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這是聯想繼收購IBM PC業務後又一項重大的國際化發展舉措。而摩托羅拉在攀上聯想這個新東家之後,能否老樹開新花,令人拭目以待。
入選理由:該交易為2014年度國內TMT行業跨境並購中交易金額最大的一筆,即便在中國各行業跨境並購交易排名中也能排上第二名,僅次於中鋁礦業收購Las Bambas。

6. 中油燃氣的加拿大收購
2014年6月20日,中國石油燃氣集團有限公司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COG Acquisition Co以2.355億加元收購Baccalieu Energy Inc.。交易代價將以現金方式,並透過公司內部資源撥付。入選理由:全球的礦產資源一直受到國內企業的青睞,而該筆交易為中國礦業過去10年對外收購的最大手筆。

7. 中糧2014並購之路
2014年3月23日,中國最大的糧油食品企業中糧集團有限公司與荷蘭知名農產品及大宗商品貿易集團Nidera在荷蘭正式簽署協議,以12億美元的最終價收購Nidera 51%的股權。同年10月28日,改交易完成交割。作為投資控股型企業,目前中糧集團旗下擁有中國食品、中糧控股、蒙牛乳業、中糧包裝四家香港上市公司,以及中糧屯河、中糧地產和中糧生化三家內地上市公司。在此交易後,中糧也就此成為Nidera的控股股東,成為可以與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四大國際壟斷糧商相匹敵的大糧商。
入選理由:該交易為過去十年中,國有企業在農業領域的最大一筆跨境並購交易。

8.中國國家電網收購案例
2014年7月31日,中國國家電網公司與義大利存貸款公司(CDP Reti)在義大利總理府簽署協議,以24億歐元(約合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全資子公司能源網公司35%股權。交易完成後,國家電網公司將在義大利存貸款能源網公司董事會5名成員中指派2名董事,並派出2名財務管理人員,並在目標公司義大利輸電網公司和義大利天然氣網路公司的董事會中各指派1名董事。
入選理由:這筆交易是過去十年中國在電力燃氣行業最大的跨境並購案例,也是至今為止中國企業在義大利最大的一筆投資。

9. 三胞進軍英倫打造A股史上最大境外收購
2014年4月,三胞旗下子公司南京新百以2億英鎊收購了英國歷史最悠久的百貨公司House of Fraser 89%的股份,成為第一家進入英國百貨業的內地買家。而剩餘股份則由英國最大體育用品零售商Sports Direct創始人,邁克·阿什利(Mike Ashley)持有。
入選理由:三胞集團的收購是中國A股有史以來最大的一筆上市公司境外直接收購,同時也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大一筆零售業境外投資。

10. 中國藍星收購案例
2014年11月24日,中國藍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意以43.4億挪威克朗(約合6.40億美元)收購挪威太陽能電池板生產商REC太陽能公司(REC Solar)。藍星為每股REC股票支付108.50克朗,較該股上個交易日收盤價溢價15.9%。並購後,中國藍星計劃將REC太陽能與以發展太陽能產業為目標的埃肯公司(Elkem)合並,後者是公司在2011年以20億美元購入的,創造當時中國企業在歐洲最大的一起工業收購案。
入選理由:此項收購為在2014中國跨境並購交易額中排名第九大交易,在化工業中排名第一。

閱讀全文

與美國邦吉股票行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深圳板塊st股票交易規則 瀏覽:615
長青集團股份股票 瀏覽:551
股票交易完善個人信息填職業 瀏覽:363
股票交易詢問卓信寶選擇 瀏覽:621
股票開源交易軟體 瀏覽:477
天馬股份這股票如何 瀏覽:561
美女邪惡動態圖李毅 瀏覽:43
股票交易時的費用 瀏覽:825
股票機構軟體騙局 瀏覽:937
手機信天游股票如何登錄 瀏覽:171
可以從京東股票裡面開戶的 瀏覽:379
股票賬戶銀行流水 瀏覽:926
如果股民或者散戶都撤資不炒股 瀏覽:899
贛能股份股票今日行情 瀏覽:300
如何查詢股票的20日均價 瀏覽:526
融資融券股票期權 瀏覽:237
股票軟體交易成交筆數1 瀏覽:853
白雲機場股票同花順手機診股 瀏覽:497
信息化學材料股票行情 瀏覽:914
股票軟體加入新的畫線工具 瀏覽: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