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買入股票時的幾個問題
首先大盤在不好的情況下就不要做股票
買個股要看它的價格 位置 目前的K線走勢
成交量只是一個參考的因素,但是並不是決定因素
建議不管是大盤還是個股,只要站上30日操盤線就做多,破了30日均線之後未來2-3天不能有效站上30日線就賣出
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法,炒股就是大道至簡,成功的秘訣就是沒有秘訣,如果有的話那就是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簡單的問題重復去做!
炒股靠什麼:1.心態2.紀律(止損的勇氣和止盈的知足)3.倉位的控制4.自己的一些技術分析5.一些運氣
這就是股市的真諦!沒有人知道股票以後會怎麼走,這個市場上從來都沒有所謂的大師,如果大師有的話那就是你自己了,因為只有真金白銀虧損過了解過的人才會深有體會並且真正會學到知識。
希望能幫助你!
B. 什麼叫內幕消息什麼內幕消息才能使股價漲或跌請舉下例子,謝謝
政策、消息面傳聞
央行持續凈回籠 貨幣政策沒有調整必要性?
央行昨日在公開市場上招標發行700億元3月期央票,發行量與上周持平,發行價為96.76元,中標收益率為0.9650%,連續第八次與上期持平,沒有進行正回購操作。本周公開市場共有560億元央票和850億元正回購到期,本周二央行進行了1000億元28天期正回購操作,因此本周公開市場實現小幅凈回籠290億元,上周則小幅凈回籠190億元。
昨日銀行間市場1天期回購定盤利率為0.8172%,與前一天持平,7天期回購定盤利率為0.9780%,較上一日上漲6.7個基點,但整體資金面仍然較為寬裕。分析師普遍認為,央行近期進一步降息或調降存款准備金率的概率不大。分析人士表示,央行最近的一些表態說明,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的空間是存在的,但她認為短期內央行做出調整的可能性應該不大。摩根士丹利執行董事兼中國策略師婁剛日前也表示,目前在貨幣政策上並沒有調降存款准備金率的必要。
政策強力出手 煤合同指導價上漲4%?
昨日,五大電力集團一位高層透露,電煤合同指導價很可能於近期出台,漲價幅度很可能為4%,加之預期國際煤價會進一步下跌,因此由五大電力集團和華潤電力所組成的電力聯盟推遲了國際煤炭訂貨會的時間。
之前傳出消息,發改委擬定的煤炭合同指導價上漲幅度為8%。對此,這位高層表示難以接受,去年煤價漲幅過大,雖兩次上調電價,但仍不能彌補巨額的政策性虧損。"如果上漲4%的話,與當前國際煤價也差不多,在國際煤炭和國內煤炭之間進行選擇,當然會傾向於選擇與國內煤企簽約。"這位高層表示。一位電力分析師在得知該消息,"按照這個價格簽約,電企的利潤應該很不錯。"一位煤炭行業資深分析師表示,若按照上漲4%的幅度簽訂煤炭合同價格,相當於抵扣了煤炭企業於今年開始加征的增值稅,在今年煤炭下滑的情況下,能夠與電企簽訂長期供貨協議,對煤炭企業來講應該說是一個利好消息。
行業、板塊類傳聞
地產:炒作須留意四大要點
本周大盤擺脫三角形整理格局再度上攻,其中地產股功不可沒,板塊表現無疑賺足了市場的眼球。周二、周三房地產股儼然成為大盤的多頭先鋒,周四大盤震盪上揚,地產股的率先發力有效地帶動了市場人氣,陸家嘴開盤不久就漲停,板塊個股紛紛表現。盤面看,優質地產股已悄然步入上升通道,主力資金介入明顯,市場機會將不斷閃現。尤其與世博會、環球影城等相關概念聯系密切的個股表現尤為強勢,這種強勢並非曇花一現。是有其內在原因的。
後市機會方面,投資者可適當關注以下類型股票。一、概念性地產股票,前期的迪斯尼概念,環球影城概念,世博會概念以及區域經濟發展概念所涉及的股票將是不二選擇。典型的北京地產股,上海地產股,珠港澳大橋概念興起的地產股等。二、行業復甦力度較強的深圳、上海等品種可重點關注。三、與政策導向聯系較為密切的地產企業。四、避免漲幅過大,有調整需求的股票。
醫葯:有望在巨大商機中脫穎而出
受到消息面左右,近期醫葯股呈現反復活躍的態勢,但是每每未能善始善終,多數出現"虎頭蛇尾"的結局。分析人士認為,新醫改方案固然是激發醫葯股出現短期爆發的導火索。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前期醫葯板塊持續上漲後,當前醫葯股的估值已經偏高。因此,後市不排除新醫改方案等利好出台的時候,難免會有一部分主力借機短線出貨,使得醫葯板塊短期內存在"利好見光死"的可能。
隨著醫改的逐步推進,巨大商機終將使優秀的企業脫穎而出。具體來講,醫療器械企業,擁有規模優勢、區位優勢和較高運營效率的醫葯商業企業將是最直接的受益者;生物制葯、創新型化學葯、中葯及OTC、普葯等子行業也將不同程度受益。目前來看,新一輪中國醫療體制改革方案出台,醫療器械企業也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此次醫改繼新農村建設之後,再次催生了基層醫療市場大幅擴容。對葯品、醫院的經營都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重點提出了公立醫院改革,鼓勵民間資本進入醫療行業,這一切都對醫療行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另外,醫葯的一些細分行業將會明顯大幅受益,例如專科用葯、醫葯流通、中成葯、生物疫苗等領域。
C. 金融專用術語
股票術語:上市股票 [Listed stocks]:在交易所上買賣的股票。
分析員 [Analyst]:證券公司或基金管理公司的雇員,主要負責對不同的公司進行分析研究,並對該公司的股票作買入/賣出的建議。他們大多數專注個別行業。
內幕消息 [Insider information]:指公司內部未作公開的消息。如消息持有人將消息作販賣用途,均屬違法。
止蝕盤 [Stop-loss order]:客戶指令,表示當股價下跌至某價位時將股票出售。
止蝕盤 /止賺盤 ;止蝕/止賺 [Stop order/ stop]:一項指令,表明當股價到達指定價位時將股票買入或賣出。
平價/等價 [At-the-money]:如期權的協議價格相等於其相關證券的市場價格,該期權屬於平價。
主要經辦人 [Lead manager]:商業或投資銀行主要負責按排組織銀團貸款或發行債券。他們同時會聯合其它借貸或包銷銀行與發行商磋商有關細則,及分析市場情況。
未完成指令/ 開放指令 [Open order]:以行使價買入/ 賣出證券的指令,此指令於行使、撤銷或價格轉變前一直有效。
未平倉合約 [Open interest]:某期權未執行的合約數量-可以顯示該期權的流動性。
市場 [Market]:一般指股票市場,可以分為兩類:第一及第二市場,各市場分別買賣不同的股票。 字串3
市價盤 [Market order]:以當時證券交易的市價立即買賣某種證券。
市價 [Market price]:指證券市價,賣出證券的最後市價。在該價位上買方願意購入而賣方願意出售。
市值 [Market value]:證券在市場上的價格。
市盈率 [Price-Earnings Ratio, PE Ratio]:股票的市價除以當時或預測未來的每股盈利。市盈率是投資分析常用的指標Of一。一般而言,市盈率應是越低越好,因比率低顯示市價偏低或者是盈利偏高。
回購 [Buy-back]:與[回購協議]定義相同。
回購/回購協議 [Repo]:股份買賣協議,買賣雙方承諾按指定日期及指定價格購回該股份。
回報 [Return]:每年的投資回報金額。
交易 [Execution]:指完成買入/賣出證券的交易過程。
交易 [Trade]:以口頭協議(或電子交易)形式向另一方購買證券。交易一經進行,該行交易就稱為「完成」或作實。
交易員 [Trader]:為自己的戶口進行頻密的股票買賣活動的人。
交易范圍 [Trading range]:某時段內成交價的高低之差,任何一天,商品交易價格的上下限。
交易成本 [Transaction costs]:為管理投資組合而產生的成本,尤指:證券成本及印花稅。
行使 [Exercise]:期權持有人執行其權利,(在看漲時)認購或(在看跌時)認沽相關證券。
行使價 [Exercise price]:能夠買入或賣出相關期貨或期權合約的價格。
合營企業/ 合資企業 [Joint venture]:兩個或以上投資者為共同投資及經營企業。
合並 [Merger]:收購活動中買方同時購入賣方的所有資產及負債。簡單來說,是兩間公司合並經營。
先導指標 [Leading indicators]:作為預測市場未來趨勢的經濟指標。
收購 [Takeover] :一間公司藉購入另一間公司的股份而取得其控制權。
收益率/收益/股利報酬率 [Yield]:股票回報的百分比,以派息的形式派發,或給債券的有效利率。
收購 [Acquisition]:指一間公司購入另一間公司。
即日買賣盤/ 即日盤 [Day order]:指買入或賣出證券的指令,若發出指令當日不能成交,該指令則自動失效。
即日買賣/ 「即日鮮」[Day trading]:指在同一交易日內完成股票買入及賣出的活動。
傭金 [Commission]:支付經紀作執行交易的基本費用,費用根據股票、債券、期權的數目,及/或其票值計算。
每股盈利/ 每股收益 [Earnings per share]:指公司所得凈額除以所發行普通股股份數量。
投資 [Investment]:買入資產藉以賺取利潤。
投資銀行 [Investment bank]:提供多項服務的中間人,服務包括:協助證券沽售、公司合並及重組活動、以經紀身份為個人及公司客戶進行證券交易活動。
投資組合 [Portfolio]:一系列的投資項目,證券及/ 或金融工具。
投機者 [Speculator]:在非經常性收益合約上,願意承擔較大及非分散的風險,目的為賺取利潤。投機者並不會理會公司的生產、運作、市場推廣或產品的處理等。見:交易員。
成交金額/ 成交量/ 交投量 [Turnover]:指在一定時間內交易的數量,可以是市場上交易的總數或單個的股票、債券、期貨、期權合約的成交量。
沽售/ 賣(出)價 [Ask]:投資者願意將所持股票賣出的最低價格。基本上,這是投資者能夠購買股票的買入價。
沽售價/ 賣(出)價 [Ask price]:證券商出售證券的價格,又稱為賣價或發盤價。
沽空 [Selling short]:假若投資者認為股市會下跌,他們就會向經紀借來股票然後再賣出。最後投資者必須在公開市場上購回該股票。
股息 [Dividend]:指派給一般股東及優先股東的公司部份利潤。
股東權益 [Equity]:公司資產的凈值,為公司全部資產與全部負債的差額,包括普通股、優先股股本。
股票 [Shares]:指公司發給股東作為入股的憑證,證明對該公司的權利及義務。
股票 [Stock]:證券及股票的統稱。持有股票相等於持有該公司的擁有權,股票屬於公司的資產及盈利的一部份。
到期 [Expiration]:期權合約終止。
到期日 [Expiration date]:能夠行使期權的最後一天(美式期權)或唯一一天(歐式期權)。
金融期貨 [Financial futures]:根據期貨合約標明以未來指定日期的金融工具的賣出價,買入某些資產。
取消前有效買賣盤 / 無時限盤 [Good 'til cancelled]:也會稱為"GTC",指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指示,在尚未撤銷之前一直有效。
長倉 [Long]:指投資者買入股票,但仍未透過賣出來平倉。
空倉 [short position]:投資者本身持有某種股票,但卻向他人借入該種股票作空頭,事後再以本身股票平倉。
抵銷 [Offset]:用來抵銷持倉方向相反的合約。
波幅 [Volatility]:股票價格、匯率、利率等的波幅,波幅越大,投資者對回報越不肯定,因此波幅是可以用來計算風險的。
美式期權 [American style option]:期權的一種。購買者可以在期權到期日之前或到期日當天行使權利。
突破 [Breakout]:證券價格沖破阻力位或跌穿支持位,表示股價會持續向同一方向進發。這是技術分析員常用作買賣證券的指標。
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 [Debt/ equity ratio]:財務杠桿指標。將債權人的資產與股東的資產作出比較。這是長期負債除以一般股東權益之數。
負債/ 債務 [Liabilities]:債務(公司及股東一同承擔)。 字串9
首次公開招股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IPO]:公司首次向公眾發售股票。
按金/保證金/「孖展」[Margin]:投資者在保證金信用交易、期貨及期權交易中向經紀人或交易所交納的押金。它可以防止交易者違約,減少經紀人或交易所的損失。
追補按金/ 補倉通知 [Margin call]:由於價格變動而需要增加額外的資金。
持倉[Position]:是一項市場協議,指買賣的數目未能透過其它交易買賣抵銷。買方稱為持長倉,賣方稱為持空倉。
風險 [Risk]:總投資回報的標准異差(standard deviation),可顯示某資產回報的不穩定程度。
套戥者 [Arbitrageurs]:尋找和發掘套戥機會的人。
套戥 [Arbitrage]:在兩個不同的市場,以兩個不同的價格同時買賣同一證券,藉以牟取利潤及避免風險。
託管人/ 保管人 [Custodian]:金融機構(如證券行)代客戶保管資產所扮演的角色。
託管/ 保管 [Custody]:投資公司擁有的證券,實授他人託管而已。
相關/指定 [Underlying]:指期貨或期權合約執行時,必須交割的商品或金融資產,如股票、期貨合約或現金指數等。
淡靜市場/不活躍市場 [Thin market]:指買賣差額大而成交疏落的市場。(市況淡靜的市場)
基點 [Basis point]:債券市場內用作計算固定收入證券收益水平變化的最小單位。債券收益的每個百分點以100為基點。基點也可用於利率計算。百分之零點零一相等於一個基點。 字串2
基本按金要求 [Initial margin requirement]:進行期貨、期權交易的雙方成交時交納的保證金額,根據成交時標的價格交納。
現貨市場 [Cash markets]:也稱為現貨市場。指即時進行證券、貨物交割行為的市場。
控股公司/ 母公司/ 持股公司/ 股權公司 [Holding company]:持有另一間公司一定數量的股權,並透過影響或推舉董事局成員而控制該公司的管理及行政運作。
牽頭包銷商 [Lead underwriter]:是多間銀行組成的銀團,當中的牽頭銀行,負責首次公開招股或第二次招股活動。
買盤價/ 買(入)價 [Bid price]:投資者願意支付買入某證券的最高價格。這是投資者能夠將股票賣出的價格。
買賣差價 [Bid-asked spread]:指買入價和賣出價的差額。
買入 [Buy]:購買資產作長倉。
期貨 [Future]:指買賣雙方承諾於未來指定的時間內,以一既定價格來交收某類既定質量的商品或金融票據。
期權 [Option]:一張合約表示買方有權,而非有責任,在到期日或之前,按合約指定價格買入或賣出資產。
最後交易日 [Last trading day]:期貨或期權合約允許的交收月份的最後一天。合約的最後交易日必須以現貨、金融工具、或根據期貨合約的協議作結算。
單向市場 [One-way market]:只報買入價或賣出價的市場。沖著一個方向而行的市場。
散戶 [Retail]:個人及機構投資者,與經紀人及證券商相對。
結算 [Settlement]:交易時付款的行為。
結算日期 [Settlement date]:交易完成後必須進行交易結算的日期。
開市價/開盤價 [Opening price]: 交易活動開始後某種證券第一筆交易的成交價格。
報價 [Quotation]:是經紀商願意以某價位進行證券買賣。
資產 [Assets]:商業機構藉過往的交易活動牟得的財產或項目。
資本 [Capital]:投資到公司的資金。
資本市值 [Capitalisation]:一間公司發行的多種證券的總額之和,乘以該證券的價格。
資本負債 [Gearing]:用來計算負債數字。是負債總額與個人或公司權益總額的比率。
資產凈值 [Net Asset Value]:公司的總資產減總負債。
准備業務部門/ 後台部門/ 後勤辦公室 [Back office]:證券商的文書運作部門,負責提供的支持工作包括:所有文件確認及交易結算、文書紀錄、撰寫公司規則;但不包括執行股票或其它證券的交易買賣。
經紀/ 經紀商/ 經紀人 [Broker]:代表委託人安排買賣,從中賺取手續費的中間代理人,存在於商品市場、股票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等。經紀人通常需在特定的機構進行注冊登記,如證券經紀人需在證券交易所登記注冊後,才獲合法的代理身分。
字串9
碎股 [Odd lot]:指股票交易不足一個交易單位的股票。
熊 [Bear]:看淡某隻股票或整體股市的人。
熊市 [Bear market]:任何其價格正往下調的市場。股票價格持續下跌一段日子,一般在百分之二十或以上,該市況被稱為熊市。
認購期權 [Call option]:這是一項協議,指期權持有人有權利但並非有義務,在特定的日期內(期限)按指定的價格(行使價)購買一定數量的某些證券。
認股證 [Warrant]:認股證是一個「權利 」而非責任,持有人可以在一定的時間以一定的價格購買或沽出「相關資產」(如:股份、指數、商品、貨幣等)。
對沖 [Hedge]:指在已經發生的一筆交易基礎上,為防止利率、匯率價格等變動造成損失而再做一筆方向相反的交易。例如:原來那筆交易受損,用後來做的交易來彌補損失。
杠桿比率 [Leverage]:用以衡量企業舉債經營程度。
維持按金/ 補倉按金 [Maintenance margin requirement]:必須經常維持保證金戶口水平的按金,一般較原來的保證金少。
歐式期權 [European style option]:只能在到期日才能行使權利的期權。
熱錢 [Hot money]:指在國際間為追逐利率差距而不停流動的短期資金,如沒有利率差距資金就會被抽走。
價內 [In-the-money]:指認沽期權/看跌期權的行使價高於相關期貨的價格,或指認購期權/看漲期權的行使價低於相關期貨的價格。
價格 [Price]:物件的價值。
價位/差價 [Spread]:某股票或其它證券的買賣差價。
賣出價 [Offer]:賣方願意出售的價格。
賣空/ 沽空/ 拋空 [short]:表示投資者拋賣本身並未持有的證券或商品。
賣空/沽空/拋空 [Short selling]:這是一種投機性活動,指投機者預測證券將下跌時先拋賣並未持有的或大量超過其本身持有的某種證券,然後再選擇適當時機低價補入,企圖實現購進時由於價格下跌而獲利。
范圍 [Range]:在某交易時段內最高及最低價格之差。
機構投資者 [Institutional investors]:指進行大量交易投資的機構,包括保險公司、存款機構、退休金、投資公司、互惠基金及首付資金。
購買 [Purchase]:購入、持有及擁有。
購回/購回股份 [Share repurchase]:公司在公開市場上購回本來屬於自己的股份。
聯名戶口 [Joint account]:協議訂明兩個或以上的戶口持有人需共同承擔買賣證券的風險及財務責任。
藍籌公司 [Blue-chip company]:規模龐大信譽良好的公司。
證券 [Security]:指具有一定票面金額、代表財產所有權或債權。
委託買賣契約:投資者委託證券經紀商做買賣,對方只應賺取手續費,但為了防止對方因為買賣次數增加而侵吞所獲利潤,所以證券公司與客戶之間必須簽訂委託買賣契約。
金額交割:即規定投資者個人當天的買賣不能抵沖,受委託的證券公司對甲、乙兩客戶的買賣也不能自行抵沖,必須由經紀人把客戶每筆買賣的股票與現金收集起來,送到交易清算的地方進行交割。
金融行情:在金融情況緩和時期,金融機構或一般法人會參與操作,從而促使股市行情上漲,雖然股市正處於蕭條時期,但會出現一些不景氣的股票價位偏高的現象。這種現象即是「金融行情」。
股市壟斷:壟斷是股票市場中比較厲害的一種操作手段,必須有龐大的資金做後盾和有若干高級專家的支持才能成功。壟斷的手法是大投資家投下某種股票的籌碼,大批搶購入手,造成這類股票在市場上的真空狀態,然後再放出風聲,使股價節節升高,只等水到渠成大獲其利。這是由多頭做法演變出來的花招。少數壟斷投資者別具野心,企圖以此來奪取該公司的經營大權,這是十分厲害的一招。摜壓:它與壟斷是相對,它所採取的策略是一色的空頭做法,以此來和壟斷抗衡。拋售慣壓是希望股價暴跌,好趁此而大獲其利。所以,在股票市場中,常會發現所謂的「多空大戰」,實際上,就是壟斷與摜壓這兩種力量的沖突。
股價規定:股價上漲至高峰時,證券管理部門為抑制股價過分上漲而採取的措施。具體來說,是提高信用交易委託保證金比率和降低擔保率。一般是針對股票各類而給以全面的限制。此外,證券公司也會加強買賣內容的控制,並投資股價漲跌的幅度。
股票凈值:股票上市後,形成了實際成交價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即股價。股價大半都和票面價格大有差別,一般所謂股票凈值是指已發行的股票所含的內在價值,從會計學觀點來看,股票凈值等於公司資產減去負債的剩餘盈餘,再除以該公司所發行的股票總數。
股票周轉率:一年中股票交易的股數占交易所上市股票股數、個人和機構發行總股數的百分比。
股票行情一覽表:報紙上刊登的表示股票基本情況的較詳細的報告,包括本年底的高低價、年派息率、價格收益比、當日銷售量,交易日的高、低和收盤價以及與前一交易日的凈差。
周期性股票:指支付股息非常高(當然股價也相對高),並隨著經濟周期的盛衰而漲落的股票。這類股票多為投機性的股票。
往返交易:指股票投資者購買一定數量的上市股票,經過一段時間後又由同一經紀人如數售出的交易。
周年分紅:公司創立周年經念日,或股票上市的周年紀念日,公司便會分紅,通常以一期為標准。
拍賣市場:通常經紀人或交易所的代理人進行證券交易的體制。買主之間和賣主之間互相競爭以取得最優價格。大部分交易在客戶雙方(通過經紀人)之間進行,其餘部分在客戶(通過經紀人)與專家經紀人(或自營商)之間進行。
哄抬:投資者判斷股價遠景看好,先行大量買進,再利用各種有利的小道消息將股價抬高,以便再趁機賣出自己的股票,這是股市投機者慣用的投機方式。
侵吞行為:證券商或代理人違法侵佔客戶利益的行為。即證券經紀商或借人接受客戶的委託及手續費和傭金之後,並不代辦或轉賣股票,反而私自買下。
順差、逆差:同一行業的股票一般都有A、B股,如果A股的業績財務狀況良好,股價很高,與B股比較起來,A股若較高,即稱為「順差」,若A股比B股低,則稱為逆差。
順套與逆套:順套與逆套都是套利交易衍生出來的,套利交易又稱「套息交易」,它在股票市場中很受重視,它對於穩定及繁榮市場有著重要的作用。套利交易在股票市場中以穩扎穩打著稱,因為它買進與賣出的種類和數量早已扎平而進出價格也同時決定,在交割時又是現金交易,沒有絲毫風險,而且可以得到交割價格的差額。一般說來,順套是指買進當日交割的某種股票,就市場行情又例行交割脫手。因為例行交割通常較當日市場價格高。在這一轉手之間便可以賺取收回本金之外的利潤。而「逆套」則正好相反,它是先賣出當日交割的某種股票,同時買進同一種股票進行例行交割,到期收回股票,這樣便可以從中獲取利潤了。
金融術語:套頭銷售(HEDGEDTENDER)
指為防止因將全部股票上市,出現最終未被市場吸收而導致股票價格下跌的情況發生,將全部股票進行賣交易(sellingshert)。例如,當ABC股票按每股40美元出售時,ABC公司或願接管ABC公司的另一家公司宣布按每股52美元的惠購發盤(TENDEROFFER)價收購ABC股票,則ABC股票的市場價格將逐步上漲,並接近52美元的惠顧發盤價。同時,市場上的投資人 希望按美股52美元的價格出售2000股,他將提供2000股股票,但不保證全部股票被市場吸收(購買)。假設不被吸收的部分為待售股票的一半(1000股),投資人為保證全部股票均按52美元的價格出售,則將其中的許多股進行賣空交易。若投資人的預測准確,僅僅只有1000股被市場吸收,當惠顧發盤結束,ABC股票市場價格開始下跌時,該投資人可按52美元或接近52美元的價格出售 2000股股票。即一半通過市場發售,另一半通過賣空交易完成。
資產融資(ASSETFINANCING)
指放棄特定資產的已有利息,將這些資產轉換成經營資金的融資活動。當大多數銀行聯合組成商業融資公司。專致力於向那些不適用傳統季節的公司提供融資需要時,該術語常被商業融資這一術語所代替。盡管資產融資的最流行方式是以應收帳款作保證的各種貸款,但存款貸款(INVENTORYLOANS)也很普遍,而且考慮高通貨膨脹率因素,以市場價值為依據的各種二級抵押貸款如今也日益盛行起來。
指數期權(indexoptions)
包括股票指數 買入期權和賣出期權。進行股票指數期權交易的交易所。寬指數涉及相當廣泛圍的公司和行業的股票,窄指數則只由一個行業或經濟中某一部分的股票組成。窄指數則只由一個行業或者經濟中某一部分的股票組成。股票指數期權允許投資人按特定的市場或行業集團進行股票交易,不必逐一購買全部股票。
內在價值(INTRINSICVALUE)
此概念有兩個含義 。
在財務分析方面,指將數據輸入某種估價理論公式或模型而得出的估價價值,結果應與即期市場價格一致。
在期權方面,指期權合同交割價(EXERCISEPRICE)或約定價與相應證券市場價之間的價差。例如:若某買入期權的約定價格為每股53美元而購買該股票的市場價格為55美元,則該期權具有內在價值2美元:或者在賣出期權情況下,若約定價格為每股55美元而相應股票的市場價格為53美元,則該期權的內在價值也為2美元。賺頭(ATTHEMONEY)期權或虧頭(OUTOFTHEMONEY)期權無內在價值。
無費用期權(ZEROCOSTCYLINDEROPTION)
是同時買入及賣出一個期權,目的是從賣出期權的收益抵消買入期權所需付出的費用,達到在無需支付費用的情形下,獲得了匯價波動的上下限保證。
舉例來說:有一筆一個月後到期的馬克存款的客戶由於擔心美元兌馬克的匯價會上升,就可以向施羅德銀行購入一個「售出馬克」的期權,定價為1,4200而同時 賣出一個「買進馬克」的期權給施羅德銀行,定價為1,3800而這兩個期權的定價將會互相抵消,因此客戶不需要付出任何費用,但獲得一個可將其馬克在1,3800—1,4200之間兌回美元的保證。
注冊日(DATEOFRECORD)
指為取得分紅資格,股東必須登記正式擁有股票的日期。例如某公司董事會在11月1日宣布將於12月1日宣布分配給11月15日注冊股東的紅利,則注冊日之後的股票無紅利,也稱為登記日。
普通股率(COMMONSTOCKRATIO)
指由普通股代表的資產在總資產中所佔的百分比。從債權人的角度看,該比例越高,說明公司在倒閉清償(LIQUIDATON)時安全性較大。從投資人角度看,高比意味著缺少杠桿力(leverage)。這一比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依存於公司收益的穩定。作為一般規則,當某行業公司的普通股比率低於30%時,無論在好的狀況下或壞的狀況下,分析人員都要檢查該公司收入的穩定程度和固定費用支出范圍。
支出率
指公司以紅利形式支付給股東的利潤在總利潤中所佔的百分率。發展迅速的新興公司一般把其收益的大部分再投資於公司的運營資本中,它通常不支付紅利。與其他的實業公司相比,受管制的電力、天然氣和電話電報等公用事業公司歷史上一直是以紅利形式將其穩定收入的較大部分分配給股東。它們通過支付大額紅利來吸引希望得到高收益的投資者通過發行新證券來融通其業務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D. 股票——「熊市」和「牛市」的由來
查得我好辛苦!!
大家可能都聽說過股票市場上有「熊市」和「牛市」之說,前者表示「空頭市場」,而後者是「行情看漲的市場」。那麼為什麼要用這兩種動物來代表兩種不同性質的市場呢?
在證券交易中,bear的意思是「賣空者,做空頭者,拋售股票或期貨希望造成價格下跌的人」;bull 的意思是「買進股票等待價格上漲以圖謀利者;哄抬證券價格的人」。
英語中有句諺語Don't sell the bearskin before the bear was caught(不要在抓住熊之前就把熊皮賣掉), 這正和人們在「熊市」的賣空頭的做法有異曲同工之處。此外,從熊和公牛的習性分析,公牛更有蠻勁,更有攻擊性;雖然熊也十分強壯,但和見人就頂的公牛比起來,它們善於沉思,並且易於撤退。
E. 股價為什麼要有成交量作支撐
一、關於量?
量之要,其一在勢也。高位之量大,育下落之能;低位之量大,藏上漲之力;
二、成交量的五種形態
因為市場就是各方力量相互作用的結果。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控盤主力常常利用廣大散戶對技術分析的一知半解而在各種指標上做文章,但是成交量仍是最客觀的要素之一。
1.市場分歧促成成交。所謂成交,當然是有買有賣才會達成,光有買或光有賣絕對達不成成交。成交必然是一部分人看空後市,另外一部分人看多後市,造成巨大的分歧,又各取所需,才會成交。
2.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意見十分一致。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市場人士都十分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卻沒有人買,所以急劇縮量;二是,市場人士都對後市十分看好,只有人買,卻沒有人賣,所以又急劇縮量。 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大家都對後市走勢十分認同,下跌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同樣,上漲縮量,碰到這種情況,就應堅決買進,坐等獲利,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3.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在一部分人堅決看空後市時,另一部分人卻對後市堅決看好,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 放量相對於縮量來說,有很大的虛假成份,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 4.堆量。當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了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
5.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妖庄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沒了後音,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三、市場成交量與價格的關系
1.確認當前價格運行趨勢:市場上行或下探,其趨勢可以用較大的成交量或日益增加的成交量進行確認。逆趨勢而行可以用成交量日益縮減或清淡成交量進行確認。
2.趨勢呈現弱勢的警告:如果市場成交量一直保持銳減,則警告目前趨勢正開始弱化。尤其是市場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以上判斷的准確性更高。在清淡成交量情況下創新高或新低應該值得懷疑。
3.區間突破的確認方法:市場失去運行趨勢時即處於區間波動,創新高或新低即實現對區間的突破將伴隨成交量的急劇增加。價格得到突破但缺乏成交量的配合預示市場尚未真正改變當前運行區間,所以應多加謹慎
4.成交量催化股價漲跌 一隻股票成交量的大小,反映的是該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當更多的人或更多的資金對股票未來看好時,他們就會投入資金;當更多的人或資金不看好股票未來時,他們就會賣出手中的股票,從而引起價格下跌。但是無論如何,這是一個相對的過程,也就是說,不會所有的人對股票「一致地」看好或看壞。 這是一個比較單純的看法,更深層的意義在於:股票處於不同的價格區域,看好的人和看淡的人數量會產生變化。比如市場上現在有100個人參與交易,某股價格在10元時可能有80個人看好,認為以後會出現更高的價格,而當這80個人都買進後,果真引起價格上升;股價到了30元時,起先買入的人中可能有30個人認為價格不會繼續上升,因此會賣出股票,而最初看跌的20個人可能改變了觀點,認為價格還會上升,這時,價格產生了瞬間不平衡,賣出的有30人,買入的只有20人,則價格下跌。看好、看淡的人數會重新組合並決定下一步走勢。
大多數人都有一個錯誤的看法:股票成交量越大,價格就越漲。要知道,對於任何一個買入者,必然有一個相對應的賣出者,無論在任何價格,都是如此。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出乎意料地放大,只能說明在這個區域人們有非常大的分歧,比如50個人看漲,50個人看跌;如果成交量非常清淡,則說明有分歧的人很少或者人們對該股票毫不關心,比如5個人看漲,5個人看跌,90個人無動於衷或在觀望。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對市場的吸引程度。成交量越大,說明越有吸引力,以後的價格波動幅度可能會越大。
可以從成交量變化分析某股票的價格壓力和支撐區域。在一個價格區域,如果成交量很大,說明該區域有很大的壓力或支撐,趨勢將在這里產生停頓或反轉。
可以觀察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域的方向。當價格走出成交密集區,說明多空分歧得到了暫時的統一,如果是向上走,那價格傾向於上升;若向下走,則價格傾向於下跌。
可以觀察成交量在不同價格區域的相對值大小,來判斷趨勢的健康性或持續性。隨著某股票價格的上升,成交量應呈現階梯性減弱,一般來說,股票相應的價格越高,感興趣或敢於參與的人就相應越少。不過這一點,從成交額的角度來看,會更加簡單扼要。
僅僅根據成交量,並不能判斷價格趨勢的變化,至少還要有價格來確認。成交量是價格變化的一個重要因素之一,也是一個可能引起本質變動的因素,但是在大多數時候,只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市場上有這樣一種認識,認為個股或股指的上漲,必須要有量能的配合,如果是升量增加,則表示上漲動能充足,預示個股或股指將繼續上漲;反之,如果縮量上漲,則視為無量空漲,量價配合不理想,預示個股或股指不會有較大的上升空間或難以持續上行。
個股或大盤在大幅放量之後縮量陰跌,顯然是壞事,顯然預示著一輪跌勢的展開。例如2001年5月18日和5月21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00億和217億,之後量能再也無法放大,開始橫向整理,至6月14日大盤見頂後,大盤明顯縮量,6月27日開始放量下跌,7月23日加速下跌,至10月22日,跌至1514點,始於6月27日的此輪跌勢共跌去700餘點,持續時間長達4個月,是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千萬不能忘記,下跌初始階段的股指是處於長期牛市之後的高位2200點之上!
與此完全相反的實例是,2002年3月8日和3月9日,滬市成交放大至238億和213億,經縮量回落整理後,終於爆發了6·24行情。不可否認,6·24行情的爆發,消息面的利好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6月21日,滬市成交就大幅放大,預示著新一輪漲升即將開始,只不過停止國有股減持的重大利好大大加強了漲升的爆發力,但也大大縮短了行情的持續時間,急劇放大的成交量和場外資金的蜂擁而入使得資金面難以為繼,結果導致了行情的夭折。短短的5個交易日,滬市成交1650多億,然後大盤縮量下跌,至2003年1月6日,股指創出自1999年下半年以來的新低1311點,此輪跌勢共跌去400餘點,持續時間超過半年。這又是一個典型的放量之後縮量導致的下跌,但是我們也必須注意,下跌初始階段股指是在創出2002年年內新高1748點之後,當時股指處於階段性的高點,下跌也就不可避免了。
而2003年1月14日和1月15日成交量放大至235億和217億,共計452億,表明多頭開始大舉入市,之後大盤開始縮量,但是股指不跌反漲,是典型的縮量上漲,這表示1月14日和1月15日入市搶籌的投資者並未出逃,籌碼鎖定良好,上檔拋壓較輕,所以縮量仍能上漲。與縮量下跌一樣,縮量上漲一般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縮量下跌表示市場處於弱勢,極小的成交量就能打低股指,下跌之後必然有放量大跌,這對於多方是極為不利的。反之,縮量上漲表示市場處於強勢,較小的成交量就能推動股指上揚,之後必然會放量大漲,大盤如此,個股更是如此。縮量(或基本無量)上漲已經告訴我們,縮量不但能上漲,而且能大漲特漲!
成交量告訴拐點線索 (2)
成交量在魔山理論中的地位,從來就是輔助性的,它不能作為直接決策的依據,很多人認為我們有意冷落成交量指標,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魔山理論追求的是投機的效率,如果成交量的指標可以提高我們的投機效率,我們為什麼不把它放在我們的工具箱里呢?相反如果它不能給我們帶來效率我們又何必應用它呢?
請看,這是成交量的表現,價格在跌到1311點時的表現,在它的前一日,成交和價格創出了新的低點,次日價格繼續創新低的時候,成交卻有所回升,在這個時候我們是否可以根據它來判斷大盤出現了轉折呢?相反當價格繼續向上的時候成交卻進一步萎縮,直到價格穿越了傳統形態W底的頸線,成交才出現快速放大。
成交量具有先天的滯後性,不要相信量在價先的聒噪。必須明確一點,成交量是價格的「衍生物」,市場資金是對價格的追捧——競買或者競賣形成了價格的波動,而不是對成交量的追捧,因此,成交量首要的功效在於甄別市場的容量,和市場的流動性。除此以外,它對一些拐點的有效性的驗證存在一些功效,但是這種功效到底有多大,我們還不能從根本上加以確定。
盡管如此,我們依然欣喜地看到了一些事實,這些事實帶給了我們一些線索,但是樂觀前面要加上謹慎二字。
在一個拐點出現的時候,那麼這個拐點的基準日,傾向於成交量萎縮。我們通過對10年來一些重要的大盤的轉折點的研究,發現這種情況屢屢出現,其概率在80%以上。
這種情況說明當拐點降臨的時候,市場人氣是極端低迷的,市場中大多數的人心懷絞痛,他們在這個時刻對市場形成了一致性的看法,這種悲觀情緒在肆意的蔓延,在不斷地打擊著每一個參與者,而這些參與者在市場中的表現就是被動性「拒絕交易」,這就是成交低迷的原因。但是一旦市場出現了轉機,人們的眼球就會立刻被吸引過來。沒有準備的人會吃驚,會關注,會等等看。經驗豐富的人,會立刻介入,而職業交易人則會全倉而動。這樣價格便會持續上升,直到觀望的人介入全倉退出,而留在圖表上的則是放大的成交量和遠離拐點的價格。
如何觀察成交量 (3)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這是指一隻個股的成交量在前期持續低迷之後,突然出現一個類似「山形」一樣的連續溫和放量形態。這種放量形態,稱作「量堆」。個股出現底部的「量堆」現象,一般就可以證明有實力資金在介入。但這並不意味著投資者就可以馬上介入,一般個股在底部出現溫和放量之後,股價會隨量上升,量縮時股價會適量調整。此類調整沒有固定的時間模式,少則十幾天多則幾個月,所以此時投資者一定要分批逢低買入,並在支持買進的理由沒有被證明是錯誤的時候,有足夠的耐心用來等待。需要注意的是,當股價溫和放量上揚之後,其調整幅度不宜低於放量前期的低點,因為調整如果低過了主力建倉的成本區,至少說明市場的拋壓還很大,後市調整的可能性較大。
2、突放巨量。對此種走勢的研判,應該分作幾種不同的情況來對待。一般來說,上漲過程中放巨量通常表明多方的力量使用殆盡,後市繼續上漲將很困難。而下跌過程中的巨量一般多為空方力量的最後一次集中釋放,後市繼續深跌的可能性很小,短線的反彈可能就在眼前了。另一種情況是逆勢放量,在市場一片喊空聲之時放量上攻,造成了十分醒目的效果。這類個股往往只有一兩天的行情,隨後反而加速下跌,使許多在放量上攻那天跟進的投資者被套牢。
區分成交量形態 (4)
技術分析可以說就是對價格、成交量、時間三大要素進行的分析,而成交量分析則具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雖然說成交量比較容易做假,但仍是最客觀、最直接的市場要素之一。
1、縮量。縮量是指市場成交極為清淡,大部分人對市場後期走勢十分認同。這裡面又分兩種情況:一是看淡後市,造成只有人賣,沒有人買;二是看好後市,只有人買,沒有人賣。縮量一般發生在趨勢的中期,碰到下跌縮量應堅決出局,等量縮到一定程度,開始放量上攻時再買入。碰到上漲縮量則可堅決買進,等股價上沖乏力,有巨量放出的時候再賣出。
2、放量。放量一般發生在市場趨勢發生轉折的轉折點處,市場各方力量對後市分歧逐漸加大,一些人紛紛把家底甩出,另一部分人卻在大手筆吸納。相對於縮量來說,放量有很大的虛假成分,控盤主力利用手中的籌碼大手筆對敲放出天量是非常簡單的事,但我們也沒有必要因噎廢食,只要分析透了主力的用意,也就可以將計就計「咬他一大口」。
3、堆量。主力意欲拉升時,常把成交量做得非常漂亮,幾日或幾周以來,成交量緩慢放大,股價慢慢推高,成交量在近期的K線圖上形成一個狀似土堆的形態,堆得越漂亮,就越可能產生大行情。相反,在高位的堆量表明主力已不想玩了,在大舉出貨,這種情況下我們要堅決退出,不要幻想再有巨利獲取了。
4、量不規則性放大縮小。這種情況一般是沒有突發利好或大盤基本穩定的前提下的妖庄所為,風平浪靜時突然放出歷史巨量,隨後又復歸平靜,一般是實力不強的莊家在吸引市場關注,以便出貨。
無論怎樣,成交量只是影響市場的幾大要素之一。市場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決不可把它分開來看,綜合分析、綜合判斷,結果才會最准確。
均線 成交量結合看趨勢 (5)
在技術分析領域里,移動平均線以它簡潔明了的特點深受投資者的青睞。人們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來指導操作,特別利用不同時期的移動平均線的排列來判斷是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在西方國家一般認為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上為牛市。反之,股價線在200日移動平均線以下時為熊市),以便調整投資者的市場思維,實施不同的投資策略。而在選擇買賣點時則運用「葛南維八法」。
移動平均線的優缺點
一、優點:運用移動平均線理論,在買賣交易時,可以界定風險程度,將虧損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在行情趨勢發動時,買賣交易的利潤相當可觀;移動平均線的組合可以判斷行情的真正趨勢。
二、缺陷:當行情牛皮盤整時,買賣信號過於頻繁,投資者無所適從;移動平均線的最佳日數與組合,確定起來十分困難;僅靠移動平均線的買賣信號,無法給予投資者充足的信心,必須依靠其他技術指標的輔助。成交量、股價、均線共同作用
為了投資者在運用移動平均線時能夠揚長避短,從而發現成交量、股價、均線三者的共同作用,總結出:股價突破、支撐和壓力的有效性與均線的角度和成交量有關。根據這一理論,投資者可以較為有效地實施正確的買賣策略。突破:股價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必須放大,特別是向上突破移動平均線時。如果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的運行角度互反時,突破後的股價會有回抽的要求,當日成交量過大(當日成交量比前一日成交量放大3倍以上時),若當日收盤為中線特別是光頭K線出現時,這種反抽會發生在次日或者第三日。例如,2001年10月23日滬深兩市在暫停國有股減持消息的作用下,放量突破相反運行的5日均線,並當天收出光頭中陽線,從而在次日才出現回抽,如果在突破移動平均線時成交量減少或者持平(特別是股價無量突破相反運行的移動平均線時),這種突破往往是假的。
支撐:移動平均線能否對股價構成有效支撐,不僅要看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同時也要注意成交量的多寡。例如,移動平均線是向上運行而股價回落,這種移動平均線的支撐力度就大於走平或者回落的移動平均線,如果股價回落至移動平均線,發生支撐反彈時,必須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則投資者可視這種支撐為無效支撐。例如:深成指在10月26日出現止跌走紅,但是成交量則比前一日減少,說明這種支撐的可信度不高,投資者可不按傳統的移動平均線的買賣技巧來進行。
壓力:股指或者股價在下跌過程中出現的反彈,往往會遇上移動平均線的壓力。這一壓力的大小不僅與移動平均線的期數有關,同時還與移動平均線的角度及成交量有密切關系。在反彈行情中移動平均線的運行角度與股價或者股價運行角度越大,相反的壓力就越大,特別是無量上攻移動平均線,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
以上移動平均線對不同時期都有指導意義,只不過不同時期的均線的支撐壓力不同而已。
千金難買「散兵坑」 (6)
實戰中通常是很難區別主力在洗盤還是出貨,拋早了走了一條大魚,拋晚了又後悔莫及,恰恰是因為有此區別,才有了種種看盤技巧。當然能夠及時發現主力在洗盤是最好的,不過退一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錯,因為在刻意製造的空頭陷阱構築之後往往也容易成為個股介入的好時機,這就是千金難買價散兵坑。
當過兵的人都知道散兵坑是非常安全的,因為炮彈不太可能再次炸在同一個彈坑內,前次炸出的彈坑往往成為老兵們的最佳躲藏之地。在量價研判中有成交量的散兵坑,這是指在築底成功時成交量往往形成一個大坑,在弱如游絲的低迷後呈現出有序的放大。千金難買價散兵坑是指股價處於小幅震盪上行的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成交量有所放大、換手率也小幅增加,突然股價出現快速下挫,但這種下挫不會維持很久,在一至兩天或一周左右的時間,股價便又重拾升勢,再一次回到跳水前原有的上升趨勢中,在圖形上形成股價散兵坑形狀,就如被炸彈炸出一般,而散兵坑出現之際將是十分難得的、千金也難買的買入時機。
這個在上升趨勢途中出現的大坑,實質上就是主力在拉升之前兇悍的洗盤,此招一出,把坐在轎子里的大部分浮多都震下來。這是個非常有效而實用的空頭陷阱,實戰中也確實很難把它識別出來,因此這里不研究如何識別是否為空頭陷阱,而是充分利用之成為個股的介入機會。其中有兩個買點,一是在價散兵坑之內,但這是先知先覺與不知不覺,因為在股價剛剛有所企穩轉強之際,任何風吹草動往往都會使人失去理智;二是在價散兵坑出現並已重返上升趨勢中之際,這雖也失去了最低價買入的時機,但這卻是最有效的,因為股價重返上升趨勢使空頭陷阱已被確認,"不買地價,不賣天價",甘蔗的中間段是最甜的,看到趨勢的重新確立才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是順勢操作的真諦。
實戰中的注意事項:1、股價要處於慢牛趨勢初期或中期時,最好已有10%以上的漲幅,說明了上漲趨勢已初步確立;2、股價突然間無量下挫,止跌位置相對於股價的絕對漲幅不能超過50%,最好在0.382黃金分割回吐位之內,如比例過高,向上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3、在短時間內又有能力恢復到原有的上升趨勢中,最好在1周內完成,否則時間過長,散兵坑的爆發力往往會減弱;4、在股價回升時候,成交量應該有所放大,快速的回升往往預示著爆發力強大;5、重返上升趨勢之際,就是介入的絕佳時機。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技術含義 (7)
成交量溫和放大的直觀特徵就是量柱頂點的連線呈現平滑的反拋物線形上升,線路無劇烈的拐點。定量的水平應該在3%至5%換手左右方為可靠、溫和放大的原因是隨著吸籌的延續,外部籌碼日益稀少,從而使股票價格逐步上升,但因為是主力有意識的吸納,所以在其刻意調控之下,股價和成交量都被限制在一個溫和變化的水平,以防止引起市場的關注。對「溫和放量」的理解要注意三點:
一是不同位置的溫和放量有著完全不同的技術意義,其中在相對低位和長期地量後出現的溫和放量才是最有技術意義的。
二是溫和放量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探性建倉行為,所以雖然也許會在之後會出現一波上漲行情,但一般還是會走出回調洗盤的走勢;也有可能是長線主力的試盤動作,會根據大盤運行的戰略方向確定下一步是反手做空打壓股價以在更低位置吸籌,或者在強烈的大盤做多背景下就此展開一輪拉高吸貨的攻勢。因此最好把溫和放量作為尋找「黑馬」的一個參考指標,尋低位介入。
三是溫和放量的時間一般不會太長,否則持續吸籌不容易控制股價也會引起市場注意。在不同時期參與市場的散戶群體和散戶心理也會有很大變化,所以一個實力主力介入個股的前期為了獲取籌碼,會採用多種操作手法,但溫和放量無疑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種手法。這樣,在一個長線庄股的走勢中出現反復的溫和放量也就不足為奇了。
巧用成交量的變化尋黑馬 (8)
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是投資者首先注意到的。如果主力吸籌較為堅決,則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將成為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盡管很多情況下,主力吸籌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並不明顯,但也不是無蹤可覓。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觀察成交量均線。如果成交量在均線附近頻繁震動,股價上漲時成交量超出均線較多,而股價下跌時成交量低於均線較多,則該股就應成為密切關注的對象。因為,這表明籌碼正在連續不斷地集中到主力手中。
需要注意的是,投資者從成交量的變化尋找「黑馬」時,必須結合股價的變化進行分析。因為絕大部分股票中都有一些大戶,他們的短線進出,同樣會導致成交量出現波動,關鍵是要把這種隨機買賣所造成的波動與主力有意吸納造成的波動區分開來。我們知道,隨機性波動不存在刻意打壓股價的問題,成交量放出時股價容易出現跳躍式上升,而主力吸籌必然要壓低買價,因此股價和成交量的上升有一定的連續性。依據這一原理,可以在成交量變化和股價漲跌之間建立某種聯系,通過技術手段過濾掉那些股價跳躍式的成交量放大,了解真實的籌碼集中情況。
成交量堆積是另一個重要的觀察對象,它對於判斷主力的建倉成本有著重要作用。除了剛上市的新股外,大部分股票都有一個密集成交區域,股價要突破該區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而它也就成為主力重要的建倉區域,往往可以在此處以相對較低的成本收集到大量籌碼。所以,那些剛剛突破歷史上重要套牢區,並且在以下區域內累積成交量創出歷史新高的個股,就非常值得關注,因為它表明新介入主力的實力遠勝於以往,其建倉成本亦較高,如果後市沒有較大空間的話,大資金是不會輕易為場內資金解套的。
但如果累積成交量並不大,即所謂「輕松過頂」,則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往往是原有主力所為,由於籌碼已有大量積累,使得拉抬較為輕松。盡管這並不一定意味著股價不能創出新高,但無疑主力的成本比表面看到的要低一些,因此,操作時需要更加重視風險控制,股市整體走勢趨弱時尤其需要謹慎。
需要指出的是,在主力開始建倉後,某一區域的成交量越密集,則主力的建倉成本就越靠近這一區域,因為無論是真實買入還是主力對敲,均需耗費成本,密集成交區也就是主力最重要的成本區,累積成交量和換手率越高,則主力的籌碼積累就越充分,而且往往實力也較強,此類股票一旦時機成熟,往往有可能一鳴驚人,成為一匹「超級大黑馬」
怎樣研判成交量的變化 (9)
股市中有句老話:「技術指標千變萬化,成交量才是實打實的買賣。」可以說,成交量的大小,直接表明了市場上多空雙方對市場某一時刻的技術形態最終的認同程度。下面,筆者就兩種比較典型的情況作一些分析。
1、溫和放量。
2、突放巨量。
還有一點大家要注意,主力資金在吸籌的時候,成交量並不一定要有多大,只要有足夠的耐心,在底部多盤整一段時間就行。而主力要出貨的時候,由於手中籌碼太多,總得想方設法,設置各種各樣的陷阱。因此應該全面考察該股長時間的運行軌跡,了解它所處的價位、量能水平和它的基本面之間的關系,摸清主力的活動規律及個股的後市潛力,通過綜合分析來確定我們介入或出貨的時機。
雖然技術分析的指標多達上百種,但歸根到底,最基本的無非就是價格與成交量,其他指標無非就是這兩個指標的變異或延伸。大家知道量價關系的基本原理是「量是因,價是果;量在先,價在後」,也就是說成交量是股價變動的內在動力,由此人們導出了多種量價關系的規則,用於指民具體的投資。但在實際中,人們會發現根據量價關系來進行具體買賣股票時,常常會出現失誤,尤其是在根據成交量判斷主力出貨與洗盤方面,失誤率更高,不是錯把洗盤當出貨,過早賣出,從而痛失獲利良機,就是誤將出貨當洗盤,該出不出,結果是痛失出貨良機。那麼,在實際投資中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正確判斷出主力的進出方向,或者說,如何根據成交量的變化,准確判斷出主力是在出貨還是洗盤呢?
般說來,當主力尚未准備拉抬股價時,股價的表現往往很沉悶,成交量的變化也很小,此時研究成交量沒有實際意義,也不好斷定主力的意圖。但是,一旦主力放量拉升股價時,主力的行蹤就會暴露,我們把這樣的股票稱為強庄股,此時研究成交量的變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此時,如果能夠准確地捕捉到主力的洗盤跡象,並果斷介入,往往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取非常理想的收益。實踐證明,根據成交量變化的以下特徵,可以對強庄股的主力是不是在洗盤作出一個較為准確的判斷:
首先,由於主力的積極介入,原本沉悶的股票在成交量的明顯放大推動下變得活躍起來,出現了價升量增的態勢。然後,主力為了給以後的大幅拉升掃平障礙,不得不將短線獲利盤強行洗去,這一洗盤行為在K線圖上表現為陰陽相間的橫盤震盪,同時,由於主力的目的是要一般投資者出局,因此,股價的K線形態往往成明顯的「頭部形態」。
其次,在主力洗盤階段,K線組合往往是大陰不斷,並且收陰的次數多,且每次收陰時都伴有巨大的成交量,好象主力正在大肆出貨,
F. 股票疑問
1.中國的股票市場有的是錢,主要是來自社保,國家隊,以及一些基金,私募等等。他們一樣都是做投機,但是相對散戶來說,把握還是很大的,因為他們有著比較靈通的消息面,在中國做股票關鍵的就是消息面
2.蒸發不是實際資金的損失。打個比方,原來你家的反之根據市場價格價值30萬,由於地產低迷,市場房價下跌,你家的房子只有20萬價值了,這個10萬元的差值就是蒸發,但是沒有人獲利
3.股市就是通過市場的手段來幫助公司融資,幫助公司的再發展的過程。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是沒有利息的,但是可以得到分紅,這就是公司對投資者的回報。公司利用在股市上的融資,幫助公司發展,獲取更多的利潤,這一部分利潤中一部分用於再生產,另外一部分就作為對投資者的回報。
成熟的股市,分紅都是很高的,這樣才能刺激投資者的投資興趣,但是在國內,分紅還是很少的,甚至連存銀行都不如。主要的利潤就是來自差價。由於國內的股市不成熟,這種投資的方式還是存在風險的。比如公司連續虧損就面臨退市,那麼你的投資就那不回來了。另外要是股價跌了,那麼你也虧損了。所以做股票一定不要盲目,一定要深思熟慮之後再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