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江蘇一小學肄業人員為什麼成為「理財大師」
微信結識「著名理財分析師」,日進斗金似乎不再是夢想。誰也沒有想到這些主動找上門的「大師」竟是小學肄業的三無人員,而所謂的專業人士都是統一包裝後的「畫皮」,投資也是只虧不賺,直到血本無歸。
8月14日,從江蘇省無錫市公安局新吳分局了解到,新吳警方歷經兩個多月,遠赴廣州打掉一個通過網上推廣,誘騙客戶進行網上平台現貨交易的詐騙團伙,當場抓獲犯罪嫌疑人138名,受害者涉及全國多個省市區,涉案金額上億元。
經查,新員工進入公司後,一般會得到一個新手機以及理財分析師的名號,每個人都會有一個專屬手機號及微信號。「該團伙會對旗下員工的微信號進行統一包裝,所有頭像都是一個中年著正裝的成功人士照片,朋友圈發的都是盈利截圖(多為虛假模擬盤或是復制他人盈利截圖)、利用相關工具製作的聊天記錄、奢侈日常生活照及一些網路上的金融行情。」劉寅告訴記者,「這一切都是為了讓客戶相信微信的使用者是一名專業的理財分析師,並相信在他的指導下投資會大量盈利。」
「分析師」有了客戶後,就要按照話術本上的套路聊天,逐步獲得其信任後就會告知客戶,自己賺取的傭金是本金翻倍後盈利的10%,本金越多掙得越多,信以為真的客戶就會開戶入金。
「其實,『分析師』隱瞞了傭金還包括賺取客戶手續費提成、客戶虧損的提成的部分。受害人在不知其真實身份、對賭模式的情況下,被誘導重倉,頻繁、反向操作,最終導致虧錢。」劉寅說,「在虧錢後,『分析師』又按照話術套路安撫,繼續哄騙其加大注資扭虧為盈;盈利時,則慫恿其加投本金賺取更大利潤,直至客戶血本無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