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怎樣對一支股票進行分析
一般看以下幾個方面:
1.基本面:即股票本身的「質地」。
一看業績:「每股收益」,「每股公積金」,「每股未分配利潤」,以上這些指標都是數字越大越好;
二看成長性:業績將會不斷增長的股票,尤其是大幅度增長的股票,「成長性」就好.這樣的股票總有一天會大張。
2.技術面:即看股票近期的K線走勢。
這方面可能要找本書看看,學習一些基本知識以後,你就基本上可以看懂k線圖的意義了。
3.政策面:是否參預股票投資,還要關注管理層的相關政策。
4.另外市場的整體風險也要考慮,即注意所謂的「系統風險」。
㈡ 回讀《證券分析》(第四十章:資本結構)
全篇近6400字。
第四十章
資本結構
公司總資本中高級證券與普通股所佔的比例對於其每股收益能力影響很大。下面一組假設的例子能夠更加清楚地說明這一點。因此,我們假設有三家工業公司A、B和C,每家公司的盈利能力都是(即近期的平均收益)1000 000美元。三家公司除了資本結構之外,其他方面完全相同。A公司的資本僅包括100000股的普通股。B公司發行了6000 000美元利息率為4%的債券以及100000股的普通股。C公司發行了12000 000美元利息率為4%的債券以及100000股普通股。
我們假設這些債券的價值為票面價值,而普通股的價值為每股收益的12倍。那麼這三家公司的價值如表40—1所示。
這些數據值得我們注意。盈利能力相同的公司僅僅因為資本結構不同而導致了價值大不相同。但是資本結構本身就是由管理者任意決定的。這是否意味著通過改變高級證券與普通股的比例就能夠任意地增加或是減少公司的公平價值呢?
任意改變資本結構能否使公司的價值發生改變
要准確地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仔細分析上述例子。在計算這三家公司的價值時, 我們假定公司債券為票面價值並且公司股票價值為其收益的12倍。這種假設是否合理呢?我們先來看一下B公司的情況。如果沒有不利的因素存在,公司債券的賣出價格約為100美元,因為利息率為4倍。而這種融資債務的存在通常也不會影響普通股以既定盈利能力12倍的價格售出。
然而有人會質疑,如果B公司的股票價值為其收益的12倍,那麼A公司的股票價值應該高於這一倍數,因為A公司沒有債務存在。因此A公司股票的風險相對較小,而且不像B公司的股票那樣容易受到收益減少的影響。這種觀點固然沒錯,但B公司的股票同樣也會因收益增加而受益。表40一2中的數據更加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B公司更容易受可能的利潤下降影響,同時也更容易得益於可能的利潤增加,二者可以相互抵消,這種觀點是否更加可觀呢?此外,如果投資者預期未來的收益會增加,這或許是其選擇普通股票的依據——難道他不會選擇同樣的利潤增長條件下收益更多的股票嗎?因此我們又回到了最初的結論,即僅僅因為高級債券與普通股的資本結構不同,B公司的價值比A公司要高出3 000 000美元,或是高出25%。
資本結構優化的原則
這一結論看似矛盾,但是普通股在市場上的實際表現卻證實了這一點。深入分析這種矛盾的結論我們會發現,這是由於A公司資本結構過度簡化造成的。A 公司的普通股顯然包含B公司的債券和股票所代表的兩種成分。A公司部分股票實際上相當於B公司的債券,在理論上應該以相同的基礎進行估價,即4%。A公司其餘的股票則應該按照12倍的市盈率進行估價。按照這一推理A公司兩個部分的股票價值合計為15 000 000美元,即按照平均6.66%的基礎計算,這一結果與B公司債券和股票的合計價值相同。
但是實際上人們通常無法看到A公司股票這種15 000 000美元的價值。最明顯的原因就是普通股的購買者很少會看到存在於普通股票中的「債券成分」,並且這些購買者無論如何也不希望股票包含這樣的債券成分,更不願為之支付額外的費用。這使我們得出一項無論是對於證券購買者還是和企業管理層都十分重要的原則,即:對於任何企業來說最優化的資本結構中應該包括高級證券,其數量應該符合安全發行以及安全投資的標准。
具體來說,這意味著從股東的角度來看,假設兩個公司6 000 000美元的債券發行都符合安全投資的標准,那麼B公司的資本結構要好於A公司的資本結構。(根據前文中所提出的工業債券的嚴格檢測標准,安全投資標准所需條件之一就是公司的營運資本凈額不少於6000 000美元。)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說普通股東對於全部資本的貢獻就會過於保守,因為相對於合理借貸的資本部分來說,這樣做通常會使股東所投資的資本收益較少。大多數私有企業也存在類似的情況,這種做法通常會被作為一項正當的可盈利政策,使用保守數額的銀行貸款來滿足季節性需求,而不是完全依靠股東的資本提供營運資金。
造成優質工業債券短缺的公司行為
此外,銀行希望優質的企業進行季節性借款,同樣投資者也通常希望實力雄厚的企業通過售出債券來適當增加資本。這種政策會增加市場上優質債券的數量,為債券投資者提供更廣泛的選擇,並且使不良債券很難售出。然而遺憾的是,工業公司近年來的做法導致了優質工業債券的短缺。有實力的企業一般不會發行新的債券,並且其舊債券通常也已經退出流通。但是這種實力最強的工業企業避免債券債務的做法實際上從很多方面挫傷了投資者的熱情並且使投資政策陷入混亂之中。本書1934年的版本里關於這一問題的觀點中相當一部分今天仍然適用。
1.這種做法往往使新的工業債券融資局限於實力較弱的企業。優質債券的相對稀缺使投資公司賣出劣質債券,而投資者則買入這些劣質債券, 從而不可避免地帶來災難性的結果。
2.優質債券的稀缺也會使投資者對優先股進行投資。優先股從理論上來說是不安全的,之前我們具體討論過原因(第14章)。因此,這些股票的投資結果可能會不盡人意。
3.很多大公司的資本結構中沒有(或者幾乎沒有)高級證券,這多少提高了其普通股票的質地,當然也增加投資者對這些普通股的需求。而這又使那些需要購買安全債券的人成為普通股投資者的主力軍。這樣就使這些普通股票價格過高的情況看似是合理的,並最終在很大程度上混淆了投資的動機和投機動機,並在1927-1929年間導致了眾多過去謹慎的投資者變得膽大妄為。
資本結構頭重腳輕企業的收益評價
為了進一步分析這種資本結構,我們首先分析一下C公司的案例。假定該公司12 000 000美元的債券按照票面價值出售,並且其股票按照其每股收益5.20美元的12倍出售,那麼我們對C公司的估值為18000 000美元,但上面對債券價格的假設顯然是錯誤的。收益是利息費用的兩倍並不足以確保工業債券是安全的,因此投資者按照票面價值購買這樣的債券是不明智的。事實上這個例子恰恰能夠說明我們的觀點,即利息的兩倍並非足夠的保證金額。一些投資者似乎這樣認為:如果是足夠的保證金額,那麼任何較為成功的企業若是投資收益率為8%,就可以通過出售4% 的債券收回全部資本,而且仍然可以通過剩下的收益對其企業保持控股權。對於經營者來說這種方法非常具有吸引力,而從購買證券的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卻十分愚蠢。
C公司的例子也說明了利息率對高級證券安全性的影響。如果12000 000美元的債券息票率為6%,那麼收益就會低於720 000美元的利息費用的1.5倍。我們假設D公司發行了這樣的債券。一個粗心的投資者看到兩個公司的情況後,可能會認為 D公司6%的債券不安全而不去投資,因為這些債券的利息擔保率只有1. 39。而投資者卻接受了C公司按照票面價值出售的債券,因為收益為固定費用的兩倍而令他感到滿意。這種判斷並非明智之舉。我們的投資者僅僅因為D公司的息票率較高就拒絕投資,而僅僅因為C公司利息率低就接受其債券。然而事實上,債券安全的最低下限應該設置得足夠高,以避免僅僅通過降低利息率就可以使債券看似安全。當然,這種推理同樣也適用於優先股的股息率。
由於C公司債券發行規模過大而導致了這種債券是不安全的,因此在出售時可能會遠遠低於票面價值。我們無法對這樣的證券進行合理的估價,但是我們在第26 章中曾指出,通常我們不應該以超過70美元的價格購買因缺少安全性而變得具有投機性的債券。而這種債券發行過多的情況也可能會使股票無法以其收益12倍的價格售出,因為保守的股票購買者會因C公司在將來遭遇困難時面臨巨大的財政困難風險而避免投資其股票。其結果可能會與最初假設的情況不同,C公司發行的債券和股票的市場價值不是18 000 000美元,而可能是低於15 000 000美元(B公司的估值)或是甚至低於12 000 000美元(A公司的估值)。
而更為冷酷的事實是,我們應該看到C公司這種不利的結果可能未必會反映到市場上。如果投資者有足夠大意,而投機者又足夠熱情,那麼C公司的證券也可能會在市場上以18 000 000美元甚至更高的價格售出。但是這種情況是毫無依據並且毫不穩定的。我們關於資本結構的理論認為C公司的結構無論如何都是不標准也不合適的。這表明通過高級證券所獲得的利益是有限的。在優化資本結構的討論中我們已經提出了對這一觀點的原則,因為高級證券一旦超過安全發行的數量或是安全投資的數量就不再能夠獲益。
我們前面將A公司的資本結構稱之為 「過於保守」 型,將C公司的稱之為「投機「型,而將B公司稱之為「適合」型。
投機性資本結構中的杠桿系數
雖然投機性資本結構使公司所有的證券都超出了投資界限,但是這種結構可以使普通股票明顯具有投機優勢。C公司的收益增長25%(由1 000 000美元增至 1250000美元)將意味著其普通股票每股收益增長約50%(從5.20美元增至7.70 美元)。因此在好年景或是市場景氣的環境下,具有投機性資本結構的公司市值相對較高。反之在經濟不景氣的條件下,這些公司的市值就會被嚴重低估。但是這種證券卻包含著一種真正的優勢,因為這種債券以低估的價格售出後,其漲幅會遠遠大於其下跌的幅度。
1921—1929年美國供水和電氣公司普通股的數據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神話般的價值增長奇跡,而這種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是因極具投機性的資本結構造成的(見表40一3) 。
假如投資者1921年在最高價以6.50美元購買1股該公司的普通股票並一直保留至公司配股,他在1929年股價至最高價位199時就會擁有約12.5股。他的6.50美 元就會增長至大約2500美元。雖然該普通股的市值增長了約400倍,但總收入比之前的數據卻只增長了2.6倍。普通股價值不成比例地過度增長主要是由幾個因素造成的,按照重要程度如下所述:
其他的例子:對斯特利製造公司(A.E. Staley Manufacturing Company)的分析充分說明了投資性資本結構的企業在不同的經營狀況下的表現。該公司是玉米產品的製造商。作為比較,我們這里還給出了對同一領域里美國玉米產品公司(American Maize Procts Company)的分析,該公司屬於一家資本結構保守的企業。見表40—4、40—5和40—6。
斯特利公司的數據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其普通股每股年收益的異常波動。公司自身的性質決定了其凈利潤會大幅波動,而公司普通股與高級證券相比數量很少,這也使上述波動對普通股所產生的影響被無限放大了。巨額的折舊提存對於公司來說相當於一項沉重的固定費用。因此公司折舊前的凈利潤從1929年的3 266 000美元降至次年的1540000美元,降幅約為50%,並導致了普通股每股收益從84美元降至3. 74 美元。美國玉米產品公司的凈利潤也有所波動,但是由於優先費用數額不大, 因此普通股收益的波動遠沒有那麼蔚為壯觀。
投機性資本結構可能導致對整個企業價值的嚴重低估
1933年1月斯特利證券的市值從實踐上證實了我們對C公司的理論分析。頭重腳輕資本結構導致債券和優先股價格偏低,而後者在1931年尤其受到了臨時不發放股息的影響。其結果是總價值不但沒有因為高級證券的發行而增長,公司的市值反而遠遠低於資本結構比較保守的美國玉米產品公司。美國玉米產品公司的平均收益和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比較正常。該公司的資本結構不能被稱為過度保守,因為公司年收益的變化可以很好地解釋公司為什麼沒有沒有發行大量的高級證券。另一方面,少量的債券或是優先股也不會給公司帶來很大的收益或是損失。
比較兩家公司的流動資產頭寸和總資源進一步證明了在1933年1月相對於美國玉米產品公司來說,斯特利公司的價值被低估。按照每美元的凈資產值計算,斯特利公司的市值只有美國玉米產品公司的1/3。
類似斯特利公司的普通股這樣的投機性證券在市場環境對其不利時被嚴重低估,從而就有可能在市場環境有所改善時大幅增長,這是因為到那時每股收益會急劇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在1927年初,斯特利公司的普通股報價為75美元,而一年之後其市價高達接近300美元。同樣,其股份也從1932年33美元的低價增至1939年的 320美元。
一個相應的例子。莫霍克橡膠公司(Mohawk Rubber)價格巨幅波動的例子更加令人吃驚。1927年公司的普通股市價為15美元,低級債券的估值僅為300000美元,而優先股的市值為1960000美元。公司1926年的銷售額為6400 000美元,虧損了610 000美元。1927年銷售額降至5700 000美元,但是凈利潤為630000美元。這使為數不多的普通股每股收益增至23美元。因此普通股價格從1927年最低價15美元上漲至1928年最高價251美元。1930年該公司再次虧損669000美元,而第二年股價暴跌至4美元。
在資本結構具有投機性的企業里,只有犧牲高級債券持有者利益時,普通股股東才會獲利,或是有可能獲利。普通股股東經營的資金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自己口袋裡的錢,而大部分都是來自於高級債券持有人。普通股股東與高級債券持有人之間的關系就是「不是我賺錢,就是你賠錢」。這種普通股股東承擔較少債務的戰略性投資就是所謂「舉債經營」的一種極端形式。換種說法,可以說普通股股東可以「廉價獲得」企業預期利潤。
份額較少的普通股之投機價值
我們在討論固定價值投資時著重強調了當初級資本佔有比例相對較少時,高級債券持有人就會處於劣勢的地位(可以說是不公平的地位)。那麼自然會有這樣一個問題,在這種資本結構下普通股難道不會相應地具有優勢,更具投機價值嗎?這個問題顯然已經使我們完全超出普通股投資的領域,並且把我們引入到一個巧妙投機甚至科學投機的探險王國之中。
從斯特利公司的例子中我們已經看到,在經濟不景氣時具有投機性的資本結構可能會對高級證券和普通股的市價產生不利影響。那麼在這樣一個時期里,普通股股東就不會犧牲債券持有人的利益從而獲得即時的利益。這一事實顯然減少了此類普通股所固有的投機價值。在因暫時不利的條件導致股價低至反常的價位時應該購買此類股票,這說起來很容易,而實際上這是迴避問題實質的建議,因為這種建議假定明智的投機者總是可以發現並且等到這些並非正常並且稍縱即逝的時機。如果假定成立,那麼投機者無論購買何種普通股票都可以大賺一筆。這種情況下,更好的做法或許是應該選擇優質而又廉價的普通股,而不是選擇這些更具投機性的股票。
上述分析的實際意義從實踐的角度來看,購買資本結構具有投機性的普通股時,大環境或是市場環境必須是處於正常狀態,既沒有明顯的通貨膨脹也沒有明顯的通貨緊縮出現。假設投機者選股多樣化,並且在選擇具有良好前景的公司時判斷相當合理,那麼從長遠來看這種投機就應該能夠大幅獲利。進行該種投機時,應該明顯傾向於選擇那些高級資本為優先股形式的公司,而不是高級資本為債券形式的公司。這種做法可以避免或最大程度地減少低級股票在經濟不景氣時退市的風險,從而使持有份額較少的普通股股東可以保留其股本至經濟復甦。但是由於優先股合同以此種方式使普通股股東收益,因此顯然優先股持股人是身處不利的。
然而我們決不能忘記,在實際購買此類股票時,要獲得全部的預期利潤是異常困難的事情。正如我們在分析可轉換債券時所指出的那樣,一旦獲利豐厚時,持有人就開始左右為難,因為若要繼續持有獲得更大的利潤就必須面對失去既得利潤的風險。可轉換債券價格上漲至明顯超出單純投資的界限時便會失去其獨特的優勢,同樣小份額普通股價格持續上漲之後風險也會越來越大。在莫霍克橡膠公司的案例中,明智的購買者即使以15美元的價位買入股票,也不會指望在股價超過100美元後繼續持有一即使股價確實漲至250美元——因為股價漲至100美元或是還沒漲至100美元時, 該股已經失去資本結構具有投機性低級債券的典型特徵了。
小結:
下一章,格雷厄姆將對低價普通股收益來源分析展開討論。
另:
新年快樂。
㈢ 每次牛市來了,什麼樣的股票漲的最厲害
股票市場進入牛市,其實每一輪牛市的牛股都會出現不同的板塊,每次牛市到底哪些股票漲的最好呢?下面我們根據A股市場歷史牛市數據進行分析這個問題。
根據A股歷史牛市行情的數據,真正漲幅最厲害的股票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類股:政策股
每一輪牛市受到政策支持的股票是漲幅最驚人的,一輪牛市下來漲幅高達十幾二十倍,這類股票在牛市中最厲害的。
因為A股是政策市,只有政策支持的股票才能進行大漲,比如上一輪牛市漲幅最厲害的是傳媒板塊,計算機板塊等等,尤其傳媒板塊誕生20倍牛股。
第二類股:券商股
券商被稱為牛市旗手,在牛市中券商板塊必然會進行炒作的,也是牛市中不可缺少的板塊,券商板塊在牛市中漲幅也是非常驚人的。
比如2007年券商指數漲了20多倍,上一輪牛市券商指數漲了38倍,券商股在牛市中漲幅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類股:題材股
牛市行情中真正題材股漲幅也是非常大的,當然這個題材股是前提條件是有政策支持,有資金炒作,而且還有炒作的價值。
只是每一輪牛市行情漲幅大的題材股都不同,但相信A股本輪牛市肯定是以科技有關的題材股,比如晶元、半導體、國產軟體等等,這些題材股大概率有不錯的漲幅。
以上三大方面的股票是每一輪牛市漲幅最大,其中漲幅最厲害的也是在這些三大股票類誕生。其實牛市中漲幅最少的就是超級大盤股,這類股票能翻一兩倍都是非常大了,上一輪牛市漲幅最小的是電力股、煤炭、水利等等板塊,一輪牛市下來還沒有翻倍。
總之永遠記住,每一輪牛市行情是不同的,只能借鑒不能復制,每一輪牛市都會有不同熱點的,一定要根據政策支持的板塊作為方向標,進行篩選真正的牛市牛股。
今日免費牛股推薦
牛股的標準是有高速可持續增長業績支撐的股票。中國股市只有白酒企業和一些大銀行和極個別電器企業有投資價值,中國股市絕大多數都是不靠譜的股票,這和當代中國科技水平相對落後是相符的。歐美國家科技發達明星企業眾多,牛股也極多,才是價值投資的好去處。
什麼樣的股票容易成為牛股
對於當前整個局勢而言,大盤受到缺口壓力向下的可能也是存在,因此超級品牌在此還需擔任搭台維穩的需要,所以這一類股還會漲。
建議大家關注伊利股份、歐普照明、蘇寧易購等剛剛走出趨勢的個股。
本文作者:
密碼117i大牛股分為兩種:
一種是爆發式的;
一種是慢慢遞增式的;
爆發式的大牛股一般是周期股,它們的爆發往往是因為概念和熱點的炒作,或者是因為牛市,也或者是因為主力拿到了足夠多的籌碼,就出現了主升浪,在短期上漲了好幾倍!
而對於慢慢遞增的個股,他們主要是成功股,根據自己的業績復合增長優勢來積累投資,從而達到股價滾雪球的效果。
最大的例子就是茅台:
復權計算,貴州茅台股價在過去17年間最高上漲36893倍(2488元~957378元),你在北京二環買套房,都不如多買幾手茅台股票!
如何尋找和布局大牛股!
一對於周期股來說,你只需要尋找低估,績優的,並且在熊末牛初的時候布局,自然可以等來它們的「大牛行情」。並且,遵循幾點:
1、在熊市中期上市的次新,受到嚴重錯殺的,更容易走牛,因為錯殺空間大,套牢籌碼小;2、底部區域橫有多長,豎有多高,適合尋找周期類大牛股;
3、概念炒作覆蓋的;(這個比較難,不建議找,因為沒人可以預測下一個概念輪到誰)
二、對於成長股來說,你只需要遵循挑選個股的原則即可:
1、年化復合凈利潤在10%以上,至少5年左右;
2、大品牌,頭部企業,有核心產品;
3、每年都有足夠高的分紅;
最後,說一下,周期股是周期性投資,牛市末期要賣出,熊市末期要買入,才能抓到大牛行情。而成長股是長期持有的投資,5-10年的時間才是黃金收貨區,是滾雪球復利的結果。
兩者策略不同,選股方式不同,結果也不同!都能成為大牛股,就看你怎麼擒牛了!
長期牛股
一隻股票如果5到10年甚至20年長期增長,那就是一隻長期大牛股,這樣的股票一般有如下的特徵:
處於一個成長期的大行業賽道中, 市場空間足夠大,這個行業本身能做幾十年甚至上百年;
一般都是行業的龍頭,在行業中有較大的市場份額;
具有很深的護城河,比如:壟斷權益、專利技術、品牌、強大的經銷渠道、 客戶群體規模優勢等等。這些先發優勢,會讓後來的競爭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從而在行業中能維持較長時間的龍頭地位。
公司過往的經營業績優秀,每年利潤和現金流穩定增長,現金流充沛,負債杠桿率低,利潤率高,凈資產收益率高。
公司過去有持續分紅。
管理團隊優秀、務實、誠信,是抱著讓企業發展的目標在經營企業,而不是為了減持套現。
企業不搞盲目的收購兼並,不跟風炒作市值,資本配置能力強,資金使用效率高。
一旦發現了真正的長期大牛股,並且能在價格不高的時候買入,堅持長期持有回報就會非常豐厚,通常的收益能有幾倍甚至幾十倍。
短期牛股
成長性強、爆發期和周期性強的行業中,容易出短期大牛股,在業績爆發期,股價大幅快速上漲,很容易成為市場追捧的熱點。
成長性強的行業,通常處於行業發展的早期,行業格局不清晰,短期業績容易爆發,但長期的不確定性又很高,最大的風險在於不確定誰最終能成為行業老大,而誰又會被競爭對手打敗。
有些行業,變化又太快,比如電子產業,技術和產品升級的周期太短,一旦有新的技術出來,在老的技術中具有優勢的企業一旦沒有跟上新的發展,也會一下子沒落。
周期性的行業,一旦碰到行業上升爆發期,業內公司短期的股價漲幅就會很大,但處於行業回落期的時候,又會大幅下跌,所以炒作這一類的公司股票,需要對行業非常了解。
如果你對某個行業或某些技術特別的了解,那就比較容易去抓行業內的短期大牛股,當然一定要比別人更早的發現,短期大牛股非常容易成為市場的熱點,一旦股價被炒的特別高,而入場太晚,那麼買入的風險就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