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股市知識 > 先鋒自然資源股票趨勢分析

先鋒自然資源股票趨勢分析

發布時間:2021-05-10 00:32:22

Ⅰ 中國那個省最繁榮

廣東

Ⅱ 關於俄羅斯地質部門發展戰略

2009年夏天,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生態部向俄羅斯聯邦政府提交了 《俄羅斯聯邦地質部門發展戰略草案》(以下簡稱 《戰略草案》)。這個 《戰略草案》 的制定,固然屬於俄羅斯基礎產業部門編制自身發展戰略的例行公事,但對於當前面臨種種困難和問題的俄羅斯地質部門來說,這次發展戰略的研究制定意義非同一般,應該說它是蘇聯解體以來20年間俄羅斯地質部門改革和發展的一個總結,是指導今後一個時期俄羅斯地質部門各項工作的基本綱領。

下面根據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生態部副部長C.E .頓斯科伊在俄羅斯聯邦聯邦會議委員會聽證會上的報告和有關資料,簡單介紹 《戰略草案》 的制定背景和基本點。

(一)地質部門的困難和問題

蘇聯解體之後,1990~2005年期間,俄羅斯沒有進行普查勘探,沒有發現一個像樣的油氣田和固體礦產礦床。也就是說,俄羅斯這20年來開採的礦床,都是蘇聯時期探明的礦床,所用地質資料也都是那個時期的資料。從2005年,政府著手實施 《俄羅斯地下資源地質研究與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長期國家規劃》以來,地質部門剛有起色(見前文),卻很快又遇上世界金融危機,2009年,國家和私人地質勘探投資明顯下降,據預測,俄羅斯的經濟危機還將持續2~3年。

2009年,俄羅斯油氣公司計劃的普查井和勘探井總進尺僅為650千米,比2007年少57%,是1990年的1/10,只有1936年和1947年的蘇聯時期才見過這樣的記錄。

俄羅斯社會上對地質部門的評價並不高,而且為它的前途擔憂。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主席A.A.列多夫斯基在第六次全俄羅斯地質學家大會上作報告時不無心酸地說:「我想提醒大家,只是因為油氣綜合體的發展,地質行業才在社會上有一點點聲望。更有甚者,絕大多數采礦公司,竟把地質隊伍作為 『非專業』 力量排除在編制之外」(А.А.Ледовский,2009a)。

俄羅斯聯邦聯邦會議委員會官員В.П.奧爾洛夫指出:「專家和社會公眾認為,俄羅斯地質勘探部門瀕臨危機,但這種看法並不代表官方觀點」(В.П.Орлов,2009)。

事實是,前面已經說過,俄羅斯礦物原料綜合體佔俄羅斯聯邦預算收入60%以上,占國內生產總值35%以上,占出口總額70%以上,而俄羅斯用於礦物原料綜合體的費用僅佔俄羅斯聯邦預算支出的不足0.5%。礦物原料綜合體是引領俄羅斯經濟向前發展的火車頭,至少在未來15~20年裡,包括國防工業、核工業和航天工業在內的所有其他工業部門,都不能取代它的這種地位和作用。

然而,的的確確,20年來俄羅斯地質部門積累了越來越多、越來越嚴重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

(1)地質填圖和科學調查長期被忽視,用於普通地質調查的預算資金,僅佔地勘部門全部預算和預算外資金的2.2%,而蘇聯時期這一比例為5%。許多遠景區甚至連現代地質繪圖底圖都沒有。

(2)絕大多數礦種新增儲量趕不上開采量,某些礦產(如石油、金、鉑、銅、鈾等)由於強化開采,普查備用儲量明顯減少。

(3)地質部門的組織結構不能保證以所需要的速度完成國家的地質勘探工作。現在由國家監管的地質企業人員總數是俄羅斯聯邦前地質部門人數的4.2%。俄羅斯聯邦前地質部有900多家部屬企業,在改革中經過關停並轉還剩70家,其中22家屬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管轄,48家由沒有配備地質專家的俄羅斯聯邦國有資產委員會統領。

(4)幹部隊伍老化,工作人員平均年齡2008年為50~65歲,而2000年為45~55歲,1980年為35~45歲,地下資源用戶與國企爭奪人才的爭斗劇烈,部門人心不穩,人才流失嚴重。地質部門的科學潛力萎縮。

(5)原有的地質儀器設備製造企業遭到破壞,國產地質勘探設備陳舊過時,地質勘探生產無節制地依賴國外進口設備。

(6)沒有統一的信息空間。

(7)國家采購制度不能保障對整個地質勘探工作周期的連續撥款。

(8)國家現行的礦物原料項目征稅辦法沒有刺激性。

(9)法律不完善,行政壁壘森嚴。

(二)制定地質部門發展戰略的依據

地質部門是決定國家中期穩定發展的基本因素之一。作為國家發展基礎的基本規劃(綱要)文件,無論如何都是以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長期規劃的基本點為依據的,因為關鍵工業和能源部門的發展乃至整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都取決於它。目前,俄羅斯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決定礦物原料基地發展方向的規劃文件。雖然有了政府批準的《俄羅斯地下資源地質研究與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長期國家規劃》,但沒有一個能夠確定達到其指標機制的戰略方向性規劃文件。

2008年10月15日,俄羅斯聯邦聯邦會議委員會第347次會議決議向俄羅斯聯邦政府提出建議:與俄羅斯聯邦各主體共同制定至2030年的地質部門發展戰略,其中包括旨在加強地質勘探生產部門革新保障和幹部保障,以及各俄羅斯聯邦主體和經濟主體的俄羅斯聯邦執行權力機關和國家權力執行機關相互配合等一系列措施。

2008年10月29日,第六次全俄地質學家代表大會作出決議,建議政府制定礦物原料基地利用和再生產長期(至2030年)國家戰略。

2008年11月10日,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В.В.普京主持的一次會議形成會議紀要,責成俄羅斯自然資源與生態部、能源部、經濟與發展部、工業與貿易部草擬俄羅斯至2020年地質部門發展戰略草案,並呈報俄羅斯聯邦政府。要求草案包括完成下列任務的措施:地質部門革新保障,地質勘探生產的技術-工藝和幹部保障,科學潛力的發揮,在分析世界礦物原料基地現狀和日益枯竭形勢的基礎上查明發展趨勢,明確目前和將來俄羅斯在全球原料市場上的地位與作用,評價俄羅斯原料基地開發利用的經濟和戰略合理性。

2009年6月19日,以俄羅斯總統擔任主席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委員會工作會議決議,要求俄羅斯聯邦政府(В.В.普京)參照 《俄羅斯聯邦戰略規劃綱要》,於2010年4月1日前制定出俄羅斯地質部門發展戰略。

自然資源與生態部接受政府總理委託,起初打算編制至2020年的地質部門發展規劃,為了跟別的規劃文件保持一致,也為了給礦物原料計劃工作打好基礎,後來將發展戰略的時間推延到2030年。地質部門發展戰略草案按照俄羅斯聯邦政府和聯邦會議委員會的要求,遵照政府總理委託中規定的宗旨和框架進行編寫。編寫時參照了 《至2020年俄羅斯聯邦長期社會經濟發展構想》、《至2020年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戰略》、《至2012年俄羅斯聯邦政府基本工作方向》,參考了至2030年俄羅斯聯邦能源、核能、運輸業、冶金工業(至2020年)等4個 《發展戰略》,以及《2008 ~2012年農業發展規劃》 和國家優先項目 「俄羅斯公民宜居」 等規劃文件。就俄羅斯地質部門本身而言,2003年政府批準的 《礦物原料和地下資源利用領域國家政策綱要》 和2005年由俄羅斯聯邦自然資源部制定並批準的 《俄羅斯地下資源研究與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長期國家規劃》,自然是編制地質部門發展戰略的重要依據。

(三)地質部門發展戰略草案的基本點

《俄羅斯聯邦地質部門發展戰略草案》 的前奏部分扼要論述了礦物原料綜合體在俄羅斯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04~2008年期間地質勘探工作的主要成果,在經濟全球化大趨勢下,世界和俄羅斯礦物原料基地的發展趨勢,俄羅斯地質部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這些內容在前文有關部分已有反映,下面著重介紹一下 《戰略草案》 中闡述的俄羅斯地質部門長遠發展目標、任務和相關措施方面的基本點。

1.目標和任務

這次編制地質部門發展戰略,緊密圍繞地質部門的改革和發展問題。在普京總理主持的關於編寫地質發展戰略的部委負責人會議紀要中,明確要求發展戰略要保障地質部門的創新發展,解決地質勘探生產的技術工藝和幹部保障,充分發揮科學潛力,鞏固俄羅斯在全球原料市場中的地位。

《至2020年俄羅斯聯邦長期社會經濟發展構想》(2008年11月17日俄羅斯聯邦政府批准)對地質部門提出,要努力促進地下資源用戶進行地質研究和礦床開發; 在礦床勘探和准備方面,造就「起先鋒作用的」 公司; 恢復遠景區國家地質勘探機構。

《至2012年俄羅斯聯邦政府的基本工作方向》(2008年11月17日俄羅斯聯邦政府批准)提出了更加明確具體的要求:鼓勵投資流向油氣田地質勘探和開采; 採取一整套措施實現地質勘探單位的技術工藝保障和幹部保障,在建立大型一體化經營管理結構的基礎上進行地質部門機構改革; 培育有競爭力的高技術一攬子服務市場。

按照上述文件指示精神,提交的 《戰略草案》 中將俄羅斯地質部門發展戰略的最終目標概括為兩句話:俄羅斯聯邦的可持續發展,鞏固俄羅斯在全球原料市場上的地位(圖2-36)。這個最終目標取決於下列四個關鍵要素,實際上是四個方面的目標和預期結果。

(1)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提高國土地質研究程度; 減少緊缺礦產種類;礦物原料基地簡單再生產。

(2)地下資源合理利用:綜合開發多組分礦床; 加大礦物原料加工深度; 減小生態影響。

圖2-36 俄羅斯地質部門發展戰略的目標方向及落實發展戰略的預期結果(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3)區域發展:落實大型礦物原料投資項目; 各個區域社會經濟平衡發展。

(4)免遭不利地質作用和現象的影響:提高居民的安全程度; 減小災害地質作用和現象造成的損失。

實現了以上四個方面的目標,也就能保障國家的地緣政治利益。

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方面的工作與促進區域發展工作相結合,就是要圈定和發展礦物原料中心。

上述的每一個目標,都可以分解成一系列較詳細的任務。在 《戰略草案》 中,規定了四個基本工作方向。

提高地質勘探工作效益和投資吸引力,途徑有四條:一是不斷完善:專項綱要(規劃)計劃工作(採用礦物原料中心方式); 國家定單的分配與完成准則; 管理體制(優化國家地質部門組織機構); 國家地質監察制度。二是發展信息分析保障系統。三是科學技術保障和創新發展。四是幹部保障。

2.以礦物原料中心方式改進地質計劃工作

礦物原料中心這個概念,是俄羅斯地質部門目前推崇的一種專項綱要(規劃)計劃工作方式,也是將地質部門發展與政府要求的區域發展結合起來的一種發展模式。所謂礦物原料中心,指的是由共同的基礎設施聯系起來的、工藝上相互有關的開采設施(在采礦床)、礦場間運輸或礦井運輸設施,以及礦產品制備、登記、裝運設施的總和。實現礦物原料中心專項綱要計劃工作的基礎是客觀的規劃原則,有了這種原則,就可以根據區域內的交通和能源基礎設施和幹部潛力,在成礦區自然邊界范圍內組織礦物原料基地的研究,在礦物原料中心范圍內規劃安排資源基地的開發,不受行政區劃的限制。地質部門結合區域社會經濟發展規劃制定出中期地質勘探工作規劃和許可證發放計劃,可使國家機關、區域和企業活動相關主體的工作協調起來,使區域發展計劃與原料基地的研究開發工作互相配合(圖2-37)。

確定和發展礦物原料中心是俄羅斯地質部門的核心任務之一,它是地質部門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與促進區域發展兩大領域工作任務的集中體現。

3.完善國家定單分配與完成的准則

首先要根據地質勘探工作國家定單分配的特點,修改第94-Ф3號聯邦法。這就是要制定定價原則,保障國家合同原始價格定價的透明度;確定國家定單完成效果評估標准;健全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領域的監督機構。

圖2-37 俄羅斯礦物原料綜合體發展的規劃文件(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4.改革地質企業管理體制,優化國家地質部門組織機構

這是最重要的一條內容,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整個 《戰略草案》 的內容。改革分兩步走,第一步是終止國有企業一刀切的私有化,這個階段已完成。第二步是採取組織-法律措施和行政措施,將現在散亂的地質企業組建成一個能保證完成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和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國家職能的協調系統。

組建方案是:所有地質企業按三大塊組建(圖2-38)。第一大塊的職能是存儲地質信息,履行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的一系列職能,如礦產儲量評價,審核礦床開采設計文件。第二大塊以現有的、已轉為自治俄羅斯聯邦機構體制的著名研究所為基礎組建,它們將從俄羅斯聯邦預算中得到補貼,在俄羅斯聯邦地下資源利用委員會履行其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職能過程中提供信息-分析保障。第三大塊是國家所有並有簽約能力的地質勘探單位,它們將以全部股份歸國家所有、由政府管轄的無限股份公司形式運作,確保技術上完成地質勘探工作,主要是地質研究過程早期階段國家必須完成的那部分地質勘探工作。這個國家控股公司姑且可以稱為「俄羅斯地質公司」,將按工種和區域組建,要使俄羅斯國土和相鄰水域都被相應的普查工作均勻覆蓋,其工作量足以支持應有的國家地質研究水平。

「俄羅斯地質公司」 的組建和完善打算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先以一個現有企業為基礎,在確定了負責人並設立管理機構之後,建成一個管理公司,起著 「俄羅斯地質公司」 牽頭公司的作用,而且最初還充當所有地質企業股票持有者的角色。第二階段的工作是降低這個控股公司旗下各公司的費用,提高其效益,打造它的有效運作模式,而此階段管理公司的作用是建立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第三個階段,「俄羅斯地質公司」 將根據已經建立的目標模式,來履行賦予它的職能,而此時管理公司的主要職能則是管理 「俄羅斯地質公司」 的活動和監督整個系統規定的運行情況。

上述改組方案以前曾研究過,也得到了政府總理的首肯,目前正在擬定實施第二階段方案所必要的法律規範文件。

5.不斷完善地質監察制度

要求規范地強化礦床投入開發的手續,確定地質勘探工作的階段性,詳細規定與地下資源利用有關的技術設計協調辦法。在地質研究和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方面,還必須制定對工作階段和對完成國家訂單競爭者的要求,制定因違反地下資源利用條款的透明制裁辦法,規定出改變或終止地下資源使用權的形式化的理由。

圖2-38 完善管理系統(優化國家地質部門的組織機構)(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6.減少行政壁壘,實行經濟刺激

減少行政壁壘有四條措施:

·改進具有俄羅斯聯邦意義的地下資源地段的提供辦法。

·利用申請人原則提供地下資源地段,簡化手續,縮短地質勘探工作許可證辦證期限。

·簡化向地下資源用戶提供深部層位勘探權的手續,利用地勘成果從簡校正地下資源地段邊界。

·對於較深層位和鄰近采空區的儲量,賦予地下資源用戶增撥權。

促進地下資源地質研究、礦物原料基地再生產和地下資源合理利用的經濟刺激措施有:

·完善地下資源用戶費用的補償原則,增加對首先發現者的獎勵。

·實行改徵利潤稅的新稅制。

· 改進礦物原料及其加工產品關稅徵收機制。

·減少對地質勘探工作的外國投資的限制。

·對開發緊缺礦產和低利潤礦床的創新給予稅收刺激。

·完善礦產儲量和資源分類系統(特別是在計算可采儲量數字時要多考慮礦床開採的經濟因素)。

· 吸引中小企業參與地質勘探工作,培育風險資本市場。

·將俄羅斯聯邦境內礦物原料加工的要求納入許可證協議。

7.建立統一的地下資源信息管理系統

這個任務是俄羅斯總理普京2009年夏天在國家儲備委員會會議上提出來的。由不同部門和方面收集的與礦物原料基地發展有關的俄羅斯聯邦地質信息,應納入垂向一體化信息系統,作為最高執行權力機關地下資源利用領域管理決策的依據(圖2-39)。

圖2-39 建立一體化的信息協作系統(引自С.Е.Лонской,2010)

這個一體化信息協作系統的核心部分包括俄羅斯國土研究資料、國家礦產儲量平衡表、礦床和礦點表、國家地下資源地質研究工作登記簿、許可證注冊簿。通過簽定部門間信息交換協議,獲得礦產開採信息、原料市場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和工藝技術保障信息。所有這些信息都匯交俄羅斯聯邦政府信息中心。

除了上述任務,在地質信息的管理保障方面,還提出了完善地質信息流轉鏈條每個環節(收集、存儲、提供使用)信息-分析保障制度的一系列具體措施(從略)。

8.地質部門的科技保障和創新發展

提出的措施有:對私人投資解決不了的國家課題,劃撥國家直接投資制定創新項目; 地下資源利用領域的創新活動採用租賃籌資辦法; 向為創新項目貸款或者共同工作的私人投資商提供國家擔保; 向開展創新活動的企業提供稅收優惠; 推進科技產品各種形式的商品化(專利權,使用權,地下資源科研成果技術秘密並將其納入法定資本等); 發展公司孵化器和科學多邊形;將先進科技成果以國家標准、技術操作規程、部門規範文件等形式鞏固起來。

9.地質部門的幹部保障

這是俄羅斯地質部門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擬採取如下措施抓緊培養專業人才:在年青一代中普及礦業-地質專業知識;完善礦業-地質專業人才培養體系(高等教育和中等專業教育),為此一要將教學資源和教學大綱納入全俄羅斯統一的連續地質教育體系,二要發展區域實習中心,供礦業-地質專業大學生開展教學實習;保障地質部門工作人員物質報酬的競爭力;建立地質部門的領導幹部儲備。

Ⅲ 什麼叫對沖

對沖(hedge)指特意減低另一項投資的風險的投資,是一種在減低商業風險的同時仍然能在投資中獲利的手法。

行情相關是指影響兩種商品價格行情的市場供求關系存在同一性,供求關系若發生變化,同時會影響兩種商品的價格,且價格變化的方向大體一致。方向相反指兩筆交易的買賣方向相反,這樣無論價格向什麼方向變化,總是一盈一虧。

對沖在外匯市場中最為常見,重在避開單線買賣的風險。

(3)先鋒自然資源股票趨勢分析擴展閱讀:

期貨和現貨的對沖交易,即同時在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上進行數量相當、方向相反的交易,這是期貨對沖交易的最基本的形式,與其他幾種對沖交易有明顯的區別。

首先,這種對沖交易不僅是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同時還要在現貨市場上進行交易,而其他對沖交易都是期貨交易。

其次,這種對沖交易主要是為了迴避現貨市場上因價格變化帶來的風險,而放棄價格變化可能產生的收益,一般被稱為套期保值。而其他幾種對沖交易則是為了從價格的變化中投機套利,一般被稱為套期圖利。

Ⅳ 分析人力資源管理在企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一,企業戰略規劃的參與者。HRM首先要真正了解企業,了解企業在行業中之所以能夠生存和發展的成功關鍵,只有這樣才不會與企業主和業務部門有代溝。如果連溝通的平台都沒有,自然難以發揮價值。通過與企業主一起來規劃、釐定企業的使命和遠景,HRM可以進一步了解企業未來的人才需求。這就是簡單的人力資源戰略的思想,知道企業今天的需要,也知道企業明天發展需要什麼樣的人力資源,指引所有的人力資源具體工作的方向。
第二,企業變革的推動者。企業在激勵的競爭格局下成功,需要在「沒有變壞之前」實施變革。HRM應該是帶動變革的先鋒,運用目標與績效管理、薪酬重設計等,引導文化改革、流程再造等。
第三,業務部門的人力資源顧問。HRM是與業務部門協同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幫助業務部門發展績效,HRM可以贏得業務部門真心的理解與支持,才不會變成衙門式的部門。傳統的人事部門素有門難進,臉難看,話難聽,事難辦的「美譽」,原因就在於只有管控,沒有協助。比如對業務部門進行人力資源診斷,提出改善建議,或者與業務部門一同開發有效的培訓方式,都是幫助業務部門解決作業瓶頸,提升績效的可用做法。
第四,員工的代言者。在人力資源戰略和政策的制定與執行中,HRM要始終秉持促進企業和員工雙贏的立場,做企業和員工之間的橋梁,更是員工意見的代言人。 就如培訓,不僅要考慮到企業的要求,也要兼顧員工未來發展的需求。
第五,HRM的最後一個角色是人事業務專家,也是最基本的角色。這裡麵包括要懂人事法令、薪資福利、目標與績效管理等,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各個人力資源管理模塊之間的邏輯性。HRM有一個一貫性,也是環環相扣的,工作分析是招募的依據,也是培訓和績效評價的共有的平台,薪酬的設計也緣於此,割裂地看,必將困擾多多。

Ⅳ 請教有關基金定投的問題

定投:我想股票你能明白點吧?基金定投和買股票相似。
比如說:一個人想投5000圓買基金,那麼這些錢可以一次全投入,但是也可以分許多次投入,比如在每個月的某一天投250圓,一共投了20個月。
錢是由銀行控制的,每月扣250.圓
每月有結余就可以投,留夠每月必須用的錢。(否則你花什麼)

Ⅵ 土地資源管理的一些特點和幾個政策性的問題

1.建立土地管理協調機構

加拿大的土地資源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此外加拿大又是一個聯邦國家,各省政府對土地資源的管理擁有相當大的權力。聯邦政府除直接管理部分國土資源外,主要是通過制定計劃和政策來指導聯邦土地資源的規劃、利用和保護,這些政策和計劃需要各部門的支持。由於土地資源管理涉及聯邦和地方政府以及政府內的多個部門,為協調中央與地方政府間的關系和部門間的關系,加拿大組建了許多專門的政府協調機構。如加拿大土地利用委員會、聯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員會等。

「聯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員會」是為指導貫徹聯邦政府於1980年制訂並由國會公布的一個「政策書」——加拿大「土地利用指南」而設立的。目的是為協調土地利用政策,加強土地資源管理。指南有10條原則,分別對城市用地、農業用地、森林用地、不可再生資源土地、交通和通訊用地、水資源保護地、歷史遺跡地生物繁衍地、冒險性項目用地和其他區域性用地規定了聯邦政府的指導性意見。「聯邦政府土地利用委員會」由15個單位組成,這些單位分別是:環境部、農業部、漁業與海洋部等。環境部的一個副部長助理任委員會主席。

「加拿大土地利用委員會」的任務是協調聯邦政府與省政府之間在土地管理上的合作關系。這種關系由加拿大「土地利用指南」的第10條原則規定了各方應負的責任,省級土地利用的規劃,應有適當措施保證聯邦政府在土地和地方環境方面發揮積極的影響;聯邦政府在聯邦土地的良好農地用於農業、良好林地用於林、良好的其他土地用於相應適宜用途的同時,通過這個委員會的工作,也要保證這些用地政策能夠符合各省政府對土地利用的既得利益。

2.利用社會力量建立支持政府管理的信息系統

信息技術作為當代科學技術的先鋒,在資源管理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民辦各國都非常重視發展信息技術。在加拿大,「電子政府」是其管理的發展方向。在發展信息技術時,有幾個關鍵問題要解決,一是數據源,二是標准,三是經費。前兩者對於政府不成問題,但資金方面,由於數量太大,比較困難。在這方面,加拿大有獨到之處,採用「公私聯營」的方式,解決了資金不足的問題。例如加拿大在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中,政府非常注意與一些公司的合作,如DMR公司、Teranet土地信息系統公司和MGP信息系統公司等。政府提供數據,私人公司出資建立加拿大資源信息系統。這樣在加拿大就出現了一批半政府半私人的公司,既保證了信息的權威性,又為信息系統的建設開辟了新的途徑。

Teranet信息系統公司成立於1991年,是由安大略省土地部門與Teramira Holdings公司合並而成的,屬公私聯營性質,其目的是通過可行的聯營公司,建立合法而權威的資料庫,加快土地登記速度。合並之時,政府與公司各出資2900萬加元,其中政府是以1995年以來建立的資料庫為資本,而非現金。該公司從1996年開始盈利。目前公司價值5億加元,擁有職工800人。這樣政府相關人員減少了50%,節省了開支。經過幾年努力,建立了安大略土地登記信息系統(POLARIS),政府擁有50%的股份,擁有POLARIS的數據,同時也是用戶。其職責是嚴格執行土地登記法,並控制費用。公司負責管理資料庫,提供土地登記服務;支持數據的交流;實施市場信息服務。通過資料庫的商業化運營獲取利益。該資料庫可為律師提供信息服務,促進土地市場交易,有力地促進了電子政府。安大略省目前已有約400萬個城鎮小區建立有數字化地籍管理資料庫。

3.加強加拿大農地的保護

(1)基本情況

加拿大隻有7.5%的土地可作農用,這些土地集中分布在南部的狹長地帶,這一地帶也正是適宜人類生存、人口最集中的地區,大約聚集了全加拿大人口的90%以上。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城市擴張迅速,佔用了大量優質農田,同時地產投機商大量購買農地,他們將農地閑置拋荒,只是等待著土地價格上漲後再賣掉。許多規劃師和規劃專業學術團體以及市民團體紛紛呼籲,這種趨勢再發展下去會影響整個加拿大的食物生產能力。另外由於農民喪失土地的速度非常驚人,比例也非常大,在以傳統農業為主的地區,失去土地的農民的生存和就業問題不容樂觀。據魁北克省的估算,供養一個人大約需要1公頃的農地,魁北克省有6.4萬平方公里的農地,6萬平方公里農地才能滿足全省人口的食物需求。另一方面,全省的農場可以解決全省10%的勞動就業,每年有多達50億加元的稅收,這在區域和全省的角度都是很重要的經濟因素。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農用地保護進入國家政策議程,到70年代中期,在一些省如安大略和魁北克省,農地保護一度成為各黨派和政治團體政治論壇的中心議題。一些省相繼制定了農地保護計劃,重點通過制定以自然要素為主的土地利用規劃,以阻止或減緩在高質量農地上的城市土地開發。其中最嚴格的有兩個省,首先是制定了嚴格的法律,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在1973年頒布了《農地委員會法》,1978年魁北克省頒布了《農地保護和農業活動法》,兩省在農地保護計劃中都成立了強有力的省級委員會。這兩個地域的農地保護計劃體系在全加拿大是非常重要的。在魁北克省,相對於全省380萬公頃耕地的總量,根據《農地保護和農業活動法》劃定的農業區共有650萬公頃,其中包括了大量的林地。

農地保護計劃的目的是保護優質的農地免於其他用途的開發。魁北克和不列顛哥倫比亞兩省劃定保護總量和保護區的主要標準是根據農地的質量,魁北克省還進行了土地分割控制,規定每個農產擁有的連片農地至少在100公頃以上。各省在確立農地保護目標時,也得到了其他方面的戰略支持。如在城市發展用地問題上,每個主要的城市地區首先是強調在現有城市區域充分利用存量土地。

(2)成立專門機構

有些省(兩個)為保護農地通常都成立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如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早在1973年就成立了省級農業用地委員會,制訂了《農業用地委員會法》。農業用地委員會是一個獨立於政府的執法與管理機構,其成員由政府指派,但按照《農業用地委員會法》的規定,必須具備相應的知識及管理經驗。《農業用地法》規定,保護區內的土地應優先用於農業,如要劃出保護區或改為非農用途,必須經農業保護委員會批准;農業保護委員會的決策必須公開、負責,必須讓公眾發表意見;各級政府在制定當地規劃及法規時必須考慮土地保護的重要性,支持農業的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必須避開良田,如無法避開,也要在設計和建造時將其對農業生產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1978年魁北克省頒布了《農地保護和農業活動法》,成立了魁北克農地保護委員會。法律賦予了委員會很大的權力,委員會的使命是保證後代人擁有足夠的農業發展用地,它的職責是保護農地保護區。人們在農地保護區中從事其他非農活動,要向委員會提出申請。每一項申請首先要得到縣、鎮的批准並符合已有的各項程序,委員會請專業人員就提出申請的活動對農業的影響進行反復論證,最主要的標準是該項申請改變了土地用途後要有可見的實用性,要符合發展規劃和城市發展界限的規定。一項非農用途的申請要得到許可,還要證明在當地除了在農地保護區內沒有其他地方適合進行該項活動,委員會在做出決定時,出發點是服務於保護農用地和農業活動的目的,但也會考慮到地方的一些特殊因素。委員會對申請進行審核必須依據以下的准則和因素:該土地和附近土地的土壤潛力;土地可能的用途是以農業為目的;對該申請許可後,對已有的農業活動造成的影響,對附近土地上農業活動的可能影響;一些法律和法規對該項申請活動的限制,如對環境的影響,對牲畜的影響;保護農業合作社和農場經營的一致性;在當地對保護水資源和土壤資源的沖擊;為農業基礎設施的建造提供足夠的空間;由市鎮、聯合會、公眾團體和為公眾服務的機構等提供的對經濟發展的影響報告。

委員會可以依據的准則和考慮的因素:申請與發展規劃不一致,或者與縣、聯合會和委員會有關土地利用目標不一致;申請被拒絕後對申請者的影響。審批意見最終由委員會作出。如果申請被委員會否決,繼續上訴的結果一般仍是被否決。委員會有權對未經許可的非農活動進行制止。除此以外,委員會還對法律的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政府涉及農地保護和農業活動的管理政策等提出建議。

委員會的委員和主席經選舉產生,定期換屆。委員會還僱用專職人員進行法律、專業咨詢。20多年來,委員會與各縣和鎮建立了牢固的關系,他們之間的合作是相當重要的,共同保證了農地保護計劃的實施。除此之外,法律還對提出申請的程序、審批程序、公告、罰則作了嚴格詳細的規定。

(3)劃定農業保護區,對農地用途改變進行嚴格限制

為了解決城市化進程對土地需求量急增所帶來的矛盾,強化土地資源管理,保護好耕地,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早在1973年制訂了《農業用地法》並建立了農業保護區。經過幾年各市鎮之間以及各市鎮與省的反復協調,至1978年,不列顛哥倫比亞省被保護的農田涉及28個地區,農田儲量共有470萬公頃,佔28個地區總面積的4.7%,佔大溫哥華地區總面積的12.5%。被保護的農田包括了不列顛哥倫比亞全省農田總量(根據《加拿大土地清查》,包括農業用地的1等至4等)的近80%,在這些等級之外的許多質量很差的土地也被包含進來。政府對保護區內土地的使用和保護以法的形式作了明確的規定。

魁北克省在20世紀90年代對《農地保護和農業活動法》進行了修訂,進而對70年代劃定的農地保護區進行了修編。農地保護區是政府確定的在本地區內為農業需要保護的農業土地以及其他土地。至1998年,農地保護區的面積共634萬公頃,與70年代相比減少了16萬公頃,涉及1119個市鎮、94個縣、兩個大都市區。

為了保證農業活動優先,魁北克省法律規定了在農地保護區中受限制的非農業活動,除非委員會許可,以下活動是禁止的,包括:在土地上進行非農目的的活動(建住宅、商業、工業或基礎設施);砍伐糖楓林中的楓樹或利用糖楓林進行除楓糖生產以外的任何活動(除非由於森林管理的需要);影響了土地細分,即轉讓了一塊土地的所有權同時還擁有相鄰地塊的土地或被視為是相鄰地塊(兩個地塊被公共道路、鐵路、公共設施所分開被視為相鄰)的土地;移走表土。法律也規定了不需要通過委員會認可的情況,包括:一個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為自己、孩子或他的雇員建造住宅;農業合作社或合作者在其共同擁有的土地上,為其股東或成員建造住宅轉讓100公頃或以上的土地,他擁有剩餘的相鄰土地至少有100公頃的;擴建在法律開始實施以前建造的住宅;一個人擁有的土地由一些相鄰的非農業空閑用地組成,大於100公頃,在其上建造住宅的;土地由一個所有者轉讓給另一個所有者,連帶的已獲得的權利一並轉讓。

安大略省農用地約1243萬公頃。對農用地的保護也相當嚴格。《政策宣言》要求在總體規劃中單獨列出農用地,劃定農用地區域,闡明保護農用地、限制其改變用途的政策。為實施對農用地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安大略省還根據土地的耕作條件,將土地分為7個等級。1~3級土地適宜於常年耕種,適合所有或主要大田作物的生長;4級可以常年耕種,但不太適合大田作物生長;5級不適宜常年耕種,只適合種植牧草類作物;6級僅適合生長牧草;7級沒有農業價值。政策要求對1~3級土地實行嚴格保護,限制用途轉變。

4.政府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所採取的措施

加拿大沒有真正的沙漠,只有2.6萬平方公里的沙丘,不到其全國國土面積的0.3%,但很大一部分國土處在乾旱、半乾旱地帶,沙塵暴和旱災的危害不斷,特別是位於中南部的馬尼托巴、薩斯喀徹溫和艾伯塔幾個以草原為主的省份,由於風蝕,每年至少損失1.61億噸表土,每年風蝕對於幾個草原省份農牧場造成的損失高達2.49億加元。

受20世紀30年代美國大平原地區風沙塵暴的影響,為了應付本地頻繁的沙塵暴、普遍的乾旱和棄耕問題,為了保護土壤,防止土地大面積退化,1935年,根據加拿大國會的一項法規,成立了大草原地區農場復墾管理局。最初的目的比較單一,只是為了控制土壤流失,但是,後來的職責范圍得到了迅速的擴大:「保障馬尼托巴省、薩斯喀徹溫省和艾伯塔省乾旱與沙塵暴影響地區的復墾,並在上述地區開發、創辦農場行業、林場、水源、土地利用以及國土整治等那些能夠盡可能保證經濟安全的體系」。大草原地區農場復墾管理局不僅是一個領導機構,同時也為應付早期沙塵暴戰役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設備。

自20世紀30年代開始,聯邦政府和省政府都啟動了大批土壤保護項目,大部分計劃和項目都是通過農場復墾管理局實施的。1983年,農場復墾管理局發表了一份題為「加拿大大草原地區土地退化和土壤保持問題」的報告。報告認為,大草原地區面臨的最大威脅就是風蝕、水蝕、鹽鹼化和土壤養分損失等問題。這項評價為該地區後來的大批土壤保持項目奠定了基礎。非政府組織和其他集團為此也做出了巨大貢獻。

20世紀90年代末期加拿大實施了國家水土保持計劃(簡稱水保計劃),為期3年,2000年3月31日結束。這是聯邦政府和省政府共同實施的項目,除了傳統的一些土壤方面的問題以外,該計劃著重強調與水問題有關的各種環境問題。重點涉及河岸地改造和草場改良兩大目標。為了保護人畜、野生動物以及灌溉水源,首要的問題就是制定最佳的土壤保持和河岸地管理方案。為此,在河岸地區開展了多項以涉及維護或改善水質為目的的牲畜和耕作管理等內容的一系列活動。特別要提及的是,加拿大大草原地區農場復墾管理局負責提供技術資料,提供與河岸地管理及水質保護有關項目的支持,並為城鎮當局和當地非政府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大部分項目都與生產者、土地使用者以及社區直接合夥實施,鼓勵合作夥伴優先考慮未來水土保持項目,支持他們優先開展河岸改造項目。加拿大全國撥出1000萬加元,研究農業土地利用對於水質的影響。政府公布,從1995年聯邦預算中撥給加拿大改革與農村發展基金的6000萬加元中,劃出經費支持水保計劃。該項計劃目的在於支持加拿大的可持續農業開發。大草原地區通過農場復墾管理局,已經向合格機構撥出300萬加元,實施水土保持項目,重點是水質問題。艾伯塔省已投入120萬加元,解決農家肥管理和河岸階地的管理等一些基礎性問題。

「永久保護計劃」是1989年專為大草原地區各省頒布的一項3年計劃。根據衛瑟等人(1996年)的資料,根據加拿大土地分類,屬於過度地帶4級、5級、6級的土地被確定為選擇利用的土地。政府出資鼓勵農民種植適宜的農作物。「永久保護計劃」讓加拿大政府花費7400萬加元,但該計劃的效益遠遠超過原有投資。除了政府獲得一定的效益外,社會得到的效益規模更大。1996年估計,該項目1993年一年帶來得收益是1180萬加元,相當於政府糧食保險、農民固定基金及其他費用的總數,其他的效益如減少了土壤退化,提高了水質,增加了野生動物棲息地,節約了地方政府用於清理公路導洪、排水系統的風積、洪積泥沙的費用。「永久保護計劃」的獨到之處在於,它有一套激勵機制,和它所建立的報賬制度,已經納入計劃設計之中。特別需要提及的是,大草原地區的任何一戶農民,如果他們選擇長期的合同,改變每年種植作物的土地利用方式,進行多年飼草種植或造林經營,他們都有資格申請財政支持。起步階段,每公頃支付50~125加元不等,這要看農民簽定的是10年還是21年的種草或是造林合同。待人工草場或人工林地植被建立以後,根據市場同類土地的標價,所有款項一次付清。允許農民繼續使用合同承包的土地放牧或打草。「永久保護計劃」證明了它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並及時得到擴大,現已擴大到包括不列顛哥倫比亞部分地區在內的其他地區。合計起來,「永久保護計劃」已經成功簽定了1.5萬份合同,其中64%屬於21年的長期合同,共有521998公頃過度地帶的季節性糧食生產地已經轉換成多年生產的飼料基地或其他用途。毋庸置疑,廣大的農民最終會從這一項目的實施中獲取巨大的收益。政府認識到,農民參與類似項目,就是看激勵機制是否適當可行,所以,所有合同中都有一款「例外條款」,允許那些他們自己認為有必要終止合同的農民,根據現行的償還條例,撤回合同。決策者們完全明白,有必要監督項目的實施,以保證農民確實在其土地上發展人工草場或者開展人工造林。

1937年開始實施的「公共牧場計劃」主要目的是為了恢復嚴重侵蝕的土地。目前已有14.5萬公頃的劣質地改造成了草地。「公共牧場計劃」是農場復墾管理局在大草原地區實施的最大的計劃之一,也是實施期限最長的土壤保持項目。整體來說,過去幾十年來,草原牧場開墾的比率穩步下降,數量可觀的過度地帶的耕地已經永久性地退耕、還林還草。總的原則就是,不宜耕種的土地全部退耕,用於發展養牛牧場。據觀察,植被群落的多樣性,既易於全面恢復植被,又可抵抗大旱。普遍認為,在大草原地區實施最佳土壤保持和河岸地管理措施,是保護人畜、野生動物和灌溉水源的最基本措施。大部分農民和小鄉鎮、社區都已認識到良好環境管理的必要性。目前實施的所有項目都要求農村的土地擁有者(土地承包人)繼續維持或新辟野生動物棲息地。流域地區要保持良好水質,就需要經常控制地表徑流,控制河岸地區牲畜自由通行,減少牲畜在河岸地區滯留的時間。因為,每一條流域都有其獨特的問題。農場復墾管理局的工作人員在幫助土地使用者和鄉村、社區確認適宜措施、方法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Ⅶ 房地產股票有哪些

1、G萬科A(000002):公司專注於室第財產,計謀清楚,對產物市場有明白定位;同時,豐碩的人材貯備能知足公司快速擴大的需求;而豐碩的融資渠道也使得公司能經由過程收買等資產運作體例連結快速增加;另外,公司天下結構,能較好的躲避單一地區市場的風險。

2、G招商局(000024):租售並舉的營業構架,使公司具有妥當加生長的特點;蛇口產業區的新計劃,除將進一步晉升公司收租物業的代價外,還將增加公司事跡增加的動力。作為招商局經心打造的地產平台,公司將來還將整合團體更多優良資產。

3、G華僑城(000069):公司「旅遊+地產」的形式頗具特點,躲避了「招拍掛」的高地價;另外,經由過程旅遊項目標培養,可以或許進一步晉升地盤代價,並包管開辟項目標高回報。公司股改許諾將加速團體團體上市,估計2006、2007年EPS別離為0.75、0.98元。

4、金地團體((600383行情,股吧))(600383):公司的人材貯備及計謀思緒與萬科相近。

5、G天健(000090):跟著新任董事長的到位及辦理層調劑的終了,公司各項辦理效力較著進步。公司其實不知足於做傳統的「修建施工+房地產」公司,正在主動追求轉型,但願成為當局工程的總承包商。

作為深圳市當局節制的獨一一家大型修建施工企業,公司在取得大型當局項目方面,具有自然上風。

6、G深振業(000006):在剝離了修建吃虧營業後,公司房地產主業起頭輕裝進步。公司正在開辟的星海名城及振業城兩大系列樓盤毛利率豐富,將來幾年事跡呈現較快增加已根基肯定。

7、深長城A(000042):民營企業聯泰的進入,對公司運營辦理闡揚實在質而嚴重的影響。在勝利剝離金眾、越眾兩家修建施工企業後,公司主業明白為房地產開辟及旅店辦理。公司今朝已成立起公司總部、地域總部及項目公司三級辦理架構,起頭向天下性地產公司進軍。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房地產股票

Ⅷ 請幫忙解釋一下對沖基金。

一、對沖基金概況

1、什麼是對沖基金(定義和特點)
能說出對沖基金的許多別名,如套頭基金、套利基金和避險基金,但要說清對沖基金是什麼並非易事。90年代以來國內出版的多種大型金融工具書,如《新國際金融辭海》(劉鴻儒主編,1994年)、《國際金融全書》(王傳綸等主編,1993年),選入了「對沖(hedging)」、「基金(fund)」、「套利(arbitrage)」、「共同基金(mutual fund)」等條目,卻沒有「對沖基金」的條目,說明直到90年代中期,雖然對沖基金的一些相關術語早已進入,對沖基金卻還聞所未聞。
國外對對沖基金的理解也頗為混亂不一,試列舉一些最新的研究文獻對對沖基金的定義如下。IMF的定義是「對沖基金是私人投資組合,常離岸設立,以充分利用稅收和管制的好處」。美國第一家提供對沖基金商業數據的機構Mar/Hedge的定義是 「採取獎勵性的傭金(通常佔15—25%),並至少滿足以下各標准中的一個:基金投資於多種資產;只做多頭的基金一定利用杠桿效應;或者基金在其投資組合內運用各種套利技術。」美國另一家對沖基金研究機構HFR將對沖基金概括為:「採取私人投資合夥公司或離岸基金的形式,按業績提取傭金、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著名的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VHFA的定義是 「採取私人合夥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主要投資於公開發行的證券或金融衍生品。」
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在向美國國會就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問題作證時給出了一個對沖基金的間接定義。他說,LTCM是一家對沖基金,或者說是一家通過將客戶限定於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個體的組織安排以避開管制,並追求大量金融工具投資和交易運用下的高回報率的共同基金 。
根據以上定義,尤其是格林斯潘的間接定義,我們認為,對沖基金並非 「天外來客」,實質仍不外乎是一種共同基金,只不過組織安排較為特殊,投資者(包括私人和機構)較少,打個形象的比方,它就像是「富人投資俱樂部」,相比之下普通共同基金便是「大眾投資俱樂部」。由於對沖基金特殊的組織安排,它得以鑽現行法律的空子,不受監管並可不受約束地利用一切金融工具以獲取高回報,從而衍化出與普通的共同基金的諸多區別開來。
有人認為,對沖基金的關鍵是應用杠桿,並投資於衍生工具。但實際上正如IMF所指出的,另外一些投資者也參與對沖基金完全相同的操作,如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自營業務部門持倉、買賣衍生品並以與對沖基金相同的方式變動它們的資產組合。許多共同基金,養老基金,保險公司和大學捐款參與一些相同的操作並且名列對沖基金的最重要投資者。此外,從一個細分的銀行體系中商業銀行的總資產和債務是它們的資本的好幾倍這個意義上看,商業銀行也在運用杠桿。
通過對文獻的解讀,試將對沖基金與一般共同基金作如下對比(表1),從中可清楚地看出對沖基金的特點,進而確切把握究竟什麼是對沖基金。

表1 對沖基金與共同基金的特徵比較
對沖基金 共同基金
投資者人數 嚴格限制 美國證券法規定:以個人名義參加,最近兩年裡個人年收入至少在20萬美元以上;如以家庭名義參加,夫婦倆最近兩年的收入至少在30萬美元以上;如以機構名義參加,凈資產至少在100萬美元以上。1996年作出新的規定:參與者由100人擴大到了500人。參與者的條件是個人必須擁有價值500萬美元以上的投資證券。 無限制
操作 不限制 投資組合和交易受限制很少,主要合夥人和管理者可以自由、靈活運用各種投資技術,包括賣空、衍生證券的交易和杠桿 限制
監管 不監管 美國1933年證券法、1934年證券交易法和1940年的投資公司法曾規定不足100投資者的機構在成立時不需要向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等金融主管部門登記,並可免於管制的規定。因為投資者對象主要是少數十分老練而富裕的個體,自我保護能力較強。 嚴格監管 因為投資者是普通大眾,許多人缺乏對市場的必要了解,出於避免大眾風險、保護弱小者以及保證社會安全的考慮,實行嚴格監管。
籌資方式 私募 證券法規定它在吸引顧客時不得利用任何傳媒做廣告,投資者主要通過四種方式參與:依據在上流社會獲得的所謂「投資可靠消息」;直接認識某個對沖基金的管理者;通過別的基金轉入;由投資銀行、證券中介公司或投資咨詢公司的特別介紹。 公募 公開大做廣告以招徠客戶
能否離岸設立 通常設立離岸基金 好處:避開美國法律的投資人數限制和避稅。通常設在稅收避難所如處女島(Virgin Island)、巴哈馬(Bahamas)、百慕大(Bermuda)、鱷魚島(Cayman Island)、都柏林(Dublin)和盧森堡(Luxembourg),這些地方的稅收微乎其微。MAR於1996年11月統計的對沖基金管理的680億美元中,有317億美元投資於離岸對沖基金。這表明離岸對沖基金是對沖基金行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WHFA統計,如果不把「基金的基金」計算在內,離岸基金管理的資產幾乎是在岸基金的兩倍。 不能離岸設立
信息披露程度 信息不公開,不用披露財務及資產狀況 信息公開
經理人員報酬 傭金+提成 獲得所管理資產的1%-2%的固定管理費,加上年利潤的5%-25%的獎勵。 一般為固定工資
經理能否參股 可以參股 不參股
投資者抽資有無規定 有限制 大多基金要求股東若抽資必須提前告知:提前通知的時間從30天之前到3年之前不定。 無限制或限制少
可否貸款交易 可以自有資產作抵押貸款交易 不可以貸款交易
規模大小 規模小 全球資產大約為3000億。 規模大 全球資產超過7萬億
業績 較優 1990年1月至1998年8月間年平均回報率為17%,遠高於一般的股票投資或在退休基金和共同基金中的投資(同期內華爾街標准-普爾500家股票的年平均增長率僅12%)。據透露,一些經營較好的對沖基金每年的投資回報率高達30-50%。 相比要遜色

2、什麼是「對沖(hedging)」,為什麼要對沖?
「對沖」又被譯作「套期保值」、「護盤」、「扶盤」、「頂險」、「對沖」、「套頭交易」等。早期的對沖是指「通過在期貨市場做一手與現貨市場商品種類、數量相同,但交易部位相反之合約交易來抵消現貨市場交易中所存價格風險的交易方式」(劉鴻儒主編,1995)。早期的對沖為的是真正的保值,曾用於農產品市場和外匯市場 。套期保值者(hedger)一般都是實際生產者和消費者,或擁有商品將來出售者,或將來需要購進商品者,或擁有債權將來要收款者,或負人債務將來要償還者,等等。這些人都面臨著因商品價格和貨幣價格變動而遭受損失的風險,對沖是為迴避風險而做的一種金融操作,目的是把暴露的風險用期貨或期權等形式迴避掉(轉嫁出去),從而使自己的資產組合中沒有敞口風險。比如,一家法國出口商知道自己在三個月後要出口一批汽車到美國,將收到100萬美元,但他不知道三個月以後美元對法郎的匯率是多少,如果美元大跌,他將蒙受損失。為避免風險,可以採取在期貨市場上賣空同等數額的美元(三個月以後交款),即鎖定匯率,從而避免匯率不確定帶來的風險。對沖既可以賣空,又可以買空。如果你已經擁有一種資產並准備將來把它賣掉,你就可以用賣空這種資產來鎖定價格。如果你將來要買一種資產,並擔心這種資產漲價,你就可以現在就買這種資產的期貨。由於這里問題的實質是期貨價格與將來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所以誰也不會真正交割這種資產,所要交割的就是期貨價格與到期時現貨價格之差。從這個意義上說,對該資產的買賣是買空與賣空。
那麼什麼是對沖基金的「對沖「?不妨舉出對沖基金的鼻祖Jones的例子。Jones悟出對沖是一種市場中性的戰略,通過對低估證券做多頭和對其它做空頭的操作,可以有效地將投資資本放大倍數,並使得有限的資源可以進行大筆買賣。當時,市場上廣泛運用的兩種投資工具是賣空和杠桿效應。Jones將這兩種投資工具組合在一起,創立了一個新的投資體系。他將股票投資中的風險分為兩類:來自個股選擇的風險和來自整個市場的風險,並試圖將這兩種風險分隔開。他將一部分資產用來維持一籃子的被賣空的股票,以此作為沖銷市場總體水平下降的手段。在將市場風險控制到一定限度的前提下,同時利用杠桿效應來放大他從個股選擇中獲得的利潤,策略是,買進特定的股票作多頭,再賣空另外一些股票。通過買進那些「價值低估」的股票並賣空那些「價值高估」的股票,就可以期望不論市場的行情如何,都可從中獲得利潤。因此,Jones基金的投資組合被分割成性質相反的兩部分:一部分股票在市場看漲時獲利,另一部分則在市場下跌時獲利。這就是「對沖基金」的「對沖」手法。盡管Jones認為股票選擇比看準市場時機更為重要,他還是根據他對市場行情的預測增加或減少投資組合的凈敞口風險。由於股價的長期走勢是上漲的,Jones投資總的說來是「凈多頭」。
加入金融衍生工具比如期權以後會怎麼樣?不妨再舉個例子。如果某公司股票的現價為150元,估計月底可升值至170元。傳統的做法是投資該公司股票,付出150元,一旦獲利20元,則利潤與成本的比例為13.3%。但如果用期權,可以僅用每股5元(現股價)的保證金買入某公司本月市場價為150元的認購期權,如果月底該公司的股價升至170元,每股帳面可賺20元,減去保證金所付出的5元,凈賺15元(為簡便計,未算手續費),即以每股5元的成本獲利15元,利潤與成本的比率為300%,如果當初用150元去作期權投資,這時賺的就不是20元,而是驚人的4500元了。
可見,如果適當地運用衍生工具,只需以較低成本就可以獲取較多利潤,就象物理學中的杠桿原理,在遠離支點的作用點以較小的力舉起十分靠近支點的重物。金融學家將之稱為杠桿效應。這種情況下,假如說不是為了避險(也就是實際上不對沖),而純粹是作市場的方向,並且運用杠桿來進行賭注,一旦做對了,當然能獲暴利,不過風險也極大,一旦失手損失也呈杠桿效應放大。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基金(LTCM)用自有資金22億美元作抵押,貸款1250億美元,其總資產1200多億美元,它所持有的金融產品涉及的各種有價證券的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杠桿倍數達56.8,只要有千分之一的風險就可遭滅頂之災。

3、對沖基金類別(Strategy Defined)

Mar/Hedge根據基金經理的報告將對沖基金分為8類:
1、宏觀(Macro)基金:根據股價、外匯及利率所反映出來的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進行操作。
2、全球(Global)基金:投資於新興市場或世界上的某些特定地區,雖然也像宏觀基金那樣根據某一特殊市場的走勢進行操作,但更偏向選擇單個市場上行情看漲的股票,也不像宏觀基金那樣對指數衍生品感興趣;
3、多頭(Long Only)基金:傳統的權益基金,其運作結構與對沖基金相類似,即採取獎勵性傭金及運用杠桿。
4、市場中性(Market-neutral)基金:通過多頭和空頭的對沖操作來減少市場風險,從這個意義上講,它們的投資哲學與早期對沖基金(如Jones基金)最為接近。這一類基金包括可轉換套利基金;對股票和期指套利的基金;或者根據債券市場的收益曲線操作的基金等;
5、部門(Sectoral)對沖基金:投資於各種各樣的行業,主要包括:保健業、金融服務業、食品飲料業、媒體通訊業、自然資源業、石油天然氣業、房地產業、技術、運輸及公用事業等;
6、專事賣空(dedicated short sales)基金:從經紀人處借入他們判斷為「價值高估」的證券並在市場上拋售,以期在將來以更低的價格購回還給經紀人。投資者常為那些希望對傳統的只有多頭的投資組合進行套期保值,或希望在熊市時持有頭寸的投資者;
7、重大事件驅動(Event-driven)基金:投資主旨是利用那些被看作是特殊情況的事件。包括不幸(distressed)證券基金,風險套利基金等。
8、基金的基金(Funds of funds):向各個對沖基金分配投資組合,有時用杠桿效應。
美國先鋒對沖基金研究公司(1998)則將對沖基金分為15類:
1、 可轉換套利Convertible Arbitrage)基金:指購買可轉換證券(通常是可轉換債券)的資產組合,並通過賣空標的普通股對股票的風險進行對沖操作。
2、 不幸證券(Distressed Securities)基金:投資於並可能賣空已經或預期會受不好環境影響的公司證券。包括重組、破產、蕭條的買賣和其它公司重構等。基金經理人運用標准普爾賣出期權(put Option)或賣出期權溢價(put option spread ) 進行市場對沖。
3、 新興市場(Emerging Markets)基金:投資於發展中或「新興」國家的公司證券或國家債券。主要是做多頭。
4、 權益對沖(Equity Hedge)基金:對一些股票做多頭,並隨時賣空另外一些股票或/和股指期權。
5、 權益市場中性基金(Equity Market Neutral):利用相關的權益證券間的定價無效謀求利潤,通過多頭和空頭操作組合降低市場敞口風險(Exposure)。
6、 不對沖權益基金(Equity Non-Hedge):盡管基金有能力用短賣股票和/或股指期權進行對沖操作,但主要是對股票做多頭。這類基金被稱為「股票的采擷者」。
7、 重大事件驅動型基金(Event-Driven):也被稱作「公司生命周期」投資。該基金投資於重大交易事件造成的機會,如並購、破產重組、資產重組和股票回購等。
8、 固定收入(Fixed Income:)基金:指投資於固定收入證券的基金。包括套利型基金、可轉換債券基金、多元化基金、高收益基金、抵押背書基金等。
9、宏觀基金(Macro):指在宏觀和金融環境分析的基礎上直接對股市、利率、外匯和實物的預期價格移動進行大筆的方向性的不對沖的買賣。
10、市場時機基金(market timing):買入呈上升趨勢的投資品,賣出呈下滑趨勢的投資品。該基金主要是在共同基金和貨幣市場之間進行買賣。
11、合並套利基金(Merger Arbitrage):有時也稱為風險套利,包括投資於事件驅動環境如杠桿性的收購,合並和敵意收購。
12、相對價值套利基金(Relative Value Arbitrage):試圖利用各種投資品如股票、債券、期權和期貨之間的定價差異來獲利。
13、部門(Sector)基金:投資於各個行業的基金。
14、空頭基金(Short Selling):包括出售不屬於賣主的證券,是一種用來利用預期價格下跌的技術。
15、基金的基金(Fund of Funds):在基金的多個經理人或管理帳戶之間進行投資。該戰略涉及經理人的多元資產組合,目標是顯著降低單個經理人投資的風險或風險波動。
盡管有以上許多種對沖基金的類別,但一般說來,主要是兩大類。
一是宏觀(Macro)對沖基金,最著名的就是索羅斯的量子基金。很多人都以為宏觀對沖基金是最凶惡的基金,風險最大,其實宏觀對沖基金的風險並非最大,一般只使用4-7倍的杠桿。雖然宏觀對沖基金追求投資戰略的多元化,但這類基金仍有幾個共同的特徵:
A、利用各國宏觀的不穩定。尋找宏觀經濟變數偏離穩定值並當這些變數不穩定時,其資產價格以及相關的利潤會劇烈波動的國家。這類基金會承擔相當的風險,以期有可觀的回報。
B、經理人尤其願意進行那些損失大筆資本的風險顯著為零的投資。如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投資者判斷泰銖將貶值,雖然無法准確預料具體貶值的日期,但可斷定不會升值,因此敢放膽投資。
C、當籌資的成本較低時,最有可能大量買入。便宜的籌資使它們即使對事件的時期不確定時也敢於大量買入並持倉。
D、經理人對流動性市場很感興趣。在流動市場上它們可以以低成本做大筆的交易。而在新興市場,有限的流動性和有限的可交易規模對宏觀對沖基金和其他試圖建倉的投資者造成一定的約束。新興市場對與離岸同行有業務往來的國內銀行進行資本控制或限制使得對沖基金很難操縱市場。由於在較小的、缺乏流動性的市場,無法匿名投資,經理人還擔心會被當作政府或中央銀行交易的對立方。
另一類是相對價值(Relative Value)基金,它對密切相關的證券(如國庫券和債券)的相對價格進行投資,與宏觀對沖基金不一樣,一般不太冒市場波動的風險。但由於相關證券之間的價差通常很小,不用杠桿效應的話就不能賺取高額利潤,因此相對價值基金比宏觀對沖基金更傾向於用高杠桿,因而風險也更大。最著名的相對價值基金就是LTCM。LTCM的總裁梅里韋瑟相信「各類債券間的差異自然生滅論」,即在市場作用下,債券間不合理的差異最終會消彌,因此如果洞察先機,就可利用其中的差異獲利。但債券間的差異是如此之小,要賺錢就必須冒險用高杠桿。LTCM在歐洲債市一直賭「在歐元推出之前,歐盟各國間債券利息差額將逐漸縮小」,因為德國和義大利是第一批歐元國成員,希臘也於今年5月宣布加入單一歐幣聯盟,於是LTCM大量持有義大利、希臘國債以及丹麥按揭債券的多倉,同時也持有大量德國國債的空倉。與此同時,在美國債市,LTCM的套利組合是購入按揭債券和賣出美國國債。1998年8月14日俄羅斯政府下令停止國債交易,導致新興市場債券大跌,大量外資逃離並將德國和美國的優質債市視為安全島。於是德、美兩國國債在股市面臨回調的刺激下,價格屢創新高,同時新興市場債市則暴跌,德、美國債與其他債券的利息差額拉大。1998年年1至8月,義大利10年期債息較德國10年期債息高出值A1的波動基本保持在0.20-0.32厘之間;俄羅斯暫停國債交易後,A1值迅速變大,更在8月底創出0.57厘的11月來新高;進入9月,A1變化反復,但始終在0.45厘上的高位;9月28日更是報收0.47厘,A1的增高意味著LTCM「買義大利和希臘國債,賣德國國債」的投資組合失敗了(希臘國債虧損同理於義大利國債);同時持有的大量俄國國債因為停止交易而成為廢紙;丹麥按揭債券自然也難逃跌勢。在美國,市債交易異常火爆,國債息減價增。自1998年8月1日後,市場利率較10年期美國國債利息高出值A2大幅攀升;8月21日,美國股市大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跌掉512點。同時,美國公司債券的拋壓同國債強勁的買盤形成鮮明對比,國債的利息被推到29年來低位,LTCM逃離持有的美國國債空倉被「逼空」。因此,LTCM在歐美債券市場上的債券投資組合上多空兩頭巨損,9月末,公司資產凈值下降78%,僅餘5億美元,瀕臨破產的邊緣。

3、 對沖基金的歷史與現狀

(1)創始階段:1949-1966年
對沖基金的鼻祖是Alfred Winslow Jones。瓊斯最初是一個社會學家,後來成為一個記者,再後來成為基金經理人。1949年Jones任職於《財富》雜志期間,受命調查市場分析的技術方法並撰寫文章。結果無師自通,幾乎在一夜之間從一個新手成為一個精通者,並在文章發表兩個月前,建立起一家合夥的投資公司。公司帶有後來的對沖基金的經典特徵,所以被認為是世界上第一家對沖基金。存在一個獎勵傭金制和把他自己的資本投入基金,向一般經理人員支付的薪水占所實現利潤的20%。此外,Jones在隨後的十年裡還創建了一套模擬指標。
Jones公司起初是一家普通合夥公司,後來則改為有限合夥公司,其運作保持著秘密狀態,業績良好。
(2)初步發展和變化階段:1966-1968年
1966年《財富》的另一位記者Carol Loomis發現了業績不凡的Jones基金,撰文盛贊 「Jones是無人能比的」。該文詳細描述了Jones基金的結構和激勵方式,以及jones在後來幾年創建的模擬指標,並列出Jones基金的回報率-酬金凈額,發現大大超過了一些經營最成功的共同基金。例如,它過去五年的回報率比誠信趨勢(Fidelity Trend )基金高出44%,過去10年的回報率則比Dreyfas基金高87%。這導致了對沖基金數目大增,雖然並不知道在隨後幾年中所建立的基金的准確數字,但根據SEC的一項調查,截至1968年底成立的215家投資合夥公司中有140家是對沖基金,其中大多數是在當年成立的。
雖然對沖基金的迅速成長與強勁的股票市場同步,但一些基金經理發現通過賣空來對沖投資組合不僅難度大、耗時,且成本高昂。結果,許多基金越來越求助於高額頭寸來放大股票多頭的戰略,從而對沖基金開始向多種類別發展,所謂「對沖」,不過是象徵性的意義罷了。
(3)低潮階段:1969-1974年
1969—1970年的股市下跌給對沖基金業以災難性的打擊,據報道,SEC在1968年底所調查的28家最大的對沖基金,至70年代末其管理的資產減少了70%(由於虧損和撤資),其中有5家關門大吉。規模較小的基金情況則更糟。1973—1974年的股市下跌,再次使對沖基金急劇萎縮。
(4)緩慢發展階段:1974-1985年
從1974—1985年,對沖基金重新以相對秘密的姿態進行運作。雖然宏觀對沖基金在此期間嶄露頭角,但總的說來發展不是太快。
(5)大發展階段:90年代之後
對沖基金是隨著金融管制放鬆後金融創新工具的大量出現興盛起來的,特別是90年以後,經濟和金融全球化趨勢的加劇,對沖基金迎來了大發展的年代。1990年,美國僅有各種對沖基金1500家,資本總額不過500多億美元。90年代以來,對沖基金高速增加,最近兩年的發展速度更是驚人。據美國《對沖基金》雜志調查,目前約有4000家基金資產超過4000億美元。據基金顧問公司TASS的資料表明,目前全球約有4000多對沖基金,比兩年前的數目多出逾一倍,所管理的資產總值則由1996年1500億美元,大幅增加至目前的4000億美元。而美國先鋒對沖基金國際顧問公司的資料則認為,對沖基金目前在全球已超過5000個,管理資產在2500億美元以上。另據預測,今後5-10年間,美國的對沖基金還將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長,其資本總額的增長將高於15%。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對沖基金正在把退休資金以及各種基金會和投資經理人吸引過來,形成更強大的勢力。5年前,退休資金和各種基金會的投資在對沖基金資本總額中僅佔5%,現在已猛增到80%。

5、目前國際上主要的對沖基金組織

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國有對沖基金。歐洲一些國家也有類似的基金,但正式名稱不叫對沖基金。
對沖基金聲名顯赫,許多人猜想它一定是「巨無霸」(「600磅的大猩猩」),其實大部分的對沖基金規模並不大。按資本總額來區分:5億美元以上的僅佔5%;5000萬-5億美元的約佔30%;500萬美元以下的約佔65%。約有四分之一的對沖基金總資產不超過1000萬美元,有人說,「它們的運作像個小作坊,通常是在僅有一兩個人的辦公室里工作。」
排名前10位的美國國際對沖基金依次為:美洲豹基金(資產100億美元)、量子基金(資產60億美元)、量子工業基金(資產24億美元)、配額基金(資產17億美元)、奧馬加海外合夥人基金(資產三類17億美元)、馬弗立克基金(資產17億美元)、茲維格-迪美納國際公司(資產16億美元)、類星體國際基金(資產15億美元)、SBC貨幣有價證券基金(資產15億美元)、佩里合夥人國際公司(資產13億美元)。
排名前10位的美國國內對沖基金依次為:老虎基金(資產51億美元)、穆爾全球投資公司(資產40億美元)、高橋資本公司(資產14億美元)、帽際基金(INTERCAP,資產13億美元)、羅森堡市場中性基金(資產12億美元)、埃林頓綜合基金(資產11億美元)、套利稅收等量基金(資產10億美元)、定量長短賣資金(資產9億美元)、SR國際基金(資產9億美元)、佩里合夥人公司(資產8億美元)。

二、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

90年代以來,對沖基金行業獲得極大的發展,其表現引人矚目,而90年代也是國際金融動盪不安,風險日增的年代,從1992年歐洲貨幣危機,1994年債券市場危機機墨西哥危機,到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世界似乎越來越不得安寧。許多人指責對沖基金是金融風險之源,特別是導致了亞洲金融危機。對於這一流行的說法,我們先作一般性的討論,然後再引證資料,介紹一些對對沖基金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中扮演的角色所作的實證分析。

1、對沖基金與金融風險:一般性討論
一般來說,對沖基金並不具有較其他機構投資者更不安全的特性,理由如下:
(1)相對較小的規模。到1997年底,對沖基金全球資產僅3000億美金,而成熟市場的機構投資者所管理的資產超過20萬億美金,其中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的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保險公司及非金融性公司所管理的資金高達11萬億美元,全球共同基金則在1996年就已有7萬億美元之多。
(2)大部分對沖基金不用杠桿或所用的杠桿比例小。有人或許會說,對沖基金雖然規模小,但使用杠桿作用大。事實並非如此。VHFA的研究表明,對沖基金整體上運用的杠桿比較適度。約30%的對沖基金不運用杠桿,約54%的對沖基金運用小於2:1的杠桿(1美元當作2美元投資),只有16%的對沖基金運用大於2:1的杠桿(即借貸額超過了其資本額)。極少數的對沖基金的杠桿大於10:1。並且大多數運用高杠桿的對沖基金進行各種各樣的套利戰略,因此其杠桿的量不一定是其實際市場風險的一個准確尺度。與此同時,銀行、公司及機構投資者也運用杠桿,考慮到它們管理的資產加起來數倍於對沖基金,誰的作用更大不難想像。
(3)對沖基金信息匱乏。有人認為,對沖基金還可利用「羊群效應」,自己作領頭羊。如果這是真的話,將取決於信息及處理信息的能力。

Ⅸ 現在做什麼能賺錢

分析一下,什麼生意你最適合做。你擅長的,自然就是你容易收獲的。創業首先要定位自己和市場的。根據你的特點選擇致富之路,道理都一樣,勤奮、專著!如果會成功。那必定在升出的價值里包含了你的辛苦。
要把握好你的社會關系,當然是利用上關系。如果沒有太多關系,一般都是消費者忠實度比較高的行業,不容易受到關系的影響難以介入。包括,餐飲、娛樂、生產等行業。
如果你要做個體,那校園小店、2元店、飲食業,是當今小投資見效最塊的快的行業。而且大小比較靈活。資金多了可以擴大。資金小的話夜市、地攤幾乎不要什麼投資。當然,還可以選擇網路開店.
實說真的
要做生意賺錢,先去多多磨練,實踐工作,或是去幫別人打打工什麼的,這樣自己有了經驗,有了信心你就有了創業的動力了!那時船到了橋頭就會直的。
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今天,傳統的生意之道也必須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改變: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看,創業需要弄清下面兩個問題:
1、
你想做的是什麼?
2、
你能做的是什麼?
你想做的最好是你喜歡的,這樣你才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推動你前進。大部分人不成功不是因為選錯行業而是因為中途放棄。如果你每天都硬著頭皮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恐怕結果不會太樂觀。
所謂你能做的是結合你的天賦、能力、經驗和資金來考慮的。不著邊際的或超出你個人能力的事最好別做,因為我們是小本創業,經不起太大的風險。雖說跌倒了可以爬起來,但更多的人是跌倒了再也爬不起來,無奈之下只得又給別人打工。無論何時都不要忘記結合市場需求及相應的消費群體,否則只能是紙上談兵,出師未捷身先死。
在我們選項前,下列的幾點是我選擇行業的若干原則:
1、
必須是喜歡的產品,能夠不斷保持激情;產品及所在行業
有廣闊的前景,產品是不斷增值的
2、
所選行業及產品要有個性,只與一部分人群做生意即可;可以復制並可以做大
3、
能發揮自己的天賦和特長
4、
現款交易
5、
少和政府部門打交道,少接觸飯局、歌舞廳
6、
穿休閑裝的時間更多
7.
朝陽產業,成長性高
,能長期發展
8.受人尊敬,有行業成就感
9.有一定區域壟斷性,我的地盤我做主,避免低層次的競爭
10.苦點累點沒關系,但投資不能太大,滾動發展
以上所列的條件未免太過完美,但我們要知道,老闆是這個世界上風險最高的職業,如果你要選擇這個職業,一定要先由己出發,縝密思考精心籌劃,這樣勝算比較高,存活的幾率也比較大。活下來才有可能贏,才有可能一步步朝著大老闆、大生意的目標努力、前進。
你這個問題,每個人都在想,每個人都想知道。但是你知道么,。一個會賺錢,聰明的人,吃過苦的人不會在問這個問題了。你也許還很迷惘。不知道怎麼賺錢好。其實嘛。行行出狀元。這個世界上這么多人,這個中國這么大。其實什麼
都缺的。財不入急門,成功的真理時刻擺在面前,那就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中國是農業大國。很多食品需要加工,如果你有錢,推薦去,要有創新。要健康。再次強調不要違法。````
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想法,最吃香的行業就是吃苦的行業。

閱讀全文

與先鋒自然資源股票趨勢分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2021買蘋果股票 瀏覽:680
公司賬戶持有股票 瀏覽:342
泛海證券股票交易傭金 瀏覽:537
土地儲備相關股票沙河股份 瀏覽:151
網約車最新消息 瀏覽:88
燈塔財經股票軟體下載手機版 瀏覽:222
久事 瀏覽:444
怎樣分析投資股票 瀏覽:380
s600pullman 瀏覽:681
600090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322
貴州茅台股票總結分析報告 瀏覽:663
第二天賣出股票沒人買 瀏覽:721
亞通股份的股票分析 瀏覽:192
冠農股份股票行情走勢 瀏覽:746
股票軟體是常識 瀏覽:514
中小股票投資者開戶 瀏覽:664
股票開戶金額 瀏覽:854
603259介紹股票怎麼開戶 瀏覽:218
股票買與賣是等量 瀏覽:749
中科三環股票深度分析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