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型基金会亏光吗
我们都知道,股票型基金投资风险是所有基金中最高的,在股市熊市中有可能会亏50%左右,在牛市中也有可能给你带来50%的收益。那么,股票型基金会亏光吗?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相关的信息吧。
股票型基金会有止盈止损相关的要求设置,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亏损,同时如果出现【踩雷】情况的话,那么有进一步的索赔追缴机会,虽然不至于全部亏完钱,但是最终剩余的本金也会出现风险,更加不会有利润的产生。如果资金丢失,那么血本无归的情况也是会出现的。投资股票型基金技巧有如下:
一、选择大型知名基金公司的基金。股票型基金背后的基金公司规模大不大,投研实力强不强,对一只基金的长期表现有很大影响。因此,挑选股票型基金时,选择大型知名基金公司的产品很重要。目前国内大概有一百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其中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00亿的行业第一梯队有19家。
二、选择水平高超的基金经理。我们选择主动型股票基金,而不选择指数基金,就是希望基金经理的主动操作能够战胜市场,获得比市场平均回报更高的收益,在熊市中少亏,在牛市中多赚,那么选一个水平高的基金经理就很重要。怎么看基金经理呢?以来我们可以从基金经理的基本背景来考察,比如年龄、学历等。
从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股票型基金如果设置了止盈止损,一般都不会亏光。值得一提的是,股票型基金一直下跌只是在某一时间范围内,或短或长罢了,绝不可能永远下跌。小编提醒: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果你还没有掌握足够的炒股知识,建议不要随意炒股,毕竟风险还是比较大的。
❷ 什么时候买入股票型基金较好
没有专业知识就定投去,不需要去抓细节的入市时机,只需要认识市场轮回状态就行。
现在公募基金经理看空,私募基金经理看多。
你自己看着办吧。
❸ 中国成立最早的是哪一只基金
国际第一基金是台湾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一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成立于1975年1月4日。成立以来基金收益率为23.29%,同期台湾地区综合指数涨幅近57倍。在台湾地区成立满10年的股票型基金中,该基金的年化标准差居于前20%范围内,而收益率居末尾。基金份额从成立之初的305万份增加到目前的650万份左右,31年间规模仅仅增加了一倍(这一时期台湾地区股票市值增长数百倍)。进入沙龙向基金专家提问>>>
作为历经31年还存在于市场上的基金,国际第一基金应该还算幸运者,但其乏善可陈的长期业绩表现和基金份额事实上的萎缩则可以作为台湾地区基金市场上股票基金生存状况的一个标本。这些股票基金的长期业绩差,短期业绩波动剧烈,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相似,从而使得自己有被债券及货币市场基金边缘化的倾向,导致规模增幅远低于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的韩国也同样存在。
从数据来看,韩国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只占所有基金资产总额的27%左右,台湾地区更低,为15%左右。与之相比较,全球基金市场的这个比例为50%,美国为56%,欧洲54%。成熟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的发展和成熟程度是一个市场机构投资者成熟程度的标志。基金的发展速度显著慢于市场的发展程度,这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的成熟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基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共同基金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工具,其中的股票基金承担着主要的增值功能。股票基金的成长要求基金投资者建立对间接投资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来源就是基金管理人能表现出比个人更高、更持久和更低风险的收益,即基金要表现出与股票不一样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成熟市场上,股票基金的资产规模要大于共同基金三驾马车之中的另两类(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以美国为例,股票基金资产相当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相加的130%,而韩国仅约为37%,台湾地区更低,约为18%。
无论从市场的角度还是基金内部结构的角度看,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共同基金市场都出现了结构失调的问题。
导致韩国和台湾地区基金市场结构失调的原因有很多,两地股票市场均为未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不发达使得市场稳定性不足,效率偏低,套利和结构性投机机会经常出现,这使得整个市场的目光经常为一夜暴富的故事所吸引。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行业在短期利益诱惑之下随波逐流,长期投资观念的缺乏导致基金收益率波动过大,从而使得投资者丧失了对通过基金进行投资的信任,这无疑是导致两地市场结构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但股票基金的表现与一般股票毫无二致,投资者对股票基金的信心丧失,要么进入股市去冒险,要么购买低风险品种以自保。
基金行业对长期业绩的忽视不光影响到基金市场的结构,也直接影响到基金个体发展壮大。这以韩国尤为明显。韩国基金行业资产规模2000亿美元左右,只有美国90000亿美元的2.2%,而共同基金数量则达到七千多只,相当于美国的92%。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只有2700万美元左右,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中居于后列。
与美国过去60年基金数量和单只基金规模基本成正比例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基金数量与单只基金资产规模是显著负相关的,这表明韩国基金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受到基金业繁荣的推动而是另有原因。事实上,韩国基金数量迅速增加除了专户理财多、封闭式基金无法扩大规模导致新发频繁等因素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重视长期业绩导致基金的持续营销艰难,基金公司在生存压力下只能不断地发新基金来谋求资产规模的扩大,这样基金行业不断地在“发新基金-不重视长期业绩-持续营销艰难-发新基金”的怪圈中循环。
基金规模的减小也进一步影响到其持续成长能力,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加迅速地离开基金市场。韩国基金市场的教训表明,缺乏大量个人持有者的小基金会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小基金经常为少数几家机构投资者持有,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赎回对基金的影响都非常巨大。为应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基金在投资中就更重视短期收益和基金资产的流动性。这是一个怪圈。台湾地区市场也类似。
作为新兴市场中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其股票基金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中国的基金行业正在经历由产生到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能否有清晰定位,将关系到未来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公募基金好比公共汽车,它的发展要考虑到各位“乘客”的利益。对于持有人来说,基金能否有明确清晰且与众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将决定他们是投资于基金还是做其他选择。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均非常清晰,股票虽然良莠不齐,但其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在新兴市场中也表现得尤其明显。股票基金如果无法做到收益方面的相对稳定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相对有效,则毫无疑问会被投资者抛弃,从而在其他类型基金和股票的夹击下被边缘化。
对长期业绩重视不足,过分重视短期业绩,导致基金收益波动程度增大,这正是整个连锁反应的起点。按照韩国的经验,更多地引入长期投资者如保险、企业年金、社会保障资金等有助于基金管理人建立起注重长期业绩的观念。此外,政府从税收等政策领域给予调节是管理人树立长期投资观念的重要促进因素。
但这些手段的实施都应尽早,因为市场一旦异化,再想校正过来就很艰难。韩国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中基金流动性风险爆发的重创后,才开始重视基金市场结构问题;台湾地区基金行业虽然起步早于韩国,但目前行业发展水平远低于韩国,还在以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为主的市场环境下运行。(作者为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基金研究员)
❹ 中国第一只标准股票型基金是哪只,成立11年了历任基金经理是谁期间对应收益水平
国泰金鹰增长。
徐学标、黄刚、张以杰,期间收益-7%
吕俊,期间收益29%
冯天戈,期间收益181%
何江旭,期间收益34%
张玮,期间收益23%
只是你要这些数据干嘛?有用吗?
❺ 世界上最早的基金的产生时间和原因
国际第一基金是台湾地区成立时间最早的一只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成立于1975年1月4日。成立以来基金收益率为23.29%,同期台湾地区综合指数涨幅近57倍。在台湾地区成立满10年的股票型基金中,该基金的年化标准差居于前20%范围内,而收益率居末尾。基金份额从成立之初的305万份增加到目前的650万份左右,31年间规模仅仅增加了一倍(这一时期台湾地区股票市值增长数百倍)。进入沙龙向基金专家提问>>>
作为历经31年还存在于市场上的基金,国际第一基金应该还算幸运者,但其乏善可陈的长期业绩表现和基金份额事实上的萎缩则可以作为台湾地区基金市场上股票基金生存状况的一个标本。这些股票基金的长期业绩差,短期业绩波动剧烈,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相似,从而使得自己有被债券及货币市场基金边缘化的倾向,导致规模增幅远低于股票市场的增长速度。这种现象在资本市场起步相对较晚的韩国也同样存在。
从数据来看,韩国股票型基金资产规模只占所有基金资产总额的27%左右,台湾地区更低,为15%左右。与之相比较,全球基金市场的这个比例为50%,美国为56%,欧洲54%。成熟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基金作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它的发展和成熟程度是一个市场机构投资者成熟程度的标志。基金的发展速度显著慢于市场的发展程度,这一方面表明股票市场的成熟度不高,另一方面也说明基金行业的发展出现了问题。
共同基金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工具,其中的股票基金承担着主要的增值功能。股票基金的成长要求基金投资者建立对间接投资的信心,而这种信心的来源就是基金管理人能表现出比个人更高、更持久和更低风险的收益,即基金要表现出与股票不一样的风险收益特征。在成熟市场上,股票基金的资产规模要大于共同基金三驾马车之中的另两类(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以美国为例,股票基金资产相当于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资产相加的130%,而韩国仅约为37%,台湾地区更低,约为18%。
无论从市场的角度还是基金内部结构的角度看,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共同基金市场都出现了结构失调的问题。
导致韩国和台湾地区基金市场结构失调的原因有很多,两地股票市场均为未成熟市场,机构投资者不发达使得市场稳定性不足,效率偏低,套利和结构性投机机会经常出现,这使得整个市场的目光经常为一夜暴富的故事所吸引。作为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资产管理行业在短期利益诱惑之下随波逐流,长期投资观念的缺乏导致基金收益率波动过大,从而使得投资者丧失了对通过基金进行投资的信任,这无疑是导致两地市场结构失调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风险规避型的投资者大有人在,但股票基金的表现与一般股票毫无二致,投资者对股票基金的信心丧失,要么进入股市去冒险,要么购买低风险品种以自保。
基金行业对长期业绩的忽视不光影响到基金市场的结构,也直接影响到基金个体发展壮大。这以韩国尤为明显。韩国基金行业资产规模2000亿美元左右,只有美国90000亿美元的2.2%,而共同基金数量则达到七千多只,相当于美国的92%。单只基金的资产规模只有2700万美元左右,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中居于后列。
与美国过去60年基金数量和单只基金规模基本成正比例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基金数量与单只基金资产规模是显著负相关的,这表明韩国基金数量的增加并不是受到基金业繁荣的推动而是另有原因。事实上,韩国基金数量迅速增加除了专户理财多、封闭式基金无法扩大规模导致新发频繁等因素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不重视长期业绩导致基金的持续营销艰难,基金公司在生存压力下只能不断地发新基金来谋求资产规模的扩大,这样基金行业不断地在“发新基金-不重视长期业绩-持续营销艰难-发新基金”的怪圈中循环。
基金规模的减小也进一步影响到其持续成长能力,使得个人投资者更加迅速地离开基金市场。韩国基金市场的教训表明,缺乏大量个人持有者的小基金会面临更大的流动性风险。小基金经常为少数几家机构投资者持有,任何一个机构投资者的赎回对基金的影响都非常巨大。为应对这种随时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基金在投资中就更重视短期收益和基金资产的流动性。这是一个怪圈。台湾地区市场也类似。
作为新兴市场中金融市场较为发达的韩国和台湾地区,其股票基金的教训值得我们记取。中国的基金行业正在经历由产生到成长到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基金(尤其是股票基金)能否有清晰定位,将关系到未来基金行业的健康发展。
公募基金好比公共汽车,它的发展要考虑到各位“乘客”的利益。对于持有人来说,基金能否有明确清晰且与众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将决定他们是投资于基金还是做其他选择。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风险收益特征均非常清晰,股票虽然良莠不齐,但其高风险和高收益的特征在新兴市场中也表现得尤其明显。股票基金如果无法做到收益方面的相对稳定和风险控制方面的相对有效,则毫无疑问会被投资者抛弃,从而在其他类型基金和股票的夹击下被边缘化。
对长期业绩重视不足,过分重视短期业绩,导致基金收益波动程度增大,这正是整个连锁反应的起点。按照韩国的经验,更多地引入长期投资者如保险、企业年金、社会保障资金等有助于基金管理人建立起注重长期业绩的观念。此外,政府从税收等政策领域给予调节是管理人树立长期投资观念的重要促进因素。
但这些手段的实施都应尽早,因为市场一旦异化,再想校正过来就很艰难。韩国是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中基金流动性风险爆发的重创后,才开始重视基金市场结构问题;台湾地区基金行业虽然起步早于韩国,但目前行业发展水平远低于韩国,还在以债券和货币市场基金为主的市场环境下运行。(作者为银河证券研究中心基金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