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年半亏15亿,管理费收3亿!顶流基金经理能靠得住吗
㈡ 葛兰基金经理有哪些基金
目前葛兰共管理5只基金,以医药基金为主,分别是中欧研究精选混合、中欧阿尔法混合、中欧医疗创新股票、中欧明睿新起点混合、中欧医疗健康混合。
葛兰女士:中国籍。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历任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研究员,民生加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员。
㈢ 基金数量超过1万只!普通人到底该怎么选基金呢
市场上基金的数量早已超过1万只,想要在这么多基金中挑出来一只适合自己的,对普通人来说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当然,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只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去筛选,挑出来一只或者多只适合自己投资的基金就比较轻松了。
01风险承受能力在买基金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根据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类型。
不管是在什么平台买基金,第一次都会测试风险承受能力,根据风险承受能力的不同,可以把投资者分为五个类型,按照风险承受能力从低到高依次是:保守型投资者、稳健型投资者、平衡型投资者、积极型投资者、激进型投资者。
不同的基金也有不同的风险等级,按照风险的不同可以分为:低风险、中低风险、中风险、中高风险、高风险。
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的风险等级是可以一一对应起来的,我们可以选择风险等级小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最好不要选择风险等级大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
低风险、中低风险的主要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比较低,可以选择这三类基金;如果风险承受能力比较高,则可以适当的选择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股票型基金等。
02合适的赛道选择赛道可以按投资风格和投资行业分为两类。
第一:按投资风格划分赛道
①价值风格。主要投资高股息低估值的公司;
②均衡风格。根据投资风格、行业板块、市值分散等均衡的进行全市场布局;
③成长风格。关注增速快的公司,更重视公司的成长性,对估值容忍度较高;
④股债平衡。按照一定的比例来配置股票和债基,更加稳健,波动更小。
第二:按投资行业划分赛道
①制造行业。比如:交通运输、建筑装饰、轻工制造、国防军工等;
②医药行业。比如: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
③科技行业。比如:计算机、传媒、通讯、信息技术等;
④消费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家电、汽车、服装、社会服务等。
因为划分的标准不同,这两者会有交叉,在挑选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投资风格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和对各行业前景的展望进行挑选。
03优质基金标准在选择好适合自己的赛道之后,就是来挑选出这个赛道里面优质的基金进行投资了。一般来说,优质基金可以通过三个标准进行筛选。
①历史业绩优质
历史业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第一是长期历史业绩,选择最近三年或者最近五年的业绩来看,这个业绩肯定是越高越好的;第二是超额收益,这个可以在一些基金销售平台上查出来,剔除了市场因素后的超额收益是很能体现这个基金管理团队投资能力的。
②最大回撤率
基金的最大回撤指的是一段时间内,基金净值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回撤情况,衡量的是基金经理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同类型基金中,最大回撤率越小越好,说明基金经理在面对风险的时候能够比较好的应对,这样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不至于本金出现大幅的回撤。
③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就是一只基金的灵魂,基金经理足够优秀也说明了一只基金的优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判断。第一是基金经理的历史回报率,这一点越高越好;第二是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的稳定性,专一的往往更加专业,能够挑选出更加优质的股票;第三是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选择稳定的,不要频繁更换基金经理的基金。
综上:普通人选基金可以从三步入手,第一步是了解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对应风险等级的基金投资;第二步是选择适合自己投资风格以及看好的行业进行投资;第三步是挑选出优质的基金,可以通过历史业绩、最大回撤率以及基金经理等三个指标来进行挑选。
国内真的没有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吗?
有句老话叫“不知其人观其友”,其实都不用知道饶刚是谁,他能进入陈光明、傅鹏博的圈子,已经说明这个人处在顶流之列了。不过,我们还是来看一下饶刚履历。
饶刚,复旦大学数理统计学硕士, 1999年加入兴业证券,先后在研究所和投资银行部任职。2003年,饶刚跳槽至富国基金担任债券及可转债、金融创新研究员, 2006年饶刚担任富国天利增长债券基金基金经理,一步一步脚印地成为国内公募基金行业“债王”。
2015年,饶刚加盟当时东方红资管和陈光明成为并肩作战的战友,只不过饶刚还是在自己擅长债券的领域,并牵头搭建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2015年,饶刚被陈光明挖角到了东方红资产管理,并牵头搭建公司的固定收益团队。那个时候东方红和陈光明也远不如现在这么出名,用饶刚的话来讲就是“清淡无奇”,东方红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就更小了。然而,在这里饶刚再次展示了自己“债王”的实力。饶刚振臂一呼,招募了众多经验丰富、优势互补的资深人士加盟,到了2016年上半年东方红固定收益类产品规模就已经达到了800亿,等今年年初饶刚离职时这个数据已经接近1500亿。
800亿基金经理刘彦春要离职?基金经理离职后都干啥?
谈谈我的看法。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朱少醒入行早,其次很多厉害的基金经理“公转私” 。国内比朱少醒更厉害的基金经理,还是有的,会有的。
中国公募基金业,不过20余年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推进,国内涌现出较多的投资机会,境外“中国概念基金”开始推出,主要投资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和内资企业股票。90年代初,两大交易所成立,为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初期也就是在1992前后成立79只基金(“老基金”)主要投向房地产、企业法人股权,实际上类似于产业投资基金,且当时监管多元化,地方政府、央行及分支行都有审批权,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基金业发展处于 探索 阶段。
中国基金业的规范化运作始于1998年,1998年3月27日,南方和国泰两家基金公司分别发起设立了规模均为20亿元的两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由此拉开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试点的序幕。在封闭式基金成功试点的基础上,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试点办法》。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诞生,使我国基金业发展实现了从封闭式基金到开放式基金的 历史 性跨越,标志着我国基金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朱少醒目前管理的一只基金——富国天惠成长混合成立比较早。2005年11月16日成立,距今15余年。而要管理一只基金,说明朱少醒其实应该早就具备基金经理的素质。我们从他的从业经历也可以看出,朱少醒早期担任华夏证券分析师,后来2000年的时候,去了富国基金至今。所以,其实入行早的优势在于,拉长时间来看,朱少醒单只基金的整体收益率可能是最高的,年化收益率也比较理想,但是很难说没有后来居上者。基金投资本就是动态的过程。
早期很多公募大佬,去私募了说到公募大佬,不得不提及一个人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出生于1971年,朱少醒1973年,这么来看,王亚伟还是朱少醒的老大哥。而从管理基金产品的角度来看,王亚伟最早管理的一只基金是——基金兴华,1998年成立。也就是王亚伟是最早的一批基金经理,2001年开始担任华夏成长基金经理,任期内在上证综指下跌285%的情况下,华夏成长净值实现1322%的增长率。
2005年12月开始管理华夏大盘精选,差不多和朱少醒接手富国天惠成长同一个时间段。只不过王亚伟2012年后开始转私募了,曾经的他在2007年的时候获得“中国最赚钱的基金经理”的荣誉。2009年,王亚伟当选09“股基王”。2010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十佳基金经理榜。王亚伟以4817%的超越基准几何年化收益率,连续两年夺冠。所以其实如果不是王亚伟去了私募,这个输赢还未可知。另外众多私募大佬,可能不为人所知,其实是闷声发大财,公募基金只不过投资者众多,广为人知罢了。
朱少醒,近3年业绩未必最佳从朱少醒目前管理的基金来看,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在2017年的时候成立了C份额,而这将近4年的时间里,朱少醒的这个C份额的同类排名在1925只基金里只有第335名,只能说中上,而非顶尖。目前来看,基金经理群雄争霸,朱少醒凭借的资历的时代可能即将过去。而它现在也已经将近50岁,时间精力可能不如更为年轻的基金经理,比如说新生代的 张坤、谢治宇 、 葛兰 等人,可能成为后起之秀 。 未来一段时间,我觉得我们更多的应该关注80后明星基金的表现,这股力量才是未来10~20年公募界的主流 。
最牛基金经理朱少醒,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从业时间足够长,公募开放式基金2001年9月诞生,到现在也就19年多点,朱少醒入行15年,平均年化2247%,按照入行时间来看,他就是A股市场公募基金第一人,没人能和他平起平坐。
不过有几位基金经理虽然从业时间比朱总略短,但是年化回报却比他高,这几位也同样是公募基金的国宝级基金经理。
睿远基金傅鹏博同样也是公募基金的老将了,从业时间11年,虽然资历比朱少醒短一些,但年化回报达到2453%,比朱总还高出两个点,19年三月份开售的睿远成长,募集资金达到了600亿的惊人数字,当时创造了公募基金有史以来的最高募集规模。
易方达张坤,清华大学毕业,2012年开始管理的易方达中小盘混合,8年时间创造了782%的成绩,近5年排名前三,如果可以继续保持现在26%的年化回报,也是有希望超过朱总的名星基金经理。
泓德基金王克玉,从业10年,年化回报23%,对基金的最大回撤控制的非常到位。
纵观投资界,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在21%,重要的是他可以一直保持,复利之下可以让他坐稳富豪榜前几名,由此可见保持长期稳定的复利回报有多么的重要。
还有不少明星基金经理,比如董承非谢治宇萧楠等等…他们的年化回报都在20%左右,长期持有就应该选择这些长期表现优秀的基金经理。
像朱少醒、傅鹏博、谢治宇、董承非、张坤、萧楠、曹名长、周蔚文、周应波、何帅、王浩、王崇、傅友兴、冯明远等人都是基金界响当当的人物。而朱少醒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几乎十几年只管理富国天惠这一支基金,而且年化收益还有十几个点。
揭开基金的“黑箱”---读《白话投资---基金入门与进阶实用指南》
一条网络上的帖子引起了投资圈的震动,管理规模超过800亿的明星基金经理刘彦春要离职了?
不过,景顺长城和刘彦春本人随后进行了回应,看来暂时是不会离职了,但是话也不能说死,所谓无风不起浪,辟谣被打脸的事多了去了。
在传统的认知里,基金经理动辄年薪百万,手握百亿重金,意气风发,更有前一段流传的蔡崇松7000万年终奖的传说。这也只是大家构想的英雄人物罢了,基金经理其实也就是普通人,高级点的打工人而已。单从离职率上来看,真的算高的了,而且离职并不全部是另谋高就,自己开私募公司,或者感觉钱不重要了。总的来说有四种。
第一、去做私募
这个也最为大家熟知,但是要做到顶尖的基金经理才行,毕竟去开一家新的私募公司就真的只靠个人的号召力了,之前公募基金的投研体系研究员等等都没办法再用。
最著名的就是公募一哥王亚伟,这是个提到公募基金就不得不说的基金经理,华夏大盘也是传奇一样的存在,2004年到现在取得了4300%的回报,至于各种奖就更不用说了,王亚伟在当年甚至成为一种现象,有机构和个人专门研究他,他选了什么股大家就一拥而上,比现在的张磊都风光。
不过在人生的高光时刻,王亚伟选择了离职,创办了深圳千合资本,发行的第一只产品也筹集到了50亿的资金,王亚伟的实力还是不俗,掌管的私募排名也是非常靠前。不过发展之路也历经坎坷,投资的公司遭遇摘牌,产品清盘,中间也有大幅度的亏损等等。以千合紫荆举例,2015年到现在涨幅108%,这个成绩也算不错了,但是比起当年呼风唤雨的地位还是差了不少,影响力也不同往日。不过这是个要瓜要豆的问题,凭借着几百亿的规模,再加上私募的费用更高,王亚伟又自己是老板,钱赚的必然是更多。类似的另一个大佬东方红的林鹏,也是自己做了私募。
第二、去大的基金公司
人往高处走,目前公司的形态就是龙头效应显著,强者恒强,这是投资者的选择,也是基金经理的选择。大的基金公司有更好的团队支持和体系,更能出业绩。这种小公司往大公司跳槽的就太多了,随便翻开基金经理的履历,都是两三个基金公司起步,比如男主刘彦春以前就在汉唐证券(现在叫信达),博时基金呆过。
第三、创业
这个比较有意思,基金经理嘛,也是有个人 情感 的人,不是赚钱的机器,比如天弘基金的肖志刚,这也是个明星基金经理了。当年辞职的时候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开一家校园书店,自己写写书,卖自己的书。多有理想,多有情怀,而且看了他的信,我是真相信他有这个实力的。肖经理本身也是个自媒体大V,平时喜欢写文章和粉丝互动,真要做自媒体一定比大部分的 财经 博主更有说服力。
第四、被迫离职
我们投资往往都盯着聚光灯看,聚焦张坤的千亿规模,冯波的爆款基金,但是在聚光灯外,有些基金公司和经理其实过的一点都不好,把公募基金排名拉一下的话,有的基金公司甚至只有一两名经理,管理的规模也就几千万,我们都知道如果规模长期低于5000万的公募,是要清盘的,如果基金清盘对基金经理自然是一个重大打击,同行再就业也是很难的。
当然了有些牛人创业的形式也牛,那就是再开一家基金公司。但公募基金的牌照是非常难拿的,这事不容易做,干成的人屈指可数,2018年兴全副总经理傅鹏博离职后创办了睿远基金,但是有大佬坐镇,睿远基金虽然只有3个基金经理,4只基金,但是却有441亿的规模,顶得上一家中型的基金公司了,并且基金是一票难求。
从逻辑上讲,明星基金经理对公司和业绩影响都会很大,要不然公司干嘛千方百计不让那些经理辞职呢?
林鹏从东方红离职也费了不少劲,如果很好接手的话,新招个大学生不就行啦?
明显这条路是走不通的,除了金字招牌不说,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是无法简单替代的,王亚伟离职后,华夏基金也说了他的能力和业绩是无法复刻的。因此华夏大盘的业绩也在王亚伟出走后表现平平,这一点有很多例证,比如丘栋荣从汇丰晋信走后,他管理的基金也是出现了业绩下滑。
对很多公司来说,明星基金经理是非常大的公司财产,全市场142家基金公司,2329名基金经理,真正算明星基金经理的也不超过50位,一家能培养一个就不错了,当然像易方达兴全这样的除外,动了明星基金经理,公司就要伤筋动骨,举个例子前海开源基金一个公司的规模是997亿,曲扬一个人管了330亿,占比1/3,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对基金公司也是一个挑战,那就是明星基金经理留下的资产,很难找到一个段位与子匹配的经理来管,通常的情况就是一直换,业绩很难好到哪去。
所以,如果一个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可以考虑卖出或转换,而更重要的是,在投资的时候选大型的基金公司,一方面是经理不容易离职。而另一方面,就算离职来,也能靠着强大的公司体系维护或者其他明星经理来接盘。
董承非离任,将何去何从?
出于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在4月21日--5月2日读了《白话投资---基金入门与进阶实用指南》这本书。
在前言中,作者给出了一个令人吃惊但是多数人却并不知道的事情:“自从2001年开放式基金成立以来至2017年底,偏股型基金年华收益平均为165%,债券型基金为72%”。根据“72法则”,理论上说投资于公募基金的人们的资产大概每5年能翻一倍,10年至少能翻4倍,15年翻8倍。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基民没有达到这个水平?带着这个疑问,作者向我们全面介绍了公募基金的前世今生。在作者眼中,公募基金是家庭理财性价比之王。具体原因主要有:发展时间长,运作规范;门槛最低,进出方便;品种繁多,风格各异;信息披露最为完善;管理者具备专业比较优势。为了进一步说明为什么公募基金是“性价比之王”,作者通过列表的形式,拿公募基金与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向债券)、信托计划、券商资产计划、理财型保险、私募产品和P2P及小额贷款产品进行了对比。
在如何选择公募基金方面,作者讲述了很多注意事项,比如管理费、成立时间、历史业绩、信息披露等。对我而言,启发最大的是书中整理出来的“长跑基金经理”和他们管理的基金名称和历史业绩。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现整理如下:1、朱少醒(富国基金,12年年化2227%,公募基金中最接近巴菲特的人)2、易阳方(广发基金,管理基金12年,年化收益1589%)3、傅鹏博(兴全基金,管理基金9年,年化收益20%)4、周蔚文(中欧基金,6年管理,年化15%)5、杜猛(上投摩根,管理基金6年半,年化18%)6、余广(景顺长城,6年管理,年化24%)7、顾耀强(汇添富,6年年化19%)8、付娟(农银汇理,5年两只基金均年化超20%)9、萧楠(易方达,527年管理,年化2185%)10、谢治宇(兴全合润分级,493,年化3055%)。
本书中其它关于基金的很多知识都很重要,但是多为基民应知应会的普及类知识,在此不再赘述。
36位明星基金经理,业绩到底有多牛?
兴全基金董承非离任了,作为兴全基金的“扛把子”、管理600亿资金的“顶流”,董承非的离任引发了基金圈巨震。
这位投资老将自2003年上海交大毕业后,便被兴全基金前任总经理杨东招入麾下,从研究员到兴全基金副总,在兴全一干就是18年。均衡稳健的投资风格和极强的回撤控制能力,使他成为了市场上少有的投资年限超10年、年化回报近20%的明星基金经理。
卸任后,他管理的兴全趋势基金将增聘谢治宇和董理为基金经理,兴全新视野基金将由乔迁接任管理。
那么,离任后的董承非会去哪?
一则猜测说他去了宁泉资产,这家百亿私募的创始人董承非前任领导、“兴全五绝”之一的杨东,但是求证下来似乎不是。
另一则猜测说他去了同在嘉里城办公的睿郡资产,这家私募的创始人同样来自“兴全五绝”,是兴全趋势投资的第一任基金经理王晓明和兴全可转债第一任基金经理杜昌勇共同创立,但求证下来似乎也不是。
“兴全五绝”是指王晓明、董承非、傅鹏博、杜昌勇、杨东。其中,杨东2018年创立宁泉资产,管理规模破百亿只花了2年时间;傅鹏博离开兴全后,与学生陈光明共同创办睿远基金;王晓明和杜昌勇则是将各自创办的私募合并为睿郡资产。
由杨东一手打造的“兴全五绝”已有四人都离开兴全,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如今,仅剩的董承非也将离职,似乎宣告了“杨东时代”的结束。自此,以谢治宇为首的中生代基金经理们将扛起兴全的大旗。
除了董承非的去向,离职原因也是大家讨论的重点。对于董承非的卸任,兴全的回应是“准备休息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在投资理念和工具上多做一些 探索 和思考。”
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以前大多是因为激励问题,但这两年,公募对明星基金经理的激励已经做得比较充分了,再有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原因多半与待遇无关,更多可能是理念的不一致或是对自我价值的更大追求。
公募基金有其局限性,基金经理会面临渠道、舆论、监管甚至公司内部管理层等各方面的压力,重压之下往往会做出畸形操作。除此之外,公募由于体系庞大,交易上限制较多,缺乏灵活性,而且靠收管理费赚钱的模式也使得公募需要不断地扩大规模,很多时候可能与为投资人创造收益的初心相背离。
而私募的股东、基金经理、管理层往往是同一批人,理念上更为统一,管理上更为和谐,同时,提取业绩报酬的方式让私募公司利益与投资人利益充分挂钩,能够更专注地为投资人创造收益。
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催生了一批基金经理离开公募,转战私募。
在资管界,“公奔私”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除了前面介绍的“兴全系”猛将杨东、王晓明、杜昌勇等人自立门户外,东方红资管也为私募界输出了不少大将,前有陈光明创立睿远,后有林鹏创办和谐汇一,并且都已成为百亿私募。
董承非也不是今年第一例离职的公募基金经理。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基金经理选择跳槽或者转型,体制更为灵活的私募机构也吸引了大量公募人才。随着私募基金的日益壮大,或许将引来更多的明星基金经理加盟。
虽然私募有其独特优势,但创办自己的私募公司并非易事,往往需要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私募公司的成功,不是一两个明星基金经理就能决定的,产品的发行时点、渠道的支持、投研团队的搭建等方面都至关重要。明星基金经理奔私后业绩一蹶不振的例子也是屡见不鲜,不少传奇人物都已成昨日黄花。
当然,如果董承非能够得到兴业系的支持,创业之路可能会更为顺利。
无论董承非去宁泉、睿郡或是自立门户,都将是对“兴全系”私募的再次壮大。随着明星基金经理的不断加入,私募的“兴全系”和“东方红系”也越来越多,不知道如今的局面是否是这两家愿意看到的呢。
整理了36位在市场上得到认可的现任明星基金经理。下面的36位基金经理都是各家基金公司的“台柱子”。通过对其管理的基金、相应基金的 历史 表现进行分析,挑选出我认为投资风格稳健,选股能力强、风险控制能力强的基金经理,后续会持续对文章进行更新,加入更多的优秀基金经理。
这36位明星基金经理分别是:(2020年7月,上证指数3200+时统计)
1张坤(易方达中小盘混合,78年回报481%,平均年化253%)
2萧楠(易方达消费行业,78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12%)
3陈皓(易方达科翔混合,62年回报376%,平均年化285%)
4谢治宇(兴全合润分级混合,75年回报508%,平均年化272%)
5董承非(兴全趋势投资混合,67年回报273%,平均年化218%)
6傅鹏博(兴全 社会 责任混合,92年回报427%,平均年化20%)
7周应波(中欧时代先锋,47年回报218%,平均年化28%)
8周蔚文(中欧新蓝筹混合,92年回报392%,平均年化17%)
9葛兰(中欧医疗 健康 混合,38年回报210%,平均年化35%)
10魏博(中欧盛世成长混合,73年回报392%,平均年化245%)
11何帅(交银阿尔法核心混合,48年回报206%,平均年化26%)
12杨浩(交银新生活力灵活配置,37年回报180%,平均年化32%)
13王崇(交银新成长混合,57年回报314%,平均年化221%)
14朱少醒(富国天惠成长混合,147年回报1705%,平均年化218%)
15毕天宇(富国高端制造行业,61年回报205%,平均年化20%)
16傅友兴(广发稳健增长混合,56年回报155%,平均年化18%)
17刘格菘(广发双擎升级混合,17年回报232%,平均年化105%)
18刘彦春(景顺长城鼎益混合,5年回报213%,平均年化255%)
19余广(景顺长城核心竞争力混合,86年回报398%,平均年化205%)
20雷鸣(汇添富成长焦点混合,63年回报346%,平均年化27%)
21王栩(汇添富美丽30混合,71年回报254%,平均年化191%)
22程洲(国泰聚信价值优势混合,66年回报345%,平均年化255%)
23周伟锋(国泰价值经典混合,63年回报253%,平均年化221%)
24张慧(华泰柏瑞创新升级混合,62年回报319%,平均年化26%)
25方纬(华泰柏瑞价值增长混合,56年回报260%,平均年化259%)
26陈一峰(安信价值精选股票,62年回报300%,平均年化251%)
27杨明(华安策略优选混合,71年回报262%,平均年化20%)
28孙伟(民生加银策略精选,6年回报412%,平均年化312%)
29张峰(农银汇理行业领先混合,48年回报183%,平均年化24%)
30梁浩(鹏华新兴产业混合,9年回报369%,平均年化187%)
31曲杨(前海开源沪深港优选,42年回报243%,平均年化33%)
32杜猛(上投摩根新兴动力混合,9年回报403%,平均年化199%)
33冯明远(信达澳银新能源产业,37年回报212%,平均年化36%)
34李晓星(银华中小盘混合,5年回报180%,平均年化23%)
35丘栋荣(汇丰晋信大盘A,36年回报200%,平均年化353%)
36林鹏(东方红睿丰混合,56年回报219%,平均年化225%)
㈣ 中欧基金的基金经理葛兰什么背景
生物医学博士投身行业研究
“股票投资者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触,在2006、2007年国内宏观经济走强时,投资有色煤炭板块能获得超额收益;而在过去两年,大批社会精英到移动互联网领域创业,那么投资互联网就是当时的风口。我们印象深刻,彼得林奇经常教投资者从自己生活周边发现投资机会,可他却从来没有举过医药行业的投资案例,为什么?”葛兰从这些年的行业研究中得出结论:研究医疗健康行业的核心在于专业性。
医疗行业和其他行业很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个非常强调专业性的领域,壁垒非常高,且子行业众多,看公司和整个行业的逻辑也不完全一致。各个不同的子行业,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差异很大。用葛兰的话说,仅医药制造业就可以分为:原料药、化药、生物药、中药。也可以根据它的产品附加值由低到高分成: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仿制药、非专利药和专利药。投资方面,原料药是类似化工行业的投资逻辑,处方药关注品种潜力和梯队,OTC药品则更偏向于消费品行业的投资逻辑。而流通环节的药品批发、药品零售又是另外的逻辑,更别说还有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精准医疗等等
㈤ 基金经理葛兰是什么背景呀
您好,葛兰简介背景与投资风格及目前管理的多只基金盈亏状况如下,希望能对您有用哦
求赞y∩__∩y
㈥ 葛兰经理管理的基金强在哪里
长期看好创新医药产业链、医药消费品、医疗服务龙头行业,她管理的“中欧医疗健康”实力卓绝,最近三年业绩在同类竞品中名列前茅,当然,这跟女神精准毒辣的市场嗅觉不无关系。而且随着老龄化加速、居民收入提高,人们对医疗行业产品与服务“质”与“量”的需求将持续增加,因此医药赛道未来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期待中欧医疗健康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