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万科第二次股权激励为什么采取股票期权
股票期权
(1)股票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是允许激励对象在未来条件成熟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的权利。
(2)公司事先授予激励对象的是股票期权,公司事先设定了激励对象可以购买本公司股票的条件(通常称为行权条件),只有行权条件成就时激励对象才有权购买本公司股票(行权),把期权变为实在的股权。行权条件一般就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公司方面的:如公司要达到的预定的业绩;二是等待期方面的:授予期权后需要等待的时间(等待期一般为2-3年);三是激励对象自身方面的:如通过考核并没有违法违规事件等。
(3)行权条件成熟后,激励对象有选择行权或不行权的自由。激励对象获得的收益体现在授予股票期权时确定的行权价和行权之后股票市场价之间的差额。如果股票市场价高于行权价,并且对公司股票有信心,那么激励对象会选择行权,否则激励对象就会放弃行权,股票期权作废。
股票期权以未来二级市场上的股价为激励点,不需要企业支出大量的现金进行即时奖励。所以股票期权特别适合成长期初期或扩张期的企业,特别是网络、科技等发展潜力大、发展速度快的企业采用。扩张期的万科第二次股权激励采取股票期权也就不言而喻。
2. 有看见万科搞股权激励吗
七八点股权设计:万科有推出过三次股权激励计划。
万科在2006年轰轰烈烈地推出了股权激励计划,规定在2006年至2008年的3年期间内,每年由公司按规定预提激励基金,委托深国投在二级市场买入万科A股,等到万科当年的业绩及股价达到激励计划的要求后,再过户给万科相关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然而,为期三年的股权激励计划却两次都以失败告终。
除了2006年的激励计划已于2008年9月11日完成实施,万科2007年和2008年度激励计划均终止实施。有分析人士指出,A股市场在2007年之后经历了巨幅调整,房地产市场也在2008年进入调整期。受此影响,万科2007年的激励计划因股价未能达标而放弃,2008年的激励计划又因未能达成业绩指标而终止。
时隔四年后,2010年,万科再度启动股权激励计划,拟向581名激励对象授予总量1.1亿份的股票期权,占当时股本总额的1.0004%,激励对象人数占万科当时在册员工总数的3.94%。
3. 万科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属于
公司的成立和经营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这就需要股东购买股份投资入股,股东就是这个公司的投资人,有这个公司的所有权,可以获得公司的盈利分红。但是一家公司的股东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东就更多了,所以他们并非都有管理权。公司股东选举产生董事,由董事来管理公司。通过董事会,选举产生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执行官。CEO可以是董事会的成员,也可以是由董事会专门聘请来管理公司的人员,他是在一个企业中负责日常营运的最高行政人员。而CEO下面有首席财务官,首席运营官等高层管理人员。首席管理层下面又有其他管理层,总之层层往下,形成了金字塔的管理结构。不是所有的股东都来管理公司,而管理公司的也并非都是股东,其中一部分是被聘请的专业管理人员。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要求股东利益最大化(分红多),而管理人员的目标是企业利益最大化。当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利益冲突时就会产生代理问题。比如说年底分红的时候,股东想把企业利润转为分红分到自己手中,而管理层想把利润留转为下一年的资本来使用,这就产生了冲突。
代理问题的产生可以简单的归为三个原因。
1. 信息不对称。股东一般通过股票涨跌,分红的高低看公司经营的好坏。而管理层实际管理公司,拥有更多的内部信息,这就会导致股东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2. 目标不同。股东和管理层的目标不同。股东作为公司的投资者,希望公司更好的发展,更看重公司的长期利益。而管理层,由于任期时间的限制,希望在自己任职期间有好的业绩,所以更看重短期利益。股东和债主的目标不同。股东追求更大的利益,这意味着风险较高,而债主希望公司以找小的风险来进行决策和发展。
3. 管理人员可能谋私利。管理人员可能将公事私事混为一谈,逾职,从中谋取利益;或者谋取更高额的报销。比如管理层出差时,可能为了私人享受用公司报销而选取五星级酒店,豪华出行方案等谋取私利。
那面对这些代理权问题,有哪些解决办法呢?
1. 薪酬机制。就是让管理人员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相关。举个例子,如果公司授予公司经理股票期权,允许经理在三年以后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购买100万股股票,目前的股价是每股3美元,然后经理有激励努力工作以提高公司的股价或公司的价值。假设经理已经努力工作了三年,然后公司的股价在第三年末上涨到每股10美元,然后根据股票期权薪酬机制,经理可以以每股五美元的价格购买100万股股票,在购买了100万股股票之后,经理可以以每股10美元到当前价格出售这些股票,因此经理可以赚取金钱。当管理人员的利益与公司利益挂钩的时候,就会减少代理问题。
2. 董事会监管。董事会通过审计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和向董事会和管理层双向汇报的审计部等部门监督管理层工作。
3. 专业人员监管。比如审计人员,运用全面的预算管理,客观监督管理层,维护中小股东利益。
4. 法律。制定公司法,明确管理人员的权利分配和违法行为。
5. 接管。当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有外面的公司收购。收购后,可能会更换管理层,派自己公司的人过来接管公司。
股东和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大概就是文章中的三类,解决办法也大致是这五种方法,肯定有不全,欢迎评论补充。
4. 公司股权分配比例如何规定
《公司法》规定:持有33.3%以上股权比例的股东是有否决权的。
从原则上讲,创始人或者能紧密联系到一起的其他合伙人,所占股份要保持在67%以上,才能保证创始团队对公司起到绝对的控制作用。
比较常见的情况是:合伙人平均分配股权,比如50%对50%,或者33%、33%、34%这样的比例。但这样分股的弊端比较明显,对于初创企业而言,绝对不能搞股权分配的平均主义。
另外,通过股权分配要帮助公司获得更多的资源,其一是为了吸引人才,其二是为了吸引投资。所以对投资人需要预留出一定的股份。
建议股权分配的比例:原始股占30%;期权池预留30%;员工认购20%;天使投资人占20%。
股权分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尽早落地股权分配规则;
2、建立合理股权分配机制;
3、 合伙人的股权代持;
4、股东股权与公司发展绑定;
5、合理设计创始股东或合伙人报酬安排。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5. 拿两万块出来做期权,多久可以做到500万
首先来认识一下期权,期权是指一种合约,它赋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及该日之前的任何时间以固定价格购进或售出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