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股票交流 > 中国研究

中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4:33:18

❶ 中国学术研究的介绍

《中国学术研究》是由中国学术研究协会、中国教育学会课程研究会主办的唯一综合性理论月刊,国际刊号ISSN1008-6812、国内刊号CN11-1297/Z,国内外统一发行。

❷ 国内研究

目前,国内对和谐矿区建设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是解读和谐矿区建设理念、层次和措施展开研究,如(李凤岐、郭军、李仲辉等,2010);二是就和谐矿区中的部分问题,如环境治理(白中科、朱学义、胡振琪等,2007)、安全制度(王玉海、尹亮等)、循环经济(张建平、杨玲等)开展研究;三是就和谐矿区评价体系展开研究(张万红、陈振斌、耿殿明等,2007)。四是郭军(2010)从企业的角度开展了就和谐矿区建设模式研究。五是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姚华军、朱清(2012)等以国土资源部和谐矿区建设试点工作为依托,就和谐矿区建设的机制、矿地关系、利益共享开展了相关研究。从目前文献收集的视野来看,本书是系统开展和谐矿区建设政策研究的首部著作。

❸ 国内研究现状及进展

1.3.2.1 构造研究及进展

国内对沂沭断裂构造带的研究者甚多,研究程度较高,但尚存在长期争论的问题。

(1)早期对沂沭断裂带的认识

有资料记录最早对沂沭断裂带进行调查的是德国人李希霍芬(1898),他对山东进行地质调查,第一个描述了山东的重要断裂构造[14],指出“山东的山地由自北向南沿着潍河断层分为两个地质和山岳形态不同的部分”,并在其编制的构造图上标出了断裂带的位置。1923年,中国学者谭锡畴在调查山东中、新生代地层时于莒县境内首次记述了沂沭断裂带的踪迹[30],“莒县溪谷之西,有一南北向之正断层,仰侧为古生代前期及太古代地层,俯侧为青山层王氏系及二叠、石炭纪煤系,断距不大”。李捷(1929)在编制1∶100万南京、开封幅地质图说明书时描绘出沂沭断裂带沿沂河、沭河谷地发育,北接潍河的北北东向地层系所构成的“两堑夹一垒”基本结构形态[31]。翁文灏(1930)在其著作中将李希霍芬的潍河断层称为山东潍河断裂带,并指出该断裂为一地震中心。李四光在1948年已提出此断裂带的存在:“横过山东从南边沂水到北边的潍县有一强烈的破碎带,这个破碎带显示出新华夏系挤压的特点[59]”。同时他还第一次指出[60,61],该断裂带向北延入辽东半岛,向南延入江苏北部。该断裂与北北西向和北东东向二组扭裂面具有成生联系,其形成时代为白垩纪。张文佑(1957)认为有一北北东向断裂带沿潍河、沭河、沂河谷地伸展,大别山东端的倾没可能与它有关[62]。徐嘉炜(1956)在调查江淮之间的区域构造时,指出介于张八岭地轴与淮河地台及鲁东地盾与鲁西隆起之间存在一条北北东向的巨大断裂带[63~67],穿过安徽、江苏、山东三省,命名为“安江山深断裂”,1957年将其改称“皖苏鲁深断裂”。关于郯庐断裂带的对比研究见表1-3。

(2)中期对沂沭断裂带的认识

1957年,地质部航测大队904队进行大规模航空磁测时发现,山东郯城至安徽庐江一带,有一条十分醒目的航磁正异常带,第一次将之命名为郯城-庐江深大断裂带[3]。1980年在山东潍坊举行了郯庐断裂带的专题学术讨论会,学者们各抒己见,他们的许多观点、分歧均刊登在1984年的《构造地质论丛》第3号中。此后对该断裂带的性质、演化及动力学机制的研究,引起中外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后来的研究主要涉及沂沭断裂带的体系归属(邓乃恭,1982)、水平断距的大小、断裂带所表现出的大陆裂谷特点及地体边界的表征和沂沭断裂带形成的时代等一些重要的问题。80年代以来,对于郯庐断裂带的研究不断深入,针对该断裂带的研究已举行过多次学术讨论会,对其形成时代、运动方式、活动特点等的研究已出版多部专著和专辑,有300余篇论文从各种角度论证了此断裂带的形成、演化和活动特征。

环文林等(1982)对郯-庐断裂提出了三个重要演化阶段,及其与太平洋板块运动相联系。第一阶段,中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120 Ma),库拉板块消亡,中国东部处于压扭应力场;第二阶段,晚白垩世-古近纪(约90 Ma),太平洋洋脊消减,出现伸展开张的构造环境;第三阶段,新近纪-第四纪(40 Ma),太平洋板块消减,中国东部出现右旋剪切应力场,总的来看,太平洋板块运动对中国东部大陆地质作用影响的主要时期基本一致,郯-庐断裂在上述主导应力作用下发生平移、推覆、张裂[69~71]。万天丰划分出四个运动阶段,时间为135~52 Ma,包括了太平洋板块运动主要时期和郯-庐断裂的主要活动

[68]

(3)构造研究争鸣阶段

概括起来,对郯庐断裂带(沂沭断裂带)的研究存在六种不同的观点与认识(图1-2)。

徐嘉炜最早研究郯-庐断裂及其平移性质,他认为郯庐断裂带是西北环太平洋边缘大陆内测的大型平移断层,其动力背景是太平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斜向运动,主平移时期为晚侏罗-早白垩世(140~110 Ma),最大平移距达740 km,随后他又发表多篇论文及专著,进一步阐述他的这一独到见解[19~23,63~65]。他认为郯庐断裂三叠纪开始活动,晚侏罗纪晚期构造变动达到高潮,以挤压条件下的巨大左行平移为主要特征,白垩纪至古近纪转为张裂断陷,新近纪又受到新的挤压,伴以小幅度的右行平移,这种断裂性质上的转变与太平洋板块相对运动方向的改变有关,郯庐断裂带是滨西北太平洋区大陆内缘的大型剪切滑动带。另一种观点为“地缝合线-边界线转换断层带作为华北与华南板块的缝合线”(周导之等,1980)。第三种是转换断层模式,认为郯庐断裂的形成与华北和扬子陆块沿秦岭-大别造山带碰撞有关[73~75],这一转换断层活动时限为晚古生代-中生代,延续到侏罗纪;张国伟(1998,2002)认为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陆内转换断层;张宝政(1993)亦认为郯庐断裂具转换断层之特征。第四种为碰撞嵌入模式(Yin et al.,1993)[76~79],基于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和朝鲜半岛沃川带、Honam剪切带右行平移运动学特征,认为郯庐和Honam剪切带之间的苏北、胶南及朝鲜的京畿-沃川带是华南板块北侧不规则被动边缘向北突出的一块[80,81],存在于碰撞前,嵌入碰撞时代为早二叠世晚期至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第五种模式认为它是我国东部一个独立的巨型构造体系[82,83],称更新华夏系,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第六种模式认为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白垩-新近纪的后地台型古裂谷带[24~26,84,85],并划分出北、中、南三段,各段的基本特征、构造组合类型、沉降幅度、水平扩张量、火山活动、深部构造及地质发展史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均十分明显地表现为先张后压的双重构造特征,后期的挤压应力作用取代于拉伸作用。高维明等(1980)认为沂沭断裂带是典型的大陆裂谷带[86],是在中生代左旋平移基础上,经历了白垩纪强烈横向扩张阶段和第三纪以来的消亡挤压阶段而形成的。

表1-3 郯庐断裂研究对比简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图1-2 郯庐断裂带构造模式图

王小凤等(2005)在《郯庐断裂带》一书中认为[2]:郯庐断裂的形成发轫于南北地块拼合带的向南突出部位,而下地壳物质的NNE向左行韧性剪切流动则是其启动机制,然后逐步向浅部和向北扩展。这一平面上自南向北分段递进的生长迁移机制,得到了相应沉积盆地和岩浆活动年代学资料的支持,也解释了中南段的缩短率和位移量明显大于北段的事实。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变形域的特征,提出了沿滑脱面上层对下层做S(SS)E向滑动的多层滑移模式,反映了陆内大型走滑断裂带由深到浅的应力应变传递方式。通过断裂两侧地壳缩短资料的判断,得出了郯庐中南段累积最大位移量为300 km的结论。同时将郯庐左行剪切走滑断裂发育历史划分为六个时期、四个变形阶段,较全面地重现了从特提斯体制向太平洋体制的复杂历史转化过程,也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东部大陆边缘的动力学特征。

(4)对沂沭断裂带活动的趋同认识

郯庐断裂带(含沂沭断裂带)在漫长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曾经历过多期构造活动,构造力学性质发生过多次变化,在中、新生代又曾以拉张、挤压(兼扭动)交替进行为特征。对沂沭断裂带来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是各家易于接受的:

一是,无论沂沭断裂带在中生代前是否有强烈的活动,中生代以来强烈活动有可靠的证据,白垩纪是具垂直差异特点的强烈活动的形成阶段,它代表新华夏系活动特征,是一条规模巨大的逆时针向压扭性断裂带。

二是,鲁东至少在二叠纪以后、侏罗纪之前曾有过比鲁西地区更大幅度的隆起。鲁东缺失古生界到下中侏罗统;沂沭断裂带中缺失二叠纪上统(石千峰组);莱阳盆地底部砾石中发现石炭-二叠系灰岩砾岩[87];鲁西局部发育有三叠系沉积地层;沂沭断裂带中坊子煤田坊子组(J)不整合于元古宇或下古生界之上。晚侏罗世到白垩纪,鲁东成为沉积的集中发育区,在莱阳盆地中沉积有近万米厚的中生代沉积地层,反映这时鲁西比鲁东有更大的隆起抬升。

三是,沂沭断裂带两侧中生代白垩纪以来地层可以对比,鲁东和鲁西并无明显差别。此外,在昌邑-大店断裂带北段常以揉皱带表现出来,这均显示白垩纪以来无重大平移。

四是,断裂带成生发展的地质特征对两侧地区有重要影响。晚侏罗世(155 Ma)前,伴随鲁东地区相对开始沉降,构造带已开始逆时针向活动。晚侏罗世是构造差异活动较强时期,随着胶莱坳陷的形成,胶北、胶南相对隆起,岩浆侵入活动广泛发育。特别是在上侏罗统类磨拉石建造沉积之后,下白垩统火山岩系喷发之前,是构造强烈活动时期,相当于大宝运动主幕(星野一男,1985),有强烈挤压的NE-SW走向构造形迹形成,断裂发生较大平移运动[88]。早白垩世断裂带及其两侧次级序断裂构造表现为张性活动特征及区域右行走滑的构造背景,岩浆大多充填在这些断裂中,基底上隆明显。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是顺时针平移的余动时期,断裂少有平移,主要表现在断裂两侧岩块相对升降运动和岩块内部低级序的断裂构造的成生活动[89~94]

沂沭断裂带以东,新华夏系较低级别的NNE断裂构造相当发育,集中表现在胶北地区和胶南地区,牟平-即墨断裂以东也有强烈活动形迹。

到目前为止,以下问题仍然是地学界关注的热点:

A.沂沭断裂带启动的时间、边界条件及古构造格局?

B.沂沭断裂带及其相邻地区的构造型式及岩石圈结构变化?

C.郯庐断裂带左行平移发生的时限?最大平移的幅度是740 km还是300 km?它所诱引的从浅部到深层次的应变图像如何?

D.中国东部大陆边缘变形的模式、地壳运动的程式及动力来源是什么?沂沭断裂带形成演化过程及构造应力场演变历史?

E.沂沭断裂带对该地区的构造格局、沉积作用、岩浆活动以及金属矿产、能源矿产的形成与分布等有怎样的控制作用?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1.3.2.2 构造控矿作用研究

(1)区域控矿作用

郯庐断裂带不仅在区域构造演化上具有重大的影响,而且是中国东部一条重要的内生金属成矿带[95]。沿此带形成了一系列大中型金、银、铜、铁、铅锌等内生金属矿床。它们主要形成于燕山期(135~96 Ma)。当时在NE-SW向最大主压应力的作用下,郯庐断裂带两侧的次级NNE向断层或者NNE向断层与横向(NW、近EW向)断层交叉处,常常成为内生金属热液矿床的有利储集部位,此时NNE向断裂均具有张剪性的特征。该带的成矿作用可称为板内拉张带成矿作用。但是拉张作用最强的大断裂——郯庐断裂带反而没有储集大型、特大型矿床,那是因为该带拉张作用太强,不仅在成矿时流体可沿断裂带通畅地经过,在成矿后非成矿流体(地下水)也可产生强烈的淋滤作用,使成矿物质难以保存。而郯庐断裂带两侧的一些中型断裂在总体上较封闭的条件下的局部拉张部位,才比较有利于成矿物质的储集与保存。

(2)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对于郯-庐断裂带对金矿的控制作用,王小凤等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对金矿的控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118]:①郯庐断裂带对金矿(矿带、矿田、矿区)分布的控制;②郯庐断裂构造系统控矿构造型式对金矿控制的多样性:A.主干断裂带内及旁侧与其走向相同的次级构造对金矿的控制,B.主干断裂旁侧“入”字型构造分支断裂控矿,C.金矿化受NEE(或NE)、NNW、NWW(或NW)等伴生构造控制,D.低序次旋扭构造对金矿的控制,E.构造复合控制金矿的具体定位;③控矿构造形变差异对金矿化类型的控制;④金矿成因的差异性与统一性;⑤郯庐断裂带成生发展与成矿的同步性。在战略找矿方面,提出了A.东西向构造带与郯庐断裂带的交汇复合区;B.构造活动、形变强烈和燕山期岩浆活动发育区;C.太古宇变质岩展布区;D.郯庐断裂带次级、低序次构造发育、自身复合及与其他构造成分复合区。具备上述四项条件的地区是找矿远景区的最佳选择。

❹ 中国有多少科研机构

中国有5个科研机构进入世界科研机构科研竞争力排行1000
据《科学时报》2007年4月16日“世界大学及科研机构竞争力排名:国际化视野下的中国科
学”一文报道,中国大陆科研竞争力名列全球第20位,较2006年上升1位。中国有5个科研机构进入世界科研机构科研竞争力排行1000强。

中国科学院(位居前列)、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中科院我不说了。

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自1986年成立来,中心主要工作如下:1. 学术研讨会,2. 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海外青年学者归国访问计划, 4. 协联成员及其论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是国土资源部属地质科研事业单位,成立于1956年,1999年重组,目前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非营利科研机构。从事地质科学研究、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承担公益性、基础性地质工作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工作的事业单位,从事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岩溶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地球化学、岩矿测试技术、勘查技术、矿产综合利用技术的科学调查研究及有关开发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为国家级农业科研机构,担负着全国农业重大基础与应用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研究的任务,在解决农业及农村经济建设中基础性、方向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问题,以及科技兴农、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发展农业科技出版事业、开展国内外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方向和任务主要是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研究,肿瘤发病机理的探索以及发展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细胞及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等生物高科技基础及应用研究,探索肿瘤防治的新途径。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攻方向是研究与确定与癌发生发 展相关的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它调控细胞生长的基因群, 同时利用系统生物学理论来研究在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理及诊断、防治癌的新途径。各研究室拥有一批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具有较好的研究实验条件。先后与一些市级综合性医疗单位、中国科学院生化、细胞研究所、复旦大学、交通大学、肝癌高发现场(启东、扶绥)等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

❺ 中国的国家级研究所都有哪些

国家级的研究院(所)主要有:

  1.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4.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

  5.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地名研究所

  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

  8. 国家计委产业发展研究所

  9. 中国科学院

(5)中国研究扩展阅读

研究所是指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企事业机构。在我国是一种完成为特殊科研目的和任务而建立的研究机构。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多以企业形式存在。

在学术界,称其为科学试验的研究部门。研究所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和照顾的对象,特别是军工类的研究所,比如航天两大集团,中电集团,航空,中船等重点研究所,一直是很多名校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❻ 如何看待中国学术研究现状

我觉得中国学术研究正在往中国哲学方向走。因为现象学,特别是海德格尔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改造之后,现象学已经开始让人们意识到人类既没有内部世界的确定性,也没有外部世界的确定性,是一种关联的关系,所以只有在这个条件下,西方传统的哲学思维(具体说是本体论)的打破后,后现代的西方哲学才有与中国哲学交流的可能。所以慢慢的会往中国哲学走。像张祥龙、柯小刚,就是走的这条路。

❼ 国内研究现状

1.2.2.1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已步入规范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质工作,产生了大量的实物地质资料。当时的管理模式是由各地勘单位建立岩心库,一些地质局和地质院校建立地质博物馆,保管资料设施简陋,技术方法落后,服务对象大多限于本单位或本系统,对地质资料的服务意识较为淡薄,基本不提供对社会的服务。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研究工作开展较少。

2002年,国务院印发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9号),明确提出了实物地质资料的概念“是指在地质工作中形成的岩矿心、各类标本、光薄片、样品等”,明确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内容:“公开和利用”,并明确提出“探矿权人、采矿权人汇交的地质资料等由地质资料馆或者地质资料保管单位予以公开”、“保护期内的地质资料可以有偿利用等”。

2003年,国土资源部发布了《地质资料管理条例实施办法》,明确了国家级和省级地质资料馆的服务职责“地质资料馆藏机构应当利用现代信息处理技术,提高地质资料的处理、保管水平,建立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网络系统,公布地质资料目录,开展对地质资料的综合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

2008年,国土资源部印发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办法》,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工作进入新的阶段。办法明确规定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馆藏实物地质资料保管、利用制度”“并向社会提供实物地质资料服务”。

2012年,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原始地质资料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57】),再次明确了“馆藏机构及受托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建设地质资料库房,依照相关规定对原始地质资料进行保管和提供服务”。

1.2.2.2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开始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

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专家翻译了部分发达国家的相关资料,对包括美国、澳大利亚、英国、荷兰等国家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情况进行了考察,并撰文介绍了这些国家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先进经验。如:任香爱(2013)发表的《中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政策与方法对比》,分析了发达国家与我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政策方法;刘凤民、任香爱、夏浩东等(2013)发表了《荷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工作概况》及《英国实物地质资料管理情况及其启示》;陈新宇(2013)发表了《俄罗斯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与服务》及《国外地质资料管理服务特点与加强我国地质资料管理和服务的建议》。

1.2.2.3 我国各省和各行业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开始起步

近年来,各省主管部门开始了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各省管理人员针对各省的不同情况,介绍了各省的服务现状及管理建议,对建立我国省级实物地质资料服务模式做出了探讨。如任香爱(2013)发表的《省级实物地质资料馆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建议》,乐艳莉、陈忠良(2011)发表的《上海市实物地质资料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建设》,李东风等(2013)发表的《建立辽宁省矿产资源勘查实物地质资料筛选分级标准的思考》,李卉、於顺然(2012)发表的《江苏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与对策建议》,张红、张美芝(2008)发表的《山东省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现状及对策》等。

各行业也根据行业的不同,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如贾显英(2013)发表的《浅谈油田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岳玉山(2009)等发表的《地质岩心实物资料的标准化管理》。

1.2.2.4 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内容由生产管理向公共服务转变

最初几年,实物地质资料研究的内容大多数属于实物地质资料的管理(即采集、汇交、库藏等方面),服务研究资料较少。近年来,实物地质资料研究的内容开始逐步转向服务研究转变。如:任香爱与张业成(2013)发表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与产品开发的总体设想》,提出了开展我国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研究的总体设想;高鹏鑫(2013)发表的《实物地质资料服务体系框架及其内部组合关系》,论述了服务研究的框架及体系内部各子体系的相互关系;本人(2013)也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发表了《实物地质资料管理与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初步探讨》。

从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

(1)由于国情不同,还没有完全可以借鉴的国外关于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研究成果的成熟模式,需要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服务体系。

(2)国内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研究刚刚起步,近年来也取得明显的进展。但大多数可借鉴的研究资料属于地质资料的范畴,由于实物地质资料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服务研究还比较薄弱。

(3)目前国内的研究成果大多数偏重于对实物地质资料管理的研究,对服务的研究比较薄弱。

(4)对实物地质资料服务的研究仅限于个别产品的开发和利用,还没有根据公共服务需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❽ 中国研究生现状

一、扩招。中国大学的扩招,大约从2000年左右开始,今年是2012年,基本上目前在读的研究生都是扩招后开始接受教育的。

客观的讲,扩招的确给更多人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革十年给中国教育和人才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是,扩招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大学并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消化扩招后的这么多学生,通俗的讲:如果把中国的大学比作一辆客车,那么扩招后的这辆客车是严重超载的。

这“超载”的后果就是每个学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不足,严重少于他应该享受到的标准。
尽管表面上中国的高等教育门槛低,学位授予制度没那么严格,但实际上,中国的高等教育淘汰率是非常高的。虽然在这个国家读研究生,几乎每个人都能拿到学位,但在毕业后,除了那个学位以外,你可能什么都没学会。读博士那几年你有文章,毕业以后就被学术界淘汰。

二、SCI。其实单纯扩招,也不是什么致命的问题,导师没有题目,没有指导,那就自学,或者跟着师兄混。可问题没那么简单,中国的研究生还面临一个巨大的压力,那就是毕业必须发表SCI论文。

于是这个情况就像是馅饼,研究生就是一块肉,被两片巨大的面饼紧紧夹在中间,一边是根本没有题目,没有指导的导师,另一边则是毕业必须发表的SCI论文。
那就是多给研究生一些支持与理解,少一分期待与要求,家长对孩子少一分望子成龙,恋人对另一半少一分事业心的要求,他如果抱怨,你就多倾听,不要说他怨天尤人,不要怪他不够成熟,因为他的状况其实未必比富士康跳楼的那些工人好太多。而对于那些没题目没指导,只知道一味PUSH学生干活的导师,我没什么好说的。

三、中国所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心理辅导工作都没能跟上。尽管不少单位设置了心理咨询的医师,但效果不太好。在这里我建议各位看我文章的领导多关注学生的心里辅导工作,在自己学校多开心理学讲座,做多科普,让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个最起码的认识,也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四、综合上述几点,目前中国研究生的状况不容乐观,导师总体能力不足以应对扩招的局面,以及毕业对SCI论文的要求使得中国研究生压力山大,部分研究生在不同程度上患有抑郁症。

重度抑郁症症状之一是自杀,所以近几年研究生自杀率呈升高趋势,同时我也注意到,很多单位已经出台了“反放羊管理条例”,要求导师在一年内最多只能招收两名研究生,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放羊小组起到抑制的作用,但是从政策出台到收效还是会有一个过程,我认为这个时间是三到五年左右。

❾ 中国研究最高机构是哪里

中国科学院(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成立于1949年11月,为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
中国科学院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构想,先后实施知识创新工程、“创新2020”、《“率先行动”计划暨全面深化改革纲要》,提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促进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2050:科学技术与中国的未来》、《科技发展新态势与面向2020年的战略选择》等战略研究报告。
据2018年11月中国科学院官网显示,全院共拥有12个分院、100多家科研院所、3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上海市共建上海科技大学)、130多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210多个野外观测台站,承担20余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行,正式职工7.1万余人,在学研究生6.4万余人;建成了完整的自然科学学科体系,物理、化学、材料科学、数学、环境与生态学、地球科学等学科整体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一些领域方向也具备了进入世界第一方阵的良好态势。在解决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一批科学家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发挥了关键和中坚作用,并作为我国科技界的代表活跃在国际科技前沿。[1]

❿ 日本对中国研究有多深

日本是一个很奇怪的民族,在历时八年的抗日战争期间,无论是在小型战斗还是在规模较大的战役中,无论是对待平民还是战俘的态度中,无论是处理内部士兵关系还是外部敌方关系的过程中,日本人的残忍行为随处可见,这种残忍有时甚至达到令人发指的程度。

然而,正是这些行为被贴上“残忍”标签的日本人,在战争结束之后的几十年里,却一直没有中断到遥远的中国战场遗址拜祭。随后,在二战的废墟上,他们20世纪60年代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这似乎是一个充满了矛盾性的民族。

在古代,由于日本人对中华文明的仰慕和吸纳,中华民族充盈着自豪的感情;在近代,由于战争,仇恨的感情占据了上风;在现代,由于杀戮,愤怒的感情弥漫开来。

在当代,由于历史进程的延续,仇恨与愤怒的感情也在继续;由于日本技术的领先,亲睐有加的情绪并不缺乏市场。

研是指独立法人研究机关。民间除了有诸如日本中国学会、现代中国学会等研究中国问题的机构,一些大企业中都设有中国部。这种官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效率高、成果多。

在这三个体系所构成的研究主体关注之下,日本对中国进行研究的内容极其广泛。仅仅在大学里,研究中国的内容涵盖了从先秦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朝廷制度到客家语言等诸多方面;专家研究的问题则覆盖了政治问题、宗教问题、妇女问题、经济问题、法律问题、粮食问题等方面。

阅读全文

与中国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润跟软件股票行情 浏览:352
哈药股份财务分析 浏览:841
炒股软件老是出问题怎么解决 浏览:1000
国剧网 浏览:409
社保基金重仓股票前20 浏览:498
一万本金买哪一只股票 浏览:852
舍得股票行情600702历史行情 浏览:544
平板电脑怎样炒股票 浏览:478
有限责任公司发现股票 浏览:692
双色球122 浏览:153
股票2021一季报时间公司 浏览:337
杨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股票 浏览:204
春兴精工股票行情好吗 浏览:833
股票日志手机软件 浏览:456
福建高速的股票价格查询 浏览:31
平庄能源股票行情 浏览:56
300245股票行情 浏览:34
杭州股票配资qq 浏览:661
股票账户被限制了 浏览:52
股票基金收益多少算正常 浏览: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