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023年中国人口负增长208万,负增长的历史原因有哪些
最新统计显示,2023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全年出生人口902万,死亡人口1110万,净减少208万人。这一数据延续了2022年人口减少85万的趋势,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服务需求减少。
自1974年至1997年,中国自然增长率整体处于10‰至20‰之间,但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率显著下降,死亡率虽有微降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总和生育率从4.2降至2.8,但仍高于世代更替水平2.1。进入2018年至今,自然增长率接近转折点,2021年总和生育率首次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降至1.5~1.6之间。
自1971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将公职单位家庭限制为一胎,农村家庭允许最多生二胎。对超生者,征收高额的社会抚养费。这一政策自1982年起被定为基本国策,1998年以后,出生率持续下降,至2004年降至12.29‰,之后长期处于低水平。同时,死亡率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长期维持在6.4‰至6.5‰之间,至2010年后开始逐步升高。
我国人口形势呈现显著特征:少子化、老龄化、不婚化。自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出生率虽有小幅度波动,但至2021年已降至建国以来最低的7.52‰。2020年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8.70%,2021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进一步升至14.2%。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结婚或结婚意愿持续走低,2021年结婚率下降至5.4‰,仅为763.6万对夫妻登记结婚。
造成这一现象的三大因素是:教育水平提高、养娃成本沉重以及孩子无人看护。高等教育普及导致女性初婚年龄推迟,职业期望提高,生育成本增加,倾向于少生或不生。养娃成本包括住房、教育、医疗和生活开支,其中住房成本高昂,教育开支庞大,孩子无人看护成为城市夫妻的难题。
为解决生育难题,需从多个方面着手。降低住房成本,提高教育质量,加大托育保障力度,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推动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只有当老百姓生存压力减轻,才能有望提高生育率,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