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评价冯唐的首部译作《飞鸟集》
看看冯唐的翻译,实际上,他在真正用诗歌翻译诗歌。有人看不惯他的“哒”,但是当年古文里高频出现的“兮”、“哉”、“噫吁嚱”也就是现在的“哒”;有人看不惯“挺骚”这类词,但是当年莎士比亚的诗歌里也有自己造的词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冯唐有点像当年的毕加索探索立体主义——毕加索不是在一味致力于画得像不像,而是将形象拆解、分析、重组后来反映他的思考以及真正想表达的情感。同样的,冯唐不再是一词一句的内容含义,他也在拆解分析那些英文诗歌,最后重组成一首新鲜的中文诗歌,以期让读者能念诵、能歌唱,真正自由体会诗歌,而不仅仅是知道每句英文诗的中文翻译。
❷ 如何评价冯唐的首部译作《飞鸟集》 - 知乎
重新审视冯唐译作《飞鸟集》,难免产生诸多疑问。译者在极力推崇自己的译作《翻译泰戈尔《飞鸟集》的二十七个刹那》后,其译本的呈现却令人难以接受。
冯唐的译本中,对泰戈尔原作的翻译显得过于直白,缺乏文采和意境的展现。例如,原诗中“世界对着它的爱人,扯下它那庞大的面具。它变小了,小得宛若一首歌,小得宛若一个永恒的吻。”被译为“大千世界在情人面前解开裤裆 绵长如舌吻 纤细如诗行”。这种翻译不仅失去了原诗的诗意,反而显得粗俗不堪,有失文学美感。
对比之下,郑振铎的译本则更为注重文采和意境的传达。例如,原诗中的“大地借助于绿草,显出她自己的殷勤好客。”被译为“大地有了绿草的帮助,而显得自己殷勤好客。” 这种翻译既保留了原诗的意境,又增添了文学性,使得译作更加生动和有韵味。
在翻译艺术上,冯唐的译作与郑振铎的译作形成了鲜明对比。郑振铎的译本更加注重文学性,力求将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完整地传达给读者。而冯唐的译作则过于追求直白和口语化,缺乏文学性的展现,显得粗俗和不雅。
综合来看,冯唐的译作《飞鸟集》在文学性、文采和意境的展现上,均不及郑振铎的译本。在翻译艺术上,冯唐的译作显得过于追求直白和口语化,缺乏文学性的展现,显得粗俗和不雅。相比之下,郑振铎的译本则更加注重文学性,力求将原诗的意境和美感完整地传达给读者,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生动的文学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