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益世报社论主笔罗隆基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时局动荡不安,刘豁轩为《益世报》寻求一位力挽狂澜的社论主笔,他的目光锁定在了上海的罗隆基身上。罗隆基,字努生,江西安福人,192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后留学英美专研政治学和中国近代史,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他在上海光华大学和中国公学授课,主编《新月》杂志。因对“九一八事件”的批评,他因发表《沈阳事件》而遭到免职,但对《益世报》的邀请,他欣然接受,前往天津担任社论主笔。
刘豁轩给予罗隆基的待遇堪称豪华,月薪500元,配有专用汽车,并允许他在外兼职。罗隆基在南开大学教授政治学的同时,执掌《益世报》社论,工作与教学两不误。他写作社论完全自主,从题目选择到内容修改,刘豁轩都予以尊重,即使罗隆基的“无礼”要求,也悉数满足。这显示出《益世报》对罗隆基的极度信任和渴求。
罗隆基的首次社论犹如惊雷,直指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三位国民党领袖的派系纷争。他连续发表《可以战矣》和《再论对日方针》等文章,强烈呼吁抗日。自此,《益世报》成为抗日言论的重要平台,销量也因此激增,尽管这带来了国民党当局的不满和威胁。在国民党试图以“暗杀”手段除掉罗隆基时,刘豁轩坚决维护,最终不得不在安全考虑下辞退了他。
罗隆基离职后,《益世报》社论主笔一职空缺,刘豁轩请来清华大学教授钱端升接任,继续发表抗日言论。然而,钱端升也因与国民党当局的冲突被迫离职。《益世报》的抗日立场始终未变,直到华北局势紧张,宋哲元主张抗日,罗隆基得以再次回归,直至天津沦陷,《益世报》停刊,罗隆基的社论生涯才告一段落。
上世纪30至40年代,《益世报》持守自由主义倾向,既反对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也不理解共产党的革命运动,在政治倾向上在中间地带摇摆。但在抵抗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方面,《益世报》的立场是鲜明的。坚决反抗侵略,捍卫国家主权,成为国内反抗日本侵略最激烈的大报。
② 罗隆基的人物轶事
1896年8月14日罗隆基出生于江西安福县枫田镇车田村一个书香世家。出生这天,产妇床上的蚊帐后面出现一条大蛇,吐着信子,蜷个圆盘在床后不走。几个老年人看后忙恭维着说:“蛇者,龙也。此时龙仔出现,乃吉祥之兆也,此生来日必有将相之份。”
安福方言,“龙仔”的读音叫“龙叽”。这“龙叽”便成了婴儿的乳名。
“龙叽”到了5岁,要拜“至圣先师孔子”启蒙读书。父亲罗念祖要给儿子取个学名,冥思苦想之际,突然灵感一动,这“龙叽”不正是唐明皇李隆基的谐音么,真是个千古巧合,借个贵气,“罗龙叽”便改成了“罗隆基”。罗念祖是清末秀才,他饱读诗书,潜心教育,在赣中一带颇有名气。他教书很特别,只教“尖子”学生,顽生劣生,庸碌之辈,家长出大价钱他也不收。1903年他在吉安开馆,左选右选,只收到四个学生,进行重点教化,果然后来都成了名人。这四个学生除儿子罗隆基外,一个是吉安人刘峙,后来成了国民党河南省主席,二级上将;一个是吉水人罗家衡,后留学日本,专攻法律,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法学家;再一位是邻村的李畴福,后来当过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的县长,解放后又被选为安福县的副县长,人称“三朝元老”。罗隆基的成材,与其父的严格家教是很有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