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牛犊顶橡树是谁
牛犊顶橡树
索尔仁尼琴,前苏联著名作家。1918年生于高加索地区,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持不同政见,于1974年被前苏联驱逐出境,定居美国。时经俄罗斯总统叶利钦邀请,返回俄罗斯。其代表作《古拉格群岛》、《红色车轮》、《牛犊顶橡树》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巨大影响,确定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地位。
中文名:牛犊顶橡树
出生地:高加索地区
出生日期:1918年
职业:著名作家
主要成就:197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古拉格群岛、红色车轮等
作品背景:文学生活的特写
作者简介
亚历山大·伊萨耶维奇·索尔仁尼琴,台湾译作索忍尼辛,港澳译作索赞尼辛(俄语:АлександрИсаевичСолженицын,拉丁语:;)1918年12月11日至2008年8月3日,前苏联—俄罗斯的杰出作家,前苏联时期著名的持不同政见者。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他在文学、语言学等许多领域有较大成就。
作品背景
这本书是索尔仁尼琴从1967年开始写作的文学—生活札记,到1974年结束。1967年,他在苏联文学界处于沉寂和孤独中,1962年发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带来的一帆风顺已离他而去,这个时候他把自己从事写作以来的经历和感悟写了下来;1974年,他在最后一篇札记的末尾写下的写作地点是“苏黎世山区”,那是被驱逐之后新的生活地点。
《牛犊顶橡树》是一部关于苏联国内“文学生活的特写”,其中讲到自己作品的遭遇。另两部均为长篇小说,与《1914年8月》组成三部曲,表明作者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否定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并对列宁进行了攻击。主张“以农业和手工业为基础”恢复“古老的俄罗斯生活方式”。
这本书记述了索尔仁尼琴从事写作开始到他被驱逐出苏联的全过程,具体包括:地下写作时期的胆战心惊;受到《新世界》杂志青睐而得以发表《杰尼索维奇的一天》;轰动后毫不妥协坚持自己的写作原则与再次受到冷漠;第二次地下写作经历;作品偷运出国在国外出版引起强烈反响;获得诺贝尔奖;被拘捕;被驱逐出境。
目录
一点说明
地下作家
初露峥嵘
浮出水面
受伤的鸟
补记之一(1967年11月)
······
一点说明
地下作家
初露峥嵘
浮出水面
受伤的鸟
补记之一(1967年11月)
绞索断裂
补记之二(1971年2月)
发作
扼杀
补记之三(1973年12月)
诺贝尔奖
遭遇战
补记之四(1974年6月)
英雄末日
译后记
作品出版
随着作品在欧洲的出版,索尔仁尼琴在世界文坛的声誉日隆。1970年,因为“在追求俄罗斯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时代所具有的道义力量”,索尔仁尼琴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索尔仁尼琴得到苏联当局的明确警告:出去后就别想再回国。没有选择主动流亡的索尔仁尼琴致信斯德哥尔摩,出于个人原因放弃诺贝尔奖。1973年底,以揭露十月革命以来“非人的残暴统治”为主旨的《古拉格群岛》第一卷也在巴黎出版,集中体现了索尔仁尼琴反对强权和暴力、极力消除笼罩在自己国家头上不真实的神话和虚假印象、追求正义和真理的思想。但四年后,作为国际知名人士的索尔仁尼琴还是被迫出走他乡,并被剥夺苏联国籍,从联邦德国、瑞士一直流亡到美国。
评价
有人说,索尔仁尼琴的声誉来自对苏联的批评,他作为“铁幕”以西的政治工具而被过度吹捧。但事实上,即使受到西方各国的优待,索尔仁尼琴依然像自传《牛犊顶橡树》中牛犊那样,在铁幕那边横冲直撞,1978年,他在哈佛大学批评西方的演讲招致美国的围攻。而1994年被叶利钦邀请回到故乡后,他又无情揭露俄罗斯社会现实并猛烈抨击当权者,1998年拒领叶利钦总统颁发的圣安德列勋章。“只要还活着,或者直到牛犊顶到橡树上折断了脖颈时为止,或者是橡树被顶得吱吱响,倒在了地上为止。”索尔仁尼琴这样形容自己,他这个“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牛犊,总是很不明智地、数十年如一日地用自己的脑袋和犄角狂热地顶向枝干庞大根基深厚的橡树。
索尔仁尼琴就像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作家之所以成为作家,作家(我不怕这样说)能够与政治家分庭抗礼,或者比政治家还要杰出的法则,就是由于他对人类事务的某种抉择,由于他对一些原则的绝对忠诚。”俄罗斯女作家尤利兹娅认为,索尔仁尼琴是上一代作家中最后一位代表良知的作家,他能够改变社会进程,或至少影响了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索尔仁尼琴自己也认为:“文学可以加速历史前进的脚步。”“出色的作家,不成功的政治活动家。”北京大学俄语系任光宣教授这样评价这位像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样,用文字和口号为俄罗斯命运奔走甚至受难的文学家。
摩罗在《巨人何以成为巨人》中说,“领袖不只是代表人民,而且的的确确是由人民培养出来的。有什么样的人民就会有什么样的领袖,从而也就有什么样的民族和社会。”在俄罗斯,之所以能产生像索尔仁尼琴、帕斯捷尔纳克等伟大的文学巨人,其原因就是有这样一群具有“强烈的尊严意识和人道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并在普通百姓中获得广泛支持。也因如此,1994年之后的索尔仁尼琴甚至被一度视为俄罗斯未来的先知。“他能得到俄罗斯百姓认同主要是在于他的使命感,在大家不敢说的时候他说了真话。这也是俄罗斯200多年来的一个传统,无论知识分子还是普通百姓。”华东师范大学俄罗斯文学专家陈建华这样评价索尔仁尼琴。
总结自己的一生,索尔仁尼琴在《牛犊顶橡树》中说到,“我一生中苦于不能高声讲出真话。我的一生都在于冲破阻拦而能够向公众公开讲出真话。”但令人唏嘘的是,随着年华无情流逝,当年的“斗士”索尔仁尼琴也只能坐在轮椅上接见现任总统。“索老的身体确实一日不如一日了。”和索尔仁尼琴相识并长期保持联络的北京大学任光宣教授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