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目录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一:中国海洋大学校长吴德星
吴德星,作为中国海洋大学的校长,以其在海洋科学领域的深厚造诣与卓越领导力而闻名。他强调了海洋科研与教育的重要性和挑战,提出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海洋人才,来应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全球性问题。吴校长还分享了学校在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海洋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山红红
山红红校长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校长的身份,聚焦于能源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她强调了能源转型的重要性,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前瞻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能源领域专业人才。山校长分享了学校在能源研究、工程教育改革和国际合作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助力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三:青岛大学校长夏临华
夏临华校长领导的青岛大学在多学科发展与国际化办学方面展现出了创新与活力。他强调了学术自由、教育质量与社会服务的结合,提出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以及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来提升学校的整体竞争力。夏校长分享了学校在促进科学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四:山东科技大学校长王春秋
王春秋校长作为山东科技大学的领导者,关注于工科教育与科技创新。他强调了实践教学、产教融合以及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工科人才的重要性。王校长分享了学校在工程教育改革、产学研合作以及推动行业技术创新方面的举措,以及如何通过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五:青岛科技大学校长马连湘
马连湘校长带领青岛科技大学在理工科教育与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他强调了创新教育、产教融合以及国际交流在培养科技人才中的作用。马校长分享了学校在推进科研创新、促进产学研合作以及提升国际化水平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与国家战略中的贡献。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六:青岛理工大学校长仪垂杰
仪垂杰校长作为青岛理工大学的校长,关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教育与研究。他强调了工程教育的实践性与创新性,以及如何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的工程人才。仪校长分享了学校在工程教育改革、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及参与重大工程项目等方面的实践,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七:莱阳农学院院长李宝笃
李宝笃院长以莱阳农学院院长的身份,聚焦于农业教育与科技创新。他强调了农业科技的重要性,以及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农业人才。李院长分享了学校在农业科技研究、服务“三农”以及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成果,展示了学校在促进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中的贡献。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八: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
史忠健院长领导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职业教育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展现了创新与实践。他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与适应性,以及如何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史院长分享了学校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以及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中的作用。
青岛高校校长访谈录之 九:青岛滨海学院院长韩方希
韩方希院长作为青岛滨海学院的院长,关注于国际化教育与人才培养。他强调了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交流在培养全球性人才中的作用。韩院长分享了学校在推进国际化教育、促进中外合作办学以及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人才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推动教育国际合作中的贡献。
附录一:走有特色的办学之路——访青岛化工学院院长焦奎
焦奎院长以青岛化工学院院长的身份,强调了化工教育与研究的重要性。他分享了学校在深化化工教育改革、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化工人才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化工产业与推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
附录二:孵化“高素质的人才”——访青岛建工学院院长杨成仁
杨成仁院长作为青岛建工学院的院长,关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教育与研究。他分享了学校在深化工程教育改革、推动产学研结合以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建筑与土木工程人才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与推动行业创新发展中的贡献。
附录三:构建新模式——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
史忠健院长再次以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的身份,强调了职业教育的新模式与创新。他分享了学校在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推动产教融合以及培养具有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方面的实践与成果,展示了学校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与推动职业教育现代化中的作用。
附录四:青岛高校简史
青岛高校简史回顾了青岛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从早期的青岛大学堂、青岛工业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等机构的成立,到现代高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展示了青岛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地方与国家发展等方面的重要贡献与成就。简史中还提到了青岛高校在国际化办学、产学研合作以及服务社会经济转型等方面的努力与成效,体现了青岛高校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2. 王春秋工作成果
王春秋教授在采矿工程领域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他长期专注于研究,尤其是以岩层运动为核心的矿山压力理论体系的深化和发展。在他的带领下,一项项科研项目得以展开,其中包括超过10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的科技攻关项目。他的研究成果丰硕,曾因'六五'攻关项目获得表彰,还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项,他的著作《实用矿山压力控制》更是荣获全国普通高校教材优秀奖。
在采矿场矿压及控制装备领域,王春秋教授的创新实践也颇受认可,他获得了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其中一个项目还赢得了劳动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河北省优秀新产品三等奖。他的教学方法同样独具特色,项目“矿山压力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创立和实践”荣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体现出他对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实践成果。
自1986年以来,王春秋教授在学术界发表了50多篇论文,充分展现了他的学术造诣。他的杰出表现赢得了广泛的认可,1990年他被评为“全国煤炭系统优秀青年知识分子标兵”,从1992年起,他享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1996年,他被选为山东省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对象,他的事迹被收录在《中华泰山儿女》这一山东大型当代历史人物传记画册中,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王春秋,男,汉族,1962年生,山东临朐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候补委员,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山东矿业学院副院长、院长, 1999年起任山东科技大学校长,被誉为中国最年轻的校长。兼任中国煤炭学会常务理事、山东省煤炭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矿业协会副会长、俄罗斯自然科学院中国科学中心主任等职务。 长期从事煤矿矿压理论研究,主持或承担国家及省部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成果曾获国家“六五”攻关表彰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