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
1、1970年12月1日,经济宁市红星街道办事处党委批准,济宁市红星制药厂成立。
2、1992年10月9日,根据济宁市政府(92)济政函60号文件,济宁市一、二、三药厂划归鲁抗集团核心层成员厂。
3、1994年4月23日,山东鲁抗医药集团公司任命杜振新为济宁第三制药厂厂长。
4、1998年12月26日,“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揭牌暨输液、水针车间通过国家GMP认证庆典隆重举行。
5、2000年7月1日,辰欣公司在鲁抗集团内部率先完成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6、2001年,公司年销售收入首次超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
7、2003年1月18日,辰欣同济工业园举行奠基仪式,拉开了公司跨越发展的序幕。
8、2005年9月-12月,公司开展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的薪酬制度改革,初步建立了对内具有激励性、对外具有竞争性”的现代企业分配制度。
9、2005年5月4日,公司隆重表彰五名技术能手,从2005年起,公司对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敬业精神,为公司降成本、创效益做出突出贡献的技术拔尖人才给予奖励津贴,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的重要举措。
10、公司“阿德福韦酯及片剂的研制”荣获2005年国家科技部和山东省科技厅创新基金立项支持。
11、2006年,辰欣公司新上ERP系统运行稳定、计算数据准确、信息传递及时,基本实现了预期目标。该系统以其在进、销、存等各环节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显示了在财务核算、经营管理中的优势,实现了各项数据信息传输速度的大提升,企业管理流程更快捷、高效,是该公司实施管理创新的又一成果。
12、2006年11月16日,“辰欣”商标被山东省工商局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公司实施品牌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
13、2007年重点项目建设亮点纷呈,新建国内一流动物房投入使用,塑料瓶输液车间实现全线试车,用于开发双室袋和三室袋输液的新软包装输液车间和水针车间扩产工程项目也已开始土建施工,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14、2007年,辰欣公司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
15、2007年10月9日,辰欣公司顺利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认证,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2008年,公司实现销售回款8.5亿元,利税1.6亿元,被评为“中国医药行业十大最具成长型企业之一”。
17、2008年4月,公司国家一类新药丁贺(阿德福韦酯片)成功投产上市。
18、2008年5月,辰欣公司先后向地震灾区捐出百万元药品和善款,显示了社会责任心。
19、2008年6月,公司与山东大学建立战略合作联盟,拟定在抗癌药、抗乙肝病毒药、心脑血管药等方面联合研究开发国家一类新药,同时签订 “工程硕士研究生班合作办学协议”,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人才素质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20、得益于企业雄厚的研发、销售实力,2009年,公司实现销售回款12亿,利税2.8亿元,是近几年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辰欣药业进入全国医药百强、山东省医药十强。
21、2009年6月25日,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姜大明视察辰欣公司,对我公司在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能够危中取机,逆势增长,给予高度赞扬,并鼓励我公司加快自主创新,加强企业管理,大力开拓市场,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22、2009年9月25日,杜振新董事长完成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如意”火炬传递任务,并作为济宁地区企业界两名代表之一于10月16日应邀参加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彰显了辰欣公司的对外影响力!
23、辰欣公司“推陈出新、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得到医药行业届的高度认可和肯定,2009年11月,辰欣药业荣膺中国医药工业“AAA”级信用企业称号,企业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24、在2010年2月22日召开的全省科技奖励暨技术创新工程推进大会上,辰欣药业丁贺(阿德福韦酯片)荣膺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5、2010年6月19日,辰欣药业隆重举行第二工业园奠基仪式,揭开了第二工业园工程开工建设的序幕。
26、2010年12月份,辰欣公司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的首批“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岗位。
27、2011年5月,“辰欣”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28、2011年7月1日,山东鲁抗辰欣药业有限公司正式更名为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9、2011年10月,辰欣公司被山东省发改委认定 “山东省静脉营养大容量注射剂工程实验室”。
❷ 谁对山东鲁抗辰欣制药有真实地了解
我曾在鲁抗工作,虽然不是在制药部门,而是在其附属的一家饭店,身份为临时员工。这家公司是国有企业,听当时的经理说,如果没有国家的资金支持,这个企业可能早就面临困境甚至被市场淘汰。
鲁抗的经营状况一直不佳。尤其是在年初经济危机开始时,经济环境极其萧条,公司不得不大规模裁员,尽管裁员过程可能较为隐秘,外人难以察觉。
员工的工作时长也因此减少,相应的报酬自然也缩水了。我对工人的具体待遇了解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与南边电厂相比,鲁抗的员工待遇确实相差甚远。
当时,公司内部的气氛也受到了外界经济环境的影响,大家似乎都在为了生存而努力。虽然我并非制药一线的工作人员,但也能感受到公司内部的困境和压力。这种情况下,员工们的工作热情和士气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
尽管经济环境艰难,但公司仍然在努力维持运营。我在这里度过了自己的一段职业生涯,这段经历让我对国有企业在经济困难时期所面临的挑战有了更深的理解。
虽然这家公司的整体状况并不理想,但我对它依然怀有感激之情。那段时光教会了我很多,包括如何在逆境中坚持和奋斗。
总的来说,鲁抗是一家在经济危机中挣扎求存的国有企业,它的员工在这样的环境中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这段经历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