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苏东坡的患难知己王朝云怎么死的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宴饮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四十岁了。 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礼。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又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两年之后,苏东坡再度被贬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爱戴他。此后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颖州和扬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惇为宰相,政见不同的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苏东坡感叹作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取名干儿,产后身体虚弱,不久便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㈡ 苏轼侍婢--王朝云的”朝”念什么chao还是zhao
应该是“朝 zhāo”!
因为苏轼曾经写过“每逢暮雨更思卿”,
与“暮雨”相对的只能是“朝(zhāo)云”!
以下是与此有关的一段记载: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是苏轼在妻子王弗去世后十年写下的悼亡诗。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本想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谁料一朝弃我而去,从此幽冥隔世,轩窗凄然一面,醒来却是幽梦一场,隔着近千年的时光,我们仍能感受到词人无尽的悲痛。天不假年,苏轼先后三位王姓妻子,却都弃他而去,没有一人伴他走完生命的旅程。“不合时宜,唯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更思卿。”据说这是苏轼怀念最后一位妻子兼红颜知已王朝云而作,晚年丧妻,形只影单,潇潇暮雨,多少落寞与孤独,只向琴中倾诉。自古男儿多薄情,多少男子老婆还活着,就巴不得她赶快死去,有几人似苏轼这般深情??
㈢ 王朝云的介绍
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宋代浙江钱塘人。大文豪苏轼(苏东坡)的姬妾,1094年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苏东坡亲撰墓志铭,写下《悼朝云》诗,寄托了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由于朝云临终前是念着佛经《金刚经》的“六如1”偈而逝,故朝云下葬后,孤山栖禅寺的和尚就在朝云墓上建亭“六如”纪念。
㈣ 苏东坡的爱妾王朝云为何葬在惠州西湖
西湖一进门就是苏堤,当年这里没有桥到对岸,苏东坡到了之后,见这里的百姓平日过湖需坐小艇或涉水而过,十分不便,便积极倡议并率先捐赠,和民众一道建起了堤,桥。
不过关于这道苏堤的修建却有一个更动人的故事,这就要从苏东坡的红颜知已,他的妆侍王朝云说起了。苏东坡的名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就是他第一次见到王朝云时写的。当时东坡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被贬为杭州通判,他常与几位文友同游西湖,宴饮寻欢,有一日招来了王朝云所在的歌舞班助兴,悠扬的丝竹声中,王朝云长袖徐舒,轻盈曼舞,一下子就吸引了苏东坡的目光,舞罢,王朝云换了一身素净衣裙,清丽淡雅,楚楚动人,苏东坡灵感一来,挥毫写下了那传颂千古的佳句。而且王朝云诗文俱佳,又特别善解人意,此后苏东坡终于将她娶为妾侍。
苏东坡是一位情种,他本来深爱着他的原配夫人。他的夫人王弗(fú)嫁到苏家时才16岁,红袖添香,是苏东坡的伴读良友,可惜天妒红颜,红颜自古多薄命,他的夫人王弗在27岁便去世了。他曾为夫人写过一首天下有情人都难忘的情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这让人每每读起就不由热泪难禁。后来他续聚了王闰,也就是前妻的二堂妹,是一位庄重守礼的大家闺秀,但受不得风霜之苦,后来苏东坡许多颠沛流离的贬官生活都不能相伴,全是这位红颜知己王朝云无怨无悔,天涯相遇。
王朝云特别善解苏东坡的心意,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耿直豪放的人,常常直言不讳,所以屡次得罪当朝权贵,数度遭贬,但他依然生性难改。一次,苏东坡回到家中,饭后在庭院中散步,突然指着自已的腹部问身边的侍女:“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侍女答道:“您腹中都是文章”。苏东坡不以为然。另一侍女道:“满腹都是见识”。苏东坡也摇摇头,到了王朝云,她微笑道:“大学士一肚皮的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捧腹大笑,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从此对朝云更加敬爱。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黄州,在黄州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苦。王朝云甘愿与苏东坡共度患难,不离不弃,悉心为苏东坡调理生活起居,她用黄州廉价的肥猪肉,微火慢炖,烘出香糯滑软,肥而不腻的肉块,作为苏东坡常食的佐餐妙品,这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四大菜系中的淮扬菜闻名遐迩的“东坡肉”。
到宋哲宗亲政,苏东坡被贬得更远,来到了当时还是南蛮之地的惠州,这时他已经年近花甲,眼看运势转下,难得再有起复之望,身边众多的姬妾都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如一,追随着苏东坡长途跋涉,翻山越岭到惠州。没想到,来后第二年,朝云因长期生活清苦,又操劳过度而重病亡故,那年她才34岁。临终前她握着东坡的手意蕴深长地说:“世上一切都为命定,人生就像梦幻泡影,又像露水和闪电,一瞬即逝,不必太在意”。
朝云去世后,苏东坡将她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西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但日日的思念竟化为天天的夜梦,他常常梦见朝云回来看望他和年幼的孩子,但每次都是“衣衫尽湿”,苏东坡询其缘故,朝云梦中答曰:“夜夜渡湖回家所致”。苏东坡醒后大为不忍,于是兴筑湖堤横跨湖上,以便朝云前来入梦,此堤但是如今著名的苏公堤了。
朝云墓上至今还有一座小亭----六如亭,六如就是金刚经中的“如梦,如幻,如泡,如影,如露,如电”。因为朝云后来笃信佛教,死前还念着金刚经上的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所以,苏东坡建六如亭纪念她。
㈤ 王朝云是不是苏轼的老婆啊
王朝云(1062年-1096年),字子霞。浙江钱塘人。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红颜知己和侍妾。
朝云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丽质,聪颖灵慧,能歌善舞,虽混迹烟尘之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苏东坡因而爱幸之,纳为常侍。
公元1094年,朝云随苏东坡谪居惠州,第三年亡故并葬于惠州西湖孤山。东坡不胜哀伤,亲撰墓志铭,并写下《西江月·梅花》、《雨中花慢》和《悼朝云》等诗词,以寄托对朝云的深情和哀思。由于朝云临终前念着佛经《金刚经》的"六如" 偈而逝,故朝云下葬后,孤山栖禅寺的和尚就在朝云墓上建"六如亭"作纪念。
王弗,苏轼的结发之妻,四川眉州青神人,幼承庭训,颇通诗书。年16岁时,嫁给苏轼。
王闰之(1048-1093),女,北宋眉州青神(今四川眉山市青神县)人。她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的第二任妻子。苏轼的第一任妻子是王弗,她则是王弗的堂妹。王闰之出嫁之前,家中称其"二十七娘"。性格温和,知足惜福。
㈥ 苏轼和王朝云
苏东坡的患难知己王朝云
王朝云,字子霞,钱塘人,因家境清寒,自幼沦落在歌舞班中,却独具一种清新洁雅的气质。宋神宗熙宁四年,苏东坡被贬为杭州通判,一日,宴饮时看到了轻盈曼舞的王朝云,备极宠爱,娶她为妾,此时的苏东坡已经四十岁了。
苏东坡是一位性情豪放的人,在诗词中畅论自己的政见,得罪了当朝权贵,几度遭贬。在苏东坡的妻妾中,王朝云最善解苏东坡心意。一次,苏东坡退朝回家,指着自己的腹部问侍妾:“你们有谁知道我这里面有些什么?”一答:“文章。”一说:“见识。”苏东坡摇摇头,王朝云笑道:“您肚子里都是不合时宜。”苏东坡闻言赞道:“知我者,唯有朝云也。”
苏东坡在杭州四年,之后又官迁密州、徐州、湖州,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副使,这期间,王朝云始终紧紧相随。在黄州时,他们的生活十分清贫。元丰六年,王朝云为苏东坡生下了一子,取名遂礼。
宋神宗驾崩后,宋哲宗继位,任用司马光为宰相,全部废除了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又被召回京城升任龙图阁学士,兼任小皇帝的侍读,这时的苏东坡,十分受宣仁皇太后和年仅十二岁的小皇帝的赏识,政治上春风得意。苏东坡又不时怀念起死去的结发妻子王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冷。纵使相逢应不识,坐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干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两年之后,苏东坡再度被贬任杭州知府。杭州百姓非常爱戴他。此后苏东坡又先后出任颖州和扬州知府。宋哲宗用章敦为宰相,政见不同的苏东坡被贬往南蛮之地的惠州(今广东省惠阳县),这时他巳经年近花甲了。身边姬妾陆续散去,只有王朝云始终追随。苏东坡感叹作诗:不似杨枝别乐天,恰如通德伴伶元;阿奴络秀不同老,无女维摩总解禅。经卷药炉新活计,舞衫歌板旧姻缘;丹成逐我三山去;不作巫山云雨仙。序云:“予家有数妾,四五年间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予南迁,因读乐天诗,戏作此赠之。”
王朝云在惠州又为苏东坡生下一子,取名干儿,产后身体虚弱,不久便溘然长逝,年仅三十四岁。朝云死后,苏东坡将她葬在惠州西湖孤山南麓栖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之中,并在墓上筑六如亭以纪念她,亭柱上镌有一副楹联: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独弹古调,每逢暮雨倍思卿。
㈦ 苏轼与王朝云有儿子吗
叫苏遁。苏轼曾为他作《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不过苏遁很早就夭折了
㈧ 苏轼为王朝云写了哪首词
苏轼为王朝云写的词是《殢人娇·或云赠朝云》原文如下:
宋代:苏轼
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碍。朱唇箸点,更髻鬟生彩。这些个,千生万生只在。
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学纫兰为佩。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
译文
年老容衰,恰好进入维摩清净无欲无垢的状态。天女在维摩室中散花,室小无任何妨碍。红色口唇似用筷子点画,改变年少时的发髻形态显得更美。这些事,千辈子万辈子的情爱仍在。
热心事业及其胸怀,表现于情感和仪态上。在关闭的窗下,收拢头发,凝聚眉头。明天就是端午,将要编织兰草来佩带。探寻一首好词,要书写在裙带上。
注释
殢人娇:词牌名。
朝云:苏轼侍妾,姓王,钱塘人,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所纳,随苏轼南迁至惠州,绍圣三年(1096年)卒,年仅三十四岁。
维摩境界:佛家清净无欲的境界。维摩,维摩诘的略称,佛教菩萨名,对佛法义理修养很深。
箸(zhù)点:用筷子点上一个圆点。箸,筷子。
髻鬟(jì huán)生彩:形容头发式样美丽。
千生万生:千辈子,万辈子;永远。
著人情态:能打动人的情态。
敛云凝黛:收拢云鬓,凝聚眉头;形容严肃端庄的姿态。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
纫(rèn)兰为佩:编织兰草来佩带。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
(8)王朝云扩展阅读:
《殢人娇·或云赠朝云》赏析:
上片,词人描写了自己与朝云二人的自然体态与清净的心境。“白发苍颜,正是维摩境界。”词人贬到惠州,已年老容衰;然而他的心地进到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维摩清净无欲的境界。值得词人晚年自我欣慰。而朝云呢“空方丈、散花何碍。”
她随词人南迁,仍年青貌美,陪伴词人度着贬谪生活。在“方丈”的小天地里学佛,且如同天女散花,与词人一同切磋佛教教义,终有助于词人成为维摩式的心地澄明的佛家人。
此等描叙,不是词人的创作虚构,而是他“清净独居一年有半”的真实写照。朝云在他心中是位可爱的女性人物。所以朝云那“朱唇筋点,更髻鬟生彩”的美丽动人的形象仍在他笔下闪光。东坡表明他爱朝云胜于教徒爱教,够虔诚的了,只好又拿出佛教的轮回思想,“千生万生只在”,永远海誓山盟,铭刻于心,付诸诗文。
下片,回忆美好往昔,祝愿朝云来日健康。“好事心肠,著人情态;闲窗下,敛云凝黛。”“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曾记得,你那乐于助人,成全先生的事业,你那“一生辛勤,万里随从”的宽阔胸怀,就表现在你的高洁的情感与媚人的仪态上。
曾记得,“闲窗下”,挑灯伴读,学习佛经,又是那样的“敛云凝黛”,严肃之至,好不欢快。很快,词人从回忆的镜头中化出,回到面对面的梳妆台前。看“明朝端午”,万人欢庆传统佳节。在众多的活动中,词人认为最有意义的是学古人而“佩兰”。
屈原在《离骚》中就赞赏“纫秋兰以为佩”的节日服饰。它既能健身芳心,又能给人以审美情趣,所以词人嘱咐朝云“待学纫为佩”,以此让朝云表现出高洁的形象。
朝云只觉东坡对自己太好了。不过许多的诗文是言有尽而意无穷,长久的心愿便是要求东坡“寻一首好诗,要书裙带”,作为终身的记念。
全词写词人对朝云的深情,深化到如佛教徒对待释迦牟尼那样虔诚的程度。涛涛夜话道家常,情思绵绵无尽期,诚可谓“略去洞房之气味,翻为道人之家风。
㈨ 苏东坡与王朝云年龄悬殊,为什么他们能不离不弃
因为他们两个是知音。人生遇到知音,即使是年纪差距很大,也不介意,就是忘年交罢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秦朝的伯牙琴弹的再好,没有遇到他的钟子期,琴弹的再好别人也不会发现。因此,他们两个是难得的知己。苏东坡和王朝云就是这样的关系,就是知己。而且他们还是夫妻。
后来苏轼越贬越远,贬到了更加穷困的惠州,此时只有王朝云陪伴着他。此时的苏轼五十七岁,王朝云才三十一岁,这是典型的大叔与萝莉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