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红色家书的图书信息
开本: 16开
ISBN: 7802200253
条形码: 9787802200258
尺寸: 23 x 17 x 2 cm
重量: 440 g
Ⅱ 江姐的红色遗书
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的——江姐托孤遗书
竹安弟:
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这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这里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啊,的确太辛苦你了。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地在学习,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更有惊人的进步。这点我们当然及不上外面的朋友。
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就这样吧,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姐
八月廿七日
(2)红色家书原文扩展阅读
背景:
江姐,原名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1948年,彭咏梧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也就是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被杀害于歌乐山,献出年仅二十九岁的生命。
在遇难前两个月,她用吃饭时藏起的筷子磨成竹签,蘸着由烂棉絮灰与水调和在一起制成的墨水,在如厕的毛边纸上,给表弟写了一封信,也为儿子留下了最后的遗言。
Ⅲ 红色家书主要说明了什么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各地、各部门拟推出一系列纪念活动,其中由中国画报出版社推出的《红色家书》是一个颇具特色的项目。《红色家书》是由抢救民间家书项目组委会编辑的民间家书系列图书的第二辑,旨在征集整理现存民间家书,唤起大家对亲情和谐的珍视,传承已在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家书文化。
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十分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信息,它集文学、史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元素于一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凝聚力和亲和力的体现。家书又是古往今来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它在沟通思想、表达情感方面具有其他交流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
家书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红色家书》中所表现的更多是真、善、美的东西,其中所蕴含的热爱党、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崇尚科学、亲情和谐等等理念,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极为吻合的;几乎每一封家书都包涵亲情、修身、齐家、礼仪、教化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许多家书通篇闪烁着追求真理、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无私奉献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光辉,这与和谐社会对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也非常一致。因此,编辑整理优秀家书,大力弘扬家书文化,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红色家书》共分为反哺义、雎鸠缘、手足亲、舐犊情四部分,收录了五十余封红色家书(其中大部分家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三十多个家庭爱党爱国爱家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读本。从他们留下的红色家书中,我们获得的不仅是铭记,还有奋进的力量。
家书里记载的主要是互报平安、家庭之间的点滴小事,其中穿插着写信人之间思想情感的变化,实实在在,触手可及。通过一封封直指心灵的家书、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一张张昂扬向上的老照片,让大家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懂得,不论他的岗位多么平凡,每一个牺牲的烈士都是共和国的基石,每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都是祖国建设这部机器上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英雄不是高不可攀,榜样就在身边。
1946年4月25日,八路军战士冯庭楷含着热泪给家里写了一封长信。信中写道:“灾难深重的中国少衣无食者,不仅咱一家,弟这几年来正是为了自己,为了这饥寒的一群,奔波奋斗。……妈妈,我们应擦干自己的眼泪。我万一不幸为人民战死,那也无须乎哭。你看,疆场上躺着的那些死尸,哪一个不是他妈妈的爱儿?”在这封家书中,他袒露了一个战士的情怀:思念亲人,但又无私无畏。之后不到半年,他便英勇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一个革命者,影响一家人。天津解放前夕,青年学生杜峻舍小家,顾大家,毅然参加人民解放军,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他不仅用忘我的工作实践了自己的誓言,还鼓励弟弟妹妹们学好文化,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他在写给弟弟妹妹的家书中说:“我加入革命队伍,纯粹是要为人民服务。顾这一面,可就把家庭那一面失去了。在这里,我要求你们替我多做点吧,在父母面前要听话,要好好求学,将来都要给人民服务的,没学问是不成的。” 在他的影响下,几个弟弟妹妹都用自己的行动实现了终生为人民服务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