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莲花汽车公司的创始人故事
莲花性情跑车(LOTUS),在世界各国“莲花迷”的心目中,早已升华为浪漫爱情与赛车骄子合二为一的最佳聚合体。倘若没有女友--海尔小姐(Hazel)家的后院,柯林-查普曼就难觅改装性情的最佳场所,更不用说由改装跑车到制造跑车的人生第一跃;如果失去夫人海尔的相知相助,查普曼定会被迫放弃自己的孜孜追求。正是由于与恋人海尔的琴瑟和鸣,才使得莲花性情跑车独具侠骨柔肠的诱人气质;正是由于与夫人海尔的比翼双飞,才使得莲花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威风八面。查普曼与夫人海尔,因性情跑车制造相识、相知、相伴,是环球车坛绝无仅有的比翼鸟、连理枝,他们编织出了“车坛最佳夫妻档”的浪漫故事。
柯林-查普曼1928年出生于英格兰萨尔伊郡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7岁时的查普曼自认为骑自行车的技术无人能及,但却在圣诞节骑车上学途中,因肆意飙车躲避不及,被疾驰的汽车撞伤了双腿。就是这次小小的交通事故,却让查普曼因祸得福,不仅与前来看望他的女生--海尔小姐一见钟情,而且获得了父亲为他购置的代步工具--一辆1937年出厂的莫利斯特8型跑车。正是父亲的这次慷慨解囊,激发了查普曼把玩汽车的浓厚兴趣,他一下子迷上了汽车改装这个极富创意的新手艺。在19岁那年,已是大二学生的查普曼,偶尔购得一辆1930年出厂的老旧奥斯汀7型跑车(AustinSeven)。面对丑陋的跑车,查普曼知难而进,在女友海尔小姐家的后院鼓捣起来,最终将不中看的跑车改装为魅力四射的性情跑车。性情跑车起个什么名号最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呢?一天,查普曼从苦思冥想中抬起头来,久久注视着海尔小姐那清丽的面庞和婀娜的身姿
,忽然灵感顿生--性情跑车同女友一样那么让人怜爱,好似一朵出水芙蓉。“莲花”,不就是性情跑车的最佳名号吗?于是莲花-玛尔卡Ⅰ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Ⅰ)就在海尔小姐家的后院诞生了。
查普曼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不仅大学深造期间改装完成了莲花-玛尔卡Ⅱ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Ⅱ),而且在21岁成为英国皇家空军一员后,仍旧恋恋不舍汽车改装的业余爱好。为了使自己改装的性情跑车能唤起“跑车迷”的兴趣,查普曼参加了林间角逐业余跑车大奖赛,夺得冠军。这一夺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广告效应,莲花-玛尔卡Ⅰ型和Ⅱ型性情跑车竟卖出了20余辆,查波曼也由此获得了“创业第一桶金”。
脱下军装的查普曼,先在伦敦的一家钢结构公司担任工程师,后步入英国铝业公司设计发展部门就职,业余时间仍十分执着于改装性情跑车的活计。22岁那年,查普曼在一项跑车大赛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亚伦兄弟,便将设在女友家后院的改装车间搬进了亚伦兄弟设在伦敦北方的绿林改装厂。
一年后,海尔小姐亲手驾驶男友改装制造的莲花-玛尔卡Ⅲ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Ⅲ),在驰名世界的英国银石赛车场勇夺AMOC大赛女子组冠军,这也是改装型莲花性情跑车首次获得世界跑车大赛桂冠。这次大赛的胜利,促使查普曼踏上了制造性情跑车的漫漫征程。就这样,在海尔小姐的关爱和鼓励下,查普曼以虎虎生气,与亚伦兄弟中的迈克-亚伦联手攻关,于1952年1月1日合资创办起性情跑车制造企业--莲花机械工程公司。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查普曼不得不先将工厂设在父亲的旧马厩中。经过无数次的图纸设计和工厂实验,查波曼终于摆脱了改装跑车的低档次,设计制造出了被赞誉为马厩里飞出的莲花精灵的莲花-玛尔卡Ⅳ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Ⅳ)。
这一由改装催生出查普曼无尽的创意,不仅设计出了莲花-玛尔卡Ⅴ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Ⅴ),而且制造出了第一辆进入市场销售、钢骨式结构车架、高张力铝金钢板车身的双座敞蓬莲花-玛尔卡Ⅵ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Ⅵ),进而研发出车身仅重400千克、抓地性奇佳的莲花-玛尔卡Ⅶ型性情跑车(LotusMarkⅦ)。后来在女友的鼎力扶助下,查普曼将公司更名为莲花机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在原来的“莲花”标识上方加上了他名字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CABC,这一重叠的英文字母突显出创意为先、冒险至上的企业精神。
1954年,查普曼与海尔小姐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车坛有情人终成眷属。1955年查普曼辞去了英国铝业公司的职务,与好友佛兰克-考斯廷并肩作战,全副身心地致力于莲花性情跑车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不仅获得了英国汽车制造及销售协会的认证,而且在世界级的伦敦汽车大展中首次亮相。
伴随着一辆又一辆不同型号的“莲花性情跑车”横空出世,查普曼开始注目于检验跑车优劣的最佳场所--F1大奖赛,钻研起空气动力学在F1大奖赛运动中的应用问题。为了减少空气阻力对跑车速度的掣肘,他于1970年在“莲花性情跑车”上安装了独自设计的翘起角度更大的板条尾翼,使得“莲花性情跑车”在F1大奖赛赛场上出尽了风头,也使得1957年成立的“莲花车队”一路凯歌高奏。
查普曼在1956年着手开发他的第一款单座比赛用车。这款按照F2标准设计的莲花12型赛车在1957赛季取得了一些胜利。查普曼发现他们所采用的克莱迈克斯引擎的潜力还相当大,因此决定进军一级方程式大奖赛。格拉汉姆-希尔和克里夫-阿里森驾驶的莲花12型赛车在1958年的摩纳哥大奖赛上首次亮相。在赛季晚些时候莲花16型取代了12型。莲花在1958和1959赛季并没有在F1取得多大的成功,1960赛季查普曼开始采用后置引擎的莲花18型。同时,随着业务的扩张,莲花迁到了位于切斯赫特的新厂房。
在1960年的摩纳哥大奖赛上,斯特林-莫斯驾驶着莲花赛车战胜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法拉利赛车获得了冠军,这是莲花赛车首次取得F1分站冠军。而在1961年莲花获得了车队的年度冠军。
与此同时,莲花不仅在F2和初级方程式等赛事中取得成功,他们的公路跑车事业也蒸蒸日上,Seven、Elite、Elan和Cortina等经典车型不断地涌现。莲花在赛道上的成就在1963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赛季吉米-克拉克驾驶着莲花25型获得了七个分站的胜利,获得了世界冠军头衔。1964年克拉克在最后一站比赛中输给了对手而未能卫冕,不过这位苏格兰车手在1965年重新夺回了世界冠军。1966年F1采用了三升引擎的新标准,查普曼选择采用BRM引擎,事后证明这并非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一年后莲花赛车开始使用著名的考斯沃斯DFVV8引擎,1968和1972年,格拉汉姆-希尔和艾默生-菲迪帕尔迪分别驾驶装备此款引擎的莲花赛车获得世界冠军。在赛场上的巨大成功,使得莲花跑车在市场上持续热销,促使莲花在1966年再次从切斯赫特搬迁到诺尔佛克。1978年,首辆应用符合地面效应空气动力学原理设计的莲花-玛尔卡79型性情跑车,以其过弯、冲刺、疾驰的卓越性能,夺得F1大奖赛冠军,荣膺年度总冠军。
莲花在赛道上所取得的成就,与柯林-查普曼天才般的创新能力不无关系。莲花25型是F1第一款使用一体化车架设计的赛车,莲花79型开创了“地面效应”的先河,虽然这种设计很快就被F1管理层所封杀,但丝毫不能抹煞查普曼惊人的创造力。查普曼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层面上,而且他在车队的领导和经营上也有独到的创见,特别是他在1968年的摩纳哥大奖赛上,给F1首次引入了商业赞助的概念。同时,车架的设计也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莲花25型赛车,这是历史上第一次采用一体化方式设计制造的单座赛车。与传统的管状车架相比,新车架改由轻量化的、由铆钉钉连的盒状金属板制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在降低了车重的同时增加了车架的坚固性,提高了抗扭曲能力,从而更好地保护了车手的安全。在莲花25型赛车上,车手不再是直挺挺地坐在驾驶舱内,而是用几乎平躺的姿势“躺”在驾驶座上。这一改进一直延续到了今天。同年,小直径的钢制方向盘也开始被各车队普遍采用。法拉利在坚持保留大直径木制方向盘一年后,也不得不跟随潮流。
查普曼一边在赛场上积累锦标,一边不断研制独特的跑车。1962年推出Elen型跑车。该车坚固之极,车身采用梁柱式骨架,路面表现好得出奇,自1965年又推出一款2+2敞篷跑车,使其地位不断巩固。
随着业绩的拓展,莲花车厂于1966年推出了一辆Europe型超现代化敞篷跑车。但直到此时,莲花车厂都是采用其他品牌的发动机。查普曼长期为此事而焦心,1974年生产百分之百的自家产品Elite车型时,情况才大为改观。该车采用2升容积4气缸发动机,4个座位宽大、舒适,是货真价实的豪华跑车。由此造就了该品牌的辉煌时代。60年代,莲花曾与福特合作,代为设计改装葛天娜(Cortina即千里马)而成为性能超群的莲花葛天娜(LotusCortina)。也曾将雷诺知名的涡轮引擎,配置在欧罗巴型跑车上。而近年雪佛莱(CorvetteZR-1)跑车所采用的375匹马力(275.6千瓦)LT-5强劲引擎,即是莲花协助设计的。德国欧宝的金牌车款欧米茄经莲花改装成LotusOmega轿跑车,配置双涡轮增压器之后,可输出377匹马力(277千瓦),独步同级车系。而中国汽车业界共同投资开发的“共享引擎”,也是拜托这位资深绩优的车坛先进--莲花汽车公司技术指导。
正当“莲花”品牌在世界车坛声名远扬之际,年仅54岁的查普曼,却因积劳成疾于1982年因心脏病不幸去世。虽说这位汽车界的天才和创新者英年早逝,但他发明出的前置引擎前轮驱动(FF)、前置引擎后轮驱动(FR)、中置引擎后轮驱动(MR)等3种经典跑车型号的独创业绩,却为他赢得了“与法拉利、保时捷一道,尊为20世纪车坛三大奇人”的美誉。而一路凯歌高奏的“莲花车队”,则为他获取了“一人创造出一个汽车品牌系列的环球车坛第一人”的桂冠。他与海尔小姐
于乱世中坚挺80年代,五十四岁的查普曼突因心脏病去世,莲花汽车立即濒临破产边缘。幸得海尔及全厂员工的努力奔走,而于1983年中期,由英国汽车拍卖集团(BCA)主管大卫-威金斯接掌营运。英国汽车拍卖集团为重振莲花车厂的业务,必须投入三百五十万英磅的资金,1983年7月,日本丰田汽车以一百六十万英磅,买下百分之十六点五的股票,双方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直到1985年底,世界最大的汽车公司--通用准备并购莲花之后,莲花始终在该公司元老之一的迈可-金伯利领导下奋发图强,期盼东山再起。
1986年初通用以三千四百万美元,控制了莲花汽车的百分之五十八股权。次年再将控股增加至百分之九十七,完全拥有了这朵绽放的莲花,但是给予充分的自主研发空间。
经过长达十八个月的谈判,通用终于同意以三千万英磅,将莲花“割爱”给意大利的布加迪(Bugatti)车厂。这两家以技术见长的跑车厂于1993年11月正式合并,立即展开将爱莲跑车重新送入市场的准备工作。他们把莲花的独门利器--主动式悬挂系统及噪音抑制系统,安装在目前世界上跑得最快的量产超级跑车布加迪EB112,攻入汽车业最主要的战场--北美车市,并为EB112豪华四门房车的研发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看起来,莲花汽车是别处又逢春,生机盎然,前程似锦。查普曼始终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的老板,直到他去世时,莲花品牌的所有车型都是由他亲自负责设计、制造的。查普曼始终亲自参与各项设计与赛事,甚至亲自驾驶新车去测试。他不仅在设计方面出类拔萃,而且是一名出色的驾手。像这样由单独一人创造出一个汽车品牌整个系列,在世界上极其罕见。
② 为什么一个公寓房的不动产登记上的权利人是“开发商企业”,而不是购买者本人
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新政下的中国房地产”, 700位房地产行业精英以新锐前瞻的思想激烈碰撞,共同探讨新政下的中国房地产。 在论坛上,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肖莉在发言时 以下是肖莉的发言实录: 肖莉: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感谢观点地产给我们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关于金融的话题。实际上我拿到这个话题的时候,谈金融创新,我觉得特别的遗憾。大家可以看到这个会议上的资料,写了以万科为例。在中国现行制度框架下,我们要做过多的金融创新是非常难的。但是能不能做、怎么做,我想跟美国的比较跟中国现行环境做一个分享。谢谢! 首先看一下美国房地产概况,我们经常说中国房地产公司太多,但是看美国两亿人口,有20多万房地产开发商,中国几万供应十几亿人口这样 的居住,当然现在城市化还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目前大概没有那么高,但是相信这个速度会越来越快。所以显然开发商的数量不是一个问题,但是可以看到这个集中度差别非常大。美国前十家开发商占到25%市场份额,而中国前十家加起来不到10% ,当然换一个角度说,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好的方向,未来大的开发商还会有更大空间和机遇。但是这个机遇来自哪里?金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在美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它的融资渠道非常多,首先是多元化,这里包括有商业银行和借贷机构的贷款。而中小开发商主要是依靠银行的贷款。另外有公开的资本市场融资,包括股票、债券、票据等等。大型的开发商企业主要是运用公开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除了银行跟资本市场,还有民间的投资,如果我们简单这样来看,这些东西中国都有,但是我们的差异在什么地方?首先我们可以看在美国的开发商他大量是依靠票据融资,在过去几年,美国开发商负债率不断上升,到近期房地产上市公司整体负债率上升到66%左右,而发行优先票据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资金融资渠道,目前上市公司负债的64%是由优先票据构成的。而优先票据占到美国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的42% 。我们现在来看一下优先票据。以美国开发商帕尔迪在02年发行的股票 1.7亿美元 ,而发行的票据是27亿美元,显然可以看到通过票据方式进行融资是美国大的开发商一个非常重要的渠道,而在中国是不可以做的。帕尔迪65%负债是由票据构成的。关于长期负债问题,美国帕尔迪优先票据平均到期期限 9.9 年。而中国的长期负债,毫无疑问大家都知道房地产是一个长周期的生意,而且一块地还要分很多年来开发,显然目前中国的融资环境跟房地产业务的特征是不匹配的,而小型开发商主要依靠贷款。为什么小型开发商反而是贷款呢。因为本身发这个票据,包括发股票,它的成本其实是最高的。所以小开发商如果要发票据的话,它的成本过高,用银行,它成本会更低一些。这样整个融资渠道是非常清晰的。而且包括融资的方式也可以买地,也可以开发,都是一个非常灵活的使用。 贷款的形式也是非常灵活的,非常中国的贷款,要做到四证齐全,你拿到四证后,再来用这个钱,而且受到种种限制,也不能买地,所以这方面,中国跟美国有很大的差异。简单的说,美国房企融资的情况他们主要依靠非常发达的债券市场通过严格的信用风险评估,让投资者自身来管理好它的投资风险。所以大量的票据我们可以看到都是通过大的投资银行发行的。有些票据是有担保,有些是没有担保,可能这中间会有一些利率的差别。这也在提示我们,未来中国信用风险评估系统建立是非常必要。企业可以通过发新的票据筹集资金,偿还票据,这样就可以为且提供一个非常稳定的长期的资金来源。而商业银行贷款形式也是很灵活,你可以开发,也可以买地,也可以做土地预约制度。 肖莉:融资渠道方面美国也是相当丰富的,中国是大量通过预收款作为融资工具,而在美国预收款基本上是没有的,而且在美国预收制度是非常宽松的,你只要有一个足够的法律依据。消费者只是交一点点定金,说我同意做这个房子,接下来由开发商来做,做完后收预收款,因为他有庞大融资渠道,所以开发商不需要预收款。这个也是国外一个基本的商业惯例,他并没有存在预收款要监管之类的。后面我会谈到中国的制度。目前制度框架下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更多压力和风险。 这是中国的状况,国内这个贷款、预收款占到房地产开发资金比例70%,而且考虑销售回款按揭贷款的话,实际上房地产行业有1/3资金来自银行系统,毫无疑问这样给银行带来风险。从05年到09年基本上在过去这么多年真的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就是国内贷款比例大概占了不到20%,自筹资金占30%多,销售款占40%多,我们的金融创新在这个市场是极低极低,因为受制度框架限制。行业是缺乏一个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前面我谈到房地产开发周期特别长的特点,而且前期这个地价和中间投入是非常大的,所以理论上这样一个行业需要长期资金来支持。不过我们都是短期资金,9个月就要你还了,你刚刚拿了一块地,你还没有开始启动,也没有销售,就有银行跟你说要还钱了。造成行业债务结构非常短期化,毫无疑问会带来行为短期化。国内上市公司数据,长期负债占到30%。但是这个所谓的长期就是超过1年期,比方现在经常可以看到有时候发一个信托,一年半,但是一年半能产生这个收益吗?根本没有产生收益。但是你就要付这个钱,在这个过程中你又要借新的钱。这是长期没有稳定资金来源是这个行业重大缺陷。而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是非常有限的,大家回忆07年应该记忆犹新,当时地价高涨的时候,媒体都报道有一个闭环,上市公司问股东拿钱最后推高房价。但是实际上我们看了这么多年下来,到底上市公司有多少资金是依赖于资本市场的,只有2%来自于资本市场的资金。所以整个规模是非常有限的。而房地产公司整个筹资的资金还是以银行贷款为主。而且基本上是保持在80%以上的水平。这样一个缺乏长期的融资渠道和长期稳定的资金带来的会是什么。他会产生一个共振,加剧市场波动。融资渠道没有了,销售房子卖不动了,那就是预收款没有了,这两个资金都下来了。这两个资金下来后,结果是什么呢?开发商减少开工,减少拿地,到了下一轮的时候,等到熬过这段时间,到下一个周期,房价慢慢开始回升,成交量开始放大的时候,开发商又开始开工,所以造成总会有一个阶段出现供应短缺,就会出现短的波动非常明显,这是过去四年看的非常明显的。我们经常会讲,我们要在景气的时候卖楼,不景气的时候拿地。 190亿现金在手上。我们不能把这个钱全部花掉,我们还是非常谨慎,因为要看下半年销售情况。这就是没有长期资金,造成行业没法逆周期操作,如果有一个资金10年稳定给我们,这样就游刃有余。我们从上一轮市场调控可以看到资金共振的结果,基本上这三条曲线,金融机构贷款额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增长,以及购房贷款余额增长,这三组数据在同样一个波动,都上都下。受资金面紧张影响,开发企业被迫减少开工、减少买地,确保资金安全的结果也是非常明显。这两个数据是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和全国住宅新开工面积的一个累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上下下,他都是非常的一致。我们其实还会关心另外一个,前面谈到在国外、在美国,其实包括在亚洲、香港、日本等国家,预收监管制度,因为他们不存在预收款商业模式,他有很多融资渠道。但是在中国我们消费者权益角度考虑,确实预收款是应该用它。因为你用了它,可能某个开发商快速拿 走,出国了,造成损失。所以理论上预收款监管是有道理。但是问题是如果大量依靠预收款超过40% 。,从而进一步减少开工、买地,到下一年状况就是没有供应,没有供应的结果或者供应非常少,所以我们觉得预收融资功能弱化会威胁资金的来源。 肖莉:还有一方面,民间闲散资金没有一个很好的渠道,我们看到城镇居民,家庭财产占总收入比例只有2% ,所以实际上,民间有钱,但是它没有投资渠道,所以在没有办法去分散民间资金的时候,大量闲置资金进入股市、楼市,本来这个市场在这个供需不能平衡,供应比较少,需求比较旺盛的情况下,投资需求跟刚性需求抢资源,毫无疑问也会推动房价上涨,它激化了房地产供需矛盾。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工业企业利润率是非常低的,所以实体经济收益率非常低的情况下,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流向资产流域。这个也是在09年下半年热点城市出现快速上涨的原因,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像北京、上海、杭州,右边这个表格显示了上海、北京、杭州和深圳一个比较高的价格的情况。而深圳这个价格涨幅非常大。因为深圳在08年的时候跌的比较多,但是上海跟北京相对来说,在08年会比较坚挺。 肖莉:所以简单来说,跟美国房地产企业相比,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非常有限,过度以来银行,这带来以下问题,银行体系积累过多金融风险、优秀企业信用优势难以体现、债务短期化,资金来源和行业惊奇度高度相关,共振加剧行业波动,预售款承担过多融资功能,但骤然弱化又将产生金融风险,民间闲置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加大炒房压力。从融资渠道多元化角度来说,我们会有如下的一些思考,这是万科一个资金来源,其实我们也没有特别的优势,在05年的时候万科经营型现金流是82% ,就是说82%的钱靠自己卖楼维持企业运作,到06、07年我们做了融资,08年我们发了债,所以我们筹资活动现金流会增加一些,但是到09年也就是到今年因为资本市场到目前也是关闭了,我们看到经营活动现金流又上去72% ,其实这是这个就是卖楼的钱,换句话说,就是预售款。刚才谈到预售款,其实融资渠道存在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和趋势。我们可以看到在之前是广州、东莞、佛山、惠州、海南等多城市已经实施了预售款监管,今年以来青岛天津启动预售款监管,成都、宁波苏州也已经开始讨论预售款监管。 第二,我们希望能够增加房地产直接融资渠道,发展房地产产业基金
③ 帕尔迪的公司
1950年,18岁的威廉·帕尔迪在底特律出售了他开发的第一栋房产——那五间带走廊的平房是帕尔迪房地产公司至今仍津津乐道的经典,一直到现在那栋房子仍很结实。帕尔迪公司建设的房屋以质量好而著称。
1956年,帕尔迪公司正式成立了。它最初的开发主要集中在(当时)底特律郊区比较大型的住宅项目和一些商业地产上。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末,比尔决定专注住宅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并成立了第一家分公司。
60年代是帕尔迪公司迅速成长的年代,在施工设计和技术方面,帕尔迪公司拥有了几项“第一”,比如带有未完成的“bonus space”的住宅设计(后来在1971年申请了专利),这些“第一”奠定了帕尔迪公司房地产设计行业的领导地位。
为了进一步开发自己的特色,帕尔迪公司开始建设带有它显著特色的“样板房”。帕尔迪公司的成功促使了公司迅速走出密歇根州,进入了华盛顿、芝加哥和亚特兰大等城市。今天,这些地区仍然是帕尔迪公司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969年,帕尔迪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上市,首次发行了20万股公众股。
70年代是新计划执行的年份,尽管当时美国的通货膨胀很严重,但是公司通过集中精力开发最具价值的中低档成本的初级房地产项目也获得了相当的发展,公司继续在包括波多黎各在内的10个主要市场上扩张。公司股票也开始在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 )上市交易,公司的代码为PHM。顾客们认为帕尔迪公司所建设的房屋是“质量最好”的。帕尔迪公司在美国率先对建筑材料和建筑物提供了担保。为了进一步满足顾客的需求,ICM抵押公司(现在帕尔迪抵押公司的前身)成立,目的是管理房屋的整个销售流程。在1979年,帕尔迪公司的雇员达到了1548人,十年间增长了1238%。
80年代是帕尔迪公司绘就增长蓝图的年代。在1985年,鲍勃·伯吉斯成为公司的主席和COO。在他的领导下,帕尔迪公司实施了一系列具有行业先导性的创新。帕尔迪领先品质指标(PQL)被引入,个体承包人和雇员都签订了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指标。
在“消费者关怀计划”中,PQL创新之一,帕尔迪公司开始对消费者进行培训,告诉消费者对他们的房屋如何正确地保养。为了规避利率剧烈波动的风险,ICM抵押公司推出了一些创新抵押计划。在1983年,母公司(PHM corporation)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总资产从1981年的2.38亿美元增长到了1989年的4.33亿美元,增长了155%。
进入90年代,帕尔迪公司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公司的业务扩张到了全美25个州和40个市场,包括1996年进入了墨西哥市场。90年代主要是集中精力凝练整个业务流程,包括准确鉴别和获得最具投资价值的地块、通过细分目标客户群来改善销售技术、通过降低成本来建设affordable housing(相当于中国的经济适用房)以满足需求的增长。在1996年,在供应房屋设备方面,与通用电气(GE)建立了排它性战略合作关系,1996年收购了田纳西的拉德诺房屋公司(Radnor Homes)和佛罗里达的迪佛士( Di Vosta)住宅建筑公司。1999年以现金收购黑石(Blackstone)公司老年住宅业务。
1996年,帕尔迪公司庆祝成立40周年的庆典,也取得了连续40年收益率持续增长的记录,这是全球的房地产公司中无可匹敌的记录。帕尔迪公司也被全美房地产协会和《建筑商杂志》授予“美国最好的房地产开发商”。1999年,房地产总收入达到了29亿美元。
2000年之后被帕尔迪公司定为超越自我的年代。2000年,公司的总收入达到了40亿美元,也是威廉·帕尔迪建设自己第一栋房屋的50周年。2001年7月,帕尔迪公司和老年住宅开发商德尔·韦伯(Del Webb)合并,成为了美国最大也是最赚钱的房地产开发商。公司的名称也从Pulte Home Corporation更名为Pulte Homes, Inc.,这反映出了公司的商标价值和更加集中于核心的住宅建筑开发。
在2001年年末,董事会主席兼CEO鲍勃·伯吉斯退休,马克·奥博瑞恩成为公司总裁兼CEO,经过一段时间过渡,2002年5月,理查德·杜格斯(Richard J Dugas, Jr. )成为总裁兼CEO,威廉·帕尔迪成为董事会主席。根据帕尔迪公司网站提供的最新数据,目前,它把其涉猎的市场划分为16个子市场,在其中的7个市场中被消费者评为最满意的房地产开发商。2004年,公司的收入达到106.63亿美元,净收入达到了8.37亿美元,边际利润达到了7.9%,资本负债率为41.0%,雇员超过11000人,在全球建设了超过37万套房屋。在50多年的时间里,帕尔迪公司的市场遍及美国大陆本土,以及阿根廷、墨西哥、波多黎各等海外市场。
很多国家的房地产公司将帕尔迪公司作为自己的追赶目标,取得如此成就,与帕尔迪公司独特的客户理念息息相关。帕尔迪地产国际公司前任主席Mr.John S.Gallagher说过,“如果有什么成功信条,按重要性排列应是:客户——社会——企业,如果开发商充分考虑客户需求,则会很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在这两点得以满足后,事业发展则顺理成章,不用担心赚不到钱。”
帕尔迪公司认为,有两个因素基本上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住房购买行为:一是客户的生命周期(生命阶段),分两大类,A以个人为单位的客户,B以家庭为单位的客户;二是客户的支付能力,以这两个因素为坐标,建立了“生命周期与支付能力矩阵”。运用这个矩阵,帕尔迪公司建立了两大类,共有11类细分客户。按照以个人为单位的客户,分首次置业者、常年工作流动人士、大龄单身贵族、活跃长者,按照家庭为单位的客户,分单人工作丁克家庭、有婴儿的夫妇、单亲家庭、成熟家庭、空巢家庭、双人工作丁克家庭、富足成熟家庭,各个细分类客户的年龄段逐步上升。
首次置业者以年轻未婚青年居多,他们的购房主要满足单纯的居住需要,他们的支付能力最低;常年工作流动人士也多以独身为主,由于他们常年在外,需要解决“居无定所”问题;大龄单身贵族物质上比较充裕,精神上追求比较自由的生活状态,所以对房子的舒适程度有较高要求;活跃长者在美国主要是指二战后“婴儿潮”一代人,他们虽然大多数面临退休或已经退休,但是他们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财富,追求幸福的晚年生活,这一阶层的住房需求近年来迅速增加,是美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战略机会。
单人工作丁克家庭多是指已经结婚但未生孩子,丈夫工作,妻子做了家庭主妇;双人工作丁克家庭,夫妻二人都工作,收入比前者自然要高一些,购房能力也要高一些;而有了孩子以后,家庭的经济负担就随之加重,体现在住房购买行为上,一方面要考虑经济负担,一方面要考虑抚养婴儿的需要;单亲家庭在收入上比有婴儿家庭要低一些;工作逐步稳定,孩子也长大成人,就成了成熟家庭;接下来随着财富的积累就成了富足成熟家庭;而子女最终也要离开,就演变成了空巢家庭。 这个分类中,各个细类客户的年龄段逐步上升。而按照支付能力上升排序则依次是:单人工作丁克家庭、有婴儿的夫妇、单亲家庭、成熟家庭、空巢家庭、双人工作丁克家庭、富足成熟家庭。
把上述11类客户一网打尽,帕尔迪就基本上实现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终身锁定,每个人或者家庭都可以从这11种客户细分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帕尔迪公司宣称:“让客户信任我们,让他们终生都在购买我们的住房!”帕尔迪公司的现任CEO Richard J. Dugas指出:“客户体验对于帕尔迪公司的长远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