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的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1.该条所谓公司不能接受作为质押标的者,不是本公司‘股票’而是本公司‘股权’,该标的在性质上是财产性的权利,而不是具体的物权等有形财产。该条及于有限及股份两类公司。
2.公司不能接受本公司股权作为质押标的的原因,在于:
a.能够拿出本公司股权来质押的必然是本公司股东。
这是股东变相抽逃出资的行为和途径,且该行为有违股东诚信出资(出资不得撤回)的义务;
b.该股权质押实现的结果是该公司自己持有自己的股权,实质上对于被担保的公司债权没有起到担保作用;
也就是说该担保权的实现成为‘空气’,等于债权只在概念上得到清偿,但并没有取得任何实质上的对应(经济)价值。这必然导致公司财产实际上的损失,损害公司、公司股东及外部债权人的利益。
——即自己成为自己的股东(出资人);将出现法人财产与‘股东’财产的混同;可能导致法人人格否认;试想:一个股权怎么可能即是法人财产,同时又是该法人的股东财产?
(因此,公司法规定只能在打算向员工配股等法定情形下,公司方可临时性地持有本公司股票)
c.这样不利于公司‘资本确定、维持、不变,三原则’的贯彻,即不利于对交易安全和公司债权人的保护;
(因此,增减资本时要求对注册资本(即出资总额或股票总量)进行变更登记;以股份公司为例即要求增发或销毁相应数量的股票)
3.对于股权抵押之说,纯属无稽之谈。现行域内实然法无此规定。
--
别忘记,公司法的精髓在于保护股东及法人的‘意思自治’及对两者各自的‘权利保障’;
由此之上,及于公司与其它商主体之间共同构筑的‘市场’交易秩序和安全。
说到底,公司是‘私’,是营利、社团、法人。
公司法或公司章程的任何规定,不能违反这些本质特征。
B. 第一证券公告计提资产减值什么意思
各项的意思如下:
1、“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约为3.7509亿元”,销售产品无法收回。
2、“库存减值准备约为24398万元”,公司无法销售该产品,现在市场价格已经下跌。
3、“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减值准备约1433万元”,所投资股权发生亏损。
4、“在建项目计提减值准备约3907万元”,新建项目出现亏损。
5、“公司2008年冲销历史坏账约8845万元”,之前的坏账未能全部收回并丢失。
资产减值准备的含义:
1、为资产计提准备金意味着,从审慎的角度来看,这些东西被评估为可能的损失,并作为损失计算,这是一种假设的损失,可能会实现,也可能不会实现。
2、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资产减值准备有八项,分别为:
(一)应收及其他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
(二)为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提供短期投资折价准备金;
(三)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务投资等长期投资计提的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四)为原材料、包装材料、低值易耗品、库存物资等存货的下降做储备;
(五)建筑物、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六)无形资产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七)在建工程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
(八)除货币资金、应收票据、预付账款、长期待摊费用等资产外,已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
概念:
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第1号》,资产减值”,资产的标准包括单项资产和资产组。如果一项资产产生的主要现金流入难以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则可收回金额不应以该单项资产为基础确定,
可收回金额应根据该资产所属的资产组确定,再据此确定该资产的减值损失。资产组概念的一个延伸就是资产组组合,其中最典型和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总部资产。
总部资产包括企业集团或其业务单位的办公楼和电子数据处理设备。这些资产的显著特征是难以从其他资产或资产组产生独立的现金流入,其账面价值难以完全归属于某一资产组。
如果总部某项资产有可能减值的迹象,应当计算确定总部资产所属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然后与相应的账面价值进行比较,确定是否需要确认减值损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资产减值准备
C. 宝能系采取哪些措施完成收购万科
1、三次举牌,撬动现金240亿元
截至8月26日,宝能系已连续三次举牌。从宝能系举牌的7月初到8月底,万科市值在1600亿(现在是1460亿元,影响并不大,之前买入时基本都是1600亿元。)左右浮动。这意味着,每购进万科5%的股份,需用资80亿元,宝能系累计举牌三次,动用资金约240亿元。
目前,宝能系累计持股15.04%,取代央企华润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打破了万科近15年的股权平衡。
这里需要说一说所谓“宝能系”的背景。
代表宝能系举牌的,有两个账号:前海人寿、钜盛华。
宝能系的实际控制人是潮汕籍老板姚振华,他通过宝能投资(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钜盛华99%的股份,再通过钜盛华持股前海人寿20%的股份。
宝能系旗下有6大板块--综合物业开发、现代物流、商业运营、金融业、文化旅游业、民生产业,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地产和金融。前海人寿是宝能系在金融板块的重要桩脚,钜盛华是姚振华在资本市场操作时的“常用马甲”。
2、加杠杆,实际耗资约130亿元
即便宝能系腰缠万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凑足240亿元巨资,也并非易事,更何况它还在资本市场多线作战,同时买进南玻、华侨城等。
加杠杆是关键。在运用融资融券、收益互换等工具后,实际现金支出可能只有130亿元。
也许你要问,这笔账是怎么算的?以下是计算全过程:
7月11日,第一次举牌,前海人寿集中竞价买入万科5%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粗略估算,动用资金约80亿元。(成交均价13.28~15.47元/股,成交股数552,716,065。)
7月25日,第二次举牌,前海人寿集中竞价买入万科0.93%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375元/股粗略估算,动用资金约15亿元。
钜盛华集中竞价交易买入万科0.26%的股份。另外,钜盛华还以收益互换的形式持有3.81%的股份。若以当时披露的中间价14.635元/股计,直接买入耗资约4亿元,收益互换部分杠杆以1:4计,收益互换部分耗资12亿元。
(前海人寿买入成本13.28~15.47元/股,钜盛华买入成本13.28-15.99元/股。前海人寿买入102,945,738股,占比0.93%。钜盛华买入28,040,510股,占比0.26%;以收益互换持有421,574,550股,占比3.81%。)
8月26日,第三次举牌,前海人寿竞价交易买入万科0.73%股份,钜盛华通过杠杆工具买入4.31%。若以8月26日13.25的收盘价计算,前海人寿直接耗资约10.6亿元,钜盛华融资融券部分耗资0.6亿元,收益互换部分耗资12亿元。
(公告没有披露买入成本。前海人寿竞价交易买入万科0.73%的股份,钜盛华通过融资融券的方式买入0.08%的股份,以收益互换的形式持有4.23%的股份。)
此处简单介绍一下宝能系所使用的杠杆工具。
一是收益互换,类似于此前热炒的配资业务。
某券商人士介绍,在使用收益互换工具时,机构只能使用现金来撬动杠杆,目前行业内很少使用股权、资产等。这意味着,宝能系目前动用的很可能仍是真金白银,手中的股权、房产等并未派上用场。
能撬动多大的杠杆,主要由标的物和市场情况决定,一般为1:3。(以万科为例,标的较好,杠杆可以适当加大,上述计算成本时,假设是1:4。)
使用时,券商会做一定对冲来平衡风险,双方约定时限,期满,券商收取固定收益,一般是8%左右的利息,机构收取浮动收益,即价差。后两次举牌,宝能系均动用了收益互换工具,公告称,“在收益互换合约中,钜盛华将现金形式的合格履约保障品转入证券公司,证券公司按比例给予配资后买入股票,该股份收益权归钜盛华所有,钜盛华按期支付利息,合同到期后,钜盛华回购证券公司所持有股票或卖出股票获得现金。”
二是融资融券,利息一般为8%,配资比例是1:1。
3、资金来源,宝能系“叩门”成本不低
从上述计算我们可清楚看到,前海人寿持股比例为6.66%,现金支出约105.6亿元;钜盛华持股比例8.38%,现金支出约28.6亿元。
前海人寿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海利年年、聚富产品两款万能险。万科公布的8月21日股东名录显示,前海人寿通过上述两款保险产品持股4.75%。另外,自有资金持股1.38%,0.53%股份的资金来源暂时不明。
前海人寿的“子弹”虽然多来自险资,但成本并不低。最近两月前海人寿披露的产品利率在5%~6%左右,除此之外,还需算上推广、管理等费用。
钜盛华的部分资金或来源于股票套现以及股权质押。去年,该公司在宝诚股份上套现约3亿元。今年7月,该公司又将公司股权分别质押给华润(深圳)有限公司、江苏银行深圳分行。
综上所述,从上述资金来源不难发现,宝能系的资金成本不低,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险资增持,所以它进入万科的所需要面对的问题,与生命人寿控股金地时有很大不同。
加之高风险、高利息的杠杆,以及收益互换的时间限制,宝能系能否长期持有,值得观察。
可是,宝能系此前的资本运作一向彪悍,比如抢夺深振业控股权时,将已买入股份全部质押继续增持。所以,我们认为,在姚振华还没有祭出“大招”之前,很难说他会不会继续买买买。
4、不动产,险资投资新兴趣
在业内看来,宝能系三次凶猛举牌万科,可谓孤注一掷。根据上述计算,前海人寿耗资近100多亿元。其中,约75亿是保险产品的资金,约22亿是自有资金,另有8亿资金来源暂不明。
土豪级别的保险公司到底多有钱?公开数据显示,保险行业去年全年保费收入突破2万亿元,行业总资产已突破10万亿元。截至2014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高达9.3万亿元。
前海人寿2014年年报透露,报告期内,该公司总资产560亿元,其中涉及货币资金约43.8亿元,投资性房地产约25.5亿元,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约115.2亿元,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与长期股权投资三者总额近百亿元。
上述年报还提及,前海人寿截至去年底时旗下作为最大一笔负债项的“保户储金及投资款”约315.7亿元,负债总额约501亿元。
即使举牌生猛如前海人寿,但依上述众指标而论,前海人寿彼时资产负债率也已接近89.5%。
去年5月,中国保监会开始实施新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暂行办法》,结合此前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险企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得以松绑,理论上,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比例提高至3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保监会所说的险资投资不动产,主要是指保险资金投资于土地、建筑物及其它附着于土地上的定着物。上述办法强调说,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保险公司不得使用各项准备金购置自用不动产或者从事对其他企业实现控股的股权投资。
也就是说,险资如果要控股一家企业,其资金来源中不得使用各项准备金,但并未提及使用其他资金。
上述通知也规定,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合计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30%,且重大股权投资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净资产。
来看看前海人寿。截至今年7月份,前海人寿披露信息,今年4月份其通过竞价交易系统购买中炬高新7250.5万股,占中炬高新总股本的9.1%,持有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股约2.49亿股,占南玻集团总股本的12.01%。
此外,前海人寿参与了华侨城今年4月份的定增,该定增方案获批后将持股华侨城6.89%,拟参与南玻集团7月份定增1.12亿股,占南玻集团定增后总股本的4.99%。
具体落实到前海人寿,按照上述通知规定,经计算可知,其可供投资的权益类资产账面余额不得高于168亿元,且重大股权投资账面余额应不超过大约59亿元。
这对前海人寿下一步举牌万科限制不小。增持至30%将是一个敏感点,按万科当前股价测算,继续增持5%需约65亿,10%需要约130亿,15%则近200亿。这对于已配资百亿增持万科的宝能系来说,压力山大。
总之,如果宝能系想要借第一大股东的身份控制万科,那么资金成本、杠杆时间以及账面资金,都将给它的目标带来阻碍。
D. 红太阳经营状况不佳难“补血”,大量资产被抵押,处罚、诉讼不断
在全球性经济下滑大背景下,红太阳主要产品及境外市场收入严重下滑,这不仅拖累了企业“造血”能力,且也让公司在大量资产被抵押下,处罚和诉讼接连不断。
主要产品及境外市场收入下滑严重
资金问题,要么靠自身经营“造血”解决企业流动性问题,要么靠筹借资金“补血”来维系运营,而红太阳当前又能否靠经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呢?
据2019年年报披露,公司当年受“3.21”响水爆炸事故影响,主要“五大”成熟制造型子公司均受到极大冲击。“五大”子公司不仅是各地重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也是各地接受国家、省、市各级重点频繁检查的重点单位,当年受事件影响,“五大”子公司停产时间平均达到86天,导致效益大幅下降。
此外,由于化工农药企业主要集中在江苏苏北、山东等化工园区,受史上最严环保、安全危机影响,化工园区的大面积关闭、整顿,使得红太阳上下游原材料经常断供,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而原材料的大幅涨价也导致红太阳产品成本出现大幅增加,对其利润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在一系列不利因素影响下,红太阳当年计提了不少商誉减值准备,导致业绩大幅亏损3.37亿元。即便2020年上半年有大量关联交易的“鼎力协助”,红太阳经营状况还是比不上2019年同期,由此可见其经营状况之尴尬。
从红太阳收入构成来看,境外市场一直是其重要市场,其中,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境外收入金额分别为22.69亿元、19.87亿元和2.6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8.40%、43.05%和11.35%。从境外收入金额及其占比不难看出,公司境外市场的销售情况相比境内市场更加不容乐观。
在当前国际政治局势动荡、贸易摩擦加剧,以及新冠疫情海外疫情缓解仍不明显下,红太阳的境外收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真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如此情况下,其想要在境外市场重新崛起,短期内恐存在一定难度。此外,公司前期不惜投入重金进行并购的重要子公司的主要产品还遭遇禁令。
表1 主营业务收入按区域划分情况
2011年9月,红太阳以11.14亿元的对价收购了安徽国星100%的股权,该子公司主要产品有百草枯、吡啶碱和双甘磷;同时,其还以9.98亿元的对价收购了南京生化100%的股权,而南京生化在被收购时主要生产吡啶碱、百草枯、三氯吡啶醇钠和敌草快等杂环类农药及中间体;2017年3月,红太阳还以7280万元的对价收购了山东科信70%股权,该公司当年主要生产百草枯母液及草铵膦、噻虫嗪、噻虫啉、虫酰肼等系列产品。由这些收购项目来看,百草枯一直是红太阳的核心产品之一。
在2018年报告中,红太阳表示“公司百草枯、敌草快、毒死蜱等主要产品的产销、量价等在上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稳健运营,有利地推动了本报告期公司经营成果的高质量成长和主要经营指标的实现”。由此可看出,百草枯对其收入贡献有着极其重要影响。
然而,就在红太阳收购安徽国星和南京生化后的第二年,有关限制百草枯生产和销售的政策就出台了。2012年,原农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国家质检总局联合颁布了第1745号公告,对百草枯水剂采取限制性管理措施。自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百草枯。并从2016年7月1日起,禁止百草枯水剂在国内销售和使用。2018年9月25日,国内登记在百草枯可溶胶剂上的登记证到期,但以前生产的百草枯胶剂在有效期内(2年)可以经营、使用。今年9月25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规定,百草枯母药生产企业生产的百草枯产品只能用于出口,不得在境内销售。如此情况意味着,“百草枯”在国内将彻底退出市场。
根据红太阳并购时披露的信息,其子公司安徽国星与南京生化主营产品均以百草枯为主,梳理这两家公司近期的财务数据来看,自2019年以来,两家子公司的收入、利润表现皆不佳。其中,安徽国星2019年的营收净和利润分别下滑了23.89%和51.60%,南京生化则分别下滑了55.61%和157.14%,下滑幅度都非常巨大。而到了今年上半年,两家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也均有幅度不小的下滑,其中,安徽国星实现营业收入仅为7.46亿元,净利润为8599万元;南京生化的营业收入实现金额仅为2亿元,大幅下滑62.37%。
表2 生产百草枯子公司经营情况表(单位:万元)
如此状况之下,百草枯到底是受国际环境影响而境外销售预冷,还是因国内政策所致,似乎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该产品在已经失去国内市场退路的情况下,如果境外市场销售也出现问题,则对其的影响恐怕不是短期的。此外,因公司存在大量借款,每年均存在巨额的利息费用,这些利息费用也在大量蚕食着红太阳业绩。
在种种不利情况下,红太阳想要靠经营增长来“造血”,恐怕是十分困难的事。
大股东股权轮候冻结
大量资产已被抵押
既然依靠经营来解决其资金问题已经“靠不住”,那么其通过融资方式又能否解决资金紧张难题呢?
正常情况下,企业向银行融资,是需要抵押物的,虽然也有信用借款一说,但对于已经有大量债务逾期的红太阳来说,恐怕没有哪一个银行敢冒险给其大量信用借款。
今年半年报披露,截至今年6月末,红太阳账户上的固定资产共有33.77亿元,其中房屋及建筑物的账面价值为16.06亿元,机械设备的账面价值为17.34亿元,其他的诸如电子设备、运输设备等账面价值不超过400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红太阳的房屋及建筑物中,还有2.94亿元未办妥产权证书,并不能用来抵押,而机械设备也并非全部可用于抵押。在其固定资产中,已经有22.69亿元被用来抵押借款、融资租赁,占其固定资产金额的67.19%,这意味着,如果扣除不能用于抵押的资产后,公司可用于抵押的资产恐怕已经寥寥无几。
此外,其虽然有6.06亿元的无形资产,但其中的3.47亿元业已被用于抵押借款,占比达57.26%,除去无法用于抵押的部分后,无形资产可“发挥”的空间也不大,否则其也不会逾期数月而无法偿还借款了。
从红太阳9月22日发布的半年报问询函答复来看,截至回函日,控股股东南一农集团持有上市公司26567万股,持股比例为45.74%,其中有24362万股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比例的91.7%,值得注意的是,这一股权仍处于轮候冻结状态,而轮候冻结股份数量是其所持股份数量的6倍多;第二大股东红太阳集团持有上市公司4646万股,其中有600万股被质押,占其所持股份的12.91%,另外其还有635万股被轮候冻结;红太阳董事长、实际控制人杨寿海不仅是南一农集团的董事长、实际控制人,且也是红太阳集团的董事长兼总裁,其持有上市公司1.4%的股份,然而其所持股份的99.92%已经被用于质押,同时股权也被轮候冻结,冻结数量为其所持股份的2倍多。
如此情况表明,除了红太阳集团尚有数千万股可以用于质押外,其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已经没有股权可以用来质押了。
实际上,红太阳集团本身情况也是不容乐观的。根据上市公司9月19日发布的减持计划公告,红太阳集团因融资融券业务发生逾期违约,其持有红太阳的部分股票存在被动减持的情形。在减持完成后,红太阳集团持有红太阳股份的比例由此前的9%下降至8%,这样看来,红太阳集团已是自身难保,进而意味着公司想要依靠融资来解决问题,似乎也是“难于上青天”。
处罚、诉讼一箩筐
缺乏抵押物是红太阳融资困难的“硬伤”,而诸多监管机构的处罚以及纷沓而至的诉讼则将红太阳本已不堪的“企业信誉”踩的稀碎。
2020年6月8日,红太阳控股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均收到通报批评的处罚。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查明,2019年10月22日至10月24日,因融资借款纠纷,南一农集团所持有的红太阳股份被司法冻结,占红太阳总股本的7.62%,南一农集团未在其被冻结股份首次超过5%时及时通知红太阳,也未及时履行相关信息披露义务,直至2020年3月19日,才通过红太阳予以补充披露。截至2020年3月17日,南一农集团所持有股份被司法冻结的比例累计占红太阳总股本的44.70%。
红太阳集团是持有红太阳5%以上股份的股东。2019年12月26日至2020年2月20日,红太阳集团因融资融券业务发生逾期违约,其持有的红太阳股份被强制平仓,累计减持580.77万股,占红太阳总股本的1%,涉及金额为5563.60万元。红太阳集团未在首次减持行为发生的十五个交易日前预先披露减持计划,直至2020年3月19日、3月23日才予以补充披露。
红太阳两大股东双双违反相关规定,深圳证券交易所对其分别给予通报批评处分,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
由于红太阳集团上述行为还存在违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的行为,不久后,江苏证监局也对红太阳集团采取了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红太阳今年7月6日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有关规定,证监会对其进行了立案调查。截至本文发稿日,尚无调查结论出炉。
实际上,随着红太阳大股东对上市公司资金的占用,上市公司出现债务逾期,红太阳及其子公司的诸多诉讼就接踵而至。根据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的数据,其仅仅重大诉讼仲裁事项就超过50起,而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15起,涉案金额过亿的案件也有3起,总涉案金额超过10亿元。案件涉及金融借款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广告合同纠纷、承揽合同纠纷、票据纠纷等诸多方面。
这诸多的诉讼案件让红太阳应接不暇,由于诉讼诸多,上市公司大股东股权也被轮候冻结,其中,南一农集团被轮候冻结股权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的624.55%,其实际控制人杨寿海被轮候冻结股权占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的246.13%。
在诸多的诉讼及股权冻结,对上市公司信誉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的状况之下,红太阳想要通过银行实现融资,恐怕已有不小的困难了。
期间费用疑点不少
2020年上半年,红太阳的经营状况不佳,营业收入同比下滑32.98%,理论上,随着营业收入的下滑,公司期间费用也会有相应的减少。半年报披露,其销售费用着实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188万元,减少幅度为-12.15%;管理费用比上年减少1567万元,减少幅度为-9.31%。单从费用变化看,似乎也算合理,然而若看其中的具体明细,则存在不少疑点的。
2020年上半年,红太阳销售费用中,职工薪酬为1654万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1918万元减少了数百万元,在营业收入大幅下滑的情况下,销售人员薪酬减少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其2020年上半年的管理费用中,职工薪酬为6673万元,相比2019年同期的6034万元,却多出了640万元,同比增幅达10.6%,这是怎么回事呢?
难道说在疫情爆发的2020年上半年,在公司营业收入大幅下滑,大量逾期借款无法偿还,以及公司接连收到诉讼等诸多不利因素“围城”的情况下,销售等部门员工在降薪,而唯独公司管理人员的薪酬出现大幅增长?若真如此,则红太阳管理方面的漏洞就确实不小了。
此外,其利息费用同样显得很奇怪。根据公司披露的数据,2020年上半年其利息费用比2019年同期减少近6000万元,同比下降43.09%。从借款金额看,2020年6月末,其短期借款金额为42.62亿元,借款金额为6.22亿元,而其利息费用为7875万元,照此简单计算的话,则其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率大概为1.61%;而在2019年同期,其短期借款金额为46.08亿元,长期借款金额为4.12亿元,利息费用高达1.38亿元,简单测算,其2019年的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率为2.76%,几乎是2020年的两倍。
要知道,2020年上半年中,红太阳已经陷入财务危机,存在大额借款逾期,且部分逾期利息高达18.25%,最低的逾期利息费用也有6.53%的情况,而2019年上半年却根本不存在逾期,况且2020年上半年的借款金额结构与2019年差别也并不算大,如此情况让人疑惑,为何其2020年上半年的利息费用下降如此之多,借款的利息费用率会如此明显偏低呢?
表3 红太阳几项费用情况(万元)
(文中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红刊招聘季 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