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集团股份 > inter公司的股票代码

inter公司的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2024-10-21 00:48:53

① a50是哪50个股票

一、a50是哪50个股票如下

序号 证券代码 公司名称

01 600036 招商银行

02 601988 中国银行

03 601006 大秦铁路

04 600028 中国石化

05 600019 宝钢股份

06 600900 长江电力

07 600016 民生银行

08 000002 深万科A

09 600050 中国联通

10 600519 贵州茅台

11 000858 五粮液

12 000063 中兴通讯

13 600009 上海机场

14 000001 深发展A

15 600018 上港集箱

16 600104 上海汽车

17 600005 武钢股份

18 000039 中集集团

19 600000 浦发银行

20 600583 海油工程

21 002024 苏宁电器

22 600320 振华港机

23 600030 中信证券

24 000069 华侨城

25 600309 烟台万华

26 000898 鞍钢新轧

27 600717 天津港

28 000792 盐湖钾肥

29 600832 东方明珠

30 600015 华夏银行

31 600795 国电电力

32 600688 上海石化

33 600642 申能股份

34 600585 海螺水泥

36 600029 南方航空

37 600205 山东铝业

38 600649 原水股份

39 600008 首创股份

40 000088 盐田港A

41 600026 中海发展

42 600011 华能国际

43 600350 山东基建

44 000869 张裕A

45 600600 青岛啤酒

46 600663 陆家嘴

47 600188 兖州煤业

48 000539 粤电力

49 600808 马钢股份

50 600377 宁沪高速

富时a50期指什么?

股票:A50有哪些股票

序号 证券代码公司名称

01 600036招商银行

02 601988中国银行 

03 601006大秦铁路 

04 600028中国石化

05 600019宝钢股份 

06 600900长江电力

07 600016民生银行

08 000002深万科A

09 600050中国联通

10 600519贵州茅台

11 000858五粮液

12 000063中兴通讯

13 600009上海机场 

14 000001深发展A 

15 600018上港集箱 

16 600104上海汽车

17 600005武钢股份

18 000039中集集团

19 600000浦发银行 

20 600583海油工程

21 002024苏宁电器 

22 600320振华港机

23 600030中信证券 

24 000069华侨城

25 600309烟台万华

26 000898鞍钢新轧 

27 600717天津港

28 000792盐湖钾肥

29 600832东方明珠 

30 600015华夏银行

31 600795国电电力 

32 600688上海石化 

33 600642申能股份

34 600585海螺水泥

36 600029南方航空

37 600205山东铝业

38 600649原水股份

39 600008首创股份 

40 000088盐田港A 

41 600026中海发展

42 600011华能国际

43 600350山东基建 

44 000869张裕A 

45 600600青岛啤酒 

46 600663陆家嘴 

47 600188兖州煤业 

48 000539粤电力 

49 600808马钢股份 

50 600377宁沪高速

富时a50什么意思

富时a50指数是由全球四大指数公司之一的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为满足中国国内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所推出的交易指数,其中富时中国A50指数包含了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其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33%,是最能代表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

存在以下的交易规则:

1、双向交易

与国内股票不同,它采取双向交易,即投资者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

2、t+0交易方式

与国内股票t+1不同,它采取t+0交易方式,即投资者当天买入该指数,在当天可以卖出,投资相对要灵活一些,比较适合日内短线交易者。

3、没有涨跌幅限制

与国内股票不同,它没有涨跌幅限制,即股价当天波幅比较大,存在爆仓的风险。

a50指数是什么意思?

是中国A50指数是投资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一个基准,是富时中国指数系列的旗舰指数。A股是指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股票,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公民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买卖。它是一支包含了在这两个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的实时可交易指数。富时中国A50指数是一支包含自由流通量调整及流动性筛选的指数。季度审核于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进行,以确保该指数能反映中国市场。

富时中国A50指数包含了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公司,其总市值占A股总市值的33%,是最能代表中国A股市场的指数,许多国际投资者把这一指数看作是衡量中国市场的精确指标。富时中国A50指数于1999年由富时指数编制。

富时指数又称富时100指数,是英国富时集团计算并管理富时全球股票指数系列(FTSEGlobalEquityIndexSeries),该指数包括全球公认的指数到国内的指数。富时集团是全球指数制定和管理的领导者。凭借设在北京、伦敦、法兰克福、香港、马德里、巴黎、纽约、旧金山、波士顿、上海和东京的办事处,富时集团为遍及全球77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

富时中国A50指是富时罗素指数有限公司为满足中国国内投资者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需求所推出的实时可交易指数。

一、新加坡a50指数

cheerinter更新时间:2021-06-2514:45:16热度:22

新加坡a50指数是在新加坡股市上市交易的,以中国A股市场市值前50名的股票作为标的编制而成的指数,是为满足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股市的需求而推出的。新加坡a50指数是由富时指数公司于1999年编制推出,许多国外投资者都将该指数看做中国股市走势的风向标。

指数编制方法

新加坡a50指数选取A股公司的指标包括市值、流动性、盈利、行业、股价波动以及市场代表性等方面,在这些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才能入选该指数。以上述标准选取了50家公司后,以2003年7月21日为起始日期,以5000点为基点作为指数的初始点数,然后开始运行。每年对指数的50只标的都会定期调整。新加坡a50指数选取的50只个股的总市值占A股市值的三分之一,包括了中国石化、招商银行、宝钢股份、中国联通、长江电力等大盘蓝筹股。

新加坡a50 包含哪些股票

富时中国A50指数是投资中国内地A股市场的一个基准,是富时中国指数系列的旗舰指数。A股是指在上海或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的股票,供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公民以及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买卖。它是一支包含了在这两个交易所中市值最大的50家A股公司的实时可交易指数。富时中国A50指数是一支包含自由流通量调整及流动性筛选的指数。季度审核于每年的三月,六月,九月和十二月进行,以确保该指数能反映中国市场。

新华富时A50指数是新华富时指数有限公司编制的由中国A股市场市值最大的50家龙头股构成的股票指数,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交易,是国际投资机构唯一可以在海外直接投资以中国股票为标的的指数。同时,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还有以这个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简言之,新华富时A50指数是在新加坡交易所交易的,主要为QFII资金操作的金融衍生产品,以对冲在中国国内的投资。

影响深市前20只指标股是:

代码 名称

000002 万 科A

000898 鞍钢股份

000858 五 粮 液

002024 苏宁电器

000825 太钢不锈

000001 深发展A

000878 云南铜业

000069 华侨城A

000039 中集集团

000983 西山煤电

000024 招商地产

000562 宏源证券

000728 国元证券

000568 泸州老窖

000063 中兴通讯

002142 宁波银行

000792 盐湖钾肥

000338 潍柴动力

000623 吉林敖东

000046 泛海建设

影响沪市前20只指标股是:

代码 名称

601857 中国石油

601398 工商银行

601939 建设银行

600028 中国石化

601628 中国人寿

601988 中国银行

601088 中国神华

601318 中国平安

601328 交通银行

600036 招商银行

601600 中国铝业

601998 中信银行

601919 中国远洋

600030 中信证券

600019 宝钢股份

601006 大秦铁路

601166 兴业银行

601111 中国国航

600016 民生银行

600000 浦发银行

新加坡A50是去中国沪深权重最大的50只股票,所谓权重股。

② ADI公司发展史,NI公司, Inter公司发展史。。。。

Analog Device Inc. ,即“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另一译名是 “美国模拟器件公司”
亚德诺半导体技术公司(Analog Devices, Inc. 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ADI)自从1965年创建以来到2005年经历了悠久历史变迁,取得了辉煌业绩,树立起成立40周年的里程碑。回顾ADI公司的成功历程——从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一座公寓大楼地下室的简陋实验室开始起步——经过40多年的努力,发展成全世界特许半导体行业中最卓越的供应商之一。
ADI将创新、业绩和卓越作为企业的文化支柱,并基此成长为该技术领域最持久高速增长的企业之一。ADI公司是业界广泛认可的数据转换和信号处理技术全球领先的供应商,拥有遍布世界各地的60,000客户,涵盖了全部类型的电子设备制造商。作为领先业界40多年的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IC)制造商,ADI的产品广泛用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处理领域。公司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诺伍德市,设计和制造基地遍布全球。ADI公司的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并被纳入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 )。
ADI生产的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Digital Singal Processor),代表系列有 ADSP Sharc 211xx (低端领域),ADSP TigerSharc 101,201,....(高端领域),ADSP Blackfin 系列(消费电子领域).
ADSP与另外一个著名的德州仪器(TI: Texas Instrument)生产的芯片特点相比较,具有浮点运算强,SIMD(单指令多数据)编程的优势, 比较新的Blackfin系列比同一级别TI产品功耗低.缺点是ADSP不如TI的C语言编译优化好.TI已经普及了C语言的编程,而AD芯片的性能发挥比较依赖程序员的编程水平.ADSP的Linkport数据传输能力强是一大特色,但是使用起来不够稳定,调试难度大.
ADI提供的Visual DSP ++2.0, 3.0, 4.0, 4.5 ,5.0编程环境,可以支持软件人员开发调试.
http://ke..com/view/471819.htm
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帮助测试、控制、设计领域的工程师与科学家解决了从设计、原型到发布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通过现成可用的软件,如LabVIEW, 以及高性价比的模块化硬件,NI帮助各领域的工程师不断创新,在缩短产品问世时间的同时有效降低开发成本。如今,NI为遍布全球各地的30,000家不同的客户提供多种应用选择。NI总部设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市,在40个国家中设有分支机构,共拥有5,200多名员工。在过去连续十二年里,《财富》杂志评选NI为全美最适合工作的100家公司之一。作为最大的海外分支机构之一,NI中国拥有完善的产品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和强大的研发团队。
20世纪70年代初期,詹姆斯·楚查德博士、比尔·诺林和杰夫·科多斯基三个年轻人在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应用研究实验室中工作。因为从事对美国海军项目的研究,这些人使用了早期的计算机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当时数据收集方法的低效使他们十分沮丧,于是他们决定创造一种新产品,来使他们的任务变得轻松。 1976年,在詹姆斯·楚查德家的车库里,三个小伙子建立了一家公司。
最初公司命名时曾有过“长角牛仪器”、“得克萨斯数据”等创意,但提交申请时均遭到拒绝,于是最终采用了如今的名称:“国家仪器”。
公司成立后,从Interfirst银行贷款一万美元并购置了一台PDP-11小型计算机。设置和建造GPIB接口是公司接手的第一个项目,第一个成功的订单则是向位于圣安东尼奥的凯利空军基地推销而得的。由于三人受聘于学校,所以在1977年他们雇佣了第一位全职人员来负责订单、账单与客户服务。随着公司交易额的扩大,1978年,他们搬到了一个56平方米的办公室内。
1980年,三人从学校辞去工作全职投入公司的发展,公司也搬到了一个拥有500平方米的办公室内。为了帮助创收,公司接手了许多特别项目,包括油泵信用卡系统和美国海军声纳测试所需的波形发生器。到1981年,该公司已达成100万美元的销售大关,因此他们1982年迁移到拥有1000平方米的一间更大的办公室。
1986年,LabVIEW这一基于苹果机环境下的著名图形开发系统推出。这款软件使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可以生动的采用“电线”等图形进行编程,而非像之前一样基于代码来输入文字。通过人们更直观的使用和框架结构的减少,生产力得以大大提高,这使得LabVIEW一经发布便大受欢迎。次年,基于DOS环境的LabVIEW新版本LabWindows发布。伴随着这如今已成为旗舰产品的面市,NI提出了“软件就是仪器”的口号,开辟了虚拟仪器这一全新的概念。
此时的美国国家仪器公司已经拥有了100名员工,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的每一份成就都会得到赞誉。在1987年,公司决定直接销售产品而非继续通过代理,于是在日本东京开设了第一家国际分公司。
1990年公司挪到了奥斯汀湖畔的一栋建筑里,并于1991年将其购置。因紧邻当地一座桥,又称为“硅丘桥点”("Silicon Hills = Bridge Point.")。1991年,公司通过LabVIEW获得了第一份专利。其后,他们相继发明了SCXI,LabWindows/CVI等,并开设了NI园区。
2002年,公司在匈牙利第二大城市德布勒森开设第一家海外工厂。
http://ke..com/view/5314752.htm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于美国加州,工程技术部和销售部以及6个芯片制造工厂位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英特尔的创始人Robert N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Moore Noyce,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为公司名称。现任经营高层是董事长克雷格·贝瑞特和总裁兼执行长保罗·欧德宁。
英特尔公司在随着个人电脑普及,英特尔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设计和生产半导体的科技巨擘。为全球日益发展的计算机工业提供建筑模块,包括微处理器、芯片组、板卡、系统及软件等。这些产品为标准计算机架构的组成部分。业界利用这些产品为最终用户设计制造出先进的计算机。英特尔公司致力于在客户机、服务器、网络通讯、互联网解决方案和互联网服务方面为日益兴起的全球互联网经济提供建筑模块。
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音频/视频信号处理和基于PC的相关应用,以及可以推动未来微结构和下一代处理器设计的高级编译技术和运行时刻系统研究。另外还有英特尔中国软件实验室、英特尔架构开发实验室、英特尔互联网交换架构实验室、英特尔无线技术开发中心。除此之外,英特尔还与国内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所针对IA-64位编译器进行了共同研究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编辑本段
创办起源

1955年,“晶体管之父”威廉·肖克利,离开贝尔实验室创建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并吸引了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科学家加入,但很快,肖克利的管理方法和怪异行为引起员工的不满。其中被肖克利称为八叛逆的罗伯特·诺伊斯、戈登·摩尔、朱利亚斯·布兰克、尤金·克莱尔、金·赫尔尼、杰·拉斯特、谢尔顿·罗伯茨和维克多·格里尼克,联合辞职并于1957年10月共同创办了仙童半导体公司。安迪·葛洛夫于1963年在戈登·摩尔的邀请下加入了仙童半导体公司。
由于仙童半导体快速发展,导致内部组织管理与产品问题日亦失衡。1968年7月仙童半导体其中两位共同创办人罗伯特·诺宜斯、戈登·摩尔请辞,并于7月16日,以集成电路之名(integrated electronics)共同创办Intel公司。而安迪·葛洛夫也自愿跟随戈登·摩尔的脚步,成为英特尔公司第3位员工。
在安迪·葛洛夫的口述自传中表示,如果以他是公司第3位员工的角度来看,他是“英特尔创办人之一”。但若以所有权来说,因未受邀1美元价格购股,而是以首位自愿加入员工。
微处理器发展史
1971年:4004微处理器
4004处理器是英特尔的第一款微处理器。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明不仅成为Busicom计算器强劲的动力之源,更打开了让机器设备象个人电脑一样可嵌入智能的未来之路。
1972年:8008微处理器
8008处理器拥有相当于4004处理器两倍的处理能力。《无线电电子学》杂志1974年的一篇文章曾提及一种采用了8008处理器的设备 Mark-8,它是首批为家用目的而制造的电脑之一——不过按照今天的标准,Mark-8既难于制造组装,又不容易维护操作。
1974年:8080微处理器
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 Altair 采用了8080处理器作为大脑——据称“Altair” 出自电视剧《星际迷航 Star Trek》,是片中企业号飞船的目标地之一。电脑爱好者们花395美元就能购买一台Altair。仅短短几个月时间,这种电脑就销售出了好几万台,创下历史上首次个人电脑延期交货的纪录
1978年:8086-8088微处理器
英特尔与IBM 新个人电脑部门所进行的一次关键交易使8088处理器成为了IBM 新型主打产品IBM PC的大脑。8088的大获成功使英特尔步入全球企业500强的行列,并被《财富》 杂志评为“70 年代最成功企业”之一。
1982年:286微处理器
英特尔286最初的名称为80286,是英特尔第一款能够运行所有为其前代产品编写的软件的处理器。这种强大的软件兼容性亦成为英特尔微处理器家族的重要特点之一。在该产品发布后的6年里,全世界共生产了大约1500万台采用286处理器的个人电脑。
1985年:英特386?6?4 微处理器
英特尔386?6?4 微处理器拥有275,000个晶体管,是早期4004处理器的100多倍。该处理器是一款32位芯片,具有多任务处理能力,也就是说它可以同时运行多种程序。
1989年:英特尔486?6?4 DX CPU 微处理器
英特尔486?6?4 处理器从真正意义上表明用户从依靠输入命令运行电脑的年代进入了只需点击即可操作的全新时代。史密森尼博物院国立美国历史博物馆的技术史学家David K. Allison回忆说,“我第一次拥有这样一台彩色显示电脑,并如此之快地在桌面进行我的排版工作。”英特尔486?6?4 处理器首次增加了一个内置的数学协处理器,将复杂的数学功能从中央处理器中分离出来,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计算速度。
1993年:英特尔奔腾(Pentiu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处理器能够让电脑更加轻松地整合“真实世界” 中的数据(如讲话、声音、笔迹和图片)。通过漫画和电视脱口秀节目宣传的英特尔奔腾处理器,一经推出即迅速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1995年:英特尔高能奔腾(Italium Pentium)处理器
于1995 年秋季发布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设计用于支持32位服务器和工作站应用,以及高速的电脑辅助设计、机械工程和科学计算等。每一枚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在封装时都加入了一枚可以再次提升速度的二级高速缓存存储芯片。强大的英特尔高能奔腾处理器拥有多达550万个晶体管。不适应市场需要,过早夭折。
1997年:英特尔奔腾II(Pentium 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 处理器拥有7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英特尔MMX?6?4 技术,专门设计用于高效处理视频、音频和图形数据。该产品采用了创新的单边接触卡盒(S.E.C)封装,并整合了一枚高速缓存存储芯片。有了这一芯片,个人电脑用户就可以通过互联网捕捉、编辑并与朋友和家人共享数字图片;还可以对家庭电影进行编辑和添加文本、音乐或情景过渡;甚至可以使用视频电话通过标准的电话线向互联网发送视频。
1998年:英特尔奔腾II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设计用于满足中高端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性能要求。遵照英特尔为特定市场提供专属处理器产品的战略,英特尔奔腾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技术创新专门设计用于工作站和服务器执行所需的商业应用,如互联网服务、企业数据存储、数字内容创作以及电子和机械设计自动化等。基于该处理器的计算机系统可配置四或八枚处理器甚至更多。
1999年:英特尔赛扬(Celeron)处理器
作为英特尔面向具体市场开发产品这一战略的继续,英特尔赛扬处理器设计用于经济型的个人电脑市场。该处理器为消费者提供了格外出色的性价比,并为游戏和教育软件等应用提供了出色的性能。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Pentium III)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处理器的70条创新指令——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序列扩展(Internet Streaming SIMD extensions)——明显增强了处理高级图像、3D、音频流、视频和语音识别等应用所需的性能。该产品设计用于大幅提升互联网体验,让用户得以浏览逼真的网上博物馆和商店,并下载高品质的视频等。该处理器集成了950万个晶体管,并采用了0.25微米技术。
1999年:英特尔奔腾III至强(Pentium III Xeon)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在英特尔面向工作站和服务器市场的产品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提供额外的性能以支持电子商务应用及高端商业计算。该处理器整合了英特尔奔腾III 处理器所拥有的70条SIMD 指令,使得多媒体和视频流应用的性能显著增强。并且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所拥有的先进的高速缓存技术加速了信息从系统总线到处理器的传输,使性能获得了大幅提升。该处理器设计用于多处理器配置的系统。
2000年:英特尔奔腾4(Pentium 4)处理器
基于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个人电脑用户可以创作专业品质的电影;通过互联网发送像电视一样的视频;使用实时视频语音工具进行交流;实时渲染3D图形;为MP3 播放器快速编码音乐;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的状态下同时运行多个多媒体应用。该处理器最初推出时就拥有4200万个晶体管和仅为0.18微米的电路线。英特尔首款微处理器4004的运行速率为108KHz,而现今的英特尔奔腾4处理器的初速率已经达到了1.5GHz,如果汽车的速度也能有同等提升的话,那么从旧金山开车到纽约只需要13秒。
2001年:英特尔至强(Xeon)处理器
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应用目标是那些即将出现的高性能和中端双路工作站、以及双路和多路配置的服务器。该平台为客户提供了一种兼具高性能和低价格优势的全新操作系统和应用选择。与基于英特尔奔腾III至强处理器的系统相比,采用英特尔至强处理器的工作站根据应用和配置的不同,其性能预计可提升30%到90%左右。该处理器基于英特尔NetBurst?6?4 架构,设计用于为视频和音频应用、高级互联网技术及复杂3D图形提供所需要的计算动力。
2001年:英特尔安腾(Itanium)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处理器是英特尔推出的64位处理器家族中的首款产品。该处理器是在基于英特尔简明并行指令计算(EPIC)设计技术的全新架构之基础上开发制造的,设计用于高端、企业级服务器和工作站。该处理器能够为要求最苛刻的企业和高性能计算应用(包括电子商务安全交易、大型数据库、计算机辅助的机械工程以及精密的科学和工程计算)提供全球最出色的性能。
2002年: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Itanium2) Intel Pentium 4 /Hyper Threading处理器
英特尔安腾2处理器是安腾处理器家族的第二位成员,同样是一款企业用处理器。该处理器家族为数据密集程度最高、业务最关键和技术要求最高的计算应用提供英特尔架构的出色性能及规模经济等优势。该处理器能为数据库、计算机辅助工程、网上交易安全等提供领先的性能。
英特尔推出新款Intel Pentium 4处理器内含创新的Hyper-Threading(HT)超执行绪技术。超执行绪技术打造出新等级的高效能桌上型计算机,能同时快速执行多项运算应用,或针对支持多重执行绪的软件带来更高的效能。超执行绪技术让计算机效能增加25%。除了为桌上型计算机使用者提供超执行绪技术外,英特尔亦达成另一项计算 机里程碑,就是推出运作时脉达3.06GHz的Pentium 4处理器,是首款每秒执行30亿个运算周期的商业微处理器,如此优异的性能要归功于当时业界最先进的0.13微米制程技术,翌年,内建超执行绪技术的Intel Pentium4处理器时脉达到3.2GHz。
2003年:英特尔奔腾 M(Pentium M)/赛扬 M (Celeron M)处理器
英特尔奔腾M处理器,英特尔855芯片组家族以及英特尔PRO/无线2100网卡是英特尔迅驰?6?4 移动计算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专门设计用于便携式计算,具有内建的无线局域网能力和突破性的创新移动性能。该处理器支持更耐久的电池使用时间,以及更轻更薄的笔记本电脑造形。
2005年:Intel Pentium D 处理器
首颗内含2个处理核心的Intel Pentium D处理器登场,正式揭开x86处理器多核心时代。(绰号胶水双核,被别人这样叫是有原因的,PD由于高频低能噪音大,所以才有这个称号)
2005年:Intel Core处理器
这是英特尔向酷睿架构迈进的第一步。但是,酷睿处理器并没有采用酷睿架构,而是介于NetBurst和Core之间(第一个基于Core架构的处理器是酷睿2)。最初酷睿处理器是面向移动平台的,它是英特尔迅驰3的一个模块,但是后来苹果转向英特尔平台后推出的台式机就是采用的酷睿处理器。
酷睿使双核技术在移动平台上第一次得到实现。与后来的酷睿2类似,酷睿仍然有数个版本:Duo双核版,Solo单核版。其中还有数个低电压版型号以满足对节电要求苛刻的用户的要求。
2006年:Intel Core2 (酷睿2,俗称“扣肉”)/ 赛扬Duo 处理器
Core微架构桌面/移动处理器:桌面处理器核心代号Conroe。将命名为Core 2 Duo/Extreme家族,其E6700 2.6GHz型号比先前推出之最强的Intel Pentium D 960(3.6GHz)处理器,在效能方面提升了40%,省电效率亦增加40%,Core 2 Duo处理器内含2.91亿个晶体管。移动处理器核心代号Merom。是迅驰3.5和迅驰4的处理器模块。当然这两种酷睿2有区别,最主要的就是将FSB由667MHz/533MHz提升到了800MHz。
2007年:Intel 四核心服务器用处理器
英特尔已经推出了若干四核台式机芯片,作为其双核Quad和Extreme家族的组成部分。在服务器领域,英特尔将在其低电压3500和7300系列中交付使用不少于具有9个四核处理器的Xeons。
2007年:Intel QX9770四核至强45nm处理器
先进制程带来的节能冷静,HI-K的引进使CPU更加稳定。先进的SSE4.1指令集、快速除法器,卓越的执行效率,INTEL在处理器方面不断领先
2008年:Intel Atom凌动处理器
低至0.6W的超低功耗处理器,带给大家的是难以想象的节能与冷静
未来:Intel Larrabee计划
Larrabee核心是由1990年的P54C演变而来的,即第二款Pentium处理器,当然生产工艺已经进化到45nm,同时也加入了大量新技术,使其得以重新焕发青春。
Larrabee发布的时候将有32个IA核心(现在的样品是16/24个),支持64位技术,并很可能会支持MMX指令集。事实上,Larrabee的指令集被称为AVX(高级矢量指令集),整数512位,浮点1024位。Stiller估计Larrabee每Hz的理论单精度浮点性能为32Flops,也就是在2GHz下能超过2TFlops。
Intel TerraFlops 80核处理器
这里的“80核”只是一种概念,并不是说处理器正好拥有80个物理核心,而是指处理器拥有大量规模化并行处理能力的核心。TerraFlops处理器将拥有至少28个核心,不同的核心有不同的处理领域,整个处理器运算速度将达到每秒万亿次,相当于现在对普通用户还遥不可及的超级计算机的速度。目前,TerraFlops计划只接纳商业和政府用户,但是根据英特尔的计划,个人用户也会在将来使用上万亿次计算能力的多核处理器。
英特尔处理器核的特点在于具有称之为“宽动态执行”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其工作功耗比为奔腾4提供处理能力的Netburst架构要低。“我们期望到今年底自顶向下百分之百地采用核微架构,”Otellini说,“今年全年,我们正以非常快的速度取代所有的产品,甚至以核微架构的变种渗透到奔腾处理器和赛扬处理器的领域。这就赋予我们在每一个领域的性能领先地位,并赋予我们高度的成本优势。”
3月26日,英特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欧德宁在北京宣布:英特尔将投资25亿美元在大连兴建一座先进的300毫米晶圆制造厂。
2008年11月17日:英特尔发布core i7处理器
基于全新Nehalem架构的下一代桌面处理器将沿用“Core”(酷睿)名称,命名为“Intel Core i7”系列,至尊版的名称是“Intel Core i7 Extreme”系列。而同架构服务器处理器将继续延用“Xeon”名称。
Intel Core i7是一款45nm原生四核处理器,处理器拥有8MB三级缓存,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处理器采用LGA 1366针脚设计,支持第二代超线程技术,也就是处理器能以八线程运行。根据网上流传的测试,同频Core i7比Core 2 Quad性能要高出很多。
综合之前的资料来看,英特尔首先会发布三款Intel Core i7处理器,频率分别为3.2GHz、2.93GHz和2.66GHz,主频为3.2GHz的属于Intel Core i7 Extreme,处理器售价为999美元,当然这款顶级处理器面向的是发烧级用户。而频率较低的2.66GHz的定价为284美元,约合1940元人民币,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全新一代Core i7处理器将于2008第四季度推出。Intel于2008年11月18日发布了三款Core i7处理器,分别为Core i7 920、Core i7 940和Core i7 965。
core i7的能力在core2 extreme qx9770(3.2GHz)的三倍左右。IDF上,intel工作人员使用一颗core i7 3.2GHz处理器演示了CineBench R10多线程渲染,渲染开始后,四颗核心的八个线程同时开始工作,仅仅19秒钟后完整的画面就呈现在了屏幕上,得分超过45800。相比之下,core2 extreme qx9770 3.2GHz只能得到12000分左右,超频到4.0GHz才勉强超过15000分,不到core i7的3分之一。
1. 基于Nehalem微架构
2. 2-8颗核心。
3. 内置三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
4. 每颗核心独享256KB二级缓存。
5. 8 MB共享三级缓存。
6. SSE 4.2指令集(七条新指令)。
7. 超线程技术。
8. Turbo mode(自动超频)。
9. 微架构优化(支持64-bit模式的宏融合,提高环形数据流监测器性能,六个数据发射端口等等)
10. 提升预判单元性能,增加第二组分支照准缓存。
11. 第二组512路的TLB。
12. 对于非整的SSE指令提升性能。
13. 提升虚拟机性能(根据Intel官方数据显示,Nehalem相对65nm Core 2在双程虚拟潜伏上有60%的提升,而相对45nm Core 2产品提升了20%)
14. 新的QPI总线。
15. 新的能源管理单元。
16. 45nm制程,32nm制程产品随后上线,代号Westmere。
17. 新的1366针脚接口。
Nehalem相当于65nm产品有着如下几个最重要的新增功能。
1. SSE4.1指令集(47个新SSE指令)。
2. 深层休眠技术(C6级休眠,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3. 加强型Intel动态加速技术(只在移动芯片上使用)。
4. 快速Radix-16分频器和Super Shuffle engine,加强FPU性能
5. 加强型虚拟技术,虚拟机之间交互性能提升25%-75%。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构改进了以下部分:
Cache设计:采用三级全内含式Cache设计,L1的设计与Core微架构一样;L2采用超低延迟的设计,每个核心各拥有256KB的L2 Cache;L3则是采用共享式设计,被片上所有核心共享使用。
集成了内存控制器(IMC):内存控制器从北桥芯片组上转移到CPU片上,支持三通道DDR3内存,内存读取延迟大幅减少,内存带宽则大幅提升,最多可达三倍。
快速通道互联(QPI):取代前端总线(FSB)的一种点到点连接技术,20位宽的QPI连接其带宽可达惊人的每秒25.6GB,远超过原来的FSB。QPI最初能够发放异彩的是支持多个处理器的服务器平台,QPI可以用于多处理器之间的互联。
Nehalem的核心部分比Core微架构新增加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New SSE4.2Instructions (新增加SSE4.2指令)
Turbo Mode (内核加速模式)
Improved Lock Support (改进的锁定支持)
Additional Caching Hierarchy (新的缓存层次体系)
Deeper Buffers (更深的缓冲)
Improved Loop Streaming (改进的循环流)
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 (同步多线程)
Faster Virtualization (更快的虚拟化)
Better Branch Prediction (更好的分支预测)
2009年第四季度
Clarkdale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LGA1156接口,双核心四线程。它不但将是Intel(以及整个业界)的第一款32nm工艺芯片,也会是首次集成图形核心的处理器。与之对应的移动版本Arrandale采用类似的架构,只不过要到明年才会发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Clarkdale上只有处理器部分才是32nm工艺,同一基片上的独立图形核心(以及双通道DDR3内存控制器)仍是45nm。
2010年八核处理器的诞生
2010年3月30日,Intel公司宣布推出Intel至强处理器7500系列,该系列处理器可用于构建从双路到最高256路的服务器系统。
芯片

http://ke..com/view/2396.htm

③ 华为有限公司股票代码

华为公司没有上市所以没有股票代码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
2014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华为实现销售收入1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营业利润率18.3%。
以“服务创造价值·合作共赢未来”为主题的2014华为中国企业业务服务合作伙伴大会于10月17日在苏州正式拉开帷幕。
2014年10月9日,Interbrand在纽约发布的“最佳全球品牌”排行榜中,华为以排名94的成绩出现在榜单之中,这也是中国大陆首个进入Interbrand top100榜单的企业公司。
2015年,评为新浪科技2014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

④ 哪里有中国在海外(香港、美国等)上市公司名录怎样区分股票的上市地点

中国上海股票代码前两位是60
深圳股票代码前两位是00

中国在海外 香港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index.shtml

中国在海外 美国http://tech.sina.com.cn/nasdaq/index.shtml

⑤ 详细介绍一下AMD

不知道你说的是厂商呢 还是它的产品 都说一下吧 说起AMD不能不提它的冤家对头INTER
Intel与AMD的竞争似乎从他们成立之初就已经注定。

1968年,Intel公司成立,随后1969年,AMD公司开始正式营业。两家公司的“斗争”由此开始。1971年,Intel研制的4004作为第一款微处理器开启了微型计算机发展的大门。

1978年,Intel出产第一颗16位微处理器8086,同时英特尔还生产出与之相配合的数学协处理器i8087,这两种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人们将这些指令集统一称之为 x86指令集,该指令系统沿用至今。

接触电脑比较早的人,一定知道早期的计算机表示方法都是按照X86指令集定义,比如286、386、486。当时各个公司出品的CPU都是一个名称,只是打的厂牌不同。

在微处理器发展初期,Intel提出的X86体系处理器远没有现在风光,当时IBM和苹果公司都推出了微处理器产品,在结构体系上互不相同,但性能差距不大,当时Intel对于AMD以及当时Cyrix等公司的态度十分微妙。一方面他们推出的产品和Intel的产品完全兼容,在市场上对其产品销售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Intel也在借助这些公司的产品稳固X86体系的地位。

在Intel与AMD发展的初期,两家公司还有过鲜为人知的合作关系,为X86体系地位的建立做出了很大贡献,随着286 、386的不断推出,特别是到486的时代,x86体系已经雄霸民用微处理器市场,IBM只有在服务器市场坚守着自己的领地,苹果被限制在了某些专业领域维持其独特的风格。

在这段时间人们对于处理器的品牌概念十分淡漠,当时的消费者只知道购买的的康柏的486或者IBM的486,并不关心处理器的Intel还是AMD。Intel凭借标准提出者的身份,一直是新产品的首发者,并且在市场份额上保持着老大的地位。AMD只能跟在对手背后以完全兼容作为生存的标准,更像是一家生产厂,在竞争上也只能以低价作为俄日裔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AMD一直以来跟人的感觉都是一个“高性价比”品牌,其实就是低价产品的美化说法。

被迫改变

1993年,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Intel一改以往的产品命名方式,对于人们认为该命名为586的产品,注册了独立的商标——Pentium(奔腾)。此举不仅震惊了市场,更是给了AMD当头一棒,AMD到了必须走一条新路的时刻。

从Pentium(奔腾)开始,Intel的宣传攻势不断加强,当时提出的“Intel Inside”口号,现在已经深入人心,经历了Pentium II(奔腾2)和Pentium III(奔腾3)两代产品,Intel已经成为微处理器市场的霸主,一直同AMD并肩作战的Cyrix公司在Intel的强势下无奈选择下嫁VIA公司,退出了市场竞争。

面对Intel的Pentium(奔腾)系列处理器,AMD在产品上虽有K5、K6等系列对抗,但从性能上一直难与Intel抗衡,只有凭借低廉的价格在低端市场勉强维持生计,眼看着Intel不断扩大其市场占有率。作为一家科技公司,AMD终于醒悟单纯的价格并不能使其产品得到用户的认可,拥有技术才是关键。

1999年,AMD推出了Athlon系列处理器,一举赢得了业界与消费者的关注,AMD彻底摆脱了自己跟随着的身份,腰身成为敢与Intel争锋的挑战者。也是在这一年,Intel放弃了使用多年的处理器接口规格,AMD也第一次没有跟随Intel的变化,一直沿用原有接口规格,标志着AMD与Intel的竞争进入了技术时代。

新的开始

从Athlon开始,AMD似乎找到了感觉,接连在技术上与Intel展开竞争,率先进入G时代,无疑是这一段交锋中,AMD最值得骄傲的一点。在比拼主频的这段时间,不仅让对手再不敢小觑这个对手,也让消费者认识了AMD,市场份额虽然还处在绝对劣势,但是在很多的调查中,AMD已经一举超过Intel成为消费者最关心的CPU品牌。

接下来AMD发起了一系列的技术攻势,在Intel推出奔奔腾4在主频上与AMD拉开距离后,AMD极力宣传CPU效能概念,在稳住市场的同时还概念了消费者盯住主频的消费习惯,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3年,AMD首先提出了64位的概念,打了Intel一个措手不及。当时64位技术还仅限于高端服务器处理器产品,在民用领域推行64位技术,使AMD第一次作为技术领先者在竞争中取得主动。Intel当时十分肯定地说,64位技术进入民用市场最少还要几年时间,但是1年后,面对市场趋势不得不匆忙宣布推出64位处理器。

在这次64位的比拼中,AMD无论在时间还是技术上都占有明显优势,可惜天公不作美,由于微软公司的拖沓比预计晚了一年半的时间才推出支持64位的操作系统,而此时Intel的64微处理器也“恰好”上市了,AMD得到了一片叫好声但是“票房”惨淡,所幸AMD也许早料到了这一点,其向下兼容的64位技术在32位应用中性能不俗,没有落得更大遗憾。

在64位没有取得先机的Intel,在双核处理器上再下文章,领先AMD一个月推出双核产品。AMD现在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跟在人后的小公司,在推出自己的双核产品后,抛出了真假双核的辩论。

更令业界震惊的是2005年6月底,AMD毅然把Intel告上了法庭,直指对手垄断行业。对于这场官司的胜负暂且不论,AMD的这种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不再依靠跟随对手,不再依靠低价抢占市场,AMD现在要求的事平等,是站在同一赛场上的对手。

在法庭外的市场上,AMD再一次拿起了价格这柄利器。在过去的几年中,由于主频竞争发展缓慢,因而Intel公司和AMD公司之间几乎没有进行过大幅度的降价竞争。但是随着双核处理技术的发展,两家公司与业内的其他竞争对手都提高了生产的效率,产品价格重新成为了Intel公司与AMD公司争夺市场的主要战场。

市场调研机构Mercury Research公布的x86处理器市场2005年第一季调查。结果表示Intel还是这个市场的头龙占市场81.7%,比上季下降0.5%,而AMD为16.9%上升了0.3%,在战斗中两个对手都在不断成长,似乎AMD要走的路还要更远一点。
产品对比
AMD与Intel的产品线概述

AMD目前的主流产品线按接口类型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基于Socket 754接口的中低端产品线和基于Socket 939接口的中高端产品线;而按处理器的品牌又分为Sempron、Athlon 64、Opteron系列,此外还有双核的Athlon 64 X2系列,其中Sempron属于低端产品线,Athlon 64,Opteron和Athlon 64 X2属于中高端产品线。这样看来,AMD家族同一品牌的处理器除了接口类型不同之外,同时还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核心,这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以说AMD现在的产品线是十分混乱的。与AMD复杂的产品线相比,Intel的产品线可以说是相当清晰的。Intel目前主流的处理器都采用LGA 775接口,按市场定位可以分成低端的Celeron D系列、中端的Pentium 4 5xx系列和高端的Pentium 4 6xx系列、双核的Pentium D系列。除了Pentium D处理器以外,其他目前在市面上销售的处理器都是基于Prescott核心,主要以频率和二级缓存的不同来划分档次,这给了消费者一个相当清晰的印象,便于选择购买。(鉴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CPU产品都已经全面走向64位,32位的CPU无论在性能或者价格上都不占优势,因此我们所列举的CPU并不包括32位的产品。同样道理,AMD平台的Socket A接口和Intel的Socket 478接口的产品都已经在两家公司的停产列表之上,而AMD的Athlon 64 FX系列和Intel的Pentium XE/EE系列以及服务器领域的产品也不容易在市面上购买到,因此也不在本文谈论范围之内。)

2. AMD与Intel产品线对比

双核处理器可以说是2005年CPU领域最大的亮点。毕竟X86处理器发展到了今天,在传统的通过增加分支预测单元、缓存的容量、提升频率来增加性能之路似乎已经难以行通了。因此,当单核处理器似乎走到尽头之际, Intel、AMD都不约而同地推出了自家的双核处理器解决方案:Pentium D、Athlon 64 X2!

所谓双核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其实并不是一个全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

处理器协作机制:

AMD Athlon 64 X2

Athlon 64 X2其实是由Athlon 64演变而来的,具有两个Athlon 64核心,采用了独立缓存的设计,两颗核心同时拥有各自独立的缓存资源,而且通过“System Request Interface”(系统请求接口,简称SRI)使Athlon 64 X2两个核心的协作更加紧密。SRI单元拥有连接到两个二级缓存的高速总线,如果两个核心的缓存数据需要同步,只须通过SRI单元完成即可。这样子的设计不但可以使CPU的资源开销变小,而且有效的利用了内存总线资源,不必占用内存总线资源。

Pentium D

与Athlon 64 X2一样,Pentium D两个核心的二级高速缓存是相互隔绝的,不过并没有专门设计协作的接口,而只是在前端总线部分简单的合并在一起,这种设计的不足之处就在于需要消耗大量的CPU周期。即当一个核心的缓存数据更改之后,必须将数据通过前端总线发送到北桥芯片,接着再由北桥芯片发往内存,而另外一个核心再通过北桥读取该数据,也就是说,Pentium D并不能像Athlon 64 X2一样,在CPU内部进行数据同步,而是需要通过访问内存来进行同步,这样子就比Athlon 64 X2多消耗了一些时间。

二级缓存对比:

二级缓存对于CPU的处理能力影响不小,这一点可以从同一家公司的产品线上的高低端产品当中明显的体现出来。二级缓存做为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其大小具有相当重大的意义,越大的缓存也就意味着所能容纳的数据量越多,这就大大地减轻了由于总线与内存的速度无法配合CPU的处理速度,而浪费了CPU的资源。

事实上也证明了,较大的高速缓存意味着可以一次交换更多的可用数据,而且还可以大大降低高速缓存失误情况的出现,以及加快数据的访问速度,使整体的性能更高。

就目前而言,AMD的CPU在二级高速缓存的设计上,由于制造工艺的原因,还是比较小,高端的最高也只达到2M,不少中低端产品只有512K,这对于数据的处理多多少少会带来一些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处理的数据量较大的时候。Intel则相反,在这方面比较重视,如Pentium D核心内部便集成了2M的二级高速缓存,这在处理数据的时候具有较大的优势,在高端产品中,甚至集成4M的二级高速缓存,可以说是AMD的N倍。在一些实际测试所得出来的数据也表明,二级缓存较大的Intel分数要高于二级缓存较小的AMD不少。

内存架构对比:

由Athlon 64开始,AMD便开始采用将内存控制器集成于CPU内核当中的设计,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缩短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交换周期,以前都是采用内存控制器集成于北桥芯片组的设计,改成集成于CPU核心当中,这样一来CPU无需通过北桥,直接可以对内存进行访问操作,在有效的提高了处理效率的同时,还减轻了北桥芯片的设计难度,使主板厂商节约了成本。不过这种设计在提高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一个是兼容性问题,由于内存控制器集成于核心之内,不像内置于北桥芯片内部,兼容性较差,这就给用户在选购内存的时候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内存兼容性较差之外,由于采用核心集成内存控制器的缘故,对于内存种类的选择也有着很大的制约。就现在的内存市场上来看,很明显已经像DDR2代过渡,而到目前为止Athlon 64所集成的还只是DDR内存控制器,换句话说,现有的Athlon 64不支持DDR2,这不仅对性能起到了制约,对用户选择上了造成了局限性。而Intel的CPU却并不会有这样子的麻烦,只需要北桥集成了相应的内存控制器,就可以轻松的选择使用哪种内存,灵活性增强了不少。

还有一个问题,如若用户采用集成显卡时,AMD的这种设计会影响到集成显卡性能的发挥。目前集成显卡主要是通过动态分配内存做为显存,当采用AMD平台时,集成在北桥芯片当中的显卡核心需要通过CPU才能够对内存操作,相比直接对内存进行操作,延迟要长许多。

平台带宽对比:

随着主流的双核处理器的到来,以及945、955系列主板的支持,Intel的前端总线将提升到1066Mhz,配合上最新的DDR2 667内存,将I/O带宽进一步提升到8.5GB/S,内存带宽也达到了10.66GB/S,相比AMD目前的8.0GB/S(I/O带宽)、6.4GB/S(内存带宽)来说,Intel的要远远高出,在总体性能上要突出一些。

功耗对比:

在功耗方面,Intel依然比较AMD的要稍为高一些,不过,近期的已经有所好转了。Intel自推出了Prescott核心,由于采用0.09微米制程、集成了更多的L2缓存,晶体管更加的细薄,从而导致漏电现象的出现,也就增加了漏电功耗,更多的晶体管数量带来了功耗及热量的上升。为了改进Prescott核心处理器的功耗和发热量的问题,Intel便将以前应用于移动处理器上的EIST(Enhanced Intel Speedstep Technolog)移植到目前的主流Prescott核心CPU上,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降低功耗及发热量。

而AMD方面则加入了Cool ‘n’ Quiet技术,以降低CPU自身的功耗,其工作原理与Intel的SpeedStep动态调节技术相似,都是通过调节倍频等等来实现降低功耗的效果。

实际上,Intel的CPU功率之所以目前会高于AMD,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其内部集成的晶体管远远要比AMD的CPU多得多,再加上工作频率上也要比AMD的CPU高出不少,这才会变得功率较大。不过在即将来临的Intel新一代CPU架构Conroe,这个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实Conroe是由目前的Pentium M架构变化而来的,它延续了Pentium M的绝大多数优点,如功耗更加低,在主频较低的情况下已然能够获得较好的性能等等这些。可以看出,未来Intel将把移动平台上的Conroe移植到桌面平台上来,取得统一。

流水线对比:

自踏入P4时代以来,Intel的CPU内部的流水线级要比AMD的高出一些。以前的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的流水线为20级,相对于当时的PIII或者Athlon XP的10级左右的流水线来说,增长了几乎一倍。而目前市场上采用Proscott核心CPU流水线为31级。很多人会有疑问,为何要加长流水线呢?其实流水线的长短对于主频影响还是相当大的。流水线越长,频率提升潜力越大,若一旦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话,所耽误的延迟时间越长,为此在Netburst架构中,Intel将8级指令获取/解码的流水线分离出来,而Proscott核心有两个这样的8级流水线,因此严格说起来,Northwood和Willamette核心有28级流水线,而Proscott有39级流水线,是现在Athlon 64(K8)架构流水线的两倍。

相信不少人都知道较长流水线不足之处,不过,是否有了解过较长流水线的优势呢?在NetBurst流水线内部功能中,每时钟周期能够处理三个操作数。这和K7/K8是相同的。理论上,NetBurst架构每时钟执行3指令乘以时钟速度,便是最后的性能,由此可见频率至上论有其理论基础。以此为准来计算性能的话,则K8也非NetBurst对手。不过影响性能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分支预测失败、缓存不中、指令相关性三个方面。

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个CPU都会遇到,只是各种解决方法及效果存在着差异而已。而NetBurst天生的长流水线既是它的最大优势,也是它的最大劣势。如果一旦发生分支预测失败或者缓存不中的情况,Prescott核心就会有39个周期的延迟。这要比其他的架构延迟时间多得多。不过由于其工作主频较高,加上较大容量的二级高速缓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NetBurst架构的不足之处。不过流水线的问题在Intel的新一代CPU架构Conroe得到了较好的解决,这样子以来,大容量的高速缓存,以及较低的流水线,配合双核心设计,使得未来的Intel CPU性能更加优异。

“真假双核”

在双核处理器推广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AMD宣扬自己的双核Opteron和Athlon-64 X2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双核处理器准则,并隐晦地表示Intel双核处理器只是“双芯”,暗示其为“伪双核”,声称自己的才是“真双核”,真假双核在外界引起了争议,也为消费者的选择带来了不便。

AMD认为,它的双核之所以是“真双核”,就在于它并不只是简单地将两个处理器核心集成在一个硅晶片(或称DIE)上,与单核相比,它增添了“系统请求接口”(System Request Interface,SRI)和“交叉开关”(Crossbar Switch)。它们的作用据AMD方面介绍应是对两个核心的任务进行仲裁、及实现核与核之间的通信。它们与集成的内存控制器和HyperTransport总线配合,可让每个核心都有独享的I/O带宽、避免资源争抢,实现更小的内存延迟,并提供了更大的扩展空间,让双核能轻易扩展成为多核。

与自己的“真双核”相对应,AMD把英特尔已发布的双核处理器——奔腾至尊版和奔腾D处理器采用的双核架构称之为“双芯”。AMD称,它们只是将两个完整的处理器核心简单集成在一起,并连接到同一条带宽有限的前端总线上,这种架构必然会导致它们的两个核心争抢总线资源、从而影响性能,而且在英特尔这种双核架构上很难添加更多处理器核心,因为更多的核心会带来更为激烈的总线带宽争抢。

而根据前面我们提到CMP的概念,笔者认为英特尔和AMD的双核处理器,以及它们未来的多核处理器实际上都属于CMP架构。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或标准,业界并无明确定义,称双核处理器存在“真伪”纯属AMD的一家之言,是一种文字游戏,有误导消费者之嫌。

目前业界对双核处理器的架构并没有共同标准或定义,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真伪之分。CMP的原意就是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在这一点上AMD与英特尔并无分别,不能说自己的产品集成了仲裁等功能就是“真双核”,更没有理由称别人的产品是“双芯”或“伪双核”。此外在不久前AMD举办的“我为双核狂”的活动中,有不少玩家指出,AMD的双核处理器在面对多任务环境下,无法合理分配CPU运算资源,导致运行同样的程序却会得到不同的时间,AMD的双核并不稳定。从不少媒体的评测还可以看到,AMD的双核在单程序运行的效率要高于Intel处理器,但是在多任务的测试中则全面落后!

由此可见,对于真假双核之说,笔者认为只是一种市场的抄作,并不是一种客观的性能表现。从真正的双核应用上来看(双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各种程序的同时运行,即多程序同时运行的要求),Intel的双核更符合多程序的发展需求。

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二、高性能的基石——Intel及AMD平台对比

看完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无论Intel还是AMD都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而至于二者在处理器架构上的优劣毕竟不是片言只字可以言明,也不可以片面的说谁的架构更为优胜,因为二者都有各自的优势之处,也有其不足。但无论如何,对于CPU来说,一个产品优秀与否,性能如何,都必须要有其发挥的平台,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家产品的主流平台。

1. 平台对比之Intel篇

在刚过去的2005年中,Intel处理器在产品规格与规划两方面对整个芯片技术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用户的最终选择有着直接的影响。首先,尽管LGA775接口较脆弱的问题曾一度过引发争议,但桌面级CPU从Socket 478向LGA 775过渡已是不可逆转;其次,处理器的FSB频率再一次被拉高,1066MHz已成为新一代处理器的标准;再次,双核CPU的上市引发了不小的轰动,普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与之对应,第一代LGA 775接口芯片组——Intel 915/925系列已是昨日黄花,945/955系列已经作为新的主流取而代之。集成HD音效技术、双通道DDR2内存架构、千兆网卡、SATA2技术,RAID5等一系列过去只能在高端主板上才有的技术现在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在PCI-E显卡接口已经成为市场主流的时候,市场上有了更多的厂商加入其中,Intel芯片组一家独大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NVIDIA和ATI都推出了相应产品,功能规格毫不逊色;VIA和SIS等台系厂商也有其“特色产品”,市场空前繁荣。 Intel Intel处理器搭配Intel芯片组一向是DIYer的首选。2005年,Intel沿袭了其一贯的特点:新品推出速度快,档次定位明确,新技术大量使用等等。目前Intel的高端桌面芯片组当属955X和975X系列,作为高端产品,955X具备了945系列的主要功能,但抛弃了过时的533MHz FSB。加之其支持8GB内存、ECC校验技术和内存加速技术,这些特点令其与主流产品拉开了距离。975X则是955X的加强版,可以完美支持Intel所有桌面处理器,包括Pentium EE。更重要的是支持双PCI-E 8X显卡并行技术。925X/XE是上一代的高端产品,但由于缺乏对双核心的支持,令其瞬间失势。

主流市场一向是Intel的中流砥柱。945系列是其巩固这一市场的利器,包括945P/PL/G/GZ等型号,分别用于不同需求的用户。945系列支持FSB 533-1066的处理器,包括Celeron D、Pentium 4和Pentium D等在内的Intel主流CPU,945系列已全面转向DDR2,并支持Intel Flex Memory技术,可使不同容量的内存构成双通道模式,兼容性得以提高。

随着945系列的大量铺货,曾经的主流产品915系列不可避免的被推到低端市场。915系列包括915P/PL/G/GV/GL五种型号,针对不同的用户,但目前该系列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缺货,售价与945系列相差也不是太大,而且也传言Intel即将将其停产,故不推荐购买。

NVIDIA目前NVIDIA发布的Intel平台的芯片组有NF4 SLI IE,NF4 SLI XE,NF4 Ultra等几款,都是作为中高端产品出现在市场的,其中的NF4 SLI IE更是第一个把NVIDIA在AMD平台上无限风光的SLI技术引入了INTEL平台,让INTEL平台也能实现双显卡运作的模式。而更具革命性的是,NF4 SLI IE芯片组在打开双显卡模式的时候,能够运行在PCI-E 16X+16X的高显示带宽之上,性能提升效果更加明显。这样的技术优势,即便是说AMD平台上的NF4 SLI芯片组也已经难以实现(NF4 SLI只能打开PCI-E 8X+8X的带宽),缺乏技术授权的众INTEL芯片组更是无可奈何。

ATI目前ATI在Intel平台的主力芯片组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系列,而支持交火技术的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则定位高端。Radeon Xpress 200 For Intel platforms芯片组的主板采用南北桥分离设计,包括RS400、RC400、RC410和RXC410四款产品。北桥集成X300显示核心,并具备Intel平台的几乎所有主流技术支持,兼容性十分强大。Radeon Xpress 200 CrossFire在Intel平台的产品称作RD400,基本架构与RS400相仿,最大的特点是支持ATI的CrossFire显卡并行技术。但ATI的自家的南桥功能有限,众多厂商会采用ULi M1573/1575替代作为折衷方案。

VIA、SIS VIA和SiS在Intel平台也是有相当资历的元老级芯片组生产商,二者主要为Intel平台提供中低端的产品。VIA目前在Intel平台的主要产品有PT880 PRO和PT894,集成显卡的最新产品为P4M890。SiS则提供SiS 656/649等产品。 2. 平台对比之AMD篇

随着K7核心退出历史舞台,K8处理器已经顺利完成过渡。与此同时,Socket 754和Socket 939平台也发生着分化——Socket939定位于主流桌面和入门级服务器市场,Socket 754则定位于低端平台。与之搭配的芯片组延续着显示核心市场的明争暗斗——NVIDIA于ATI的大战愈演愈烈,加上久经沙场的VIA和SiS,AMD处理器配套芯片组市场从未如此热闹。

NVIDIA

NVIDIA是AMD平台中芯片组最多的一家厂商,从集成显示核心的入门级产品到支持显卡并行技术的高端产品都可以找到NVIDIA的身影。可以说NVIDIA芯片组是AMD平台中占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的产品,也是众多DIYer眼中AMD处理器的最佳搭档。

目前NVIDIA在AMD平台的芯片组包括NF4-4X、NF4标准版、NF4 Ultra、NF4 SLI以及整合图形核心的C51系列。其中NF4-4X主要采用Socket 754接口,针对低端及入门级用户,主要搭配Socket 754接口的Sempron和Athlon 64处理器。NF4 Ultra和NF4 SLI则主要采用Socket 939接口,针对中高端用户。其中部分产品更是用料十足,配置豪华,是骨灰级玩家的选择。C51系列包括C51G(GeForce 6100)和C51PV(GeForce 6150)两种北桥芯片,搭配nForce 410 MCP和nForce 430 MCP两种南桥,为AMD提供整合显示芯片的主板。其集成的显示芯片性能已经不再是鸡肋,紧跟主流显卡脚步。

ATI

ATI作为NVIDIA在显卡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在AMD平台中的角色也非常强,但竞争力就要比在显卡市场下降不少。作为对NVIDIA SLI技术的回应,ATI推出了Crossfie芯片组与之抗衡,而且其双显卡并行的限制比SLI要宽松很多, Crossfie技术对游戏的兼容性很好,几乎每款游戏都可以从中获得性能提升。但目前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Crossfie主板远没有SLI的多,ATI在这方面推广力度似乎不够。此外在中低端市场,ATI提供了Radeon Xpress 200系列,包括整合显示核心的RS480/482和采用独立显卡的RX480,支持单PCI-E x16显卡插槽,支持两个以上的SATA接口,支持千兆网卡,性能中规中举。

平台综述

目前市场上Intel和AMD平台的主要产品都已经略为介绍,我们可以看到,AMD处理器目前使用的芯片组绝大多数由其合作伙伴设计,比如nVidia、ATI、VIA等等,他们设计好后再找其他企业代工生产。这样一来,AMD在实际的市场操作方面就有很多困难,比如说在平台的整体价格控制方面无法做到统一调控,另外很可能会出现主板供应跟不上CPU的市场出货率,或者大于CPU的供应量等等。虽然AMD本身也有配合自己产品的平台,但是高昂的成本、不实用的功能也只能使它成为评测室中的一道风景。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AMD的主流处理器产品拥有Socket 754和Socket 939两个平台,而在两个平台的产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

阅读全文

与inter公司的股票代码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国泰大健康股票基金今日估值 浏览:79
股票交易软件公式 浏览:206
股票当天交易巨量 浏览:575
股票配资推荐久联优配推荐 浏览:372
口可口可公司股票 浏览:417
十二万炒股 浏览:900
同花顺软件股票净资产在哪看 浏览:623
股东抵押股票查询 浏览:649
联泰环保的股票分析软件手机版下载 浏览:866
天山股份股票最新消息2020 浏览:581
二级市场收购上市公司的股票 浏览:376
如何查询单一股票的年换手率 浏览:39
国泰君安接受科创板预约开户 浏览:944
股票行情查询当问金多多策略用心 浏览:97
股票专做一只好 浏览:271
三毛神派股票行情 浏览:258
证券公司的员工会炒股吗 浏览:461
澳蓝特橱柜 浏览:452
股票开户后不交易会注销吗 浏览:679
苹果带的股票软件是哪一个 浏览: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