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南海公司的舞弊案例答案
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
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南海泡沫事件”就是南海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故意编制公司的虚假信息,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金灿灿的通往“黄金宝殿”之图,其实这幅承载着投资者狂热希翼的致富之图,不过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无缥缈,最终只能因公司经营的真相被揭穿而成为南柯一梦。许多效仿南海公司的其他股份公司,也没能逃出幻灭的结局。
原因之二:英国政府的态度不理智。
虽然证券市场自身对股票价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政府的监管依然不可少。英国政府在对待南海泡沫事件的态度上并不理智,从事件发生前“过度放纵”到事件发生后“一下管死”,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也给公众投资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宠儿”的印象,此其一。南海公司在成立之初,就认购了政府高达1000万英镑的债券,从而取得了英国在南美洲海岸的贸易垄断权,此时,英国政府应当预见到象南海公司这样渐有影响的股份公司应当真实对外公告其经营信息,否则,一旦公司形成气候,股票发行规模扩大,虚假的信息给投资者造成的损害将不堪设想。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尽到这样的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让人瞠目的是议会的议员甚至连国王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100多英镑暴涨到1000英镑又狂跌到100多英镑的动荡局面时,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只得通过“泡沫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强行压制。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此其二。泡沫法案规定任何未经合法授权而组建的公司,及擅自发行股票均属非法,股份公司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严惩非法的证券交易,从而保护股东及社会利益。但实际通过的法案却故意使法人形式难以采用,从而走上了另一极端。该法案一直持续到182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公众对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避而远之,“泡沫法案”对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之三:公众对股票投资的极端不理性。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无论股票的价格多高,无论它是否已经偏离了公司的基本价值,只要相信它还会继续涨下去,公众就会不顾一切地买进。在这种欲望的支配下,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已经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非理性泡沫的破灭。
『贰』 请问为什么发行股票,也能进行吸收合并企业通俗举例子解释下。
首先需要了解资本市场上最常用的两种收购方式就是现金收购和股权收购。
现金收购简单明了,就不说了。股权收购主要又有增发新股和换股两种手段。看一个国内比较著名的平安收购渗简李深发展案例就可以大致明白
2010年前,平安集团持有深发展4.68%股份
2010年5月,平安集团向当时的深发展大股东新桥定向增发约3亿股,新桥以其所持有的约5.2亿股深发展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持有深发展21.4%股份
2010年7月,深发展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约3.8亿股,平安人寿出资约70亿认购。由于平安人寿是平安集团的控股子公司,交易完成后,平安集团共持有深发展29.99%股份
2010年9月,平安集团宣布,以平安银行90.75%的股权以及26.9亿现金交换深发展16.39亿股份。交易完成后,平安丛迟集团拥有深咐虚发展52.38%股份,深发展成为其控股子公司。而深发展拥有原平安银行90.75%股份,成为平安银行母公司。即,平安集团控股深发展,深发展控股平安银行。
这次经典的收购案例中有现金收购、有被收购方发行股票,有收购方发行股票,有股权交换,最终都是为完成收购目的服务的
『叁』 企业上市会面临哪些风险-股城经验
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司上市也称IPO(initialpublicofferings),是指公司首次在公开市场挂牌交易。在中国内地来说就是通过向上交所,深交所申请,把公司的股票在这两个股票交易所进行交易。其他知名的交易所包括香港股票交易所,纳斯达克交易所和纽约交易所以及伦敦交易所等。虽然说企业上市好处很多,但是风险也不少,那企业上市会面临哪些风险呢?
1、花费巨大。最重要的是企业为达到上市条件进行的企业重组的成本,具体包括企业资产债务重组的成本、雇佣职业经理人的成本、为了满足企业业绩要求而增加的前期财务成本、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成本。还有企业为了上市,还要花费各种各样的中介费用。为了获得更好的发行价格,所花费的路演等费用。
2、敏感问题会曝光。出于保护投资者的目的,监管机构要求上市企业对企业的重大信息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披露,这些信息包括重要的财富数据、重大交易、股本变化、赢利和预算等。这样一来,一些不便公布的敏感商业信息也不得不公开,而这些信息一旦被竞争对手知道,可能也会给企业造成不利的影响。由此可见,敏感信息的纰漏确实会成为企业拒绝上市的理由。
3、削弱控制权。企业上市,实质上就是将企业的股权卖给投资人以获得他们的资本投入,这可能使原始股东持股比例出现或多或少的下降,导致其对企业的控制地位从单纯控制或绝对控制转化为相对控制,更为极端的情况是,原始股东的控制权会被夺走。随着控制权市场的发展,股票公开发行上市后,对企业虎视眈眈的收购方就可能通过二级市场收购获得企业的股份,从而与原控股东争夺控制权,最典型的案例就是万科和宝能股权争夺战。
4、严管之下提高了企业成本。为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官方出台了《企业被捕控制指引》,内容涉及企业总体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资金活动、采购业务、资产管理、销售业务、研究与开发、工程项目、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的规范条例,这些条例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建立起复杂的公司治理机构,构建规范的内部审计架构和审计委员会,进行详细的信息披露,成立这些规范化的机构,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5、股价波动。为了维持股价,企业不得不采用各种手段维持业绩,这种压力很容易导致企业经营行为的短期化,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股价波动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营决策,很多上市公司,为了迎合媒体和投资者的口味,有时候会做出错误的运营决策,结果往往会配了夫人折了兵。
以上就是企业上市会面临哪些风险的介绍。简单而言,上市就是将公司的所有权分成若干份,放在公开市场上流通,机构或个人投资者如果看好公司的发展,就会买入该公司的股票,为此公司可以募集到资本金。同时公司上市有利有弊。
『肆』 有哪些非公开发行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的案例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14年非公开发行将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及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证券代码:600526 证券简称:菲达环保(600526,股吧)公告编号:临2014—055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2014年非公开发行
将导致实际控制人变更
及股东权益变动的提示性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14年8月12日召开了第五届董事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方案的议案》等议案,现将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后股东权益变动情况提示说明如下:
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为140,515,222股,全部由巨化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巨化集团”)以现金认购,发行价格为8.54元/股,若公司股票在本次非公开发行的定价基准日至发行日期间发生派息、送股、资本公积转增股本等除息、除权事项,本次发行的发行价格和数量亦将作相应调整。
本次非公开发行前,菲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菲达集团”)持有公司23.75%的股份,为公司的控股股东。诸暨市国资委持有菲达集团100%的股权,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本次非公开发行完成后,巨化集团将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为25.67%,菲达集团持股比例降为17.65%。浙江省国资委持有巨化集团100%的股权,将成为公司新的实际控制人,公司的控制权将发生变化。
特此公告。
浙江菲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会
2014年8月15日
『伍』 【案例】上市公司吸收合并超经典案例及详细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吸收合并的背景与作用
始于1993年的上市公司吸收合并,是各大公司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升规模,避免被淘汰而采取的策略。吸收合并本质上是企业以发行新股或现金支付的方式,获取目标公司的产权,保留存续企业法人地位,取消目标公司独立法人资格的过程。其中,换股吸收合并是重要形式,通过发行新股票作为对价交换目标公司股东手中的股票,降低并购成本,对我国证券市场与企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案例解析:美的集团对小天鹅的并购
美的集团在2008年首次对小天鹅进行并购,成为控股股东。期间,美的集团持续增持,至2013年,美的集团持股超过50%。2018年,美的集团发起第二次并购,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小天鹅公司,实现资产整合与小天鹅B股问题的解决,交易规模达143.83亿元,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首例A股上市公司换股吸收合并A+B股上市公司的重组项目。
并购双方情况
美的集团在并购前,已规划成为全球化公司,研发投入占本年净利润近一半,累计科研投资超过300亿元。海外销售收入占比40%以上,销售网络覆盖多个非国内生产基地和运营基地,具有较强竞争力,但销量有待进一步完善。小天鹅公司作为洗衣机产业的代表性企业,市场份额增长势头良好,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并购结构安排
美的集团采用换股吸收的方式,针对同意并购的小天鹅股东发行新股票,增发股票选择在深交所主板流通,包括A股和B股持有者,不包括美的自身和TITONI。并购后,小天鹅企业资源将全部归属于美的。换股价格和比例根据并购方案制定,美的集团发行价格基于换股价格基准,最终确定为A股46.91元/股,B股38.07元/股。美的集团依据换股比例选择增发股票数量,实现并购目标。
基于品牌构筑和提升的并购策略
此次并购有助于避免同业竞争,提高美的集团的市场竞争力。整合业务实现协同效应,扩张产业布局,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洗衣机板块竞争力,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产业拼图的优化。并购后,美的和小天鹅的资源配置得到优化,对美的的战略规划大有裨益。
『陆』 请问哪里可以找到证券违规的案例
案例分析
原野案:柳暗花明又一村
购并第一案:宝延风波
四川长虹:转配股暗渡陈仓,悄然上市
脱胎换骨琼民源
万时红集团是资本运作高手还是证券市场大鳄
北大收购延中实业
中远发展
广西虎威
粤海发展
大东海何时福如东海?---中国首宗债转股案例追踪
卖壳者空手套白狼
从公开信息透视大庆联谊股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