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为什么大多数人投资股票会亏钱
大多数人投资股票会亏钱,那是因为投资股票的人大多数不内行;因为投资股票的人大多数资金不够充分;因为投资股票的人大多数缺乏凝聚力;因为投资股票的人大多数是小散户、斗不过主力和大资金。。。。
❷ 股票投资为什么总是亏本,有人能指导一下吗
您可以下载一个软件,叫易看盘(WALLDATA)风险警报系统,这个软件可以帮助你分析股票行情,让你准确的投资,避免买的股票老是亏本。
❸ 为什么很多人的股票投资却经常亏钱呢
这个市场盈亏遵循这二八定律,盈利的永远是少数人,多数的钱都被专业的人赚走了,最亏的就是散户,亏都不知道是怎么亏的!
❹ 寻求股票私募合作,股票这几年亏太多了
私募就是私下募集。私下的意思如上:第一,不可以做广告。第二,只能向特定的对象募集。所谓特定的对象又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对方比较有钱具有一定的风险控制能力,二是指对方是特定行业或者特定类别的机构或者人。第三,私募的募集对象数量一般比较少,比如200人以下。
公募就是公开募集。公开的意思有二:第一是可以做广告,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人募集。第二是募集的对象数量比较多,比如一般定义为200人以上。
它们的区别.公募基金是从基金公司或代理的银行,证券公司买.
私募基金是很少部分人把钱给某个人去做.一来至少50W以上,二来风险太大.建议不要买.
私募基金跟公募基金比较,最大的不同是,私募基金是不受基金法律保护的,只受到民法、合同法等一般的经济和民事法律保护。也就是说,证监会是不会来保护私募基金投资者的,出了问题你们自己解决,或者上法院,或者私了。
现在人们买的基金公募基金....公募基金对老百姓更好些.
她们的具体区别如下哦:
第一、从法律上
公募有较为健全的法律——《证券投资基金法》以及证监会的各项管理办法,而私募目前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目前借助的是《合伙企业法》(为有限合伙制的私募做准备,目前该法尚未实施)、《信托法》(信托为私募提供了一个合法途径,这是我国私募基金的特有形式)《合同法》(这是契约型私募的主要法律依据)。
最初在制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时,没能把私募基金作为调整对象,这是个遗憾。对于私募基金,尽管其投资灵活,不宜过细监管,但是最基本的准入资格应该是有的,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基金公司设立时应有最低资金限制,应该提取风险准备金。此外,投资人的门槛也应限制,我国一向视稳定为大局,如果投资人不够理性,把大部分身家全投资在风险大的基金品种上,造成的不稳定可想而知。可以参考国外的立法以及目前资金信托的法律,设最低门槛,并限制投资占家庭资产的比例,有效教育投资者。
第二、从监管上
公募由证监会监管。证监会定期不定期考察基金公司,包括文件考察、现场考察,证监会考察的范围,包括基金公司、基金公司的高管人员、基金从设立、销售到投资等。而私募,目前并无监管,私募基金公司,对于证监会来说,只是作为普通的机构投资者,甚至是自然人投资者的监管,只要想逃避这个监管,就有办法。私募的灵活是最大的优势,但是,适当的监管必须的,任何灵活,如果造成了扰乱市场、操纵股价,那就是违法。
公募基金在政府监管之外,还实行行业自律,证券业协会有会员管理的规章制度,并按需要提供培训,以提高管理和投资水平,增进法律理解。总之,公募有自己的组织,而私募则没有。
公募要求强制信息披露,私募则是基金公司与投资人协议披露。披露内容、披露周期、披露事项都由协议约定,私募并没有强制披露义务。
公募要求资金托管,必须将资金交与第三方(银行)托管,而私募除信托方式外,并无资金托管,这也导致私募风险较大。
第三、从投资限制上
公募有严格的投资限制,在投资品种、投资比例、投资与基金类型的匹配,以及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所有基金投资一家上市证券的比例上,甚至为了防止利益输送,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对同一证券,不得在当天一个买入,一个卖出。
而私募基金,在投资品种上,不限于国内证券,还可能涉及期货、黄金、外汇以及国外的证券、期货等,比公募广泛的多,投资限制完全由协议约定。即使是在国内证券的操作上,亦无公募基金所要求的严格限制,也难以监管。比如,目前最为规范的信托方式,信托型私募基金,如果在多家信托公司设立信托计划,则可能一个计划卖出某股票而另外的计划买入该股票,如果资金量足够大的话,则导致操纵股价。而契约型私募基金,因为不是在基金公司账户名下,则投资占一个股票的比例,难以监管,也可能造成操纵股价。
第四、从募集方式上
公募私募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我国在《证券法》上规定了证券公开发行的概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公开发行:(一)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的;(二)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二百人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发行行为。”
如果把私募理解为投资人累计不超过200人或不向不特定对象募集,那么,资金信托的法律修改,则与此矛盾,以前是一个资金信托计划的投资人限制在200人之内,现在对机构的数量已经不再限制。当然这是鼓励成熟投资者,是管理上的进步,但是,法律上的不吻合,使得公募私募并无严格界限。私募有一点确定的是,不得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其他公共媒体推广,否则就构成了公开募集。
第五、从税收上
公募有明确的国家税收标准,有比较规范的管理,而私募,因为法律形式多样,避税甚至逃税手段多样,难以监管。
第六、基金的业绩报酬
公募基金不提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即使这样,也已经赚的钵满瓢满了。)私募基金则必然收取业绩报酬,大多不收管理费,有些预收管理费后,再从业绩报酬中扣除。对公募基金经理来说,业绩是用来排名的,而对私募基金经理来说,业绩则是实实在在的分成,是直接的收益。
第七、投资人收益
因为私募的操作灵活,收益可能会比公募高,尤其在行情不好的时候,私募的操作灵活的优越性比较明显。但是,在行情好的情况下,两者相差并不太大(公募基金已经有很多3字头了),尤其是私募在提取了不菲的业绩报酬后,投资人得到的收益,不一定会比公募收益高。甚至,有些私募,在收益不如公募的情况下,还收取业绩报酬,则对投资人不合理。所以在签订合同的时候,投资人可与基金公司约定,投资收益率小于等于股指增长率时,基金公司不收取业绩报酬,只收取管理费。
第八、基金公司的规模和管理
私募基金的规模目前已经达到万亿,蔚为壮观。但是,说到基金公司的规模和规范管理,目前情况下,公募因为法律法规健全,有一批管理比较规范,重视风险控制,投资理念清晰的基金公司。而私募,备受大家推崇的的是一些从公募出来的明星基金经理,这靠的是个人品牌,尚未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管理公司,这是私募以后做大做强需要改进的。
❺ 为什么买股票会亏钱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❻ 同样是炒股,基金经理能赚钱,为什么散户炒股总是亏钱呢
基金经理是投资金融专业人士,科班出身的跟股市小白自然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这个市场连专业人士都赚不到钱,散户在这个市场更加不可能赚到钱了。
毕竟炒股是一门高技术含量的金融投资,并非完全靠运气就能赚很多钱的,炒股必须离不开专业性,专业人士自然会跟非专业的人结果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国际成熟市场需要去散户化主要因素之一。
为什么基金经理炒股都赚很大?基金经理能胜任这份职业,肯定是有他个人的尝试,有基金经理的走势和能力,才能在股市赚很大,主要基金经理有以下优势:
2、散户投资能力太差
大部分散户的投资能力确实非常差,就连股票是什么都不清楚,只知道买卖,和盈亏,完全没有一点股票专业知识。
比如不会选股,不会分析股票,不会控制风险,不会分仓操作等等,这些很多很多的因素都会让散户在股票市场赔钱。
总结分析
经理经理与散户同时在炒股,但最终炒股的结果完全不同,基金经理背后有各种优势可以在股市赚很大,反之散户满满地都是不足之处,炒股根本赚不到钱,反而还出现亏损累累。
通过这两个关于炒股问题告诉我们,在股市想要赚钱要么融入机构抱团取暖,要么自己强大起来,成为股票市场的强者,只有这样才能成为股市的胜利者。
❼ 买股票为什么机构赚钱,散户亏钱
呵呵。。这不是绝对的!机构还是有亏钱的时候!只是机构在信息面都是比散户先知道的,再加上操纵者技术高,心态稳,资金多,所以胜利面比散户大!散户不一定就是亏钱的,毕竟现在的股市比例结构还是散户居多,散户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❽ 炒股和机构合作,没有赚钱反而亏,该如何是好
没办法返还的,他们可以说自己提供了信息,是市场原因,你也没办法啊。炒股还是要自己动手分析选择才行,听别人的没有的,就当花钱买个教训吧
❾ 一个投资公司的老板,经常让很多家企业倒闭,导致很多股民都亏钱,只让自己的股票往上涨让自己的公司赚钱
1.这种人算不得好人。2.不矛盾。3,想做好人的人,但凡有良心的人大概都不屑于做这样的人。4.其行为常,但未必正。
❿ 同样是私募基金,为什么股权投资很少亏钱而股票基金经常赔钱
股票基金的不确定性
今天,我把我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股权投资的盈利模式优于股票投资,这是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股权投资的盈利模式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差,乘以企业净利润增长。在股权投资中,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价差目前基本上在2-5倍左右的水平,而股票投资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卖出时的价格减去买入时的价格乘以企业净利润增长水平,但就是这个卖出时的价格和买入时价格是极其不确定的。就是这个不确定的要素导致了股票基金经常亏损。
股权基金保障完善
市场规则更有利于股权基金,股权基金所投资的企业普遍存在一个保本保息的回购条款,或者是业绩对赌的协议,即使所投向的企业业绩下滑,股权基金也可以通过现金补偿或分得更多的股份来确保自身的利益不受到损失,股票基金基本上是盈亏自负,无人负责。
投资就像一场恋爱
股权投资市场地位、信息透明程度更高。有人把股权投资比喻成谈恋爱结婚,把股票投资比喻成一夜情。其实不无道理,PE机构入股企业之前,都要经过详尽而深入的尽职调查,对企业的情况了解得更深刻。同时还要帮助企业成长,能够得到企业的尊重,能获取到更多的信息,而股票投资者往往很难对上市公司有深入的调研,一个董秘或者一个证券事务代表都可以打发所有的调研者。因为在上市公司眼里,这些股票投资者随时可能会卖出股票,就像一个过客,也就像一夜情,能有多深的感情呢?所以很难得到股东应有的地位和尊重。
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股权基金和企业的战略目标更为接近,股权基金和企业的管理团队的利益是一致的。往往把公司上市当成终点,或者是阶段性的奋斗目标。因此,PE机构入股后,将会和管理团队一道,齐心协力把公司推向上市当成奋斗的目标。而股票基金在二级市场买入时,往往还要遭遇上市公司管理团队和股权基金减持套现的压力,因为他们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了。腾讯众创空间,一个去创业的平台
陪伴是最长情的投资
股权投资更能够克服人性的弱点,股权投资一旦投入,不能马上退出,也不会因为企业有一点利润增长就卖出,这就使得股权投资真正变成一种长期投资,就能够充分的分享企业成长带来的利润增长。股票投资容易受市场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比如2016年年初,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是很多上市公司的股价却跌了20%以上,就是因为受市场熔断机制推出带来的影响。另外,私募股票基金还有强制止损的紧箍咒。净值一旦跌破0.8,就是跌到20% 就要面临强制清盘的压力。这也使得很多私募股票基金不能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