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投资答疑 > 中国人寿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中国人寿股票投资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22-08-23 16:26:16

㈠ 求一篇对当前中国人寿这支股票的分析论文

实际上你直接去找券商对于中国人寿的分析报告就是对于它最合适的评价了,我找了申银万国2010年4月对于中国人寿的下调评级的报告给你,你自己看吧。
------------------------------------------------------------------
中国人寿09年新会计准则下实现净利润328.8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16元,同比增长71.8%,每股净资产较08年底的6.15元增长21.3%至7.47元,基本符合预期。一年新业务价值177.13亿元,同比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09年内含价值2852亿元,较08年底增长18.8%。

会计准则变更对报表的影响符合预期。中国人寿2009年报是首份公布的按照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报表,重点关注评估利率的变动,中国人寿重新厘定准备金评估利率假设,较前略有提高。会计估计变更减少2009年寿险责任准备金80.20亿元、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0.65亿元,增加税前利润80.85亿元,即从336亿元增加24%至417亿元。再以08年报表为例,净资产较调整前上升29%,EPS较调整前增加89%,内含价值报告仍按原标准编制。如我们预料,变更后的A股保险报表更接近此前H股报表数据。

产品结构改善,新业务价值增长27%,略低于市场预期。中国人寿受产品结构调整影响,09年保费增速下降,新准则下已赚保费2750亿元,较08年微增3.7%。结构调整效果显著,2009年首年期交保费占长险首年保费由08年的21.4%提升至25.4%,10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费占首年期交保费由2008年同期的38.3%提升至49.7%。09年新业务价值177亿元,较08年增长27.2%,基本符合我们28%的预期,略低于市场预期,究其原因,主要是从08年下半年结构调整已经开始从而基数较高,拉低了全年增速。2010年中国人寿将持续结构调整,公司计划保费增长5%以上,从一季度情况看,公司个险新单保费增速略有放缓,预计10年NBV增速在15%左右。

投资收益率5.78%,低于我们预期。09年实现总投资收益644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5.78%,略低与预期。中国人寿09年投资资产达11721亿元,较08年增长25%,债权型投资由08年的61.43%降低至49.68%,股权型投资由08年的8.01%提升至15.31%,分享了股市上涨收益,2009年可供出售资产浮盈达206亿。2010年的投资收益料难超越09年水平,预计总投资收益率5%左右。

采用内含价值分析的公司合理价值为31元,下调评级至“中性”。公司业务增长趋势和质量良好,目前股价对应2.7倍PEV和26倍新业务倍数,有所低估但幅度不大,股价上涨空间小于其他两家保险公司,下调评级至中性。

㈡ 2021人寿保险现状及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近两年,占市场份额60%以上的上市保险公司证券业务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20%以上,有的甚至超过60%。那些率先进行业务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的企业,在经历了增速放缓的“阵痛”后,以更好的数量和质量、更好的后劲,大踏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道路。
保险是较为复杂的金融产品,供需双方往往信息不对称。因此,要通过行之有效的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去年以来,监管部门接连出台文件,细化重大疾病保险定义,规范意外险手续费、理赔标准,明确健康险“消费型”险种定位和费率动态调整机制,强化人身保险精算监管,明确分红险红利分配等,建立起更加完善、有序、透明的人身险市场运行监管框架,从精算定价、产品条款到营销规范,修补以往的监管短板和盲区,进一步筑牢了行业发展根基。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大关,国际保险业发展历程表明,迈上这个台阶后,居民对保险业的潜在需求将会全面迸发。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商业保险在建设医疗保障制度体系中的作用,要求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用足用好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研究扩大产品范围,成为国家医保改革的重要抓手。人身险行业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疫情爆发后,让我们对于社会保障行业也有了一定的新思考,也让人们对商业保险在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作用有了新的期待。只有不断改革和突破,寿险业才能真正发挥稳定人民生活、改善社会福利的作用。
展望未来,保险行业发展前景诱人,其主要动力包括:庞大的人口规模、较快的老龄化趋势与较高的储蓄率;经济持续发展、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政策法规大力支持;风险保障意识得到根本性加强;终身福利系统的瓦解;投资环境大大改善。

㈢ 中国寿险行业研究报告

为您转载以下资料,希望有所帮助。
——摘自麦肯锡公司研究报告《积极发展寿险行业,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
中国政府应该明确今后10~15年寿险行业的发展目标,包括从宏观上充分发挥寿险行业对社会的保障功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寿险公司和养老险公司成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机构投资者;整个金融体系的结构更趋合理等。具体目标的设定可以体现为人均净保费、保险类产品占家庭总资产的比重、城镇及农村人口的寿险覆盖率、寿险公司所持资产同其他金融机构所持资产的相对比重等。
在明确行业发展目标的前提下,政府还应该考虑采取以下五项措施以促进寿险业的健康发展。
教育市场
要想充分挖掘寿险业的潜力,中国政府首先应该考虑对消费者开展普及性教育,让人们了解寿险产品有何价值和作用、如何使用。毫无疑问,包括电视和报纸在内的大众传媒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中国政府在引导和利用大众传媒进行消费者教育方面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政府的社保机构还应该尝试与个人直接进行沟通,具体方式可以是向个人寄送年度个人社保状况通知,该通知需阐述个人的社保福利状况以及可能存在的资金缺口,并且以清晰、明确的方式告知寿险产品如何能够解决资金缺口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截然不同,因此教育中国消费者的方法应该有针对性,做到因人而异。在城市地区,中国政府的工作重点主要应该是向有购买力的大众消费者沟通寿险的价值和用途。在大众消费者内部,又应该进一步做到有针对性,例如重点针对中老年消费者的医疗及退休养老方面的需求、年轻人的保障性需求、广大民工的意外保障和工伤保障需求等进行宣传和教育。在农村地区,由于寿险的渗透率较低,人们往往连寿险的基本功能都不了解,因此跟城市地区相比,政府需要花更大的力气开展宣传工作。政府可以考虑在推广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首先教育那些最有可能购买寿险产品的消费者,包括那些经济状况相对较好的农村消费者、失地农民以及乡镇企业的农民等。此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大纲,通过正规教育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
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
中国政府应当寻找有效途径,鼓励寿险公司将业务拓展到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在农村及落后地区的覆盖面并不是指专门服务于农村的贫困人口。事实上,纵观全球100多年的商业寿险历史,无论在城乡,商业寿险公司还从没有在服务最低收入的10%~20%的人群中有过成功的记录。因此,在农村及落后地区拓展寿险的覆盖面主要是指在这一独特市场上挖掘那些力所能及购买商业寿险的消费者的潜力。
传统的商业寿险分销渠道在拓展农村及落后地区业务方面面临很多挑战,代理人分销渠道成本、保单维护和服务成本过高,保险公司难以盈利,因而制约了保险公司拓展农村业务的积极性。发展农村业务,需要更具有创新性,而政府的有效推动也是关键的成功因素之一。
从国外的案例来看,在农村地区发展寿险业务的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通过监管政策强制要求保险公司开展农村业务、利用非政府组织覆盖农村寿险市场以及建立创新的企业合作业务模式等。在这方面,印度和菲律宾的实践能够给我们很多启示。
有效开拓农村市场是需要付出成本的。一方面,保险公司在农村地区的服务成本增加,另一方面,对于保险公司和监管机构而言还会新增加合规监控成本。从确保寿险行业健康发展和保险公司效率的角度来看,这些额外的成本是不应该强加给保险公司的。而且,仅靠保险公司单一商业化模式运作来发展农村寿险市场是远远不够而且很难持久的。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迫切需要政府的推动和更多的创新模式。政府可以通过利用现有的各级农村机构和人员帮助推介寿险产品以降低寿险在农村地区销售的渠道成本、减免农村保险业务的税收负担、帮助农民分担部分保费等各种方式推动农村寿险业务的发展。各商业保险公司也应该积极创新,开发适合农村地区的保险产品、确定适当的目标客户群和价值定位,尝试建立一个有效、盈利的农村业务模式,从而转变寿险企业的思想观念,从过去单纯履行在农村地区的寿险义务转变为将农村视作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考虑利用商业保险公司的专业技能帮助政府更有效地管理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如参与管理农村的合作医疗保障体系等。
加强监管者的力量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强有力的监管当局对于寿险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至关重要。保险监管当局通过认真有效的监管,将有能力确保各个保险服务提供商拥有雄厚的实力,并将保险企业破产的可能性和成本降低到最小程度——保险企业破产不仅会使大众丧失对该行业的信心,而且由于个人的退休资金储备减损,社会和政府的负担也会加重。同样,加强监管力度还有利于打击不合理、不合法的保险销售活动,而正是这类非法行为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信心。有效的监管对于经营良好的保险公司来说大有裨益,因为它能帮助维护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并有利于创造一个适合优秀保险公司充分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为中国政府的重要机构,保监会的首要工作是监督寿险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将财力最薄弱、风险最高的保险企业“隔离”起来。其次,保监会还需要加强对产品设计的监管,杜绝过高的收益承诺、不合理的定价和无法兑现的预期回报承诺,并消除让客户费解或对客户不利的保险合同。第三,保监会应提高分销质量,鼓励渠道多元化。事实证明,独立代理人和保险中介机构往往能提供更好的服务,从而提升行业的服务水准。第四,保监会还应该有效监管某些特定渠道授权销售的产品类型。另外,还应大力倡导行业最佳典范,推动国内保险公司与外国保险公司竞争,而外国保险公司往往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资产管理、销售和营销、核保等方面具备扎实的技能。此外,随着监管水平的提高,保监会可以根据不同保险公司的技能水平采用基于风险和能力的、更灵活的监管方式。
中国的金融服务企业(如中信和平安)正逐步扩大其业务领域,金融产品也在逐步走向整合,要管理好不断整合的金融市场和规模庞大的金融企业,需要各金融行业的监管者更好地协调工作。随着这些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加上各金融行业所面临的风险比较相似,中国政府应鼓励证券、银行和保险行业的监管者相互协调,在必要时实施跨行业监管措施。可喜的是,中国政府已经开始通过“联席会议”的机制来实现保监会、证监会和银监会之间的协调。随着金融监管的加强,类似的合作还将越来越紧密。
保险监管者和政府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合作也是促进寿险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充分发挥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补充和加强作用,光靠保监会的推动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如财政部、民政部、卫生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门间的协调和共同推动。例如,目前保险法规定商业保险公司不能介入社会保险,因此就连商业保险公司介入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也缺少法律依据。另外,政府为低保人群提供资助购买商业保险又违反了国家对救助资金无需课税、不能营利的要求。因此,只有在政府及国家各有关部门在就商业保险的作用达成一致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新的模式,促进商业寿险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
创造商业机遇,放宽投资限制
中国政府应当为国内寿险业创造更多的商业和投资机会。例如,中国可以从社会养老保险金开始入手,放宽相关监管规定,允许大众用购买社会养老保险的资金购买年金产品,从而为寿险行业创造更大的市场机会。
同时,在政府的许可下,保险企业应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开展投资活动,从而实现更丰厚的回报。如此一来,保险企业就能为投保人提供更高的收益以及更好的退休资金积累,从而更好地填补政府社保体制的资金缺口。
为了刺激保险企业在国内进行投资,中国政府必须考虑放宽对保险企业投资领域、投资产品等方面的限制。首先,中国政府应鼓励寿险企业投资于中国最急需的基础设施项目。这类项目完全符合保险基金做长线投资、追求资金安全稳定的要求。此外,政府还应发行中长期债券,因为对于保险企业而言,中长期政府债券是相当不错的投资产品,有助于保险企业有效管理长期资产负债匹配,并反过来促进保险企业进一步发展长期业务。
此外,中国政府应进一步放开相关规定,允许保险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中国可以考虑“分两步走”的方法:首先,允许国内保险企业利用其外汇资金购买在境外上市的其他公司的股票,然后允许这些企业做有针对性的境外投资。但是在放开之前,中国政府应确保国内保险企业的投资技能和风险管理水平达到国际水准。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㈣ 中国人寿发展前景如何

前景还是有的,据《2017-2022年中国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由于中国在未来10年将进入老龄化阶段,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低水平广覆盖”的特征依然存在较大的问题,养老保险市场呈现出巨大需求,这迫切需要商业保险参与到社会保障当中,建立起商报社保相结合的养老机制,未来中国的人寿保险行业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必须注意的是,保险最主要的功能还是风险保障,如果离开了保障而单单看重投资收益,那么有失偏颇。

㈤ 中国人寿保险怎么样

中国人寿保险属于特大型央企,国家副部级单位,已连续 15 年入选《财富》全球 500 强企业。
我整理了一份中国十大保险公司排行榜,想知道中国人寿位列第几,戳这里查看:保险公司十大排名!谁争第一?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看中国人寿到底怎么样?
1、偿付能力
看一家保险公司好不好,首先要看它的偿付能力,也就是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如果一家保险公司理赔拿不出钱,产品再好也没用。
中国人寿公布第三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可知: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7.51%,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66.28%,最新一期风险综合评级为A类。
而银保监会的偿付能力达标要求为: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 100%、风险综合评级在 B 类及以上。
也就是说,中国人寿的偿付能力完全达标。
2、理赔和服务
据统计,中国人寿的获赔时效是2秒,也就是眨眨眼的功夫就能解决。
至于服务,银保监会在评价保险公司服务时,选取了三个关键指标:亿元保费投诉量、万人次投诉量和万张保单投诉量。
其中,“万张保单投诉量”最具代表性,意思是每卖1万张保单,收到多少投诉。
根据这个指标,中国人寿的万张投诉率为0.03,相对来说都还不错。
关注专心保,1对1免费咨询,我们秉承专业、客观、中立的态度,为你挑选更高性价比的产品,让买保险变成一件容易的事!

㈥ 请帮忙分析中国人寿股票(报告)

这种报告需要以下几种材料:
1.中国人寿集团公司上市以前的,并且是同种会计准则下的,公布的官方集团合并报表,英文为Group account or consolidated account。
2.上市以后的China life,的同种会计准则下的,公布的官方的集团合并报表,以及近几年的大事记录。
3. 第一种报表最好是从China life group成立那一年开始。
4. 泰康人寿,平安人寿,太平洋人寿,等市内等同价值的人寿公司的基本分析报告以及会计报告。
5. Beta of China Life, Risk Free rate, 以及 Risk Premium.

倘若这几样东西你都有了。我可以帮你看看。或者你自己都可以搞定了。用不着我了。

㈦ 人寿保险经营分析报告

1,投资银行和投资人寿保险的主要区别在于,投资人寿保险是长期投资,银行则是中短期。2,纯粹地从理论上研究,比较投资银行和投资保险的利益非常困难,也不客观。因为投保人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要考虑的因素复杂多样,而投保后的风险更是不能预测。3,计算分析过程:在市场经济中,投资方式纷繁,其中,保险与银行储蓄属于安全性相对较高的投资,且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灵活投资。前段时间,温州各保险公司又相继推出各类分红型保险,掀起了不小的热潮。分红保险除了保证保险条款列明的保障利益外,投保人还有机会分享到保险公司经营该产品所产生的利润。但不少人还是对此初出茅庐的险种有所顾忌。一方面,银行的利率总是低于保险的利率,存款还要扣除利息税,而保险不扣税,因而保险有明显的优势,但另一方面,买保险要扣除人员佣金,赔偿金等费用,而银行存款则无成本支出,因此哪种划算还很难说。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㈧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三家公司的区别与比较

我们期待太保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第三大寿险公司和第二大财险公司。
报告摘要: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
2006年,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
而国寿、平安和太保的个险新单保费收入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
公司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从销售渠道看,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与国寿和平安相比最低,但逐年上升。从险种结构看,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比国寿和平安高。从区域上看,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在保险行业中排名第三。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太保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6个月目标价为55.49元。询价区间确定根据2007年预计EPS0.91元,结合按内含价值发计算的2007年目标价,再考虑一级和二级市场的差价,得到询价区间为23-27元。摇钱树下看摇钱术
1.效率提升还有很大空间
1.1.效率提升曲线
我们认为四家主要的中资上市保险公司在效率提升方面所处的状态有较大差别。
平安上一轮的效率改善是在2004年之前,在经过2004年上市之后的内部架构完善和产品结构调整之后,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明显的进入又一轮的发展高峰。国寿的效率改善是从2003年底在境外上市开始的,到去年底基本结束了这一过程,今年以来开始进入调整期。人保是从年初开始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综合成本率以及投资收益方面都开始有明显起色的。而太保的效率提升主要也是从今年年初开始的,由于和同业比较起来人均保费等指标有较大差距,因此我们判断未来提升的空间可能比人保要大一些。根据上面的定性判断,我们制作了一张效率提升曲线以此来形象化的描述我们认为各公司所处的效率提升状态。太保是刚刚起步,效率改善的斜率比较陡峭;人保效率改善的斜率略为平坦;国寿已经过一轮效率改善,目前所处的斜率较小;平安是又迎来一轮新的效率改善。从目前来看,平安是唯一一家具备长期效率改善能力的公司,其它的公司往往是上市后的一次性改善,能否持续改善还有待证明。
1.2.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
我们认为太保寿险业务人均保费提升潜力很大,正如我们在效率提升曲线中所说的那样。
2006年,国寿个人代理人65万人,平安21万人、太保18万人、新华14万人、泰康13万人、太平2.4万人,六大公司合计132万人。国寿、平安和太保个人代理人的市场份额分别是48%、16%和13%(图2)。而2006年个险渠道新单保费收入(FYP)
六大公司合计为512亿元,其中国寿、平安和太保的市场份额分别是53%、23%和9%(图3)。太保代理人和新单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是很不匹配的,13%的人只贡献了9%的保费收入,人均月度新单保费收入(个险新单保费收入/(代理人数量*12))同业界有较大差距(图4)。2006年,平安的人均月度FYP是4,718元,国寿是3,542元,而太保是2,069元。太保的人均FYP是平安的44%,是国寿的58%,而只相当于平均水平的64%,只比六大公司中的新华更多。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已经完成全国性布局并且在很多地区的网点覆盖层次堪与国寿媲美的公司(图5)长期的人均月度FYP是不应该与同业存在这么大的差异的,效率提高将是今后业绩提升的主动力。如果太保将人均月度FYP提升至行业平均水平,那也至少会有超越行业平均水平50%的增长。
1.3.国寿上市后效率大为改善
我们对太保最大的期待是其是否能够复制国寿境外上市后效率改善的故事。我们来回顾一下国寿上市之后的效率改善情况。
1.3.1.市场份额保持稳定
上市之后,国寿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市场份额保持了基本稳定,甚至在2006年的时候,市场份额还略有上升。
1.3.2.人均月度FYP大幅提升
上市之后,国寿推出了颇受市场欢迎的"鸿鑫"等产品,同时加强了内部管理,使得人均月度FYP出现了明显的提升。
1.3.3.产品利润率大幅提升
由于个险渠道在新单保费收入占比得到了有效提升,公司自上市之后产品利润率逐年提升。APE margin(标准保费利润率)从2004年的17.1%提升至2006年的24.23%。
2.各项业务分析
2.1.寿险业务
2.1.1.增长情况
自从1996年以来,公司就一直是中国第三大寿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0%。
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378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24%。
2.1.2.渠道结构
静态的比较2006年各公司数据,平安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是最高的,达到了80%,其次是国寿的51%,太保的个险渠道占比最低,是35%。个险渠道占比比较高的主要原因是银保渠道业务量相对较大。
动态的比较太保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看出公司的个险渠道保费收入占比从2004年的38%提高到了2007年中期的48%,银保渠道占比基本未变,个险侵占的主要是团险的占比。
2.1.3.产品结构
从总保费收入来看,国寿最大的险种是分红险,占比67%,其次是传统险,占比25%;平安最大的险种也是分红险,但占比仅为34%,意外和健康险的占比是23%,传统险占比15%;太保的传统险比例要明显的高,占比达到了42%,和分红险几乎平分秋色,这是各大公司中绝无仅有的。
从新单保费收入来看,国寿85%的保费来自于分红险,而平安来自万能险的保费收入与分红险相当,太保新单保费收入中传统险的比例也是最高的,达到了21%。
2.1.4.区域结构
太保拥有仅次于国寿的分支机构,比平安更多。其相对优势在县域,据统计太保有70%的保费收入来自于县域,而国寿这一比例也只是50%。在县域保险市场,几乎只有国寿和太保两家机构,国寿的市场份额大致是70%,而太保则享有剩余的市场。
从分省数据来看,江苏、山东、上海、河南和山西是公司保费收入排名前5名的省份,占公司总保费收入的42%。其中山西在当地市场的份额居于太保系统内的首位,达到接近20%,其次是宁波、江苏、贵州和河南。而国寿市场份额最高的公司分别是江西、内蒙、广西、甘肃和河北,平安的是大连、宁夏、厦门、青岛、深圳。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太保与国寿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有较高的共同点,而平安作为一个城市公司的特点也是非常明显。
2.1.5.关于利差损
太保与平安一样,均没有将高利率保单进行剥离。由于平安在利差损形成时期,业务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其利差损保单规模要更大。从准备金余额占比上来看,2006年平安的占比是37%,太保是24%。从有效业务价值来看,2007年中期,利差损保单的有效业务价值为-164亿元,而太保这一数据为-28.73亿元。与平安一样的是,在近年利润比较好的时候,公司均花费了一些力量来消化利差损,具体方式是调低利差损保单的评估利率。经过几次调整,目前太保利差损保单的负债成本已下调至了6.53%,与平安相当。预计两家公司在今年底都会继续下调评估利率。总体来讲,两家公司均具备消化利差损的能力。
2.2.财险业务
2.2.1.增长情况
公司一直以来均是中国第二大财险险公司。按照自1998年以来的数据,公司的市场份额基本保持了稳定,截至2007年10月份,公司的市场份额为11%。2006年,公司寿险保费收入181亿元,保费收入的8年复合增长率为16%。
2.2.2.险种结构
由于车险发展速度快于其它险种发展速度,太保的车险比重与市场一样逐年提高,从2004年的56%提升至68%。
与人保和平安相比,太保的车险比例在历史上较低,但由于近年的比例提高,使得和人保、平安的车险占比较为接近,甚至还略为高了一些。
2.2.3.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且有望下降
虽然车险比例逐年提高,但公司的综合成本率还保持了稳定。其中赔付率呈下降趋势,而费用率的提升抵销了赔付率的下降,使得综合成本率保持稳定。正像我们在《中国财险:承保业务处于上行周期》一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认为由于监管层加强了价格管制、偿付能力及准备金提取的管理,承保业务利润率会有所上升(图23),综合成本率将会略有下降。
2.3.投资业务
截至2007年中期,公司的投资资产1,917亿元。同期中国人寿的投资资产是7,663亿元,中国平安的投资资产是3,318亿元,中国财险是770亿元,太保的投资资产在行业中排名第三。
2.3.1.投资资产构成
从投资资产构成来看,太保最大的区别在于定期存款比例要明显更高,而债券投资比例要明显更低。定期存款与债券相比,优势在于其主要形式协议存款一般含有浮息条款,在加息时段更为有利;劣势在于其流动性较差,而且期限最长5年。与同期限的债券收益率相比,协议存款收益率并不低,如最新央行公布的3季度61个月协议存款加权利率为5.28%,而同期国债收益率一般为4.7%-4.8%。
2007年中期,太保权益类资产中42%是股票投资,30%是开放式基金,28%是封闭式基金。与国寿和平安相比,其股票投资比例最低,而封闭式基金比例最高。从金融工具分类来看,太保的交易性资产比例最低,只有8%,而国寿、平安和人保分别为18%、28%和40%。
2.3.2.投资收益率
2007年中期,国寿的总投资收益率为10.38%,平安和太保的收益率分别为15.81%和15.2%。投资收益率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中国人寿收益率是包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另一方面公司的会计政策对投资收益率也有很大的影响,例如可供出售类资产浮盈兑现比例以及交易性资产的占比等。因此,收益率指标只能作为一项参考而已,并不一定代表实际的投资业绩。我们认为10大重仓股是一个很好的跟踪标的,因为其表现不受管理层态度的影响,能公允地反映其权益类资产的表现。遗憾的是太保尚未公布其10大重仓股。
中国人寿中期债券收益率相对较低是因为在债券市场不断下跌的情况下,公司提取了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所致。
3.估值
我们采用内含价值法对太保的寿险部分进行估值,采用市盈率法对财险分部进行估值。
内含价值的基本假设是投资收益率提高150bp至6.2%,贴现率10%,新业务价值倍数40倍。公司公布了2006年新业务价值21.76亿元(12%的贴现率),截至2007年中期的一年新业务价值29.18亿元,同时在内含价值变动表中还列出了2007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8.42亿元,由此推出去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11亿元。今年上半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67%。我们预计公司今年寿险业务新业务价值至少会有50%的增长,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公司由于效率的提高,新业务价值仍将会有快速的发展,未来两年同比增长分别会有30%和20%。同时考虑明年H股发行9亿股。
按照以上假设,我们得出太保2008年寿险业务每股评估价值为49.14元,加上财险分部的6.34元,对公司总的目标价为55.49元。
4.公司背景
4.1.历史沿革
1988年,交行成立了保险业务部。经过3年的运作,1991年交行发起成立了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经过两轮增资,太保的注册资本达到了20亿元。由于太保的业务最初主要来自交行信贷相关的财产保险业务,所以太保最初更重视财险业务,财险业务的相关经验积累也较为丰富。直到后来随着平安凭借个人营销在全国范围内快速发展,太保才开始跟随性的发展寿险业务。
1999年,由于监管的要求,交行将其股份转让给上海市政府,上海市政府随后逐步转让给其下属企业,太保的控制人随即也从交行转到了上海市政府。太保独立之后,管理层也意识到了寿险业务的"利差损"问题,而同时财险业务盈利能力却要好很多,这也在公司内部引发了究竟要不要发展寿险业务的争论,市场份额也因此有所下滑,与此同时平安借"投联险"继续攻城拔寨。
2001年,同样也是由于监管的要求,太保发起成立了寿险和产险公司。由于寿险公司独立经营,有了自己独立的财务资源,因此寿险开始快速发展,个人代理人数量由2001年底的14万人上升至2002年底的21万人。由于大规模发展初期投入很大,形成了一些累计亏损,而同时业务快速发展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资本金,两方面因素导致公司寿险业务在2004年存在115亿元的偿付能力缺口,限制了分支机构的开设和业务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太保集团与凯雷在2005年底共同出资66亿元(其中凯雷出资4.1亿美元)对寿险进行注资。在这一阶段的2002年,公司还进行了一次增资,引进了宝钢集团和大连实德作为股东,管理层对公司的话语权加大。
2007年4月份,为了实现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加强对子公司的控制,经与凯雷磋商,将凯雷对太平洋人寿的股权转为对太保集团的股权,为上市铺平了道路。
4.2.组织架构
公司发行前的最大股东为华宝投资有限公司,占比20%,是由宝钢集团及下属企业合并股份转让给华宝投资有限公司。申能集团是其第二大股东,占比19%。凯雷通过两个基金控制了公司19.9%的股权。
太保同平安一样也是集团整体上市,同时对子公司均是高比例控股,其占寿险、财险和资产管理公司的股份比例分别是97.83%、98.14%和90%。同时还持有太平洋安泰50%的股权和太平洋香港公司的100%股权。估值基本相同下买保险还是买平安

㈨ 中国人寿h股,与即将上市的国寿a股,以及在美国上市的国寿的股价的关系

A股定价机构分岐大
据广州一家基金公司人士描述说,国寿负责人昨天与其见面时谈论了对行业和公司的看法。“对于这样一个稀缺型种类,基金公司显然很有兴趣,但最终的定价区间还需要商定后给出。”而另一家上海的基金公司表示考虑到H股近日走势则给出了25元的价格。

而证券公司的分析师们对国寿A股定价预测也随着H股的波动而涨高。“最初国寿H股在15港元时,我们预计A股价格在12-15元之间。但现在我们不得不说价格可能在20元以上,甚至有些人给出更高的价格。”

一位证券分析师表示,尽管对保险股的评估在于保险企业的内涵价值,需要考虑国寿在未来的投资回报率和退保率等多方面复杂因素,但基于A股与H股的联动,目前国寿在H股的市场变动已经成为国内投资者的风向标。

不过,上述分析师也指出,就像前不久的国内网络第一股,网盛起初给出的价格高达24元,但最终被投资机构“打回”至14元的发行价。“最终价格还是需要询价对象依据主承销商给出的价值评估报告,以及股票发行商之间的博弈。相信国寿在A股市场能够走出独立的行情。”

5交易日大涨25.8%

事实上,中国人寿2003年在港上市初股价仅为4.55港元,随后股价开始逐渐攀升。而在国寿启动A股上市进程后,股价上涨呈现明显加速态势。国寿H股昨日再次大涨8.16%,升至23.85港元。盘中最高升至24.1港元,创下历史新高。国寿股价从13日收盘价18.96港元到昨日收盘的23.85港元,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高达25.8%.“国寿A股上市后起码可以维持相当一段时间股价稳定上涨,我的朋友们本来大多持币待购,不过考虑到这些天国寿H股的疯涨不得不让我稍稍迟疑,是否需要这个时候购买。”一位国寿人士告诉记者,但国寿可能也会考虑按过去一两个月的港股平均股价来做参照。

据悉,国寿派往广州的路演团队将于今天赶赴深圳推介,随后再与上海团队在北京汇合,定价区间将在本周五晚间对外公布。

阅读全文

与中国人寿股票投资分析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股票一字板涨停用买吗 浏览:56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股票 浏览:936
科创板何时可以开户 浏览:392
300632光莆股份股票 浏览:656
东方财富网能开通股票账户买股票吗 浏览:425
买股票账务处理 浏览:877
股票的基本面分析ppt 浏览:626
钨业股份股票行情 浏览:115
女没拿股份套现股票逃国外 浏览:89
看历史涨停的股票软件软件 浏览:384
2019年股票基本面分析实例 浏览:963
中德证券网上股票开户可以吗 浏览:757
dd444 浏览:507
降息买什么股票 浏览:887
鹏华新兴产业混合 浏览:597
通过炒股可以致富吗 浏览:860
兆驰股份股票诊诊断 浏览:24
经典股票财务分析书 浏览:25
购买spac公司股票 浏览:82
股本账户记录股票的面值 浏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