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彼得·林奇是谁
彼得·林奇彼得·林奇(Peter Lynch)生于1944年1月19日,是一位卓越的股票投资家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波士顿。
在彼得·林奇出任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基金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2%。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7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
㈡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美] 彼得·林奇)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com/s/1Ze2D2gD6iCFz-N73vMiuDA
书名: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作者:[美] 彼得·林奇
译者:刘建位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0-4-1
页数:303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介绍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充分准备,如何从生活和工作中开始寻找你喜爱的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财务、股票等基本面情况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股价的波动,在股票投资中想要知道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书中找到答案。
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作者简介:
彼得·林奇(Peter Lynch),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投资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他把基金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将选股变成了一门艺术。彼得·林奇生于1944年,15岁开始小试投资,赚取学费,1968年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
㈢ 巴菲特推荐的十本书都是什么
在2007年伯克夏股东大会上,一位来自旧金山的年轻人问巴菲特,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投资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巴菲特的答案是阅读,他说:“我10岁的时候就把奥马哈公立图书馆里能找到的投资方面的书都读完了,很多书我都读了两遍,你要把各种思想装进自己的脑子里,随着时间的推移,分辨出哪些是合理的。一旦你这样做,就该下水(尝试)了。”
9年后,刚刚落幕的巴菲特股东大会依旧是全球投资者目光的焦点,世界对巴菲特成功秘诀的探索也从来不曾消退。巴菲特曾说,他每天要花80%的时间来阅读。为了推广阅读,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还专门设了一个节目,就是在大集市的摊位上,出售一些打折的书或光盘,其实是推荐一些好的作品。
以下整理了巴菲特推荐过的一些书籍。如果我们注定没有巴菲特富有,那么至少可以比他更勤奋。
1.《聪明的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 著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Benjamin Graham
巴菲特说:“这本书1940年首次出版,这是以投资为主题出版过的书中最好的一本,它睿智地阐释了关于投资主题的许多真知灼见。”
㈣ 彼得·林奇的介绍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
Peter 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
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
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
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
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
财富档案
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著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
企业类型
股票投资业。
成长记录
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
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
成长之路
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
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
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
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
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
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更多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
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
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
“他是一个奇迹”
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更多的辛苦、更多的想法和思考。
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
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
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
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
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
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
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
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
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
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
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
功成身退
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
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
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
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
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
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
成功秘诀
心态平和,稳中取胜。
纤毫小事中觅先机。
投资策略及理论:
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
理论阐述:
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
具体做法:
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
遵守的规则与禁忌:
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 2、乏味 3、令人厌烦 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 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 6、充满谣言的公司 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 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 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 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 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 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 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
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 2、其龙头企业二世 3、不务正业的公司 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 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 6、名字古怪的公司
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
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
对股市预测的看法:
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
对投资工具的看法:
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
名言及观念:
“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 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 2、你有余钱投资吗? 3、你有赚钱能力吗? 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更多的钱。
其它及成就:
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㈤ 彼得·林奇的黄金规则
彼得·林奇是个投资奇才,作为一个著名的基金管理人,他的思维更现代、投资技巧更新颖复杂,但我们从以下投资规则中能够看出,在骨子里他依然是与格雷厄姆、巴菲特一脉相承的基本面分析派:
1.投资是令人激动和愉快的事,但如果不作准备,投资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2.投资法宝不是得自华尔街投资专家,它是你已经拥有的。你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投资于你已经熟悉的行业或企业,你能够战胜专家。
3.过去30年中,股票市场由职业炒家主宰,与公众的观点相反,这个现象使业余投资者更容易获胜,你可以不理会职业炒家而战胜市场。
4.每支股票背后都是一家公司,去了解这家公司在干什么。
5.通常,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公司业绩与股票价格无关。但长期而言,两者之间100%相关。这个差别是赚钱的关键,要耐心并持有好股票。
6.你必须知道你买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买它,“这孩子肯定能长大成人”之类的话不可靠。
7.远射几乎总是脱靶。
8.持有股票就像养育孩子,不要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围。业余选段人大概有时间追踪8~12家公司。不要同时拥有5种以上的股票。
9.如果你找不到一支有吸引力的股票,就把钱存进银行。
10.永远不要投资于你不了解其财务状况的公司。买股票最大的损失来自于那些财务状况不佳的公司。仔细研究公司的财务报表,确认公司不会破产。
11.避开热门行业的热门股票。最好的公司也会有不景气的时候,增长停滞的行业里有大赢家。
12.对于小公司,最好等到它们有利润之后再投资。
13.如果你想投资麻烦丛生的行业,就买有生存能力的公司,并且要等到这个行业出现复苏的信号时再买进。
14.如果你用1000元钱买股票,最大的损失就是1000元。但是如果你有足够的耐心,你可以获得1000元甚至5000元的收益。个人投资者可以集中投资几家绩优企业,而基金经理却必须分散投资。持股太多会失去集中的优势,持有几个大赢家终生受益。
15.在每个行业和每个地区,注意观察的业余投资者都能在职业炒家之前发现有巨大增长潜力的企业。
16.股市的下跌如科罗拉多州1月份的暴风雪一样是正常现象,如果你有所准备,它就不会伤害你。每次下跌都是大好机会,你可以挑选被风暴吓走的投资者放弃的廉价股票。
17.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智力在股市赚钱,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必要的耐力。如果你每遇到恐慌就想抛掉存货,你就应避开股市或股票基金。
18.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操心。不要理会周末的焦虑和媒介最新的恐慌性言论。卖掉股票是因为公司的基本情况恶化,而不是因为天要塌下来。
19.没有人能够预测利率、经济形势及股票市场的走向,不要去搞这些预测。集中精力了解你所投资的公司情况。
20.分析三家公司,你会发现1家基本情况超过预期;分析六家,就能发现5家。在股票市场总能找到意外的惊喜——公司成就被华尔街低估的股票。
21.如果不研究任何公司,你在股市成功的机会,就如同打牌赌博时,不看自己的牌而打赢的机会一样。
22.当你持有好公司股票时,时间站在你这一边,你要有耐心——即使你在头5年中错过了沃尔玛特股票,但在下一个5年它仍是大赢家。
23.如果你有足够的耐性,但却既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与精力去自己搞研究,那就投资共同基金吧。这时,投资分散化是个好主意,你该持有几种不同的基金:增长型、价值型、小企业型、大企业型,等等。投资6家同类共同基金不是分散化。
24.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美国股市过去10年的总回报排名第八。通过海外基金,把一部分投资分散到海外,可以分享其他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好处。
25.长期而言,一个经过挑选的股票投资组合总是胜过债券或货币市场账户,而一个很差的股票投资组合还不如把钱放在坐垫下。
㈥ ...林奇认为股市无理性。担他们最后都成功了为什么呢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PeterLynch每月走访40到50家公司,一年5、600百家。即使少的时候,一年也至少走200家,阅读700份年报。他是最早调查海外公司的基金经理,比如他发现Volvo的时候,连瑞典自己的分析师都没去过它的工厂,当时Volvo的股价是4元,每股现金也有4元了,当然属于严重被低估,后来为Lynch赚了7900万美元。他每天6点15乘车去公室,晚上7点15回家。一年形成10万英里,相当于一个工作日400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在他退休之前,他只度过两个长假,其中的一个:去日本,用5天时间考察当地公司,在香港找到老婆,在中国玩了3天,然后去曼谷考察及观光,最后去英国,用3天时间调查。股票世界里的传奇——彼得·林奇(股圣)财富档案当今美国,乃至全球最高薪的受聘投资组合经理人彼得·林奇,是麦哲伦共同基金的创始人,是杰出的职业股票投资人、华尔街股票市场的聚财巨头,投资回报率曾一度神奇的高达2500%,其著作《漫步华尔街》、《战胜华尔街》、《学以致富》,一问世便成为畅销书。企业类型股票投资业。成长记录在人们的眼中,他就是财富的化身,他说的话是所有股民的保典,他手上的基金是有史以来最赚钱的,如果你在1977年投资100美元该基金,在1990年取出,13年时间已变为28000美元,增值28倍,不过13年的时间。这个“股票天使”就是彼得·林奇——历史上最伟大的投资人之一,《时代杂志》评他为首席基金经理。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是乔丹之于篮球,邓肯之于现代舞蹈。他不是人们日常认识中的那种脑满肥肠的商人,他把整个比赛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他让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而且紧紧地抓住全国每一个投资人和储蓄者的注意力。当然,他也在这场比赛中获得了极大的名誉和财富。成长之路1944年1月19日,彼得·林奇出生于美国波士顿的一个富裕的家庭里。父亲曾经是波士顿学院的一个数学教授,后来放弃教职,成为约翰·汉考克公司的高级审计师。可是不幸的是,在林奇10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全家的生活开始陷入困境。为了省钱,家人开始节衣缩食,林奇也从私立学校转到了公立学校,而且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11岁的他在高尔夫球场找了份球童的工作。这份工作应该说是最理想不过了,球童工作一个下午比报童工作一周挣的还多。高尔夫球场一直是风云人物、名流巨贾的聚集之地,与其他球童不同的是,林奇不仅捡球,还注意学习。从高尔夫俱乐部的球员口中,他接受了股票市场的早期教育、知道了不同的投资观点。林奇跟随球手打完一轮球,就相当于上一堂关于股票问题的免费教育课。在当时,虽然是经济发达的美国,但人们的意识还是相对保守,对股票业并不很信任,视股票市场如赌场,把买股票等同于赌博行为,虽然这时股票上涨了3倍,原本林奇也是这样想的,但球童的经历开始让林奇逐渐改变了看法,增强了赚钱意识,虽然他那时并没有钱去投资股票。就这样边工作边读书,林奇读完了中学,顺利考入宾州大学沃顿学院。即使在沃顿学院学习期间,林奇也未放弃球童的工作,他还因此获得了弗朗西斯·维梅特球童奖学金。沃顿商学院的经历对于以后林奇的成长是十分关键的。为了家庭,为了自己,林奇开始着手研究股票,他想找出其中的“秘密”,成为象高尔夫球场的客户一样成功的人物。于是,他有目的地专门研究与股票投资有关的学科。除了必修课外,他没有选修的有关自然科学、数学和财会等课程,而是重点的专修社会科学,如历史学、心理学、政治学。此外,他还学习了玄学、认识论、逻辑、宗教和古希腊哲学。还没有真正涉足商海之时,林奇就已经意识到,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历史和哲学在投资决策时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球童的兼职和奖学金做经济的坚强后盾,大二的时候,林奇已经有了一笔不小的收入。他决定用这笔积蓄进行股票投资,小试牛刀。他从积蓄中拿出1250美元投资于飞虎航空公司的股票,当时他买入的价格是每股10美元。后来,这种股票因太平洋沿岸国家空中运输的发展而暴升。随着这种股票的不断上涨,林奇逐渐抛出手中的股票来收回资金,靠着这笔资金,他不仅读完了大学,而且念完了研究生。暑假期间,林奇来到世界最大的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富达”,在这里做暑假实习生,能在这样的公司实习,是一种非常难得的机会。这份工作不仅使林奇打破了对股票分析行业的神秘感,也让他对书本上的理论产生了怀疑,教授们的理论在真正的市场中,几乎全线崩溃,这种信念促使了林奇特别注重实际调研的作用。“他是一个奇迹”1969年,林奇已经毕了业,也服完了兵役,他开始来到富达,正式成为一名公司的职员。起初是金属商品分析师,干了几年的分析工作之后,1974年,林奇升任富达公司的研究主管。当时公司正陆续扩展化学、包装、钢铁、铝业以及纺织等部门的业务,这些工作开始让他有机会接触到证券市场的最前线,他除了不断走访公司,收集情报,从中挑出最有前途的投资领域之外,还注意将自己的判断结果与实践相对应,为以后的真正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8年之后,由于工作出色,林奇被任命为富达旗下的麦哲伦基金的主管。这是一个升迁,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林奇终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但另一方面,富达有几十个、几百个、几千个这样的基金主管,要能做出一番成就,脱颖而出,必须付出的辛苦、的想法和思考。当时的麦哲论基金,资金仅有2200万美元,其业务也仅局限于几家较大的证券公司中,还是一个婴儿,但对于林奇这个初学者而言,却是再合适不过了。因为它提供了一个可以施展的舞台。为了工作,林奇成了一个工作狂,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2个小时,他投入了自己所有的心血和精力。他每天要阅读几英尺厚的文件,他每年要旅行16万公里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此外,他还要与500多家公司的经理进行交谈,在不进行阅读和访问时,他则会几小时几十个小时的打电话,从各个方面来了解公司的状况、投资领域的最新进展。他还特别重视从同行处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所有比较成功的投资家们都有松散或正式的联盟,大家可以通过联盟交换思想获得教益。当然人们不会把自己即将购买的股票透露出来,但在交流中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这些处于投资领域顶尖级的人物,能够提供比经纪人更丰富的信息源。这才是林奇“金点子”的最好来源。林奇还创造了常识投资法。他认为普通投资人一样可以按常识判断来战胜股市和共同基金,而他自己对于股市行情的分析和预测,往往会从日常生活中得到有价值的信息。他特别留意妻子卡罗琳和三个女儿的购物习惯,每当她们买东西回来,他总要扯上几句。1971年的某一天,妻子卡罗琳买“莱格斯”牌紧身衣,他发现这将是一个走俏的商品。在他的组织下,麦哲伦当即买下了生产这种紧身衣的汉斯公司的股票,没过多久,股票价格竟达到原来价格的6倍。在日常小事中发现商机,这就是林奇。可是,股票市场涨幅不定,之所以人们将它看成是赌场,就注定了有输有赢,林奇也有判断错误的时候。1977年,他刚掌管麦哲伦基金不久,就以每股26美元的价格买进华纳公司的股票。而当他向一位跟踪分析华纳公司股票行情的技术分析家咨询华纳公司股票的走势时,这位专家却告诉林奇华纳公司的股票已经“极度超值”。当时林奇并不相信。6个月后,华纳公司的股票上涨到了32美元,林奇开始有些担忧,但经过调查,发现华纳公司运行良好,于是林奇选择继续持股待涨。不久,华纳公司的股票上升到了38美元,这时,林奇开始对股市行情分析专家的建议做出反应,认为38美元肯定是超值的顶峰,于是将手中所持有的华纳公司股票悉数抛出。然而,华纳公司股票价格一路攀升,最后竟涨到了180美元以上。即使后来在股市暴跌中也维持了不错水准。对此,林奇懊悔不已,他开始再也不相信这些高谈阔论的股市评论专家了,以后只坚信自己的分析判断。林奇十分欣赏沃伦·巴菲特的观点:“对我来说,股市是根本不存在的。要说其存在,那也只是让某些人出丑的地方。”他开始不再相信专家、理论、数学分析。经过了涨落、失败的林奇更加成熟了,他优秀的选股能力开始让人们感到惊奇,与别人注重进出场的时机不同,他觉得何时买进、何时抛出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行情永远都是跌跌涨涨的。只有投资人在正确的时机选对好的股票,即使是市场行情不好,也要耐心等待,然后在走势翻多的时候,才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率,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去投机。在林奇的投资组合中,他最偏爱两种类型的股票:一类是中小型的成长股股票。在林奇看来,中小型公司股价增值比大公司容易,一个投资组合里只要有一两家股票的收益率极高,即使其他的赔本,也不会影响整个投资组合的成绩。同时他在考察一家公司的成长性时,对单位增长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利润增长,因为高利润可能是由于物价上涨,也可能是由于巧妙的买进造成的。另一类股票是业务简单的公司的股票。一般人认为,激烈竞争领域内有着出色管理的高等业务公司的股票,例如宝洁公司、3M公司、德州仪器、道化学公司、摩托罗拉公司更有可能赚大钱,但在林奇看来,作为投资者不需要固守任何美妙的东西,只需要一个低价出售、经营业绩尚可、而且股价回升时不至于分崩离析的公司就行。就靠着这种有名的投资方式,林奇成为华尔街股市的超级大赢家。在他所投资的领域中,包括克莱斯勒汽车、联邦快递等等。彼得·林奇都能在对的地方找到他在市场里的最爱,他对营运地点就在他周遭的公司,特别有偏好。功成身退1990年,林奇管理麦哲伦基金已经13年了,就在这短短的13年,彼得·林奇悄无声息的创造了一个奇迹和神话!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经理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麦哲伦的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由于资产规模巨大,林奇13年间买过15000多只股票,其中很多股票还买过多次,赢得了“不管什么股票都喜欢”的名声。对于很多人而言,彼得·林奇是一个没有“周末焦虑症”的“死多头”,股市调整对他而言只意味着廉价建仓的机会到了,他都不太像一个股市中人,因为他的心态是如此的平和,但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就!1991年,就在他最颠峰的时刻,林奇却选择退休,离开共同基金的圈子。当时,他还是市场中最抢手的人物,而他的才能也是最受倚重的。彼得·林奇非常理智地发表了自己的离去演说:“这是我希望能够避免的结局······尽管我乐于从事这份工作,但是我同时也失去了呆在家里,看着孩子们成长的机会。孩子们长的真快,一周一个样。几乎每个周末都需要她们向我自我介绍,我才能认出她们来······我为孩子们做了成长记录簿,结果积了一大堆有纪念意义的记录,却没时间剪贴。”这就是彼得·林奇离开的理由,没有一点的做作和矫情。当然他也受够了每周工作80个小时的生活,于是,和其他伟大的投资人和交易商一样,彼得·林奇带着赚来的钱,干干脆脆的离了场。现在,这个曾经的“股市传奇”就像任何一个平常的父亲一样,在家教导自己的小女儿,同时他也没有闲着,正积极地投入波士顿地区的天主教学校体制,到处募集资金,让清寒子弟也能接受私立学校的教育。虽然他是亿万富翁,他让别人也成为了亿万富翁,但他却不是金钱的奴隶,而是主人。成功秘诀心态平和,稳中取胜。纤毫小事中觅先机。投资策略及理论:以价值投资为根基的实用投资策略。看重的是个股品质。理论阐述:价值投资的精髓在于,质好价低的个股内在价值在足够长的时间内总会体现在股价上,利用这种特性,使本金稳定地复利增长。具体做法:其投资智慧是从最简单的生活方式中体验的。从生活中发掘有潜能的股份。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定增长。遵守的规则与禁忌:林奇选股品味:1、傻名字2、乏味3、令人厌烦4、有庇护的独立子公司5、乏人关注的潜力股6、充满谣言的公司7、大家不想关注的行业8、增长处于零的行业9、具保护壁垒的企业10、消耗性大的消费品11、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12、连其雇员也购买的股票13、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1、当炒股2、其龙头企业二世3、不务正业的公司4、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5、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6、名字古怪的公司对大势与个股关系的看法:林奇认为赢输实际和市场的关系不大,股市不过是用来验证一下是否有人在做傻事的地方。不能依赖市场来带动手里的股票上扬。对股市预测的看法:从不相信谁能预测市场。对投资工具的看法:对林奇来说,投资只是赌博的一种,没有100%安全的投资工具。名言及观念:“不做研究就投资,和玩扑克牌不看牌面一样盲目。”投资前三个问题:1、你有物业吗?2、你有余钱投资吗?3、你有赚钱能力吗?不少投资者选购股票的认真程度竟不如日常的消费购物,如果把购物时货比三家的认真用于选股,会节省的钱。其它及成就:1944年出生于美国,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13年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
㈦ 什么是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珍藏版)》系统介绍如何做好股票投资的充分准备,如何从生活和工作中开始寻找你最喜爱的上市公司股票,如何分析上市公司的业务、财务、股票等基本面情况以及如何正确认识股价的波动,在股票投资中想要知道的问题,几乎都可以在《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珍藏版)》中找到答案。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将会大获成功的公司。如果投资者能够不被整个市场行情的波动以及利率的变动影响,那么进行长期投资的投资组合一定会给其带来不菲的回报。点击链接进入英文版:LearntoEarn:ABeginner'
㈧ 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资特点是什么
彼得林奇在美国是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基金经理人。曾经让自己所管理的基金从2000万增值到140亿。他投资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不仅专注于股票本身,更关心股票背后的公司。他每次都会通过很多公司的市面报道来对公司进行分析,一旦他觉得这个公司可以就会买入股票。并且他经常会去所购买股票的公司总部去拜访。一般他看重哪家公司后就会做出判断并且在购买股票后如果发现更有潜力的公司就会转而把这个公司的股票抛售,把钱用于购买更看好的公司的股票。对于林奇来说股市的股票大跌也有很多好处,他可以从中发掘有潜力、可以东山再起的公司,并且趁着低价来入手他们公司的股票。彼得林奇认为预测经济走势这种工作在某种意义上是徒劳的,因为即使你预测出了经济未来的走势,它也没有办法告诉你未来一年或是两年后的利润。
㈨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修订版)
基本信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页码:300 pages
·ISBN:7111200500
·条码:9787111200505
·版次:2007年1月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
内容简介
★最受普通投资者欢迎与推崇的投资经典之一
★自出版后的10年间,销量超过百万册,畅销全球
★系统讲述了一套简单易学的股票投资策略
[林奇是谁]
彼得·林奇是美国、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资专家,他对共同基金的贡献,就像乔丹对篮球的贡献,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投资变成了一种艺术,把投资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麦哲伦基金期间所创下的投资报酬率在股市的历史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该基金也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普通人也能成为投资专家]
彼得·林奇一直以他的选股能力而著称,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对股票做一点点研究,普通投资者也能成为股票投资专家,并且在选股方面的成绩能像华尔街的专家一样出色。
林奇说,对于外行人来说投资机会随处可见。只要仔细观察一下商业的发展趋势,留心一下周围的世界,从购物中心到自己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专业分析人员更早地发现那些潜在的会大获成功的公司。
[本书特点]
▲鼓励普通投资者建立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普通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即使没有富裕的金钱、良好的专业教育,也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过华尔街的专家。
▲普通投资者更有机会在生活中早于专业投资者发现上涨10倍的大牛股。
▲系统讲述了一套简单易学的股票投资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在工作场所或消费时就能发现优秀的公司。
▲将股票分为6大类型逐一分析,总结出10倍股的13个特点,提醒避开6种危险股。
▲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持有的合理股票数量,买入、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
▲如何从证券公司、公司年报等渠道获得信息。
▲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账面价值等进行投资分析,在财务报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参考的数据,在看似没有机会的股票中找到“黑马”。
▲分析常见的投资心理误区,帮助投资者避开投资陷阱
▲没有深奥的理论,让一窍不通的投资者也能心领神会
--------------------------------------------------------------------------------
作者简介
彼得·林奇出生于1944年,1968年毕业于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取得MBA学位;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公司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人。
在1997-1990年彼得·林奇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人职务的13年间,该基金的管理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目前他是富达公司的副主席,还是富达基金托管人董事会成员之一。现居住在波士顿。
--------------------------------------------------------------------------------
媒体推荐
彼得·林奇和他的成功投资/权成光,《首席市场官》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时间里基金收益高达29%年复利。
专家和大师的区别是,大师总是能够把复杂的事情用简单易懂的通俗语言来解释清楚。对于股票投资这种入门门槛比较低的行业来说,国内的、国外的、技术的、基本的,各类专家可谓数不胜数,不过真正说到大师,那或许用十个手指头就可以数得过来。无论我们如何地压缩这个名单,相信彼得·林奇的名字是不会被遗漏的。
彼得·林奇是世界上最大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的前基金经理,在他的管理下,麦哲伦基金从1800万美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基金成长为120亿美元的全球最大基金,13年的时间里基金收益高达29%年复利。彼得·林奇还是个高产的作家,写了3本关于股票投资的书,介绍了其投资理念和方法的前两本都是长盛不衰的投资类畅销书。尤其是第一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几乎囊括了彼得·林奇的全部投资智慧。
虽然该书的第一版于1989年出版,比中国股市的历史还要长,但是书中的内容到现在也丝毫没有落伍之处。相反,随着近几年国内的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修订后再版的该书,来自美国成熟市场的投资理念越发具有指导性。
彼得·林奇的投资理念可以用简单的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好公司的股票迟早会有良好的表现。因而林奇崇尚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调查,当然,林奇并不认为对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调查需要怎样高深的知识和方法,这并不是基金经理们的特权,相反他认为每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只要用自己3%的脑力就能在选择股票的时候,和那些处在平均水平之上的华尔街专业人员选得一样好。
对于找寻值得投资的股票,彼得·林奇往往是从生活中和身边的事情开始,其主要思路就是产品——
上市公司——股票这个顺序。从生活中发现的畅销产品挖掘出能够上涨几倍的潜力股票正是彼得·林奇的强项,也是其草根企业调查文化的典型模式。当然,这和美国的上市公司达到上万家,几乎每一种产品后面都有上市公司的背景有关。虽然国内还没有达到我们生活中使用的每一种产品都有上市公司背景这种程度,但是类似的线索还是不少的。去年年末,我的一位从事电梯电缆生意的朋友出差到北京,在聊天过程中向我诉苦,因为铜价大幅上涨,导致公司的成本大幅提高,利润下降,生意越来越难做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之后我查看了伦敦铜期货走势,发现已经连续上涨很长时间了,于是买入了国内生产铜的云南铜业和江西铜业,之后国内有色金属股票大幅上涨,我虽然没能一直持有到现在,但是几个月内收益也超过了50%。
关于如何寻找赚钱的股票,彼得·林奇还有很多独特的方法,比如他将上市公司分成六种不同的类型:稳定缓慢增长型,大笨象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资产富余型,以及转型困境型。这六种不同类型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投资方法,而且林奇对不同类型公司股票的预期收益也不同。这是一种相当简单的分类和框架模型,这种模型的好处就是会减少投资者对不同类型股票的不切实际的期望。比如,如果你持有的是缓慢增长型的股票,那么就不应该指望它会有多么了不起的表现,相反,如果你持有的是快速增长型,那么就不应该轻易地将其卖出。
还有就是每一个投资者都无法回避的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林奇对此作了一个简单的财务讲座,并对投资者应该关心的每一种著名数字作了详细地案例分析,这样投资者就不会再对厚厚的上市公司报表无从入手了。
“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这是国内非常流行的一句股谚,这说明了如何卖出股票的重要性,对此林奇根据股票的六种不同类型,详细列举了何时应该卖出,何时应该持有的详细依据。当然,跟如何选股一样,我们不能照本宣科,对于这些方法要分析林奇得出结论的依据,并根据国内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
对我个人触动很深的部分是彼得·林奇对组合投资的宣扬。随着巴菲特集中投资理念的盛行,很多投资者已经对分散风险和组合投资嗤之以鼻,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对于一个普通投资者来说,组合投资是非常必要的。组合投资可以有效地控制股票投资中经常会出现的冲动和冒险情绪,从而引导投资者走向长期成功的道路。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李小洁
如果股价已经下跌了这么多,它不可能再跌了。
你总能知道什么时候股市到了底部。
如果股价已经如此之高了,怎么可能再进一步上升呢?
每股只有3美元,我能失去什么?
最终股价会回来的。
黎明前的时候总是最黑暗。
当股价反弹到了10美元时,就将其卖出。
我有什么可担心的,保守的股票不会波动太大。
可能要花长一点时间,有些事情才可能发生。
看看我已经赔了这么多钱,我不再买股票了!
我已经错过一只好股,我一定要抓住下一只。
股市上涨,所以我一定是对的;股市下跌,所以我一定是错的。
推荐理由:本书是投资者必备的国际畅销书。自出版后的10年间,销量超过百万册,畅销全球。作者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资的诸多技巧。作者向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投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尤为有益。
本书作者首先告诉投资者的就是这样一条投资规则:不要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作者认为投资者只要对股票认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绩不会比专家差。作者认为业余投资者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如果他们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在投资时就会比专家做得还出色,他鼓励普通投资者建立战胜专业投资者的信心,普通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即使没有富裕的金钱、良好的专业教育,也一样可以获得良好的投资回报,甚至超过华尔街的专家。普通投资者更有机会在生活中早于专业投资者发现上涨10倍的大牛股。
本书系统讲述了一套简单易学的股票投资策略,利用自身优势,在工作场所或消费时就能发现优秀的公司。将股票分为6大类型逐一分析,总结出10倍股的13个特点,提醒避开6种危险股。如何构建投资组合,应持有的合理股票数量,买入、卖出股票的最佳时机;如何从证券公司、公司年报等渠道获得信息;如何利用市盈率、每股账面价值等进行投资分析,在财务报表中找到真正值得参考的数据,在看似没有机会的股票中找到“黑马”。分析常见的投资心理误区,帮助投资者避开投资陷阱。
没有深奥的理论,让一窍不通的投资者也能心领神会。
--------------------------------------------------------------------------------
编辑推荐
本书是投资者必备的国际畅销书。作者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资的诸多技巧。作者向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投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尤为有益。本书作者首先告诉投资者的就是这样一条投资规则:不要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作者认为投资者只要对股票认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绩不会比专家差。作者认为业余投资者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如果他们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在投资时就会比专家做得还出色。
--------------------------------------------------------------------------------
目录
译者序
千禧版简介
前言
爱尔兰之行的启示
导论
业余投资者的优势
……
--------------------------------------------------------------------------------
文摘
译者序
本书作者之一的彼得·林奇曾是富达公司麦哲伦基金的资产管理经理,在他的领导下从1977~1990年该基金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
书中作者用浅显生动的语言娓娓道出了股票投资的诸多技巧。作者向广大的中小投资者提供了简单易学的投资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是作者多年的经验总结,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业余投资者来说尤为有益。
本书作者首先告诉投资者的就是这样一条投资规则:不要相信投资专家的建议!作者认为投资者只要对股票认真做一些研究,其成绩不会比专家差。作者认为业余投资者有很多先天的优势,如果他们把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在投资时就会比专家做得还出色。
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们被书中精彩的内容深深吸引了,书中对金融投资的论述清晰明了,简单易懂。对我们而言,在书中所学到的不仅仅是股票投资的方法与技巧,还有作者有关投资的思想以及为人的态度。
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睿智与学识不止一次地令我们折服。我们也相信读者通过阅读此书不仅能开阔眼界,掌握投资的方法,还可以感受作者的人格魅力。
㈩ 彼得·林奇的基金法则
彼得·林奇被誉为“全球最佳选股者”,并被美国基金评级公司评为“历史上最传奇的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奇1969年进入富达管理研究公司成为研究员,1977年成为麦哲伦基金的基金经理。
到1990年5月辞去基金经理人的职务为止的13年间,麦哲伦基金管理的资产由2000万美元成长至140亿美元,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成为富达的旗舰基金,并且是当时全球资产管理金额最大的基金,其投资绩效也名列第一,13年间的年平均复利报酬率达29%。
彼得·林奇在其数十年的职业股票投资生涯中,特别是他于1977年接管并扩展麦哲伦基金以来,股票生意做得极为出色,不仅使麦哲伦成为有史以来最庞大的共同基金,使其资产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84亿美元,而且使公司的投资配额表上原来仅有的40种股票,增长到1400种。
彼得林奇的投资方法
彼得·林奇在哈佛商学院纽约俱乐部1990年年度聚会——晚宴上的演讲,可以说是他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珍贵的投资理念。
下面的这篇摘要就选自林奇在宴会上发表的精心准备的演讲:
规则1:了解你所持有的股票
“第一条规则是你必须了解你持有的股票。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我们知道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你应该能够在两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之内向一个12岁的孩子解释你购买一只股票的原因。如果你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果你购买这只股票的唯一原因是因为你觉得它的价格将上涨,那么你不应该买入。”
规则2:作经济预测徒劳无益
“预测经济完全是徒劳无益的,不要试图预测利率。艾伦·格林斯潘是美联储的头儿。他无法预测利率。他可以加息或降息,但是他无法告诉你12个月或者两年后利率将是多少。你无法预测股市。”“你可能不相信人们在预测一年之后将发生的事情上面浪费了多少时间。能提前知道一年后的事情当然很棒。但是你永远无法知道。因此不要白费心机了。这没有任何好处。”
规则3:不要担心股市
“你必须寻找麦当劳和沃尔玛这种类型的公司。不要担心股市。看看雅芳。在过去15年里,雅芳的股票从160美元跌到35美元。15年前它是一家伟大的公司。但是现在,所有的雅芳小姐全都不得其所。她敲门,可是家庭主妇要么外出上班去,要么和她们的孩子在外面玩。她们销售的东西都可以在超市或者药店买到。雅芳的盈利基础土崩瓦解。这家公司只伟大了大约20年。”“同样是在这一时期,麦当劳的表现非常好。它们进入了海外市场,它们推出了早餐和外带,它们做得很好。在这一时期,它们的绩效经历了魔幻般的上升,盈利增长至原来的12倍,股价上涨到原来的12倍。如果道琼斯今天的收盘价是700点而不是2700点,你在麦当劳上面的投资仍然能取得良好的回报。它的股价可能是20美元,而不是30美元,但是你仍然能获得8或9倍的盈利。”“关注个股,忘掉全局(big picture)。”
规则4:不要急躁。你有充足的时间
不要有这样想法:你一想到某个概念就必须马上把它付诸实施。其实你有足够多的时间让你对公司进行充分的研究。给我带来丰厚回报的股票都是我在关注它们第二年、第三年或者第四、第五年后才买入。在股市赔钱会赔得很快、但是赚钱却赚得很慢。赚钱和赔钱之间应该存在某种平衡,但是实际上没有。”
(资料来自博道投资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