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凯恩斯陷阱通俗一点
1.首先是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又称择一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机会成本的严格定义是:选择最优方案放弃的次优方案的价值。宽泛地理解,机会成本是选择某一特定方案放弃的其他各种可行方案的可能收益之平均值。这里的最优,并非实际发生的最优,而是选择者(决策者)的心理预期。比如说,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可获得利润20万,投资于股票市场可获得利润15万,如果把这10万元钱投资于房地产,那么可以从股票市场得到15万就是其机会成本,如果把这10万元投资于股票,那么可以从房地产投资中获得的20万就是其机会成本。
2.然后是凯恩斯陷阱
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 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表现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❷ 如何理解流动性偏好理论和流动性陷阱
OP的思路很正确!只是有一小点,人们会保留/放弃货币不是因为预期.流动性陷阱的定义也要稍许复杂一点点~
我默默的从头开始说起哈= =
流动性偏好理论 【以下货币,除非另注,一律指现金】
我们用M来表示货币供给量,用P来表示市场价格水平的话,并且管M/P叫做实际货币余额.流动性偏好理论就是假设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是一定的,也就是说有:
在这个公式中,M是由某国的中央银行决定的,P不变是因为这是在短期内.这也就意味着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是给定的,同时不受利率的影响.
那从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来看呢?流动性偏好理论认为,利率影响人们手中会持有多少货币,因为利息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因为货币没有利息,所以我选择持有货币就相当于我放弃了某种有利率的金融产品/存款.于是人们在利率高的时候会选择减少货币持有量.我们可以把这个关系写做:
当我们把这两个公式画在一个图上的时候,就会有:
这两个曲线的交点就是使货币的quantity demand和quantity supply相等的利率.
如果货币市场不处于这个平衡点,人们就会改变自己资产的构成,而在这个过程中利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比如说,当市场利率高于平衡点的利率时,持有很多货币的人便会把他们手中没有利率的货币换成产生利息的金融产品/存款.这些产品的卖方,比如银行,希望减少自己的支出,因此他们会降低金融产品/存款的利率.相反,如果市场利率低于平衡点利率,也就意味着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大于货币的供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卖出金融产品或者取款,于是银行等会提高利率来筹钱.市场上的利率会这样调整而达到平衡点时的利率.
流动性偏好的实质就是人们更加偏好最具有流动性的现金,需要利息作为“补偿”才会选择投资其它流动性弱的商品,如股票、债券等等.根据这个理论,弱流动性商品投资周期越长,利率就应该越高.
流动性陷阱 【以下货币,除非另注,一律指流通中的货币量】流动性陷阱就是利率零下线问题.如果OP的课程进度不出意外,那么你学完了流动性偏好之后就会学LM曲线,然后就学会IS-LM模型,学完之后你就会知道中央银行是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给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很概括的说就是各国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而降低利率的办法就是增加货币.
于是问题出现了:当名义利率已经接近甚至为零时,这种货币政策就不起作用了.名义利率很显然是无法低于零的,否则任何人都会选择持有现金而不会借贷.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确会增加货币量,可是由于利率不可能继续降低,这些增加的货币不会对经济起任何作用.这样的话,需求和生产都会被“陷”在这个大家都选择持有现金的“流动性”的陷阱中.
❸ 宏观经济学说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少,可为什么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利率低到一定水平投资量几乎为零)
宏观经济学说利率越高,
投资量越少,
可为什么会出现流动性陷阱(利率低到一定水平投资量几乎为零)
❹ 为什么利率越低人们更愿意储蓄,而不愿意投资,凯恩斯陷阱怎么解释
首先给出凯恩斯陷阱的定义:也叫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综上所述,你这问题的前半部分,就是流动性陷阱发生时的现象描述。
其答案呢?在定义有清楚的说明:“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
所有的金融类经济现象,都离不开人心。这是最本质的东西。
各种金融货币手段,调控的其实就是人心。
比如做股票,你之所以能买到某只股票,必定是电脑的另一端有人愿意卖。这个买卖才做得成。
而在流动性陷阱出现的时候,所有人的预期都是一个方向,因此,发再多的钱,都没人投资。
❺ 从流动偏好陷阱看中国股市
这好象和流动性陷阱没什么太大关系~
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陷阱的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这好象和股票市场没什么关系~股票市场的波动完全是政府的态度和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的好坏~
❻ 如果一经济处在流动性陷阱状态,利率对投资有没有影响
人们对货币的需求由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组成。
在流动性陷阱下,人们在低利率水平时仍愿意选择储蓄,而不愿投资和消费。
此时,仅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就无法影响利率。
如果当利率为零时,即便中央银行增加多少货币供应量,利率也不能降为负数,由此就必然出现流动性陷阱。
另一方面,当利率为零时,货币和债券利率都为零时,由于持有货币比持有债券更便于交易,人们不愿意持有任何债券。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增加多少货币数量,也不能把人们手中的货币转换为债券,从而也就无法将债券的利率降低到零利率以下。
因此,靠增加货币供应量不再能影响利率或收入,货币政策就处于对经济不起作用状态。
拓展资料:
流动性陷阱的概述
流动性陷阱概述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
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
1.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
2.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
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
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
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
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
流动性陷阱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一般是从利率下调刺激经济增长的效果来认识流动性陷阱的。
按照货币—经济增长包括负增原理,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改变利率。
当货币供应量增加时假定货币需求不变,资金的价格即利率就必然会下降,而利率下降可以刺激出口、国内投资和消费,由此带动整个经济的增长。
如果利率已经降到最低水平,此时中央银行靠增加货币供应量再降低利率,人们也不会增加投资和消费,那么单靠货币政策就达不到刺激经济的目的,国民总支出水平已不再受利率下调的影响。
经济学家把上述状况称为“流动性陷阱”。
❼ 理财路很难一帆风顺,你曾踩过哪些理财的坑呢
^在货币超发、资产价格飞涨的时代,投资理财对一个人的财富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资理财的致富之路上,陷阱和馅饼一样多,如果没有专业理财人士指导、没有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资陷阱的可能性也许更大。
作为在投资市场侵淫多年的老司机,大师兄深知市场的水之深、坑之多,只有加强认识,把风险之坑一一填上,才能为真正实现财务自由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个坑:不懂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落入消费主义陷阱。
当年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后来李嘉诚遵守承诺,用了10亿多港元赎回自己的儿子,并且让他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但是这个悍匪不听,认为钱不能用于消费,就没有价值。结果,钱很快就败光了,最终踏入不归之路。
第二个坑:迷信理财的所谓金科玉律,落入教条主义陷阱。
在理财方面有8个传播很广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则;3)4321定律;4)双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资小白将这些定律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大可不必。投资理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绝不能过于教条。
比如从房贷收入比不能超过30%的30定律来讲,如果房子本身用来投资,租金收益覆盖了还贷压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个人未来现金流能够稳定增长,还完房贷后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房价正处于初期上涨周期,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局限于30定律而错失买房的良机。
第三个坑:轻信理财承诺,落入高收益陷阱。
e租宝当年的急速扩张,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极度渴求,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见有利可图,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更有疯狂的“大爷大妈”,提着现金直接杀往e租宝当地分公司。
事实上,金融公司在对外推销自己理财产品时,可能只谈收益避谈风险,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成为普通投资者难以识别的陷阱。
第四个坑: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从众心理的陷阱。
投资市场上,看到别人投资赚钱,盲目跟风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2007年10月上证6000点上方、2015年6月上证5000点上方,在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下,无数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新股民冲进市场,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贡献出全球第一的巨额成交量、获得浮盈带来的短暂快感之外,面临的是长期难言的痛楚。
第五个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频繁买卖的流动性陷阱。
比如投资股票,很多人追求动辄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过高的预期收益,必定导致过于频繁的交易,最终陷入流动性带来的亏损陷阱。事实上,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是向上的,正是过高的收益预期和频繁交易,才是导致大部分人亏损的根源。
▲美林投资时钟,是全球公认的资产配置重要参考指标
从当前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来讲,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房价大涨的时代背景下,国民绝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房产上,甚至出现了住着1000万的房子、月供超过收入80%、家庭日常开支捉襟见肘、流动资产几乎为零的极端案例。
今年年初,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在网上疯传。主人公迷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没考虑个人未来财务变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房和还房贷上,然而,一旦出现房价下跌或者个人财务危机,家庭生活悲剧就难以避免。
第九个坑:过于尊重亲朋好友的意见,落入身边人的陷阱。
比如,你现在30岁,单身,有50万元。对于这50万元该怎么办?你的家庭成员肯定会根据传统观念这么建议你:拿这50万元做首付,买套房子,然后找个对象结婚。但是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和财务状况、更多地从各个资产的风险收益角度上来建议你做资产配置。
说了这么多,大师兄只想告诉各位,投资理财是专业度极高的行业,对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讲,寻求专业理财师的帮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实现投资目标、防范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
❽ 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是什么意思
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是指市面上的流动性资产的不足。当人们对股票、债券等风险资产感到信心不足的时候,这时候就会纷纷将风险资产兑换成现金。
从而造成流动性不足的局面。这时这只股票的流动性就枯竭了。
往往交易者更愿意向流动的市场如股票贸易投资,而不太愿向比较不流动的市场如不动产投资。原因是在一个不流动的市场上的交易者有可能以不利的价格被迫买卖一个货物。投机商和做市商庄家为一个市场带来流动性。反对托宾税的原因之一是托宾税妨碍货币投机,降低外汇市场的流动性,增高其波动。
部分常见资产的流动性大小一般有这样的关系:现金>活期存款>短期国债>蓝筹股>一般股票>城市中心小户型物业>城市外围大户型物业。特别的,增加交易成本可降低资产的流动性,如增加印花税,可降低股票流动性,T+0交易比T+1交易更具流动性。
不仅个人投资者面临不流动的危险,大投资者同样面临这样的危险。相关部门银行可通过三大货币政策手段干涉投放的货币量,从而调控流动性。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流动性风险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流动性陷阱:
第一,流动性极度不足。流动性的极度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因此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致命性的风险。但这种极端情况往往是其他风险导致的结果。例如,某大客户的违约给银行造成的重大损失可能会引发流动性问题和人们对该银行前途的疑虑,这足以触发大规模的资金抽离,或导致其他金融机构和企业为预防该银行可能出现违约而对其信用额度实行封冻。两种情况均可引发银行严重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破产。
第二,短期资产价值不足以应付短期负债的支付或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从这个角度看,流动性是在困难条件下帮助争取时间和缓和危机冲击的“安全垫”。第三,筹资困难。从这一角度看,流动性指的是以合理的代价筹集资金的能力。流动性的代价会因市场上短暂的流动性短缺而上升,而市场流动性对所有市场参与者的资金成本均产生影响。市场流动性指标包括交易量、利率水平及波动性、寻找交易对手的难易程度等。筹集资金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银行的内部特征,即在一定时期内的资金需求及其稳定性、债务发行的安排、自身财务状况、偿付能力、市场对该银行看法、信用评级等。在这些内部因素中,有的与银行信用等级有关,有的则与其筹资政策有关。若市场对其信用情况的看法恶化,筹资活动将会更为昂贵。若银行的筹资力度突然加大,或次数突然增多,或出现意想不到的变化,那么市场看法就可能转变为负面。因此,银行筹资的能力实际上是市场流动性和银行流动性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险形成原因:
当商业银行流动性不足时,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取足够的资金,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极端情况下会导致商业银行资不抵债。商业银行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随时持有的、用于支付需要的流动资产只占负债总额的很小部分,如果商业银行的大量债权人同时要求兑现债权,例如出现大量存款人的挤兑行为,商业银行就可能面临流动性危机。流动性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相比,形成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广泛,通常被视为一种综合性风险。流动性风险的产生除了因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计划可能不完善之外,信用、市场、操作等风险领域的管理缺陷同样会导致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不足,甚至引发风险扩散,造成整个金融系统出现流动性困难。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除了应当做好流动性安排之外,还应当有效管理其他各类主要风险。从这个角度说,流动性风险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整体经营状况。
风险分类:
流动性风险包括资产流动性风险和负债流动性风险。
(1)资产流动性风险是指资产到期不能如期足额收回,进而无法满足到期负债的偿还和新的合理贷款及其他融资需要,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2)负债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特别是存款资金,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不规则波动,对其产生冲击并引发相关损失的风险。商业银行筹资能力的变化可能影响原有的筹融资安排,迫使商业银行被动地进行资产负债调整,造成流动性风险损失。这种情况可能迫使银行提前进入清算,使得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甚至导致银行破产。
❾ 什么是流动性偏好陷阱
流动性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Keynes trap):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种利率不大可能再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上升而只会跌落时,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被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经济上陷入流动性陷阱的特点:
从宏观上看,一个国家的经济陷入流动性陷阱主要有三个特点:
(1)整个宏观经济陷入严重的萧条之中,需求严重不足,居民个人自发性投资和消费大为减少,失业情况严重,单凭市场的调节显得力不从心。
(2)利率已经达到最低水平,名义利率水平大幅度下降,甚至为零或负利率,在极低的利率水平下,投资者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这使得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杠杆作用失效。货币政策对名义利率的下调已经不能启动经济复苏,只能依靠财政政策,通过扩大政府支出、减税等手段来摆脱经济的萧条。
(3)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无限大。
现代解释:
流动性滞存主要包括:⑴、居民和企业的现金窖藏;⑵、银行的存差。
银行的存差部分可以变为国债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国债部分可通过政府支出花出去,用于实体经济部门,而在中央行存款的部分则只能滞存于银行系统内。至于企业和居民的现金窖藏,则明显是流动性滞存。
窖藏还有另一种形式,就是当银行存差过大时,银行为减轻存款利息负担,会降低居民和企业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率,进一步取消存款利息,甚至对存款收费。在银行不是通过贷款,而是直接通过存款来获益的情况下,就相当于存款者通过银行来窖藏现金,这与租用银行保险箱类似。这时,银行成了吸收资金的“黑洞”。真正的流动性陷阱就出现了。参考:《MBA智库》
❿ 流动性陷阱下人们为什么不愿意消费
虽然感觉货币供应量变大了
但是你没有考虑物价因素
肉价涨了三倍
但是你的收入并没有长三倍
相当于你的收入缩水两倍
怎么可能刺激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