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苏宁电器股票进行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上市公司分析大家帮帮忙,我实在是没有头绪
苏宁电器上半年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长32%,实现净利润19.7亿元,同比增长56%,对应EPS0.28元。由于之前公司公布过业绩快报,市场对公司业绩已普遍预期。
上半年业绩增长原因:收入平稳增长:显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拓展销售网络顺利,也显示国家促进家电消费政策取得良好效果。同店收入增长23%:国家促进家电销售的政策是主要原因。公司三四级市场及社区店的比重正逐步增加,也促进了同店收入的较快增长。主营毛利率上升0.79个百分点:体现了公司优化产品销售结构,加大高毛利商品所做的努力。
苏宁的成长价值来自公司不断创新盈利模式和前瞻性引导行业的发展,A 股市场上零售业的典范不应有估值折扣,我们认为市场终究会认识到苏宁的长期价值,未来公司的市值潜力有望突破1200 亿元!
2. 请问002024苏宁电器这个股票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吗
苏宁电器在国内和国美电器的垄断地位还是相当大的,不过最近苏宁电器折资上市的苏宁环球房地产我就感觉一般般,做人和做公司一定要专业才可以,家电行业前景是很不错,值得长期看好
虽然苏宁环球现时占苏宁电器总值很少,但随着房地产降温,这就对苏宁集团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分开经营自负盈亏的话就问题不大,但现在对投资苏宁电器来说也却实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上看法供楼主及购买苏宁电器或苏宁环球的投资者参考吧!
3. 求助 苏宁电器的基本面分析!
朋友,基本面分析是进行股票投资的基础。002024苏宁电器是以家用电器连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上市公司。今年以来,国家出台促内需保消费的政策主要集中于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领域,“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补贴等多项政策扶持使得家电消费市场逐步趋于稳定,大环境有利于公司业绩增长。公司未来几年仍将处于连锁网络发展快速的扩张期,外延式扩张将成为公司当前业绩增长的推动力。另外我也注意到公司注重后台建设基础上的稳健发展具有持久性,还通过境外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认购日本家电连锁企业LAOX株式会社发行的股份,这对苏宁电器无论是本土业务还是海外扩张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在该领域,苏宁电器具备行业领跑者能力,发展潜力巨大。
公司上市以来,无论经营业绩还是二级市场表现,都向广大投资者交了一份非常出色的答卷。以2006年至2008年公司净利润来看,分别达到7.20亿、14.65亿和21.70亿。二级市场上,苏宁电器凭借其良好业绩,走势长期强于大盘。因此,我认为相信我国经济,请你投资我国股市;相信我国股市,请你投资苏宁电器。
从我的分析,我认为苏宁电器值得长线投资,耐心持有,应有厚报。以上纯属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4. 苏宁电器(002024)怎么样,可以买入吗请专家给点建议
可以买入,现在的002024从技术上讲该股正处于大力吸筹阶段,只是盘子较大,所以时间就比较久,如果你想投资?我想做中长线是不会错的,002024这票我想对你说OK!
从基本面上讲,002024该公司有非常好的预期,业绩也不错,有非常强的实力,是非常好的绩优股,适合投资,推荐!
5. 苏宁股票
苏宁云商原名苏宁电器,自2004年上市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资产规模已经增长了107倍,是中国股市极为罕见的现象。2007年之前,苏宁一直保持着35%的净利润增长速度,随着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2008年—2011年净利润增长率大幅下降,但仍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速度,但是2012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长速度开始进入负增长时代,说明公司原来具备的高增长时代有结束的可能,进入稳定增长的时代。
截至今日收盘,苏宁云商的股价为6.54元,市盈率为15倍,流通盘54亿股。对于这样一艘航母级的公司,目前的股价已经处于合理的区间,不可能指望其股价像刚上市的时候,波澜壮阔般的演绎财富神话。
建议谨慎介入。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6. 根据国美电器近三年的财务报告,分析其投资价值,以及其与苏宁电器的比较分析谢啦!
苏宁电器的市场份额远超国美。
苏宁本身就是很多券商和机构看好的股票,投资价值很大。
国美若能妥善解决历史问题股民可以介入,谨慎而为吧
7. 苏宁电器股票怎么样
如果002024 苏宁电器在2009-4-16交易日价位突破14.440,说明接下来20个交易日之内有96.83%的可能性上涨。
【操作提示】
1. 股价若没有突破阻力价位,则按兵不动;
2. 股价突破阻力价位,即可按照阻力价位买进。股价突破阻力价位后又跌破,可择机加仓;
3. 股价在阻力价位之上,不建议追涨加仓,以避免收益折损;
4. 设定止盈观察点,一旦达到该点,可考虑适时离场,资产落袋为安,然后瞄准其他个股;
5. 设定止损观察点,一旦股价跌该点,应在20交易日之内观察,获利即出局,杜绝贪念,以免下跌行情带来损失。
6. 推荐设置:
止盈观察点 = 实际买入价格 * (1+20个交易日之内的平均赢利额度 25.24% / 6.18)
= 实际买入价格 * 104.08%
止损观察点 = 阻力价位 * ( 1 - 6.18% )
【重要说明】
• 本方法只适用于20个交易日之内的超短线投资,不适用于中长线
8. 国美和苏宁的战略差异性分析 急!!
苏宁以空调专卖起家,自1994年开始连续10年居国内空调销售额首位,因此直至目前,空调产品仍然在苏宁的商品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空调销售带来的主营收入和毛利分别占公司总量的30.25%和33.74%。空调是传统家电产品中毛利最高的品类,因此,对于苏宁来说,在空调销售方面的品牌、供应链资源积累是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国美则在影音产品(电视、音响、DVD等)的销售方面获得了31.11%的营业收入。但影音产品的综合毛利大大低于空调,这也许是苏宁毛利率较国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管理费用(行政支出)和营业费用两项之和占营收的比例来看,国美的费用管理能力显然要高于苏宁。
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实际上,国美在历次与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大腕”掰手腕的时候,态度都表现得比较强硬。许多类似的案例反映出国美和苏宁在供应链关系管理和整合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和态度。
厂商关系如何协调:苏宁略胜一筹
纵观国际上供货商和超级连锁企业的关系发展史,类似国美和格力的“分手”案例也不少。但博弈的结果,最终都是建立起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双赢。比如,宝洁和沃尔玛也“翻过脸”,但是最终建立了全新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关系,甚至实现了电脑互联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双赢。
但国美与国外的超级商业连锁企业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沃尔玛的“长大”是通过提高自身效率实现的,而国美更多的是将“长大”的成本转嫁给厂家。第二,商家与厂家的关系应该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在利益上应该是“双赢”的结局,这也是沃尔玛、宜家能够与一些大供货商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国美的成长历史几乎是一部厂家的“血泪史”。市场上经常会看到国美挥舞起一些品牌的产品大规模进行“血祭”,价格屠刀高举不落。通过不断地打压企业,取得自己的“扩张”资本。沃尔玛培育的是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符合商业道德的,而国美的手段则更多地利用了短暂的利益博弈关系,并不能获得企业持续成长所必须的合作与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他零售巨头的出现是市场的一大幸事,厂家话语权的增强更是市场的一大幸事。觉醒的厂家不肯不要利润不要品牌地“就范”了。它们逐渐采取扶持其他经销商、利用其他超级商业渠道、自建专卖店等商业手段,减少对连锁渠道依赖。2003年,国美曾经因单方面的降价行为两度与联想等IT巨头翻脸,由于联想采取了多级代理的通路体系,国美并没有撼动联想等在市场中自主经营的地位。在国美降价的过程中,联想采取了可能诉诸法律的警告和断货措施,滞缓了国美冲击IT市场的步伐。
2004年6月,国美电器通过借壳鹏润实现香港上市。2004年7月,作为国内首家以IPO形式成功登陆深圳创业板市场的家电零售企业,苏宁募集资金近4亿元,一举成为中小企业板第一股。
作为家电零售业的两大典型代表,国美和苏宁的成长基本上折射出中国连锁家电零售业的发展轨迹:
两者均创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家电销售渠道由多层次批发、计划供给模式向市场模式转轨阶段。均发展于传统商业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进入向全国高速扩张的阶段;
从所有制属性和经济成分看,两者都属于近十余年来经济领域最为活跃的民营经济范畴;
从两者发展的地域看,也基本上是殊途同归,目前的网点主要集中于一、二级城市,尽管这点是由我国经济和消费的区域性差异决定的;
从近年来的扩张模式看,两者均采取了“跑马圈地”的快速铺网战略;
在产品结构上,两者又都顺应市场趋势,不断提高毛利商品(如小家电)、高周转率商品(如数码产品)的销售比例;
从利润结构上,结合商品销售开展的其他业务带来的利润是两者共同的重要利润来源之一;
甚至在上市时间上,两公司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2004年!
在大体类似的经营模式下,从发展历程和一些财务指标看,两家公司又表现出相当明显的差异。
苏宁以空调专卖起家,自1994年开始连续10年居国内空调销售额首位,因此直至目前,空调产品仍然在苏宁的商品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4年中期报告显示,空调销售带来的主营收入和毛利分别占公司总量的30.25%和33.74%。空调是传统家电产品中毛利最高的品类,因此,对于苏宁来说,在空调销售方面的品牌、供应链资源积累是一个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国美则在影音产品(电视、音响、DVD等)的销售方面获得了31.11%的营业收入。但影音产品的综合毛利大大低于空调,这也许是苏宁毛利率较国美高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从管理费用(行政支出)和营业费用两项之和占营收的比例来看,国美的费用管理能力显然要高于苏宁。
两公司在实力上的势均力敌,使得两者的博弈十分引人注目。在国美与格力发生矛盾后,苏宁立即与国内空调厂商合作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促销活动,这个事件从侧面反映出苏宁与家电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关系似乎更加融洽。实际上,国美在历次与海尔、格力等家电制造“大腕”掰手腕的时候,态度都表现得比较强硬。许多类似的案例反映出国美和苏宁在供应链关系管理和整合过程中不同的风格和态度。
厂商关系如何协调:苏宁略胜一筹
纵观国际上供货商和超级连锁企业的关系发展史,类似国美和格力的“分手”案例也不少。但博弈的结果,最终都是建立起了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取得了双赢。比如,宝洁和沃尔玛也“翻过脸”,但是最终建立了全新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关系,甚至实现了电脑互联的信息共享,得到了双赢。
但国美与国外的超级商业连锁企业却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沃尔玛的“长大”是通过提高自身效率实现的,而国美更多的是将“长大”的成本转嫁给厂家。第二,商家与厂家的关系应该是既斗争又合作的,在利益上应该是“双赢”的结局,这也是沃尔玛、宜家能够与一些大供货商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而国美的成长历史几乎是一部厂家的“血泪史”。市场上经常会看到国美挥舞起一些品牌的产品大规模进行“血祭”,价格屠刀高举不落。通过不断地打压企业,取得自己的“扩张”资本。沃尔玛培育的是一种持久的竞争优势,是符合商业道德的,而国美的手段则更多地利用了短暂的利益博弈关系,并不能获得企业持续成长所必须的合作与支持。
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他零售巨头的出现是市场的一大幸事,厂家话语权的增强更是市场的一大幸事。觉醒的厂家不肯不要利润不要品牌地“就范”了。它们逐渐采取扶持其他经销商、利用其他超级商业渠道、自建专卖店等商业手段,减少对连锁渠道依赖。2003年,国美曾经因单方面的降价行为两度与联想等IT巨头翻脸,由于联想采取了多级代理的通路体系,国美并没有撼动联想等在市场中自主经营的地位。在国美降价的过程中,联想采取了可能诉诸法律的警告和断货措施,滞缓了国美冲击IT市场的步伐。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在国美与家电企业的争斗中,远离烽火的苏宁则采取了和气生财的策略,取得了不小的利益(见图二)。
急需逾越的品牌陷阱
中国企业经常是品牌的传播与品牌的表现缺乏定位,企业的经营活动与品牌应该具备的形象背离,往往导致品牌脱离经营行为,品牌管理成为营销部门的事情,其结果是:品牌成了一件漂亮的外衣。国美和苏宁都到了应该反思自身品牌战略的时候了。
国美是什么?如果用这句话来问消费者,大部分消费者肯定会说:国美的价格比较便宜,产品服务很一般。同样的问题如果换成苏宁,消费者则是另一个看法:苏宁的服务还不错,产品价格比传统百货商场有优势。
在公众对国美苏宁品牌评价的背后,我们看到一个完全靠市场促销和大规模炒作形成的品牌,最直接的后果是品牌信誉积累缓慢。而苏宁的品牌形象则相对沉稳,虽然也缺乏品牌的忠诚度。从宏观的品牌内涵来看,两者都缺少理论元素的支持。缺乏了这种包装,舆论以及社会各界自然会产生多种猜测,尤其是在一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朗的情况下,这种猜测对企业来说有时会产生很大的伤害。这就是国美苏宁目前遇到的品牌发展障碍。
我们知道,竞争有三种策略:低价策略、差异化策略和集中化策略。零售业态和别的业态不同,一个新店,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发展起来,很容易熄火,再次启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于是,低价就成了国美开拓市场的首选武器,只有价格更低才能和当地商家形成差异化,只有价格更低才能吸引最多的眼球,只有价格更低才有炒作的题材。
因此,国美在全国市场扩张,而是依靠规模形成的强大资本实力,以及因之形成的低价策略。它对消费者的服务水平,自然比不上当地的商家。价格策略对国美快速开拓市场,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但是,国美要认识到,不同阶段企业有不同的目标和策略,才好把握企业发展的脉搏。已经上市的国美,只有放弃价格战,专注于做品牌、做服务,才能获得真正持续长远的发展。
资能力比较:国美棋高一着
2004年6月,香港上市公司中国鹏润以88亿元人民币的收购代价,收购O-ceanTown100%的股份,而将OceanTown拥有“国美电器有限公司”65%的股份。收购代价全部以发行新股和可换股债券方式支付,不涉及现金。至此,国美经过近三年的周折,终于实现了香港上市的目的。
仅仅一个月之后,苏宁也成功上市,并且顺手摘下了一个第一的牌匾———国内首家IPO的家电零售企业。上市首日,苏宁股票受到投资者热捧:苏宁电器2500万股股票在深圳中小企业板正式开盘交易,开盘价高达29.88元,全天交易红火,最高涨到33元,涨幅超过100%。苏宁成功募集到3.95亿元资金。
按照“发行量3000万股以下即在中小企业板”的原则,苏宁被划作了“中小企业”,但事实上,苏宁电器与目前已经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相比,绝对是个“大块头”———在2004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苏宁名列第78位。
国美和苏宁不约而同地选择了2004年作为自己最终的上市时间。除了上市程序等原因,主要是由于2004年12月11日前,我国零售业将全面对外开放,而国外的家电零售巨头资金规模远比国内企业巨大,面对如此局势,苏宁、国美等不得不在最后的关头到来之前,为自己在资本市场搭建一个融资渠道。国美通过上市介入资本市场,不仅可以缓解厂商的这种矛盾,同时也减少了国美利用银行借贷模式的风险,从而使国美圈地的基础建在良性的资金基础之上。由此来看,国美、苏宁等企业的集中上市导致了家电连锁企业的扩张模式的变迁,更多地转向理性和健康的“圈地”方式。
从上市地和上市方式的选择上看,国美选择了通过借壳间接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方式;而苏宁经过多年的努力也终于实现了内地A股市场的IPO,两者的选择各有自身的优势。
就短期看,苏宁一次性获得了足以支持其未来一到两年扩张的资金流入,但从长远来看,内地再融资环境却并不乐观:一方面再融资的时间、资金额度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连锁扩张的持续性资金需求;另一方面,内地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对于再融资的负面印象,将持续影响苏宁的直接融资。而对于国美来说,短期内借壳上市对于公司本身来说并没有资金流入,但是香港市场相对宽松的再融资政策将能使国美获得持续性的资金支持。
这一点在国内超市业的两家龙头公司联华超市和华联超市的直接融资历史上已经表现得比较明显:华联超市增发的一拖再拖,已经使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错失了发展的良机,与联华超市的差距较2003年以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
单从融资能力而言,国美无疑比苏宁棋高一着,为自己的长远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9. 对于苏宁电器个股的技术分析(形态分析、波浪理论、均线等趋势分析、技术指标分析)要有相
已发
10. 求对某一只股票的分析论文
苏宁电器(002024) 投资亮点:
1:2008年,公司新进地级以上城市26个,新开连锁店210家,置换连锁店30家,净增加连锁店180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全国178个地级以上城市拥有连锁店812家,;同时继续推进“租、建、购、并”多样化的开发策略,期末,公司已在全国拥有自有物业连锁店17家(含在筹建连锁店1家),面积达21.86万平方米。
2:公司抓住国家启动“家电下乡”推广计划契机,凭借店面网络、物流配送、售后服务等优势,一举中标09年12省(市)家电下乡项目;在商务部随后的两次招标中,公司取得全国28个省份和地区的渠道商资格,销售渠道的进一步拓展。
3:2008年3月,江苏物流中心货架式仓库WMS系统顺利实现切换,公司第三代现代化物流基地运作模式基本成熟;沈阳物流中心的建设按照规划有效推进,预计将于2009年底建设完成,2010年投入使用;进一步完善了后台平台建设。
4.在第五届《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中,公司蝉联中国商业连锁第一品牌;2008年9月公司首度入围福布斯杂志2008年度亚洲企业50强排名;同时,在《世界企业家》杂志发布的2008年度亚洲品牌五百强中,公司是排位最高的中国零售企业,同时在所有亚洲零售企业中位列第四。
负面因素:
1:随着公司连锁经营的不断发展和开店标准的逐步细化,符合公司连锁发展标准的优质店面资源相对稀缺,这给公司连锁发展的店面选址工作及后续经营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公司店面目前主要以租赁方式进行经营,在后续经营的稳定性以及到期续租时租赁成本的上升方面都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2:受全球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的影响,2008 年下半年以来,社会消费需求增幅减缓,消费意愿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行业和公司销售的增长。
综合评价:
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专营连锁经营企业之一,其强大的销售终端网络是其他企业短时间无法赶超的。该股目前估值基本合理,具备中长线投资价值. 投资评级与估值:我们认为苏宁的买点已经出现,目前A股市场整体PE已经接近20倍,苏宁09年相对大盘的估值倍数仅为1倍,也即09年20倍的PE,绝对估值的向下空间已经很小,作为A股零售品种中最具成长性和价值性的投资标的,公司股价严重低估,我们建议强烈买入。
股价表现催化剂:鉴于苏宁一季度业绩将略好于市场预期,且二季度受房地产时滞缩短影响收入增速开始上升,随着前次股权激励暂停时间的到期,新推出激励计划渐行渐进,这些因素都构成了公司股价上涨的催化剂。 异动原因:
苏宁电器午后大幅拉升,去年新开连锁店210家,年报显示0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97亿元,同比增长24.27%;实现净利润21.70亿元,同比增长48.09%。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2股并派发现金0.3元(含税),同时以资本公积金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股。
投资亮点:
1、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专营连锁经营企业之一,在行业内的地位突出,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其销售终端网络强大,并与国内外数百家名优产品生产厂家建立了稳定的业务关系。
2、公司首次提出"3C+"模式,首次从过往以产品线扩充调整为主的升级模式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升级。
3、公司已在全国租赁和自建了9.8万平方米的仓储和6.8万平方米的配送作业面积,拥有符合作业要求的专业配送人员以及包括自备和外租在内符合作业要求的各种营运车辆,日最高配送能力已经达到5.9万(台/套)。
风险提示:
1、租金成本上涨仍是公司连锁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3C产品的上游供应商集中度高、竞争激烈,且销售渠道尚需整合,对公司该部分产品的经营产生了短期影响。
相关板块:
家电卖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