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末明医药股票股吧
金融界APP2021年11月30日讯,未名医药(002581) 报收20.01元,涨幅10.01%,成交量6749.03万股,成交额127978.16万元,换手率16.84%,振幅12.31%,量比2.51。未名医药盘中快速反弹,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9点54分,报20.22元,成交2.65亿元,换手率3.36%。
拓展资料:
1、 未名一直在压制就是抱有私有化SVA的可能,涨的太多私有化成本会增加天量。所以未名不会出现40、50。一旦成功没有三位数是买不进的。所以未名只能反复摩擦,也只能反复摩擦。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于1998年12月10日在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杨晓敏,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物技术研究、生物产品及相应的高技术产品的开发等。
2、“中国最大校企”北大方正自2019年12月首现债券违约,到今年10月22日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北大方正重整之路愈发清晰。自北大方正之后,又一北大校企——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未名集团”)也进入了破产重组的收尾阶段。10月28日晚,未名医药(002581.SZ)表示,控股股东未名集团所持26.38%的股份,约1.74亿股已全部被被法院冻结及轮候冻结。
3、实际上,未名集团曾是与北京北大方正集团、北京北大资源集团、北大青鸟并列的北京大学四大产业之一,其业务覆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智造等多个领域。然而,从2017年起,未名集团就因债务危机开始走下坡路,2019年就被曝出因债务违约而宣布破产重整,不禁令人唏嘘不已。
4、曾定位为“世界生物经济策源地”的未名集团为何会走向破产之路?野马财经发现,与北大方正和北大资源不同的是,除了公司体量相差较大之外,未名集团的大股东并不是北京大学,而是潘爱华,一位北大教授 。2015年9月,万昌科技通过定向增发及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未名医药100%的股权被反向收购,未名医药完成借壳上市。时为北大教授的潘爱华借此成为公司实控人。
5、没过多久,未名集团由于自身资金流紧缺,就将自身持有的未名医药的股权几乎全部质押。然而,此后几年未名医药股价节节下跌,从2015年42.22元/股,一路跌到5.5元/股,最终未名集团所质押的股份在2019年遭到强制平仓
B. 最漫长的疫苗战争:内斗、举报、大股东变脸……科兴生物魂归何处
1. 科兴生物的控制权之争延续多年,近期再次引发关注,起因是未名医药针对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提起诉讼,请求解散并追究相关责任。
2. 未名医药,作为科兴生物的关联公司,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其起诉解散北京科兴的原因,可能与未名医药子公司厦门未名的股权纠纷有关。
3. 11月24日,未名医药宣布收到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的立案告知书,关于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股厦门未名的事项已立案。杭州强新持有厦门未名34%的股权,目前已被冻结。
4. 北京科兴的股权结构复杂,涉及甲肝、联合疫苗、流感病毒裂解疫苗、SARS灭活疫苗等多种疫苗的生产。此外,科兴中维是新冠灭活疫苗克尔来福的研发和生产商。
5. 2021年,科兴生物凭借这些疫苗实现194亿美元的营收和145亿美元的净利润。若科兴生物顺利回A股上市,预计市值可超过5000亿。
6. 然而,科兴生物的控制权之争不仅限于公司内部,还牵涉到其关联公司和复杂的股权结构。2018年,未名医药与北京科兴爆发了“全武行”,导致资产损毁。
7. 尹卫东与潘爱华的恩怨纠葛,始于1998年。两人共同成立了北京科兴,但境外上市时,潘爱华的公司出让股权,但仍保持对北京科兴的“绝对控股地位”。
8. 2009年,尹卫东绕过潘爱华的“未名系”,通过科兴生物全资子公司设立北京科兴中维。2016年,尹卫东与外资机构组成买团提出私有化要约,潘爱华也组成买团,争端爆发。
9. 2018年,强新资本作为科兴生物的大股东,在股东大会上突然发难,反对现任董事会连任,并提名新董事会成员。这一行动引发了尹卫东的诉讼和“毒丸计划”的实施。
10. 2022年,未名医药的实控人变更为新国都的刘祥,强新资本入股厦门未名,持有34%的股权,理论上可左右北京科兴的重大决策。
11. 这场长达数年的控制权争夺,涉及股权结构、利益纠葛、法律诉讼、董事会更迭、私有化计划和疫苗研发等多方面因素。
12. 尹卫东在控制科兴生物上市公司的同时,科兴中维的盈利也为其带来了巨大收益。然而,尹卫东也面临潘爱华的举报和法律风险。
13. 争夺还涉及到对知识产权的争议和对北京科兴资产的“掏空”指控。科兴生物的控制权之争,不仅影响了公司的运营和发展,还引发了公众对疫苗研发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关注。
C. 未名医药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未名医药股集体大跌的一个原因是,机构对于第三轮药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对于药企而言,虽然这个行业很赚钱,但药品要进入医保目录,其意义值得探讨。老百姓显然希望药品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大家都用得上便宜的好药。
但对药企而言,药品如果不能进入医保目录,这是一个利空,但要让药品进入目录,又要让利于民,所以这确实是一件比较矛盾的事情。所以带量采购导致药品价格下跌,正是本轮医药股大跌的主因之一。
拓展资料1、市场仍需要理性看待此次药品集中采购结果,从医保资金的收支角度看,2018年1~10月医保结存率依然有19.97%(去年同期23.86%,全年19.17%),总体仍较为良性。药品集中采购更多是推动医保资金的腾笼换鸟,需要关注医保资金的结构性红利。考虑到政策的情绪性影响,短期可以继续关注非药板块投资机会。但中长期而言,行业依然值得看好。实际上,去年医药股也因这件事出现阶段性调整,但时间拉长来看,并不妨碍医药股的长期趋势。
2、未名医药方面,依旧是散户博弈的格局,买卖双方总计十个龙虎榜席位中,东方财富拉萨营业部占据六席,没有较为常见的游资席位现身。10月19日晚间,未名医药在回复函中表示,对于参股公司北京科兴参与科兴中维合作开发研制新冠疫苗项目的事项,至今仍未得到北京科兴的有效答复。
3、有机构投顾分析认为,疫苗板块普涨的行情已经接近尾声,从研发进度来看只有康希诺等少数几家上市公司有望在新冠疫苗面市后受益,疫情阶段机构资金抱团疫苗板块防御的时点已经过去,近期市场表现来看,游资正在最后的炒作阶段把筹码倒给散户接盘,即便近期疫苗板块有所反弹,也已经到了行情的“鱼尾”阶段。
D. 判决来了!北京科兴电闸被拉,疫苗损失1540万元,未名医药称“正在制定追...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近日对未名医药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及时任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万元的事件作出终审判决。未名医药表示,法务部门正在制定追索方案。
2016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因控制权争夺发生多次冲突。2018年4月17日,北京科兴的电源被人为切断,导致疫苗产品损失,共计市场价值1540.4万元。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于2020年9月17日判决厦门未名、潘爱华向北京科兴连带赔偿损失人民币1540.4万元。科兴控股、厦门未名不服判决,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未名医药并非共同侵权人,但厦门未名的唯一股东是未名医药,且厦门未名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存在保留意见,不能证明其财务独立于未名医药。因此,未名医药应对厦门未名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未名医药表示,预计这一判决将对公司本期或期后利润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进一步收集证据,通过有关途径追索损失。这对业绩本就低迷的未名医药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未名医药与科兴控股的股权争夺战已持续多年。2016年,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启动私有化,潘爱华和尹卫东因控制权问题产生矛盾。2018年,北京科兴的电源被切断,导致疫苗产品损失。随着北京科兴新冠疫苗的上市,股权争夺战变得更加激烈。
今年5月,深圳易联通过淘宝拍卖平台拍得未名医药8.67%的股权,成为公司真正的控股股东。随后,未名医药发布公告,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潘爱华正式卸任,岳家霖任公司董事长。
今年8月,杭州强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约29亿元入资未名医药的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获得厦门未名约34%的股份。但未名医药新管理层表示不知情,并已报案。随后,未名医药披露,董事会同意将公司全资子公司厦门未名持有的北京科兴26.91%股权全部划转至未名医药。本次股权划转完成后,未名医药将直接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
E. 002581股票行情东方财富网
未名医药(002581)修正后的一季报净利润由亏损转为盈利,因公司获得了参股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科兴”)2021年3月财务报表,因此预计业绩产生变动。公告次日,该股一字涨停,并持续到目前。
1. 未名医药目前持有北京科兴26.91%的股权,并且公司在2017年就将北京科兴的法人变更为未名医药董事长潘爱华,但实际上实际掌控着北京科兴日常经营管理的仍然是尹卫东。 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官方网站上看到,新冠疫苗Ⅰ/Ⅱ期临床试验项目申办方为科兴中维,共同研究组织为北京科兴,由此可见,由尹卫东控制的两家“科兴”目前依然处于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未名医药参股的北京科兴,已经连续两年拒绝向公司提供充分的财务数据及资料,导致未名医药2017年、2018年的年报卡壳,并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2. 未名医药每年的大笔投资收益几乎全部都是由参股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所贡献,公司对北京科兴持股比例26.91%,北京科兴是一家疫苗生产企业,是未名医药最主要的利润来源。
3.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北京科兴作为“合同研究组织”之一,组织研发攻关,参与研制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克尔来福已于2021年2月5日在中国获批附条件上市。自2020年12月以来,克尔来福已先后在巴西、印度尼西亚、土耳其、智利、墨西哥、菲律宾、哥伦比亚、泰国、中国香港特区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紧急使用。截至4月26日,克尔来福已经向全球30多个国家累计供应超过2.9亿剂,实际接种量超1.8亿剂
如果科兴控股早年回A上市了,那么科兴就是第二个英科医疗,疫苗比一次性手套必须高级多了,炒到两三千亿市值那是不费吹灰之力。科兴在短短五个月内产能爆发,一二三期疫苗车间连续封顶,产能从一年3亿爆炸式增长到一年20亿支。
F. 未名医药为什么跌得这么厉害
因为从股价走势看,未名医药生物大股东质押股票极大概率已经爆仓,但是大股东手持的是限售股,机构只能静待限售解禁才能强平。请参见解禁通告,是在9月25日解禁。 大股东股票质押的一部分是10月到期,解押需要偿还的十多亿资金,还不上就是强平,再质押的话,当前股价估计融资额不到前期的30%,仍然需要十多亿,按照未名集团的资金链状况如果无法还钱,结果还是强平。科兴特别委员会对未名团的私有化方案,最大的质疑是未名没有现金支持收购,特别委员会是有道理的,为名集团的现金流及资产负债率情况大家了解一下。
拓展资料
1.公司简介山东未名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未名医药”或“公司”)是未名集团控股的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A股公众公司,证券简称:未名医药,证券代码:002581。公司于2015年10月19日经重大资产重组“原淄博万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更名而成。公司拥有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厦门)、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山东未名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未名西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北大未名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下属企业或生产基地。未名集团三大梦想之一是“解决中国健康问题”:通过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建立健康产品供给体系;通过发展现代中医药,建立中国特色的健康服务体系;通过实施GHP计划,建立生命健康管理体系。
2.未名医药将重点发展药物制造、新药研发、产品配送三大系统,建成完善的健康产品供给体系,通过实 施“百千万亿工程”,到2030年实现以下目标:未名医药占中国医药市场总销售额的1 0%、占生物医药市场总销售的50%、上市公司(002581)市值超过一万亿;通过建立新药高速公路,未名医药将每年获得25张新药证书;通过国际化的企业重组并购,未名医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医药企业集团。 主营业务 医药制造及CDMO生物医药代研发、代生产 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