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8日是第15个“世界肝炎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社会共治 消除肝炎”。为持续提升全民病毒性肝炎防治意识,推动病毒性肝炎防治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在全省开展世界肝炎日宣传周活动,旨在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尽早实现“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
揭秘真相 认识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一组由不同病毒引起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主要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等。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在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疾病转归等方面各有特点。
一、“病从口入”——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通过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甲肝通常发病急,患者常出现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症状。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发展为慢性肝炎,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但在一些特殊人群中,如老年人或原本就有基础疾病的患者,甲肝病毒感染可能导致较为严重的病情。
二、“多面杀手”——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较为复杂,主要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需要强调的是,共同吃饭、工作和握手等一般生活接触是不传播乙肝病毒的。在过去,由于医疗卫生条件限制以及对乙肝传播途径认识不足,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山东省自1992年开始在新生儿中推广乙肝疫苗,通过多年努力,1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1992年的8%下降至目前的0.03%。乙肝病毒感染后,部分患者可能处于无症状携带状态,难以察觉。然而,病毒在体内持续复制,会逐渐损害肝脏细胞,长期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股票配资平台大全,线上开户的证券公司,中国股市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